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小地主-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两口新婚,正好的蜜里调油一般。看秦若娟在一家人面前如此殷勤,连蔓儿觉得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因为爱屋及乌。

    而这样,自然没有什么不好。连守信、张氏、连蔓儿和小七对此都喜闻乐见。

    “……对,让五郎带你好好逛逛。”张氏也说道,“县城里有几家铺子的东西都不错,挑好的,不比府城的差。你稀罕啥。就让五郎给你添置点啥。”

    娘儿三个说着话,到掌灯时分,前面的宴席终于散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回来了。

    五郎就告诉连蔓儿,宴席上,进一步确定了新建学堂的事情。他们这边,将调派能干的管事,由县衙的人配合,选定学堂的地址,等开春冻土融化。就开始打地基动工。

    “知县大人还说明天要陪同蔓儿回家,我替蔓儿回绝了。”连守信道。

    “回绝的对。”连蔓儿就道,她这次回来心里还想像往常一样。并不像铺张排场。而如果锦阳县的知县陪同她回家,那必然会惊动乡里。

    “我也说那是蔓儿的意思,知县没敢坚持。不过,他说,明天还是要派人。说是……护驾……”五郎也道。

    既然做了县主,有些东西也就身不由己。这种官样文章,连蔓儿并不喜欢,却也不能够完全禁止。

    一家人说了一会话,张氏就说时辰不早了。

    “都早点歇着吧,”张氏说道。还特意看了五郎一眼,“今天赶了一天的路,明天一早还得坐车。五郎。你照看点你媳妇,她第一次来。”

    以前,一家人晚饭后说说话,张氏从来不会第一个说要散。如今却不同了,连蔓儿和小七坐在旁边。相互交换了一个眼色,都抿嘴笑。

    秦若娟也是个聪慧的女子。虽然这些天,多少有些被小姑子和小叔子取笑惯了,这个时候脸上还是有些微微的发红。倒是五郎,毕竟是个男人,且平时习惯了弟弟妹妹的促狭,此刻面上并没什么异样的表情。

    就这么着,一家人都含笑各自回房歇息。

    第二天一早,就有县衙的人来伺候。连蔓儿早起梳洗了,一家人吃过早饭,再次坐上马车,往三十里营子来。

    从县城到三十里营子这一段都是宽阔的官道,一路走来,前面有县衙的人开道,很快就到了青阳镇上。五郎和小七弃车骑马,到连蔓儿车前来禀报,说是青阳镇、三十里营子,还有临近村镇的人都在路两旁迎候,从青阳镇到三十里营子一段的官道两侧都站满了人。

    连蔓儿坐在车上,有些无奈。大家来迎候她,自然是出于尊重。可是好奇心,看个热闹的因素也绝不少。

    乡下地方,平时的娱乐少之又少,大家都喜欢凑个热闹。曾几何时,这些看热闹的人中,也有过她的身影。比如说沈六带人来三十里营子的时候。

    对于这种情况,连蔓儿心里早已经有了准备。她不方便下车,只能让五郎和小七给众人带话。

    “……一众人全面免礼……”人群里老少都有,冬冷寒天的,行大礼难免受寒。另外,还要告诉众人,一会大家都可以去开明学堂,喝上一碗热粥,吃两个包子,去去寒气,同时,还可以领取一份赏钱。

    在此之前,因为估计到会有合村相迎这种事情,连蔓儿已经先打发人回老宅做了安排。务必要让大家高高兴兴的来,更加高兴的走。

    等五郎到前面将话传达了,连蔓儿在车内就听见四下人们的道谢和赞颂声。

    一会去领粥、包子和赏钱的人肯定不少,这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过,这些银钱花在这里,连蔓儿一点都不心疼。从车帘的缝隙里,她能看到人群中有不少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孩子。

    她,还有连枝儿、五郎和小七,也曾穿过同样的粗布衣裳,过着同样的生活,能够给这些小孩子带去一点点欢喜,连蔓儿就觉得比什么都值了。

    马车一路前行,最后下了官道,在御赐牌楼前停了下来。一家人纷纷下马、下车。从县城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特意盛装装扮了,下了车来,连蔓儿还整了整衣裙。

    牌楼前,早已经准备好了香案和锦垫。一宅的仆佣也都穿戴的整整齐齐,在两侧侍立。

    这是连蔓儿得了县主的封号后。第一次回来,自然要参拜御赐牌楼,叩谢皇恩。还有秦若娟,作为刚进门的儿媳妇,也要在这里叩拜。

    先是连蔓儿在丫头的搀扶下,到御赐牌楼前上香磕头,然后,才是一家人一起跪拜。连蔓儿眼角的余光就看见秦若娟,秦若娟似乎有些紧张。这也难怪,比起普通的百姓。秦若娟作为官宦人家的闺女,更加懂得这御赐牌楼的分量。

