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他不遗憾,不聪明好啊,就不会自作聪明做些蠢事。
心愿:好好活到大燕朝立国。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心愿,沈清和也算是长了见识。
懒人沈清和倒不想与沈保根一样起义,打倒旧王朝,然后自己做皇帝,那太累了。以后孩子们还的面临夺嫡。
活的长长久久,再做点功绩,做个铁帽子王还是可以的。
思绪万千时,天已微微亮,沈清和早早起床,穿好衣服,催促小厮常金伺候他洗漱。
弄完一切,沈清和带着常金装好烧开的水,还有带着让大厨房熬的米粥,一早就溜出去。
沈保根一家住的不远,在沈清和家的巷尾。两家一个巷头一个巷尾。
“保根哥,开门。”十二岁的沈清和在沈保根家门外,小拳头用力的敲着院门。
“来了,是小和不?”
“是,保根哥,我来看看三伯三伯母。”
沈清和自己拎着小包袱,里面装的是煮好的鸡蛋。常金一手拎一个大瓦罐,一边是烧开的开水,一边是刚煮好的米粥。
“嘎吱”一声 ,禁闭的大木门被打开,一个身形瘦削,面容枯黄,瘦到腮帮子都凹陷下去的少年站在门口。
“小和,你以后没事少出来走动,外头不安全。”少年沈保根对于一直善待他家的堂叔七叔一家都有好感,小和是七叔的独子,他们一家就小和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儿女。
万一小和出了什么事,七叔估计也活不了。他可不想七叔七婶出事。
“保根哥,别磨叽,我去看看三伯三伯母,顺便给他们送点吃的。”
沈清和把小包袱塞给沈保根,自己一溜烟的跑进去。三伯家里的宅子是二进的宅子,也不小。
原来三伯家中条件也不差,只是三伯母生梨花的时候伤了身子,一直不好,可三伯爱重娘子,一直用好药给三伯母吊命。
家当也慢慢的被好药耗光,如今只剩下这座二进的宅子。
如今干旱,粮食奇缺就是能买到那也是天价,就是水也是要花银钱买 。许多人家都没有水井,即使有水井的人家,也早就干枯了。
要喝水就得去翠屏山的玉屏湖打水。
只是现在玉屏湖被官府派人守着,每天官府都会派人运水下来卖,重兵把守,还有不少官兵护送水下来。
没人敢抢,莱城不少难民涌入,就这些不怕死的难民都不敢抢。
城内的原主民更不敢抢。玉屏湖的水也在迅速下降。如今是干旱第二年的开春,等下雨要等到明年春尾。
还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玉屏湖根本撑不到那时候。
未来的一年,会更加的乱的。只是乱世用重典,莱城的知府趁机敛财。
虽然没有城内没有大乱,但是知府还有不少官员,都趁机赚的盆满钵满,莱城的普通百姓,小地主,没有背景的乡绅,全被收刮的一毛不剩。就是那些大富商也被收刮出去很多。
为了安全,被收刮破产也要保命为先,对于那些官员的收刮也只能认命,他们如果出去逃荒,有可能命丧黄泉。
干旱过后,沈清和一家的家资也所剩无几,还好的就是四进宅子还在,还有一间铺子,其余的全部被官府收高额的保护费为由,全部折价给了官府。
人家的借口是,保护费是用来给保护他们的官兵买粮食的,就这个借口,还不好反驳,不好告状。
不吃饱怎么保护你们,粮食价格高的离谱,搞得所有百姓有苦说不出。
天知道那些官兵吃的根本就不好,大部分都银子都流进官员的银袋。
对于三伯家,沈清和熟门熟路,直奔三伯夫妻的房间,只是在门口停了下来,三伯母也在房间,自己也不好闯入。
站在门口急的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办,这时候估计三伯夫妻俩已经快不行了。
后面关好大门再赶来的沈保根,难得苦中作乐的笑了起来,“白急了吧?”
