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不多,就十多位。
大大的七所,目前就只有几十人。
大部分都是安保和后勤处的,一月一号沈清和升官,升为处长,后勤保障处的处长。
未来差的就是学者专家教授,接连一两个月的时间,沈清和已经购进不少粮食,他买的不是价格高的新鲜粮食,而是两年前的存粮,价格相对低一点,同样的经费,购进更多的粮食。
不得不这样做,安保部门的人都是转业军人,个个是狼崽子,吃的多。未来这些科学家们也得吃饱,他就得想办法。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他想多储存粮食,养成这个习惯,让后勤处的所有同志都习惯。
为五九,六零,六一年打下基础。
如今的机械总厂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提前会把下季度的基础任务做完。
临时来了任务,就不会慌,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来的第一批都是老教授,全是从科学院调来的科学家。
沈清和作为后勤处长,想的很是周到,这些科学家都是出过国留过洋的,骨子里都有文艺气息。
他们的房间根据男女还有年岁,都布置的十分雅致。
也给足他们私人空间,每人一个套间。就是公众的洗浴间,也在最近两个月 ,他开荒之余还带着其他同志把所有的卫浴间自己改造。
活生生的把一群保洁一群干事一群保卫部的所有同志都搞成了建筑工人,自己找来二手的物件,抓紧时间改造,除了办公楼的。宿舍的全部改造好。
他还让工兵把大的集体宿舍都改成小间的单身宿舍。
他建议不要有集体宿舍,科学家们白天做研究,脑子就无法空下来,到了晚上应该有个独立的房间好好休息。
第246章 幕后(05)
“处长; 又来了几位科学家。”卫光明已经领着几位科学家走了进来。
保卫部是负责审查,审查完毕,那些人能进来; 但是进来后随身的行李都要再仔细检查,就是本人也得检查; 包括穿在身上的衣服; 都要接受检查。
经过重重检查; 这些人才能走进来; 进来以后的生活安排都是后勤保障处的事情。
第一天肯定不会让他们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安排住宿; 再有就是告知一些纪律; 在所内能随意走动的区域都走一遍,熟悉熟悉,再有都是一些琐碎之事。
一天的时间要全部处理好; 第二天就要全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接过名单; 不动神色的扫视一眼不远处等待着的五位青年学者; 都挺年轻的; 大概都是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都挺年轻的; 而且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国外回来的青年学者。他们有一腔热血,满满的都是报效祖国的心愿。
走过去,一脸笑容,“欢迎欢迎几位科学家的到来。
五位请随我来,先安排好宿舍,然后我让小卫带着大家在所里能随意走动的区域都走一遍; 生活区域,还有一些公共区域,都可以先参观参观。”
“谢谢沈处长。”几位已经知道眼前的人是后勤保障处的处长。刚才小卫就已经给他们介绍过。
据说做事非常的高效还有会琢磨,后勤保障工作做的那是很有名。
“别谢,谢什么,咱们国家的****,还得靠你们。我们后勤保障处的工作就是为你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让你们无忧的工作研究。”
穿着大棉袄的沈清和,乐呵呵的说。
还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把熟花生,“来,一人几个尝尝味道。我老家寄来的。”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谢谢!”
