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小麦加油(解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生言情小说免费阅读: 【】
《重生之小麦加油》作者:解颐017
生命有太多的遗憾;
我只想拥有闪光的一面。
不要那么多;只要一些些。
第一卷 001日全食
“请问:在这五百年一遇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愿望?”
潜小麦的眼帘突然晃进一根柴火棒。不对,应该是话筒,后面盈盈站着的分明是华阳市电视台《地方在线》的栏目主持人方谨。
“啊?什么?”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愿望?”主持人微笑着重复了一遍,一口齐整的牙齿小巧晶莹,笑起来倒是比电视上还要生动几分。
“愿望吗?”
“对。”
“我想死掉,但请让我先报答父母。”
“呃……”
美眉姐姐,只能怪你手气太差。十里中山街这么多行人,谁让你偏偏抽到潜小麦呢。
若是平日,潜小麦倒也不是这么尖利的人。八成会习惯性地抿嘴往上拉高唇线,在那张几近面瘫的脸上添上一点表情,然后第N遍许下那个放之四海皆可的老三样愿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多多发财。
只是今天的潜小麦,甚至连些微礼貌性的敷衍精神都不想提起。
原因很简单很俗套。半年前,XX杂志社来了位大学实习生,又恰巧是某某某的小姨子的表妹。于是,潜小麦挥一挥衣袖离开了工作八年的校对岗位。尽管在别人眼里只是个拿九百薪水的临时工,却养活了潜小麦八年,给了潜小麦中专毕业后八年平淡满足的生活。
丢了工作后,潜小麦深有感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都是半年来第二十三次应聘了,其间也在文印店、饮食店陆续干过一段时间,只是都长不了。
“你很好,只是不适合我们。”
“你走吧,我们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残疾人,不要。”
“我们要的是本科生。”
“没有残疾证的,不要。我们只负责有残疾证的。”
“大专以下没相关经验的免谈。”……
每次听到类似的话语,恁是自诩平静冷漠的潜小麦,内心也会掀起丝微的波澜。
有人说过,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潜小麦再一次实践性地证明这句话正确无比。
第二十三次应聘,职位是图片后期处理,数码文印店的老板娘亲自面试。
潜小麦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位老板娘,约一米六的个子玲珑小巧,气质温和,淡淡的笑容里透着江南女人特有的韵味,又带了一份职场女性的干练与自信。
老板娘从电脑里调出一式六份的人物半身照,吩咐潜小麦:“把图片背景换成蓝色。”
努力吸收完讯息,听起来似乎不难,可惜的是潜小麦坐到电脑前马上愣住了。图片不都是一张一张处理的吗?一式六份合在一起该怎么下手呢?先裁切下来单独处理吗?用套索还是魔棒啊?
“没做过吗?”
“是的。”
“这是最简单的。”
“嗯。”
是的,这是最简单的。就好像用订书机订文件,用木勺盛饭。潜小麦,你真是个猪。以前在电脑室常常看着同事操作,自己也花钱到培训班学过一阵子。怎么这么简单的动作都束手无策呢。走在市区最繁华的中山街上,大雨刚停,阴风阵阵,天空灰濛濛一片,地上到处湿漉漉的。潜小麦不喜欢阴雨天,觉得阴雨天心情会容易变得失落孤寂。看着车辆路人行色匆匆,只觉得自己在欣赏一副现代都市默剧。这样日新月异高节奏高竞争的现代都市生活,潜小麦你这么没用,以后的路该怎么办呢?别人的言语和眼神可以忽略不计,可是自身没有技能没有特长一无是处的现实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心情灰败的糟糕当口,美眉姐姐方谨撞了上来。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两分钟后,回过神来。潜小麦就后悔了。自己怎么可以这么无所顾忌地乱说话呢。
听听,断断续续有话飘进耳朵,旁边的老爷爷老太太说得多好啊:“我们这一生……真完美,连这百年一见的……日全食……都能看见。”
应该不是直播吧,那脸可丢大了;是普通录制的话还好些,应该会河蟹掉吧。不担心不担心。