“哥,快开门陪我进去,我感觉很不好。”
急的一把抓住沈保根,还往门边推了一把。
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沈保根脸色瞬间煞白,慌张的推开父母的房门,根本顾不上礼仪规矩之类的。
小门小户的,本来就不注重规矩礼仪,此时更是顾不上。
确实,此时二老已经醒来,到了弥留之际。
那嘴张张合合,想说什么,可却说不出来,还有那嘴唇干裂的都是翘起的死皮,眼神有些涣散。
三伯母眼珠子一直看着进门的儿子,显然她明白自己到了死亡边缘,费尽全身的力气,举起手来,动动手指,想摸摸儿子。
沈清和已经顾不上,接过常金林的两罐,然后吩咐到,“小金子,快去厨房那碗筷,再去看看梨花小姐醒了没有?”
“是,公子。”常金大约也知道,三老爷夫妻差不多到了弥留之际。
他用尽全身所有的力气飞快的奔跑着,到厨房拿了碗筷就往回跑。
“公子,给。”
床头已经放好椅子小桌子,沈清和快速的盛好米粥,还用带来的干净细布,沾好水递给沈保根,“哥,你上床坐在中间,给三伯三伯母沾湿嘴唇。再喂点水给他们喝,别太急,要慢慢的。”
“嗯!谢谢小和。”沈保根声音哽咽,他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爹娘能不能活 ,需要看运气,他不是傻子,十五岁的少年,也知道一些基本常识。
“我们是兄弟,别总谢,我很忙的。”十二岁的沈清和语气故作轻松。
趁着床上的三人没有注意他,悄悄的放下一颗丹药,然后盛好两碗米粥。
两兄弟一人一碗,给肚子里有了点热水的夫妻俩喂米粥。
满满一碗米粥喂完,沈清和不再喂了,“哥 ,不能再喂,你和梨花妹妹都喝一碗,其余的等一个时辰再给三伯三伯母喂一碗。”
“好。”八岁的梨花已经来了,坐在一边,时不时的舔舔小嘴,她已经喝完一碗温开水,一天只能喝两小口水。
今早居然能喝一碗,小梨花一口气不打顿的全喝完。现在和哥哥又说让她吃米粥,大眼睛内都闪着星星。
总算是救回了三伯三伯母,沈清和还从放在一边的小包袱内掏出来两个鸡蛋,剥开,递给梨花妹妹一个,“快吃。”
“和哥哥,真好次。”小姑娘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过鸡蛋,已经忘了鸡蛋的味道。
“好吃也只能再吃一个,剩下等午时才能吃,知道不?”
“嗯,梨花知道。”小姑娘被爹娘兄长宠着长大,性子有些单纯,前世,梨花死的也挺早的。
离开三伯家,沈清和才回到自家,沈父已经带着下人买完水回来。
“去哪儿了,才回来?”
沈父对唯一的儿子宠的不行,可原身性子不错,就这样被宠着也没有变成纨绔。
“去三伯家,三伯三伯母他们差点就饿死了。”
“啊,这么严重,现在有事没有?”对于自小就照顾自己的三哥,沈父也挺关心。
“我去的时候带了一罐烧开的开水,还有一罐白米粥,六个鸡蛋。”
“唉,等下我再去看看,送点粮食过去。”
沈父也愁,家中的粮食也不多了,他有一妻两妾,还有两家下人,都需要粮食吃嚼。
家里的大米也不多,留下的也只是偶尔熬点米粥喝喝。
大部分时候都是吃粗粮,麦麸这些,去年颗粒无收,前年留的粮食也只是刚够去年的,以为到了去年能接新。
第229章 小地主的崛起(02)
一家人一天的水两缸; 这包括所有的用水。
对于肆意用水习惯的沈清和 ; 很是不习惯。
用过午饭; 沈父用水桶拎着一些麦麸还有一点大米; 然后悄悄的带着长随快速的去到巷尾三哥家里。
此时沈三爷夫妻俩已经好了大半,沈清和融化在米粥内的丹药起到了作用。
夫妻俩一人一张躺椅,睡在躺椅上,晒着太阳。
“三哥; 你家没有粮食; 怎么不和我说一声。莫要客气,我们是兄弟。”
“七弟,谢谢啦!”沈三爷虽然好了很多; 可还是没有恢复; 气力还没有恢复,说话依然有气无力。
“兄弟之间,别客气。”
其实沈三爷还有一个亲兄弟沈五,大难临头各自飞; 对于有些人真是这样的。
沈五家的条件比沈三的好; 毕竟当初父母百年之前给他们分家,兄弟两分到的家产都是一样的。
只是沈三为了娘子花光了继承的家产,只留下这座赖以生存的宅子。
沈五是个谨慎的人,每年都会留很多粮食; 至少是一家人两年吃的粮食。
所以沈五家中一定是有粮食的,看三哥一家人饿成这样,估计沈五没有援助过沈三一家人。
走的时候; 沈父交代侄子,“保根关好院门,不要轻易给他人开门,族人也不行。”
“嗯,侄儿听七叔的。”
穿越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沈清和围着自家的宅子中的水井转了两圈。
然后没有再做别的事情,他知道明天自家的水井会慢慢的渗透出来水。
五天后,沈三夫妻俩的身体大好,一大早,沈清和就找沈保根出去。
“和弟,要去干啥?”
