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小地主-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当家的事都过去多长时间了,今天还说为了咱们高兴,一说起大当家的事,看老爷子那伤心的。”张氏就道,“后悔那个时候,没像咱今天这么办。”

    “……就不是一回事。”连蔓儿就笑道,“当初,他们还不是不愿意带二当家的那股人去,我爷还特别烦何老六那。可最后咋样,何老六是不好,二当家的那股人是拖了后腿。可要是他们自己立身的正,也不会有后来的事。那些事,可不都是别人折腾出来的。”

    “那是,就算没二当家的那股人,没有何老六,那也是早晚的事。”五郎就道,“就凭他们编瞎话卖蔓儿,他们就不是好人。让人抓住,是迟早的事。”

    大家都点头。

    “我爷怕是想不起这些事。”连蔓儿就道,“我看他今天伤心,就是伤心当初应该更硬气点,把二当家的一股给拦下,不让去太仓,他就觉得没事了。估计,他还觉得是他对不起大当家的。”

    “咱爷会不会觉得对不起大当家的,这个不好说。不过,他肯定是觉得,大当家的冤枉,不该落到今天这样。那心里,更可怜、心疼大当家的了。”五郎就道。

    说起来,偏心谁都难免。但是,凡事都该有个度。连老爷子就是偏心的过度。

    就比如说,今天连守信说了那些话,连老爷子也觉得对。那么,他就应该趁热打铁,好好敲打敲打老宅的众人。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即便以后老宅里哪一个有了别的想头,在付诸行动之前,他也得多想一想。

    但是,连老爷子因为偏心连守仁,当时就顾着心疼连守仁,将整个话题都带偏了。这无形中,就削弱了连守信那些话的力度。

    即便是连老爷子之后回过神来,旧话重提,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老爷子的精气神,是大不如前了。”连守信突然道。

    连老爷子是个很讲究的人,如果不是精气神不如以前,今天怎么着也会坚持送他们出来,而在说到连守仁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失态。

    人老了,精气神不足,方方面面,就会跟着退化,比如说头脑和控制力。衰老,是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的。因此,一家人虽然对连老爷子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但是想到他已经年老,就又多了几分谅解,不会将事情太往心里去。

    “老爷子装裹的衣裳被褥,都准备齐了没?”连守信就问张氏。

    “被褥早就准备齐了,还是你给送过去的,你忘了?装裹衣裳,是继祖媳妇帮着老太太给做的,也都做好了,那天继祖媳妇告诉我的。”张氏就道。

    “这就好,真有那一天,也不用抓瞎了。”连守信就点头道。

    “你放心吧,抓瞎不了。”张氏就安慰连守信,示意到时候她会出全力。

    “嗯。”连守信明白张氏的意思,就点了点头。

    “才刚要出来,老太太拉着你,她是打算要干啥?”张氏就又说起别的话题,“我不瞒你说,我这都做了病了,你看他要背着我们跟你说话,我这心里就突突的跳,到现在,我还后怕那。”

    张氏说的不是虚词,她确实怕周氏怕的一贴老膏药。

    “你别总担惊受怕的,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连守信知道张氏的心病,就忙安慰道,“那都是不可能的事。她就算真跟我说了,也是白说。”

    连守信和张氏说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话,五郎、连蔓儿、连枝儿和小七几个孩子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都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来。

    连蔓儿眯着眼睛,对于连守信和张氏再说什么,她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她认为,张氏是有些担心过度。就好像那个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

    不过,这种担心过度,对她们并没什么不好,相反,这还帮她们避免了多余的麻烦。所以,连蔓儿并不打算就此事去开解张氏或者连守信,就这样下去,很好。

    老宅这件事,并没有在一家人的心中停留很久,因为接下来,离连枝儿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一家人也一天比一天忙碌起来。

    每天都会有来给连枝儿添箱的,一家人都要招待,离的远的,还要留饭。张青山和张庆年父子两个按照约定送了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过来帮忙。

    而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三个则凑在一起,她们要送连枝儿一个惊喜。



第七百五十九章 添妆

    等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准备妥当了,就借故将一家人聚到了一起。

    “你们三个,到底是要送你姐啥东西。看你们这两天,偷偷摸摸地,把我的好奇心都给勾上来了。”李氏年纪虽大,眼神却挺不错,她看出这几个孩子是要揭谜底了,就笑着催促道,“赶紧的吧,再不把东西拿出来,大家伙都好奇的该睡不着觉了。”

