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茶园贵女-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慧慧嘴一嘟,“我画画了,懒得理你。”
    “嘿嘿。”苏雪傻笑了两声,“我也画画。”
    “可是只有一支笔。。。。。。”张慧慧道。
    苏雪这才想起来,俩人本来是要剪刀石头布的,不知怎么就扯了这么远。她翘了翘嘴角,很是享受这样的闺房乐趣。和一闺蜜,没有隔阂地玩闹,开心地大笑,这是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事情,觉得很神奇,很幸福。
    俩人又继续了半路夭折的剪刀石头布,“哎呀,你耍赖!”张慧慧不满地瞪着苏雪,“你怎么后出?”
    “我没有,你看差了。”苏雪狡辩。
    “就是有了,重来重来。”张慧慧坚持己见。
    “喏,我输了,我先来。”结果,苏雪却说是输的先来,张慧慧惊讶地睁圆了眼,不知道原来苏雪也有这么耍赖调皮的一面。
    不过,这样的小雪,比冷冷清清的小雪要可爱多了,她想。
    但是,不管怎么可爱,她也不会这么被糊弄的。张慧慧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挠痒痒。最后苏雪只好连连认错,把先画的权利让给了张慧慧,她来研磨。
    砚台是另外放在一块木板上的,苏雪研一会儿磨摆一会儿姿势,张慧慧还画的慢,折腾了好半天,一副苏雪挠痒痒图便新鲜出炉了。
    苏雪定眼一看,就傻了眼。“亏我给你研了半天磨,你就画出这么个玩意儿出来。”
    只见画上的人眼斜鼻歪,嘴巴占了半个脸大,头发更是散乱,反正就没个人样。也不知道张慧慧是从哪个角度看的苏雪,看出了这么一个歪瓜裂枣的造型出来。
    张慧慧也很不好意思,不过还是很委屈,“我第一次画,这样已经很好了我觉得。”
    “很好?”苏雪牙齿直打架,“好,我也给你画哥很好的出来瞧瞧。”说着,她便接过了笔,换了张干净的纸画起来。
    苏雪毕竟是学过一些的,虽然不咋地,可速度比张慧慧快上不少。不大会儿,一副慧慧抠脚图便大功告成。
    张慧慧一见,比苏雪见到自己的画像倒是要镇定不少,“小雪画的真好,就是,就是。。。。。。”她突然朝苏雪扑了过来,“就是能不能不抠脚!”说着,就上爪子招呼。
    苏雪扔了笔,俩人又是一番打闹。

☆、第八十八章 十五

第三天便是正月十五了。
    十五这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天,和大年三十几乎等同,也是平国人民最看重的日子。这天,要吃元宵,闹元宵,什么热闹来什么。
    大约是因为人们觉得,过了十五便要开始干活了,再也不能像之前那么四处玩闹了,所以都要在最后一天补上,才有了这些花样百出的玩法。
    刘桥镇自然也不例外,这天,刘桥镇上组织了舞龙、灯会等各种趣事儿。
    前一天张慧慧就约了苏雪去镇上玩。苏雪本不想去,最近她要做的事情很多,根本不想那些小姑娘似的,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是苏雨和张大娘都劝她,不想让她太累。最后,苏雪只好同意了,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张慧慧。
    自从那晚过后,她和苏雪便的更是亲密无间,张慧慧恨不得每件事情都和苏雪一同做,什么事情都告诉苏雪,俩人俨然成了最要好的小姐妹了。
    张大娘看着自然欣慰,一个是自己的女儿,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小姑娘,俩人玩的来她当然高兴。而苏雨也高兴,他高兴的是苏雪有了张慧慧这个好朋友,肯定会很开心。
    这天早上,苏雪刚起床吃过早饭,张慧慧便找了过来。
    “小雪,走吧!”她蹦蹦跳跳地进了屋,对苏雪道。
    今天张慧慧穿的是一身大红的衣裳,头上也扎了红头绳。扎了一个包包头,显得很是娇俏可爱,有别于她平时的干爽利落,倒别有一种不一样的好看韵味。
    “现在就去?这才什么时候啊!”苏雪本以为是下午过去。她还准备上午做些针线活呢!
    “当然是现在了,等晚上看了灯会我们就回来,这样也不会太晚回来。”张慧慧就道,“镇子上今天好玩的可多了,保证你看花了眼,现在我都嫌晚了呢!”
