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前夫刚死时-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辉在旁看得“咯咯”笑,觉得两个妹妹好好玩哦。
  李曼青一把逮住他,“来,姑姑帮小辉洗,妹妹不洗脸,让她们变小花猫,丑丑。”小辉果然很乖,主要是姑姑动作又轻柔,帕子又温温热热的,擦在脸上特别舒服。
  他喜欢这种温暖。
  小辉的脸手擦得白白的,李曼青见天凉了,他妈又想不起给他擦点什么,过几天肯定会把小脸冻得红红的。于是就给他擦了一点双们用的郁美净。
  “擦点香香才漂亮,以后皮肤好好的,找媳妇才好找呢。”
  小辉拍着手说:“香香!擦香香!漂亮!”
  这个话小双爱听,也跟着叫“漂酿!香香!”
  李曼青就知道她会上当,笑道:“来吧,知道擦香香才能漂亮,洗了脸和手就能擦,大双小双谁要擦就过来。”她把帕子换了,气定神闲坐在床边,等着她们“自投罗网”。
  果然,没多大会儿,小双就很没骨气的爬过来。
  “妈妈,香香!”
  等妹妹擦了,姐姐也只能“束手就擒”。
  “两个小祖宗,以后跟着小辉哥哥玩,也跟他学学,听话一点吧!”
  “谁不听话,小辉吗?我这就把他带回去,喂他点蛋羹吧。”杨丽娜说着就直接进屋,见儿子已经睡着了,倒是不好再抱他起来,只得无话找话。
  “丰年上哪儿去了?”
  “过去签租店合同,是我哥有事找他吗?”
  杨丽娜不答反问,“你们想好要租哪儿了?租金多少啊?铺面多大?”听说铺面有二十几个平米,又夸肯定开的大,需不需要帮忙的人,要不她去帮忙吧。
  李曼青赶紧拒绝了。
  开玩笑,她可不想自找麻烦!她嫂子这人,坏心是没有,但也太爱贪小便宜了,面包是入口的东西,她不敢交给她。
  当然,也为了利益考虑,她现在赖以生存的就是烤面包技术,保证技术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林。
  趁孩子睡着,她又上乔家去,问乔大年有多少酸奶,几个品种,各有多少,到时候好规划店面,把放酸奶的柜台和货架留出来。
  乔家两口子感激不尽,他们现在酸奶是会做了,问题是没地方卖。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他们牛奶厂位置也太偏了,没来过的人根本找不到,这时候能有一家门店推广他们的酸奶……可以想见,厂里生意会有起色的。


第103章 
  有了店铺; 李曼青连夜画了几张图纸; 又按着自己想法修改几次,为了确定可行性; 还专门拿唐丰年帮看过。
  他这个包工头都说可行; 那就是行了。
  多耽误一天就损失一天的租金; 曼青又急不可耐催他赶紧找装修团队,哪里怎么装,用什么材料; 全是唐丰年的强项。
  等一切步上正轨; 两口子跟着去看了两天; 见工人们干活都勤恳认真; 倒是放心了。正好李志青那头也办好贷款,他们就急急忙忙回深市了。
  双们终究还是孩子; 连续几晚看不到爸爸,又哭着找了几天。但李曼青知道; 以前是做好当留守妇女的准备; 这一次不一样; 只要再坚持半年; 男人就能回来; 一家人就能永远在一起。
  遂耐着性子安慰她们:“乖啊,过年爸爸就回来啦,你们好好听话; 到时候给买玩具。”
  两小只也不懂; 听见一个“回来”; 一个“玩具”就够她们破涕为笑了。
  “乖乖,车车!”大双一面流口水,一面提要求。小小的她觉着,如果爸爸每出一次门都能带回汽车玩具的话……那就让他经常出门吧!
