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的粮食也不多,这段时间二老托人带口信给沈清和,说是在村里再住一段时间,等收了玉米再回去。
  明知道也收不了多少,可老人一粒也不愿意浪费,执意要住在村里。
  沈清和下班回家收拾给爷奶送的粮食,还有一点点心,就带着柳嫣火急火燎的骑车跑回来。
  “咋今天来了,等会儿回去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楚路。”乔奶奶拉着柳嫣埋怨孙子。
  “奶,你们真不回去?”
  “不回去,等收了玉米再回去,地里还见缝插针种了一些红薯,我和你爷不放心,收完就回去。”
  “可是时间还久,等能收的时候再回来也一样?”
  “不一样,已经有人家的玉米地被偷,我们得受着,好了,送了东西就快回去,免得回去太晚。”
  天色已经暗下来,孙子还带着小嫣,早点回去的好。老太太为了柳嫣开始赶孙子走。
  “行,回去,爷,奶,你们在村里有啥事,就带口信回去,别担心粮食,咱家不缺那个。”
  “知道,知道,回去后带着小嫣在国营饭店吃顿好的,别饿着小嫣。”
  乔爷爷扒拉着院墙,不耐烦的赶着孙子。
  不是他们不留孩子吃饭,是让孙子带着小嫣在外面吃顿好的。
  被赶走的两人,哪会不知道老人的心思,时刻希望他们两好好的,不出岔子,能早点结婚。
  苦命的娃刚到家,就被赶出门,吭哧吭哧的蹬着自行车往回赶。
  刚过几个月舒服日子的沈家人,心里又长了草似的,听说了乔家的老屋换瓦片,还有大孙子和前儿媳在城里上班的事。
  老不舒服 ,凭啥,凭啥啊。在他们看来,都是因为有了那一千块钱,乔家才有的今天。
  一定是那没良心的母子俩用那一千块钱买了工作,才有了乔家的好日子,本来那一千块钱就是属于沈家的。
  如果那一千块钱留在沈家,他们也会抓住机会买下两个正式工,家里会过的更好。
  作者有话要说:  求作者专栏收藏,求评论(大哭中),求营养液……


第181章 五十年代渣男(12)
  沈家人向什么; 沈清和不知道; 他也没兴趣知道。
  当天半夜; 回城以后的沈清和,又回到上河村。他想来想去; 自己就是晚上能用灵雨术搞定村里的地缺水的问题; 那也只是一次两次而已,解决不了大问题。
  干旱也不会减轻多少; 何况他也无法一时半会儿用灵雨术搞定全村的地。
  半夜回来的沈清和,想来想去想了一个办法试试; 用一个庞大的初级聚灵阵; 笼罩住上河村。
  一夜之间; 上河村的温度降了好些度; 太阳炙烤的炎热消失殆尽; 只剩下带有丝丝凉意的微风。
  后面的林子也被包裹了周围方圆一百多里的范围,透着凉意; 透着灵气。林子里有灵气; 野菜; 蘑菇; 木耳; 药材就会不停的生长; 以后即使没有粮食; 靠着这方圆一百多里的老林子,也不会饿死人,山上的野物也会受益; 繁殖的比普通林子多。
  快枯死的庄稼,好像有了一点点生机。
  乔家的院子里,温度更是舒适,沈清和升级了下家里的聚灵阵,还有家里的幻阵,悄悄的趁爷奶,大爷爷一家人睡着,用刀在他们手指上划开一个口子,收集好血液,注入到幻阵的阵眼。
  以后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就是小姨一家四口也没有放过,也收集了血液。
  毕竟等爷奶回城以后,他们十天半月就会打扫下屋子院子,加上菜园子在院子里,也需要隔三差五的来。
  除了自家人,外面的人无法自由出入,或者说没有自家人在前面带路,他们进来就会出事。
  鬼打墙是肯定的,还有各种怪事出现。
  有了聚灵阵,上河村的水源得到极大的保护,村里的几口老井,不会因为干旱水位下降,就是他们村的河段,也不会出问题。
  上河村的河流,是源头,只要源头不出事不枯竭,下面的就不会太缺水。
  忙完一切,天差不多快亮,已经有人起床,沈清和突然去了隔壁村沈家,仇还是要报的,悄悄给沈家两位吃人不吐骨头的老家伙,喂下好东西,以后自己不需要再管。他们再也闹不起事,也折腾不起,几年的时间,就会自己慢慢的自然死亡。
  想到原身遭受的一切,还有乔翠花遭受的一切,沈清和很难受。趁着天未亮,沈清和拍了一张隐身符,去了钢厂,进到沈保国家里,布置一个小小的幻阵,让他们每晚睡觉时,都会梦到人生的改变,梦到前世乔家死了一家四口像他们索命。