“根哥,跟我走。”沈清和小厮也没有带,只是拉着沈保根走。
两人还背着背篓,里面放的是装水的瓦罐,还有粗布袋子。
出去挖野菜的人多,兄弟俩都穿成破烂样,也没有人发现什么不对劲。
沈清和家的水井全部有水了,沈父如今是留守在家中,家里有水的事情,把家里的所有人都敲打了一遍。
谁敢说出去,绝对没有好下场。沈父发狠的样子还是挺吓人的,除了沈清和父子还有沈清和的亲娘以及两位姨娘,其余两家下人,都是死契。
为了活命,他们也不敢违背老爷的嘱咐。
如今除了他们自己家就是关系好的沈三家也不知道,只是沈清和一家每天送过去一桶水,给他们用。
兄弟俩直奔小当山,沈清和拉着沈保根就往一处僻静的地方钻。
现如今的人,知道不能钻僻静的地方,万一有人杀了他们,那可就回不去了。
“和弟,你这是要去哪儿?”
沈保根被拉着一路问,可弟弟就是不说实话。
一直不停的弯腰钻荆棘丛,一直到一个坟堆边不远处。沈清和才停下来,“根哥,把铲子拿出来。”
“哦,拿铲子干啥?”
“下面有东西。”
沈清和扒开草丛,里面有颗人参,看那几片绿叶,至少是百年以上。
除了一颗百年以上的还有两颗六七十年的人参。
“和弟,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人参的?”
“有次来小当山玩发现的,只是身边有人,不方便挖。”说到这里沈清和抓抓脑瓜,然后憨笑着再说,“后来我又给忘记了。昨晚才想起来。”
沈保根无语了,堂弟咋那么心大,值钱人参都能忘记。
“和弟,咱俩快挖,好早点回去。”沈保根虽然聪明胆大,但是现在的他还年少,做不到以后那样淡然自若。心情很激动,想要早点挖好人参然后回去。
这处地方的人参,前世是在几年后,被一位富商的儿子在山上打猎跌落到此地时发现。
那位富商的儿子在茶楼到处吹嘘,仔细说过地方,沈清和是照着记忆中说的前来寻找。
没想到他还真找到了,心中居然还有小兴奋,无关于其价值,主要是有种寻宝成功的兴奋感。
“嗯,根哥,我只要这根大的,两根小的归你。”
坐地分赃,干的很熟练。
“我不能要,都是你发现的,我就是陪你顺手帮了忙。”沈保根还不是后期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还保留着赤子之心,可不愿意占弟弟的便宜。
“陪我来就值两根人参,现在城里到处都很乱,没有根哥你,我一个人可不敢来。再不来,全城的人到处挖野菜,说不定等会儿就被人挖走喽。”
沈清和这话听起来没毛病,确实,这种事随时可能发生。
“可我还是不能要。”沈保根的脑袋左右摇摆,不肯答应。
“哥,别像我三伯一样迂腐,听弟弟的先拿着,回去以后就说是咱俩一起发现的。
不过根哥以后有好玩的好吃的不能忘记弟弟我。”
小小少年的真诚让已经懂事的沈保根明白,和弟是故意让他占便宜的。
“好,以后哥哥有好玩的好吃的一定要先让弟弟玩弟弟吃。”
兄弟俩分完脏才开始挖,撅着屁股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挖着。
半个时辰以后,才全部挖完,沈清和小心翼翼的用不包好,放进背篓里已经清空的瓦罐中。
兄弟俩既然上山,肯定要挖点野菜回去,要不然会引人注意。
兄弟俩运气不错,在一个低洼处,找到一片地方,都是野菜,还有一些能食用的蘑菇。
离开的时候,两人身上头上都是树叶泥土,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下山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一只苯鸡。自己一通乱飞,撞到老树上,撞到头,头昏眼花的在地上乱转圈子。
一只“醉鸡”就这么转晕自己倒在兄弟俩面前,兄弟俩捡起醉鸡,藏在野菜内。