    “就是,快点吧。”张采云也催促道。

    “你也不知道?”连枝儿对于弟弟妹妹们要送自己什么东西,也十分好奇。她以为张采云应该是知道,就问了一句。

    “我要知道,我早就告诉你了。”张采云就道。五郎年纪虽小,言谈举止却老成。张采云虽比五郎大上一些,在五郎跟前却有些拘谨。因此,这件事,她自然不好去问五郎。而连蔓儿和小七那里,她是问过的。可惜,连蔓儿和小七竟然对她也只字不漏。致使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这三个人到底为连枝儿准备了什么礼物。

    连守信、张氏还有张王氏,也都笑着看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三个,期待着他们的答案。

    “别急,别急,”连蔓儿就笑道,“马上好。”

    连蔓儿这么说这话,就从袖子中抽出一个纸卷,递给连枝儿。

    “姐,我们给你的添妆,这个是一件。”连蔓儿笑着对连枝儿道。

    “快看看是啥?”大家就都催促连枝儿道。

    连枝儿的脸因为高兴和感动而有些红扑扑地,在众人催促下,她将纸卷打开。

    “是身契?”连枝儿虽对读书并不热衷,但在自家弟弟妹妹的督促下,也学了几本书,像一般的书信往来、账册以及契约书等,她都能看得懂,而且还能写会算。

    连蔓儿交给她的,是一家四口人的身契。

    “对。”连蔓儿笑着点头。又冲旁边伺候的小喜和小庆使了个眼色。

    两个丫头下去,一会的工夫,就带了四个人来。这四个人,是一家子,三十几岁的夫妻俩,带着一儿一女。这是自愿投到连家庄子上的一户人,因为忠厚能干,被连蔓儿几个挑选出来。送给连枝儿做陪房。

    这个年代,虽说是有银钱就能够买人使唤,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并不是这样的。官宦人家呼奴使婢自然没有顾忌。而没有官身的人家,也有买人使唤的,但规矩就没有那么严谨。

    这并不是说,这些人家不会定严谨的规矩,而是没有官身,只靠银钱,有很多人和事都难以压服。

    就比如说吴玉贵家是很有钱的,完全可以买人使唤。但是他家却没有这样做,只是雇人帮着跑腿、料理一些家务。而大多数白身的地主人家。也只雇佣长工、短工,却很少买断身价。

    这种顾忌,也适用于娶妻方面。一般的庄户人家,即便实质上是花了钱,买的媳妇,但也绝不会有身契,依旧是娶亲。一方面是买人说出去不好听。好好的男子。说不上门当户对的媳妇,还要买女人,这实在是太不体面了。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白身的百姓,即便有银钱,律法也没有禁止,但还是没底气买人。即便买了人来,也怕压服不住的缘故。

    也因此。除非是偏远的深山里,庄户人家是不会从人鸭子手里买女人成亲的,当然更不会买人来使唤。

    当连蔓儿家除了御赐的牌楼,另外只有五郎一个秀才的时候,连蔓儿还没打算给连枝儿陪嫁丫头。

    而现在,连守信得了官。情况就不同了。

    连枝儿赶上了好时候!

    连蔓儿就让这一家四口给连枝儿磕头。

    “这……”连枝儿没想到,弟弟妹妹们送她的是四个陪房,下意识地就要拒绝。

    连蔓儿却不让连枝儿拒绝的话说出口,只打发小喜和小庆将人带下去安置,到时候一起安排送去吴家就行了。

    “姐,家兴哥家里也没啥人干活。你嫁过去,先还不说家兴哥家的事,就你陪送的这些田地、作坊、磨坊,到时候你就忙不过来。这四个人到时候就随你安排。”连蔓儿就对连枝儿道,“以前这人咱也陪送得起,就是不好太张扬。现如今,算是赶巧了。”

    “枝儿啊,这个你就接了吧。是你弟弟妹妹们一片心意。”张氏就道,“以后你做了人家的媳妇,可没在家里那么轻省了。那媳妇和小丫头,你就留在身边,帮里料理家务。也让你婆婆和家玉妹子轻省轻省。”