据说,7月22日,中国长江流域会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近日,各大媒体有关日全食的种种消息熙熙熙攘攘,全民关注,造就了2009年七月的神秘想象。昨天,同在华阳市区的叶熙就蠢蠢欲试,又是望远镜,又是X光片,全副武装,信誓旦旦,要盛装赶赴五百年的聚首。只不过照今天这天气看来,恐怕愿望要成泡汤了。
回到出租屋,天色愈显得阴暗了。早上时间赶得急,潜小麦没来得及吃早餐。这会儿倒又无所谓了,于是决定再睡个回笼觉,坐车才有精神。下午要回老家,母亲托人来短信叮嘱,一定要赶回去参加表妹苏建芬明天的婚礼。
有一场无硝烟的战在前面摆着呢,头疼啊。
第一卷 002嫉妒
潜小麦的老家位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西南金田县南江乡。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大自然对这片土地还是相当慷慨的,满眼的连绵群山,满目的绿色葱茏,一切都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全乡人口五万有余,乡政府驻南江村,外加辖管着方圆五里七个自然村。一条五米宽的水泥公路经过南江村头,便是所有南江乡人民赖以进出的交通要道了。
但恁是林木葱茏,恁是山花浪漫,恁是云来雾去,潜小麦还是从内心里不喜欢这个地方。考上中专到华阳市读书,乃至后来工作,都极少回家,逢年过节,也是母亲潜丽琴三催四叫才回去一趟。
潜小麦觉得自己应该是审美疲劳吧,再美的风景都看了二十多年了,还有什么新鲜的。更何况,从市区到南江乡,何止十八弯,何止九连环,人还没到家,就被弯曲盘桓的山路转晕了头。潜小麦晕车,这也算是个原因吧。
总之,潜小麦心里是不太欣喜回老家的。
母亲潜丽琴素来也知晓一二,所以早早就叮嘱,务必一定要回去。
表妹苏建芬两个月前就发来短信,声称伴娘非潜小麦莫属。
所以是必须要回去了。
潜小麦侧身从席梦思床垫下摸出存折看了看。就包五百吧,不多,也不算太少。反正母亲潜丽琴还会再出一个红包。
剩下的钱扣去下月要缴的一年房租,只能再顶三个月,得快点找到工作啊。回去前得绕去药房一趟,给父亲买点常用药,端午回去咳嗽得似乎更频了。脑海里相对应地浮现出那个愈见瘦削的背影,潜小麦立马轻轻地甩头,不要想,不要想。再买点保健品吧。
至于服装,就穿去年买的湖绿色波西米亚裙,搭配米色字母T恤好了。潜小麦一米五八,体重52KG,与时下流行的骨感美自不能比。好在皮肤白晳细腻,这样搭配应该能过得去。至于出彩,那不可能,也没必要。红花就得绿叶配,明天潜小麦的任务说白了和上次订婚一样,就是陪衬。还真不知道这次七大姑八大姨又准备了些什么问题。
潜小麦和一干表姐妹的关系都不太熟络。明天要结婚的苏建芬本也一样,只不过近年来众亲戚和村里人都喜欢拿她们两个作比较,母亲潜丽琴也不时在耳边唠叨,潜小麦倒也慢慢地熟悉起来。
据说,苏建芬只比潜小麦小三个月,初中毕业后到温州闯荡,精明能干,雷厉风行,是南江乡现在有名的女强人;
据说,苏建芬的未婚夫是南江村村长的小儿子,在县城替单位领导开车,也是个能干的主儿,李家在南江村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好人家;
据说,苏建芬订婚后,村长托关系在金田县城的银行替她谋了一份职位,每月光薪水就有三千多,福利奖金另计,南江村人谁不艳羡;
据说,苏建芬的经历还在南江村引起了一场读书有用论、读书无用论的全民辩论会,连带着潜小麦也当了一回主角。
两人同是姨表姐妹,是最好的比较对象了。
一个风风火火闯温州,一个闷声不响死读书;一个高薪能干,一个失业无能;一个见人就笑,一个见人面瘫;一个买东西砍价能打下对折,一个只会按标价购买;难怪一个能嫁入本村大户人家,一个只能霉在家里做剩女。说到底,都是苏家如教得好,不似杨勇那个憨子,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女儿也随了他样儿……想当年……
是的,这些都是事实。
所以,承认吧,潜小麦。你在嫉妒。
嫉妒她阳光明媚的笑容,嫉妒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嫉妒她精明出色的生活技能,甚至嫉妒她从容不迫、谈笑风生的说话方式。
只除了最后那些发散性的话,那个瘦长略显佝偻的背影,是潜小麦心底深处的结,轻轻一扯,就会撕心裂肺……
第一卷 003心结
潜小麦和父母关系不亲密,这是事实。
