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曼青喜欢吃什么?米线还是面条?面包喜欢吗?就是烤出来的面饼,看着圆溜溜那种,芳菲那丫头怪喜欢的。”刘芳菲是大姑姐的女儿,今年刚十七岁。
这是……把她当闺女一样了?
李曼青“噗嗤”一声笑出来,这年头的面包可都是稀罕东西,但都味道单一还死贵死贵的,后世啥味道啥形状的都有,她别的爱好没有,只喜欢做烘焙。也不需要花多少钱,让公司里的年轻人帮她网购一个两三百块钱的烤箱,自己买面和奶油……每天下了班就在出租屋琢磨,刚开始还买过一套烘焙的教程,后来学会了就只自行发挥了。
那个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家面包店。
“那就是面包了,让你姐夫给你买两个大的去。”说着就将刘建国使得团团转。
李曼青还来不及劝阻,大姐夫已经跑出去了。
剩下的唐家三口也不哭了,只一个劲的围着她转,一会儿问她可要喝水,唐德旺颠颠着下去打了壶开水来。一会儿问她可要躺平了休息,怪她不早说,早说就不坐那拖拉机了,可千万别颠出毛病来才是。
一时间,唐丰年去世的悲痛倒是冲淡了不少。
李曼青挑在这个时候说,目的就是想让老人高兴一点,尤其想到最后司机说的,明天会有派出所的民。警上矿,给人家瞧过,有了死亡认定,注销了户口……那时候才是心如刀割。她提前说出来,儿子没了,至少给他们个期盼也好……只是求老天爷保佑,千万别是空欢喜一场啊!
等了快一个小时,大姐夫才满头大汗的端了个红色塑料袋回来,里面用白瓷盘子装了满满一盘的蛋炒饭。
李曼青刚想说怎么不用一次性餐盒装呢,大姐夫就笑着解释:“多给了五毛钱,那老板娘连盘子送咱们了。”原来二十年前的大渔乡还没有那么多白色垃圾,人家见他跑了一条街买吃的,又要带走,只能多出钱了。
一打开来,随着丝丝热气,屋里弥漫出一股鸡蛋和米饭的香味儿。
大姐夫又憨厚的笑笑:“问了好几个人,都说没卖面包的,得去到县里才行,曼青就将就着吃一顿。”
唐老太也道:“对对,今晚随意吃点,明早咱们进城去,给你买两斤面包,想吃啥咱都多买点儿!”
众人眼巴巴看着她,劝她赶紧趁热吃。
李曼青望着那盘被大姐夫小心翼翼“端”回来的蛋炒饭,那鸡蛋都快有米饭多了,肯定花了不少钱……心下微热,自己上辈子真是猪油蒙了心,有这么好的家人却不懂得珍惜。
“我吃不完,妈你们也来吃点儿。”
“我们不饿,睡一觉就能到天亮了,曼青快吃!”说着一个塞筷子给她,一个帮她塑料袋整整齐齐的收拾好了,都众星拱月的伺候她。
自己不吃,反倒拂了他们的好意,李曼青最后还是狼吞虎咽的吃了尖尖一盘蛋炒饭。
心满意足的曼青,临睡前还不忘感慨:嗯,有家人的感觉真好!前夫一家人真好!
第8章 进城
四月十八号,在家政公司养成的生物钟,五点半到点儿就醒了。其实一整夜她都没怎么睡好,下头路上一夜都有拉煤的大车过,那“轰隆隆”的响声,承载着几十吨黑漆漆的煤块,仿佛在提醒着她,她的前夫在死前一天为了攒钱买珍珠项链下的井,死在了那不见天日的深井里,埋在黑漆漆的煤块下……
肯定很孤单吧。
而她,真不是个东西。
醒来,枕头都是湿的。她去招待所走廊尽头的洗漱台上洗了一把冷水脸,终究年轻,状态好,掬两捧凉水扑上去,眼下的肿都消了不少。
刚洗完,大姑姐就叫起来:“呀!曼青怎么洗冷水?也不等等,我去给你打热水来。”
李曼青笑笑,她上辈子的年纪比现在的大姑姐还大了,哪里好意思等着她伺候。
“爸妈起了没?”
