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幻纵览-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晋康的长篇新作《海豚人》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一颗极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毁灭了人类,仅有一万多名碰巧工作在海底、深井下的人得以幸存。其中,美国核潜艇军官拉姆斯菲尔和一位中国遗传学家共同将人改造成“海人”。不过,遗传学家后来干脆直接将海豚的智力进行提升,形成了“海豚人”族。两百年后,“海人”已经成为“海豚人”的附属物,两个特种间面临着战争。
既然人类能够干预进化过程,拥有更高科技的外星人更会如此。克拉克偏爱这类题材。在《2001太空漫游》中,不知名的外星人留下神秘黑石板,自几百万年前就引导着猿类进化成人类。到了《2010年太空漫游》里,外星人转而将木星引爆,为的是引导木卫六产生生命,成为新的地球。
到了《童年的终结》里,外星人干脆就直接来引导人类的再进化。他们驾驶着庞大太空船降临在世界各大城市上空。人类毫无反抗能力。但外星人也不奴役地球,而是用技术威力禁绝地球上的一切剥削压迫,再将人类的胎儿改造成拥有物异功能的一代新人。
人工进化还被置于星际移民的背景中。太空存在千奇百怪,环境各异的星球,而人体只能适应地球的生态环境。于是,改造自己以求适合另外的星球,成为进化论题材的新方向。英国科幻作家布利殊于一九五七年出版的故事集《星籽》中写到,人类为了征服别的星球上的恶劣环境,对自己进行了各种极端的基因改造。有的甚至被改造成只有数毫米大小,以适应外星强大的引力。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一编:生命与人(6…6)
第七节:人工诱变返祖
进化论告诉我们,人兽同源,人拥有其它生物的基因,只不过在胚胎发育期中,那些身体上的“兽性”消失了。人类历史上偶有自然返祖现象,成为奇闻。其实都是兽性在发育时消失不彻底的原因。七十年代中国的“毛孩”就是一例。返祖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变异,是复现了人类本来就有的一些潜在基因。返祖问题被科幻作家敏锐地捕捉到,写入科幻小说。当然,那不再是自然返祖,而是人工诱变返祖。
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创作了令人毛骨怵然的短篇《星星营》:极左路线的爪牙在深山里建立了“星星营”,将一群“牛鬼蛇神”关在此处。除了常规的迫害手段之外,更施以人工方法诱变返祖,使他们变成毛发浓密,身体佝偻,意识含混的半人半兽。小说内容令人发指。不过,文革本身包含着强烈的“反智主义”倾向,所以,极力排斥“臭老九”的造反派能否掌握这种高超的技术,多少缺乏可信度。
倪匡也创作过人工诱变返祖题材的小说:《再来一次》。不过,在这篇小说里,人工诱变返祖并不是目的,而是一场事故的不良后果。科学狂人“蒙博士”研究返老还童技术。他从人体中提取中“防衰老素”,由于没有实验对象,他就到处诱骗渴望恢复青春的老年人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对象不仅“还童”,甚至一直回复到胎儿时期的形态,而体积并不会缩小。于是就形成了许多半人半兽:鱼形、兔形……而当他们重新生长时,不再变成正常的人。倪匡在作品里,提到了“反应停”导致畸形婴儿产生的著名科技事故。显然,当年那些无臂婴儿的惨剧给了作者极大触动。
而目的清楚,计划完整的人工诱变返祖,则出现在大陆作家绿杨的长篇悬疑科幻《基因幽灵》里:某中东独裁者想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一只超越人体极限的无敌特种部队。欧洲生物学家霍罗德秘密接受了任务。他认为,人类智力进化的同时,肌体则在退化。如果将保存在人体DNA中的动物基因诱发出来,便可以形成兼有人的智力和某些动物机能的超人。但他还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诱变,只能通过实验积累经验。
于是,这个实验被偷偷转移到中国海南的一所医院里,通过几个受院方雇用的外籍医生来进行。他们在不同病人身上进行诱变实验,形成了一些返祖个体。有的可以产生叶绿素,有的可以用腮呼吸。有的生出鳞甲。
