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二悄悄的跑下岗,进城做事,赚到第一笔学费,才上镇里读初中,一边读书一边自己赚生活费赚学费。
  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因为自己赚学费赚生活费耽搁了时间,没考上最好的大学,只考上一般的大学。
  可那时候老大生病,家里缺钱缺的很,老二把自己攒的学费全拿了出来,然后大学也读不成。
  是他和家里拖累了老二,要不老二今天也许比现在还要过得好。
  父子俩一起搬东西,没多久沈老三也走了回来,一起帮忙搬东西。
  “咋买这么多东西?水也卖?”老爷子觉得老二钱多烧的慌,买啥水。
  “爸,家里缺水,我能带多少上来就带些。”
  “下次别买了,花这钱?”老爷子心里一抽一抽的心疼。
  “好,下次换个牌子。”沈清和才不承诺不买。
  “还说不听,儿大不由爹,唉……”老爷子不管了,眼不见心不烦,背着手,弯着腰走进厨房兼餐厅。
  家里早就做好饭,就等着沈清和到就可以吃。
  杀了一只鸡,还有在镇上买回来的肉,蔬菜自家就有。
  沈清和也带回来不少肉,全塞进了家里的冰箱。
  吃完饭,沈清和累了,也不想和第一次见面的父母谈天说地,简单洗漱以后,就回房休息。
  回到房间,关紧门窗,然后进到空间,再一次洗洗刷刷完毕,才回到外面的房间修炼。
  修炼到天亮,沈清和才起床。
  吃完早饭,沈清和在村里走走看看,想了解清楚才好劝二老。
  走了一段距离,遇到牵牛的老旺叔,沈清和有原主记忆,一眼就认出来,上前忙打招呼,“老旺叔,去放牛啊?”
  “是嘞,放会儿牛。咋回来啦,看你爸妈?”老旺叔接过沈清和递给他的一支烟夹在耳后。乐呵呵的反问道。
  “刚好最近不忙,回来看看他们。”
  “唉,我看是老三请你回来劝你爸妈的吧。二啊,别劝喽,我们这些人打算一辈子就交代在上岗村,你们在外的人不懂,不明白。”
  老旺叔的子女也在县城置办了房子,不打算再回村子住。
  他望望不远处的山岗,这里养育了他,他不舍的离开。
  “我明白,故土难离。只是村里没有水,孩子们又不在身边,以后你们用水很困难,以后再有点身体不舒服,孩子们就是往家赶,也不容易。
  你们住到镇上,有医院还有亲人,有什么事,他们也在身边,随时照顾你们多好。”
  “离开上岗,我们肯定全得病,提不起精神,去的会更早。
  人老了,就是靠一股子精气神提着,没有了这股子精气神那就只剩下空壳子。
  空壳子能熬几天,你说说,能熬几天?”
  “老旺叔,别这么想,也许离开上岗村的生活没有您想象的那么差,也不一定。”


第257章 第一村(03)
  “娃儿啊; 你真是傻。我们喜欢的是这个地方,去到别的地方吃的再好; 穿的再好; 住的再好,又有啥用?”
  老旺叔牵着牛,摇摇脑袋; 慢慢的离开。
  沈清和望着老旺叔佝偻的背影,诸多感慨。原主的记忆中; 老人年轻的时候,可是一位身材高大; 笑声爽朗的汉子。
  说话做事最是爽气; 又乐于助人,没想到几十年后; 那位义气的汉子也老成这样。岁月真是不饶人。
  上岗村的范围很大,周围连绵不断的山岗; 都是上岗村的范围。
  不远处那些荒废的旧山头; 一直绵延很远,据说以前郁郁葱葱,是茂密的山林,可如今光光的; 像是点了戒疤的和尚; 偶尔看到几棵歪脖子树。
  面积很大,目测应该有上百公里,越远的地方; 歪脖子树更少。基本没有。
  远望一会儿,才离开,继续走着,一路上看到不少旧窑洞,显然没有人住。
  弯弯绕绕转完,沈清和走到村里的老主任乔大爷家。
  “乔大爷在不?
  推开院门,走了进去,大声喊道。
  “在,谁啊?”
