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大不耐烦的睁开眼角,撑着脑袋,“又发什么癫,有事就说,有屁就放。累了一天,明天还要做工,我得睡好。”
  “我越想越不对头,老三分家后两个月的工资花销后几十圆,哪里敢买西院,我看你爹娘一定悄悄塞了不少钱。”
  杨霞一直不相信公婆真的不给老三分家产,她一直怀疑公婆私下肯定把公中一半的钱都给了老三。
  “哼,没给,咱爹的手多紧,你不清楚,会给老三钱,难。”
  分家的时候,他与老二装糊涂,一直没有说话,那是因为他与老二都知道父母偏心了他俩。
  爹不给老三分钱分房,他大致明白是为啥。
  还不是爹看老三的差事好,薪水比他和老二的多,才不给老三分房分钱的。
  至于另外还有就是三个儿子中他是最受宠,爹娘都偏心他,再就是爹娘想要手里拽着钱养老。
  为什么老三成亲后就分家,也是因为家里真的住不下了,没有多余的房间安置老三新婚夫妻。
  总不能一直让老三两口子跟二老住一个房间吧。不得已,只能分家。
  爹是不会再拿钱买房子,这年头到处都打仗,谁都想手中能拽点钱。买房子干啥,万一啥时候被炸了,还不得花钱重建,还有以后会不会因为打仗逃难谁也不知道。
  他们是小老百姓,手中攒的几个钱可经不起任何折腾。折腾两下,肯定会被全部折腾光。
  “那老三胆子真大,敢借那么钱买宅子,胆肥。”杨霞还是有些不信。
  “机会难得,他每个月不少挣,但是还完债也得两三年甚至更久。以后他日子不好过哦。”
  沈大很满意爹娘没有把存的钱分出去多少,至于没有分到钱和房的老三是否可怜,不好意思他不在乎。
  从小他就习惯了父母偏心于他,什么东西他的最好,至于老三可不可怜不在他思考的范畴内。
  老三读了十年的书,还分啥钱分啥房,净身出户不是应该的吗?他的思维内根本没有老三之前两年的工资基本都上交了的。他的思维是,家里的好东西一切都是他的。
  “再不好过,人家也有一个大宅子,比咱住的宽敞。”
  杨稀霞羡慕的只差流口水了,是个人都想住的舒服宽敞。她也不例外。
  “这年头买了宅子,一家人喝西北风还是咋滴,一家老小天天都得花钱,一年到头能存几个钱。咱家要是买了宅子,得还到什么时候,再有去哪儿借钱,我和你谁像老三一样,有大富大贵的同学可以借钱。”
  “唉,还是多读书好,以后咱家儿子们也要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  民国时期,以银元为单位,普通技术工人月薪16…24大洋;体力劳动者8…12大洋;普通公务员(巡捕)10…13元,巡长16…18元,《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也披露:上海卫生局的1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
  物价低廉,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应为156斤;1包面粉,约为45斤。
  三十年代的北平,1银元可买6斤好猪肉,40个猪肉饺子、两碗小米粥、外加一盘白糖,两毛二分钱。在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两块五角钱。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5至3元。汉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角钱,1斤鲤鱼不到5分钱,1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至于地价和住房,除租界和商业区以外都不算昂贵。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陈行、江湾和杨行的每亩地售价分别为150…100、100…60、100…70、100…300元。1933年,汉口第六区的最低地价为84元1亩,第七区的最低地价为90元1亩。
  房租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一铺位3角5至6角;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最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极差。