  “好,知道你最喜欢小车车,以后给买多多的,但要好好睡觉觉哦。”大双果然自己爬到床里侧,自己拉了拉小枕头,乖乖的躺下去,等着妈妈盖被子。
  这副小大人模样,又把李曼青逗笑了,她一笑,小辉也笑。
  是的,小辉。
  自从李家搬来洋楼里住,刘莲枝去饲料厂打扫卫生,杨丽娜也在纺织厂找到工作,婆媳俩一个月都只有四天轮休,根本没时间带孩子。李兰章倒是不好意思麻烦唐家带,但让他光在家里闲着带孩子他又闲不住。
  前几天李曼青带他们老两口上医院做过全面检查,刘莲枝身体挺好,什么都没检查出来,倒是在意料之中。居然连李兰章也除了颈椎问题,就只是尿酸有点高,李曼青颇为庆幸。
  老年人就怕三高,怕心脑血管问题,只要排除这几样,她自己都松了口气。
  颈椎问题也没什么特效药,只能少干体力劳动,多养养。但医生又说尿酸高要适当运动,加强代谢什么的,所以他要跟着唐德旺下地干活,李曼青也没阻拦。
  所有人都不在家,小辉只能由姑姑接过来。
  一日三餐睡午觉都在姑姑家,有时候跟妹妹们玩得乐不思蜀,奶奶和妈妈来接也不肯回家睡觉,一个月倒有二十天是在唐家过的。
  十一月十八号,立冬,宜入宅,开市,纳财。
  宣城县第二小学后门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尤其是校门口左边第二家,名字叫“双胞胎面包房”的,门口摆了好几个花篮,地上还有一层淡红色的炮仗纸皮。
  有不认识的人就问:“这是做什么呢,怎么这么多人在那儿?”
  “你还不知道吧,双胞胎面包房开业了,正在搞活动呢!”
  “咦……是以前广场上卖面包那家双胞胎吗?”似乎是难以置信,来人赶紧跟过去,见门口忙着招呼客人的果然是李曼青,这才开始相信。
  “这次是买五赠一,只要买五斤,就送一斤。”
  有人不乐意了:“以前都买三送一的,现在怎么变成买五斤才送啊?”
  “切,你也不看看,现在这世道,洋芋红薯都涨价了,他们家面包还一分钱没涨过,已经算良心商家啦!”
  这倒是,众人跟着点头。这半年来全国经济形势大好,衣食住行什么都在涨价,原材料全涨了,双胞胎面包却一分没涨,还连分量也一点儿没少。
  没一会儿,又有炮仗响起,蔡家两口子带着花篮来祝贺了。看来的人也差不多了,李曼青给刘莲枝使个眼色,正式开始今天的买卖。
  “为了庆祝开业,今天我们新推出毛毛虫面包,每个五毛钱,其他的跟以前一样,还有优惠哦。”外形做的像毛毛虫,背上一道一道的,头上还有两根小触角,简直栩栩如生。咬一口就是香浓嫩滑的奶油,原来毛毛虫肚子里还藏有奶油!
  “呀,这么好吃!老板娘多给我来两斤,家里孩子爱吃,省得天天包子米线他吃不下,这个正好……”
  “好嘞!正好有五斤,我再送您一斤啊。”李曼青一说话,婆婆立马又用大姑姐家送来的电子秤,称了足足的一斤递过去。
  面包房开业,大姑姐和娘家都来帮忙,门口的客人络绎不绝,全天十几个小时烤箱基本就没歇过。
  罗翠珍笑得合不拢嘴,她已经答应儿子,等店开起来就回家带孩子,让儿媳妇出来守店。只要保持这势头,到时候他们家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中午饭大家换着回去吃,一直到九点半没人了才打烊回家,三家人聚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好的。
  三个孩子早撑不住,天黑一会儿就睡着了。刘莲枝想到自己明天在家休息,不如把小辉抱回家里睡,明天带他出去玩。
  刚走到放门口,就被儿媳妇拦住。
  “妈你别抱他了,让他好好睡吧,天冷,吹了夜风不好。”
  “没事,我用毛毯包好,吹不到风,好容易明天休息,能带他出去玩,把大双小双也带上,给曼青松快松快。”
  “诶妈你别麻烦了,在这儿他姑姑什么好吃好喝的都给他买,连衣服钱都省了,你抱回去做什么……明天不上班正好帮我把衣服洗洗,我天天上班累得要死,脏衣服都堆了一个多月……”
  刘莲枝不乐意了:“你倒是好,让轮休不休,专门去挣加班费,自个儿孩子不带,以后看他跟不跟你亲!”
  杨丽娜撅撅嘴,自觉能挣到钱才是王道,孩子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不亲她亲谁?以后老了还不得一样孝敬她!