一路小跑回到家,沈母心疼的不行,就这么一个宝贝蛋,跑出去万一出事咋办。
沈母拉着儿子,转着圈的瞅,“和儿,以后别乱跑,娘怕你出事。”颤抖着的哭音儿,让沈清和不知道说什么。
他只能轻轻拍拍亲娘的背,安抚着 ,“娘,儿子以后一定不会乱跑。”
“你说的,可要算数,别骗为娘。”沈母的眼泪哗哗的流,让沈清和有些招架不住。
“不骗您,真的。”只差赌咒发誓,沈母才收住那如洪水一样奔腾的“洪流”。
就这收放自如的哭功,看傻了沈清和。
半跪在边上的沈清和:想哭。
沈清和与沈父说了挖到人参的事情,只说人参他不能上交,他想自己留着,沈父没有在意,儿子要自己留着就留着吧。
他只是借这人参的引子作文章而已,家中还缺粮食,必须弄回来一些粮食。
三个月以后,粮食就是花费天价也不好买,官府倒是能高价买一些回来,可他们买也需要高价。
都是一些背景人士在卖粮食,陈粮也是宝贝。
趁如今还能用高价买到粮食,悄悄的弄回来一些粮食,至少要吃到明年秋收时的粮食。
水井有水了,后院收拾一块地方,种上蔬菜,也不用担心没有菜吃。
私塾早就停课,沈清和没啥事,在家里安静了几天,每日看会儿书,练会儿字。
有时候会在巷子里溜达,家里的宅门敞开着,只要有危险,随时能跑进门。
绞尽脑汁混出去办好事,找了一处隐秘的地方藏好粮食,然后找沈父和家里的下人一起悄悄的运回来,家里载人的马车,来回跑了几趟,才把粮食全部运回来。
沈家的粮食问题得意解决,每日七分饱是可以的。
后院不需要沈清和提起,已经种上不少的菜,沈保根每天都会来七叔家里挑水。
他如今很忙,父子俩只要出去就会把家里的母女俩送到沈清和家,然后出去挖野菜,也有出去打短工,赚点粗食。
转眼就是四个月,官府到处收保护费,魏捕头敲响沈清和家的门,“来了。”
“魏官爷来了,里面请。”常宽微弯着腰,迎着魏捕头和后面几位进去。
“你们家老爷在吗?”
“在的。”
沈父心不在焉的与魏捕头寒暄几句,然后送上银子 ,心疼的不行。
官府大人们如今是肆无忌惮的敛财,连遮掩都不需要,驻扎在莱城外的官兵为了混肚子饱 ,也加入进来,当然普通士兵,肯定没啥油水,最多能吃个肚子饱。
送走魏捕头,沈父捂着胸口,重重的喘了几口气。
心疼死人,庄子上没有收成,铺子里也没有收益,家中只出不进,银子不经花。
这样下去,银子会很快花光的。
城门现在基本不怎么开,只有运水的时候才开。
半夜三更,全城没有几个清醒的人时,沈清和悄然无声的溜了出去,一路寻到知府大人的府中,第一站就是知府家的库房。
一个知府府中居然有几个库房,内外院的库房还有个小库房。
沈清和手一挥,全部收走,包括书房内隐藏的密室也没有放过,密室有间现代普通人家的房间那么大。
还有张书案,也有一个柜子,周围的箱子装的满满当当。
沈清和全部扫荡一空,柜子里面有本账薄,不用翻也知道是分赃的账薄,对上对下的都有。
离开廖知府府中,沈清和顺便做了好事,这种不义之财他可以收走,但是也想顺便做点好事。
这些宝贝能换好些银钱或者去到现代时空也能换很多钱。
他偷来的钱财,也要花出去,当晚,沈清和在贫民区转了一圈,家家扔进一袋大米,还有缸内注满水。
贫民区转完,沈清和又在另外一区的普通百姓家中也送上一样的。
遇到一家还有病人,一直咳嗽,沈清和顺便放下一瓶能治病的药丸。
第230章 小地主的崛起(03)
第二天早起; 知府府中发出震天的怒吼; 可是再生气也无济于事。
当天,知府廖大人和夫人朱氏双双病倒; 气的躺在床上□□。
廖府的下人被吓的禁若寒蝉,气氛紧张到极点; 没人敢偷懒也没有人敢触主子的霉头。
很长一段时间,廖知府很是小心,不敢敛财; 没办法那账薄被偷走; 他得小心。
只是街面上巡查的更严; 只要是陌生人; 都会被再度盘查。
从那天晚上开始; 隔上几天; 就有官员家里失窃。每次盗贼还给每家留点过日子的银钱,其余的全拿走。
