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茶园贵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屠夫说道,还拿油渍渍地罩褂抹了抹眼睛。
  苏雪看了一眼,这王屠夫虽然自称老头子,可长的结结实实,一点儿也不显得老相,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向他们招呼着。还动手剁了一条两三斤的猪肉,拿草绳系了,就要递给苏雨。她上前走了一步,脆生生地回道:“不用的王爷爷,我和我哥喜欢喝肉骨头汤。”
  几人拉扯了半天,最后一人退了一步,兄妹二人拿了带了肉的骨头道了谢,道了别就往来路走去。临走前,苏雪还悄悄地把八文钱丢在了放肉的案板上,之前李三叔给人称肉的时候,她看了,大致是这个价钱。
  王屠夫和李三叔送走了俩人,回到铺子里的时候看见了钱,摇了摇头,说道:“什么样的老子娘就有什么样的娃啊!这苏家兄妹也是有出息不志穷的。”
  回去的一路上,除了各式铺子外,还有不少摆摊的人,苏雪就问了一些日常用品和粮食的价格,心里大致有了谱。俩人手里就剩了两文钱,也不提买东西的话茬,路上吃了一直揣在布包里的红薯就往回走了。
  苏雨带着苏雪抄了田地间的小路走,也没有从东头入村,径直就回了家。
  “这鸡蛋肯定是徐爷爷送来的。”一回到家,见到放在灶上碗里的两枚鸡蛋,苏雨就道。“对了,你在家待着,我出去一趟,回头我们还去拾柴禾,这样明早就不用大早上的上山了。”说完,就拿了剩下的两文钱出了门。
  苏雪走到门口,看到他往旁边的一户人家去了,知道那是苏雨口中的张大娘家,也就明白他干什么去了,就没去管。回了屋子,打了水把肉骨头洗了。肉骨头王屠夫已经替他们剁好了,只是连着一层薄薄的肉,用菜刀稍微切一切就分开了。
  苏雪把肉骨头装在昨天煨了鸡汤的瓦罐里,多出来的一点肉,挂在了屋檐下,以后再吃。再从用稻草盖着的红薯堆里拿了几个红薯出来洗干净了,放在放了水的锅里,又从厨里端出来剩下的那点儿腊肉,放在了用来炖菜的架子上,盖了锅盖,就去灶下点火,准备做中饭吃。
  火还没点着,苏雨就回来了。手里还捧着两个罐子,苏雪瞧了瞧,看见一个里面装的是米,一个里面装了咸菜和腌过的白萝卜。
  苏雨挠了挠头发,解释道:“张大娘硬要给我的,我说不要,她非要给。钱她也没要,我给李二叔送去了。”
  “记在心里就好。”苏雪淡淡地说道,接过了装米的罐子,舀了一点米出来淘洗干净了,揭开锅盖倒了进去,准备一起煮了。
  苏雨赶忙放下手里的罐子,去灶下生了火,一边道:“我知道,张大娘他们对我们好,我记着呢!”
  等煮好了午饭,苏雪又往装了肉骨头的瓦罐里倒了水,放在没燃尽的灶火里埋了,留着晚上喝肉汤。烘干了鞋袜,俩人收拾了一番,又往山上去了。
  午后正是太阳最好的时候,村里不像他们早上上山的时候那么冷清,看着兄妹二人往山上去,大家都打了招呼,还有让他们晚上过去吃饭的。苏雨一一回了,本来有些担心村里人的看法而很不好意思的他也大方起来,一路说说笑笑地和苏雪拾柴禾去了。
  

第八章 夜思
更新时间2013…12…13 15:24:28  字数:2389

 傍晚时分,苏家兄妹俩人一人背了一大捆柴禾回家来了,柴禾比上午的时候多了一倍不止,俩人脸上都红红的,没了那种不健康的白。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晚饭。李家庄四周都飘着一股饭菜的香味,在冬日的傍晚,这样的情景,显出一股宁静的乡村味道来。俩人也赶忙卸下了柴禾,拿稻草盖严实了,免得沾了夜里的水气,然后做起了晚饭。
  苏雨不让苏雪继续累着,赶她去了火筒里烤火。苏雪便乖乖地听了,她实在是累的直不起腰来了,这具身子骨太弱了,三不五时地就要歇上一会儿。她也知道,这具身子刚刚从生死关滚了一个来回,说什么都不能过度消耗精气神,也就乐得歇着,看苏雨忙来忙去的做饭。
  晚饭说不上是丰盛还是寒酸:大骨头汤和咸菜,汤还留了一半准备明天吃的。在二人看来,这已经是难得的一餐好饭菜了。累了一天,俩人都吃的津津有味,苏雪也吃了两个红薯和一晚米粥。吃完了饭,苏雨乐呵呵地收拾起了碗筷,又劈了一会儿柴禾,再把下晌拾的两捆柴分了四小捆,一捆留作家用,剩下的三捆都打算卖钱。
  冬天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忙活的,二人又没有田地要照看,便早早地烧了水洗漱了,凑着剩下的一点儿热水搓了搓毛巾和布袜,俩人便上床上歇着去了。做晚饭和烧水的时候没烧完的柴禾被苏雨拿土灰灭了,封在了一个密封的坛子里,说是镇上的人取暖都用这个,要制成木炭拿到镇上去卖。
  忙活完了之后,苏雪脱了棉衣,从里面缝着的布包里掏出来在山上得的那块银子,问道:“这是多少银子?”
