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来想去,还是得等等,再等一年半载,他就有足够的钱可以全款买个好房子。
  下个世界的金手指已经发放:定位系统。
  六零…窝里横
  再有感觉时睁开眼睛看着外面,月光从窗户倾洒进屋内,别的看不清,唯一能知道的是屋内,炕上就他一人。
  翻手凭空出现一个旧旧的手电筒,屋顶是木梁瓦顶,墙壁还不错,是土砖墙。
  也不知道是古代还是六七十年代,或者是现代偏远山村。
  手电筒照着自己身上,盖着厚厚的硬被子,伸手看了一眼,瘦了吧唧的,除了骨头就是皮。
  躺下接受记忆或者剧情,是个什么情况,他两眼一抹黑。
  剧情:原主是家里的独生子,没有哥哥弟弟,但是有三个姐姐,大姐沈红梅(十五岁),二姐沈红霞(十三岁),三姐沈红玲(十岁),他本人七岁。
  如今是平行世界种花国,六零年,灾荒时期,灾荒第二年。
  沈父是退伍老兵,退伍回来后,在家里盖了如今全村数一数二的土砖瓦房。沈父退伍是因为伤残才回来的,他的左腿被子。弹贯穿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留下了残疾,左腿走路有些瘸。
  他每个月可以从公社领八块钱的伤残补助,还有肉票,布票各种票据,还是军票,以及三斤细粮。他一般都是一年的补助一次性全部领完。
  他当初也是为了救人才被子。弹击中左腿。他现在的待遇,也是被他所救之人帮忙申请的。
  沈家的条件不错,可是原主的亲娘吕大花,是个重男轻女的,好不容易才生一个儿子,那是捧在手心怕掉,含在嘴里怕化,把原主养成了一个胆小的窝里横,作死的剥削三个姐姐。
  长大以后不学好,跟着人到处混,最后打架斗殴惹出祸事,家里赔个底掉,亲爹被他活活气死,亲娘眼睛都哭瞎了,三个姐姐被亲娘洗脑,十足的护弟狂魔。
  在原主坐牢的二十九年,三个姐姐为了他,与孩子丈夫离心,最后众叛亲离,活活累死,到死也没有等到弟弟出狱。
  原主在生命终结之时,回想过往,混了前半辈子,坐牢坐了后半辈子。到死也没有离开监狱,他的一生只有黑灰两种颜色,唯一过得好的日子,就是父母俱在,他还没有和外面的混子混之前的日子,有点亮光。
  哪怕那时吃的差,住的也不咋滴(和几十年后比),但是父母宠爱,姐姐心疼,他不用做事,无忧无虑。
  三个姐姐嫁的都不好,大姐夫喜欢打女人,二姐夫小气抠门到极致,三姐夫喜欢勾搭女人。
  临时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如果有来世,孝顺爹娘,善待三位姐姐,再也不欺负三位任劳任怨的姐姐。
  他们村的原居民,全是祖辈父辈从外省逃难来的人组成,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大部分都是东山省人。
  别的村都是名什么屯,只有他们这里称为村,小南村。
  全村一百二十户,一共五百多口人,也算是一个大的生产大队。
  离小南村最近的村落就是垦荒的建设兵团,他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军人。
  前年春天,十万转业军人进驻北大荒,开始垦荒戍边。
  天蒙蒙亮,隔壁房间窸窸窣窣的有了响动 ,应该是大姐二姐起床做事。
  趁着天不亮,还可以睡会儿,闭上眼睛继续睡。
  他是家里的小祖宗,要改变也得慢慢改。
  先从不打骂姐姐们开始,至于睡懒觉,还是等一两年慢慢的改。
  唔,人家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的睡眠。就这么美滋滋的决定。
  沈母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儿子的房间,先看看睡懒觉的儿子。
  昨天,秋收才忙完,沈父也还在睡觉,生产队放了两天假,不需要上工,全部可以在家休息。
  今年秋收,没有麦子,全是玉米,八月时还收获了一茬红薯,大旱之年,没有人会种麦子。种麦子基本没有收获。
  昨天上交完公粮,全生产队都闲了下来,过不了几天,十一月上旬,他们这里就开始下雪,猫冬,每年有四个半月左右是冬天,猫冬在家。
  一直到三月底,才能解冻,开始准备春耕 。
  小南生产队过两天,也会分粮分工钱,今年估计没啥钱分到手里。
  沈家从爷爷辈逃荒来到小南村,如今他是逃荒第三代。
  他还有两个叔叔,也住在小南村。离的不远不近,距离刚刚好。
  等沈清和一觉睡醒,已经是太阳高悬。
  爬起来,刷牙洗脸,自觉的到厨房找吃的,两个煮好的红薯。扒拉几下剥好皮,快速吃完。
  堂屋,沈父坐在炕上手里军号擦起来,这是关系很好的战友牺牲时留给他的,这些年一直很珍惜。没事就拿出来擦擦,擦的光亮后又放回箱子内锁好。
  “臭小子,又睡到现在才起床,明天上学,可不能再睡懒觉。”沈父笑骂一句儿子,只要儿子听话不做坏事,他一般不会多管。
  “爹,什么时候带我去打猎?”爬上炕,靠着老爹坐着。
  “弹弓练好了?”