“起了起了,咱们赶紧收拾一下,待会儿天亮人家就要退房了,耽搁一分钟都得多出钱呢……你说这什么地方啊,咱们要在自个儿家里,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哪里还要一分一秒的管着……待会儿啊,咱们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没问题再回家去。”
昨天颠簸了那么久,李曼青也不放心,还是得去看看才行。
几人洗漱完毕,下去退了房,那招待所是刚从国营转为私人承包的,老板娘待他们极其客气,几时回家,家住哪儿的寒暄了几句。终于,经了昨晚的“喜事”,唐家老太太勉强能有心情应付几句了。
大姐夫憨厚的问:“爸妈可要吃了早点再进城?”
唐丰莲瞪了他一眼:“吃什么饭,你忘了村里人说的,人家大医院要抽血,不能吃东西的!”
“要抽血的是曼青,爸妈哪里饿得住……”大姐夫性子憨厚老实,惟老婆马首是瞻,家里条件虽好,却也做不得主。
大姑姐一想也是,唐家二老却不肯吃,只说要先去检查,饭不忙着吃,其实也根本吃不下。
这回可不敢再坐拖拉机了,大姐夫先去帮他们找了辆小马车来,他自个儿才跟着小刘上矿去料理。
宣城县的交通工具,还是以马车为主。虽说叫“马车”,却是骡子拉的。
前面有两匹骡子做动力,后头用钢管铁条焊接了一个两三米长的车架,设成三排座位,都垫上海绵垫子,上头蒙了五颜六色的碎花布,坐上去软和多了。
每人一块钱的高额车费,颠了两个小时才到宣城县。
此时的县城还是个边陲小地,县里最高的楼也不过七八层,而县医院的楼算是县里较为体面的建筑了,门诊楼和住院楼合为一体,足有五层高。
李曼青上辈子进惯了医院,什么送*鸟,安*儿,什么不孕不育,只要是听说能治不孕症的,管它公立私立,中药西药她都吃了不知多少。现在再进医院倒是不觉着有什么,轻车驾熟的去矮窗口前挂号就成,唐家几人却懵得很,大平地的人连生孩子都是在家自个儿生的,还真没进过正规医院来。
李曼青让他们等着就成,自己去取了尿,又抽了血。
“曼青果然是读书人,就是有见识,还说咱们领她来看病呢,来了倒是她跑上跑下……”
“妈你就放着她来吧,以后……没了丰年,她得学着做什么都只能靠自己。”
母女俩又沉默了。
还是唐德旺打破沉默,问:“可要去告诉丰梅一声?她还不知道她哥哥的消息,另外丰年的丧事,你们怎么想的?”唐丰梅是唐家最小的闺女,与李曼青同岁。
唐老太太又红了眼,流着泪骂了句:“什么丧事不丧事,连衣裳角都没找着片,怎么装棺?等着……等着以后孩子大了,再说吧。丰梅就待会儿去跟她说一声,可别影响她读书了。”
众人又沉默,不敢再往老太太伤口上撒盐。
现在的县医院,还没达到后世人满为患的程度,尤其是看妇产科的人不多,没等多大会儿,就叫到李曼青了。
众人赶紧跟了她进门,将那小小的诊室挤得逼仄极了,老大夫推了推眼镜,笑着问:“这是新媳妇吗?你们可别臊了她,反正回去一样会告诉你们好消息的。”
“是好消息?真怀上了?”唐丰莲迫不及待。
“尿hcg和血hcg都是阳性,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了!半个月后再来打个b超看看。”
前面的英文字母众人听不懂,但话是明白了,看来是真怀上了!可真佛祖保佑!
唐丰莲又问:“怀多长时间了?怀象好不好?”
“按末次月经算,怀上五十多天了,怀象现在还看不出来……不过指标样样都好,别担心,回去该吃吃该喝喝就行了!”