还有一部科幻小说,虽然没有描写基因上的返祖诱变,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部队作家朱苏进的《四千年前的闪击》。一个痛感现代人类萎缩退化的科学狂人带领部下,到北极圈的冰层里找到一具远古人类冰冻的尸体,取其尚有生命力的精子来培养“优秀人类”。他认为,这样蕴育出来的后代拥有超常的生理潜力。
婴儿长大后,被送入特种部队训练基地后,凭借先天的动物本能,迅速成为杀人高手。但是,大街上一块画着白熊形象的广告牌激发了他保留的“远古记忆”,因为他的祖先便是北极熊的死敌。这个跨越时代的混血儿发了狂,驾驶坦克冲出营门,滥施武力。最后,军方不得不派出特种部队予以消灭。严格来说,这应该算是一部“反退化”题材的科幻小说。毕竟,人类以体质衰退为代价求得智力进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一编:生命与人(6…7)
第八节:机器的进化
许多科技史专家都喜欢把技术进步类比于生物进化:它们都源于合适环境的需要,都有变异和选择过程。一位十九世纪的科学家这样写道:“从我们先祖使用的简单的棍子到我们今日使用的蒸汽机,机器已经经历了一系列非常迅猛的变革。这种日趋复杂的变革,极有可能派生出存在于现有的动植物王国之外、由各种形式的机械组成的机械王国。”(勃特勒,转引自《技术发展简史》1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乔治巴萨拉Gecome Basalla著)
当然,这里所说的机器进化,还必须有一个中介,那就是人!一旦人不愿意再创造更先进的技术,这个进化链条就打断了。而科幻作家们则描写了一种机器自己的进化。在这里,进化似乎更是生命的一种表征:如果机器自己能进化,也说明它们“活”了。当然,自然进化的前提是“上帝”制造的DNA,机器要自己开始进化旅程,也需要人类这个上帝设置类似的程序。
在著名科幻系列影片《终结者》里,那层出不穷,一个猛似一个的机器人,并非出自人手,而是反叛人类的“天网”制造的。这其中已经包含着人工进化的内容。只不过它不是该系列片的重点。
以机器进化为主题的作品,前苏联科幻作家德涅伯罗夫的名篇《蟹岛恶梦》算是一个经典:某国海军部委托工程师库克林研制出一种形似蟹类的机器人,把它们放到一个荒岛上。这些“机器蟹”根据程序彼此杀戮,然后用死亡机器蟹的材料改造自身。海军部希望通过这种人为的“优胜劣汰”,进化出一种强大的武器。然而,由于他们忽略了小岛环境的特殊性,机器们疯狂进化到最后,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金属怪物。这个怪物在战场上毫无用处,因为它从很远处就能被敌人发现。而且库克林也因为口中有一颗金属假牙,被进化中的群蟹杀死。
几乎在同一时代,美国科幻作家菲里普迪克也在科幻短片《第二类型》中,描写了一次人工进化:美苏爆发战争。美国军队节节败退,甚至被赶到月球基地。惟一扳回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可以人工进化的“机器钳”身上。最初,机器钳的身体很类似于上面提到的机器蟹,是一只只小型的杀人机器。它们被投放到战场上,见到人就撕扯,杀戮。同时,为了使它们不需要后勤补给,又能够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它们被设计成能够利用找到的材料,进行自我复制,并且在复制中进化。
机器钳一投入战场,苏军很快溃退。但美军却无法夺回失地。因为机器钳已经进化成和人一模一样的类人机器人,混在人类中饲机杀死任何人:他们并不知道敌方我方,见人就杀。一队美军发现机器钳中有“第二类型”的标牌,它可能是机器钳进化出的一种类型,但人类只知道第二类型与人一样,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只好在互相猜疑中寻找进化的机器杀手。
中国科幻作家柳文扬在《神奇蚂蚁》里,也令一群形似蚂蚁的微型机器人自然进化。百年以后,它们最后竟然拥有了自己的文明!而且遍布太阳系各星球。
进化论题材能科幻文艺增加了许多吸引力,而它本身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期待着科幻作家能在这个题材上变异、变异,不断地变异……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一编:生命与人(7…1)
第七章:外星生命和外星人
A七章简介
第一节:外星生命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外星人
第三节:外星人社会
第四节:生命大同思想
A七章简介