  ? ? 又如在北京:“四合院,房租每月仅20圆左右;一间20平米的单身宿舍,月租金4—5圆……鲁迅所购买的西三条胡同21号四合院有好几间房屋和一个小花园,售价国币1000圆。”


第124章 
  不管别人想什么; 吃过晚饭,他在院子里溜溜食,等罗芬收拾完,说说话,交流一下彼此工作中发生的趣事,然后才睡觉。
  罗芬在俞氏纺织厂做工,每个月也有二十块的薪水。她读过女中; 在纺织厂做统计员。她的这份工还是成亲后丈夫帮她找的。
  之前的那份工; 不咋滴,薪酬低,还要时刻防备被上司骚扰。结婚前; 她辞掉那份工; 安心备嫁,她才上班一个多月,刚领了一个月薪水没有几天。
  早上,罗芬早早的起床,做好早饭,夫妻两吃完早饭,各自上班。罗芬在做早饭之前; 早早地去菜市买了晚上吃的蔬菜和鱼; 家里屋檐下有两口大缸; 一口养着金鱼睡莲,一口是专门养淡水鱼虾。
  买好的活鱼不及时吃,都会养在水缸里面。
  做事的绸缎庄; 在京都都是有名的大绸缎庄,妻子的工作就是沈清和找东家帮忙,进俞氏纺织厂做统计员的。
  上班时间,沈清和又开始一天的忙碌,最近东家拿来很多账本,让他帮忙查账,他知道不是绸缎庄的账本,应该是东家别的地方的生意账本。
  小山一般的账本,看着就头晕,很快就沉入工作中,一本本的对账检查,忙碌了两个小时。站起来走出来,在店铺内看着铺面伙计做买卖。
  与掌柜的打了声招呼,在外面转转,看久了数字,眼睛胀痛,酸酸涩涩,不舒服。
  等到好些,才回到店铺后面继续工作。
  中午随便吃了个饼子,喝点热茶,一顿就算是打发过去,靠在椅子上小憩一会儿。
  闭着眼睛,可是根本没有睡着,大脑在飞速运转,原身性子有些软,又愚孝,也是新婚第四天分家。
  一样的净身出户,只是上辈子,原身在老沈家住了几年,夫妻俩被沈父沈母磋磨,也被大哥大嫂欺负着,每个月的薪水被他们吸的干干净净,到离开沈家的时候依然兜比脸还干净。
  第一个孩子居然被活活饿死,他与妻子是在伤心至极后才离开老沈家,他们以为好日子该来了,可是命运多舛的原身,搬离老沈家以后,没有过上几年的舒服日子,转换工作后,陷入勾心斗角中,老实软弱的他被人陷害,丢掉了性命。
  留下孤儿寡母,还有他对妻儿的牵挂。
  原身愿望简单:善待妻儿,脱离老沈家的吸血虫。
  想到原身,多少有些恨其不争,过于软弱。
  刚到下班时,沈清和就起身下班,今天家里有客人,他要早点回去。
  走了几步,想到什么,他又转身朝隔着几家的点心铺,走过去。“沈先生下班了。”
  “嗯,帮我称两斤麻花。”
  “好嘞,两斤酥脆麻花。”点心铺的伙计大声喊道,里面的人刚好听见。
  今天家里不只是沈家来吃饭还有罗家人一起来吃饭,罗家穷,可是秉性不错,大人孩子都忠厚老实。
  难得上门一次,他多少买点孩子们喜欢吃的点心。一家孩子一斤,免得孩子们为了一点点心争的打架。
  拎着两包麻花,脚步轻快的朝家赶去。有了新家,日子会越过越好。家里的院子,他已经种上蔬菜,大雪来临前,应该能全部收获。
  过冬的蔬菜不用再买,开年后他还打算家里养上十来只鸡,关在大鸡笼里面养,家里吃鸡蛋不用再买,还能换点针线钱。
  想到以后的好日子,心安。他不会再让第一个孩子被饿死,他要把他养的健健康康的。弥补原身上辈子的悔恨遗憾。
  想到家,走路的也快了许多,妻子罗芬已经回到家忙活起来,两桌子菜,即使是一样的,也要时间准备和炒。
  “小芬,我回来了。”进门先大声喊,提醒妻子一声。
  “你等下到胡同口迎迎我爹他们。”
  “知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
  “不用,都准备的差不多,你去胡同口,迎他们就好。”
  “等会儿就去,我先到隔壁借张桌子来,借些椅子。”
  “对对对,我都忘记了,先借桌子椅子,咱家的不够。”罗芬拍拍自己的脑袋,笨死了,居然忘记借桌子椅子。
  新家除了原来的家具还有旧主人留下来的所有东西,他们夫妻俩的东西少的可怜,沈清和的衣物书本,再就是罗芬的嫁妆。
  很多东西都缺,家里的小物件很少,需要他们夫妻一件一件的补全。
  来到大杂院,前脚踏进来,住在倒座房的石老爷子,眼尖嘴快,“清和,回来请你爹娘的吧?”
