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曼青找出以前为了喂奶粉买的奶瓶,用开水烫过,好好的清洗了几道,把温温的柠檬水装在奶瓶里,给她们自个儿抱着喝。
  家里水果几乎不断,苹果香蕉橙子天天有,水果泥配上糊糊鸡汤鸡丝,大人吃饭时再时不时喂她们点好消化的东西……慢慢的对母乳的依赖也就降低了。
  当然,不出众人所料,下午时候,唐丰菊两口子又来了一回。
  见老太太真不在家,剩下几个是油盐不进的,又骂骂咧咧走了。反正她孩子还未成年,派出所不可能真拘留他的,他们要赶紧去“赎”了孩子回家。
  晚上,天黑了一会儿,唐丰年和老太太就回来了。
  “怎么样妈,大夫怎么说的?”
  “没事没事,好着呢!只让别动气,别太劳累就成。”
  大家都暗暗松了口气,又见唐丰年买回来的东西,黄油没买着,果酱倒是买了几罐。
  李曼青大喜!见大家好奇,就道:“这是果酱,就是用水果腌制的,可以用来作面包夹心,明天咱们就试试!”
  老太太跟着儿子去了蔡家一趟,见人家宽敞明亮的铺面两大间,里头卖的厨具都是崭新锃亮的高档货,又见他们二十一寸的大彩电,心头羡慕不已。
  见不到唐丰菊,这种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暂时冲淡了她对外孙的担忧。也不提他们的话,只跟老头子聊那台大彩电。唐丰莲家也有电视机,不过是黑白的,原来世上还有那么神奇的东西啊!人在里面就跟活的一样,穿红戴绿看得一清二楚。
  儿女们见她不提那家子了,终于长长舒了口气。


第55章 
  到了晚上,李曼青又热了鸡汤; 准备给两小只每人喂半碗充饥。
  老太太终于主动接过碗; 道:“你坐着吃吧; 我来喂她们。”
  曼青不让; 她坐了一天的班车; 怕她身体不舒服; 要她好好歇着。
  “不累,出门就有车坐; 又不用走路; 哪里累了。倒是你; 又要卖面包; 又要带孩子的,快吃饭吧!我中午在云安吃了豌豆粉,现在不太吃得下。”
  李曼青这才把碗递给她。
  也不知道唐丰年怎么跟她沟通的,老太太今天的态度还挺积极; 不止争着带孩子; 饭后还抱了她们到院里玩耍,直到哄睡着了,两小只都没想起来; 今天还没喝过奶呢!
  果然,有老人带孩子真的轻松很多; 曼青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洗个澡; 顺便把头发也清清爽爽的洗了。
  平时她们没睡着; 她都洗不了。一披散了头发下来; 她们就要张着小手手去抓,跟她们缠半天,头发又是湿的,心情难免会烦躁,睡觉也睡不好。
  晚上睡得好,第二天起得也早,昨天买回来的果酱只有菠萝和山楂的,因为在整个云岭省,就这两个水果最便宜又能做果酱保存。前头步骤跟玫瑰面包都是一样的,只成型的时候裹一点果酱在里头就成。
  夹沙的早卖完了,她又重新烤了半箱。
  刚把烤箱门合上,两小只就开始哼唧起来,因为昨天没吃奶,早上醒来脾气就不太好。李曼青不敢耽搁,先喂了她们一顿,正要抱起来换尿布,老太太就来敲门。
  “放着我来吧,忙你的去。”
  “妈你们没出门?”
  老太太脸色讪讪,昨天儿子说的话还在耳边呢,哪里会再好意思出去卖洋芋,只含糊道:“你爸有事,今天不去了。”
  “对了,丰年呢?”
  “怕是去孟家了。”昨晚睡前他说年后要去南边,趁着年关近了,去问问孟家哥哥,还要不要一起去。
  因他们吃苦耐劳,为人踏实,带这样的人做事,他也省心。另外李志青已经说好要同去的,还有隔壁邻居家两个儿子,大平地的李建华,目前能确定的有四个,正好还差两个。
  老太太又问是什么事,李曼青怕她又要把杜海涛塞进来,只推说不知道。
  有人帮着带孩子,李曼青刚把第一箱面包取出来,又紧着烤上一箱,多发了一盆面,想着来得及的话今天就烤四箱。因为挨近年关了,下头乡镇来买东西的人挺多,每人两三斤,一天就是烤上白斤都不够卖的。
  现在,整个宣城县卖面包的只有三家,其他两家都是圆溜溜那种寡淡无味的,只有李曼青的带花样,还有夹沙和果酱,自然供不应求。
  “原来面包还可以这么做啊,小老板,你们家面包里头包的啥?”怪甜的,还吃出股菠萝味来!