虽然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一例存在外星生命的证明,但就是最保守的科学家,也未怀疑过浩翰的宇宙中有另外的生命存在。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幻作品的主要题材。而拥有智慧的外星人,更是这类题材的重中之重。
本章首先介绍无智慧的外星生命。在科幻作品里,直接描写外星生命的作品远不及外星人多,它们大多是作为背景,出现在外星人故事里。然后,我们介绍形形色色的外星人。接着,介绍一下外星人社会。从社会学而不是生物学角度描写外星人,或许这才是科幻作者们的重点。最后,包含在外星人故事里的,还有“生命大同”思想。它有别于很低级的,打打杀杀的星战故事。
第一节:外星生命
有些科幻作品,谨慎地描写外星生命。在《全面失控》中,火星上面出现了地衣状的绿色植物,它们改变了火星大气,使之拥有能够支持人类呼吸的氧。在绿色植物中,竟然有荧火虫般的动物,以食腐为生。
也有些科幻作品放开来地描写异类生命。在《沙丘》中,我们可以看到长达数百米的“沙虫”。它们是巨型蠕虫,游走在沙漠间。所到之处是阿拉基行星重要出口物香料的出产地。
与无智慧的外星生命发生冲突,最普遍的要算外星微生物了。在《X档案》中,石油状的外星微生物感染人类,是许多集故事的主题。在克莱顿的《安德洛莫达品系》(又译《死城》)中,一颗卫星将外星病毒带到某小镇,导致大批居民死亡。
与较高等级的外星生命的冲突。这类故事中最有名的非《异形》(Alien)莫属。这个系列电影共拍了四集,吸引大量观众。“异形“是一种单性生殖的生物,象昆虫那样,由一个母体大量生殖。成熟的异形与人的体形差不多,当然力气要大得多。并且,异形的体液是强酸,可以腐蚀许多层金属。
这还不是异形最可怖之处。幼年异形破卵而出后,必须要借其它生物之腹成长。在人类宇航员发现它之前,就有一群不知来历的外星生命受害。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一编:生命与人(7…2)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外星人
“外星人”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古罗马作家卢奇安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里。时间是两千年前!在这篇讽刺小说中,主人公从地球上被一阵风刮到月球,遇到月球人和太阳人战斗,为的是争夺“启明星殖民地”,助战的还有“南极星座军队”。在托勒密天文学时代,众星不过是镶在透明轮盘上的光点。能够幻想出一个个生活着人类的星球,简直是天才。
十六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科幻小说《梦》中,假设了月球上生活着巨大的人面蛇身动物。它们日间在月球表面活动,长夜里则躲到月球深处的洞穴里。一七五二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更在他的一篇著作中,描写了分别从土星和天狼星来的两名外星人。他们高达十二万英尺。而且不仅身材高,智力也比人类高许多。
现代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形象,源出自威尔斯的经典名著《宇宙战争》(TheWarofthe Worlds)。这部小说中的火星人类似章鱼,头上有三只眼睛。但他们不适应地球的环境,被细菌感染而死去。在这部科幻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远远高于地球文明的外星人科技力量。人类军队在火星人的武器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完全没有打胜过一仗。
在这部小说里,火星人几乎没有真正出现过,出现的只是火星人造成的残垣断壁。而在《月球上的第一批人》里,威尔斯直接描写了一个外星人社会。作者笔下的月球人社会是一个类似于蚁类的文明。地球上的蚁类因分工不同而形体各异。月球人也是一样:月球王有巨大的脑袋,月球工人有发达的肢体,通讯月球人则奔跑如飞……
那个年代里,“火星人”是科幻作家笔下的至爱。美国科幻作家巴勒斯在一系列火星人故事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火星人。其中的绿人族身高达三公尺,有四条胳膊和满嘴獠牙,眼晴则长在一对触须之上。此外还有文明的“红人族”、强盗般的“黑人族”、以狩猎为生的“黄人族”,无头族、吃人族等等。他们在火星上为争夺地盘彼此战斗不休。