众人大喜!连怀多少天都检查得出来,那真是不会有错了!城里大医院就是不得了,以后可得多来检查几次,看看孩子好不好。
李曼青也松了口气,前世每次例假推迟几天,她都满心欢喜,小心翼翼的查过,结果却是“阴性”“阴性”“月经不调”,甚至有一次还是“假阳性”让她白高兴一场……她等这几句话就像等了一辈子那么长。
有孩子了,她李曼青这辈子终于有孩子了!还是唐丰年的孩子,就是为了他……为了两位老人,她也要好好保住这个孩子。
李曼青不由自主将手放在小。腹上,那里有个小生命,已经扎根五十多天了。
唐家众人欢喜不已,这个遗腹子算是他们全部的希望了。虽然还没拿到赔偿金,但昨天出门带的钱还没花完,老两口让丰莲县一中找丰梅,他们拉着曼青上街去了。
“曼青昨晚不是要吃那什么面包吗?咱们买两斤回去,给你天天当早点吃,吃完了再来买!”李曼青阻拦不及,他们就买了两公斤圆溜溜的面包。
“曼青现在还不分酸甜苦辣的想吃,那就酸梅子、水果糖各买两斤,辣的家里有青辣椒,随你吃啊。”
“老头子,再割几斤肉去,看看有没有排骨,没有的话大骨头也行,多买点儿,回去给她熬高汤,煮米线给她吃……”水果糖啥的李曼青倒是没兴趣,但肉嘛……嗯,她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得了妈,咱们不买了,你们还没吃饭呢,先去吃碗早点再说。”老太太舍不得花那钱,总觉着自己还能饿,钱省下来要给媳妇买补身子的。
“妈,人家书上都说了,孕妇最好的补品就是咱们家里自己种的东西,春芽洋芋萝卜都好,家里养的老母鸡和鸡蛋更好,可别花这冤枉钱了。”
见老太太还是不依,她只得抱着她胳膊摇晃,笑着道:“妈,你们不饿我都饿了,走吧,是我想吃了,你们陪我吃一碗总成了吧?”
两老这才愿意进馆子。
刚吃好呢,唐丰莲两人就找过来了。
是的,两人,大姑姐身后跟了条亦步亦趋的小尾巴。
唐丰梅和李曼青同年,今年二十一岁,因为读书读得晚,今年才上高三,七月份要高考了,现在半个月才回一次家。此时的她扎了两个麻花辫,眼睛哭得红通通的,一把抱住唐老太放声大哭,“哥”“哥”的喊了两声,像一只陡然失仗的小兽。
李曼青随着她的哭声,不由自主的又想到那本日记,唐丰年真是个好哥哥,好丈夫……老天爷啊!为什么要这么捉弄人,既然要让我看到他的心,那为什么就不能让我早重生几个小时?!
哪怕只是几个小时啊贼老天!
她们哭得街上行人纷纷侧目,李曼青递了帕子给小姑子擦泪,见她斜挎了个帆布包,忙问:“丰梅要跟我们回家吗?”
不待她点头,老太太咬牙切齿道:“丫头回什么家,给我好好回去读书,一定要读出个名堂来!要让村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看看,没了你哥,咱们家也不会垮!你得好好读书,得考大学,要给你侄子侄女做个好榜样!”
唐丰梅不解,还以为她说的“侄子侄女”是大姐和二姐家的,嘟囔道:“芳菲都要高考了,她做我榜样还差不多……”
“你嫂子有了。”
“啊?!”
“可是真的?嫂子?”
李曼青笑着点点头,小姑娘突然就又哭又笑,念叨“我哥也能瞑目了”“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就像我哥对我一样对他们,我也要把他们供到大学毕业,要让他们比村里任何一个小孩儿都过得好!”
嘴上笑着,眼泪却刷刷刷的掉,说不出的心酸与扭曲。
这一刻,所有人都以为,这个遗腹子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也是他们的责任。
第9章 房间
等几人回到大平地,天又快黑了。
这时代,尤其是大平地这个村子,出门都得赶早,不然光出村进村就要四个小时,出去办事买东西啥的再磨蹭一下,可不就是得摸黑回家了。
才进村子,村里的狗就“汪汪汪”沸腾起来,有人开门出来,见是唐家人,就都安慰两句“节哀顺变”,大家沉默着回了家。
好多年不走这么远的路了,李曼青累得手脚酸软,得坐下喝两口水才慢慢匀过气来。
因为大姐夫在,虽然才遭逢不幸,老两口还是强打精神提了腊肉来,准备煮肉吃。
是的,煮肉吃。
李曼青好多年没听过这三个字了,只有宣城县的乡下地方才兴这么说,因为他们这儿的腊肉是远近闻名的。尤其三四月份,肉挂得不算特别干,又还没生虫,用清水小火慢煮一个小时,连汤都是奶白色的,喝起来没有一般腊肉的咸味儿。
那腊肉切开来,肥瘦相间,肥的油汪汪,瘦的红通通,就连肉皮都香糯得不得了!也不用再下锅炒,直接切了装盘,李曼青能一口气吃下三碗饭。
老太太听进去她在县里说的“春芽洋芋萝卜”了,要老头子给她打春芽去。
李曼青忙拦住了:“爸妈你们别吓我,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打什么春芽,要吃明天再去,现在家里不是有新鲜洋芋嘛,炒几个就是了。”说着赶紧去厨房里提了个背篓出来。
里头有十几个拳头大的洋芋,洗得干干净净,露出层粗糙的土黄色皮来。后世菜市场上多的是红皮紫皮白皮的,却很少能再买到这么纯正的黄心洋芋了。
李曼青一面削皮,一面咽口水。这黄心洋芋是真面啊!又沙,入口即化,给她个蘸水配着,她能吃半斤!