  “石大爷,我来找张叔借桌子椅子的。”
  “他在家,你快去吧。”石老头指指对面敞开的屋门说道。
  等沈清和离开,石老头朝着东边相连的院子撇撇嘴,沈家老两口还有另外兄弟两也真是人才,亲儿子(亲弟弟)家的温锅宴,他们居然想当客人,也不早点去帮忙。
  他是看着小清和长大的,是个啥性子,满大杂院的人都知道,一个老实,心善的孩子。
  两个多月前,老沈家分家,分的让人唏嘘不已,沈大根(沈父)真是做得出来,居然啥也没有分给小清子,“光着腚”净身出户。
  满大院全知道了,哪个不说那沈大根心眼偏到咯吱窝。哪像个当爹的。
  石老头思绪发散,不远处沈清和已经进到张家大门前,“张叔在家吧?”
  “在呢,进来吧?”
  张白丁坐在堂屋,不用抬头听音就知道是谁。
  “张叔,你家的大桌子和椅子能借我不?”
  “好,张大春出来。”张白丁一声狼嚎,把隔壁房间的儿子一声吼了出来。
  “爹,斯文点,咱能别总是在家吊嗓子成不?”张大春对于亲爹的嘶吼,总是很无语,就隔壁房间,只隔着一道门,用的着这么大声吗?他又不是聋子。
  耳朵被无良老爹震了一下,顺手掏掏,看看有耳屎被震散没有。
  “臭小子想挨揍吗?懒的死,下工回来就躺,不知道帮家里干点活,学学小清子,多勤快。”张白丁嫌弃死自家的大儿子,懒鬼一个,在外面咋勤快,他也看不到。
  在家里懒的要死,能躺着绝对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亲爹,我是您亲儿子,别总拿小清子打击我成不?”张大春一脸嘻笑,一点也不怕亲爹。
  “去,帮小清子抬桌子搬椅子。”
  “遵命,亲爹大人。”张大春真不是懒,回到家里娘不让他做事,除了她做不动的重活,其余的全是她一个人操持着。
  他成过一次亲,媳妇儿留下一个闺女给他,之后生病去世。他每天收工回家,没事就陪着孩子玩,或者陪着孩子睡睡小觉,小家伙才两岁多一点,正是好玩的时候。
  说话很有意思,软萌萌的,特别喜欢粘着他。
  “浑小子,别总是不正经。”张白丁也就是嘴巴里说说,他心里可不认为自己儿子比沈清和差多少。
  他家儿子也就是没有进过学堂,别的都不别沈家三小子差。挣的也多,人缘也特别好。
  张大春盯着眼前的人瞧了很久,突然说,“沈三你变了很多,和以前不一样了。”
  抬着桌子的沈清和,心中咯噔一下,不动声色的说,“大春,我还是我,没有变。”
  “不,你变了,和以前很不一样,眼神自信,背脊挺的直直的,还有说话的语气不再低声,正常了不少。”
  一个大院长大的,相差也就四岁,张大春对大杂院的每一个和他差不多年龄小伙子,大姑娘都无比熟悉了解,他是个善于观察的人。身上还有股匪气,重情义,善于结交朋友。
  “可能是离开爹娘,一下子长大了吧。”自嘲的一句话,让听的人无比心酸。
  是被亲情伤了心,一夜之间被迫长大。
  想到沈家其余人,善言谈的张大春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
  只是跺脚几下,干巴巴的说,“都过去了,你也成亲担负了新的责任,以后把心思都放在妻儿身上,别的不要多想。”
  “嗯,我想以后好好的过日子,我也不是什么有大出息的人。顾好自己的小家庭,能养活妻儿就好。该我尽的责任我不会推卸,以后两个哥哥怎么奉养爹娘,我也会一样。”
  沈清和没有抱怨,依然保持初心。做了那么多任务,看尽人情世故冷暖,他也做出了改变,身上的戾气还有偏激改掉不少。
  也不会冲动,这一世的父母是偏心,但是他们也没有说错,就是给了他机会进学堂,读书学习知识开眼界。
  如今他的薪水才会比出苦力的大哥二哥高,他虽然不赞成父母的劫富济贫。但是他也不会恨他们,平常心对待他们就好。
  该他孝顺的,他绝对不推辞,该他出钱出力的时候也绝对不打磕巴。
