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重生小地主-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动嘴不动手。
一会工夫,赵氏和连叶儿回来了,也动手帮着连蔓儿搬东西。
周氏的脸色很难看,但是却没开口斥骂。那天闹的那一场,就是铁石心肠的人看见了,也不能不动容。这两天,周氏就没斥骂过赵氏和连叶儿,而是不知出于何种心理,对这娘俩采取了无视的态度。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连蔓儿总感觉道,周氏有时候会偷瞄连叶儿。那时候,周氏的眼神有些复杂,连蔓儿只能肯定一件事,那绝不是喜欢。连守义的手腕上,留下了两排牙齿印,很深,怕是消不下去了。
搬空了东边的夹道,周氏才打开西边鸡圈的门,将几只下蛋的母鸡和一群小鸡仔赶到了东边的夹道里。
周氏和连秀儿拿走了鸡食槽,并将鸡圈的门也拿走了。东边的夹道有现成的门,但是周氏说,那门不能做鸡圈的门。
“奶,那把门换给我们也行。”连蔓儿就道。
“这门我还有用。”周氏立刻就道,将身子拦在连蔓儿前面,生怕连蔓儿会去抢那木门一样。
“蔓儿。”张氏拉着连蔓儿退开,周氏那边已经摆开了骂架的架势,张氏不善此道,又爱好和平,既然周氏已经腾了鸡圈,那么张氏愿意吃一点小亏,换一些宁静。
连蔓儿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面对周氏还气鼓鼓的一张脸,扭过来看着到手的鸡圈,就已经是满脸的笑容了。
那边的周氏以为让连蔓儿吃了瘪,一挥手,和连秀儿回上房去了。
连蔓儿一家开始打量她们的鸡圈,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一地的鸡毛和鸡屎。
“这些是好东西,能当肥料肥地啊。”连蔓儿笑道。
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铺子
娘三个就拿了笤帚开始清扫鸡圈,然后用粪箕子将鸡屎等杂物都扔到大门外去。为了给自己的田地积攒肥料,连蔓儿家自己积了一个粪堆,就在上房的粪堆的对面。赵氏和连叶儿两个也跟着帮忙,甚至将暂时用不上的鸡窝都彻底地清理了一遍。
这样清扫完了,还不能将小鸡仔放进去。
正好连守信寻了个空回来。他看见张氏几个已经收拾好了鸡圈,上房屋里静悄悄的,这才放心来。
“孩子他爹,正好你回来了。”张氏看见连守信来了,面露喜色,将鸡圈指给他看。“你看咱这鸡圈,还得垫一层土。
咱还缺个食槽,还有这个鸡圈的门,咱也没有。”
“这个好办。”连守信立刻就道,“沙土咱现成的,我一会就让人给你送来。食槽和门,我一会让木匠拿点边角料,一会工夫就做出来了。”
“那行。”张氏笑道,连守信这些天越发干练了,张氏对此很高兴。“那边活干的顺不?这边也没啥事,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咱那铺子才是大事。”
“我让人帮看着那,没事。”连守信就道,“蔓儿哪去了?明天下晌就要用青砖了,我找她把钱支了,下晚好先去拉一趟回来。”
“蔓儿刚进屋了,走,我和你一起找她去。”张氏就和连守信进了西厢房。
“蔓儿,你爹找你支钱。”进了屋,张氏就对连蔓儿道,一边转身倒了一碗水给连守信,“他爹,你喝这个,里面咱蔓儿放了蜂蜜,可好喝了。”
连守信憨笑了笑,接过碗一饮而尽。
连蔓儿刚洗过手听连守信要支钱,就忙取了笔墨账本,并将钱匣子抱了出来。
茅厕改完了之后,连蔓儿一家就开始商量建铺子的事了。虽然庙里的房子租期要到年底才到期,似乎秋收过后,再开始建房也不迟。但是一家人议论了一番,觉得还是早点把房子建起来,以免出现什么意外。因为这一过完年,她家铺子的生意兴旺,引来了许多人的注目。其中不乏有眼红、心怀鬼胎的。
因此,一家人决定要在春耕开始之前,把铺子建起来。
建铺子的工程,不是先前那个茅厕可比的,一家人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和财力。普通的帮工可以从村子里找,但建房的手艺人,还是通过吴玉贵帮忙,请来了方圆百里颇有名气的几位老匠人。