  这是沈清和琢磨出来的新办法,让他们日夜不得安宁,即使搬家,沈清和只需要在布阵就行。
  折磨几年,最多十年,他们自己就会崩溃。以后不需要他再出手,想着怎么收拾他们。而忘却本意,他既然来了,就要代替原身好好的活着,最好活出一些精彩。
  办完一切,一身轻松的回家,躺在炕上,沉沉进入梦乡。
  早上起床,上河村的老农们,就发现异样,村里虽然没有下雨。可温度有变化,早早就冒头出来的太阳,一点也不炽热。
  只是他们没有出村,也感受不到村内村外的变化。但是天不再炎热,吹来的风没有往日的炎热,带有丝丝凉意,地里的庄稼咋看着没那么蔫吧。
  一晚上的改变,让人摸不着头脑,真正感觉到震撼的还是快中午时分。
  上河村的一户人家他们家老头子的整寿,嫁出去的三位闺女带着男人孩子一起回娘家给爹过寿。
  都嫁到外村,进到上河村的地界,赶路时的炽热,还有不舒适,进村以后通通消失。
  “媳妇儿,上河村咋跟外面不一样?”
  “是有些不一样,没有我们刚刚在外面那么热,也没有那么闷,总感觉舒服多了。”
  “是啊,进村以后我就感觉到不一样?”
  “走吧,也许是背后靠着老林子才这样的吧?”
  “绝对不是,十天前我还来过,村里村外一个样,和老林子有啥关系,你不懂,我再试试。”
  “咋试?”
  “我过桥再试试,之前过桥的时候,我还觉得热的难受,可是一踏上桥,就觉得不一样。”
  很是富有研究精神的廖三林,快速的又退回去,上河村的石板桥上,一个男人神经兮兮的反复来回三次。
  “爹,走吧,别再试。”廖大宝想着姥爷家的好吃的,催促着。
  “好,走吧。”廖三林已经不用再试,很确定,外面的温度和上河村的温度不一样。外面高温能热死人,村里的温度很是凉快。
  带着疑问进了老丈人的家门,其余的两位连襟比他先到,三人和老丈人还有三位舅子坐在一起,闲唠嗑。
  有研究精神的廖三林说了刚才在石桥上来回的测试。
  马老头是老把式,庄稼人会看天,对气候的变化也最敏感,早上起来就觉得气温不对劲。听女婿一说,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以及思考,他明白了,确实有变化。
  就是一夜之间的变化,昨天和今天明显的不一样,火红的太阳并没有降低温度,只是他们村发生了变化。
  怎么变的,他不知道,也无法知道。
  半个月以后,周围的村子都知道上河村的变化。
  私底下,就是城里的知识分子都搞不懂上河村气温的变化。不少人议论说是上河村村民的祖先保佑他们的子孙后代。
  依然没有下雨,但地里的庄稼比之前好了很多。
  一个月以后,上河村上空聚集了足够的水分,还下了一场三个小时的小雨,比丝丝细雨大一些的小雨。
  沈家的二位,从沈清和半夜悄悄造访过以后,浑身乏力,嗜睡,做事也没有精神,很快的两人就失去劳动力,虽然没有瘫痪在炕上,可是也做不了什么活。
  家里一盘散沙,几个儿子儿媳逼着已经是纸老虎的两人,分家,谁也不愿意要他们俩。说是让他们跟着老大沈保国,还把两人送进城,扔给沈保国。
  四位在城里下班以后就吵架,已经是家属区的祸害,吵架肯定会打扰到隔壁邻居。
  加上夫妻俩每晚都做噩梦,沈保国肠子都悔青喽,离婚不可能,杜鹃的肚子里已经有了孩子。
  家里每天吵架事常态,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想去找前妻和儿子没有时间。真没有,家里病的病,怀孕的怀孕,就他是正常人,其实他也是半个病人,每晚都做噩梦。
  醒来全身汗唧唧,吓的要死。俩老的,熬了四年就去了阎王殿接受审判,沈保国和杜鹃熬了十几年,等两个孩子刚刚能照顾自己,也耗尽精力去了和父母团聚。(他们的故事到此结束,提前写出来)
  一九五九年的冬天,依然干冷,十二月才下第一场雪。
  城里,农村,不少人缺粮食。
  上河村的村民们,在入冬前,已经晒干足够多的野菜蘑菇,木耳,各种野果,勉强能度日。
  可是外面的人,就没有上河村村民的好运。缺粮食缺的厉害。
  星期六下班时,周厂长过来找沈清和,“小沈,你过来下。”
  厂长站在办公室门口,不少人投来殷切的目光,沈清和收拾好办公桌面,拎着包走到周厂长跟前,“周厂长。”
  “小沈,星期一陪我出趟差。半个月的时间,你准备下。”
  周厂长的秘书最近身体不好,无法出差。找个自己信任的人一起出差,周厂长第一个人选就是沈清和。
  “好的,要去南方还是?”
