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家两个也没养过孩子,还真不知道一周岁的孩子要喂多大点,听孩子妈妈委婉的说够了,也就不再多事,只当她是开玩笑呢。
“咱们好好的坐一处吃顿饭也是正经事呢!”
李曼青跟唐丰年对视一眼,见他几不可见的点头,知道是同意了,就正色道:“我说的可是挣钱的大事……嫂子想不想去我们宣城做生意?”
“哦?去宣城做什么生意?”见蒋玉兰娘仨都自觉的低头不语,她也就放心了。
生意人,谨小慎微习惯了。
“相信你们也听说了,我们那边正大力发展经济呢,接下来几年,怕是还要建不少厂……”她相信蔡家两口子手里肯定有钱,而且保守估计都不会少于二三十万。
他们一只腿都有唐家的腰粗了。
李曼青前天跟唐丰年商量过,决定他拿回来的三万多暂时不动,等年后再挣点,跟大姑姐和娘家都借几千块,包点工程下来自己做。
只要能做成一笔,下一笔就不用再借钱了。
至于向银行贷款,乔大年的例子摆在眼前呢,到期了还不上来人家就上门贴封条,一点情面不讲。但跟亲戚借就不一样,至少手头紧的时候还能通融一下。
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敢冒那险。
“那依妹子的意思,咱们过去做点什么生意好呢?”其实他们也有点心动,尤其是上次李曼青问他们撤县设市的事情后,总觉着宣城县可能要不一样了。
也许,就是这两三年的事。
“我也说不上来,论做生意,还是哥哥嫂子厉害!”
石秋菊笑了,“我们厉害个啥,真厉害的人家都去沿海城市了。开厂开矿我们是没那能耐,顶多做点小生意。”
“嫂子谦虚了,我听说啊,在咱们县里开养猪场,成本也才几万块钱。”蒋玉兰吓得伸舌头,“也就几万块”?那可是天文数字了!
“不过啊,我知道蔡哥和嫂子去的话,肯定不会看得上养猪场。”
蔡雄波和妻子对视一眼,知道李曼青肯定有打算了,笑道:“妹子有话直说,论脑袋我们都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到时候有钱大家一起挣。”
李曼青等的就是这句话!
“好!既然蔡哥这么说了,那我就说一个事,不知你们发现没,在咱们宣城县有几家宾馆?又有几家招待所?”
石秋菊微微沉吟片刻,不确定道:“宾馆,好像只看见牡丹宾馆和华侨宾馆?招待所大概七八家吧。”
李曼青佩服,他们才去过两次,居然就把县城摸得这么熟了,要不是这次有备而来,她这个宣城县土生土长的没这么清楚。
怪不得人家能挣大钱呢,真是走到哪儿都用心。
“对,嫂子厉害!宾馆除了牡丹和华侨,还有另外两家,但都没什么档次,不提也罢。招待所有十家,有两家是从国营手里接过来的,其余的全是私人规模……”没什么竞争力。
昨天晚上说的买块地盖楼房开宾馆,目前他们没这能力,但不代表蔡家没有。
“嫂子,我觉着,不出三年,宣城县肯定要大变样,到时候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方面,多了办喜事的没地方摆酒,华侨和牡丹太贵,一般人家请不起,其余的又不上档次,没面子……”
石秋菊眼睛一亮,“对哦!到时候喜宴这一块肯定有赚头!订婚结婚满月周岁寿宴升学宴,都得有地方吃酒才行!”
“另一方面,就这几个月的事,县里要开始第一轮的招商引资,到时候县里不知要涌进来多少人呢,以后经济上来了,开发旅游景点,不愁没人住。”
蔡雄波眸光一动,这倒是,云安市的经济已经没多少上升空间了,接壤的越国人来这边没多大的消费能力,他们这店面死守着也挣不了几个钱。
最重要的,生意人的本能,宁愿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也好过死死的捏在手里。放篮子里能蛋生蛋钱生钱,捂怀里只有变坏蛋。
趁着现在钱值钱,置办点产业总没错,以后钱贬值可就不划算了。
李曼青察言观色,见他们心动,又继续添了一把火:“这可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即使客房和餐厅不好,咱们有地有房,只要房子在那儿,总有升值的一天,到时候转手卖出去,赚的可就是大钱了!”