可能真是小生命也需要营养,她重生回来这一整天都在想吃的……四十多岁的人了,罪过罪过。
等饭菜上桌,李曼青果然顾不上害羞,连着添了三回饭才摸着肚皮叹息:孩子啊,你妈为了你的营养,怕是要在老唐家留下“没心没肺”的标签了。
吃完饭,在众人惊诧的目光里,李曼青抢着收碗洗碗,还想要去打洗脚水来伺候公公婆婆,吓得老太太拉住她:“好姑娘,你可别吓你妈了,记住别拿重的东西了。”
李曼青虽知身子不会那么脆弱,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安老人的心,她只能乖乖放下了。
唐家现住的是土垒的平房,用木头担了一层楼板分成上下两层,每层有两间房。楼下一间作待客的堂屋,一间是小两口的新房,从堂屋后装了架木头楼梯,往上就是老两口的房间,剩下另一间作客房,正好给丰莲两口子住。
等洗完回房,她还不适应,自从“私奔”后,这是二十年来第一次进她和唐丰年的房间。最醒目的就是那张木床了,有一米八,本来结婚时打的那张只有一米六还是一米四来着,但她为了不跟唐丰年睡一个被窝,要在中间隔出“楚河汉界”来,硬闹着他重新打了这张更大的。
可当时打都打好了,他们又睡过,再退是退不掉的,那木匠那段日子又不在家,她非闹着多等一天都不行,丰年矿上又催他赶紧回去上班……没办法,最后是公公婆婆翻山越岭去另外一个乡,请另一个木匠打的。
现在想来,真是万分后悔。为了一张床,要折腾唐家一家子,她当年可真够作的。
也就是唐家人了,若换了别家,早教她做人了。
床上整整齐齐的叠着一套铺盖,他不在,她就将他的所有东西都收起来了,连鞋袜都没剩一双……这个房间,仿佛成了她的私人领地。
想到今天带回来的东西,她赶紧把那本“小楷本”翻出来,不敢多看一眼的压至枕头下,仿佛承载的太多,又太重。
对了,日记……她又在床下翻箱倒柜,半天找出来一双灰尘满满的鞋子,拿抹布擦了两遍才看出来,是他日记里记的“水晶凉鞋”。
就是那种像啫喱的材料,里头有无数亮晶晶的点状物,以她二十年后的眼光看来,非常劣质和俗气……现在,却不止是一双鞋子了,它还承载着一个男人满满的心意。
李曼青也不管灰不灰了,光脚套上看看,嗯,确实挺好看的,她本来就白,这鞋子衬托下,一双脚都仿佛白玉一般……好吧,不得不承认,除了眼镜,唐丰年买的东西都挺适合她的。
只可惜……
唉!李曼青叹口气,再没心思试了,收起来放回床下去。人虽躺床上了,心却静不下来,脑海里全是那个男人的日记,想到他买的表,他买的丝巾,还有他说人家烫卷发是“卷毛”……想着想着又笑起来。
怎么这么笨,连卷发都不知道?她后来也烫过几回,刚开始是图时髦,后来那几年经常上夜班,头发熬掉了三分之一,不烫烫都得露头皮了,再染一染还可以遮白发,这样找工作好找些。
想到那些日子,愈发无眠了。
不行,她得找到那个男人买的东西才行!