至于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就说不清楚了。
曾经,在博客看到过一句话:“生命,是场永世不醒的梦魇。我只想回家。”潜小麦一向理解不了小资们演绎的华丽忧伤,这一刻,却满脸潸然。是的,家,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简单有序的家,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童年的记忆中,父母亲的身影是缺席的,似乎只偶尔和父亲杨勇打过几个照面。仿佛从记事开始,她就跟着罗店杨家的爷爷奶奶生活。
潜小麦的记忆没有出错。
多年后,长大的潜小麦才搞清楚状况。原来在她满周岁的时候,潜丽琴怀上了第二胎,因为头胎是女婴,迫于生子压力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夫妻二人决定趁早去外地待产。于是,襁褓中的潜小麦被送到了罗店。
遗憾的是,第二年初夏并没有遂愿,潜丽琴产下的仍是女婴。直至第三年腊月,潜小海的到来才了了潜家人多年的夙愿。又因为走漏了风声,计生部门三不五时带人上门走访,杨勇潜丽琴又只好在外地多呆了两年。回南江的时候,他们只带回了潜小海。
1990年秋天入学前,正式接回潜小麦。这一年,潜小麦七岁。
回到父母身边的潜小麦几年如一日,每天独自两点一线往返于学校与家,话不多,性格内向了些,倒也挺乖,不需要大人太废神。若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潜小麦的命运和父母的关系都不至于降落至此。
1997年春末的一天,潜小麦在课堂上隐隐发热,突然呕吐不止,被迅速送入南江乡卫生院。接到通知的杨勇潜丽琴迅速赶到,对于一向健康壮实的女儿突然发病,夫妻俩慌作一团。杨勇弯身抱起躺在长木椅上的女儿,颈窝瞬间传来灼人的烫热。潜丽琴忙褪下小麦身上的大红棉衣,又褪下半边裤子,让站在旁边准备完毕的医生打针。
药物推进三分钟不到,潜小麦猛地抽畜呕吐,眼皮子紧闭,嘴里起先喃喃着头晕,后来有一瞬任凭杨勇潜丽琴呼喊推桑,都没有反应。
夫妻俩吓得面如土色,颤抖着手不停地掐人中、虎口,嘴里催促医生想办法,并大声呼唤卫生院另两名医生过来帮忙。
一番手忙脚乱,又推进一针药物后,潜小麦慢慢平定下来,俨然鬼门关走了一遭。面颊唇色早已失去往日的红润,灰白一片。杨勇夫妻不停地从上而下抚mo着小麦的冰凉手脚,企图能恢复点温度。
直到今天,潜小麦还清楚记得那天坐在杨勇怀里,耳边感觉到的父亲的剧烈心跳。那是小麦与父亲迄今为止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接下来的五天,小麦心有余悸,不肯再去打针。到底敌不过夫妻俩的软硬兼施,最终还是被押着继续挨针。
谁也没想到的是,半年后,潜小麦耳中全天候传来轰轰隆隆的耳鸣,渐渐听不清老师讲课。起初,潜家人都以为是虚亏,淘了不少补品给小麦补充营养。一段时间下来,情况越来越糟,小麦甚至听不见背后人的高声呼喊。镇级医院,县级医院,最后辗转至华阳市第一医院,确诊为药物中毒性耳聋,感知声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部位耳蜗毛细胞遭药物损害。持续两个月的医疗结束后,没有明显效果。在经济压力下,杨勇潜丽琴放弃了继续治疗。
回到学校,听力与成绩每况愈下。第二周,当潜丽琴在侄子陈旭利的结婚宴席记帐桌上奉上三百块时,远处潜小麦的双目中泛着森然的冷意与嘲讽。从此以后,潜小麦埋头苦读,整天书不离手。上课全神贯注,努力抓住老师讲的关键词,脑海里不停地自动组织听到的只言片语。课后自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看书,和课上记下的笔记融会贯通,作出自己的理解。
初中后半段的生活对小麦而言是暗无天日的,每一课时都有如打仗,神经高度紧张,眼睛一瞬不眨地盯着老师与黑板。一天下来,躺在床上整个人都虚脱了。潜小麦的初中老师与同学对她的印象几乎都是沉默寡言、喜欢发呆与埋头书本,在班级里几乎没有存在感,当然除了每次发试卷。一份耕耘总有一份收获,潜小麦事倍功半的艰苦付出,唯一体现的地方就是分数,毫无例外的,在年级五个班级中,潜小麦没有跌出过前三名。
没有人能相信,这样沉默内敛的潜小麦会在中考后咄咄逼人连声诘问得潜家人哑口无言。