    等一家人都跪拜过了,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门。之后。连蔓儿难免又坐了正堂,见了来迎候的乡绅、里正等人,劝勉一番。这一番热闹,直到吃了晌午饭,大部分人都散了。才渐渐地消停了下来。

    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依旧在前面应酬宾客。连蔓儿、张氏和秦若娟在后院张氏的屋子里,一些亲近的女眷们都还在,包括连枝儿、吴王氏、赵氏、连叶儿等,张采云刚出了月子,也来了。

    张氏今天格外高兴,成本大套地说着家常。

    “这次回来的。打算住多少天?”吴王氏就问张氏。

    “……就是过个年,等过完了年,估计着初五就得回去。”张氏就道。以往。一家人在老宅过年,都要住到正月初十之后,然后去府城过上元节。今年却不能了。如今,已经顺利的娶了秦若娟进门,接下来。就要一门心思地张罗连蔓儿出嫁的事情,必须得去府城。

    “那蔓儿的日子定了?”吴王氏忙又问道。

    “定在二月里。请了先生,还在挑日子。”张氏就道。

    “那可真就快了。”大家就都道。

    “该让蔓儿多在家待几天,”连枝儿就道,“要不往后,恐怕要回来住就难了。蔓儿不像我……”

    连蔓儿以后必定要在府城定居,而且沈家的规矩肯定大,哪里能像连枝儿这样,住的近,跟婆婆说一声,就能回娘家。

    “我也舍不得,”张氏就道,“可也不能因为这,就把她把在手里,不让她出门子啊。”

    张氏这样说,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

    大家说笑了一阵,吴王氏是个到了去的人,就起身告辞。

    “……你们这一路回来,怪累的,也该歇一会。今天下晌,估计还有不少事,我们就不在这打瞎乱了。等明天,我们再过来。”

    一屋子的人就都站起身。

    “……那我就不留你们了,一会确实还有事。这大年下的,你们各家里也没啥闲工夫。明天,大家伙都早点来,咱们一处多唠唠。”张氏就道。

    等送走了一众女眷,前面的宾客也散了,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往张氏的屋里来。

    “……刚才继祖在这,我跟他说了,先在老太太跟前透个话。要不,咱现在就过去。也省得晚了……”连守信就低声对张氏道。

    周氏的辈分在那,而且,连守信和张氏也都不是那种决绝的人。五郎娶了媳妇,必然要带去见一见周氏。这是连守信所坚持的。

    张氏也并不反对。

    “我也是这个意思。”张氏就道,“刚才继祖媳妇在这,我也跟她说了。她提前回去,估计收拾去了。”

    “那咱就去吧。”连守信听张氏这样说,就道。

    “……去换换衣裳吧……”张氏就道。

    五郎就和秦若娟回东跨院为他们收拾好的屋子,小七回书房,他的院子暂时还没收拾好,连蔓儿也回西屋里,各自去换衣裳。

    “……都安排妥了没?”看着孩子们都走了,连守信才向张氏问道。


第一千零六章 意外的事

    连蔓儿回了西屋,很快就换了衣裳,收拾好了,再往张氏的屋里来。张氏和连守信也都换了衣裳,连蔓儿进门的时候,两口子正小声地说着什么。

    “爹,你不用太担心。刚才我和娘都嘱咐给大嫂子了。再说,咱们都去,到时候见机行事,也不多坐,应该不会有什么事。”连蔓儿就听见了连守信的话尾,出言安慰道。

    秦若娟是新媳妇,连守信希望,周氏在这个新媳妇面前,能维持一些体面,给新媳妇留下个好印象。

    连守信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其实很明白周氏的脾气。因此,他有些担心,今天秦若娟过去,周氏又要作,到时候,大家的脸面上就都不好看了。

    “你娘也跟我说了,那我就放心了。”连守信听连蔓儿这样说,就笑着应道。只不过,他的笑容在熟悉他的人看来,多少有些勉强。连守信他还是担心,不是因为不信任张氏和连蔓儿的安排,而是太清楚周氏的为人了。

    连蔓儿也没有再劝,凡是涉及到周氏的事情,一家里别的人现在都没什么,可连守信的头上总会笼罩上一层阴云。无他,不管怎样,连守信依然在乎周氏。

    连蔓儿坐下,陪着连守信和张氏说了几句话,五郎和秦若娟就换好了衣裳过来了,随后,小七也到了。一家人就起身,往村子里来。

    从府城往三十里营子来过年,张氏就告诉过秦若娟。他们村里还有这么一门同组的叔伯,也说了几年前就分家另过了。五郎和秦若娟小两口私下相处时,也将有关的情形向秦若娟介绍了。因此,来看周氏,并不需要再跟秦若娟说什么。