  但现在没钱可不行,因为是才搬来的外来户,要在村里交到朋友就得有钱行走,在厂里也得有钱跟同事打交道,小姑子衣柜里那些裙子她早看过,每一条都喜欢得不行……但随便一件都够她两个月工资了。
  女人谁不爱美?男人挣不来钱,她只有自己加班加点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她没有小姑子那么好的命。
  婆媳俩在门口说话,却不知李曼青已经在屋内听得一清二楚。
  嫂子的想法,她也能猜到点……家里背上一万多的贷款,哥哥每个月的工钱全拿来赔贷,妈的钱也只会捏自己手里,杨丽娜要花钱只能自个儿挣。
  确实是为难她了。
  所以,即使早就看破她的小心思,李曼青也只能装不知道,反正养两个孩子也是养,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小辉又听话,说不让出门上马路,他就真的乖乖的只在院里玩。
  算了,不想了,赶紧开始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吧!
  她从门后蛇皮口袋里拿出几个塑料袋,里面全是红红绿绿的钞票。在地上铺一张塑料布,把钱全倒出来,各种面值的各分作一堆。
  一百的整票倒是只有一张,但剩下各种面值的张数实在太多,尤其五毛一块的,她数不过来,数着数着居然把前面刚数过的又给忘了。
  没办法,只能找个小本子来,十张作一沓,数过就记在本子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梦想,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
  虽然,最后也只有一千一百八十三块五,但也够李曼青兴奋了。
  这可是九十年代的一千多啊,刨去面粉牛奶水电成本,盈利也有八百多!
  她高兴的躺垫子上打两个滚,心想,如果以后每天都能日入破千就好了。
  但也知道,今天正好赶在星期五,学生们放学早,见到面包店多多少少都会买点,再加又是开业第一天,有优惠活动的刺激……以后只要能有这个数的三分之一她都阿弥陀佛了。
  果然,李曼青没料错,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周末,孩子们不上学,买的人就没头一天多。再加没了买五送一的优惠活动,大多数客人就只会买一两斤。
  一天下来营业额才两百多。
  但比在广场上摆摊时,又好了不少。
  所有人都打听她卖面包挣了多少钱,一天能卖多少,李曼青一律“还行,每天二三十块”。
  但饶是如此,依然让不少人红了眼,直说老唐家这媳妇了不得,在家跟男人挣得一样多,就连看双们的眼神也变了。人家爹妈这么能干,以后肯定有好日子过,要以后都没儿子,那偌大的家业就是姐妹俩的。
  甚至有些不着调的女人,已经跟唐家套起话来。
  这天,李曼青刚关了店回家,才进门呢,就听见有人说要跟唐家打亲家。
  所谓“打亲家”,类似于定娃娃亲,孩子小时候双方家长以“亲家”称呼,每年按儿女亲家的关系走动,长大就往婚事方面发展。
  李曼青黑线,双们才多大,就打这主意了。
  老太太一顿,脸色也有点不好看,“说什么话呢,咱们就在一个村里,常来常往的,不用打亲家也跟亲戚一样……来,快进来看电视,孩子妈快回来了,我得赶紧做饭去!”
  李曼青进屋,见是村里熟人,她儿子自己见过,也听过“大名”,心内好笑:开玩笑,就你们家那上房揭瓦的儿子,我怎么会把闺女嫁过去?
  同时又暗暗发愁,现在就有人打主意了,以后长大还得了?
  不过,妈妈发愁,闺女们却没心没肺,也越来越不好管教了。
  大双自从有了学步车,不再满足于爬毛毯,前院后院被她跑个遍,大人一个不注意她就去偷菜。
  是真正的偷菜。
  后园的蔬菜新鲜,玫红色的小萝卜,水汪汪的嫩白菜,小手够得到什么就摘什么。萝卜叶子上有刺,被扎过两次再不敢了,于是那两圃白菜就难逃厄运了。
  李曼青没在屋里看见他们,找到后院去,果然见三小只正在菜地里搞破坏呢。
  小辉拿塑料小铲子铲土,大双手里捏着一把七零八碎的叶子,小双连人带车子陷在泥里出不来,急得哇哇叫。


第104章 
  刚把小双抱起来; 就闻见她身上有股怪味儿,就像……大蒜一样刺鼻。
  “咦……是什么; 怎么身上臭臭的?”