    “可是。。。。。。”苏雪为难的看着苏雨,难道要让苏雨正月十五一个人在家里吃午饭和晚饭?
    张慧慧就道:“小雨哥一起去不就好了。就咱们三个,不和杜双双他们一起。不行,还得叫上梅花她们。”
    她掰这指头算了半天,然后道:“小雪。你先在家收拾好。我去叫她们啊!等会儿在村东头见。”说着就跑了出去。嘴里还叮嘱着,“记得带些点心和水!”
    苏雪应了,便和苏雨把家中收拾了一番。后又带上了门往东头去了。
    不大会儿,一队花枝招展的小孩子们便往刘桥镇出发了,他们前面是以杜双双为中心形成的一队粉丝群,包括李宝儿和李宝儿的三个哥哥,石头和石头的姐姐兰花。这样说来,其实应该是以李宝儿为核心的小团体。
    两队人马泾渭分明,互不想干。
    苏雪看了看,发现这次去刘桥镇的队伍中明显有了不少大孩子,连张慧慧的哥哥李宝久他们也都来了。她往后看了看,发现后面远远地还缀着三个人。正是李和水家的大小子二小子和三丫头,却是哪个队伍都不属于,由此可见那件事情的后续影响还是挺大的。
    十五,也是青年男女互诉衷肠的日子,这一天,若是你中意哪家的姑娘或者小伙,可以通过拽衣角、踩鞋跟等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上次在三十晚上没有和他们去刘桥镇的这些大孩子们才会一起跟了过来。当然,也不排除有议了亲的人,想要趁此机会见一见自己未来的娘子相公的可能。
    恐怕李兰花和李宝李宝生等人都是这么想的。
    至于其他人,苏雪见李和水家的大小子和二小子都穿戴一新,也都仔细梳洗过了,便知道也和那些人是一样的想法,想去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人看上自己,两家好商量亲事。
    似乎出了七夕节,只有正月十五这天才是男女可以稍微越出男女大防一点点的好日子。所以众位大孩小孩都好好把自己拾掇了一番。
    除了,苏雪。
    苏雨穿的是苏雪给他做的新的春衫,很是俊逸非凡,有了一种男子汉的气质,而苏雪穿的,却还是年前换的那套衣裳,并没有新做一套。
    她穿衣服向来很小心,又是正月不用做什么活计,所以根本没脏,只是有了些褶子。不过苏雪本人是不在意的,她一向只要齐整,不要好看的。
    虽然穿的如此,苏雪还是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了有几个小男孩偷瞄自己的视线。
    她也不甚在意,小孩子嘛,知道什么是喜欢,估计是觉得她和苏雪不一样,所以好奇些。
    就这样,李家庄的众小孩,分成了两,不,是三队,浩浩荡荡地往刘桥镇去了。口袋里都揣地满满当当地,不是点心糖果,就是压岁的几个铜板。
    到了刘桥镇,苏雪才知道,大家对于最后一天“年”到底重视到了什么程度。
    刘桥镇里,人山人海,几乎每一步都是挨着人的肩背的,一大早就已经热闹非凡了。
    小贩们也不挑着担子来回走动,只把东西摆在了街道两旁,不时地吆喝两声就好了。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根本不愁东西卖不出去。本来还算宽阔地青石板路,只剩下了窄窄地一条通道供人行走。
    苏雪他们只能往前走,想要转身往回走都十分困难。
    很多平时苏雪很少在刘桥镇见到的东西,今日到处都是。竹蜻蜓、小木鼓等各种小玩意儿,还有不少绳子编织的手工品也很多,苏雪觉得劳动人民的力量果然是伟大的。她甚至见到了很多用现代的机器都很难做出的手工品,精美异常。可惜她却不舍得买,否则每样都买一个,估计两大车都拉不回去。
    众人从街头逛到街尾,不是停在某个摊位前东瞅瞅西看看。有些孩子买了东西还要讨价还价一番,大家伙儿也都一起帮腔说话。逛完了这条街去逛那条街,直到日薄西山,才逛完了不算大的刘桥镇,苏雪脚都走疼了。
    中午大家吃的都是自带的点心,这会儿他们却是要回去填肚子,晚上过来直接看个灯会和舞龙便可以回家睡觉了。
    苏雪才知道,原来中间是可以回家的呀!她拍了拍塞得鼓鼓一口袋的点心,无奈地笑了。这张慧慧,话也不说清楚。害她带着这些走了一天了。
    回了李家庄。孩子们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苏家兄妹二人自然又被张大娘拉到他家吃饭去了。吃了饭,便又和张慧慧往村东头去了。