  原主一直有跟着沈父练习他从部队学的那几下,还练弹弓。
  “嗯啦,百发百中。弹不虚发。”
  “过几天,等分粮食以后再说。”沈父一般上山就是套下兔子和野鸡,也不进深山,就是在外面转转。
  他的腿不适合进深山打猎,万一遇到危险跑不快,那就是死路一条。
  为了孩子们,他也不能早死。
  “爹,我去山脚练习弹弓去了。”
  沈清和手中攥着老爹亲自做的弹弓,蹦哒着跑出去。
  “去吧。”农村男孩子,个个都会爬树下水,沈父也不在意,挥挥手,让儿子出去。
  在院子里,和娘还有三个姐姐要来一个背篓和一个旧布袋,沈清和一溜烟跑的人影都不见。
  沈母的叮咛嘱咐都还没有说完。
  小南村离县城一百来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十来里路,很是偏僻,又靠近大山,灾荒虽苦,但比周边的生产队要过得好。
  上面的人一般不来小南村,山上的野菜野物也没有人争抢。
  沈清和进山一溜烟爬上一棵茂盛的大树,坐在粗壮的枝丫间。使用定位系统,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只要被沈清和定位,以后就能随时知道他(她,它)在哪儿。
  家里的爹娘,三个姐姐,全部被沈清和从认识的人中挑选出来打上定位印记。他的面前是一块黑色超清屏幕,右面的一竖排是认识的人和物的名字,左面是移动地图。
  红色光点上有他们的名字,点开名字就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可以精确到什么路多少号。
  真是好用,沈清和挂好背篓,坐在树上练功,他必须把锻体诀拣起来练,比普通功夫更好用。
  还能练出来一身蛮力,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更加的有保障。还能保护爹娘,姐姐们。
  喝点带有灵气的能量水,继续练锻体诀,半天的时间,他就进入第一层,有了一点点保护自己的手段。
  天色也不早了,沈清和用弹弓在山上,打了两只兔子,一只野鸡,还拣一窝野鸡蛋大约二十来个。
  然后回家,用旧布袋盖住背篓,下山的时候,几个常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拎着菜篮子下山。
  看来他们是进山采蘑菇的也不知道他们采到没有。
  “小和,你采了多少蘑菇?”拦住他问的是发小石头。
  “没有采到多少,外围的蘑菇能有多少,常常有人采,从没有消停过。”
  “唉,我们也没有采到多少蘑菇,不会以后蘑菇都采不到了吧。”
  石头忧心忡忡,家里的粮食也不多,糊口都不够,他现在天天吃煮红薯,连续吃了两个月。
  吃多了红薯,胃里火烧火燎的不舒服。他也想吃点别的,缓解一下胃里的不舒服。
  “应该不会吧。”沈清和知道还有明年就是下雨,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
  至少也得等到秋收以后,日子才好过一些。
  与小伙伴们打了一个招呼,沈清和就回家去。
  家里有客人,没有进院,就看到院子外系好的三匹马。
  应该是附近农场的军人们来了,也不知道来干啥的。
  钻进厨房,沈清和把背篓交给大姐,“大姐,快看看,我打的。”
  “呀,有兔子有鸡,还有鸡蛋,小弟,大姐给你炒鸡蛋吃好不好?”
  “好,咱家来的什么客人?”