连家自己也做了简单的分工,连守信是建房现场的总监工,连蔓儿是账务总管。凡事盖铺子支出的每一文钱,都由连蔓儿统一掌管、发放。
“爹,要支领啥钱支多少?”连蔓儿打开账本,提笔在手,问连守信道。
“买青砖的钱,还有给拉脚的大车的钱。”连守信放下碗,正色说道,“青砖先买六百块,大约得三车才能拉回来,加起来得支一千三百五十文钱。”
连蔓儿算了算,是该这个数目,又对照着账册前面列出的预算看了看,这才下笔,在账册上写了两笔。
“找的是哪家的车?”张氏就问连守信。
“咱刚开挖地基那天,王石榴不就找了我吗,让我把拉脚的活都交给他。”连守信道,“这三车砖,他家那辆大车正好够用,我刚说了,就让他去。……王石榴跟我说,装车卸车都是他的事,是他给咱帮工,不另外要工钱。我看他一个人,不大够用,我再让个人跟车,帮着搬砖。一会五郎回来,让五郎跟车去付钱。”
“这事行,咱一个村知根知底地,王石榴和他媳妇都是实诚人。”张氏就道。
“这两天,王石榴和他爹给咱帮工,都挺舍得出力气的。我心里也愿意把赶脚的活交给他。”连守信就笑道。
两口子说话的工夫,连蔓儿已经将账目记好,一边将笔交给连守信,让他画画押,一边打开钱匣子,从里面拿出一吊钱,三串钱,并五十文的铜钱出来。
连守信在账本上画了押,将钱收进怀里,就往庙头去了。
“……这一天的钱,哗哗地往外花。”张氏看着已经有了一些厚度的账本,感慨道。
盖房子,还要盖好,那可不得花钱咋地,连蔓儿暗笑。在她看,这还算省的,除了付给匠人的工钱、必要的木材、砖瓦等,起码石料、砂土可以在河洼子里挖来,这些只要付脚钱、并不需要料钱。
连蔓儿和张氏说了几句话,刚将账本、钱匣子等都收了起来,连守信打发送沙土的人就来了。
娘俩忙出来招呼,一起将沙土均匀地撒在鸡圈的地上。来人是个长的憨憨的小后生,除了细沙土,他还带了些灰泥和瓦刀来,将鸡圈四周稍大些的石头缝隙都用灰泥填实、抹平了。
“……四叔说的,怕有耗啥的从墙缝里钻进来,把小鸡仔叼走。”小后生道,“四叔还说,食槽,还有门,待会吃饭前,就能做得了。”
“行,我都知道了。”张氏笑道,就招呼小后生,“屋里喝碗水吧。”
“不地了,我这就回去,那边活还没干完。”小后生说完,就推着车走了。
没有门,鸡圈暂时还不能用。张氏和连蔓儿就将三十只小鸡仔都从篮子里放出来,连枝儿和连叶儿拿了四个大碗,两个碗里是清水,另两个碗里是小米。看着小鸡叽叽喳喳地挤过来喝水啄米。等将小鸡都喂饱了,娘几个又将它们都赶在一起,连同清水和小米,都用一个大箩筐罩了,免得小鸡到处跑。
张氏抬头看看渐渐西斜的太阳,就说做饭的时辰到了。不管是请来的匠人,还是村里的帮工,每天连家都要供三顿饭。
因为早点铺子就在旁边,就近就在那里做饭、吃饭。
“他三伯娘,这屋里屋外,你都帮我们照看点,我带孩子们去做饭了。”
张氏叮嘱了赵氏,不过连蔓儿依旧将里屋的门锁了,她们娘三个,又带上一个连叶儿,就往庙头来。
到了庙头,远远地就能看见新铺子的地基,树立着的柱子,勾勒出铺子的大概形状,连守信正带着十几个人在忙活。
“娘,我先去爹那看看。”连蔓儿道。
“去吧。”张氏点头。
就这样,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叶儿去铺子里做饭,连蔓儿则径直往新铺子的工地上来。
“二姐。”小七从连守信身后跑出来,到了连蔓儿跟前,仰着脸看着连蔓儿笑。
“放学回来了,咋不去做功课?”连蔓儿摸摸小七的头,猛地发现,小七好像又长个了。
“功课做完了。”小七立刻就道,“哥跟着车去拉砖,我来帮咱爹。”
“这没你俩能干的活,回铺子里去,看看能帮你娘干点啥。”连守信对连蔓儿和小七道。
两个孩子没有走,而是绕着工地来回地看了一圈。
这新铺子按照一家人商定的,是开间为五间,上下两层的结构,为了让客人一进铺子,就感觉敞亮气派,层高设计的比普通人家住的房子要高出一尺半来。
一楼参考原来铺子的布局,将设有饭厅、厨房、操作间兼储物间、休息室,二楼将来打算分隔开来,作为雅间。
依着现在铺子里的客流量,新铺子的面积显得大了一些。但是连蔓儿想的更加长远,她们的铺子,以后难道就只经营早点,就不能将门口的那一个幌换成两个、甚至三个,让它成为远近闻名的大酒楼吗?