五人也不好意思不接,接过来道了声谢。
卫光明知道这是处长的套路,上次接几位老教授也是一样,掏出来一把花生,一人几个。拉近和科学家们的距离。
男女宿舍各自几栋,年青的女学者只有一位。
四位男学者都是隔壁加对面,刚好两人住隔壁,然后和另外两人又是面对面
四人进到宿舍,干干净净的,“收拾的真干净,这沈处长真是不错,斯斯文文,笑眯眯的,一看就是老好人。”
“是啊,比那保卫处的黎处长那人可好相处多了。”
“是啊,那人就是个大黑脸,一脸的不耐烦,不信任,啧啧,吓死人哟。”
“好了,别说那黎处长,只要咱行得正,黎处长也不会无缘无故的给咱们黑脸。
你们几个各自回房收拾收拾,然后咱一起出去,还要在以后的活动区域参观呢。”
“知道了,孙大科学家,哈哈。”
几人回到各自的房间简单的收拾好,房间内有一个衣柜,还有一张一米五的床,床的两侧,一侧是床头柜,一侧是书桌,还有一个书柜,还有一个矮柜,一个洗脸架。
房间的最里面还有一道门,是通往阳台的门。
每间房都有一个小阳台,阳台下还有几盆花花草草,冬天风大,放在下面。也可以放在房间。
算是给整天用眼的科学家们一些缓解眼部疲劳的绿色植物。
既能赏心悦目又能偶尔活动活动,浇浇花草,也算是一种活动。
孙旭东对住宿很满意,虽然都是旧家具,不过看到出来,后勤处有好好维护,房间没有一丝的异味儿。
其余的几位也一样,能在房间闻到阳光的味道,每一间房间书桌上都有一封信。
是写给他们的每一个住进去的人,告诉他们棉被放置在哪儿,夏天需要收捡到哪儿,还有每间房的植物都需要怎么照顾,全是一些注意事项。
这些科学家们,感受到七所的关怀,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
卫光明带着五位青年学者一起参观,边走边介绍。
特别是走到已经围好的光菜园子,卢芳见到菜园子好奇的问,“卫干事,咱所里还种菜嘛?”
“今年是种不了,但是开春就可以种。
这是我们处长打报告被最上面批准的。
我们处长说,种菜养点鸡都是为了给你们这样的科学家补充营业,还有替国家替所里多节约钱。
我们处长说了,能节约一分钱,所里就能多一分钱用于科研。
所以咱后勤处的所有人,闲暇时还要学种菜,学养鸡,你们看看,最后面的一排鸡笼,还是我们处长带着我们做的。”
“卫干事,你说的你们处长无所不能一样。”
孟飞好奇死了,这卫干事是被他们处长洗脑了吧,啥事都是他们处长说,处长说。
“那是,我们处长可不是一般人,啥都会。为人又好,对待我们所有人都像春天般温暖。
谁家有事,他都愿意伸把手,能帮就帮。”
卫光明现在就是沈清和的脑残粉,对于处长很是喜欢,当然他一个大男人的喜欢,纯粹是出于对于处长的认可。
才几个月的时间,处长对于工作的认真还有对于集体的热爱,所里所有的人都有感触。
处长对所里的每一样物件都极其爱惜,旧的不能用的很多东西,他搬走摆弄摆弄就能用了。
有间空仓库,如今都存放着什么,锄头,做木工的家伙什儿,还有泥瓦匠的物件也有。什么工具都有。
处长没事的时候到处修修,到处帮忙。所里只要处长能去的地儿,他都修了个遍。
“卫干事,恭喜你有位好领导。”
后面也是各种闲聊,不该说的,卫干事从不多一句嘴。
陆续的几年,七所相继来了不少科学家,还增加了医务室。
所有的科学家都隐姓埋名,为国家持续发电发光发热。
五九年春,从开春以后,许多地方都没有下雨,春耕以后,老天爷就没有下过雨,农民们想哭。
现在的粮食是上面的调拨,可七所也有一部分的自己采购权,除了食材,粮食水果都有少部分的自我采购权。
坐在办公室的沈清和正头疼,他正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再弄来一批粮食,他正想尽办法多囤粮食。
去年年底,他就备齐了今年全所所有人的粮食。除了未来新增加的人员。
下班以后,沈清和带着后勤处还有保卫处休息的同事一起干活,他种了许多红薯还有土豆。
蹲在地里拔草,围墙四周都是种的豆角,丝瓜,还有苦瓜,辣椒也是不少。
黎处长走过来,“老沈,今年怎么种这么多红薯,土豆?”
“老黎啊,你好想想为什么?”