  “婶子您手里这个是菠萝果酱的,喏,这儿还有山楂的,胃口不好吃了能健胃消食呢,家里有孩子可以带点儿,帮助消化!”
  老人一听,毫不犹豫的掏钱买了几斤,又问“双胞胎怎么没来麽?”
  李曼青笑起来。
  “双胞胎”已经成为小摊子的招牌了,她一直愁着以后做大了到底起个啥名字好,现在不用愁了,一说“双胞胎”,大家都知道是百货广场卖面包的。
  虽然烤了四箱,但因为品种齐全,可供选择的花样多,才四点不到,就卖光了。她正要收摊子,唐丰年从另一头走过来。
  “怎么,你那头完事儿了?”
  “完了,说好都去,初八就走。”
  李曼青一顿:“走怎么急?要不过了元宵节再走?”
  “算了,赶在正月里过去,找活也容易些。”
  李曼青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二十年后的春运说的可不就是这回事嘛,除了一身力气,他们没学历没资源,去晚了工作机会就没了。
  而且,他早点去也好,尽量能包活计就包了自己干,比给人打小工好多了,光年前盖百货大楼这四个多月,他自己当小包工就挣了三千块,下头他叫去那几个,就是李志青那么能吃苦的,也不过才挣到八百多。
  “成,你放心地去,我们在家会好好的。”
  男人也不说话,帮着把重的物件拿了,只让她提着个坐的小凳子。
  路过菜市场,她想去买两根大骨头,男人道:“妈买回去了。”
  “哦?什么时候的事?”老太太这几个月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卖洋芋了,难得有她来买菜的时候。
  男人不自在,“你放心,我都跟妈说好了,以后逢集你来卖面包,他们帮着带大双小双,平时就爸和她换着出门,能卖多少算多少。”
  李曼青笑起来,这就是儿子和儿媳的区别。
  这话要她去说,老太太绝对不乐意,但儿子说的,让他们帮着带孙子这可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到家,双们已经饿得嗷嗷叫了。一问,原来是昨天没吃奶,杂七杂八吃了些,今天害怕又没奶吃,居然喂啥都不吃,宁愿吃小手手也不吃!
  李曼青:“……”真是两个小人精!
  “快来快来,妈妈回来了!哎哟,带你们俩可比卖洋芋辛苦多了!”老太太捶着腰说笑。
  芳菲立马狗腿道:“那我给外婆捶捶。”
  “去去去,待会儿再说,我先做饭去了,喊你外公差不多回来了。”不用出门,老爷子也闲不住,去隔壁串门了。
  刚把孩子哄睡着,外头就刮起了风,天上乌云也重,太阳早把头脸藏起来了,估摸着没多大会儿就要下雨。今天尝到了甜头,李曼青决定明天依然烤四箱,这样牛奶厂送来的牛奶怕是不够。
  她连续用了八。九天,每天都是好几斤,厂里知道她是烤面包的,专门有人给送上门来,都是当天新鲜的,今天后面那箱没牛奶了,都是用奶粉兑的,她觉着味道终究欠了点,还是亲自去说一声,让明天多送点。
  唐丰年不知道忙什么,又看不见人影了,她只得自个儿拿了把伞出门。
  县里的牛奶厂在南边,出了莲花村还得再走二十分钟才到。一路都有源源不断的大货车经过,扬起阵阵黑灰,宣城县现在的环境还可以,二十年后等大家都意识到环保问题时,整个城市都已经被黑灰给覆盖了。
  她记得那次听张海洋说过,他爸妈原先搬来县里,住了几年,他爸就得了肺上的毛病,辗转求医几年,最后还是回连安乡去了,就是他到了省城,想要接老人去养老,他爸也不情愿。
  环境问题好像是到她重生前几个月,才得到重视的。私矿被限制了,许多小型煤老板也跟着倒闭,大型的则跟风转战房地产。环境稍微好些了,宣城市的经济却又一蹶不振,她曾听二姑姐抱怨过。
  本来她在家附近的私矿上打打零工也能度日,结果大形势一变,她却要背井离乡上省城才能找到工作了。
  不过,她养了那样的儿子,不管在哪儿打工,都不过是在替儿子和老公做嫁衣罢了。
  其实,上辈子李曼青是很同情她的,但自从见识到她德行后,她就怎么也同情不起来了……只盼着这次的事,能让杜峰长点教训,也给杜家两口子敲敲警钟。
  正想着,忽然听见什么声音,路边草丛里有窸窸窣窣的动静。
  李曼青吓得顿住脚步。
  不会是蛇吧?跟大多数女孩子一样,李曼青也是最怕蛇的,像什么泥鳅黄鳝她觉着也是同类,前几天老太太还说买点来给大双小双补补,她连连摇头。
  看到都毛骨悚然,还得杀了煮给孩子吃,她不敢想象。反正能补的东西多了去了,用别的也能替代。
  “呜呜……”
  这一声更明显了,李曼青可以确定,至少排除蛇了,她松了口气。
  会不会是耗子啥的?她也不敢直接走过去,从路边捡了根树枝,慢慢的小心的伸过去,戳了戳草丛。
  可能是被动静惊到,那里又“呜呜”了一声,有点像猫猫狗狗。
  猫狗李曼青可不怕!