“……就算不办成酒楼,咱这屋子前面就是官道,开个别的买卖,也能挣钱。”总之那,这房子建成了,总归会有用处,能够给她们家带来收益。
连蔓儿当时是这样说服连守信和张氏的。
等连蔓儿和小七从房子后头转出来,就听见官道上马车声越来越近,是拉砖的车回来了。马车在房子前停下,五郎就先跳下来,一众人都上前,从车上往下搬砖头。
连蔓儿也跟了过去,打算帮着搬砖。
“这砖沉,蔓儿你一次最多搬两块,别搬多了。”五郎嘱咐道,“小七要搬,一次就搬一块。”
连蔓儿听了五郎的话,果然只搬两块砖,砖头入手,连蔓儿的手臂不由得往下沉了一下。
这青砖的尺寸大概是盖茅厕买的红砖的一倍,也比红砖厚,密度很大,比红砖结实,一块砖就相当的压手,按照连蔓儿大概的估计,差不多有三四斤那么重。
不论是颜色、体积还是重量,都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这样的一块砖,就要两文钱,而且这样的青砖,锦阳县城境内,只有两家砖厂能够烧的出来。价钱贵,但是物有所值。
连蔓儿决定,以后她们家盖新房子,都要用这种青砖!
盘算了一下她钱匣子里的存银,连蔓儿握拳,为了美好生活,要努力赚更多的钱。
题外话:拿不动的青砖,厚重的木门,拳头大小的门钉,高大的有飞檐的影壁,是很小很小的时候的一抹记忆。真的是一抹,而且影像也不清晰了,因为那个时候太小了。只是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的那种感觉,一直留在心里。现在回想一下,很喜欢那些东西,那种厚重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就庄重起来。
也并不是什么世家的宅邸,就是北方大地主的宅子。落在弱颜眼里的时候,已经有一多半被破坏了。还记得,门垛的青砖能卖钱,而且很不便宜。
第二百四十三章 嫉妒
她们请来的匠人和帮工的人手足够,并不需要连蔓儿这样的孩子帮着干活。连蔓儿又在工地上停留了一会,就往早点铺子来了。
五郎和小七还留在工地上,他们虽然也干不了什么活,但是多听听、多看看,对他们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有的人家,几代人住在同一座屋子里,像这样参与从无到有盖新房,办大事情的机会,少之又少。五郎和小七是男丁,像庄户人家常说的,他们以后是要顶门户过日子。他们现在或许还不能学到很多,但是现在他们所见的、所听的,在以后他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帮上大忙。
连蔓儿对此,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小小的不满,不过现在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因为这就是社会现实,她改变不了。就算一个女孩子再聪明、能干,她能包揽所有的事情,但是这些前台的事情,还是要男人出面。否则,人们或许表面上夸赞这个女人,但是背后的话,就不会那么好听了,甚至当面就会有难听的话出来。
五郎和小七现在的年龄,还被认为是孩子。在很多庄户人家,他们只能干些杂活,完全不能参与到家庭的大事里面去。这许多的庄户人家,他们只是教给孩子们该怎样干活,而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培养、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的意识。
连蔓儿有这个意识,并努力向张氏和连守信灌输。她一直鼓励并且创造机会,提高五郎和小七在家里的地位,让他们更多的机会接触、学习那些更高层次的技能。她不想让这兄弟两个只做出苦力的农夫,或者读死书的书呆子。她想让他们更能干、更适应社会,有更好的生活。
这并不是说连蔓儿思想境界有多么崇高,她这是为人,也为己。不管是出于感情因素,还是理智的因素,她都会这么做。