沈清和头也不抬,提醒着一心只知道训练还有抓老特的黎处长。
这几年抓了三拨老特,每一次抓一拨,老黎就会自责一次,他的心思都用在老特身上。
“嘿嘿,老沈你直说,我不明白,猜不出来。”
摸摸后脑勺,黎处长不明白的望着千年青围栏里面的沈清和。
现在的千年青把七所围的跟个铁桶似的。
里三层外三层,都是高大密集的千年青。
想爬进来确实不容易,有时候沈清和都佩服那些人居然还能忍着疼痛真爬进来。
啧啧啧,不用试,就是想想都觉得疼。
“榆木疙瘩,去年冬天干冷干冷,就下了三场小雪。今年到现在就下了一场毛毛雨,头发都没打湿几根。
你说今年会发生什么。你再想想为什么要种土豆红薯。”
黎处长站在原地使劲想了一会儿,大脑一拍,然后嚎叫着,“哦,我懂了,怕干旱。”
恍然大悟的样子逗笑了所有人,北都也在干旱范围内,只是现在才刚刚开始。
“对喽,还不算傻到家。”
“还是老沈你懂的多,我就不懂,不过我以后可以跟你学。”黎黑面招牌动作就是摸摸脑袋 ,又憨笑的摸摸自己的脑袋。
“得了吧,你学啥学,啥也不懂,只知道抓老特,我可不教榆木疙瘩。”
几人闲聊着,发动能发动的人全部帮忙种菜,种土豆红薯。
沈文涛兄弟俩毕业以后,也进入到七所工作,没想到父子三还进到一个单位,这也是巧合,兄弟俩学的专业也与七所的研究方向一致。
他们毕业分配也是上级安排的,沈清和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利能安排自家俩个傻狍子进入七所。
父子俩如今都在一个单位,沈清和倒也觉得好,自己不用再担心两个孩子以后吃不饱。
至于家里,都是他休假时回去打扫卫生。平时也有请居委会的同志帮忙多照顾照顾,怕有小偷或者无赖爬进去。
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也不愿意有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家,多膈应。
兄弟俩住在科研人员住的宿舍楼里面,沈清和住的是后勤处的宿舍,隔的也不远。
红薯苗长的郁郁青青,看着就不错。
院子里还在几年前种了十来棵果树,也是七所的宝贝。
七所的所有人都喜欢这些果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味道还特别好。
沈清和能做的就是这些,尽可能的把七所的管家工作做好。
孙旭东是青年学者中的翘楚,沈文涛一来就分配到孙旭东的小组,跟着他学习,跟着他工作。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研究,也有看不完的专业书。
沈清和偶尔会加餐给两个孩子补补。
六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点,食堂。
“蔡同志,咋还有西瓜?”第一位来食堂打饭的同志站在窗口发现了一大盘西瓜,高兴的问。
“发给你们的,一人两片,别看不多,但能尝尝鲜。”
蔡大姐大声的告诉外面的科学家同志。也让后面排队的同志们都听到。
第247章 幕后(06)
“送; 真的吗?”
蒋胖胖是个科学家也是个吃货,听到送,声音又高了八度。
“嗯; 送,这些全是咱们种的; 不仅是所里; 就是外面的有人站岗的路边也不少。
我们处长; 为了让你们科学家吃好住好; 没少绞尽脑汁想办法。”
“能进七所,是我们的福气; 大家说对不对?”