  屋内传出苍老嘶哑的声音。
  “沈清和。”
  “进来吧!咳咳咳……”
  老主任的回答伴随着咳嗽声。
  “乔大爷,是感冒了吧?”沈清和进屋就看到乔大爷一人睡在炕上,脸色不好,黑黝黝的脸,还能感受到苍白。
  “嗯,你坐远点,别传染给你。”
  乔大爷推着沈清和,让他坐在炕的那头。
  “不要紧,我年轻抵抗力强。我大娘呢,怎么不在家?”
  “去镇上买药去啦,等下就回来。你来有事吧?”
  “没事,就是过来看看您和大娘。我听说您也不打算搬下去?
  “嗯,不搬,死也死在上岗村。”
  得,又是一个顽固派。
  “乔大爷,咱村有几户老人愿意留在村里?”
  “连你家有八户人家。你是回来劝你老子的吧?”
  这时候回来肯定是为这事。
  “嗯,户口咱村的户头有多少家?”
  “不多喽,三十户不到,还有一些只有老人的户口在,年轻的在城里买房都迁走喽。”
  “不是说农村户口好,很多人都不愿意迁走吗?”
  沈清和确实觉得奇怪。一般来说,不是一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的户口,一般普通的农村人怎么会把户口迁走。
  “那是指条件好的村子,咱村有啥,山荒废的没有几棵树,地也不肥,虽然到处都是地,可收成不好,又没有水。
  咱村的自然条件太差,留着农村户口有啥用,不当吃不当喝的。
  年纪人打工贷款在城里买房,孩子们读书有城里户口更好上好学校,他们当然要迁走户口。
  咦,我记得你的户口也还在村里吧?
  “嗯,我的还在村里,就是我家小子的户口也在村里呢?”
  “你问这些是不是要迁走?”
  “不迁走,就是一路上看到好多废弃的窑洞,随口问问,看看咱村还有多少人。”
  “不多喽,都是一些老家伙。”
  乔大爷很感慨,村里的年轻人的户口越来越少,都是老家伙和一些中年人。
  聊了一会儿,沈清和离开乔大爷家,继续在村里转悠。
  一直转悠到中午,手机响起,老三喊他回家吃饭,才慢慢的走回家。
  下午,安静的待在家里。他试着劝老爷子,只要老爷子点头愿意搬家,老太太肯定不会反对。
  只是兄弟俩轮番上阵,嘴皮子都磨掉一层皮,老爷子依然固执己见,不愿意搬。
  加上政府也不强迫他们搬,只是反复做动员工作,毕竟这里不是因为国家要建设啥,要占这块地方。
  老人们搬不搬,都不会碍事。只是因为这里环境恶劣,不适宜居住而已。人家要固执不搬,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一下午因为劝老爷子,沈清和喝了几瓶水,这比演讲还费口舌。
  “爸,您不搬,我和老三怎么放心您二老住在这里。”
  这句很无奈。
  “有啥不放心的,我和你妈也不是七老八十,六十多一点,还干得动活,也不要你们兄弟俩伺候。你们放心吧。”
  老爷子的固执,让沈清和很抓狂。
  “放心啥,能放心嘛?”沈老三小声嘀咕道。
  既然老人不愿意搬,他就得想办法让老人过得舒服点。
  找个水源点打井,是一定要的。
  要不一些老头,真的下岗去担水,出事咋办?
  只是这事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他还有事要回西京安排好事情才能回来。
  翌日,沈清和开着车离开了上岗村,回到西京。
  回到西京有些忙,沈清和忙忙叨叨,一时之间忘记了打井的事情。每天晚上,他还忙着修炼。
  正好马上就要端午节,他要回老家陪老人们过节。顺便到处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水源,顺便他在村里也找处地方,给自己盖房子,当然还是窑洞。
  老人不愿意搬离,他只能经常回去陪陪老人,也是原主的心愿,人年龄大了,更加的恋家,恋那个有父母的家。
  他能感受到原主对亲人的留念,以及对前妻的怨怼。
  上街买粽子,商场还有超市都摆放着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粽子。
  想到那些不愿意搬走的老人,沈清和一户买上一盒,自家肯定要多买几盒。
  “沈清和?”一声熟悉的喊叫。让他回头望去,是前妻喊他。
  “有事吗?”