    “那汉子和小子,就让他们在外头,跟着你公公和家兴两个,跑跑腿,帮你照管照管田地啥的。”连守信也道。

    “这是好事,枝儿,你可不能不要。”张王氏也跟着笑道,“就像蔓儿说的,你这是赶上了好时候。你爹如今是中书老爷,你娘是孺人,你就是千金大小姐,这该当有人伺候。”

    “要还是庄户人那也就算了,怕折福。现如今,是该这样。”李氏也道。

    张采云、五郎和小七也都劝连枝儿将人收下。

    “那好吧。”连枝儿被众人劝着,才将四个人的身契收了。她心里感激弟弟妹妹替她想的周到,只是素来腼腆,不善于表达。

    “姐,等人跟了过去,你跟家兴哥商量着给他们改名也好,改姓也行。”连蔓儿又告诉连枝儿道。

    “嗯。”连枝儿笑着点头。

    “蔓儿,你刚才说这是一件,那是不是还有第二件啊?”张采云就笑着问道。

    “当然有。”连蔓儿就笑着递给五郎一个眼色。

    五郎也从袖中取出一张纸卷,递给了连枝儿。

    连枝儿接过纸卷打开,看了一眼,立刻就怔住了,拿着纸卷的手也开始发抖。她勉强将纸卷上的内容大致扫了一遍,一双手就像被火烫着了似的。

    “这、这不行,这绝对不行。”连枝儿颤抖着手,将纸卷塞给坐在她身边的连蔓儿,就如同扔了烫手的山芋一样。

    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都露出不解的神情,她们都不大认识字,不知道五郎给了连枝儿什么东西,让连枝儿这么激动,而且,好像是吓着了,还被吓的不轻。

    “是啥啊?”张采云愣愣地问。

    “是烤鸭店的干股。”连蔓儿就笑道。

    刚才从五郎手里递给连枝儿的,是烤鸭店一成的干股契约书。

    这是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三个孩子商量,又取得了连守信和张氏夫妻同意后,做出的决定。

    股份制,在连蔓儿家并不是新鲜事。

    从连记包子铺最初的按劳取酬,到后来,一家人即便不去铺子里做活,每个月也会领到固定的工钱,再到后来,随着收益的增加,家底的增厚,工钱的数目也几次增加,最后干脆在连蔓儿的提议下,不再是固定的数目,而是变成了收益的分成,也就是分红。

    连蔓儿一点一点,润物细无声地将股份制引进来,并让一家人都接受了。

    到最近开办烤鸭店,送给沈六两成干股,另外烤鸭店的掌柜、账房等骨干,除了每月的工钱,也有固定份额的分红。这些,自然都是有契约书白纸黑字,写的分明。而在自家内部,连蔓儿干脆也按照同样的格式,将其余的干股进行了划分。

    连枝儿、五郎、小七和她,每个人都分到了一成的干股。

    至于大家分成之后,剩下的收益,则归入公中,用以支付家庭的各项用度、积攒下来做扩大生意的资本等。

    烤鸭店一成的干股,每年的分红银子,不是以百计,甚至也不是以千计,而是以万计。连枝儿对于烤鸭店具体的账目并不清楚,但是收益大体的数目,她是知道的。

    所以,当拿到这一成干股的契约书,她才会像被火烧了手那样,不知所措。

    “不,这不行,我不能要。”连枝儿急切地道,因为不善言辞,甚至有些语无伦次,“我拿的,已经够多的了。这就已经过福了。”

    “咱家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我、我真是没出啥力。我跟、我跟蔓儿没法比。这两年,我就在家享福了。五郎念书辛苦,考上了秀才。蔓儿家里家外的,操的心比谁都多。别的,我都不一件件地说了,反正咱大家伙也都知道。就是这个烤鸭店,我真一点力都没出。蔓儿出了大力,那几个月,她起早贪黑的,人都累瘦了。”

    “蔓儿还能出主意,我连主意都没出过。这个干股,蔓儿拿是应该应分的,我不能拿。”