  她放心的走过去,见有个灰黑的袋子,看着像农村装化肥的蛇皮口袋,只是经年累月被风雨侵蚀,已经跟路面颜色融为一体了。
  慢慢用树枝挑开袋子,就露出灰黄的一小团来,才成年男子巴掌大,头脸藏在袋子里,只看得见两只软塌塌的小耳朵。
  是狗。
  李曼青又松了口气,试探着“嘬嘬”嘴,小东西又“呜呜”的回应她。
  就在大马路旁,周围也没民房,不知道是从哪儿跑来的。不过还这么小,怕连走路都走不稳呢,也许就是周围哪里的流浪狗生的。
  既然是流浪狗生的,那她也就不敢乱抱了,母狗都是护崽的,万一她抱了正好被狗妈妈看见,可就惹火上身了。
  李曼青遗憾的叹了口气,心想待会儿到牛奶厂可以问问,他们有没煮熟的奶,买一点儿来喂喂它,实在是太可怜了。
  *******
  “老板娘怎么还自己来了?是有什么事吗?”牛奶厂的老板人挺热情。
  当然,说是叫“厂”,员工却只有他们一大家子,因为是刚从国营手里接过来的,百废待兴,除了有几头奶牛,一套消毒设备,啥都没有。
  “乔老板客气了,我这算哪门子老板,不过小本生意罢了!”又跟他说明来意,让明天多送一点牛奶到莲花村。
  “好嘞!老板娘生意兴隆,带着咱们也喝口汤!”
  李曼青又笑起来,这家人真是做生意的料,什么话说出来都讨人喜欢。
  “哪里哪里,你们才是生意兴隆呢!”
  哪知,乔老板却苦了脸,叹口气,道:“唉,说是厂,咱们这也就是混口饭吃……照这几天的架势,怕是连肚子都混不饱咯……”
  曼青多嘴问了一句:“这是怎么了?”
  “说出来不怕老板娘笑话,咱们家的牛奶,昨天才刚倒了一桶出去呢!挤出来却卖不出去,我们也没法子啊!除了你们家能多拿点,县里零零散散有些人家会要……”
  这倒真是,这年代在沿海城市喝牛奶那是家常便饭了已经,在落后闭塞的宣城县,却只有知识分子家庭才有这习惯。不是奶贵,是习惯问题。
  李曼青自己也没这习惯,她总觉着纯牛奶腥,喝不来,反倒是超市里那些酸奶鲜花奶和各种蛋白饮料能喝点。
  酸奶……
  对啊!
  “乔老板别愁,前几天还听我外甥女说,在外省,人家喝牛奶的可多了去了!牛奶不止能卖鲜奶,还能做成酸奶和饮料呢!卖得可贵了!”
  乔老板一喜,赶紧问:“是什么酸奶?加过醋的吗?”
  李曼青:“……”
  额,这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什么工艺发酵的,你要感兴趣的话,直接去沿海城市看看,学套工艺回来,保管不愁生意!”
  乔老板有些心动,这一天天的牛养着,料吃着,产得出来却卖不出去,他们接手奶厂的资金还是找大舅子担保贷的款呢!一天天只赔不赚,贷款利息却照样刷刷刷的跑,他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一听说有转机的可能,顿时就把她的话放在心头,寻思着晚上跟老婆商量一下,不行他就真跑一趟。
  “你们家卖不完的牛奶还倒掉啊,怪可惜的,不知道有没有煮熟的,能不能给我半小碗?”