  声音不冷不热,他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太冷显得绝情,太热情又会给对方希望。
  “有事,帮我提提袋子,沉死了。”
  “不好意思,我还有事,没空。”想也不想就拒绝了,提袋子,真以为别人都跟她似的那么闲。
  “你能有什么事,一个当老板的,有啥事这么忙?”
  “如果不是我忙,您之前的二十年能过的那么舒适吗?现在能到处逛街不用赚钱吗?”
  对于前妻,沈清和不想多来往。既然已经离婚,两人还是隔着些距离的好。
  前妻从结婚以后就没有工作过,一直在家带孩子。她越来越不知道赚钱的辛苦,反而花钱没有什么节制。
  说完,他转身上车,启动车,一溜烟的就离开了商场的地下车库。
  蔡美芬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脚踢死刚才气她的狗男人。
  原地狠狠的跺了几下脚,然后气的把东西放进车里,转身又进了商场,看来是还要继续买。
  离开的沈清和又进了不远处的一家大商场,买了不少水装上车,进到负一楼的药房买了一些常规的感冒药,跌打损伤药,还有一些消毒的,以及一些不用处方就能买的药,细心的分成几份。
  一家一份吧,是他的一点心意。
  倒不是老人家的儿女们不舍的,只是没有想的那么细致。
  后面的座位上放着行李,还有十几盒粽子。
  下午三点到家。
  家里坐了不少老人,他数数人头,不愿意搬走的老人们都在沈家。
  “爸,你们干啥呢?开会啊?”沈清和提着行李还有自家的六盒粽子。
  “嗯,都搬走了。如今只留下咱们八户人家。咱几个老头子商量以后轮流担水的问题。”
  重感冒已经好了的乔大爷,精神饱满,正坐在沈家的客厅沙发上,安排担水大事。
  “哦,那大爷叔叔们商量吧!我还得搬东西。”
  “去吧,去吧,忙你的。”
  赶蚊子一样赶走了拎着东西的沈清和,拎着东西回到自己的房间,放下行李与几盒粽子。
  然后回到车边,一盒粽子搭配一个小药箱,里面装的都是老人们常用的药,治感冒的,治拉肚子的,治跌打损伤的,还有几种老人病的用药,用黑色的笔都在盒子上写好,治什么病,一天服几次,一次几粒。
  他全部写的清清楚楚,就是创口贴也一家准备了两小盒。一般情况下够用了。
  一共七套,刚好几位老爷子都在自家开会,沈清和两套两套的拎进去,“大爷叔叔们,后天就过节了,我给每家都准备了一份礼物。
  一盒粽子还有一个医药箱,都是家庭常用药,每个药盒上都有写是治什么病,一日服几次,一次服几粒。看不明白就别吃。或者问眼神好使的,看清楚了才能吃,知道不?”
  “知道了,和娃有心人啊。”乔大爷几人接过一盒粽子一个医药箱,感谢道。
  “是啊!”
  几位老爷子附和道,他们的儿女也买的起这些,可就是没有想到这些。
  送完东西,沈清和去到菜园,老太太真的在菜园子拔草。
  “妈,我回来啦!”
  老太太弯着腰蹲在地上,抬起头来,用手照在眼睛上面,“老二?”