  苏雨没想到她连银子都不懂,怔住了片刻,“一封,二十两。”
  苏雪就没说话了,心里默默地算着帐:一斤肉二十文钱,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铜板等于五十斤肉。按平常人家的吃食算,一年也吃不了这么多,何况他们只有两个小孩子。一斤米是十五文钱,两个人一天可以吃得饱饱的还多,一两银子可以买两三个月的粮食。一亩好地六两银子往上浮点儿,二十两可以买三亩好地,可他们两个孩子没能力耕种。做个小本生意的本钱倒是够了,就怕别人欺负他俩孤苦伶仃地,赔了本儿。钱在她手里,除了衣食住行,却一点儿也生不出钱来,要是有个大人能替他们俩操持也不至于这样,哎!
  这样想着,她就自嘲了一下:又不是锦衣玉食父慈母爱长大的,怎么想到那上面去了。
  “你家落了难,怎么没有亲戚收留你们?”虽然十分不想揭苏雨的伤疤,苏雪还是开了口。
  苏雨没料到她这样问,想了想,回道:“父亲是家中独子,我们这一枝都是一脉单传,到了父亲这儿才好了些,亲戚都是出了五服的,爷爷和奶奶早就过世了,父亲又是从外地调任过来的,就没什么亲戚家可以去了。”
  “你娘这边呢?”她继续问道。
  “娘是随着爹爹上任的,很早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就和娘家断了关系,没有联系的,大概,他们不知道家里出了事吧!”苏雨有些不确定地说,他不喜欢苏雪这种置身事外的口气,好像问的是别人家的事情一般。
  “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苏雪自然不了解他的心思,她想知道更多关于这具身体的事情。
  “我俩一路跟着流放的队伍过来的,到了这里跟丢了,就……”他特意加重了“我俩”的音,想强调他和苏雪是一起的。
  “哦。”苏雪往被子里缩了缩,感觉手脚有些冰冷。苏雨看她的表情,知道她有些冷,就往她身边靠了靠,替她暖手暖脚。“明天去买个汤婆子吧?”稍微暖和了一点后,苏雪问道。
  “嗯……”苏雨发出了一声模糊的应答,苏雪的话让他想起了音讯全无的双亲和哥哥,不知道这样的冷天他们能不能吃得饱穿的暖,他不相信爹爹和娘亲已经死了,他还要帮他们洗刷冤屈!
  “你爹和你娘一定还活着,不要听别人的胡话。”苏雪想了半天,也就说出来这么一句不算安慰的安慰。“上天有好生之德,必然不会糊涂到让好人丧命的。”虽然对于老天充满了不信任和怨气,她还是如此劝慰苏雨。
  旁边的人用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拳头。苏雪伸出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俩人没有说话,睁眼看着黑暗一点点笼罩了天地,屋里也彻底地暗了下来。
  满腹心事的不止是苏家兄妹。
  谢三躺在大床高枕上,解开了束着的头发,换了衣裳,就怎么也睡不着了,脑子里总是浮现出白天在山上的那一幕。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女子,应该说是小丫头,可她的表现就是一个懂得世事的女子。明明一副村姑的打扮,可神情却好似自己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不骄不躁,不慌不忙。淡淡地望着他,黑黑的眼睛镶嵌在巴掌大的小脸上,秀挺的鼻梁,饱满红润的双唇,弯弯的眉毛。样子完全是一个没长大的小丫头,可是对着他说话时,语气表情比他还要成熟。
  她接过那锭银子的时候,掌心白白的,纹路很细,还有俩个血泡,手指修长,一点儿没有犹豫地就把银子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还有递箭给自己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小丫头的手软软地,有点干燥,上面还沾着泥,可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好意思,也没有要擦手的自觉,就那样朝他伸了过来。
  说话的声音也好听,清清脆脆地,仿若玉石碰撞一般,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说。
  对了,还有头发,只是拿布条随意地扎在了脑后,布条和她身上的棉衣一样,是带着些粉色的红,乌黑的秀发齐腰,没有繁琐的发髻和插戴,难道秦南的乡下都扎这样的头发?他觉得那些人满头的珠翠也比不上她这样的简单来的好看,清清爽爽的,透着一股清新自然来,真是一个简单而又直接的丫头。
  对,没错!就是简单又直接,比那些扭扭捏捏的姑娘要好看多了。想着,他不由地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七八岁的小丫头罢了,你怎么还念念不忘啊!