  “有有有,别说半碗,半锅都有呢!中午儿子煮了喝的,还剩不少,我拿个桶,全盛给你提回去吧?臭小子还放了糖呢!”
  李曼青忙道:“不用不用,只要半碗就行了。那头过来见了只小狗,怪可怜的……”
  乔老板明白,叹口气:“唉!那窝狗崽确实挺可怜的,三天前拉煤的大货车把母狗给碾死了,我家那臭小子还追着人家货车骂呢!”
  “啊?!”李曼青惊呼出声。
  母狗死了啊……那一窝狗崽可怎么活?
  “乔老板见有人收留它们没?”
  “这一窝才生了三只,都说不三不四,就是两只或者五只也行,独独三只,没人愿意养的……不吉利。”其实他儿子也想养,但他不同意。
  养狗有忌讳,只有一只的独狗不能养,三只四只的也不能养。
  李曼青却不信这个,一胎能生几个,这就跟人一样,不是母亲能决定的。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三只嗷嗷待哺的小东西被饿死。就是没被饿死,冷也要冷死的。
  当即就跟乔老板要了个纸箱,拿上伞,再端上半瓢熟牛奶出门。
  果然,刚才只看到一只,现在她仔细在周围找了找,又在不远处的草丛里找到另外两只。都是一样的黄黑毛,塌耳朵,身上的毛蓬松得很,看着像几只小胖狗,手拿上去才知道,全是假象,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
  因为没有狗妈妈照管,三只脸上眼睛鼻子全糊作一团了,也不知道是生病了还是脏的。
  眼见着天越来越黑,马上就要有暴雨来临,李曼青赶紧把塑料瓢放它们鼻子下,“嘬嘬”两声,三小只就摇着尾巴“嗒嗒嗒”舔起来了。
  等它们舔完牛奶,还把瓢的里里外外给舔了一遍,李曼青用纸箱把它们装了,赶紧往家赶。
  一进门,院里都是饭菜的香味儿,丰梅见她抱了个纸箱,奇怪道:“嫂子买了啥?不是说去牛奶厂嘛。”
  因为不确定狗狗有没有带病,她也不敢把它们抱到人前,只远远的站在门后。“路上捡了三只小狗,怪可怜的。”
  丰梅和芳菲毕竟是年轻女孩儿,对这些猫猫狗狗的特别感兴趣,正要凑上前去,曼青拦住她们:“大家先别来看,等我把它们收拾好了再说。”反正她抱都抱过了,一事不烦二主。
  后进屋没人住,她就抱着纸箱去那头,在屋檐下捡了几块砖头,随意搭了个狗棚,上头用块竹篱笆盖顶,怕待会儿下雨淋湿了,又拿了两条蛇皮口袋来盖上,可以防水。
  窝里给它们放了堆稻草,刚放进去,三小只就趴在干爽的稻草上摇尾巴。
  正看得出神呢,唐丰年在旁边道:“怎么拿了这东西来?”一副非常不喜欢的模样。
  “怪可怜的,我不捡回来的话,晚上一场暴雨,说不定就没命了。”
  “那丢远些,放这儿拦着人走路。”
  李曼青看狗窝在房子侧面的屋檐下,除了老太太种菜,根本没人会走到这儿来,怎么就挡人了?
  “嗨,你是不是不喜欢小动物啊?”见男人不出声,她就小声嘀咕:“真是没爱心!”
  自己只顾着嘀咕了,没注意到那副噘着嘴巴不乐意的模样,跟生气的闺女特别像,活脱脱就是放大版的小双。
  唐丰年心内也跟着一软,知道是自己挑剔过头了,没见还好,既然见了,总不能让它们在荒郊野外等死吧。唉!大不了以后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再把它们扔出去!
  三只狗:……瑟瑟发抖。
  “那快洗洗去,瞧你一身狗味儿!”
  李曼青哭笑不得,她以前怎么没发现,唐丰年的嘴巴这么毒。
  不过,不用他提醒,她也肯定要洗的。把澡和头发洗了不算,甚至连今天穿出去的一身衣服她都洗了,拿过狗的手,她还用肥皂清洗了好几遍。
  众人才刚吃上饭,外头雷声大作,没一会儿,倾盆大雨就来了。
  “这么大的雨,大平地怕都出不了门了。”
  “是啊,还好咱们小麦早种了,下点雨也好,田里的油菜不用专门回去浇水了。”
  “别,快过年了,就是不浇水也回去背点菜来,在这里啥都得花钱买……”
  老两口身在县城,心却还在大平地,城里千好万好,就是连吃的菜都得花钱买这一点不好。想他们以前在大平地的时候,当季蔬菜从来吃不完,最后喂猪的多的是呢!