  两个哥哥出多少,他就出多少,多余的也可以出,那得看在什么情况下。
  他也不会好心的全部包揽,满足父母劫富济贫的心思。在沈父眼中,自己以后肯定比两个大儿子过得好,所以分家时,就是“光腚”被分走,日后也能赚回来。


第125章 又回民国(03)
  在沈父的心底除了偏心; 他还认为三儿子现在即使“光腚”出户,也会比两个卖苦力的大儿子过得好,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打心底就没有打算在分家时给三儿子分啥家产。
  “这就对咯,以后把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让人家看看。白手起家,也不比别人过得差。”
  “嗯,不会差的。”
  说起来; 两人以前的关系不是多好; 最多算是普通发小普通朋友。
  今天的一番话,显然是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原来的沈清和,学过专业的会计学; 是专业人士。而张大春只读过三年书; 没啥文化。
  也装不来斯文人,说话大大咧咧的,嗓门又粗又大。
  帮忙搬椅子桌子,最后走的时候,沈清和从房间里拿出来几个新鲜的梨子,“大春,给; 带回去给妞妞吃。”
  “我不客气了; 代妞妞谢谢她沈三叔。”
  张大春没有客气; 接过沈清和手中的网兜,十个大梨子。水灵灵的,一看就知道好吃。
  带回去; 刚好给爹娘,妞妞,还有小妹也尝尝鲜。至于已经结婚的二弟,不在他喂食的范围内,想吃自己买去,又不是没有赚钱,吃家里的喝家里的,一分家用都不交。自己还给他吃零嘴,美得他。
  他家里就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小妹还只有十二岁,比妞妞刚好大十岁。白天都是小妹在家里呆妞妞,还帮着娘做家务,还抽空糊纸盒,赚些小钱。
  拎着水嫩嫩的梨子,回到家里。隔壁住的二弟和弟媳,眼睛一直盯着网兜里面的梨子,脚也跟着梨子前进。
  张二春也是新婚,刚成亲不到三个月,与沈清和前后不到半个月。
  大院的人都有参加,凑份子。
  张二春媳妇儿偷偷的拉拉自家男人的衣服,示意他要梨子,平时大哥很少买新鲜水果,她进张家门以后,大伯哥也就买过一次,还很少,刚够妞妞吃一两顿的。
  媳妇儿最大的张二春涎着脸,问,“大哥,哪儿买的梨子,看着就知道贼甜。”
  “哪儿买的关你什么事,没你们的份,自己赚钱自己买。”
  对于色迷心窍的张老二,他很鄙视,一点用也没有,就是个软骨头。
  “哥,怎么每次买东西吃都不让我和翠儿吃,你啥意思?”张二春气的不行,我也要面子的,总是孤立他,啥意思啊。
  “啥意思,你光挣不花,什么时候你知道交家用,知道照顾小妹,我买的东西你们夫妻俩就有资格吃。”
  说话的时候,眼神冷冷的,不怒自威,瞟一眼没用的软骨头,吓的软骨头张二春低声嘟囔反驳,但是又不敢大声说出来。
  刘翠可不管,拨开自己男人,站在张大春前面,“大哥,话咋能这么说,咱爹娘还年轻,干的动,不需要咱交家用。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你个做哥哥的管的也太多了。”
  刘翠的嗓门大,像是吵架一样,外边的人都听见了。
  “嚷嚷啥,我是管不着你们给不给家用,但是我的东西我总能我管的了吧。
  给家里交家用,不是要爹娘说的,是靠自觉。
  交家用不是要爹娘说,也不是家里要赚你们那点散碎银子,你们夫妻在家里吃嚼,不需要花钱的吗?
  一个人每个月的生活费至少都要三块,你们夫妻俩就要六块,一年是多少,你们两算过没有,都多大了怎么滴,打算当吸血虫吸老人的血汗,你们俩好意思吗?”