  “去京城,带两套换洗衣服就行。”
  “周厂长,几点的火车?”
  “吃过午饭以后的火车,两点钟,上午你不用来上班,我俩一点半在火车站汇合。”
  “好,一定准时到。”
  “对了,你去换些全国粮票,后勤有,别忘记了。”周厂长常出差,提醒没有出过差的沈清和。
  “嗯,谢谢厂长提醒。”
  办公室的同事,还有周围办公室的,全部羡慕的望着幸运儿沈清和。
  能跟着厂长出差本身就是个美差,还是去京城,那就是美差中的美差。半个月的时间,和厂长在一起,关系能很快变得亲近起来,多好的机会。一般人很难遇到这样的机会。
  不给其他同事八卦的机会,等周厂长前脚走,沈清和后脚就急忙下班。
  在食堂门边,和乔翠花说话,“妈,我星期一出差,出去半个月,你帮我换点全国粮票呗?”
  “要多少?”食堂也能换,不多。
  “十五斤就够了。”食堂里的人都听见了母子俩的对话,常师傅也是做菜的大师傅,他多嘴问了一句,“石头,去哪儿出差?”
  “常叔,我去京城,咱食堂能凑起十五斤全国粮票不?”
  “能,等下让你妈给你带回去。”
  “好嘞,谢谢哈。”
  沈清和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隔壁柳家。如今柳家就跟自己家一样,熟的很。
  进门就听到堂屋内柳嫣教育两个弟弟认真写作业的声音。
  “柳爷爷。”
  “石头来了,坐吧。”柳老爷子坐在炕上,拿着一本书看着,柳嫣和两个弟弟各自做着作业。
  柳嫣合上书本,轻声的问,“有事?”
  “嗯,我星期一要出差半个月。”沈清和过来是和柳家人说自己出差的事。
  也不知道柳爷爷柳奶奶有没有什么需要他带去京城的,柳嫣就算了,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京城的亲人。
  柳老爷子听沈清和说出差,立即明白,估计出差的地方是京城,“石头是去哪儿?”
  “京城,柳爷爷您和柳奶奶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我带去京城的?”
  老爷子没有问答,只是看了眼孙女,然后问道,“小嫣你们快放假了吧,干脆提前请假,跟着石头回去京城看看你爸妈他们。顺便让你爸妈见见石头,也让他们了解了解石头,让你爸妈放放心。
  他们没反对,不代表他们不担心。”
  “好,我听爷爷的。”柳嫣知道爷爷的意思,是希望她回去和父母联络感情,不要太生分。
  为了不让爷爷奶奶太操心,她点头答应下来,回去一趟也好,让爸妈见见石头,和石头谈对象,是她主动的。
  两人的关系定下来,也是她的意思,要不爷爷怎么会轻易答应,靠石头让家里人同意两人交往,且得等上好几年。
  是该让爸妈见见石头,以后总要相处的。多了解也好,以后相处起来才不会拘束。
  星期一中午,吃过午饭,乔柳两家人,站在门口送走远行的柳嫣与沈清和。
  有柳慧提前和周厂长打招呼,在车站与周厂长汇合,人家也没有多问,三人打完招呼,周厂长只是笑笑。
  他没有想到小沈运道不错,找的对象是柳家的孙女。
  托关系把柳嫣的票和沈清和,周厂长的买在一起,都是卧铺票,刚好在沈清和的下铺上面。
  上车后 ,沈清和一个人拎着三人的行李,挤上车。
  都还好,三人把行李放在床头,做枕头用。
  两天一夜的车程,算不上多漫长,时间也不短。三人都没有什么事情做,沈清和上车放好行李以后就开始忙碌,三个人的自带的饭盒用火车上的开水烫了一遍。
  都是带着军用水壶,水还满满的,暂时不需要倒,里面的开水此时是温热的 ,喝着正好。