全城的官员恨的牙根痒痒,可又抓不到;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全城戒严。
沈清和偷的都是贪官; 那些本来就穷的小吏; 还有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官员; 他从不去偷。
他偷几次,就做一次好事,莱城外的百姓,也得到不少好处,沈清和奔波在黑夜中。
虽然累; 却很高兴。能帮助到他们,内心愉悦的。
在反复被偷中,莱城大部分官员,迎来了干旱后的第一场大雨。
距离沈清和穿越而来已经一年多。
坐在窗棂边,听着快速“滴滴答答”的雨声,耳边还传来不少人在雨中的欢吼。
“下雨喽,下雨喽!”
耳边的都是歇斯底里的欢吼,太渴望雨水了,两年来,所有人被逼的快活不下去。
无数的老人妇人幼女在这场天灾中失去生病。这种事,沈清和没有办法制止,也无法一下子给普罗大众洗脑。
历来重男轻女,老人为儿孙着想节省吃的给儿孙们,自愿饿死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不用买水,因为知府大人有收敛,保护费订的也低了许多,沈家的家业算是保住了。
全莱城百姓富商乡绅上交的保护费,大半都进了沈清和的空间,一小半给日夜巡逻维护次序的军士们。
沈清和也没有赶尽杀绝,这些官员虽是敛财,但也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组织驻扎在城外的军士维护了莱城的稳定。
最后两个月的保护费,他就放过了。功是功,过是过。
少年在人前依然是憨憨的,有些孩子气。这不,从私塾回家,就带着堂妹梨花疯玩。小姑娘被他带着到处窜巷子,寻摸好吃的。
“小哥,今儿要去吃什么?”沈梨花跟在身边,每天循例一问。
“咱去街市口,有好些好吃的。”带着小厮常金,妹妹梨花,三人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致朝街市口出发。
街市口是莱城买菜还有卖各种特产皮货的地方,这里也是百姓们以物易物的地方,是四条街交汇的地方。
这里的小吃很多,各种平民美食都能在这里找到。
“好叭,小哥,等我哥回来,知道你带着我到处跑,会不会说你啊?”沈梨花小姑娘还是很担心小堂哥。
两家人的关系如今相处的更加紧密。
“不会的,根哥除了你就最疼我,肯定不会说我。”沈清和信心满满,一点也不知道过几天回来的某人,狠狠教训了他。
兄妹俩在玩的高兴,一个小吃摊吃一点,到处吃,很快就把小肚子吃的饱饱的。
这样欢乐的时光,也就是小时候,少不更事时能有。
五年后的十八岁的沈清和,听从家里的安排娶了前世的元配妻子汪氏。
而沈保根早在三年前已经娶妻,那位嫂子关氏,也是后来的关皇后,一位贤良淑德的好女子。
如今的沈保根已经走上艰辛但希望无限的大道。
当朝皇帝昏庸,官员不作为疯狂敛财,各地百姓举旗造反。
沈保根在几年前就成为一名军士,家里的父母妹妹还有妻儿全部托付给沈清和。
沈家的家业有一半是沈清和在打理,世道乱了,考科举什么的。沈父已经不在唠叨。考上了又如何,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有命做官,到处烽烟四起,乱的不行。
沈父可不敢让唯一的儿子出事,沈清和已经是举人。也算是圆了沈父改换门庭的一半梦想。
如今沈三爷一家就住在沈清和家隔壁是一处四进的宅子,原来的宅子已经卖给别人,才买下的这处宅子。
有沈清和给的做泡菜和卤菜的方子,沈三爷一家的家境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