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二挣几个钱也不容易,忙的要死。以前还陪客人喝酒,喝的烂醉如泥,这样的情形,他在西京也见过好几次。
  想到老二的辛苦,老头子又重重的叹口气。
  “老三啊,你以后多帮帮你二哥,他不容易啊。
  咱家都是靠他,没有他,靠咱爷俩家里不会有现在的光景。”
  “爸,我明白的。”
  沈老三何尝不明白,他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虽说没有像村里的其他人那样出去打工,可他得到的比打工的发小他们还多。
  出去打工的人无论离的远近,都不能时常回家。挣的钱刨开生活费,回家的路费各种开支,剩下的也不是很多。
  他在家里照顾二老,老人孩子妻子都在身边。在家住的好吃的好(至少是自己喜欢吃的吃食),每年二哥给他一笔照顾父母的辛苦费,养两个娃儿他和妻子基本不需要花钱。
  衣服不是二哥买的就是妈给他钱让他去给孩子们买衣服。
  吃的住的在家里,喝的玩的有大哥,二老还给孩子们交学费给零花钱。


第259章 第一村(05)
  二老的钱哪来的; 也是二哥给的。
  家里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家都好。
  几天以后,已经在西京陪母后大人一个月的沈宇翔; 跟着老爸回到上岗村看望爷爷奶奶。
  年轻小伙在得知爸妈离婚以后,仿佛一夕之间长大了。
  最近他常和爸爸见面,也帮爸爸处理公司的事。知道老爸以后的主攻方向是在老家,他开始持怀疑态度; 可现在他有些相信,老爸的眼光一如既往的独到。
  “爸,咱的新家能住了吗?”坐在副驾驶位的沈宇翔望着车窗外的茫茫黄土 ,有些心神恍惚。
  他还是高考以后回来过,之后已经两年没有回来。可老家似乎更加的荒芜,更加的没有人烟。
  “还不能住,你还住以前的房间。现在家里有了自来水,又重新简单再装修过; 住起来比以前还舒服。”
  沈清和如今越来越会享受生活,只要条件允许; 他绝不亏待自己。
  每一处自己常居的地方,都收拾的舒适方便。
  “爸,一路上好像更荒凉了。”
  “对,是荒凉了一些; 不过以后会慢慢的转好。”
  开车的沈清和信心满满; 他相信自己能造出来一个绿色家园。
  让黄土地变成黄土高原上的小江南。
  到时杨柳依依,绿水青山,又是一处新的旅游圣地。
  一路黄沙飞舞; 中午就抵达上岗村。
  正午时分,老人们都在家里歇息。沈家四大两小等待着远归的亲人。
  暑假,沈清文的小家庭所有成员也全数回到上岗村。
  沈宇飞,沈宇莉兄妹俩也喜欢现在的老家。有水,家里每间房都有空调。
  舒服的不得了。
  “哥,大哥说给我带了礼物。”莉莉满心欢喜的等待着大哥从海州带回来的礼物。
  “知道,年底我考试也考好点,一定也有礼物。”妹妹年纪第一名,大哥承诺给她买一个平板电脑。
  他也想要,可成绩不达标。还有半年的时间,他好好学习,争取前进几名,也搞一个年级第一,让大哥奖励他一个。
  班上也有同学有,他也想要。可是爸妈一直不给他买,好不容易大哥愿意买,可他的成绩还差点。
  宇飞看不得妹妹得意的样子,有啥了不起的。他年底也会有。
  兄妹俩在客厅吹着空调,急哈哈的等待着大哥回家。
  外面响起汽车声,兄妹俩不顾烈日炎炎,刷的一下冲了出去。
  “爷,奶,大哥回来啦。”最开心跑的最快的是莉莉。快速的跑到副驾驶门边,眼巴巴的望着。
  至于开车的司机沈清和被两个孩子早就抛在一边。
  沈清和打开后备箱,和老三一起搬东西,每次回来他都会带很多水果还有一些零食一些肉。
  家里的饭菜差不多已经全部做好,三个孩子早就去到厨房帮忙。
  翌日清早,沈清和起床就拉着儿子一起去跑步,目的地是他已经开种的两块荒坡。说是坡其实就是从上到下,本来就有路,然后一层层的绕下去,像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一样。
  父子俩跑到已经种上小米的梯地,一层层的。
  从六月承包开始,他就请来附近几个村没有搬走的老农跟在耕地机后面整地,然后播种。
  “儿子,未来这些地方能产出黄金。”
  指着上下,骄傲的说道。
  “爸,果园你打算种什么?”