  沈清和用装罐头的两个大玻璃瓶,装了好吃的酸辣椒炒豆豉和山胡椒泡菌宝,青色的酸辣椒剁的细细碎碎,和豆豉炒过,吃饭吃馒头包子时夹一点吃 特别香。
  山胡椒泡菌宝,怎么吃都好吃,下面条,吃饭,吃馒头包子,不管咋吃都好吃。
  他还小心的带了一坛给未来的老丈人一家。
  忙忙叨叨,周厂长对小沈同志很满意,眼里有活,不管是不是臭讲究,总比懒鬼强上不少。
  “小沈,别忙活了,坐会儿吧?”周厂长示意沈清和坐在他床铺上,那边是柳嫣坐的,在公众场合,男女同志还是要注意些的。
  他知道两人是对象关系,也要注意。
  “厂长,我不忙,要吃零嘴不?我带了开口松子,还带了炒好的南瓜子。”
  “行啊,抓点出来嗑,闲着没事咱边吃边唠嗑。”
  没有带烙饼鸡蛋啥的,天气温度太低,冷的快,在车上也不好热,吃冷的也难受。
  车上两天一夜,平安无事,下车以后柳嫣跟着沈清和,周厂长先去开会的地方办理好住宿的事宜。
  周厂长是京城人,回到家里,不需要在外住宿,只有沈清和一个人住 ,为了方便周厂长偶尔留宿,开的一间双人床的房间。
  有单独的卫生间,一块五一天,价格适宜,房间收拾的很干净。
  放好行李,周厂长也拎着行李要回家 ,还嘱咐沈清和,“小沈,你送小嫣回家,明早咱俩在开会的外面汇合就行。”
  “好。”
  沈清和拎着女朋友的行李,走出去,没有来过京城 ,怎么坐车,还得听周厂长的,站在招待所外面,周厂长告诉沈清和怎么坐车,怎么转车,没有直接去军区的班车。
  上车下车转车,好不容易到了军区大院的门口,柳嫣有些不舍,“要不你也跟着进去坐坐。”
  “不了,等过星期天休息,我备好礼物再来你家拜访,乖,先进去。”
  沈清和一身风尘仆仆,还带点味儿,怎么可能进去见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女朋友不舍得自己,他也只能哄着。
  “行叭,星期天你早点来。”在柳嫣的心中,男朋友比家里弟弟妹妹亲。
  沈清和从口袋里,掏出来一百块钱还有粮票,塞给柳嫣,“有什么想吃的就去买,别舍不得知道不?”
  “嗯,明天我去你们开会的地方看你。”
  “乖乖在家休息,别乱跑,先休息好再说,后天去看我好不好?”
  小姑娘的初恋就是自己,很是喜欢粘着自己,他只能哄着。
  第一天去开会,她去看自己影响不太好。
  “好叭,开会时多穿点衣服。”
  “嗯。”
  看着柳嫣一步一回头,期期艾艾的走了进去,直到看不到背影,沈清和才慢慢的离开。
  时间还早,刚到中午,沈清和在滨江时就已经知道京城的黑市,柳慧对黑市门清。每次托沈清和买完东西,她总会说说她当初在黑市买东西被宰的经历,京城的几个黑市,她都有被宰过。
  柳家小姑虽然是工会主席,在厂里时她一本正经严肃的不行,但是回到家里就是小孩性子。性子直爽开朗,说起什么来涛涛不绝。
  来京城之前,还教他怎么讨未来老丈人,和丈母娘喜欢,也给他说了黑市可以兑到外汇券,外面物资紧张,可是友谊商店的货品依然充裕。
  在黑市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去友谊商场买。
  柳老爷子对于闺女的跳脱,还有大胆早就无可奈何,只能坐在一边听着,时不时的还哼唧一声,以示抗议。可是再哼唧也没有用,一个讲的起劲,一个听的起劲。
  伪装好自己,衣服和容颜都大变样以后,沈清和从拐角的死胡同拍了一张隐身符,用轻身术,快速的跑到小姑柳慧说的最大的黑市。
  没有撤掉隐身符,一个人闲逛,好多人卖东西,好多人买东西。
  热闹的像菜市场,里面什么人都有,好多以前的有钱人,穿的不咋地,但是在角落悄悄的用古董字画还有一些珍贵的首饰换粮食。