“对; 我们有个好管家还有一群能干吃苦愿意付出的后勤好同志们。”
“哎呀,我不是要你们表扬我们,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蔡大姐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我们是发自真心的; 不是客气表扬。”
一人两片三角形西瓜; 一人能吃上五六口; 或者秀气点吃能吃上十来口。
七所的所有的能利用的角落能利用的空地; 全给沈清和利用上了; 蔬菜,土豆红薯,西瓜,还养了二十来只鸡,不可能给鸡吃粮食,吃的都是菜园子里抓的虫子; 蚯蚓。
他自己用土坑把蚯蚓集中在一起,繁殖出来好多蚯蚓。
午饭时,沈清和吃的比较少,一顿就吃一点点。
几位一起吃饭的看到都劝他,“沈处长您多吃点,一顿吃一点点,身体怎么受得了。”
“没事,我就是这几天胃口不好,吃的少点。过些天就好了。”沈清和安抚着身边的同事。
他晚上在空间内,能吃各种好吃的美食,对于外面的这些,节约一口算一口。
“胃口不好,不会是生病了吧?”身边的同事又开始担心起来。
“没有,可能天气热的原因。我每到夏天就吃的少。”
随意找了个借口,很不走心。
很快他岔开话题,让大家不再关注他吃的少的问题。
十月的时候,沈清和还用自己手中的粮票买粮食,自己存起来,饥荒要来了,也不知道湘北农村的情况会怎么样。
他想着明面上存一些,然后等过段时间再给原身的弟弟妹妹们寄过去。
一年寄一两次,每次也不多,一家十斤或者二十斤,稍稍补贴下。
他已经在春初就给弟弟妹妹去了信,让他们在菜园子还有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薯。湘北农村种土豆的不多,大多是种红薯。
他们写信回来说自留地种的都是红薯,但愿他们没有骗自己。
原身的心中除了两个儿子,再就是湘北农村的一对弟弟妹妹。
他几年前能大手笔的资助一对弟弟妹妹盖房子,是因为知道很多政。策都要变,以后盖房子瓦,木梁都不好弄,还别说玻璃。更是难弄。
他给家里弄的玻璃都是旧玻璃,可却是九成新的玻璃,托一位远在省城的朋友弄的,托人运到市里。
到时候不但要票,有票也不一定能买到。
记忆中原身的老家房子很差,妹妹也住的差,想着以后也要帮,还不如早点帮。
花点钱,也没啥,算是他为原身做的。
“老沈,你回来了。”又到了星期天,沈清和回了一趟家里,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去过了,该回去通通风,打扫打扫卫生。
沈清和穿着一身旧旧的外套,回到家里。
还没有进门就遇到邻居打招呼。
“是啊,老庞干啥去?”
“出去买水果,听说副食商店刚刚来了一批水果,我去抢点。”
去副食商店买水果,真是抢,去迟了果皮都看不到。
“那我运气好,我也去买点。”沈清和顺手又关上门,跟着老庞一起去副食商店买水果。两人是小跑着去的。
有点距离,赶时间不得不小跑着去。
抵达副食品商店,人头攒动,周围得到消息的人全部赶来,沈清和与老庞身后很快又站了一长队人。
卖的是苹果,因为刚到,还很新鲜。
一家一份,一份也就两斤,又大又新鲜,看着水灵灵的。只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他在后面等老庞,老庞买的多,他借了别人的份额买。
在后面等,沈清和悄悄放进去一些,老庞也不会追问,这种事心知肚明。有些人买到了,并不是自家要吃,在现场就可以转手卖掉。
价格不变,但是买的人会给两块钱的辛苦费。
回到家里,沈清和关上院门,然后打扫卫生,开屋门开窗,到处通通气。
还搭好梯子爬上屋顶检查瓦片,已经是冬初,屋顶检查是惯例,每年他都会检查四次。
一个人忙活到中午,坐在空间,吃了一顿大餐。
美食加水果,吃的他肚子撑,然后在空间里打了一套拳。
一天忙到下午三点,才结束,坐上公共汽车返回单位。
进出都要检查,今天他提着一提兜的苹果,进门检查完,才进去。
休息,两个孩子也在屋里看书,“咚咚咚!”
“谁啊?”
“沈清和!”
“啊,爸,快进来。”沈文涛快步走出来,打开房门,隔壁的沈文熙也打开房门走了过来。
“爸,家里还好吧?”他们兄弟俩虽然没有回去,可他们还是记挂着家里。
那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第一个家。
“挺好的,你们俩别整天只知道看书,把自己绷的紧紧的,还是好适当的放松。
都二十几岁了,也该找女朋友,咱们所,也有年轻的女科学家,你们倒是处处呀。成家和工作都不能耽误。
特别是文涛你,赶紧找一个,明年过年前不找一个结婚。
看我怎么收拾你,文熙你也别看你哥的笑话,也给我赶紧找。后年年前你也得找一个结婚。
听到没有?”
“听到了。”兄弟俩很无奈,父子三在一个单位上班,就是这点不好,催婚太方便了。
提的苹果,兄弟俩一人分了十个,其余的五个,沈清和自己留着。
院子里也有苹果树,味道也特别的好,可那是分给所有科学家的。
“爸,我哥有喜欢的人了。”沈文熙啃着苹果,打小报告,他喜欢看哥哥的热闹。
“有喜欢的人,是谁?”