  饭是吃完了,但雨下得太大,唐家院子里已经有两三公分深的积水了。雨下个不停,也没办法去厨房洗碗,一家子就坐着聊天。
  大双小双刚吃饱喝足,精神得很,放小车车里坐不住,都要争着出来爬毛毯。一家子围坐一起,把她们围在中央,大双可兴奋了,居然抓着凳子脚,想要站起来了。
  “哈哈,大丫头可厉害,爬都爬不利索呢,就想站起来走了!”
  众人一看,可不是,双膝跪地,小手手抓着李曼青的衣角,跃跃欲试呢!
  “小丫头来,奶奶抱,咱们不跟姐姐学,好好的一步一步来啊,走路早了也不好,以后容易罗圈腿……”
  可能是真能听懂大人的话,老太太口中的“大丫头”赶紧放开妈妈的衣服,又跟条毛毛虫似的趴回地上去蠕动。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有了她们,整个家里不知多了多少乐趣。
  这样其乐融融的夜晚,要是能再有台电视机就好了!李曼青不无遗憾的奢望。
  不过,等过了年,这也就不是奢望了,买是肯定要买一台的,让老人家有点娱乐活动打发时间也挺好的。
  到了腊月二十七,大姑姐来接闺女了,顺便说了下杜峰闯祸的后续。
  听说杨家一口咬定要三千块,杨家族人又彪悍,警察只让他们自己解决,唐丰菊两口子没法,最终东拼西凑还是拿了三千块钱出来,把儿子给“赎”回去了。
  这一赎可是伤筋动骨脱层皮了,杜家老两口还算狠得下心,硬是把两口子骂得抬不起头来,就差跪地保证会好好教孩子了。
  当然,至于唐丰菊怎么痛哭流涕她就没当着老太太说了,老人家一听女婿还是把钱凑出来了,倒放下心来,又知道儿子脾气,不敢再提要接济他们一家的话。
  接下来几天,有老人带孩子,李曼青每天都烤四箱,十点出门,四点归家,反正重活都由唐丰年干,中午饭也是他送去的,终于赶在除夕前挣够了过年的钱。


第56章 
  到了腊月三十这天; 整个宣城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最热闹的一天。早上天还没亮; 大门外过路的拖拉机“突突”声就没断过。
  尤其是年关,矿上都放假了; 没了运煤的大货车; “突突”声愈发明显。
  除了两小只,所有唐家人都起了,赶着要在最后一天卖一波年货; 一家老小全出动了。就连屋后狗圈里那三只,也“汪汪汪”的跟着凑热闹。
  刚抱回来那天,老太太还不大情愿,念叨什么“人都吃不饱呢哪有粮食喂它们”; 可每天人吃剩的汤汤水水,残羹冷炙,有时甚至就猪食啥的; 胡乱喂它们一盆,居然很快的就通起人性来。
  半夜有个风吹草动它们比谁都机灵,一吠家里人都醒了。
  跟以前在大平地一样,挨近年关,小偷小摸都开始活跃起来。甚至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 挨偷的比大平地还多。
  隔壁邻居; 杀了猪晒院里的香肠和火腿; 大白天的也被偷了。村口那家更倒霉; 两百来斤的大肥猪; 还没来得及杀呢,大半夜就被赶走了,报案了也没用,猪身上又没写名字,一宰毛一拔,谁知道是谁家的……老太太光听听都心疼。
  但有了三只狗就不一样了,他们也不用绳子拴,放养着,只要院里进人,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连着睡了几天好觉的李曼青,才揉着眼睛进厨房,就见唐丰年和老爷子已经揉好三盆面了。
  老太太和丰梅正拿刀切着面团,见她来了,赶紧道:“曼青快洗脸去,面条在灶台上炖着,我们不会你那捏花儿的手艺,只能帮着切切面。”
  曼青感动不已,所有人都把卖面包当作自个儿的事来做,大家拧成一条绳,齐心协力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努力,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外头寒风呼啸,屋里却干得热火朝天。
  李曼青负责捏面塑型,其他人揉面的,切面的,放烤箱的……井井有条,没一会儿,第一箱就出炉了。唐丰年帮她送到广场去,李曼青就在那儿守着,由唐丰年回去教她们烤别的。
  下午三点不到,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