  小丫头居然能聪明的把手放鼻子底下闻了闻; 皱着眉头嫌弃:“臭臭!”一面嫌弃一面摇手,恨不得连小手手都不要了。
  李曼青一闻; 果然一股生蒜味。再看她车子陷进去的地方; 正是一圃蒜苗地; 有几棵的叶子被人拦腰扯断。
  “你啊; 真是小捣蛋,奶奶洗衣服多不容易啊,你一天就要换两身。”以后得让你帮爷爷奶奶洗衣服。
  “蛋蛋; 妈妈蛋蛋。”小丫头指指厨房的方向,知道那儿可以端出美味的蛋羹来。
  “说你小捣蛋; 你就要吃蛋,小吃货!”她用额头蹭蹭小双脑门; 这是母女间特有的亲密游戏。
  “哟!我就说曼青该是回来了,老蔡非说你还在铺子里,还好我直接杀家里来。”因石秋菊常来; 尤其整个十月份的下旬; 她天天住唐家,三只大狗已然认识她的声音,也不吠。
  “今天周末; 人不多就早点回来。嫂子等会啊; 饭马上就好了。”
  “不用客气; 老蔡在那边做着呢,我就来跟你说一声,事情成了!”眉宇间尽是喜色。
  自双们周岁宴后他们就没回云安,一个月的时间都在找房子。李曼青劝他们来找个地儿开宾馆,说的倒是容易,可要真找起来,却颇费功夫。
  开宾馆不像大姑姐他们买房子,哪里有要卖的去哪里,只要是个房子就能拿下。他们讲究地段,既要交通便利,环境干净,又得周边同类商家不能太集中。
  这么算下来,城南这一带不行,大货车来往,环境不卫生。
  城西也不合适,交通不方便,往西过去就是大片田地,大马路没有,田间小路倒是纵横交错。
  剩下的城北和城东,却又各有优势。
  北面在上风向,空气质量更好,地势更高,风景也不错,听说正在筹备建个龙湖公园,有八百多亩的淡水湖泊,以后很有可能就是宣城市富人区的位置了。
  而东边的话,交通便利,无论是去隔壁县的,还是云安的,甚至省城的班车都得从这儿过,相当于整个宣城县的交通“咽喉”。人流量不用考虑,只多不少。
  “嫂子选了哪处?”
  “老蔡说把云安的房子卖了,买在城北。”石秋菊咬咬牙。
  “啊?为啥卖房子,不够的话贷款也行啊!”现在卖多不划算,要卖也等以后赶上房价上涨的浪潮再卖,现在一下少了好几十万呢。
  “放心,我们也想过……”她抱着大双,带孩子们回房,才拉着李曼青的手,细细的说起来。
  “我们在云安的情况你也知道,孤家寡人,没什么亲朋好友,只有在你们这儿才感受到……”那种亲朋之间的温暖。
  唐丰莲性格开朗,又同样吃过没孩子的苦,跟她很投缘,简直是一见如故,平时没事了常一处玩耍。而且她又是宣城人,对县城周边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时不时就带她去放风,或是去挖篮野菜,或是去吃顿农家菜。
  既有朋友,环境又好,去哪儿都把三个孩子带上,就像自己真有了孩子一样……她眉间的愁绪都抚平不少。
  蔡雄波见她喜欢这儿,狠狠心就决定卖了云安的房子和铺面,把生意搬来宣城。
  李曼青揶揄:“哦——原来是蔡哥一掷千金只为搏嫂子一笑啊!”
  “去你的,胡说什么呢,也不怕孩子学了去!”石秋菊红着脸要拧她嘴巴。
  “别,嫂子别只顾着欺负人,你自个儿摸着良心说,蔡哥对你难道还不好吗?”
  石秋菊红着脸点头,比往日多了两分娇羞,在灯下看起来也是个清秀大方的气质女人,怎么上天就……唉,只能说生孩子这种事,还得看缘分。
  随机性太大了。
  李曼青回握住她的手,说回正题:“城北的要多少?”
  “四千二一亩,听你的多挑了一块,一共三亩八。”一亩算六百六十平的话,三亩八就是两千五百多个平方!光宅基地就花一万六,这可不是一般的大手笔了。
  她以前在酒店里打过工,知道很多星级酒店不止有客房,餐厅,还得有停车场,小花园,甚至会议礼堂、游戏酒吧咖啡甚至美容室……这些东西在那时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车子哪里有空地哪里停就成,要什么停车场?
  但在二十年后,那可都是标配了!
  至于会议礼堂,那更是搞笑,谁开会会去饭店啊?李曼青只能给他们举例子,以后真撤县设市的话,多少考察团,多少学术会议都得来当地开,人数一多,对场地面积、设备、会议室可容纳量的要求就高。
  而且说个不好听的,在没下禁令之前,这种“会议”还不少。
  喝咖啡做美容到底会不会在酒店里?这更不用说了,出门在外哪个女人不想美美的?简直不要太方便!