  “嗯,是我。”沈清和走过来蹲下来,然后帮忙拔草。
  “咋回来啦?”老太太没有想到老二才隔一个多月又回来了。
  以往很少这样,这是咋的啦。老太太有些担心,不会是老二出了什么事吧。
  拔草也拔的心不在焉,还不小心把一株苗给拔了。
  “妈,咱回去吧。我饿了。”
  看着老太太那心不在焉的样子,沈清和很无奈,不知道老太太一个人脑补什么。
  村里愿意搬走的全部搬走喽,真的只剩下一些老爷子老太太住在山岗上。
  “行嘞,回家,给你做臊子面吃,打小你就好这口。”蹲久了,老太太站不起来,扶着儿子的手才缓缓站起来。
  “妈,我想在咱家隔壁再弄一个大院,弄几间窑洞,以后也好常回来看看您和我爸。”
  沈清和先和老太太说说,隔壁有很大一块地方,适合他再弄一个大院。
  “做啥再弄窑洞,咱家的窑洞多的是,小翔成家生子以后再回来都有地方住。”


第258章 第一村(04)
  老太太不明白二儿咋又要盖房。
  “妈; 老宅给老三,我在边上再盖就是; 以后省的兄弟之间闹意见。”
  就在刚才思绪间,他想回村发展,多的是不值钱的荒地,他承包下来; 种果树,种药材,养羊,做啥都赚钱。
  比在城里陪人家喝酒的好,原主以前不但要喝酒还得装孙子。
  说实在的,那滋味不好受。
  贸易公司可以继续远转,但是他的重心以后转回来。还有贸易公司以后服务的对象就是他承包的地。
  以后他会种出最好的农副产品,最好的经济作物; 也会把上岗村植上树,把上岗村变成一个绿色的世界。
  一个绿色世界; 应该是老爷子们希望看到的。
  越想越兴奋,他甚至有些激动了。
  “闹啥意见,咱家的房子都是你花钱弄的,再说了老三在镇上已经有了房。他不喜欢住在村里; 这房子他也不稀罕。”
  老太太不觉得老三会和二儿争老家的窑洞。
  “妈; 老三不稀罕,但是我也不能争,我还是想自己在隔壁新弄几间。”
  “行吧; 你要弄就弄,等下去找找乔主任,说一声,办个证。”
  “嗯,知道了。”
  夜晚,一家三口与海州的沈宇翔视频完以后,沈清和再次和老爸说起这件事。
  “真愿意盖房住回来?”老爷子听了高兴啊!老二愿意回来常来常往,他开心开心极了。
  “嗯,明天您要是没事,陪我去乔大爷家,我想顺便问问咱村那些地的事,我想承包一些地,也许我会常年住在村里。”
  “承包地干啥,没水啊。咱这地儿雨水也少,地里的收成少的可怜。”老爷子这不赞成,不能让老二挣的那些钱打水漂。
  “爹,我指定不会做亏本买卖,就是亏本也就是一年的事,以后肯定会挣回来。”
  “那行,你自己琢磨吧。明儿一早咱爷俩找老乔去。”
  老爷子不多劝,自家老二沾上毛比猴都精,指定不会做亏本买卖。
  盖房也行,兄弟俩一人一座院,以后也不会争的打架。他也是过来人,知道有时候兄弟间争家产,不全是为了钱,有的就是为了一口气。
  都是一个爹一个娘,凭啥你多得,凭啥我少得。
  有时候某一方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激化矛盾,一辈子都不见面,就如同他的亲弟弟。
  至今也不回上岗村看看,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自个儿,对他不好。可他知道,爹娘给老弟的是家里全部的钱财,只是把那摇摇欲垮的窑洞给了他,家里的钱,全留给了老弟。
  可就这样,老弟还不满意,认为爹娘偏心眼儿。他真是冤死了。
  老弟其实住的不远,就在县城,可从爹娘去世以后,他就不再回来。有一年他进城办事,远远看到老弟,跑上去打招呼,可人家楞是装作不认识他。
  好嘛,既然不认识,那我也不认识你。
  兄弟俩从那次在县城街上见过一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至少有三十年喽。
  家里的孩子们都忘记了还有一位亲叔叔在县城,孙子们更不知道。
  想起过往,眼泪快飚出来。
  怀着激动的心情,老爷子睡的香甜,老三离开了。但是老二要回来了,老爷子做梦都是高兴的事。
  端午节,老三一家回来住了一晚。
  一家人和远在海州的沈宇翔视频团圆。
  两个孩子和视频中的大哥聊的高兴,二老也是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一家人乐乐呵呵的。
  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承包地还有要盖窑洞的地方都已经办好合同和宅基地证。
  他也找到了水源,说来也巧,水源就在他的宅基地上,只是以前那边是废弃的地方,没有人过去瞧。
  也是他过去丈量地方才发现的。
  没有急着打井,等他打窑洞时再说。他这次回去得在西京待六天,那边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处理完才能回来专门弄窑洞,多找一些老师傅一起开工,速度也很快。
  在入秋前能全部弄好。
  沈清和回到西京,一直在忙,几天的时间做了一个月的工作,一个月内要做的事情,他六七天做完。
  第六天的下午,沈清和见完最近要见的所有人。坐在办公室喘口气,蔡美芬闯了进来。
  外面的人拦也拦不住,她一个劲儿的直闯,“算了,小王你出去吧。”
  他没有对公司的员工说他离婚了,外面的员工也不敢怎么使劲拦。
  “是,沈总。”
  小王看了一眼闯进来的“老板娘”然后离开。
  沈清和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热茶,也不说话,等待着对面的女人开口,也不知道对面的女人来是有什么事?