  找大姐打听消息是最好的,她什么都告诉弟弟。
  “是附近农场的人,问咱爹明天要不要进城,需不需要给家里带东西回来,最主要的是想让咱爹做中间人,过些日子狩猎,让他们也参与参与。”
  “哦,那就没事了。”大人的事,只要没有人刻意告诉他,他一般不会多问。
  五连的人驻扎开荒的地方,就在他们村七里路都不到的地方。
  第一次来拜访小南村时,就打听自家老爹是退伍军人,之后他们没事就会来自家。有两年雪下的少一些时,他们还过来玩过,找爹喝过酒。
  看来他们这次是想爹做中间人,帮他们与生产队队长说和一下,想跟着进山打猎。
  几位老兵在堂屋,大声的说话,说起往日的峥嵘岁月,还有每场他们经历过的战斗,沈父不在家,应该是去找人说事去了。
  晚饭还没有做好,三位老兵得到消息,急匆匆的离开。看来是不想被沈父拉着在家里吃饭。
  几天后,沈家人全发现了沈清和的变化,不再像个恶霸一样随意打骂呵斥三个姐姐,对爹娘小嘴也甜了不少,夜晚没事就给爹娘捶捶背,捏捏肩。越发懂事孝顺许多,沈母发现后,想到儿子最近的表现,甜滋滋,美得很。
  她的付出有了一丝丝的回报,儿子比以前更加的好,在她心中儿子一直是最好的。现在是更加更加的好。
  小南村粮食与其他屯子一样,粮食不够吃,唯一好的就是没有人和他们抢小南山山上的野菜野物,用野菜和粮食掺杂在一起吃,勉强混个六七分饱。
  偶尔运气好,还能吃上一顿肉。
  十一月十五,大雪纷飞,雪花漫天飞舞,悄然落在地上,一个晚上,地面上已经铺了半尺厚的积雪。
  打开门,外面雪茫茫一片,天地一个颜色。白的没有边际,看着就有些害怕 。
  一家家的都猫在自己家里猫冬,沈清和拿出来自己的课本,假模假式的翻看复习起来。
  沈家也不例外,沈清和起床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才爬起来。父母姐姐们,都坐在堂屋的炕上各自忙着各自的手里的活计。
  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坐在家里,没做事,也不没有消耗多少热量,一天就吃一顿,十一点吃一顿,管上一天。沈清和背靠炕柜坐在炕上,闭目坐着,看着像是睡觉,其实在修炼锻体诀,时而做几个古怪的动作 。
  但是,都没有在意他做的动作。
  猫冬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是年后四月初。
  一个冬天没有活动,不但没有长肉还瘦了几斤,他做的一些怪动作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也没有人在意过,没有人想到练那个有什么好处。
  生产队的成人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地里的土,还没有完全化冻,沈家的自留地也要开始人工翻地。
  前院菜园子,后面是自留地,可以种些玉米红薯。全部要人力翻土,为种植蔬菜与玉米红薯做准备。
  沈清和也恢复了读书,每天又开始读书上学。
  四月十号,一场暴雨没有任何征兆的降临,在地里干活的人全部欢喜的奔回家。
  两年多来,第一场大雨,让一些老人们欢喜的哭了起来,下雨了,代表着今年不会大旱。
  一场雨下了两天,第二天暴雨转大雨,淅淅沥沥的浇灌了所有的土地,久旱的大地,被雨水滋润喝足。
  星期天,在家里休息,隔壁屯的一位大婶,大清早的来到家里,眼睛一直滴溜溜的围着沈红梅转。
  此时的沈清和才想起来,大姐又长了一岁,已经有人开始来自家提亲。
  沈清和可不想让大姐嫁给前世的姐夫,虽然大姐是个护弟狂魔,做的不对,可是记忆中的大姐夫也不是什么善茬。
  除了打人,性子急躁,还很愚孝,什么都听他娘的话,对大姐也不好。
  沈清和不想大姐再过前世那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也不会再托累三个姐姐。
  沈母让大闺女倒了一碗茶招待不请自来的客人。
  “马三姐,怎么得空来我家的?”沈母猜到一些,但不是很确定,马三姐是附近有名的媒婆, 常年为他人说媒。
  “大妹子,还猜不到呀,大喜事啊。”
  马三姐哈哈笑起来,嗓门粗像个男人。
  “喜事,我家有什么喜事。”沈母装着糊涂。
  “东山屯周家知道吧?”马三姐说出来此次保媒的人家。
  “知道,咋的了。”沈母是重男轻女,但是她除了洗脑闺女们以后要护着弟弟,别的方面对闺女们都不错。
  三个闺女都有读书,大闺女读完小学,二闺女也有读完小学,三闺女估计以后也是读完小学。中学在公社,离家里太远,他们生产队还没有人家送孩子去公社读初中的,大部分的女孩能读上一两年的书就不错了。
  男孩子们读书的也不多,大部分就是在学校混两年,就回家了。
  他们生产队最偏僻,刚好有个老师,一个人教所有的学生,一个班有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
  轮流给各个年级的学生上课,也是很麻烦的。
  “周家托我来保媒,保你家大闺女,你觉得咋样?”