  况且,蔡雄波两口子不是普通人,他们见多识广,虽一开始也觉着不可能这么“复杂”,但慢慢回过神来就明白了。是啊,现在是这样,但经济只会越来越发达,十年后什么样,二十年后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如果有这个趋势,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呢?
  既然决定要做了,那就做个大的!
  两口子心一横,存折里有八万多,省城那套房子不能卖,云安那套房子两间商铺急卖的话,顶多能有七万,就算把剩下的厨具处理完,顶多也就凑到四万,十九万拿来盖李曼青说的那种饭店……可能还是成问题。
  “嫂子,你们再想想吧,这房子和商铺不能卖,拿去银行抵押贷款吧。”以后拿回来了还是自个儿的。
  石秋菊不太懂什么抵押贷款,当天晚上回去跟蔡雄波商量过,他第二天就回云安了。
  当然,李曼青都不知道这些事,星期一,她开始早早的上铺子,赶在早读课之前卖了一波早点。新鲜蓬松的面包摆在透明柜台里,小学生隔着干净透明的玻璃左看右看。
  看哪个都想吃,但摸摸兜里的钱,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用手一指,李曼青拿夹子夹了包给他们。
  中午饭是刘莲枝送来的。
  “咦,妈怎么是你送饭来?大双奶奶呢?”
  “赶紧先喝汤养养胃,怎么你婆婆能来,我就不能来了?尝尝到底是我做的好吃还是她做得好。”刘莲枝递过来一罐鸡汤。
  李曼青用勺子小小的呷了口,眯起眼来享受的说:“嗯,肯定放了草果了。”大双奶奶炖汤不兴放草果,没有那股特有的香味儿。
  “哼,臭丫头,还算不错。那你倒是说说,谁的好吃?”自从搬来县里,她好像就跟罗翠珍较上劲了,做什么都得比个高下。
  只要一轮到休息天,她就来争着带大双小双,生怕外孙女不亲她。有时下班下得早,也会炖点汤煮点好吃的喊她们娘仨回去喝。反正罗翠珍也没意见。
  前几天李兰章回家捉了几只石蚌来,给好好的炖了一锅汤,分成几顿热给双们吃。
  杨丽娜回来看见,生怕小姑子不记她的好,故意问“舅妈买的金镯子怎么不戴呀?”
  其实是李父李母买的。
  “八十多的好东西呢,不带多可惜啊!”
  想起公婆这么舍得在她们身上花钱,真是心疼!
  “我们家小辉还从没戴过呢,没那福气。”
  却不知道李曼青也没给小辉少买东西。
  “想什么呢?你嫂子的我早给她留起来了,快喝你的!”
  李曼青很享受这种被两边老人疼爱的感觉,好像人生都圆满了一样。
  她不假思索:“当然是我妈的好吃,草果温中行气,吃了放两个屁,还不会积食……啊,妈别打我,这是实话!”反正坚决不能说她的不好吃。
  刘莲枝戳着她脑门:“平时还怪我说话不过脑子,你才是百无禁忌呢,快吃快吃!”
  母女俩欢欢喜喜吃过,李曼青不放心家里孩子,让她妈帮看着,她自己回去看了一眼。
  见三小只整整齐齐的睡在堂屋垫子上,盖着块厚厚的大毛巾,老太太卧沙发上看电视……已经看睡着了。
  到下午三点多,老太太把三个孩子送来,说是在家待不住,闹着要出来玩。李曼青把他们放在柜台后后的垫子上,把柜门关严实了,有客人她就招待一下,时间到了就去开烤箱。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烤箱,温度太高,她得把孩子放车子里“囚禁”起来才行。
  过了几天,石秋菊满脸喜色的找到铺子上来。“老蔡办妥了!”
  李曼青欢喜,赶紧问是卖还是抵押贷款。
  “幸亏听妹子的,贷款贷到十万,过几天请个风水师傅看过就能开工咯!老蔡的意思是先把客房和餐厅盖起来,配套设施慢慢再加。”
  李曼青点头,见石秋菊还吞吞吐吐,有话要说的样子,就问:“嫂子这是怎么了?”
  “嗯,我跟老蔡商量过,主要是盖房的话,咱们也信不过别人……而且这钱给外人赚也是赚,不如,你问问丰年,他要能做的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