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生意好; 蔡家两口子分红更多; 当然更高兴了。两家人虽才相处了短短的三天,却非常的愉快。
  李曼青替孩子收了丰厚的见面礼; 也发现他们虽是做生意的; 趋利避害是本能,但待他们; 尤其是待两个孩子,真是没话说的。
  遂也决心把这朋友交下来。
  第三天; 她提前给他们烤了几斤的土司; 让路上慢慢吃。又专门下周边村子买了两只二十来斤的猪火腿; 土鸡蛋啥的; 让他们带家吃。
  “妹子做什么买这些,留着给侄女吃吧。”
  “嫂子别嫌弃,咱们乡下地方也没啥特别的,你们就当带回去尝个味道,以后记得要常来玩啊。大双小双是不是啊,快说‘伯伯们常来玩’……”
  双们:看我们无齿之笑。
  等送走他们,唐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
  老两口依然一天不落的早出晚归,连亲儿子亲闺女都不太见得着他们面,只有两小只在晚饭后能被他们抱着出门走走。
  丰梅就帮哥嫂带孩子,每天跟着他们去摆摊,孩子睡着了就背回来睡觉,睡醒又再送广场上去。
  这么来来回回的跑,才几天功夫,孩子就晒黑了一个度。但好在精神状态极好,比以前活跃,也比以前开朗多了,再见到众多陌生人的围观,她们都不躲到妈妈胸前了。
  大大方方任其打量,大家都夸“这俩孩子真大方!”
  自己的孩子被夸,李曼青比吃了糖还开心。
  “别笑了,赶紧看着摊子,我回去把剩下的挑来,早点卖完早点过去。”唐丰年偷偷捏了捏她的手。
  原来是大姑姐家芳菲回来了,他们家今年菜种得挺好,收入可观,家里又养了两头猪,不缺钱,猪一头都舍不得卖,说是要全杀了吃,让他们今天过去吃杀猪饭。
  宣城县的杀猪饭是一绝。
  首先,当地猪都兴喂熟食,就是猪食得煮熟的,除了纯纯的包谷面,就是山上纯野生的猪草,吃了这种熟食的猪虽不怎么长膘,肉却极瘦,极香。
  其次,他们的猪还得是老猪,就是养足一年半以上的猪才能杀,多数都是两年的。不像后世,全是用饲料催出来的嫩猪,七八个月甚至半年就宰杀了吃,肉是嫩了,结果全是饲料催出来的。
  再次,杀猪饭都在腊冬十月才开吃,现宰现吃的头刀菜,许多特色菜都要在当天才能吃到……想到垂涎了两辈子的杀猪饭,李曼青不争气的咽了口口水。
  唐家的猪是四月里才捉来的猪仔,现在还杀不了,大平地倒是有人顺道来喊过他们回去吃,但大家都没时间,也没那交情回去。大姑姐家这顿……应该是他们今年的头一顿。
  等卖完面包,唐丰年送家什回去,曼青顺道去买了七八斤苹果和桂圆,外加金黄鲜艳的香橙子,全都是不便宜的水果。刘家还有老人在,又给他们买了几袋藕粉和罐头。
  老两口那头也买了不少,加一起居然足有二十多斤。
  曼青又赶回屋里,自己换了件墨绿色的格子大衣,下配一条修身喇叭牛仔裤和粗跟皮鞋,显得人挺拔又精神。一头青丝清清爽爽的在脑后扎了个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说她已经结婚生孩子了,压根没人会信。
  大双小双的所有衣服都是一样的,顶多颜色不同。今天大双穿的是淡蓝色灯芯绒的小套装,小双则是浅粉色……不过都还是开裆裤,得垫上尿布才行。
  怕她们晚上回来吹了夜风,李曼青又给戴上两顶橘黄色的毛线帽,还是大姑姐亲自打了送来的呢!从远处看去就像两个圆溜溜的橙子!唐丰年刚见第一眼时险些笑喷出来。
  老太太见了也笑得合不拢嘴,一把抱过大双:“哎哟!奶奶的乖孙,人家好好的白玉团子,非让你妈打扮成个黄橙子!”
  大双咧着牙床笑,见奶奶耳垂上带着圆环形发银光的小东西,一把就抓住不放。
  “哎哟!小祖宗,快放开,奶奶的耳朵都要被扯掉了!”
