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叔,真要给我爷爷奶奶他们办护照啊?”
“办啊,你的你年终奖就是带你爷爷奶奶爸妈一起去旅游,有意见没有?”
“没有意见,我巴不得呢?”沈凯高兴的很,比给他年终奖还高兴。
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那费用老高了,比年终奖还多。
沈清和也是没有办法,带着小凯爷爷奶奶父母也是因为,自己父母。
这次跟随节目组一起出去,父母玩的很高兴,但是他们也有表示出来寂寞,没有玩伴,没几个说话的人。
过年,全家出国旅游,带着小凯他们五人一期去,相信父母能高兴。
趁父母能走动的时候多出去走动走动。
沈凯推着行李箱还拎着一大袋,哒哒的走回去。
一路上遇到不少街坊邻居,不停的打招呼。
“小凯,出差回啦?”
“周奶奶好。”
“……”
还是回家好,外面再好的住宿环境也不如家好。
隔壁在装修,老文还真的买下了隔壁的宅子。
在家没有待一天,老文就找上门来。
“老沈,你的专辑爆红啊!”
“还行,你来干啥的,不会是祝贺我的吧。”左右环顾老文的手,空空如也,啥也没提。
“哈哈哈,羡慕嫉妒恨,祝贺你,做梦吧!”老文哈哈乐。
“那你来干啥,蹭吃蹭喝?”鄙视的眼神直视老文那鼓的高高的肥肚腩。
“瞧啥,不就是长了点肉嘛,你们一个个的都歧视我一个中年男人,像话吗?”
肚腩是他的苦恼,被沈清和的眼神一扫,烦。
“我看你家宅子装修进度挺快的。”早上去隔壁窜门,看着进度确实挺快。
“嗯,老爷子亲自来看过院子,他老人家满意以后,我付钱买。
买下来的第二天,他老人家就催着我快装修,他好早点搬过来,真是一天都不愿意多等。”
“早点搬来好,到时候咱俩住一起,时常见面,挺好的。”
“年底装修完,年后空置几个月后等八月就能搬。”
“你最近没去当评委,闲的都来找我聊天。”
“有档节目请我去,那些鲜肉除了颜值,那声音真是差的给我钱都不愿意去听,只能说唱歌不走音。
别的我没法点评,让我点评,估计每个人都一样,还行,唱歌没有走音。
多的一句,都没法说。”
明显老文是郁闷的很,他没有接那档节目。
“哈哈,我看你经常在类似节目中妙语连珠,怎么不会说了。”
“能让我妙语连珠,那也是建立在他(她)的歌声确实有点优点上的。
我能说出来几个一二三,那些声音,基本没有辨识度也没有什么优点,我能说什么,除了脸整的好,真不知道说什么,这钱再多我也稀得去挣。”
老文最后还愤慨起来,很烦,现在一些公司的做法。
“也是,钱挣不完。”
沈清和也有诸多感慨。
一年一张专辑,风格偶尔小变,每年都有一首或者两三首的经典歌曲。
一直在歌坛耕耘到五十八岁才没有再出专辑。
“爸,咱们一家出去旅游过年怎么样?”毛毛已经长大,他没有进娱乐圈,而是成为了一名医生,他有超高的天赋,手感好,智商高,情商也高。
研究生毕业就已经和隔壁文家的闺女结婚,如今博士毕业已参加工作,孩子都三岁了。
两家变一家,一大家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去哪儿过年,就在京都过。你们夫妻俩还有我和老文他们夫妻,有哪儿没有去过的。
喜欢去的地方都去过,不想再跑。
你们要是自己想出去玩,就自己出去。”
孩子是好意,可他不想儿子那么累。
当医生上班时精神高度紧张,好不容易有几天假,能放松放松,带着老头老太太,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哪能玩的尽心,还得精神高度紧张。
“爸,您不去,那我们都不去。在家过年,陪着您。”毛毛长大了,可在他心中,爸爸和妻子还有儿子都是一样重要的。
爸爸不走,在家也是一样的。
“不出去也好,你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上班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工作。”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爷爷奶奶们早就不出门旅游,他们身体好,但是不愿意跑。
毛毛的亲妈苏灵在离婚的三年后,嫁给了一位富商,又生了一个闺女,只是十年以后,那位富商破产,如今苏灵还在演戏赚钱。