李曼青一骨碌爬起身来,拉亮了电灯,将屋里翻了一遍,终于找出一堆小东西来,除了他日记里记的,居然还有一只绿色的口红。
她想起来了,有一回去赶集,她看见人家涂得红艳艳的嘴巴,不过是多看了两眼,他就问她“可喜欢”“买给你”,她才不喜欢呢,只是好奇罢了。
他却会错意,果然下一次回来就买了一只,可惜里头拧开是绿色的,涂在唇上得等一会儿才会慢慢变成红色……现在看来,也不知是什么化学材料做的。
她将这些小东西擦拭干净,整整齐齐的放到床旁的梳妆台上,侧着身看着它们发起呆来。好像看着它们,就像又看到那个男人似的,心中说不出的满足,居然也就渐渐睡着了。
睡前她想:唐丰年,听说人的魂魄要七天才散得去,今天才第二天,你快来和我说两句话吧,我会告诉你,我要好好抚养我们的孩子长大,让他读大学,好好孝敬你的父母。我不会再走错路了。
结果,背了半天台词,睡着了就真睡着了,梦都没做一个。
醒来,只有枕头是湿的,台词也牢刻在心中,一辈子不会忘了。
第10章 二姐
天才亮,李曼青又醒了,一醒来就睡不住,自己去厨房烧了洗脸水,听见楼上有咳嗽声,怕是老两口也醒了,她又把他们的洗脸水也烧上。
唐家现在的灶还是泥土垒的,一共两口锅,那口大些的以前是煮猪食用的,去年腊月里杀了年猪,说是要等栽秧时候再买猪仔来养了,现在倒是空闲下来了。另一口小一些,则是平时做饭用的。
两口锅的区别一目了然,一口黑漆漆油亮亮,明显是经常沾油盐做饭的,一口生了黄黄的锈迹,那就是煮猪食的了。
见洗脸水烧开了,忙舀进保温水壶里,洗干净锅,见柜子里还有两把挂面,就直接烧水下面。等面熟了,先捞进温水盆里盛着,再从瓦罐里舀了两勺猪油化开,拿三个鸡蛋磕了下锅,煎出浓浓的鸡蛋香味来。
唐老太太循着香味儿进屋,见是她在做饭,诧异极了。以前都是她做好再叫她,三催四请都不肯起床的……现在却勤快起来了。
果然,怀了孩子就是不一样,有担当了,仿佛一夜之间就褪去了孩子气。
老太太替她找了个貌似合理的解释。
待几人都洗漱好了,她的鸡蛋汤也烧好了,每碗面头上舀了满满一大勺,她自己做饭做习惯了,这些活都信手拈来。唐丰莲看了暗暗点头,回去教导闺女:“多跟你舅妈学学,别看人家平日只知道看书,关键时候又会讲道理,又能下得厨房!”
包括大姐夫在内,所有人的眼睛都是肿的。
大家肿着眼吃了面,坐在堂屋里沉默着。那是一种突然缺了主心骨的不知所措,李曼青心又揪在一处了。她不能让公公婆婆再这样下去,老年人寿命长短和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像上辈子的他们,上辈子的她,都是郁郁寡欢活不长的。
她私心里已经将自己定义为“老年人”了。
“爸妈,你们不是要养猪吗,正好去村里问问,哪家有猪仔捉一对儿来,我先去把猪圈打扫干净。”有事做就不容易胡思乱想了,只盼着时间能治愈一切。
唐德旺叹口气,“吧嗒”了一口旱烟桶,总觉着儿子没了,养猪都没意思了,他以前是最爱吃肉的,现在……养给谁吃?
老太太却还能强打起精神:“去,待会儿就去,也不用走远,隔壁建华家就有,挑着长手长脚能吃的捉。”
老伴最终还是点点头。
老太太又看着大闺女两口子道:“左右家里也没事了,你们就回去吧,等芳菲放假了把她带来玩几天,也陪陪她舅妈。”
唐丰莲放心不下,蹙着眉道:“家里有公公婆婆呢,不如我们就再陪你们几天,丰菊也还不知道消息,等着她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走。”唐丰菊是唐家二闺女,嫁在乡里另一个村,离大平地又更远了,不过更靠近乡里,得先走路到乡里,再从乡里走到大平地,少说也是三个小时的路程。
她没回来,所有人都善意的以为是这原因。
李曼青将眼睛看向别处。其实她知道,二姑子唐丰菊没回来,单纯就是不想回来,或者是二姐夫不让回来。
她嫁到老唐家两年,这位二姑子就只回来过两回,要隔得远也就算了,娘家婆家都一个乡的,远也远不到哪儿去……
正想着呢,大门又被“哐当”一声推开了。
还没见着人呢,就听见一声“妈”,唐老太太赶紧出去:“诶!丰菊回来了,快进来坐。”说过又伸头往后面看了看,没见人,就问:“你姑爷呢?”
唐丰菊满不在乎:“他和小峰在后头,正同人说话呢。”
“丰年的事是真的吗?昨天建华带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