“对头!钱放银行里也没多少利息,如果能置办实业,即使贬值了也是活生生的东西。”石秋菊先转过弯来。
李曼青笑起来,能说动他们就好,成了的话她能跟着喝口汤不说,这也是个人情,多个朋友多条路不是?
蔡雄波闷了口酒,问:“丰年兄弟怎么看?”他发现唐丰年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农村汉子了。
“我也觉得是这道理。”又把他跟在黄总身边学到的事情给说了。
关于开发商拿地皮的事,蔡雄波也略有耳闻,听得眯了眯眼。能把生意多大,哪个男人会不愿意,会不心动?
“木……妈妈!油油!”小双的童声打断大人的沉思。
李曼青这才发现自己只顾着“夸夸其谈”,都没注意闺女已经自己扶着凳子走到她跟前来。
“好好好,肉肉咱们不吃了啊,知道来找我了,还以为要跟伯母走了呢。”
石秋菊立马接嘴:“好!你不要我们可稀罕呢,就留云安玩几天,过生日再把你们送回家,怎么样啊?”
小双隐隐约约能听懂,急了,指着门口叫“家家”,意思是要回家。
大人们都笑起来,逗她们去买小汽车怎么样,去买糖糖怎么样。这可把两个小丫头给难住了,一面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一面是回家的诱惑,到底该选什么呢?
还是大双聪明,一把拽住石秋菊的手往门口拖,一面拖,一面说“母妈,家家”。
意思是“伯母跟我回家。”
蔡家两口子愈发笑得停不下来,抱着她亲了又亲,直呼怎么会有这么聪明可爱的孩子,路都走不稳呢,就知道拐大人去给她买玩具了。
第96章
有大双这句回家; 算是个小助攻; 蔡家两口子笑着答应李曼青:“那过两天我们提前过去看看。”
眼见着都快两点了,蔡雄波和唐丰年还在喝酒; 几个女人就带孩子出门逛; 名义是给他们放风,实际却是石秋菊要给两姐妹买东西。
刚才一路过来; 她就发现大双对汽车有种格外的执着; 只要看见四个轮子的东西眼睛就不会眨了。
于是专门带去商场买了一堆的汽车玩具; 大人也不懂有什么区别; 反正她看中什么拿什么就对了。
买了姐姐的也不能亏待妹妹,又给小双买了几条小裙子; 杨家两个眼馋的小子也得了几样玩的。
他们家大儿子马上上初中了,要学英语,得听英语磁带,县城卖的都是大件买不起; 所以蒋玉兰想来云安看看,买个小点儿的也便宜。
等买了录音机; 又买几件衣服,回到饭店的时候; 两个男人已经喝得醉醺醺。蔡家两口子依依不舍的送他们到车站; 又给买个一堆路上吃的。
“怎么样; 胃里想不想吐?”李曼青搀着唐丰年臂膀。
“没事; 嗝……呃!”男人忍了又忍; 还是忍不住打个酒嗝; 怕小妻子嫌弃,他赶紧转身捂住嘴。
“都说让少喝点不听,现在受罪了吧?别仗着自己年轻,现在不好好爱惜身体,以后有你受的!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多少肝病都是喝酒喝出来的,看你……”
“好,下不为例。今天是碰上蔡哥,有话聊,以后……嗝!”
李曼青无奈的叹口气,唐丰年什么都好,就是喝酒这臭毛病,以前还会背着她喝,现在见她肯给他好脸色了,就“明目张胆”的喝。
不行,这毛病得改!
她抱起小双,故意道:“你闻闻爸爸身上怎么臭臭的啊?”
小丫头立马皱着小鼻子,跟着奶声奶气的说“臭臭”。
男人脸色尴尬。
“谁臭臭了啊?”
“啊……爸爸臭臭!”小丫头突然就冒出这么句整话来,把两口子都惊呆了。
唐丰年激动的拉着她的小手,“再说一遍谁臭臭?”离得近了,那酒味儿更浓了。
小双嫌弃的皱着鼻子躲到妈妈怀里,嘴里却伶俐的说“爸爸臭臭!”
唐丰年大喜,一把抱过她,把她举得高高的,用脑门拱她,“我闺女会叫爸爸啦,真是好丫头!”
小双嫌弃得都快哭了,坏爸爸是真的臭啊!
李曼青抢过闺女,“算了算了,安全第一,喝成这样还坐什么拖拉机,跟我们坐班车吧!”说着就过去问小杨师傅还有没有座位。
“有!大妹子别客气,就是没有也得给你腾一个出来!”