1998年,潜小麦的中考成绩相当不错,年级排名第二,全县排名第三十五,高出普师招生分数线30多分。据说,1998年浙江省中等师范学校是最后一次包分配招收学生,这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机会弥足珍贵,竞争异常激烈,分数线水涨船高,整整高出重点高中加强班录取线十多分。未来老师的培养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潜小麦与中师就这么擦肩而过,转而选择自费的中专,整个人灰败得垂头丧气。浑浑噩噩剔除掉体检限制的学校,剩下的都按批次挑了三个填上。
骄阳似火的八月,华阳中专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
当杨勇潜丽琴小心翼翼地询问潜小麦,读自费不包分配的中专,是不是不如找个师傅好好学门手艺来得实在?
刚刚听懂这话,潜小麦立马成了活生生的zha药包,两只眼睛瞪得老大,眼底熊熊火焰喷薄欲出。憋闷、灰心、沮丧、无助、痛苦,所有的负面情绪轰然炸开。
“上,为什么不上?这可是我辛辛苦苦付出无数努力才考上的。”
“不要告诉我没钱,七大姑八大姨摆宴的时候你们都会变出钱来的。”
“都是你,爸爸。谁让你到这个鬼地方做上门女婿的。赚的钱都让妈妈拿去亲戚家应酬了,种的好的粮食都交给潜家的爷爷奶奶了,他们吃不完都拿给二姨。我们自己的饭里却都要掺上蕃薯丝,还要被别人说三道四……我讨厌你们,把我妹妹扔了,却把钱拿去给亲戚做人情,那些钱足够养活我妹妹了。”
“爸爸,叔叔故意问我到底姓什么,是哪儿的人。我答不出来……我要读书,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我也不是罗店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但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在这里我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光了。”
“我要读书,我不要像你们一样。我要做个有知识的人……我讨厌你们,什么都不懂,怎么可以不知道是什么药就可以让毛脚医生往我身体里打呢,怎么连皮试都不做呢。”
“我要读书,以后赚了钱,我要到最好的医院治耳朵。今生今世,我再也不要进南江这种垃圾卫生院。”
……
时间仿佛静止,房间里万籁俱寂。
潜小麦声嘶力竭地一个字一个字喊出,语无伦次,喊得口干舌燥,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什么,还将要说些什么。从来没有连续说过这么多话,却流利得不用思索打腹稿,源源不断从嘴里蹦出来。
潜家爷爷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里间,母亲潜丽琴早已泪流满面,父亲杨勇双目也噙着泪花。
潜小麦全身发热,内心雷电不止,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带着一抹发泄后报复的快感,轻得宛若一缕游魂,转身飘回阁楼。
一个月后,父亲杨勇送潜小麦到华阳中专报到。办完所有手续,潜小麦低着头闷声送父亲出校门,临上车前,杨勇少有地拍拍女儿的头嘱咐:“好好学习,饭要买来吃饱……不要担心钱,爸爸会汇到你银行帐户上的。”
此后的日子,杨勇夫妻也千方百计寻找土方子想要治愈潜小麦的耳朵,只是都苦无效果。那以后,潜小麦在南江的日子日益变得稀少。毕业工作后,也能试着理解父母的处境与难处,只是常年累月堆积的代沟隔膜哪有那么容易填补。
近年来,杨勇潜丽琴接手了潜家爷爷的杂货店,改成了小超市,做点小本生意。
潜家唯一的孙子潜小海,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跟随四叔杨伟飘洋过海去了西班牙务工,一别多年。
潜小麦那从未进过潜家大门的妹妹,被十里外邻乡的一户人家收养了,取名崔玲玲。长大后,有时在街头遇见,四目相对,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选择擦肩而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能事事都如意啊。
今天的潜小麦思绪纷杂,翻来覆去睡不着。
窗外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呢,月亮要追上太阳了吗?