富商破产以后几次想东山再起,花了苏灵不少的钱,可一次都没有成功。
最后两人又离婚,苏灵一个人带着闺女过。
据说虽然她依然很会赚钱,但是脾气却越来越差,可能是被连番的遭遇折磨的。
圈内不少人说她,还摆臭架子。
不过这一切都与沈清和父子无关,从她再嫁以后,基本她不就不再在乎毛毛这个儿子。
心中也没有他,母子的情分算是断了。
当然她很知趣,从不来骚扰沈家父子。
这点还是不错,从不在公众场合提起父子俩,即使媒体提起,她都会打断,不回答这个问题。
不管是无情还是不愿意打扰儿子的宁静生活,她的行为对父子两来说是好的。
第242章 幕后(01)
“唔; 唔……”难受的小声□□。捧着头; 真是不舒服,鼻翼间闻到的都是浓重的酒味。
看来是喝醉酒难受,沈清和拿出来一颗丹药喂下,也不管身边有人没有人。
丹药化作一股暖流在身体内流淌,瞬间舒服很多。
接受记忆,沈清和拍拍自己的脑袋; 真是个憨货。
原身沈清和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只是全国相继解放。北都城也已经解放,他高兴啊!一高兴,喝了点酒; 酒量浅的他,三杯黄汤下肚; 就醉成猪。
半夜三更口渴的厉害; 一觉醒来,已经换了芯子。
依然没有前世,未来的走向还有一切全由他随心。
他已经结婚有了二子; 大的已经十五岁; 小的也有十二岁。
妻子早年就离世,他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 很不容易。
父子三住的是一处四合院的左跨院,是三个月前买下来的。
沈宅除了厨房,厕所,一共有八间房。其中包括客厅(堂屋); 一间杂物间。
买房子已经花费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他不是北都城本地人。在北都二十来年,一直是租房住。
是湘省人,来北都城已经二十来年,他十多岁就从家乡来到北都讨生活。
出来多年,父母早已不在,但是老家还有兄弟妹妹。他们还在老家种地,他是早年随老乡出来,只是没有想到辗转到了一国之都。
在这里结婚生子,现在还买了房,只是刚买没有几天,北都就解放了。
对于他来说是双喜临门,沈清和摇摆着脑袋,原身憨是憨,可却是个好人。
喜欢帮助人,帮助的人还不少,出钱出力帮助过不少的人。
人到中年,今年是本命年。看来他的本命年是个幸运的年份。
天亮,沈清和还是如原身以往一样,早起,然后扫院子。
“起床了,懒猪们,上学喽!”
他依循着原身的性格行事,还是小心点好。不想有人怀疑,然后私下议论,这时候还是有不少封建迷信的。
在厨房给孩子们做好早餐,两个儿子抓住两个包子就走,急忙忙的去上学。
家里难得吃一顿白面包子,两个孩子高兴的很。一边走还一边说,家里有啥好事,爸居然做了白面包子。
不过兄弟俩也没有多奇怪,自家两个月总是要吃上一天白面的,遇到节日,还能多吃一顿。
家里收拾好,沈清和去到单位上班,他来北都后还跟着以前租房时的邻居老先生学过认字读书,比一般都初中生要强上许多。
他在北都第一机床厂上班,是管后勤伙食采购的。
不过他的职位是最近才升上来的,以前他就是一个普通工人。原身有机遇,遇到了贵人,解放后工厂被接管,他在接管的第一天好心的帮,一位中年男人,一个月以后,厂里做调整,他成为了后勤部门科长。
专管工人们的后勤保障,至于关于专业方面的采购,还轮不到他一个门外汉。那是采购科的事情。
机床总厂前身是北都机器总厂,刚刚成立不到十天,他的位置还是很稳固的。
拎着装有玉米面窝头的饭盒上班,饭盒内还装有炒过的酸菜。
一路乐呵呵的骑着旧自行车去上班。自行车是他买的二手自行车,家里他看了一下,不需要他再置办贵重物品,该有的都有了,只是需要提前给两个儿子置办他们以后结婚要用的衣柜。
还有小家需要的桌子,沙发,小的物品,他要提前置办齐。
其余的,他只需要关心粮食就行。
家里的日子会慢慢过好。
想明白要做些什么,他一身轻松。
进厂在自行车停车棚停好自行车,拎着饭盒进到一楼他的办公室。
穿过外面的大办公室,“沈科长早。”
“小施早。”
“科长,昨天清点仓库,咱厂的粮食可不多了,需要您去采购粮食。”
“行,从今天开始咱后勤的仓库库存每天都需要上报一份,昨天各种物资有多少数量,被领出去多少,全部报上来。
还有就是每天消耗多少,用到了哪儿,都要写明白。
哪怕是一粒米也要写明白,流去了哪儿?”