她又去跟拖拉机师傅交代,让他先提前走,路上开慢些,把东西拉到唐家门口的时候等他们一会儿,他们班车可能要晚半个小时到。
唐丰年就像个大爷似的,坐班车上看着小妻子跑来跑去,没一会儿见她买了瓶矿泉水来,连瓶盖儿都拧开了。
“喏,醒醒酒。”
“唐大爷”也不接水,像个废人一样瘫坐在座位上,眼睛半睁半闭的看着她。
“让少喝点不行?这回好受了吧?”李曼青嘴里碎碎念,手却慢慢的把瓶口递到他嘴旁。
于是,“唐大爷”不费吹灰之力,心满意足的喝了半瓶水,开始昏昏欲睡。
李曼青不放心他,就跟着坐他旁边,只是可怜了两个闺女,一路上都在嫌弃“爸爸臭臭”,把男人念得眼皮微颤,明明清醒着却只能装醉。
装着装着,还没到半路呢,就真睡着了。等大双捏他鼻子把他捏醒时,已经到宣城县了,风一吹,酒气早醒了。
“大兄弟在外面干活一定很累吧?回难得来就好好休息几天吧。”
唐丰年揉揉眼睛,抱起还要来捏鼻子的大双,道:“还好。”累不累的只有他知道,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他都愿意。
回到宣城县,杨家两个儿子“乖”了一天快憋坏了,跟蒋玉兰招呼一声就跑没影了。等他们回到唐家门口,拖拉机果然已经等候多时。
“回来了?我也不知道你们买了啥,师傅说要等你们回来呢。”老爷子抽了一口旱烟,接过孩子抱进屋。
李曼青不放心,先检查一下,见沙发有套子保护,茶几边角也用旧报纸抱着,没碎也没裂,这才让唐丰年小心的卸货。
堂屋里打的水泥地板还没完全干透,新家具上气味也重,李曼青让他们先把东西放院子里吹吹,晚上怕下雨就用塑料雨布盖上,过几天味儿没了再搬进去。
于是,同村过路的都能看见他们院里那组大沙发。
又把老太太高兴得走路都踩风火轮了,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敞开大门,或是坐院里嗑瓜子儿,或是推着孙女的小车车去串门。
哼,她罗翠珍虽进不了厂,但儿子儿媳能干,也不愁日子过!
唐丰年晚饭前睡了一觉,吃过饭就被妻子催着上要卖房子的杨家去。
“怎么样?谈成了没?”李曼青迫不及待,她想先下手为强,生怕夜长梦多,到时候被人捷足先登了,不知道多可惜呢。
“没成,只让两百块钱。”
那就是一万零八百了……
其实唐家也不缺只几百块钱,“要不……他要多少就给他吧,反正我们绝对不会亏本。”
唐丰年乐了,“你怎么知道?那房子买过来也没法住人。”
“我就是知道!你放心吧,绝对肯定的!”李曼青推他回屋说话,别被外人听见。
唐丰年见她小心翼翼防贼似的,愈发好笑,捏着她挺翘的小鼻子,道:“怎么跟她们一样,这么大的人了说个话都说不清楚。”
见她抗议,他也不放手,继续道:“我只给他九千八。”
“啊?!这么少?”比她原计划还少了一千块呢。
“哪里少了?走着瞧吧,不信还会有人比我这价高。”反正他是吃定了。
接下来几天,李曼青跟个小间谍似的,有事没事就往蒋玉兰家溜,打听他们在隔壁有没听见什么动静,今天有几个人来问价,开到多少……
果然,还真被唐丰年说中了,他们家不是一般的小气,到处说连家具一起卖只要一万一还便宜了,谁买谁就能得一整套现成的家具……却不想想谁会要他们那几个陈桌子烂板凳。
好几家人去问过,都只给到九千六,九千七,对比下来还是唐家给的高。
于是,十月八号这天,杨老头舔着脸,主动上门了。
“大侄子你们啥时候搬过去?我好把钥匙给你们。”
唐家几口一脸懵:“……”
搬过去?谁说他们要搬了,这儿好好的新装修的屋子不住,哪个会去住他们家……要不是墙搬不走,他们很不得连墙都拆了揣上省城。
当初老太太一听要买他们家房子,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
“咱们住得好好的,屋子都闲置好几间呢,还买来干啥?”