一九三四年,科幻作家温鲍姆又在《火星漫游》中,塑造了驼鸟般的火星土著。他们象印弟安人那样诚实得可爱,却受了地球人的欺骗。有趣的是,这种外星人以硅为生命基础。他们呼出二氧化硅,也就是沙子。
不过,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火星在科幻作家们的眼里未免太近了,没什么悬念了。科幻作家把外星人的来源,设定在更远的宇空里。一九三八年,坎贝尔在短篇《谁赴那方?》中,描写了二千万年前抵达地球而僵冻了的外星生物。它们冬眠在南极冰下,苏醒后混入南极科学基地。只要吃下什么生物,就会慢慢变成那个生物的样子。结果基地里的人彼此怀疑对方是外星人,互不信任,争斗到死。这部小说两次被搬上银幕。今天我们能够在音像制品店里买到的是八十年代的新版。比起单纯作为“外族”存在的外星人,这种能够潜入人身的外星人,无疑诡异恐怖了许多。
一九五一年,海因莱因发展了这个题材,写下了长篇《傀儡主人》。这部书里的外星人仿佛小小的变形虫,寄生在人类的脊椎里,并渗透到他们的中央神经系统中去,操纵寄主的思想行为。
海因来因塑造的另一个外星人经典形象,就是《星船战队》中的虫人。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同名电影里,虫人都毫无人性可言。它们与人类之间只有战争,无法沟通,无法谈判。海因来因正是想借此塑造出一种冰冷的族群关系。后来的美国科幻片《天煞》也描写了这么一群毫无道理可言的外星人。
一九五五年上演的的科幻片《躯体掠夺者》中,一些像巨型豆莱般的外太空植物降落到地球上。这些植物不单可以控制附近的人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体内复制出与原形一模一样的复制品。英国科幻作家奥尔迪斯创作的《唾液树》则写了一群能够分泌超级唾液的外星人。他们的唾液可以把人类的家畜变成糊状,再去吸食!
在《2001年太空漫游》和《与拉玛相会》中,克拉克都描写了这种神龙不见首尾的外星人:他们从不出现,人类只能接触到他们制造的超级科技产品,并且挤尽脑汁也不知道他们要作什么。克拉克的理由很简单,外星人如果真有那么高的文明,哪是小小的人类可以理解的。
如果在一部科幻作品里,出现了不只一种外星人,那么肯定有善恶之别。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这个区别,那么只写一种外星人不就行了。所以,在科幻大片《黑衣人》、《第五元素》等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善良”外星人与“邪恶”外星人之间的斗争。
也有一些外星人,无所谓善和恶,他们在地球上扮演着冷静的观察者角色。在日本科幻作家矢野彻的《纸飞船传说》里,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外星人潜入人类世界,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几百上千年,与世无争。即使到了现代仍然过着隐居的生活。
某些科幻作品里,规模庞大的外星人本身就是天体。这方面的代表作,要属小说《暗黑星云》(丹麦福瑞德霍尔著)。在这个故事里,暗黑星云本身就是智慧生命。当它接近地球时,反射的太阳光使气温超过四十度,热浪杀死了七亿人。当它越过地球包裹住太阳时,人们在白天也无法看到太阳,只能看到暗红色的光辉。夜晚更是有惊人的奇寒。
但后来科学家们却发现,黑云原来是一种生命形式,而且具有高超的智慧。黑云并不想危害地球,反而想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人类,但双方智力水平相差太多,最终无法沟通。人类中的智者为了和他沟通,最后发疯死去。
在前苏联科幻作家德涅波罗夫的《沙漠奇遇》中,外星人的生命节奏更是慢得出奇。四十年代,一个苏联科学家在沙漠里遇到两尊奇特的“雕像”,不知用什么材料制成,便从上面敲下一小块回去研究。许多年过去了,这个科学家又找回原地,发现男性“雕像”的手臂直指前方,女性雕像的姿势也变了,这才醒悟,原来这两位都是“活的”,他们身体受到伤害的信息刚刚传到大脑里。
人类生活在一颗行星上,所以科幻作家笔下的外星人多半也生活在某个行星上。但也有更为大胆的设想。福沃德在科幻小说《龙蛋》里,描写了一群生活在中子星上的高等智慧生物!这颗中子星的表面引力是地球重力的六百七十亿倍,磁场是地球的一万亿倍。大家可以想象,那是一种多么致密的生命呀。他们身高约半毫米,直径约半厘米,体重却有七十公斤。而且他们的生命速率是人类的一百万倍!