  ……
  眼看着夜色越来越深沉,苏雪柔柔地对睁着眼想着心事的苏雨道:“睡吧!”
  苏雨应了一声,二人相依偎着睡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睁眼,天就大亮了,兄妹二人都早早地起床了,洗漱、做饭自不在话下,随后,就背了柴禾又往镇上去了。
  果果想求票求收藏~~
  

第九章 沈玉
更新时间2013…12…14 15:47:36  字数:2260

 因是冬季,柴禾的需求量大,刚到镇上不久,苏家兄妹俩人背来的柴禾就卖完了。苏雪就和苏雨商量着,去柳树胡同的粮店买点粮食回家。正如李三叔所说,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每日又要上山拾柴禾,光吃红薯完全不够,营养跟不上,只是堪堪填饱五脏庙而已。
  俩人便又绕到了柳树胡同的粮店里,这柳树胡同是一处专门卖吃食的地方,点心铺子、熟食铺子、零嘴铺子……应有尽有。
  刘桥镇离省府不远,人口很是繁华,热闹程度不输吉德县城。柳树胡同的后面是很宽的运河,当地人称之为延河,因为是从省府运粮食和食盐、棉花等去都城的必经之处,每日船只川流不息,运货出货都方便得很,连带着很多铺子也做起了船老大的生意。因了这些好处,柳树胡同可谓是寸土寸金,都是祖居此地的人家或是手眼通天的商人、官家才能在这里开得起铺子。
  “伙计,这米怎么卖?”苏雪观察了一会儿周围的铺面,走进了陈记粮店,手里抓了一把大米,开口问道。
  伙计一看来客人了,堆了笑脸道:“这是今年新出的米,二十文钱一斤,若是成袋买,算您九百八十文钱。”说完,还捧了一把米给她闻,“您闻闻,还有股子新米的香味儿呢!”
  苏雪认得,这的确是新米,也没有掺陈米在里面,心里便对这家铺子生出几分好感来。“这一麻袋有五十斤?”
  “要不我给您称称?”伙计说着,拿了大杆子秤,招呼另一个伙计过来搭手,“您瞅瞅,秤头高高的。我们陈记是老字号了,不做亏心的买卖!”
  “再搭点其他东西吧?给不给送过去?我们就住不远处的李家庄里,几步路就到了。”苏雨一直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时候就插话道。
  说完,他还有些得意地看着苏雪,像个要糖吃的孩子。不过,也确实是个孩子,苏雪想。
  “得嘞,再给您添一斤小米怎么样?这是最实诚的价了,再多就不行了。”伙计看着兄妹二人都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也就爽快的应了,“小兄弟,日后再来我们铺子照顾生意啊!”
  苏雪朝伙计点了点头,掏出那封银子,看到旁边还摆着一筐红豆,又问道:“红豆怎么卖?”
  “四十文,这是上好的豆子,都是挑拣过了的。”伙计答道。
  “再要半斤红豆,一起送到李家庄村西头的那户人家。”说完,把银子递给了另一位不太说话的伙计。
  那人接了银子,放嘴里咬了咬,又拿小秤称了,对二人道:“您稍等。”就往铺子后头去了。
  “您别见怪,这银子都是我们掌柜的收着,他那是去给您拿碎银子去了。
  苏雪也不点破,毕竟两个孩子随手拿出二十两银子来,可信度确实比较低。片刻后,跑去后头的伙计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几块碎银子。又称了给兄妹二人看了,说道:“十九两整,您收好。”
  比较会说话的伙计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笑着对兄妹二人说:“立马就给您送到,慢走,下次还来啊!”