“哎呀妈,有备无患嘛,以后……万一就用上了呢?”配上曼青娇羞的神色,老太太自以为明白了。
一拍大腿,激动道:“对对!看我老糊涂了,以后孙子讨媳妇成家,咱们把旧屋拆了盖砖房,一家人隔得近也方便,子子孙孙的欢聚一堂,多热闹啊!”
李曼青憋着笑,“嗯嗯,对。”反正以后都是大双小双的。
现在空着也是空着,可以把前后院都开垦成菜地,种几圃小葱蒜苗青菜,还省了买菜钱呢!老两口脑袋一转就明白了,立马催儿子去付钱。
“你们手里不够的话,我这儿还有点,让你爸拿来凑上。”
唐丰年赶紧道:“爸妈别麻烦了,你们自己留着想买啥就买点,我们手里的还够。”自从二老把钱交给媳妇儿管后,他也不跟他们报备挣多少钱了。
第二天刚好星期一,唐丰年带上钱,户口本和身份证,跟杨老头把户给过了。等杨家人前脚一搬走,他们后脚就换了把新锁。那些桌椅板凳也不要,能送人的送人,送不出去就专门堆一个房间里,以后劈了当柴烧。
直到摸到全新的钥匙,李曼青那颗心才落回原地。
又有房子了!
*******
今天要过迟来的中秋,估摸着大姑姐会回来,她赶紧进屋把要摆沙发的位置腾出来,指挥着男人安装,再挂上窗帘……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女人对装饰屋子总有股天然的激情。
两小时不到,堂屋就焕然一新。
漂亮清新的墙壁,配上橘黄色醒目的沙发,再加原先买的组合柜也是米白色带青绿色花纹的,一眼看上去既清新又活泼。
打了水泥地,打扫起来更方便和干净不说,对孩子也好。只要铺上垫子,把玩具丢给她们,姐俩能顺着沙发走来走去,玩累了就自个儿窝垫子上睡觉,大人只要进来盖个毯子就行。
李曼青一个人干起活来也没后顾之忧。
刚把玻璃杯刷好,“曼青一个人在家啊,听说丰年回来了?”大姑姐人未到声先到。
她直起腰来,见刘建国和唐丰莲提着两手的东西进门。
“回来了,那天妈让人带信去,还说怕你们家里正忙呢。”
“可不是,洋辣子又熟了一批,趁着还没软,人家收菜的就在地边上等着,我就想等十五再回来。”唐丰莲在院子里逡巡一圈,没看见两个侄女,微微有点失望。
“大双小双,快来看看谁来了呀?”
两个小丫头听见妈妈的召唤,扶着墙一瘸一拐的来到门口,歪着脑袋打量院子里的人。
黑黝黝的头顶上各别了一个向日葵的小卡子,身上干干净净,一点儿也不像撒尿玩泥巴的臭小子。
唐丰莲喜欢得不得了,一把抱过来又亲又揉,“想不想大姑妈啊?姑妈给你们带了洋辣子,来切个给你们吃。”
一听吃的,两小只眼睛又亮了,顺着她手指看见满满一口袋红通通的东西。
在宣城县,西红柿不叫西红柿,也不叫番茄,只叫“洋辣子”。李曼青估摸着,怕是那红通通的模样跟辣椒成熟了一个样,而且又是外国传进来的缘故。
刘家的“洋辣子”是自然成熟的,没有任何催熟剂色素添加啥的,红的特别鲜艳,刚摘下来还新鲜着呢,连上头的蒂都青翠欲滴。
看着就有食欲。
李曼青给他们倒了两杯水,顺手拿了一个大的,洗干净放院子的石桌上,正进厨房找水果店呢,一转身,小双就抱起快有她脸大的洋辣子“嗷呜”一口。
原以为的酸酸甜甜汁水迸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牙不够锋利,洋辣子表面又太光滑了,连着“嗷呜”几口都滑了,可把她急的,一连叫了好几声“妈妈”。
大人们全笑了,“谁让你抢的,有本事抱着自个儿啃去!”
李曼青知道她是个小馋嘴,赶紧拿刀子来切薄块,给她们放盘子里吃。她顺便尝了几块,自然成熟的就是好,酸酸甜甜汁水丰富,还有股浓郁的番茄味儿。
大姐夫还道:“早知道她们喜欢就多拿点了。”
“没事,过两天我进城再给你们送一筐来,送多了存不住,我们自己是早吃腻咯!”