    这一次,在村东头的孩子们中。苏雪看到了秦川。
    秦川也穿了一身新衣裳,看到苏雪他们,兴奋地招了招手,跑了过来。
    “你早上怎么没来?”刚走过来,张慧慧便问他。
    这些日子,他们已经玩的熟了,秦川也喜欢和张慧慧说话。
    “我叔和我婶白天都出门了,只要我爷爷和我奶奶在家,我陪着他们呢!这会儿我叔他们回来了,我才出来玩会儿。”秦川摸了摸头。答道。
    在苏雪面前,他总是很喜欢做摸头这个动作。
    “小雪,小雨哥,你们也去啊!”他冲苏家兄妹道。
    秦川随着张慧慧他们叫苏雨小雨哥,却从来不喊苏雪叫姐,都是直呼她的名字。苏雪自然不介意,觉得这样反而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别人该叫她啥,倒不如不叫。
    “嗯。”苏雨点点头,又和秦川说了几句话。等人都到了,就又往刘桥镇去了。
    今夜的刘桥镇和大年三十那天不同,灯火通明,在李家庄就能听到喧闹的人声了,颇有一种盛世繁华的错觉。
    大家都等不及地往刘桥镇赶去,进了镇子,都是一阵欢呼尖叫。
    苏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原汁原味的十五元宵节,比其他人更多了一份震撼。
    只见从进了镇子开始,一眼望去,便是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一直挂到了镇子深处。在夜风中,红灯摇曳,倾泻了一镇的红光。而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挂上了两三盏形状、颜色各异的灯笼,间或还有一盏大上很多的灯笼摆在了两家只见。
    流光溢彩,这么形容也不为过。
    十五的月亮特别圆,也特别亮堂,但并没有映的灯笼的灯光暗淡。相反,两者相互辉映,更添了一份热闹与喜庆在其中。
    灯光将清冷高洁的月色染上了尘世的烟火之气,而挥洒大地的月光又将灯光照的更加朦胧美丽,恍若置身梦境,眼前的只是幻觉。
    这样的景色,比之城市光怪陆离的霓虹毫不逊色,还多了一份令人沉醉的古朴。
    苏雨喃喃地念了几句诗词,苏雪却没有听的仔细。
    他想起了往年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也是这么相携逛灯会,大哥和爹爹负责猜灯谜,他和小妹只要高高兴兴地接过彩头就好了。而娘,总是会给他们买上一堆吃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苏雨口中念道。
    物是人非事事休,苏雨不由怀念起家人来,没有了什么兴致。
    可是,看着欢喜非常的苏雪,他又不愿意扰了她的兴致,便强撑了笑脸和众人一同欣赏起来,随着大家的脚步往前走去。
    ps:
    (那啥,说好的那谁哪?跑哪里去了?哦,出场费太低?和我说没有用,你和看文的亲们说吧!居然还敢放老娘的鸽子?告诉你,下一章不出来,你就永远别出来了!哼!~~嘿嘿,大家原谅果果,你们知道的,果果喜欢磨叽,虽然已经尽力在改了,可是进度也不能一下子就跑飞了起来嘛~~)
    (果果哪里会作诗,别笑掉大牙了。这首诗是糅合了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两首而成,大家不要嘲笑果果。)

☆、第八十九章 盛世

一路走来,苏雪的心里不断地打着感叹号,已经快要到嗓子眼了,估计马上就要冲出她的嘴唇,就差和张慧慧一般脱口惊呼了。
    这种灯会,真不是说说而已。在地球上,早已经看不到这样的灯会了。
    不少人家和店铺的灯笼上,还写了灯谜在上面,供来观看的人猜。每个灯谜后面,各自说明了彩头。看笔迹,差不多都是几个人所写,大约是官府为了举办灯会,特意找了文人。
    彩头都不大,无非是一些常见的吃食和小孩子玩的玩具一类,主要是为了图哥热闹。
    每家每户的灯笼都做的很精巧,似乎是有意攀比谁家做的更好看些。
    莲花的灯笼做多,因为最好做,也最容易出彩。其他的,还有小鸡崽形状的,颜色也是温暖的黄色。也有菊花形状的,花瓣繁复而弯曲,非常逼真苏雪都忍不住喝彩叫好了。