沈清和想让科里的职工养成一个好习惯,也是为十年后的艰苦日子做准备,不许有人浪费一粒米。
也不许有人悄摸偷粮食回去吃,只有提前把事情规范好,以后就能少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事。
“是,科长是想把所有的物资种类都登记上?”小施不确定的问道。
“都登记上,哪怕是家具都登记上,每一颗钉子螺丝都登记好。
今天我们都上阵全部把数字清理出来。”
沈清和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做科长已经有段时间,可他本人才是第一天,也算是新官。
“好,等大家上班到齐以后,我通知下去。”
“好,给我准备一个订书机,一盒订书针。再领两个文件夹。”
“是。”
小施相当于沈清和的助理,是刚工作没有两年的年轻人。目前看,是个老实勤快的人。
上班以后,打扫完卫生,后勤保障科的所有职工全部到齐。
“好了,相信小施已经与大家都说了,从现在开始,我们把所有的物资数字都整出来。
然后汇总所有的数据交上来,每天都要汇总一次。每天我都要看到最新的数据,包括每一粒大米每一两面粉的流向都需要知道。
每人负责几种不同类型的物资,然后每个月初三号之前,我需要上月的数据总结。
总结什么呢?例如,大米一个月消耗多少斤,面粉多少斤。
还有每天买了一些什么蔬菜,什么肉,鱼,海鲜,每个月又一共用了多少辣椒,多少猪肉,排骨等等,我要所有细分的数据和总数据。”
所有人已经知道自己分管几种,他们手上拿着的就是他们本月分管的物资种类,一个月更换一次。
拿着本子和笔,所有人都与沈清和一起去到仓库。
有一排仓库都是后勤部的,沈清和本人盯着和负责的生活物资的同事一起,在生活物资仓库,一起清点。
一天的时间,后勤保障科的所有人都忙碌着,中午沈清和在办公室就吃了自己带的四个窝头还有炒的酸白菜。剁的碎碎的酸白菜,随意炒炒,味道非常不错。
不少人累了半天,有几位年轻人都去了食堂吃饭,还点了一份荤菜。
吃点好的补补力气,下午继续清点,到下班前,所有的数据全部汇总完,交给他。
他关紧办公室的门,在空间内悄悄复制了一份留在空间。
他和其他的人也有一份,一式三份,有一份存档。
第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五点准时下班,沈清和回到家的时候两个孩子已经回来,在做作业,大儿子沈文涛下半年就要读高中。
小儿子沈文熙也下半年读初一,两个孩子都很懂事。
“爸,下班啦?”老大文涛见爸爸下班,从院子是石凳上站起来。
“嗯,作业做完了吗?”