  大双见奶奶不笑了,似懂非懂,知道是弄疼她了,赶紧又松开小手。
  唐家直接包了一辆拖拉机,李曼青怕颠到她们,事先拿个垫子垫在车厢里,一上车就坐垫子上,稳稳的抱着她们。也不知是师傅开的平稳,还是怎么回事,两姐妹不止不觉着颠簸,而且还欢喜得很!只要哪里有个坑颠了一下,她们就“咯咯”笑起来。
  真是两个没心没肺的。
  刘家村可方便多了,从太平乡往东走两公里就到了,最重要的是通公路!拖拉机能直接开进村去。
  才四点钟不到,离杀猪宴开席还早着呢,众人一下车,就在村口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曼青和丰梅对视一眼,紧紧抱住怀里的孩子。
  “小峰,你爸妈来了没?”老太太不好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太高兴,压抑着欢喜问那身影。
  “你们怎么才来,我们昨天就来了,要不是有电视,我都早在不住了……舅……舅……”臭小子一见唐丰年和李曼青,顿时就结巴起来。
  实在是三个月前那顿打……印象太深刻了!
  两个“大魔头”联手,打得他跟爸爸鼻青脸肿,还挨了一针破伤风,养了几天去学校,被同学指着嘲笑了一天,他就再不敢去读书了,死乞白赖在家玩了半个月,直到脸上一点印子都没了才肯上学。
  不过他这顿打也没白挨,至少让他学乖了点,嘴巴依然贱,但手却不敢乱惹祸了。
  李曼青只当不见,反正留心自个儿孩子别被他接近就成。
  “来,小峰真乖,好好听话,来大姨妈家不许惹祸啊……来,外婆给你水果吃。”老太太递了两个橙子给他。
  臭小子不敢接,偷眼看着舅舅舅妈,见他们目不斜视,懒得看自己一眼,这才赶紧接过来塞包里。再看一眼,见他们真不看自己,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自己伸手进袋子里拿了两个大苹果,赶紧一溜烟跑了。
  李曼青:……
  好吧,其实,这样怕自己也挺好的。
  刘家老人比唐家老两口大了十几岁,已经六十多了,但因为常年下地干活,身子骨好得很!老爷子抽起旱烟来,比唐德旺还上瘾,“吧嗒吧嗒”就是一管,“吧嗒吧嗒”又是一管。
  两老见唐家人提了这么多东西上门,愈发笑得见眉不见眼,赶紧亲自出门迎接。
  “亲家来就来了,怎么还买这么多东西,让咱们怎么好意思呢!快进门,屋里暖和!”又拉着丰梅问上大学好不好玩,一年多少学费,每个月要多少伙食费。
  刘老太太一见小两口,先拉了唐丰年的手感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姐姐回来说……我还不信呢,现在可好了,这是多少人几辈子都赶不上的好福气呢!可得好好过日子!”
  曼青在旁笑着点头。
  老太太这又转头拉曼青:“呀!好俊俏的小媳妇儿!听丰莲说你十月里生了双胞胎,满月时候正好赶上地里菜出的多,就没忙得赢去吃酒……这就是双胞胎啦?”指着两个孩子。
  曼青又赶紧点头答应,故意逗她们:“大双小双,这是亲家奶奶,快喊奶奶。”其实哪里会喊人,不过是“咯咯”笑两声。
  不过老人家还就是喜欢各种笑脸好的孩子,抢着抱过去逗。
  芳菲也从屋里出来。
  “小舅妈!怎么生了孩子还是这么苗条?我天天读书还反倒长胖了,有没有什么秘诀呀?”
  这话把李曼青奉承得笑起来。她确实是不易长胖的体质,吃的不少,睡眠也挺好,每天摆摊的重活都由唐丰年承包了……只能说,还是带孩子太累了。
  芳菲抢着抱双们,“两个小表妹,你们好好听听我声音,耳熟不耳熟?没出生时我可是天天晚上给你们读故事呢!”