  溜达了一圈,沈清和离开黑市,在外面溜达一圈,找了附近一个死胡同,他从空间弄出来一辆这个时代的旧卡车。看着破旧,性能很好,他亲自改装的。
  能用汽油也能用能量驱使,沈清和还挂着一个外地的牌子,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沈清和早就自己做了十来块本世界的外地车牌,都是南方的。
  卡车里面都是精大米,精面粉,全国各地今年干旱和水灾,让南北两地的农民差不多颗粒无收。
  做黑市生意的,这方便的嗅觉比普通人可灵敏多,今年遭灾,一直明年南方夏收,北方秋收之前,粮食的价格会一直居高不下。
  粮食如今是未来一年最贵重的物资。
  沈清和把车停在死胡同里,还布置了一个阵,即使他不在的时候有人路过,也不会注意到卡车,更不会想着打开卡车看看里面有什么。
  离开死胡同,沈清和撤掉隐身来到黑市,到处晃悠。
  晃悠到一位大妈面前,大妈穿的不错,看着是旧衣服,但衣服上没有补丁,伸出来的手,也不是多枯巴,看着就知道家庭环境不错,至少家里人工作都不错,工资也不错的那种。
  沈清和前后耷拉着的布袋子,都装着东西,伸手各自抓了一点,摊开在大妈面前。
  就那么一下,大妈的眼睛多利,眼睛闪闪,然后伸手拉着沈清和到一边问,“小伙子,有多少?”
  “很多,您家里肯定吃不下。”沈清和的话语给了大妈希望。
  她试探性的问道,“精大米,精面粉各自有没有一百斤?”
  “加个零。”
  “嘶!”大妈的眼睛瞬间睁圆然后变红,真是一刹那间的变化。大妈拽着沈清和的手,更加的紧。“小伙子不许骗人?”
  “不骗人,真有,还有鸡蛋和一点肉。”
  沈清和想着反正没有人能抓住自己,多卖点,还有多弄些粮食,充斥市场,也能让没粮食的人家,多买点,以后少饿死老人孩子。
  以后回滨江,他也打算弄很多的粮食充实市场,别的他帮不了,可是粮食他有啊,很多很多,包全国人民吃好些年的都有,时空超市的平台想买多少就有多少。
  “带我去看看,如果真有,我能让人全包下。”大妈想到在厂里主管采购的老五,到处求爷爷奶奶的,也弄不到粮食。
  只要小伙子手上有,她就打电话找老五。
  再多也能吃下,人家厂里领导才不管粮食那来的,这年月能弄到粮食就是大爷,睁只眼闭只眼,谁也不会说三道四。
  “大妈,您说笑吧,全包下,您家人口再多也不用这么多吧?”
  轮到沈清和睁圆眼睛,看着大妈。
  “我家老五是管采购部的,多少他都能吃下。”
  “哦,难怪。”
  京钢厂,是上万人的大厂,缺的粮食不是一星半点。
  大妈的五儿子庞铮是京钢厂的采购部主任 ,在京钢也是位高权重。油水那就不必说,但庞铮从不为自己捞油水,越是有野心越会注意。
  沈清和带着大妈到不远处的死胡同看,“大妈,在这儿。几个伙伴去吃饭,我看车。”
  “小伙子,你等等,我知道附近有电话,我给我儿子先打电话,你把我自己需要的一百斤面粉一百斤大米先称出来,鸡蛋一百,肉二十斤就够了。”
  “行。”
  来的路上,沈清和说了价格,比黑市的要便宜,这是大妈没有想到的。
  大妈出去打电话,很快又回来了。她打了一个电话 ,就过来。
  庞铮来的很快,带着人带着车还有钱和票。
  大妈和沈清和打过招呼以后在约定的地方等着。
  庞铮坐在前面,一直盯着,看到亲妈才算放心。
  见到人见到车,沈清和双手结印,很快的用神识和阵法笼罩住。他和庞铮带来的人以及大妈。
  庞铮是精明的人,但也是聪明人,上来就说有多少,大米,面粉,肉,鸡蛋全部要。
  然后再问,“兄弟,粮食还有没有?我们厂缺口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