    连枝儿在不知所措之后,就是坚决的拒绝。

    “姐,那照你这么说,我也没出啥力。”小七凑到连枝儿跟前,笑嘻嘻地道,“我在家除了吃,就是睡了,那我不也一样拿了吗。姐,这是咱一家人商量好的,给你,你就拿着呗。”

    连枝儿抬眼看连守信和张氏,连守信和张氏都点头。

    “那也不行,我不能拿。”连枝儿说着,抬手摸了摸小七的头。“小七,姐不能跟你比。你现在念书,以后跟五郎一样,考秀才、考举人,当官,给咱家撑门户,光宗耀祖。你拿那是应该的。我、我不能拿。”


第七百六十章 添妆(二)

    连守信和张氏的这几个孩子,连枝儿年纪最长,跟着爹娘受过的苦最多,同时,她也是几个孩子中受张氏的影响最深刻的。连枝儿的思想非常传统,她心里非常认同这个时代男女在继承家产方面的差异。

    五郎和小七两个,以后将会为连家传宗接代,也将为连家顶门立户、光宗耀祖,家里的财产,自然都是他们哥两个的。

    而因为家里富足,爹娘、弟弟、妹妹们愿意多给她一些陪嫁,她很知足、很感恩。原先给的那些,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应该得到的。

    有句俗话说没有人会嫌银钱咬手。但是连枝儿却从来都是个十分克己、没有贪念的姑娘。她自认为家里能有现在的日子,她的贡献非常小。而她出嫁之后,就连那点非常小的贡献,只怕也没有了。原先给她的,在众人的劝说下,她都接受了。但是烤鸭店的干股,她却不能接受。

    连枝儿认为,接受了干股,那么以后她什么都不做,就能从弟弟、妹妹们的产业中获利,而且还不是小利。她觉得这样是不劳而获,爹娘和弟弟妹妹们待她好,但是她却不能够让自己这么占爹娘和弟弟妹妹们的便宜。

    而连枝儿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稀有的优点。她虽然思想传统,认为闺女没有和儿子一样继承家产的权利,她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并不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此去要求同为连家女儿的连蔓儿。

    连枝儿认为连蔓儿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家里能有现在的境况,连蔓儿居功至伟,她认为连蔓儿是理所当然和五郎、小七一起继承家产的。

    在连蔓儿的前世,有一个名词是圣母。很多人轻易地就被罩上圣母的帽子。但是连蔓儿并不认同那些说法。如果一定要说圣母,那么连枝儿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圣母。她们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却极少对别人有所要求。对待别人,她们一贯采用的是极为宽容的心态和宽松的标准。

    共同生活了几年连蔓儿对连枝儿当然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她愿意将好东西一股脑地给连枝儿,则不仅仅是源于姐妹情深,还有她对连枝儿人品的敬重和喜爱。

    不管众人如何劝说,连枝儿就是不肯收下干股。她不善言辞急的眼圈都红了。连蔓儿见连枝儿要哭,就有些不敢劝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嫌钱多,嫌钱咬手。他们称量自己的付出,只要求更低微的回报。

    “……一定要给我,我就不嫁了……”最后,连枝儿无法说了这样一句话。

    连枝儿性情温柔和顺,平常都没什么脾气。而这样的人,一旦真是认准了什么事,那是轻易不会更改的。就如张氏有一次对连蔓儿说的那样,“你姐有时候,还挺倔的。”

    听连枝儿这样说,大家就无法再劝了。

    连蔓儿和五郎交换了一个眼色,只能将干股的契约书先收了起来。

    “姐你咋能说这个话那,你看你把咱爹和咱娘给吓啥样了?”连蔓儿轻轻地戳了戳连枝儿,笑眯眯地道。

    连枝儿见连蔓儿和五郎将干股的契约书收了起来顿时压力大减,被连蔓儿这么一说,就觉得刚才那句话,是她自己任性,吓着了连守信和张氏,因此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呐呐地说不出话来。