    孩子们都兴致很高,不停的猜着灯谜。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柳树胡同。
    柳树胡同因为多店铺,所以彩头都很吸引人,当然,难度也相当高。现在,苏雪和苏雨就被一道灯谜难住了,迟迟没有挪步子。
    在这些人中,猜灯谜的主力军就是苏家兄妹二人,这么会儿,他们已经猜出了不少灯谜,得的彩头也都被其他人一分而光。所以他们不走,其他人自然也不走,都眼巴巴地看着。这家铺子门口就被挤满了,其他人也进不来。所以苏雪和苏雨慢慢地想。并不着急。
    这家铺子的谜面是:约十二时。(打一姓氏)
    铺子刚好是陈记粮店,所以彩头是白面满头,还热乎着。只要猜中了,便可以随便吃。李家庄的小孩子们自然舍不得走。都盼着苏家兄妹二人能猜出来。
    苏雪想了半天,头发都快秃了,最后宣布放弃,和其他人似的,眼巴巴地看着苏雨。
    苏雨也不急躁,只不时地摇摇脑袋,忽而眉头紧缩,忽而展眉一笑,苏雪也不知道她到底是直到还是不知道,或者只是纯粹地在做做样子罢了。
    也不知等了多久。就在李家庄众人快顶不住外界的压力。要被人突破的时候。苏雨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对着早就不耐烦地小伙计歉意地笑了笑,“是许姓。”
    许?苏雪想了想。便明白了。
    “约”乃“言”也,“十二时”便是“午”,合在一起就是“许”姓。
    啧啧,她怎么可能猜的出来?这陈记粮店也太抠了。如果苏雨猜不出来,她都打算说“陈”了,因为陈记粮店嘛!试试运气呗,又不用花钱。
    小伙计皱了皱眉头,有些不高兴。
    这么多人,要吃多少馒头?他的夜宵又没了。他想,随后便冷言道:“只有十个馒头。”
    “怎么就十个呢?”张慧慧首先就不同意。跳出来说道,“小雪,那上面是不是写了馒头任吃?”刚刚猜的时候,苏雪就给他们说了灯上写了什么。
    苏雪点了点头,“是。”
    “那我若是带了整个刘桥镇的人过来猜谜,还不得吃穷?”小伙计嗤道,“谁让你们这么多人来的?还围了半天不让别人进来。说不定别人早比你们先猜出来了,十个馒头都不用,一个就够了。哪像你们似的,估计一个村都来了。”后面几句他也知道得罪人,压低了声音。
    不过站在最前面的苏家兄妹和张慧慧却是听的清清楚楚。
    “你怎么说话呢?明明是你们事先没有说清楚,现在又想抵赖,倒成了我们的不是了?叫你们掌柜的出来也没这么个理!”张慧慧声音清亮,直往小伙计的脑门冲去。
    外面围观的人都一阵嘘声,小伙计自知理亏,想着今天是个好日子,若是搅了众人的兴致,到时候传出去不好听的话,掌柜的非扒了他的皮不可,也不还嘴了。
    “过来过来吧!”他朝张慧慧等人招了手,揭开了还在蒸笼里的白面馒头,拿起一个当先递给了张慧慧。
    张慧慧却是个硬气的,侧身让给了另一个小孩子。
    小伙计“嘿”了一声,又陆续拿了馒头,一人一个,孩子们也都接过去高高兴兴地吃了。
    “喏!”小伙计递了一个到苏雪的面前。
    虽然嘴上不说,可随着蒸笼里的馒头越来越少,小伙计还是脸色不愉的模样。
    “我不吃。”苏雪便道。
    “我也不吃。”小伙计见苏雪不接,便递给了她旁边的苏雨,哪知苏雨也摆了摆手。
    随后,秦川、二狗子、李宝久也都没要。
    数一数,除了他们几个,其他的孩子刚好一人一个,总共是十个孩子吃上了馒头。
    小伙计乐的高兴,也不多说,笑嘻嘻地合上了盖子,吹着口哨往铺子里面去了。
    走了几步,他又转过身来,“散了吧散了吧。都猜出了了还围着干吗?”
    苏雪便当先走了出去,其他人一次跟了上来。吃着吃着,拿到馒头的孩子都发现了不对,也没了兴奋劲了。馒头吃在嘴里也没那么松软可口起来。
    张慧慧和苏雪、苏雨并排走着,背脊都挺的笔直。一边走,一边指着两边铺子的灯笼说笑,兴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但却再没有猜谜面了。
    他们跟在后面,有些大点的十五六岁的都明白了什么,羞红了脸。而小些的却依旧懵懂,一派天真地看着前面的几人:他们怎么没有白面馒头吃?