窗内自制的窗帘随风摆动一角,那是一幅画有飞鸟与鱼的普通棉布。
反正睡不着,那就背一段催眠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
第一卷 004重生
怎么天还没亮?不是说就五六分钟吗?
潜小麦一觉醒来发现天还是黑通通的。
呃,不对。地板怎么在动?突突突的是什么声音?
地震?不要啊,睡了一觉,感觉好多了。和许三多一样出尔反尔,潜小麦现在觉得还是活着好啊。
猛地一咕嘟跃起,又重重倒了回去。
“啊……”,该死的,莫非撞到铁板?痛死了。
“小麦,醒了啊?”谁呀?是谁搂着我?想趁黑吃豆腐?没门儿。
“别乱扭,撞到哪了?疼吗?”有人伸手揉了揉小麦发疼的后脑勺。嗓音低沉,动作有些重,位置倒摸得挺准,似乎没有刚才那么疼了。
身体倏地又晃动了一下。箍在胸前的手紧了紧。
不是地震吗?那就好那就好。
说起来,潜小麦还真不知道地震时会有什么现象。中专地理课时,老师介绍过,江南地区不在主要地震带上,一般不会产生地震。华阳市、金田县似乎还没听说过历史上有发生过地震的。只是,自从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西藏、新疆接二连三发生6级地震,消息传来,人心惶惶。网上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蛤蟆上街啦,古井漫水啦,搞得潜小麦这种神经粗的人都敏感起来。
也就这么一愣间,前方日趋明亮起来。日全食终于要结束了吗?
OMG,这是怎么回事?
铁皮屋式的三轮车,里面坐着五六个男男女女。
山洞,刚刚是在过山洞么?“金沙遂道”,不正是回老家必经之途么?我不是睡觉吗,咋都跑了一半路程了?
不对,这年头哪还有铁皮屋式的三轮车,颠簸得人都要吐了。
“抖死了……啊???”柏油路!!!
“怎么了,还有哪里撞到?”一个青年男人正在查看潜小麦的头部,听到低吟,又抬胳膊举腿审视了潜小麦一番。
所以他没有看到潜小麦双目圆瞪,鼻翼大鼓,嘴巴张得都塞得下一个鸡蛋了。
镇定!镇定!遇事要镇定,潜小麦!
“再忍忍,再一会儿就到家了。”男子对潜小麦说。完全惊愕中的潜小麦答不出一句话。
深呼吸!深呼吸!镇定!一定要镇定!
铁皮屋还在突突突突地往前挪,两边巍巍青山向后退去。接下来的路程里,潜小麦缄口不言,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啊。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看来一觉醒来成了缩水版是事实了。潜小麦好歹也是个常上网的,接受能力还行。这个世界无奇不有,每天都有意外发生,不是吗?
那么,自己到底成了谁呢?得先看看脸蛋。
有了!潜小麦双眼骨碌碌一转,抓着最里侧的铁栏杆,脑袋微微向外探去。
乖乖,后视镜里的依稀不正是自己的缩小版吗。做自己好啊,还是做自己好。
那么,旁边坐着的这位大叔又是谁呢?壮壮的,浓眉大眼,皮肤黝黑,依稀是年轻版的父亲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