  张大春对色迷心窍的软骨头早就想教育一番,爹娘攒的那点钱,再这么贴补下去,以后小妹的嫁妆都会全部贴补完。
  他一个人养爹娘也不要紧,他不计较,可是弟媳妇的那叽歪小气样,他很是不喜欢。
  在婆家只进不出,攒些东西死命的朝娘家搬,他能喜欢这样的弟媳妇才怪,一个没脑子的蠢货,都搬回娘家,以后她自己有了孩子,只能干瞪眼。那时要啥没啥,估计又在婆家蹭。
  没皮没脸的两人,他看了就心烦。蠢的死,结了婚,至少要为自己的小家打算,说的不好听点,哪怕他们小夫妻俩把家里的东西蹭给他们自己的小家也好,至少知道顾着自己家。
  他们倒好把张家的东西,钱全搬回娘家,十足的蠢货。
  张白丁夫妻俩也不说话,老二两口子如今确实过分了。钱搂进他们小家,还没啥。可老二家的那个蠢妇,居然全搂进娘家,他们能不气吗。
  交家用,必须的交,要不也给老子净身出户,让他试试过过小清子那样的日子。
  他自认自己是个还算公平的爹,做不来沈大根那没皮没脸的事,也不会偏心哪个儿子,不过他确实对大儿子喜欢些,那也是那孩子心里有这个家。
  知道为家里盘算,不像老二那蠢货,被一个女人耍的团团转,还跟着乐呵呵的耍家人。
  张二春被大哥说的低垂着脑袋,有懊悔更多的是气恼:大哥一点面子也不给他,嗓门大的外面邻居都能听见,他不要面子的呀。
  他也不是不知道出去做事的小伙伴们都会每月给家里交家用,除非是想沈清和那样,成亲又分家出去的,才不需要。
  他一直装聋作哑,不主动给家里家用是为啥,还不是想着爹娘有大哥,他的钱就存下来。(年轻人你辛辛苦苦存的钱,不是被你媳妇儿花了就是孝敬老丈人家咯。)
  他想着以后分家,他手里有钱,说不定还可以买两间房。家里分给他的房子连着自己买的房子,多的可以出租。每个月赚点小钱,也能补贴家用。
  只是他没有想到,他想的到美,只是家里的媳妇儿不配合,不是大手大脚花钱就是孝敬娘家父母。
  胀红的黑黄脸上满是气恼,有对大哥不给面子的气恼,还有对父母不给他解围的气恼。
  心中有口怨气已经开始积聚。
  张大春可不管没用的老二想些什么,也不在乎老二是否恨他,恨就恨呗,他就不喜欢老二那没用的家伙像个软骨头,啥事都听一个女人的。
  张家的官司,还在继续,不过沈家的官司即将开始。
  西院沈宅
  家里全部布置好,沈清和来到胡同口等待着老丈人一家,罗家两子两女,罗芬是最小的。
  两口子都是家中最小的,买房子沈清和没有找罗家任何一个人借,不是罗家人不好小气,是他觉得刚结婚两月就去找人家罗家借钱不好。
  他也就干脆没有找罗家人,而且罗家也不宽裕,也是贫民,就是举罗家全家之力也借不出来几块大洋。
  沈家人瞅着天色不早了,一副出门吃白食的样子,手中啥也没有拎,就这么来到西院。
  进门后闻着肉香,杨霞,秦英两妯娌满意的点点头,至于去厨房帮忙,她们俩压根就没有要帮忙的想法,她们是来做客的。
  两妯娌满院子的溜达,东瞅瞅,西瞧瞧,每间房都瞅,看着里面的东西,羡慕的不停:啧啧啧。
  “老三这房子真是买得值,王家人真是舍得,啥家具都没有带走,全部留给了老三。”秦英啧啧啧的感叹着。
  “是啊,可是那价格也是价格,一般人敢买不?要不是爹娘还有咱两家供他进学堂,他敢奢想买西院,借他一百个胆都不敢。”
  杨霞一直觉得小叔子净身出户都占了老大便宜,满大院瞅瞅去,有几家供孩子读十来年书,最多就是读两三年,认识字,会算数就行。
  满胡同进学堂读书的也就那么三五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