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一个女孩子有几个能干的兄弟,那么可以肯定,她这一生的路会好走许多。这一点,在她现在所处的年代,更是至理名言。
早点铺子里,张氏带着连枝儿、连叶儿正干的热火朝天,见连蔓儿来了,忙分派活计给她。
“蔓儿。快拿碗,打几个鸡蛋。”张氏大声道。
“哎。”连蔓儿答应了,走到盆架边,用盆子里的水洗了手。又从旁边的衣架上拿了围裙系在腰间,这才从碗架子里拿了个大海碗出来。
“娘,打几个鸡蛋?”连蔓儿一边从笸箩里拿鸡蛋,一边问。
“两桌人,还是打六个。”张氏算了算,就道。
连蔓儿就磕了六个鸡蛋,然后拿起筷子,飞快地搅拌起来。
“那边干的咋样了?”张氏一边炒菜,一边问连蔓儿。
“我哥跟车把砖拉回来了。我爹说,把砖卸完,再收拾收拾就收工来吃饭。”连蔓儿就道。
“行,那正好赶趟儿。”张氏手脚利索地把炒好的菜盛进大盘子里,又往锅里倒油,准备炒下一个菜。
等张氏这边做到最后一个汤的时候,连守信那边也收了工。带着人呼啦啦地来了。几个人没立刻进来,连守信带了俩人提了一大桶水,又将几个木盆端了出去,这些人就蹲在外面,一边嘻嘻哈哈地说话,一边洗手洗脸。
就趁这个空,张氏带着三个女孩子,还有五郎也进来帮忙。就用早点铺子里的桌椅,摆了两桌。
“去招呼你爹他们,开饭了。”张氏都收拾好了,就道。
小七一路小跑出去,连守信就带着人进了铺子,大家纷纷坐下。开始吃饭。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和连叶儿就在里屋的炕上另外摆了一桌吃饭。
等吃完饭,收拾利落了,天早就黑了下来。请来的匠人和帮工的,大都散了,有两个匠人住的比较远,干脆就不回家。现在天气暖和了,他们就在工地上搭了棚子,晚上就睡在那,正好帮着看工地上的砖石和木材。
连守信推了个平板车,上面放着两个木制的食槽,还有一扇用木板拼接的门,一家人就往老宅子里来。
上房已经点了灯,连老爷子吃完了饭,正站在门口抽旱烟;见连守信来了,就把人招呼过去,问连守信房子盖的怎么样了。
连蔓儿家盖这个新铺子,连老爷子要给他们帮工,还提出让连守义爷三个,加上连守礼都辞了山上的活计,也去给他们帮工。
连老爷子是好意,但是一家人商量过后,还是拒绝了。
连家要花钱的地方多,要不然也不会让连守义那么去山上干活。如果来给他们帮工,他们要给钱,又不是那么回事,不给钱,上房就少了一大笔进项,连守信心里也过意不去。
连守信把这意思大概跟连老爷子说了,连老爷子见他们人手充足,也就没有坚持。不过背后私下里,连老爷子很是叹了几口气。他认为,连守信不让兄弟侄子帮工,还有个理由,就是怕麻烦。
连老爷子没有想错,连蔓儿一家,包括连守信自己,都很“怕”连守义,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们的事就不想和连守义有牵扯。
连老爷子倒是自己给连守信帮了几个工,后来被连守信给劝回来了。盖房子活重,最近连家事多,连老爷子心不闲。连守信说了,要连老爷子有空,就去帮他照看两眼,不用连老爷子干活。
他们爷俩站在那唠嗑,连蔓儿几个就将门扇和食槽从车上搬下来,安置到鸡圈里。食槽有两个,连守信说一个是鸡食槽,另一个,是被张氏准备养鸭的。
“明天,咱就在这夹一道帐子,一边养鸡,一边养鸭。”张氏指着鸡圈道。
刚买回来的小鸡仔太小了,张氏不放心晚上把它们留在外面,就用了一个大箩筐,将小鸡仔都抓进去,拿进屋里过夜。
小七还是看着什么东西都新鲜的年纪,对于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鸡仔,他更是爱不释手,就蹲在箩筐旁,一只只地摸,还抓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将一群已经有些瞌睡小鸡仔,闹腾的叽叽咕咕地叫。
“三十只,”小七将小鸡仔都摸了一遍,就对连蔓儿,“二姐,这些小鸡仔花了多少钱。”
“五文钱一只,你算算花了多少?”连蔓儿就道。