  苏雪和苏雨便出了铺子,又往井洼子街去了。井洼子街卖的都是一些日用品,包括针头线脑、锅碗瓢盆什么的,镇上唯一一家布店也在那条街上。苏雪打算给家里添点器具,再一人做一身过冬的衣裳,算了算应该也花不了多少钱。
  刚出了柳树胡同,一个胖乎乎的小子便往她身上撞来,苏雪“啪”一声跌在了地上,撞过来的那人骨碌碌滚了几圈,被身后追来的几个仆人打扮的人扶了。“我的少爷哎,快回去吧!老太太又该念叨了。”边扶其中一个为首的还劝道。
  “我就不回去,天天待在那破院子里,有什么意思?”胖小子自己个儿爬了起来,还拍了拍屁股,跑到苏雪面前,伸手要扶她,“你没事吧?我一时没注意到有人出来了。”
  苏雪避开了他要扶过来的手,借着苏雨的力起来了,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事,不用放在心上。”然后便和苏雨又往井洼子街去了。
  “哎,哎!”男孩还想说什么,无奈苏雪根本没有回头,也就不冲她喊了,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来这破地方了,一点儿意思都没有。”
  身后的仆人又赶忙劝道:“小少爷,回去吧?老太太答应您出来的时候说了,只能玩一个时辰,到了时辰不回去,下次再出来就不容易了。再说,你也为奴才们想想,到时候我们可就遭了殃了,这都两个多时辰了,您就行行好吧?”
  “知道啦知道啦,这就回去,行了吧?”嘴上这样说着,人却寻了个空子,一溜烟跑到苏雪身前了劈头盖脸地就问:“你真没事?你怎么不哭呀?别的小姑娘崴下脚就要咧嘴,你怎么没事呀?”
  苏雪有些哭笑不得地看着他,停住了脚,指了指追过来的几人,“他们追过来了。”
  “没事没事,他们不敢把我怎么样的,我就是过来问问你。”说完,还歪着头想了想,又接着说道:“我叫沈玉,我娘的侄女要成亲了,所以我还得跟着我娘在这里住一段日子,回头我能不能找你玩啊?别的人都太娇贵了,没意思透了,还是你好玩。”
  见那几个人已经追了上来,沈玉就摆了摆手。几人见他不跑了,也就不多嘴,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旁站了。
  “人又不是东西,哪里来的好玩不好玩?我很忙,怕是没工夫陪你。”苏雪不管前世今生,内心里一直很不喜欢这种无所事事的“富二代”,所以说话也不留情。
  哪知沈玉不吃她这一套,听苏雪这么义正严词地指责自己,反而觉得新鲜,“那我看着你忙不就好了,你叫什么啊?你家住哪儿啊?”
  苏雨见这人老这么缠着苏雪,就不乐意了,“你又不是衙差,管那么多干什么?”说完扯了扯苏雪的衣襟,老大不愿意地看着她。
  “你还是找其他人陪你玩吧。”苏雪说道,然后牵着苏雨,从沈玉的身侧绕开,去井洼子街了。
  沈玉看着二人牵着的手,有些羡慕地眨了眨眼,又故作洒脱地对家丁们一挥手,“还不回去?等着挨罚啊?”
  

第十章 情深
更新时间2013…12…15 15:49:07  字数:2592

 到了井洼子街街口的时候,苏雨回头望了一眼,轻轻拉了拉苏雪道:“他回去了。”
  苏雪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就目不斜视的拐进了街口一家杂货铺子里。里面坐着个半大小子,年纪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见铺子里进了人,忙冲着隔了帘子的一间屋里喊道:“娘,有人来了。”
  “你这孩子,有人来了你不能招呼一下,你娘正忙着剁肉馅给你包饺子呢!”说着,有人掀开了门帘,走出来一个瘦高个儿的汉子,手里还拿着擦手的抹布。看见了苏雪,就笑着迎了上来,“姑娘买点什么?”又对那小子说道:“去,帮你娘和面去!”