  “葡萄,苹果,石榴,四季适合的在边缘种几棵,先试试,看看。
  还能每年都种西瓜,这个每年都能赚一笔。”
  “对,西瓜每年都能生财。”沈宇翔笑的说道。
  他第一次没有急着改善周围的环境,觉得还是慢慢来的好。
  在老家住了半个月,学校就要开学,他要提前两天回学校,沈宇翔走的时候万般不舍。
  才短短半个月,沈宇翔第一次喜欢上了土地。离别依依,说的是俩小,他们俩确实舍不得大哥。
  兄妹三虽然有年龄差,可是关系却处的极好,可能这就是血脉相连。
  送走儿子,沈清和依然两地跑。
  镇上有个骡马市,一早上,沈清和赶着家里的“乌云”,来到镇上。
  今天是赶大集的日子,进镇就在一处寄存骡马车的地方,寄存好马车。
  赶大集,城里的孩子体会不到那份趣味。
  九月底的西北,天气已经转凉。穿啥衣服的都有,这时候是乱穿衣服的季节。短袖,长袖衫,薄外套都有。
  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穿插其中,人挤人,肩挨肩,这种感觉,沈清和与原主都好些年没有体验过了。
  风和日丽,老人还有放假的孩子们都上街来。
  走进主街到,两边林立着各种商铺,有服装店,有小吃店,也有老字铺的面食店。也有新旧各异的理发店,干货水果店,一一齐全。
  宽敞的街面上还有各种木架搭起来的小摊,不少提前录好音的喇叭一直重复的播放着叫卖广告。
  走过主街,有条岔路口,一条街道一分为三。正对面走过去是条新修的石桥。还有石桥不远的两旁,各自有一条岔路,一条是卖菜卖水果的街道,每次赶集时卖菜的,还有卖相关的商品都在这里。
  另外一条则是竹器还有服装毛线以及一些日杂的街道。
  穿过石桥,走过一条直街,向镇外走,则是沈清和要去的骡马市。
  这里有骡子,马,牛,还有猪,牲口都能在这里买的到。
  走进重味道的骡马市,到处都是各自散开买卖双方。
  不少买卖双方在看牛羊马骡子,低声交谈着,沈清和从前面走进去,一一的打量。
  他是想再买一匹马,如同乌云一样的健马。
  两匹马一公一母,以后自家就不用再买马,说不定还能有小马卖出去。
  老三已经表态以后住在上岗,一个星期去镇上住两晚,陪伴孩子和妻子。其余的时间都在家里帮他做事。
  他请老三帮忙做事管事是最好的,老爷子还在,能帮忙也出谋划策。也能提点老三一些。
  老三常年在家种地,熟悉农活,熟悉土地,也熟悉附近的农民们。
  请人也能知道哪些人做事卖力,哪些人喜欢磨洋工。
  下岗村有水源,有些壮年虽然也拿了镇上的优惠房,但是他们还是愿意住在下岗村。
  家里地依然还打算种着,村里镇上两头跑。
  “哎,老板,看看我家的牛,壮实着。”一位卖牛的老哥拉着沈清和,推荐他卖的牛。
  周围的树上,拴住四头牛。这人一看就是牛贩子。
  “看看。”如今养牛,政府给补贴,还蛮丰厚的。
  沈清和倒不是为补贴,也不是打算大肆养牛,他就是想买头牛回去过年的时候杀来吃,牛贩子这里有两头黄牛。
  一头黄牛看着不大,等到过年的时候应该能养好。
  到处看了一遍,沈清和找到一位老爷子,是骡马市的老行家。在老人手中买了一匹好马一头一岁多点的黄牛。
  爽快的付钱,牵着牛马,离开骡马市,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去到寄存骡马车的地方,套好牛马,然后赶着牛马,离开了镇上。
  满满一车的米面粮油盐姜醋,还有买好的牛羊猪肉。
  村里老人们托他带了不少油盐酱醋。
  这样宁静的生活,他已经慢慢适应过来。
  进村开始,也没有直接回家,一家家的送他代买的油盐酱醋。
  “乔大爷,您家的。”在路边遇到背着手精神奕奕的老爷子。
  “谢啦,你大娘给你钱了没?”