  在一边做作业的沈清和,听的明明白白,他不满意介绍的人选,周家老二他知道这个人,是个有本事的,但是花花肠子也多。不是个好的。
  记忆中的大姐夫也不是周家老二,看来是被沈母拒绝了或者是有过什么事,没有保成。
  沈母还没有说话,沈清和插话抢着说,“不咋滴,我大姐年级还小,不能现在就说人家,得等等,等我遇到喜欢的哥哥,再说给我大姐。婶子说的人,我不认识,不能介绍给我大姐,不行,娘,别答应。
  沈清和撅着小嘴,冲着沈母撒娇,他知道只要他撒娇卖萌,沈母一般都不会拒绝他。
  果然,儿子说还得留大闺女在家,沈母转脸就说,“马三姐,不好意思,我家小和还想留他大姐两年,耽搁您啦。”
  说完不管马三姐怎么想,低下头开始继续补衣服,不再说这事。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不知道写什么好,应该是下本文的小故事先拿来应急,白天反复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些几千字,都不满意,彻底删掉。晚上熬个通宵,才能赶得急早上六点更新,说起来都是泪。
  1958年春,十万转业官兵开进北大荒,以青年集体农庄为基础,扩建新场,改名〃青年农场〃。1963年1月,为独立核算的农业局。1968年6月,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二师第十四团。
  故事为虚构,借用建设兵团,其余的全是虚构,勿考据。


第102章 六零…窝里横(01)
  马三姐也听说过; 沈母有多宝贝儿子; 今天算是见识到了。干坐了一会儿,才告辞离开。
  只是离开沈家以后,回头使劲呸呸呸; 嘴里还嘀咕; 什么玩意儿,害的老娘白跑一趟。
  多少有些不甘; 从东山屯到小南村可不近; 十来里路; 害她走了很久。
  马三姐刚走,又迎来一位,是沈清和的三婶,她很少来沈清和家里; 从沈清和来到这里; 三婶应该是第二次来。
  之前就是正月初四; 来过一次。
  三婶脸型瘦长,颧骨凸出,嘴巴大; 一脸刻薄相; 记忆中原主前世出事后。三婶到处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把落井下石演绎的淋漓尽致; 沈清和不喜欢眼前的女人。
  进门就喊,“大嫂,在家吗?”
  “在家; 有事吗?”沈母语气淡漠,看来也不喜欢走进来的弟媳。
  “大嫂,我家的油,刚刚用完,找你家借一些,等买油以后还你。”三婶曹大丫,是只进不出的人,等她主动还东西,基本是她求你帮大忙,让你大出血的时候。
  “三弟妹,我家的油早就用完,最近就油棉球擦锅底炒的菜,没办法借你油。”
  沈母也不是能让人随便占便宜的人,身边坐的女人啥德行,全村人都知道。
  “大嫂,你家又不缺油,还如此小气,不舍得就不舍得,干啥说也用完做借口。”
  曹大丫很不满,说话一向难听,一直就很不满大伯哥从部队回来有钱也不接济她家,一点也不像是当大哥的,看着两个弟弟受穷。
  “曹大丫,谁家不缺油,就是城里有工作的夫妻都缺油,你告诉我,你看到谁家不缺油……”沈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可不是祖上逃难来的。
  她娘家一大帮亲戚,个个剽悍,曹大丫其实也怕眼前的大嫂发脾气。想到大嫂娘家那群高大哥哥弟弟,就发抖。
  “不借就不借,说什么别人家,我回去告诉老三,他大哥大嫂有多枯寒。”
  曹大丫扭摆着落荒而逃,大部分时候沈母看在丈夫的份上不理她,但是只要惹火她,曹大丫从来都占不到便宜。
  落荒而逃的曹大丫,在村里又闲逛了一圈,到处说沈母多么多么小气,只是大部分人都是明白人,虽然喜欢唠八卦,但是谁都明白曹大丫是个啥人。