推着自行车进来,放置在跨院门口,门口有他自己搭的自行车棚。
锁好车,进门放包。
“做完了,在复习和预习。”
“饿了吧,我去做饭。”
放好斜挎包,就直奔厨房。厨房里的菜都是他早上从空间拿出来放在厨房。
还放了一条一斤左右的鳊鱼,在盆子里活蹦乱跳。
“爸,我帮您。”老大沈文涛也到厨房帮忙。
“行,你也学学怎么做饭,明天让你弟弟学,你们俩都要学着自己做饭。”
“好嘞,以后放假我们也给爸做饭。”
“好啊,那我等着儿子给我做饭,也提前得得儿子的孝顺。”
“爸,您放心我和弟弟以后会好好孝顺您的,您为我们兄弟俩付出的太多……”沈文涛比谁都明白,爸为自己和弟弟这些年一直不愿意再娶,就是怕后妈不善待自己和弟弟。
“嗨,小子小小年级别那么多愁善感。你们俩好好读书到时考个好大学,争取毕业以后到单位为国做贡献。”
“记住了,爸。”
“今天给你们加餐,咱吃鱼。”晃着手中拎起来的鱼,沈清和高兴的说。
“爸,咱家的钱之前买房都花光了,以后别尽给我们解馋花钱。”
老大真懂事,尽替老父亲着想,真好。
“你这孩子别操心家里的事,好好学习,等你以后毕业以后再操心家里就是。”
“嗯,我是老大,以后会支撑咱家的。”
父子俩在厨房做饭聊天,沈文涛给“老父亲”讲讲学校发生的趣事,还有哪位老师对他诸多照顾。
说的热热闹闹,外面复习预习完的沈文熙也进来帮忙,加入到聊天当中。
父子三交流学习工作,饭也做的快。很快的三菜一汤做好,煮的糙米饭。
相对于吃包子馒头这些面食,沈清和更喜欢吃米饭。
原身也是一样,家里有大米,不过不多了。想着明天是周六,后天休息可以去买一袋回家。
买完宅子,现在手上又攒了三四十块钱。
家里的生活费是够的,一年攒一两百,等到十年后,家里能攒更多的钱。
晚饭做的鱼,沈清和就吃了两个儿子一人喂的一口,其余的他一口也没有吃,全让两个臭小子吃光了。
难得开一次荤,俩小子吃鱼吃的开心极了。
“爸,好久没有吃到您做的鱼,手艺又提升了,是不是跟厂里的大师傅学的?”
“没有专门学,只是看过几次,很好学。你爸我想学做菜看看就能会。
以后你们俩也要学,不管任何事都要自己会,除非是你的性别做不到的事。”
作者有话要说: 所有地址全是胡写,勿认真。
此时的粮食还不全是调拨的,有些工厂是自行采购的,五五年开始计划经济,估计就是调拨加自己找门路采购。
读书都是采取五年小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错了可以指出来,勿人身攻击。
第243章 幕后(02)
时间晃眼之间就过了十月一日。
沈家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日子慢慢的越过越好。
这几天; 孩子们都放假在家。两人都已经学会了做饭做菜,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
“沈文涛,出来,咱们出去玩。”外面有邻居苏子修又在狂喊,说是要出去玩。
可沈家兄弟不为所动,特殊时期老师; 居委会大妈,还有老爸都不让他们出去玩。
虽然昨天的大典已经过去了,可还是危险。他们才不出去。
“不去,我们要给我爸做饭。没时间; 下次。”
大典期间,学校给放假三天; 连着周日; 一共四天时间。
“做饭有啥意思,出去玩啊?”苏子修在外疯喊着。
“喊啥喊,显的你嗓门大还是咋滴?多跟人家沈家兄弟学学; 多好啊!还给他爸做饭; 你就知道一天到晚的瞎玩,啥时候懂事哟!”
吱哇疯喊的苏子修被亲爸的一记敲栗子给敲的晕头晕脑:手真重; 也没个轻重。
最重要的就是还被念经,其中还有自己被贬,沈家哥俩被夸。
一下子历经双重唱,苏子修很不爽; “爸,不知道下手轻点,我是您的亲儿子,不是捡来的。
疼死人了。一点也不像我沈叔那么和蔼可亲。”
顺带的也贬损了自己亲爸一句:心里想的是,你也试试,被贬损的滋味,老是说我,哼!