  老爷子接过沈清和递来的旧布袋问道。
  “给了,多的钱在袋子里。”
  “咋还买了一头牛?”老爷子听家里的老婆子说过,和娃是去买马的。
  “养半年,过年前杀来吃。”
  “啧啧啧,和娃,你这日子过得硬是咱村所有人的都好。
  老旺家托你买了东西没,我一并带过去。”
  “买了,我递给您。”
  又提着一袋递给老爷子,等老爷子从岔路口下去以后,沈清和才驾着车离开。
  回到家里,沈父听说黄牛是年底要杀的。无语了,现在的孩子咋这样,杀牛吃,真下得去手。
  可是老婆子早就警告他,不去干涉老二的任何决定。要不老婆子会抗议不做饭不打扫卫生,用此办法自裁他。
  为了自己能做甩手掌柜,他只能嫌弃的撇撇嘴,不敢说老二。
  隔壁的牛棚,马棚,羊棚早就盖好的。牵进去拴好就行。
  家里已经能住,沈清和回到自家。洗洗手,才到隔壁爸妈家。
  “老二,来的正好。上午,你乔大爷来说了一事,你听听。”
  “啥事儿?”老爷子还一本正经的样子,有点严肃。
  “马上要收割庄稼,你乔大爷的意思是咱请人能不能请咱村在镇上的那些人。
  让他们也挣点,反正这些人家的窑洞还能住人,家里啥啥都有。”
  “行啊,请谁不是请。这种事,您就能做主,干啥要问我。”
  “你出钱当然问你,不过我看地里的收成不错。
  以后还是也能和今年一样就好。”
  想起地里的种的庄稼,老爷子忍不住得意,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老二一直是两头跑。地里都是他总管,再就是老三再管。
  丰收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会的,我有拜过神,老天爷会一直保佑我,保佑咱上岗风调雨顺。”
  “但愿吧,种地和你做生意不同。不是光聪明就行,还得看天吃饭。”
  老爷子种了一辈子的地,是老把式,最是懂这些。
  种地虽然也需要儿子孙子说的什么科学种地,可在科学种地也需要老天爷开眼。
  老天爷不看眼,咱科学也是白瞎。


第260章 
  儿子的打算,老爷子知道; 要弄几个大果园; 还有种植粮食; 药材。
  粮食也就是今年种的多; 明年除了果园; 其余全部种药材。
  药材才能挣钱; 才能富家。
  上岗村所在的临城市隔壁市化城市,有位在外地工作回老家看望妈妈的女孩。
  拎着行李走进窄狭的巷道,这里居住的都是租户。
  女孩在这里居住已经十几年; 很熟悉周围的一切。
  “雯雯回来啦?”
  走进巷道,第一位遇到的就是住在巷口的许大娘。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择菜; 左右各放着装菜的塑料袋; 一边还用旧塑料袋装着择下来的烂菜叶。
  “哎; 许大娘好。”雯雯走在巷道坑洼的地面上,托着行李箱哒哒的响。
  “雯雯; 快回去吧!”许大娘话到嘴边; 却及时止住; 没有多言。
  雯雯是她看着长大的; 多好的闺女; 可惜啊,命不好,没亲爹,跟着改嫁的亲妈,也没有遇到一个好后爸。
  许大娘的欲言又止; 雯雯也见到了,心底咯噔一下。
  是不是家里又闹起来了,她知道这些年自己是妈妈最大的拖油瓶。后爸早就看自己不顺眼,好在后爸这人还不是畜生,没有做出来哪些不要脸的事情。
  只是各种不待见自己,她有时候就在想,妈妈当初改嫁为啥要死活带着自己。
  其实她对爸爸,对爷爷奶奶还有两位叔叔是有印象的。虽然在老家过得不好,可她有亲人。
  那时候她还小,不懂事,爸爸去了以后。她只是死命的抓住最亲的妈妈,抓住的结果就是自己拖累了妈妈。
  妈妈在爸爸去了以后一年多就改嫁,她同母异父的弟弟比她小七岁。
  家里正是需要钱的时候,估计后爸又开始闹腾,想着怎么给弟弟提前买房的事情,又在叨叨自己在这个家花了他多少钱。
  一路上与不少叔叔婶婶打招呼,进门就听到家里吵闹,“闺女是你亲的,儿子就不是啊?”