    “你,你不吃么?”这时,一个扎了两条辫子的小女孩怯怯地走到苏雪身边,乌黑的手上有半个馒头,朝苏雪伸了过来。
    苏雪依稀有些映象。觉得眼熟,却一时叫不出名字了。大约是因为苏雨也不熟悉,所以没怎么和她提过。
    她从小人的掌心拿过了半个馒头,“谢谢你。我不是不吃,只是不饿。”她笑的温柔。
    小女孩看的有些呆了,“你真好看,比我姐还好看。”她冲苏雪说道。
    “是么?你也很好看。”苏雪拍了拍她的脑袋瓜,小女孩便转身跑到后面去了。
    “姐,她说她不饿,可是还是把馒头拿过去了。不过,她可真好看。”小女孩牵了一个略大的女孩子的手道。
    女孩子刮了刮她的鼻子,“我可都听到了,你说比你姐我还漂亮是不是?找打!说。谁最好看?”
    小女孩却不依。颇倔强地抿着唇不说。
    是啊。真好看。女孩也不欺负自己的妹妹了,望着苏雪的背影想。
    他们不要馒头,不是因为不想吃。她心里隐约明白了什么。可是却说不上来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吃。只是觉得这样做很好,不会让人看不起。
    她只是随着人群往前走,心里却想了很多。
    此时的苏雪不知道,只是这一场小小地插曲,日后却会改变一个女孩的一生。
    那是后话了,却说此时,不知不觉之中,一群人已经走完了整个柳树胡同的铺子,再往后,就是刘桥镇上有些头脸的人家了。
    苏雪望向大家。询问他们的意见:过去还是不过去?
    其实在灯会上,最有看头的还要数这些富绅土豪家做出的花样最多,也最气派。
    尤其是柳树胡同这片儿,大家都卯足了劲儿想要拔得头筹,这里的灯会便特别地热闹与好看,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人来围观,几乎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了。
    此时,苏雪他们面前便是堵住了整个胡同的人群,所以她才会问众人的意见。
    大家叽叽喳喳地说了一会儿,最后都决定去看看。
    不过苏雪也预料到了结果,看他们眼中闪着好奇与渴望的星星就明白了。
    她只好无奈地同意了。
    虽然他们这一群里面,也有好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和少女,张慧慧的哥哥李宝久更是一路护着他们的安全到了这里,但是很自然的,都是以苏雪为首。也许是除夕夜形成的习惯,也许是刚刚猜灯谜所致,也许是一开始就对二人的身份怀有好奇和敬畏。总而言之,苏雪和苏雨二人似乎在李家庄的孩子们心中有某种特别的地位。只是这种特别,以前在苏雪的骄傲之下没有显现出来,现在和他们亲近了,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来这种特别了。
    苏雪和苏雨俩人,就仔细安排了前进的路线:由李宝久和二狗子打头阵往里面走,剩下的几个大些的孩子散在四周,把小孩子们都包围起来,尽量形成一个圆圈,不能散开。
    就这样,有力气和身形灵活的李宝久、二狗子带着众人挤进了看柳树胡同的花灯的人群中了,一路螺旋地往前走着。
    也不知走了有多久,苏雪只觉得身上都挤出来汗,头发也散了开来,终于走到了一个空间稍稍大些的地方。
    说实话,这一路上她只管闷头往前挤了,哪里顾得上看一眼挂在人家屋檐下的花灯,心里正为费了这么大力气进来后悔呢!
    见李宝久和二狗子都停了下来,苏雪也终于有机会抬头看一眼了。
    他们现在站的地方,正是沈员外的宅子前边,大家伙儿走到这里都不动了,似乎前方有什么事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一般。
    苏雪也随之望去,入眼便是一溜挂开的花灯,奇形怪状,材质各异,不一而足,晃花了她的双眼。
    她闭了眼,睁眼再看的时候,却看见了站在屋檐下的几人。
    大部分苏雪都认得,有沈员外,还有沈员外嫁女那日她见过一面的县令大人,他们正围着一人说话,周围是沈家的几个家仆。
    而被围在中间,正谈笑风生的人,却是除夕那日苏雪见过的谢三。
    这样的日子,他不好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