所里的搞研究的男女同志,他都认识,脑袋瞬间堪比百度,立马在搜索着。
“许薇姐。”
“哦,我记得她,不错,性子爽朗,长媳就得这样。”
想起来了,许薇如今跟孤儿差不多,他的父母都是军人。如今在边防,什么时候能调回来还真不知道。
“对呀,许薇姐也喜欢他,两人正在悄悄瞒着咱俩约会呢?”
沈文熙毫不犹豫的出卖哥哥,谁让他瞒着自己,要不是他撞上两人约会,还不知道呢。
“文涛,你要加把劲。争取明年国庆结婚,后年国庆给我生一个孙子或孙女。”
沈清和又有了新方向了:催生。
他是带有恶趣味的,不全是真的要催生。
“爸,您也别跟着老二起哄,我和许薇才刚刚开始,哪有你说的那样快。”
“不管怎样,早点结婚的意愿你要传达给许薇,要不人家还以为你是只谈恋爱不愿意结婚的那种。”
沈清和不以为意,这年头还真没有几个女孩愿意谈很多年恋爱也不愿意结婚的。
都愿意自己的恋情早日开花结果,哪怕是女科学家也一样,除非因为工作原因耽搁暂时结不了婚。
“嗯,我会的。”
父子三聊到吃晚饭,然后拿着饭盒一起去吃午饭,这种情形在所里经常看到。
平时都是各吃各的,但是休息的时候,总有一天是父子三一起吃饭。
对于这位七所的大管家,科研人员都心存感激。从他们进七所,生活方面,人家给他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
万事都为他们着想,不说前几年,就说现在,干旱的威力已经发散开来。
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他们也知道,都吃不饱吃不好,杂粮馍馍都是稀罕物。
哪怕是从国外回来的教授年青学者,往日曾经还会嫌弃那些杂粮馍馍剌嗓子,可如今剌嗓子也欢喜,代表有得吃。
他们所里每周才吃一顿杂粮馍馍,其余的都是糙米饭,或者颜色不好看的馒头包子,虽然颜色不咋好看,可味道却不错。
都是人家沈处长精打细算,给他们储备的。
用新鲜粮食换陈粮食,能多换一些,这几年七所一直都是这样换。
今天春初,人家沈处长就开始带着后勤和保卫处的同志到处种土豆,种红薯,还种了不少的菜,就是西瓜也没少种。
做这一切为了什么,都是为了他们。
七所还有三个实验基地,物资的采购调拨都是沈处长,人家啥事都想到远方的吃苦的同志。
在西北地区的实验基地,极度缺水 ,沈处长一次又一次的找上面打报告,然后用买菜节省下来的钱,用七所单位的名义买下来两辆完全报废的拖拉机。
沈处长自己钻研自己学习,硬是修好拖拉机,在西北的荒凉之地,改装了两台拖拉机,用来装水。
每天都给实验基地运送两次水,一次两辆拖拉机,一天就是四拖拉机。
大大的缓解了缺水的问题。
几天后,沈清和收拾好行李,背着一个黑色的行李袋还有两个大麻袋,一个人登上了去西北的列车。
他每年都要去很多次西北的实验基地出差,负责协调生活物资问题。
这次去,他想帮忙找找水源,让基地有水源,也许能找到地下水,打一处深水井,还有就是基地虽然不在沙漠,可也是荒凉之地。
距离周围最近的城市也有两百多公里。
火车轰鸣,一路哒哒的抵达离基地最近的西林县。
外面没有人来接,他不让后勤的同志和拖拉机来接他。浪费汽油浪费人力。
一个人背着行李袋,用一根粗木棍挑着麻袋去到汽车站,到了汽车站坐上一辆臭烘烘还有快散架的公共汽车一路吭哧吭哧的开往一个小镇。
第248章
一直到晚上,经过奔波; 他才抵达实验基地。
“沈处长; 给您留了晚饭。”天已经黑了; 可周围灯火通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