  后爸周顺在家里嘶吼着,红着眼睛吵闹着。
  “都是亲的,可是雯雯挣的钱大部分家里都用了。我给她留一点点备用怎么了,万一这孩子需要用钱的时候,问我,我咋回答?”
  雯雯妈被丈夫气得靠着墙壁抹眼泪儿,手背轮流擦拭滴落的泪水。
  小小的两居室内外,还围着周末休息的邻居,都已经听见了周家的争吵。
  都围在一起听热闹,站在几人后面的雯雯有些尴尬,不知道是进还是不进。
  站在外面,雯雯听到妈妈妥协了。她面无表情的拉着行李箱穿越人群走进家门。
  走进去的雯雯吓到了妈妈,没想到闺女突然从外地回来啦。似乎听到了她和老公的争吵,想说些什么,可看看依然愤怒的老公,她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周顺夫妻看着雯雯进到阳台上的小房间,没有说话。半响以后,雯雯走出来,依然拉着她的行李箱,只是手上多了一个大行李袋。
  赌气离开的雯雯走在城市中心,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盲目的拉着行李箱走啊走,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再抬头看,是火车站。
  难怪觉得脚疼,原来不知不觉走到火车站。
  来到售票的窗口前,想到那黄土地上的亲人,心思一动,买了一张去临城市岩口县的火车票。
  她知道老家在哪儿,只是从离开以后就没有回去过。
  她还保留着二叔送她的小本本,上面就有老家的地址。写的清清楚楚,什么市什么县什么镇什么村,她看着二叔写下的,只是转眼已经过去了小二十年。
  也不知道爷爷奶奶他们还在不在,她不指望叔叔婶婶对她好。只是希望能看一眼,就看一眼她的亲人们。
  至少让她知道,她还有亲人,不是孤苦伶仃的一个孤女。
  她并不是在乎亲妈真的挪用她的钱,是在乎亲妈的态度。
  可最终她还是没有为自己坚持住,她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七年的时间,她挣的钱大部分都打给了妈。
  她知道自己是拖油瓶,妈妈和后爸都为她付出过。要不她不会给妈妈打钱,自己又不是办不到银行卡。
  除了从去年开始,她以前每个月她除了生活费,给自己再存两百备用的钱。
  其余的基本都打给家里,就是回报他们的。
  她并没有想过再找亲妈要那笔钱。
  给了她就不打算再要回来。
  只是她还是在心底希望妈妈能为她坚持。也许她还是有些贪心。
  一个小时以后,忧郁感伤的雯雯已经坐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
  坐在火车上,雯雯想了很多很多。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其实她对老家的亲人并不是有多思念。
  以前还小,可从十八岁以后,她就自立,去了外省工作打工。七年来,她从没有想起过回到老家找亲人。
  而今回家,是她没有地方去没有地方倾诉,才想起那些早已被她遗忘的亲人。
  快二十年不见,能有多少感情,她明白的很。
  老家的亲人只是她这次受伤临时想起的倾诉对象而已。
  因此她给自己做心理准备,不要对老家的亲人做多的幻想。
  说不定就是热闹三天,或者连亲。热三天也没有。如果真是没有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那她注定孤独一生。
  注定是个没人疼的孩子,就像亲妈那样,管她吃管她住管她读到高中就不错了。
  每一次在自己与弟弟,后爸之间,不管亲妈如何挣扎,最后她一定会妥协。她注定是被亲妈抛弃的那一个。
  小二十年的时间,早就验证了这一点。
  每一次舅舅姥姥见到她总是说,让她体谅妈妈。让她听话懂事,让她以后多帮助家里。
  诸如此类的话,她的耳朵都听出茧来了。
  都是妈妈为她付出多少,牺牲多少,她要回报妈妈和后爸。
  她有时候想,自己是不是个天煞孤星,怎么就那么不受亲人待见,谁见着她都要先教育她一番。防止她做白眼狼,可她真不是白眼狼。
  姥姥家离亲爸家离的远,虽然是隔壁镇辖下的村落,却隔了几十里的路,快百十来里。