  两小只不知道她说什么,但见她是善良的小姐姐,又爱笑,也跟着喜欢她,抓着她衣服上亮晶晶的饰物“咯咯”笑。
  众人又大笑起来,其乐融融。
  除了不自在的,脸没处摆的唐丰菊两口子。
  “这死老太婆,咱们昨天来咋不见她这么热情,现在倒好……真是狗眼看人低!唐丰年能挣到钱了就都巴结他,全是见风使舵的势利眼,没一个好东西!”几个月不见,她的偏激与无赖,好像又“更胜一筹”了。
  却不知要想别人尊重,首先得自己会做人才行。
  他们前几天听见带信说大姐家要杀年猪了,昨天一大早就提前赶来刘家村,生怕吃少了一顿似的。
  来也就罢了,一家三口还甩了六只空手,险些把唐丰莲气个半死。
  不是她图他们那几块钱的东西,实在是她没面子啊!别人的娘家姐妹来都是来做面子的,她的亲妹子可好,就这么半分脸面不给她留。但好在今天爹妈来了,带的礼物也够多,她心里才舒坦些。
  以后再跟婆婆吵嘴,不会被骂“娘家全来白吃”了。
  一高兴,她心情就畅快,加倍的对双们好。
  “来,双儿们,大姑妈给你们肉吃!”她捡了半碗刚新鲜出锅的酥肉来,怕她们积食,多是面团团。
  当地兴用刚杀的猪前腿作头刀肉来炸酥肉,切成大拇指大,裹着面粉、鸡蛋和蜂蜜,放油锅里炸至金黄焦香,一捞出来就能吃。里头肥瘦相间,一吃一口酥油,特别下饭。有多余的面粉和着鸡蛋蜂蜜,就直接炸成小拇指大的面团团,比油条还好吃。
  对于又香又甜还脆的东西,两小只自然是来者不拒,一面用牙床“咯吱”“咯吱”磨,一面又滴滴答答掉口水。
  唐丰莲喜欢得抱着她们又亲又揉,怎么就有这么可爱的宝贝呢?
  没一会儿,太阳还老大,但客人都来得差不多了,刘家的杀猪宴开始了。
  李曼青带着孩子,跟两位老太太坐一桌,婆婆还能帮着喂喂孩子。
  宣城县的杀猪饭,像什么茨菇炖排骨,猪血炒腌菜,鲜葱炒猪肝,都是李曼青喜欢吃的。她先用家里带来的小碗碗,给孩子们盛了半碗排骨汤,又用勺子舀了一点细细的茨菇喂她们。
  其实在唐家也常吃排骨,李曼青常用胡萝卜、玉米、山药、党参换着炖,可能是吃腻了,现在一喝到茨菇炖的,清香又清爽,姐妹俩的眼睛又亮了。
  李曼青只顾着给她们弄吃的。
  还是唐丰年在隔壁男人桌上,见她没顾得上吃什么,去厨房找大姐悄悄舀了半碗排骨来,又挑着她爱这几样,每样夹了不少。
  芳菲捂着嘴笑:“舅舅对你可真好!像小公主似的……”
  “去去去,什么公主什么仆人的,你小孩子家家懂啥……”李曼青红了脸。
  “小舅妈别欺负我小,我啥不知道啊,在咱们学校里,多少比我小的都谈对象了!我这都算大龄了!”
  “哟,小丫头就知道谈对象了,别着急,你还小呢,等以后当大律师了,多少好男人等着你挑呢。”李曼青也曾憧憬过大学生活,好奇道:“你们一天几节课啊?还要不要上早晚自习?班主任是男的女的,学校离首都广场有多远……”
  芳菲早习惯这些问题了,她回来这半个月都不知道被人问过多少次,笑呵呵跟她全说了。
  李曼青听得满眼惊奇。
  她曾经做梦都在想的生活,有人帮她过上了。挺好。
  “舅妈这么喜欢,不如明年暑假去玩一趟?带上双儿们,我去火车站接你们,带你们吃最有名的首都烤鸭!还带你们去故宫圆明园,可好玩了,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看了真实的才知道那种震撼……”
  李曼青满眼冒光。
  说来惭愧,上辈子虽然活了四十多年,但她从来没去过首都。
  还好,今生总有机会的。
  正想着,突然听见有小孩子在门口喊:“淹水了,有人淹水了!”