这样简单的题,当然难不过小七。
“一百五十文啊,都是母鸡不?”小七装作很老练的样子问。母鸡能下蛋,在庄户人家眼里,比公鸡金贵。
“不知道哎,小七,你给看看呗。我看你翻来覆去,都看了老半天了。”连蔓儿就逗小七。
小七吃吃的笑,他可看不出来小鸡仔的公母。
“二姐,我不会看。”小七笑过后,就老老实实地道。
“还得姐教你吧,”连蔓儿忍笑,也在旁边蹲下来,指着小鸡仔告诉小七,“这个得看鸡冠子。”
“哦。”小七真的就去看小鸡仔的鸡冠子。
连蔓儿其实也不懂得怎么分辨小鸡仔的公母,看鸡冠子的话,还是她问了张氏才知道的。即便如此,连蔓儿还是分辨不出。因为小鸡仔都太小了,鸡冠子更只有那么一咪咪,除了很少的几只雄性特征比较明显,其它的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就是最有经验的庄户人家主妇,也不能百分百地分辨这样大小的小鸡仔的公母。
张氏挑的这三十只,也不能保证都是母鸡。
“娘说了,到时候要是有公鸡,咱就留下一只打鸣,剩下的,养到过年,都杀了给咱吃肉。”连蔓儿告诉小七。
想到香喷喷的炖鸡肉,姐弟俩相互看了看,又都笑了起来。
…………
等到青阳镇的下一个集日,连蔓儿又跟着张氏去赶集,这次,她们买回来二十只小鸭子。也是刚出壳没多久的小鸭子,却比小鸡仔大了许多。这当然是因为鸭蛋比鸡蛋大的缘故,连蔓儿是这么认为的,她觉得应该没错。
小鸭子也都是黄色的绒毛,鸭嘴颜色只是略深,嘎嘎的叫声带着奶味。
鸡圈中央,已经用帐子隔开了。因为鸡鸭如果在一起,它们会打架。现在这个时候,小鸭子的体型较大,打起来会占上风。可是等小鸡仔长的再大一些,尤其是如果里面有小公鸡,它们会用尖嘴啄小鸭子,而且它们行动比鸭子灵活,那时候往往就是小鸭子吃亏。
这一鸡圈的小鸡小鸭,整天叽叽咕咕,嘎嘎嘎,叫的分外欢快,尤其是连蔓儿去喂水喂食的时候。
周氏历来只养鸡,不养鸭。她今年养的小鸡仔还比连蔓儿家的少,她很不高兴。周氏不高兴,从不会埋在心里,她的情绪,都戴在脸上。
“成天嘎嘎嘎地,半夜里也没个消停,叫的人脑瓜仁子疼。”周氏向连守信抱怨,“养那玩意儿干啥,吃的多,下蛋少,味也大。过年要杀,也没几两肉,还不好吃。”
“赶紧卖了,要不就拿你们那边养着去!”周氏命令连守信。
“你们养那老些鸡,你们有东西喂吗?可别惦记我再多分给你们口粮!”说完了鸭的问题,周氏又跟连守信说鸡。
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具
周氏这样说,连守信只能唯唯诺诺地听着,过后他也没将这些话告诉张氏。但是周氏找连守信说话,也没特意背着人。在这个家,她就是天,她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所以她没必要背着人。所以张氏很快就知道了。
“咋咱养点鸡鸭,又害着他奶的事了?”张氏皱眉。
连蔓儿点头,周氏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他们的鸡圈是在上房西屋窗下,离着周氏住的东屋有着好大一段距离。而且小鸡小鸭,就算叫,那能有多大的声。庄户人家,听惯了这些庄稼院特有的声响,根本就不会对生活有任何的妨碍。
而且这些天晚上,张氏都是将小鸡小鸭抓进西厢房里过夜的,连蔓儿一家不是睡的挺香,根本就不关周氏什么事。
“我看我奶是觉得咱鸡鸭养多了。”连蔓儿就笑道,“娘,你没看见,我奶这些天给她那些鸡喂食,可舍得喂了。”
这些天只要连蔓儿或者连枝儿给自家的鸡鸭喂食,周氏随后就会去喂她的那些鸡,哪怕她刚给那些鸡喂过食,也是一样。
张氏也笑了。
“你奶那人要强,”张氏道,“这是怕咱的鸡鸭养的比她好,她没面子。”
连蔓儿点点头,还有一个想法,她没说出来。周氏之所以不高兴,还因为她自认为是这个院子的掌权人,她无法忍受院子里有任何超出她掌控的事物。
不过,人都是要学会适应环境的。连蔓儿想,以后这院子里,不受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