  小子不情不愿地从火筒里站起身,摸了摸脑袋,进去了。嘴里还咕咕哝哝的:“大冷天买什么东西呀,累我也跟着受罪。”
  苏雪见他是这么个人儿,又想到苏雨的勤快和细心体贴,心里不觉更有了一种母爱泛了起来,最后那一点点对于命运弄人的怨愤也消散无踪了。
  “有没有汤婆子卖?”苏雨见她怔在那里,就从她身后探出头来对掌柜的说道。
  “有的有的!要多大的?这样的五十个大子儿。”那人忙从身后的货架子上拿下来一个扁扁圆圆的铜制品,上面是带了螺旋的盖子,递给了苏雪瞧。
  “这样的就行。”她应了一声,又指了一卷针线和一些油盐酱醋买了,然后从贴身的布袋里掏出来一块五钱的碎银子递了过去。俩人每天吃呼红薯和咸菜就粥,她嘴里是一点儿味儿都没有了。
  收好了找回来的三钱银钱和几十文钱,俩人出了杂货铺又往布店去了。
  这刘桥镇就这一家布店,专门卖价格比较低廉的棉绫和绸缎庄、成衣店裁下来的边角料。虽然刘桥镇是个大镇,有钱人也多,但还是有不少的平头百姓们一年到头也置办不了一件绸衣,能扯的起布做一两件衣裳已经是不错了,所以这布店里的生意很是红火。
  刚进铺子,就见里面挤满了小姑娘大姑娘,原来是这徐二布店里刚从绸缎庄拉回了一批边角料,边角料虽然做不成衣裳,可是做个手帕荷包用也是特别有份儿的。
  苏雪没往那边凑,直接来到了布料的货架前,她和苏雨一人要做一身棉衣和夹袄,还要做条棉裤,另外她还想做一床褥子和两个坐垫。针线什么的难不倒她,前世她就都是自己缝缝补补的过来的。棉花也不难买,前头儿就有店里有得卖。
  她拿了一匹布和一个尺头,就结账去了。颜色都是最平常不过的青色,上面连个花儿朵儿都没有,整匹都是素净的青色。
  “这整匹的青布是最便宜不过的,料子也结实,只收您二百个大子儿,这个尺头不敢多要您价,一百二十个大子儿就够了。再给您添块这个,您瞅瞅,这花色,做成个帕子谁不羡慕啊?”店里的伙计舌绽莲花,算盘打的啪啪响,整个井洼子街都知道他们铺子实诚厚道了。
  这种时候,苏雨自知自己是没有发言权的,也就没有进铺子,只在外面等着。不知道怎么的,家里突然就是苏雪当家了,其实他心里对于这样懂得持家的苏雪是认同的,就是觉得自己突然没有了用武之地,还被保护起来了。角色的逆转让他有些不适应,所以很多时候都是默认苏雪的做法,自己并不多嘴。
  买完布,苏雪拿出来的碎银子就剩了几个铜板了,虽然有些心痛,可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冬天才过去一半,俩人总不能冻死饿死在家里吧?
  对于苏雪这样地大手大脚的采办苏雨有些不同意,他自己身上穿的这一身和家里换洗的那些就够了,实在没必要再给他添置衣物。倒是苏雪,哪个姑娘不爱俏?她才应该多买些带花色的布料做成衣服穿,那么淡的颜色,实在不适合她这个年纪的小丫头。在苏雪付账的时候他提了提,却直接被无视了。
  怀里抱着买的杂物和布料,俩人又往前头专门弹棉花卖棉花的店里去了。和店里的掌柜说了要做什么,需要多少棉花后,又买了一车棉花,先付了钱,让伙计送到李家庄村西头去,连带着把手里的物什儿也架在了平板车上一起让他们送过去了。
  本来苏雨以为俩人也该跟车回去了,可苏雪却从往井洼子街旁边的一条岔路上去了。他知道那边只有刘桥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旁边就是刘桥镇上的学堂,再没有其他的铺子了。心里虽然隐约有个猜想,却觉得自己是想多了,就不愿意往下深究。
  哪知苏雪径直进了书店里就问:“老人家,有没有五两银子左右的笔墨?另外再要一沓纸,不用太好的。”
  “不用买的,我平时就拿鸡毛沾了水在桌子上写就好了,等家里条件好了再买不迟。”苏雨见她进了店,说不上来是激动还是不安,本来以为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拿起书本了,没想到她却记着这个事儿。“现在咱们有了余钱,你再打两件首饰戴。你的那些东西都当完了,正好添两件。”苏雨绝对是真心的,看到别人家的妹妹都有一个两个戒指耳坠什么的,可自己的妹妹的东西却都当了,他很恨自己没用。每当想起当初小妹死死抱着妆奁不放手的样子,他就忍不住难过。
  店里只有一个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