第50章 
  众人吃吃喝喝; 家长里短正开心着; 突然被“淹水了”吓得一怔。
  热闹的院子突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李曼青也跟着心头一跳; 对“淹水”两个字,起初还有点陌生,现在一看众人表情; 突然如醍醐灌顶。
  溺水。
  这在二十年后是多么熟悉的两个字。山村留守儿童私自下坝塘游泳溺水而亡; 成年人想不开跳河跳江,年轻人见义勇为溺水而亡……几乎每年都要有几个这样的悲剧上头条。
  溺水……仿佛永远与“死亡”两个字联系在一处。
  连安乡临近金沙江,水资源丰富; 乡内河流湖泊星罗密布; 李曼青小时候几乎是听着关于溺水而亡的恐怖故事长大的。
  翻过他们家房后那座山; 就有一座坝塘; 以前同村有几个女孩子; 比她大七八岁,暑假洗衣服时下河洗澡; 淹死了一个; 记得那个小姐姐还曾给她吃过李子……在她很小的时候。
  刘莲枝常用这个事例吓唬她,以至于两辈子活了四十多年; 她家门口就有河,却从来没下去洗过; 更不会游泳。
  “什么?!狗娃你说啥?!”坐门口那桌; 有个女人失声惊呼。
  今天来吃饭的大多数都已为人父母; 一听这话; 顿时都急了。
  “是哪个落水了?在哪里?”大家七嘴八舌,可以归结为这么一句。
  那个叫狗娃的小孩子,也才六七岁,刚上一年级的样子,说话都不太说得清,他哪里会归结几千只鸭子的叫声为一句话,反倒被众人一吼,小脸通红,结结巴巴道:“我……我也……没……”
  “快说啊!到底是哪个,在哪里!”因刘家村周围也有两三座坝塘,他不说清楚,大家去哪里找都没个头绪。
  还好,有个中年妇女一把抱住他,对着众人道:“你们吼我儿子干什么,让他好好说。”
  有了母亲的保护,小狗娃终于能说出来了:“在进村口那座坝,坝尾子那里,正扑腾着……”话没说完,所有人男男女女都跑出去了。
  这时候,他也说不清到底是谁掉水里了,等问出来说不定黄花菜都凉了,这么多父母,二三十个孩子都来了,也难保是谁家的。
  这种心急如焚,生怕这个炸。弹掉到自家头上的心情……李曼青就是不当妈也能理解。因为有几个汉子吼得比较大声,小双又吓得开始哼唧了,她忙让丰梅把大双给她,用两个背带前后背了一个。
  她最近发现,自从那天晚上这么背过她们后,两姐妹都特别喜欢这种树袋熊的姿势,母女仨合为一体,都能更有安全感。
  反正她们还小,加一起也就二十斤出头,她还能背得动。
  本来,她是压根就不想去凑热闹的,怕吓到孩子。但大姑姐也心急如焚,今天来吃酒的可还有别村的呢,全是刘家的亲朋好友,万一是客人的孩子出了点什么事,她们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硬是被唐丰莲给拉了出门。
  唐丰年早跟一群汉子跑出去了,大姐夫还拿了长竹竿和网兜,以及一个空轮胎。
  等他们赶到村口的坝边,已经围了不少人。
  担心是刘家的客人出事,李曼青护着孩子脑袋,挤开人群,往边上去看。
  只见坝塘中央飘着块红蓝色的布料,看第一眼时她以为是哪个孩子的衣服丢水里了。等见众人都指着那件衣服叹息时,李曼青再仔细一看,险些没被吓死!
  只见衣服另一头,有一刻黑压压的脑袋——那分明是一个人!飘在水上!
  是什么人会一动不动的飘在水面上?!李曼青不敢多想,心头狂跳,赶紧掏出绑在背带上的丝巾,盖在两个孩子的脑袋上,遮挡住她们的眼睛。
  十分后悔跟着来了。
  小孩子三魂六魄不齐全,可千万别让什么不干净的邪祟撞见才好啊。
  “诶,看那衣服怎么有点像杨老六家的?是不是叫铃铛的?”
  “对呀,我昨天也看见小铃铛穿这个衣服……”
  “赶紧的,谁去喊一下杨老六两口子!”
  有孩子撒丫子就跑出去了。
  李曼青不知详情,但一听“杨老六”就大体明白了。
  要说大姐夫刘建国家,在整个刘家村也算条件上乘的人家了。当年为着租地种菜的事,附近几家都说好了,只有杨家,怎么也不肯租。
  不租也就罢了,他们家的八分田正好横亘在刘家租来的七八亩田中央,像后世拆迁钉子户似的,刘家种啥,他跟着种啥,大姑姐没少为这事闹心。
  跟着人家有样学样也就罢了,他还不好好照管菜蔬。众所周知,农村种菜,还在小菜苗时是要打农药的,打了药后得两个月才能吃。他们家倒好,要么就一滴农药不打,让那虫害成灾,周边的刘家菜地都被他祸害了一圈。
  这还算好的,顶多产量差些,出不了问题。
  他却还嫌不够过分,有时候人家刘家菜准备采摘上市了,他头一天去可着劲的给那八分地喷农药,周边被他殃及的一圈“池鱼”,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要吧,生怕卖出去吃出毛病来,到时候刘家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不要了吧,那又是笔不小的损失!