    “姐,你别多想。这是大家伙商量出来的,咱爹娘也是想让你还有家兴哥知道,咱们几个,在家里都是一样的。咱爹娘这是一视同仁。

    就算你嫁到家兴哥家里去,那还一样是咱爹娘的闺女,是我们的姐。”连蔓儿又对连枝儿道。

    “嗯,我知道。”连枝儿一边点头一边擦泪。以前在老宅,吃苦受累被欺负,连枝儿从来不会落泪。家人的温暖、爱惜,这份亲情,才能让她落泪。

    虽是落泪,却是喜悦的、幸福的泪水。

    大家就忙将这件事撂下,又说起别的话题,又有连蔓儿、小七和张采云在旁说笑,慢慢地,连枝儿才好了。

    连蔓儿一家将给连枝儿的陪嫁这就算都准备齐整了,而亲朋好友来添妆的人,几乎每天都是络绎不绝。

    李氏、张王氏和张采云提前过来帮忙,最早送上了添妆。

    张王氏和在家看家、做饭的胡王氏,都送上了厚厚的针线,其中包括成对的帕子、汗巾子、枕套、椅子袱、桌布、门帘、窗帘、不同尺寸的几套各式布罩,甚至还包括包袱皮,全用的是上好的料子,亲手绣的吉祥花样。

    显然,这两位做舅妈是在连枝儿定亲之后,就开始准备这些东西了。

    张采云也送了礼,也是她亲手绣的,两张绢帕子,一对绸子枕套,两绫袜子,还有两条汗巾子。

    小龙和小虎也送了礼,是一对铜盆,据说是两个小家伙拾山货到集市上卖,积攒下的钱买的。

    李氏送的是一对鎏金的银镯子,一对金丁香,另外还有一棉一夹,按着连枝儿的身量缝制的两套彩绣的衣裙。

    鎏金的镯子和金丁香都不是现买的,而是李氏年轻时曾经带过,如今压箱底的珍藏。衣裙更是李氏一针一线,精心缝制出来的。

    李氏这些年,颇积攒了些金银首饰,现在除了日常戴的两三样,其他的,都是准备给儿孙们的。张氏出嫁的时候陪送了一些,娶两个儿媳妇进门的时候,也给了一些。现在给了连枝儿两件,接下来就是张采云,然后还有连蔓儿的添妆,五郎和小七娶媳妇的时候,自然也要给,小龙和小虎两个孙子成亲的时候,更要给。

    李氏曾经跟张氏说过,那些东西,她一件都不打算带走。这个带走,自然是死后装裹的意思。李氏打算将压箱底的这些东西,都分给自己的儿孙。

    “……不管多少,每个孩子我都得给,……是个心意,是个念想……“李氏如是道。

    在世的时候是个心意,等她过世了,也能给孩子们留个念想。

    庄户人家的很多女人,都和李氏一样。年轻的时候积攒这些东西,等年纪渐长,再将这些东西传给儿女们,并且乐在其中。一代一代,都是这么传下去的。

    说到李氏,不得不再说说周氏。周氏也有些压箱底的东西,连蔓儿几乎从来都没见过,因为那些东西,都被周氏给了连兰儿和连秀儿两个。家里的这些个媳妇、孙子、孙女,都没得过周氏的东西。

    这样的做法,在庄户人家中是极为罕见的。周氏我行我素,有时候说起这件事,她还念念有词,说她这一辈子劳碌,都是为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用周氏的话说,她给她们“扛长活”,劳心劳力之外,哪还用再给她们东西。应该是她们孝敬她东西才是应该的。

    而她的那些东西,自然是给她照顾不到、嫁出门的闺女的。

    连枝儿要成亲,老宅那边也送来了添妆。来送添妆的人是蒋氏和连继祖。

    连继祖就留在前院,和连守信说话,蒋氏到后院来送添妆。

    老宅的添妆很简单,四样针线,包括帕子、枕套、袜子和鞋面,针线倒是极为精巧,花样也别致,显然是出自蒋氏之手,而所用的料子,连蔓儿也都认识。

    那是她家,还有宋家送给老宅的尺头,周氏自家不知道做了些什么,余下来的边角料。

    除了这四样针线,还有蒋氏打的各式各样的络子。

    比起张氏娘家送的添妆,老宅的添妆就显得太过微薄。蒋氏心里明白,瞧着一屋子柜子上、地上挨挨挤挤地摆放着的别家送来的各样添妆,蒋氏难免露出几分不自在。

    虽是如此,蒋氏也没解释上面。老宅的情况,连蔓儿家都知道,她再说,反而不好,也没什么意思。

    老宅如今是连老爷子当家,但是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周氏做主。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