“哟,这是想给你沈叔做儿子,去吧,我不在意。只要人家愿意收你这祸害。”
苏父瞪了一眼傻儿子,背着手迈着散步时的小步溜达走了。
“哼,懒得理你。”苏子修郁闷的蹦着走了。
外面的小伙伴没有再喊,沈文涛,沈文熙兄弟俩在家里看书,预习以后要学的课程。
从穿越而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个月,沈家又有了新变化。
所有的房屋被修整了一遍,都是沈清和自己爬上爬下弄的,利用休息的时间,一直在弄。
炕也全部修整过,包括他最在意的卫浴间和厨房。再也不需要他早上倒那玩意儿。
每天早上他都要出去倒和洗,臭烘烘的。
到处找来旧瓷砖,还给卫浴间铺上了防滑的旧瓷砖。
院子里一个水泥砌的长洗漱台,两个大水槽其中一个还做了水泥的搓衣板,两边还有放东西的台子。
还是通自来水的,这片的小小院在庆典前夕都用上了自来水,你家有水井的也可以不用,但是得通上。
沈家第一户积极响应的。还受到居委会的表扬。
他们一家三口住的跨院,有两个门,一个是进家的大门,刚好有个侧门,是对着胡同的。
还有一个与其他院子相通的月亮门,沈清和上报居委会以后,把月亮门改成了一扇结实的大木门。
一家人不在家的时候,那扇门是不打开的。常年关的紧紧的,自家这边又是插销锁还有一个结构复杂的锁,双重保险。
家里就是孩子们结婚用的家具,他也置办齐了。
全部用收来的旧床单盖着,没有住人的屋子都是用旧席子破破的旧床单盖着。
平日里只会开窗开门通风。一个月打扫一次卫生。
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宁静祥和。
隔壁街坊四邻都说沈清和手巧,家里收拾的齐整,比有女人的家里都收拾的齐整,每间屋都干净整洁。
沈清和去买菜的路上,被一群大妈围住,要给他介绍对象。
胡同尾的林大妈又开始说她娘家的侄女,“小沈啊,你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还是不得行,得找个人,两人搭伴过日子。
生活才有滋有味,以后孩子们大了,不需要你了。你还有个伴。”这话后面要推荐的人不言而喻就是她娘家死了男人,带着闺女的侄女。
“林大妈,我都多大年纪了,不打算再找。您也别说了,我打算一辈子都不找。”
沈清和推辞了无数次,可老大妈还是一如既往的锲而不舍,真是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哟,太宠两个孩子,小心他们以后不孝顺。”
“不孝顺怕啥,我有工作,退休以后还有退休工资,不怕的。”
沈清和横竖不愿意再听林大妈做媒的事,打死也不再娶。
他人万事都把差的一面想到,万一娶回来的女人是个善于隐藏的老特,以后他一家都跟着受罪,或者是个奇葩女人,也没啥好日子过。
离婚可不是你想离就能离的。
脚步匆匆,快速的离开的几位大妈,快速的买好菜,然后回家。
他的菜篮大,能放的菜,一次性会买上两三天的,菜市的摊贩都知道。
今天他一次性买了五天的菜,明天再来买菜也多买一点,等孩子们上学以后,一个星期都不用买菜。
东西厢的窗台墙下都放了一排排的酸菜坛子,有些已经腌制了东西,有些还是空的,等着腌制。
夏天晒的干茄子,干豆角,干辣椒各种干菜堆了一整个炕,一间没有住人的屋,炕上都是沈清和晒的干货,还有他在菜市遇到野生蘑菇也买了不少晒干。
本来有些自己晒干的野生蘑菇又从空间偷渡一大半,掺杂进去,谁也不知道。
如今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小沈同志喜欢晒干货。
不少人老太太都在家里夸赞小沈同志比女人还会持家。
家里的两大坛酸辣椒已经刚腌制下去,过段时间没有辣椒的时候,还能吃到青青的酸辣椒。
一个男人这么能干,确实不需要女人,这是周围很多男人的心里想的。
这样的日子,转眼就是五年,两个孩子一个大四,一个大二。
他们俩都在北清大学读书,都是理工方面的专业。
沈清和望着俩儿子结伴同行的背影,很是欣慰。
北清大学是国内顶级的高校,与北都大学齐名。
孩子出息,沈清和面上别提多有光,无论是街坊四邻还是单位同事聊天说起沈清和的时候,都是竖起大拇指,孩子出息就是父母最骄傲的事情。
早上上班,沈清和第一时间查看下面递上来的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