  唐丰莲跟杨老六婆娘为这事吵过不知多少架了。
  高价租他们家的八分,给他们家送烟请吃饭,给村长送礼……能想的法子都想过了,他们家就跟块茅坑边的石头似的,又臭又硬,无从下手。
  眼见着刘家日子一年比一年兴旺,杨家嫉妒得眼睛都红了。反正我们家做不成的事,你们也别想做!
  上个月大姑姐回去还跟她们骂了半天这杨老六呢。
  这也就能想得通了,为什么从刘家跑出来的客人不见他们家人,刘家的杀猪饭他们是不会去吃的。
  刘家村是个大村。这座坝塘光看水面得有五六个唐家院子大,孩子漂浮的位置又在正中央,靠近坝梗涵洞的地方,游过去也得二三十米,再驮着个喝饱水的身子游回来……李曼青不敢多想。
  她也来不及多想。
  因为唐丰年已经脱了上衣,“噗通”一声跳下水了。
  另外三个汉子也脱了衣服,跟在他后面五六米远的地方,以防万一待会儿他体力不支。
  李曼青的心,随着他长长的手臂划动,一下一下的闷跳不停。他还有两个孩子,还有爹妈,还有她……可不能出事啊!
  实在是上辈子救人不成反被溺死的新闻太多了。
  唐丰莲也小声嘀咕道:“丰年怎么……杨老六家的事哪个敢惹……”
  原来,这刘家村虽姓刘,但里头有一半都是外姓人,而这一半里头,又有三分之二都姓杨,连村支书和书记都是姓杨的。整个杨氏一门的团结是众所周知的,当地外姓人一般不敢惹,当然,他们也不会主动惹事,大家住一个村,大多数时候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相安无事。
  可万一,现在唐丰年下去救人了,到底还是不是个“人”,还有没有气儿,大家都心知肚明,怕早就凶多吉少了。
  这时候自然是能躲多远躲多远,他倒好……
  唐丰莲气得跺了跺脚。
  李曼青一听,心也揪起来。对这些几大族的陈年旧账,她也略有耳闻。
  唐丰年刚游到那人附近,就有个女人哭着挤到人群前头,左一声“铃铛”,右一声“铃铛”的哭喊,估计就是孩子母亲了。李曼青这个做母亲的,听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不敢想象,如果是大双小双谁出了这种事,她可还能活得下去。
  只要是母亲,都是一样的心情。
  才几息的功夫,一群男男女女,约摸十六七人也挤到前头来了。有个皮肤白净的老太太站在曼青身后,哭道:“姑娘能不能让我上前看看?那是我孙子。”
  李曼青赶紧转身,扶了她一把,又给她空了个位置出来。
  “铃铛啊,我的铃铛,不是说今天要让奶奶给你做红烧肉麽,怎么现在……我的儿啊!”老人头发灰白,浊泪纵横。
  杨老六媳妇看着唐丰年的背影哭道:“快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家铃铛!”
  坝塘靠近前头坝梗那一块,底下有涵洞,是水最深也最凉的一处。唐丰年忍着刺骨的凉意游过去,也不敢看孩子脸色,不敢看不敢说话,把孩子驮在肩上往回游。但冬天孩子衣服穿得厚,被水泡透后又湿又重,唐丰年渐渐的也有点力竭。
  围观众人没看出来,李曼青却见他已经被呛了两口水,划水的速度也在减慢……肯定是体力不支了。
  她赶紧隔着人群大喊:“大姐夫,快把竹竿和轮胎丢下去!”
  刘建国也反应过来,抡圆了胳膊,“噗通”一声把轮胎扔下去,稳稳的浮在水面上,就成了个救生圈。
  唐丰年擦了一把被轮胎溅起的水花,把肩上的孩子放到轮胎上,他再一手抓紧了轮胎,慢慢向岸边靠,没几步就抓住了大姐夫伸过去的竹竿。两边同时使力,终于把他和孩子拖上岸去。
  杨家人已经一拥而上,来不及说什么话,唐丰年就被推到一边去。
  李曼青赶紧上前,拿自己围巾给他擦身上水气,又拉他去余晖下,希望借助微弱的余晖给他烤干湿气。
  “怎么胆子怎么大?以后可不许这样了!”刘家村有这么多青壮年都没跳呢,他个外村的着什么急……说是这么说,嘴角却翘起来。
  她的男人是这样的好人,以后闺女们长大了都会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只是,以后还得量力而行。”要不是正好大姐夫拿了工具来,他可得费老大的劲了。
  唐丰年安抚的摸了摸她脑袋,又歪过头看两个闺女。
  这样闹的人堆里,她们居然还能睡着……真是两个没心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