李曼青知道,这都是要卖钱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哪里能让多拿,直说这些就够了。
“对了,丰年呢?上哪儿去了?”
“走,我带大姐去,隔了六家人,姓杨那家搬走了,我们把他们房子买下来,妈说要种菜,丰年正帮着松土。”
见唐丰莲诧异,她又把怎么买房子的事给说了,顺便也道:“大姐你们要不也买点,可划算了。”
“诶不行不行,我们家里那些尽够住了。”
“大姐,大姐夫,买了不一定要住啊,咱们买来放着,以后能翻几个倍的卖出去,不就是赚了?”比辛辛苦苦种菜可划算多了。这跟后世“炒房”性质不一样,人家有正常的卖,他们正常的买,也没有大量囤积房源。
就一套房子,谁家有条件都会留作不时之需的。
“嗨曼青你懂什么,现在的土房子,谁还看得上啊,人家要买都买楼房去了,以后卖给哪个冤大头去?”大姑姐觉着这兄弟媳妇虽是一片好意,但终究人生阅历差了点儿,想法也太简单了。
能买得起房子的人,谁又会是冤大头呢?
李曼青扶额,我的大姐啊,你知道以后的地皮有多值钱吗?!
她小声道:“大姐你过来点,我悄悄跟你说。”大姐夫自己识趣的笑笑,走远了两步。
“怎么了,还神神秘秘的……”
不行,只能放大招了。
李曼青一字一顿,“我听说啊,不出三年,咱们这一带就要拆迁了。”
然而,唐丰莲一脸木然。
她压根不知道什么叫拆迁啊!
“大姐你听见没?”
“嗯,听见了,但也卖不出去啊,没有冤大头……”
又是冤大头!摔!李曼青好想说,现在不抢占先机,以后你就是那个冤大头。
曼青跺脚,小声道:“你知道盖楼房要什么吗?要地啊!开发商的地从哪儿来?就是跟政。府买的啊!政。府的地又从哪儿来?”
她满眼期待的看着唐丰莲,以为她会“恍然大悟”“拍案惊奇”,然而,大姑姐只觉着兄弟媳妇故弄玄虚,这道理她懂啊,那又关挣钱什么事呢?
李曼青是真跺脚了,平时多精明一个人,怎么都说到这儿了还没反应过来。
“我的大姐啊,亲大姐,那你倒是想想,要回收老百姓的房屋用地,会给赔偿金吧?”不怪唐丰莲呆愣,是她就没听说过,都在大山里生活,要在哪儿盖房子只要跟村上说一声,只要是自己的地,想盖就盖,哪有这么多麻烦事?
“咱们现在买是现在的物价,等到拆迁了赔偿款是按那时候的物价经济水平来算……”这就是个躺赚的事!
上天既然给了她这个重生的机会,她就不能让对她好的人还继续过苦日子。
唐丰莲这才明白过来,“哦”一声就沉思起来,片刻后又问:“你怎么知道的?”按理说这么重大的消息上头不可能放出来啊。
“前几天卖面包,听来买面包的老太太说的,人家是退休干部,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
这倒是,唐丰莲相信这个消息来源。
“对了,大姐你们千万别说出去啊,谁都不能说,我就只跟你们说过。”
大姑姐的嘴巴她倒是相信,就怕大姐夫太老实了喝醉酒被人套话,所以李曼青又连他也交代几句。
见他们两口子半信半疑,没怎么放心上的样子,李曼青也没办法。毕竟在家种地本分惯了,思想又保守,没个成功案例摆在眼前……只能等婆婆回来再劝劝。
就这么说话一会儿的功夫,双们就把一身漂亮衣服给毁了。洋辣子汁水淋了整个前襟,一张小嘴也被糊得看不出鼻子眼睛来……跟两只小花猫似的。
李曼青又要忙给她们洗手洗脸换衣服,大姑姐就去厨房洗锅,准备煮饭,刘建国去找唐丰年了。
“小孩子都这样,等大些就好啦!以前我们家芳菲那才叫头疼,一天要换两身衣裳,她奶奶还说我怪讲究,我就是见不惯不干净……后来啊,都三四岁了,她再把衣服弄脏我就打,打她屁股,打她手巴掌,打几次就长记性了!”
李曼青笑起来,实在是想象不起来小学霸的童年。
“那她几岁开始不用操心的啊?”
“这可不好说,我也记不清了,要说不操心那是不可能的,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