当然,也有不少外星人完全象人。倪匡笔下的“蓝血人”除了身体里流着蓝色的血液外,与人毫无差别,也没有什么神通,反而总是哀求卫斯理帮他回家。大概是这个外星男人的形象太窝囊了吧,被改编成电影时,编导毫不客气地换了一个法力广大的美女。
前苏联科幻作家斯特鲁格斯特的名著《作神难》中,外星人也与人类无异,只是晚进化几千年,当人类可以宇航到那里时,他们只达到中世纪文明水平。所以,人类科学家可以混在外星人群里生活。在这部小说里,人类成了外星人中的“神”。
描写人类成为外星人之神的科幻小说,还有中国科幻作家柳文扬的《解咒人》。在这部长篇科幻里,外星人生活在一个公转几乎等于自转的行星上。在一个半球上,每隔十万年白昼才与黑夜交换。对于一个文明来说,这么长时间的几乎就是永恒。所以,那里的智慧生命自然划分成“白昼人”和“黑夜人”,他们彼此不接触对方,只在传说中知道有对方存在,并且不拿对方当“人”。在两者的中国地带则生活着“黎明人”,于两大势力中起着互通有无的作用。不过,在白昼人和黑夜人的宗教里,都提到了未来将会有一个“解咒人”降世,消除横亘在两大种族间的“魔咒”。结果,一个和他们长得一模一样的地球宇航员成了“解咒人”。
在女科幻作家的笔下,外星人另有一番性别上的特色。著名女科幻作家勒吉思在《黑暗的左手》中,塑造了一群变性的外星人。他们拥有两种性别。每月末随机地变成雄性或者雌性。于是他们也就经常在丈夫和妻子的角色间互换。
亲自与外星人见面,打交道,甚至谈情说爱什么的,这些情节接近我们的常识,但却不怎么接近科学。外星人这么容易见到,怎么今天还不现身呢。于是,某些科幻作家便把与外星人接触写成了异常艰难的过程。
1961年,著名英国天文学家霍耳和作家埃利奥合作,为英国广播公司编写了科幻电视剧《仙女座来鸿》。故事里,仙女座(离地球一百多万光年!)里的外星人发来无线电讯号,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少女的基因数据。人类通过基因孕育了这个少女,但她什么也不知道,只生活了短短时间就死去了。后来,在同类题材的科幻片《异种》里,外星人传来的遗传密码则由人类还原成了一个怪物。它不停地与人类交媾,以便在地球上产生出下一代。
在美国科幻作家萨根的长篇小说《接触》中,科学家们费尽千辛万苦,最后只获得了外星人传来的一个“时空旅行器”的设计图。人类耗资巨万,终于建成了时空旅行器。但主人公乘坐旅行器出航后,却无法在时空变化中留下任何记录,凭自己的口述又不能令科学家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冈恩的《聆听者》里,人类建立了收听外星文明信息的基地。结果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如愿以偿。在这部小说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不是外星人,而是一百年都不破灭的希望。
还有信息量更少的接触。在美国作家本福特的《底片》中,惟一证明有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是一张天文照片。这张照片里的天象是从完全不同于地球的角度拍下来的。外星人将它通讯无线讯号的方式传过来,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人类天文学家就是为了搞清这么一张底片的奥秘,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这几部作品里,外星人不是不愿意来,而是无法跨过漫长的宇宙空间,只能用这种间接方式与人类接触。这样描写,似乎更接近现实一些。
中国科幻作家何宏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