  那就是一个搅屎棍,常年败坏别人的名声。
  夜晚,吃完饭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唠唠嗑,沈清和的小嘴巴巴的说着三婶白天的所做所为,还说了马三姐来的事情。
  说道大姐的婚事,他坚定的表达自己的观念,“爹,娘,我大姐,二姐,三姐可不能嫁太远,以后我没法照顾他们,万一未来姐夫欺负她们三咋办,我看最好是把大姐,二姐嫁给咱附近农场的转业军人们,我以前看到过,有年轻的,最好他们家是外地的,还没有父母姐妹的,我姐一进门就能当家做主的。
  以后姐夫也是咱家人,没事还能来串串门。”沈清和的话一出来,沈父眼睛一亮,确实是个好思路。
  只是现在农场的情况实在是艰难,还住的地窝子。
  不过他相信,以后条件会变好的。
  沈父一样也看重儿子,只是比妻子有见识的他,没有妻子表现的那么明显,听了老儿子的话,赞许的点头,高兴的说,“小和说的对,老大你也别埋怨你弟弟帮你推了马三姐,周家不咋滴。我认识老周,他家老二可不是个良配。
  那小子心思太活泛,你镇不住他,以后日子过不到一处。”
  沈红梅早就羞红了脸蛋,从弟弟说起她的婚事时,就开始害羞,“爹,您做主就好。”
  “行,过几天我抽口去五连溜达溜达,你的婚事也别急,十八岁结婚刚刚好,对你好。”
  在部队待了多年的沈父,也知道姑娘家结婚最好是十八岁以后,身子骨长好以后结婚生子才不影响寿数,他是更重视儿子,可是不代表他不喜欢闺女。
  他没有妻子那么偏心,也希望闺女们以后有个好归属。
  沈红梅百分百相信亲爹,没有多想。
  又过了一周,星期天,沈清和收拾齐整,撒泼打滚的要跟着沈父去农场,没办法,沈父只好带着好动的儿子。
  他们去五连的路,早就修了出来,不再是杂草丛生,父子俩到的时候,五连全部在挖沟渠。
  看来是在防止下暴雨时,地被淹。
  挖沟渠,人都在一起,也没有太分散,沈父很快就找到他要找的人,“老于。”
  在下面挖沟渠的老于,灰头土脸的抬起满是黑土的脑袋,“老沈,咋来了?有事儿?”
  “原本是来找你唠唠嗑,没想到你们在挖沟渠。”
  沈父在村里上工,但是他做的事,不是太累,是会计。他在部队参加过扫盲班,还学的不错,回到村里以后,他的左腿不是很能受力,做重活。
  安排了他做会计,活计轻松,虽然依然要做事,但是也不是很累。他能受的住。
  沈清和在几个老爷们身边待不住,他随身携带着弹弓和大小不一的石子,如今农场大部分地方还是半人高的杂草,经常有野鸡,兔子,夜晚也有狼。
  晚上,出门就是这些老兵也得带一把镰刀才敢出门,随时怕遇到狼群。
  沈清和东张西望,到处看看,他的定位系统能帮他自动捕捉动植物,同样也能定位。
  他眼前的黑色屏幕,一直是高悬在他头上,只要他需要,也可以降下来,背过身,悄悄点击视频化,不远处的杂草中,就有野鸡和兔子,还有小的脱伴的小狍子。
  不过现在是春天,又赶上前不久下过雨,干旱也在逐渐远离,春天是不能打猎的。
  他强忍着弹弓不射向远处的草丛,不过不远处有条河,是大江的支流,已经有了水,前两年有水也是很浅,现在看看河床溢满了水。
  想想应该有鱼吧,没鱼也不要紧,他可以偷龙转凤。
  他喜欢吃鲢鱼,炖久的鲢鱼,稍稍一嗦,有个部位的鱼肉就能嗦掉,味道极好,带点肉带点肥油,软软的比普通的鱼肉还好吃。
  他的任务空间内就养了不少鲢鱼,随时可以夹带私活出来。
  沈清和知会亲爹一声,就窜了出去,看着近,其实大河离这儿有三里多路,他知道爹一时半会儿不会走。
  沈清和走过去用了好一会儿,河边都是碎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