  她以前小时候记得亲人的时候,也想过去看看沈家的亲人。可那会儿她年龄太小,一个人无法去。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长大了。却慢慢的忘记了沈家的亲人。
  他们在她心底慢慢被别的事情别的人挤占到心门外。
  有时候想想自己,其实她跟妈妈一样,是个冷心冷情的人,一样的自私冷漠。
  坐在窗户边的雯雯,想到很多事情,潸然泪下。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泪流满面,还发出小声的哭泣。
  旁边对面的人都不自觉的朝她看,只是她一直低着头,又面对着玻璃窗,没有发现。
  不断耸动的肩膀还有那隐约的低泣,都让人心疼。
  两个小时以后,她已经站在了火车站隔壁的长途汽车站 内。
  买了一张开往泉白镇的汽车票,托着行李箱还有一个大大的袋子。
  心情特别复杂,激动,愧疚,担心……等等。
  她从离开家乡以后,再也没有来过泉白镇。对它的记忆也是空白的。
  一个小时以后,下车。找一位大娘问路以后,走进泉白镇最大的超市,买了一些礼物,有爷爷奶奶的,二叔家的,三叔家的。
  不管怎么样,是她的一份心意。不管人家见到她是开心还是嫌弃,第一次上亲人的门,多少得带点礼物。要不人家还以为她上门打秋风。
  虽然她存的钱不多,但也不需要打秋风。
  上岗村沈家,如今的沈清和一半的时间驻扎在村里。明年开始会大半的时间都待在村里。
  开着车去到镇上买肉,顺便给村里的老人们带些生活用品。
  周末侄子侄女也回来了,家里忘记买肉,只好他再跑一趟。
  两个孩子都是肉食者,超级喜欢吃肉,特别是牛肉。
  沈清和先买了牛肉,然后猪肉,精排骨,筒子骨也买了几根,还有羊肉,鱼,都买了。
  再开车去到超市给大爷大娘们买油盐酱醋。
  他已经成了村里固定的代购人,每次上镇上,或者从西京回老家,总会被老爷子告知村里的其他几户大爷大叔家。
  然后他就得代购这些回家,有时候还得给他们代购其他的商品。
  就是锄头都代购过,老人们开始还不好意思代购油盐酱醋之外的东西,怕弄脏他的车,或者刮花他的车,可自家有个超级大方的老爷子,瘦却结实的大手一挥,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以至于老人们的孩子回家,问老人要不要给二老带东西,老爷子们都傲娇的很:
  不需要,俺想买啥,和娃一声不吭就开车帮俺去买,你们滚边去。
  搞的那些发小都开玩笑说他,村里的那其余七户老爷子老太太都快成他一人的爹妈。
  当然都是打趣的话 ,这种事不可能成真。
  在超市收银台付款的时候,老板和老板娘笑着问,“老沈,要回村吧?”
  “嗯啦,看看东西就知道啊。”
  这两人咋啦,每次买这些都是要回村,还问啥,多傻啊。
  老板娘看了一眼外面站的姑娘,又看看沈清和,然后才说,“老沈,你帮忙带个人去你们村呗?”
  “谁去我们村走亲戚?”
  “外面那姑娘,就是去你们村的。”
  老板娘指指外面背对着他们的姑娘。
  “行啊,确定是去我们村的吧。”
  “确定,上岗村。”
  “你和她说,免得我以为我对她有什么想法。”
  “行,我们镇上谁不认识你。谁不知道你是啥人。”


第261章 第一村(07)
  雯雯听超市老板娘的话,上车坐在后面; 然后小声的感谢; “叔; 谢谢你愿意载我。”
  “没事; 同路。”
  沈清和说完就启动车; 然后不再说话。两人坐的一前一后; 都没有说话的想法。
  沈清和也不问小姑娘要去谁家,现在信息发达,他以为人家早就和亲戚家联系好了; 不需要他多问。
  而雯雯坐在陌生人的车上,多少有些胆怯; 也不敢搭话。
  两人都沉默着; 半个小时以后; 抵达沈家门口。
  下车以后,沈清和才说话; “小姑娘; 你要去的是谁家?自己认得路不?”
  见到了院落外还有老人走来; 雯雯鼓起勇气问道; “叔; 我能向您打听一个人不?”
  走过来的沈父准备帮儿子搬东西,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他好奇的望着,总觉得有些脸熟。
  “打听什么人?你别告诉我,你没有提前告诉你要来的亲戚?”
  这事可不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