  蔡美芬原本想看看对面男人的反应再说的,可对面的男人沉得住气,一直不说话。
  她可忍不住,开口先说,“姓沈的,你什么意思,我弟弟给你牵线的东西,你为啥不要给退回去。”
  “质量有问题,我怎么能要。毁了口碑,我以后还做不做生意。”
  原来是他三天前退走的那批货。
  质量差成那样,他怎么能要,他又不是瞎子。
  “一次两次的怎么会毁口碑,要不要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你咋想的我明白,不就是不愿意便宜我弟,是吧?”
  “与质量有关,无关他是谁。你爱信不信。”
  他知道对面的女人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多解释。
  果然蔡美芬根本不相信沈清和说的,只是一味的闹腾。她以为只要自己一哭二闹三上吊,沈清和就会妥协,可她忘记了。她早已和对面的男人离婚,他们已经不再是夫妻。
  对面的男人也不会再迁就她。
  最主要的是对面的男人换了芯子,无论离婚不离婚,他都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迁就她。
  闹累了,对面的男人也不多看她一眼。此时此刻,蔡美芬才知道,对面的男人已经不会再迁就她,他们之间的一切已成过往。
  除了两人有一个儿子,别的都变了。
  两个月以后,沈清和在老宅隔壁的新家,已经全部完工,包括装修全部弄好,还有几口水井,也是他出钱打的。
  在村里发现了几个地方都有水源,特别是在他承包的荒地,有两处水源,他打了深井。
  在两口井上建了小房子,不用的时候,井上盖上结实的盖子,锁上屋门。
  村里有了几口井,吃水没有问题。沈清和还亲自动手,给家里还有二老住的老宅都安装上自来水。
  其余的七户人家,也有靠别的水井近的,也自己掏钱安装上自来水。
  老宅也顺势被沈清和装修了一新。他也把话说在前面,以后不会再管老宅窑洞的事,二老以后跟他住新宅。
  他能帮老三的都已经做了,其余的要靠他自己,他也不能帮他一辈子。
  已是炎炎夏日,高高的山岗上,一辆耕地机在一片荒坡上哒哒的耕地。
  这已经是第三块大面积的荒坡,一共承包了六大面积的荒坡和山头。
  他分的明明白白,每一座干什么。
  每块承包地的边界早就弄好耕好,每座山头和每块荒坡就可以扦插千年青,他的绿色家园也会慢慢的形成。
  承包的年限是法律规定的最高年限。
  要全部深耕一遍,然后再深耕一遍,再细整,再分垄。有的地方已经种上东西。
  沈父一天到晚没事就去在耕的地方荒坡和三儿唠嗑,还指点他。
  对喽,沈清和买来耕地机械还有收割机械,以及一些地里用的上的机械。还请来老三给他做事,按天计酬。
  为了赚钱老三又回到了上岗村,老三媳妇儿也还不错,没有说什么。结婚多年,他们夫妻一直照顾老人,她也不说什么。
  如今是自家爷们儿回去做事赚钱,老人还不需要他多照顾,公婆还得照顾自家爷们儿,她更没有什么话说。
  清晨,沈老三穿好衣服,拢的紧紧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是去到隔壁,给大哥家打开门窗,给大哥的新家通风换气。
  “爸,妈,我哥说了没有,啥时候回来?”回到自家,二老也起来了。
  他习惯性的站在院子里洗脸刷牙,顺便和二老说话,呼呼两下就洗好一张黝黑黑的脸。
  “找你哥有事?”老爷子坐在屋里和儿子聊天,扯着不大不小的声音。
  “没事,就是想我哥啦,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回来。”
  “他忙着呢,公司好些事。”老爷子虽然很喜欢老二回来住,可老二城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每次回来几天,他回到城里就要多忙一段时间,好些事需要处理。
  老二挣几个钱也不容易,忙的要死。以前还陪客人喝酒,喝的烂醉如泥,这样的情形,他在西京也见过好几次。
  想到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