    只是一路进村,秦若娟跟连蔓儿一起,连蔓儿少不得小声地跟秦若娟说话,路过哪里都向秦若娟介绍介绍。

    “……那是村里最大的一条河,别看现在不怎么宽。夏天发水的时候,可有这个一倍。”连蔓儿指着绕村而过的小河告诉秦若娟道。

    如今河上的冰已经冻透了,冰面上可以看到顽童在玩耍。

    “……从前,我哥还带着我和小七在这,也这么玩那……”连蔓儿又将声音压低了些。笑着告诉秦若娟道,“等这两天闲了,让我哥也带着嫂子来玩。嫂子你肯定没玩过这个。对了,我哥做的那冰车应该还在,就让他推着你玩。”

    “……又不是小孩子了……”凡是谁讲到关于五郎的事,秦若娟总是听的特别专注。听连蔓儿这么说,她看向冰面的目光就有了些异样。脸色微红地说道。

    “是啊,长大了,我哥也有好几年不摆弄这个了。”连蔓儿感慨道,“不过没事。等咱们把咱庄子上的那段冰面围起来,没外人看见,咱们就再当一回小孩子。”

    这回,秦若娟飞快地扫了五郎一眼。只是笑,也不说话了。

    一路上。看到什么,连蔓儿就会告诉秦若娟一些他们兄妹以前的事。秦若娟的目光越来越柔和,她知道,五郎幼年时曾经吃过很多苦,但是一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却极亲厚,在一起度过的更多的是快乐的时光。

    很快,就到了连家的大门口。连守仁、连继祖、蒋氏和大妞妞早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看见一行人来了,忙迎上来见礼。

    “……老太太在屋里,身边离不开人,芽儿在屋里陪着。”蒋氏还解释了一句。

    大家就说着话,进了大门,往上房走去。

    周氏和蒋氏都是爱干净的人,院子平时就收拾的不错,今天知道连守信一家要来,还带了新媳妇上门,再加上还有连蔓儿刚做了县主的事,蒋氏更是不敢怠慢,院子又仔细的打扫了不算,还将些杂乱的东西都收了起来,使得整个院子更干净整洁了。

    一路进屋,并没有以往迎接他们的周氏的骂声,连守信脸上的神色明显放松了不少。这要是新媳妇进门,没见着奶奶婆婆,就先听到奶奶婆婆那中气十足的斥骂,还不知道会有多丢人那。

    连守信的心里就有些暖意。他知道,周氏从来就不是通情达理,讲究体面的人,而且骂人成瘾。今天能够这样消停地让他们进门,还是比较难得的。这是不是说,周氏的心里头还有他,有这一股儿孙。

    毕竟,有许多人,年轻气盛,等到老了,脾气也就缓和了下来,对待儿孙们也变得慈祥了。或许,周氏也会有转变,虽然,她的转变来的有些晚,但毕竟是转变了不是。

    连守信这么想着,率先进了东屋。然后就是张氏、连蔓儿几个随后也跟了进去。

    屋子里,被蒋氏收拾的更是一尘莫染。连蔓儿扫了一眼,就发现,柜子上摆的东西,有好几件原本是西屋的。想来是被蒋氏搬过来,充门面的。

    庄户人家,大多屋内并没有太多的摆设和装饰。就也有在招待稀客,或者是相亲的时候,借东西来摆的。也不只是庄户人家如此,大户人家也有这样的,算是人之常情。蒋氏这么做,是她的聪明之处,也表明,她对连守信一家的到来十分重视。

    除了柜子上的摆设,屋内地上也整齐地摆了几张椅子,每张椅子上都铺设有椅袱,布料虽普通,但花色素净,针脚也极精致细密。这一看,也是出于蒋氏之手。

    蒋氏有了连蔓儿安排给她的生计,显然是手里有了能自由支配的银钱,在家里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否则,就算是她手里有钱。也难以越过周氏来添置这些东西。

    能够让周氏同意她这般铺排,添置这些东西,想来也不容易。这么想着,连蔓儿的目光就移到了炕上。

    周氏依旧坐在离炕头一个铺盖的位置上,背后是她的铺盖卷。如今,连老爷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周氏也并没有什么忌讳,却偏偏要在炕头留出一个人的位置来,并不是周氏思念连老爷子。

    周氏喜欢睡热炕,所以每天都让连守仁、连继祖和蒋氏等人将炕烧的热热的。一铺炕上。最热的地方自然是炕头。可周氏却嫌炕头太热,怕把自己给烙着,因此,才留出了一个铺盖的位置来。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怕烙。那就少烧一点,何必要这么做?但是,周氏却不允许少烧柴禾,一定要将炕头烧的摸上去烫手,她才满意。当然,有连守信那一股的供养,这边也不在乎柴禾的问题。这也只不过是周氏众多怪癖之一罢了。

    连家的老太太难伺候。这在周围是十里八村都并不是什么秘密。

    周氏就那么坐着,腰板略有些佝偻,半垂着头,听见了连守信等人进门的动静。也没抬起头来。不过,看她头发梳的光溜溜的,身上崭新的靛蓝色万字文的绸子大褂和裙子,盘起的 露出来的白色棉綾袜子也是崭新的。

    周氏这也是收拾过的。

    周氏跟前。挨着炕沿站着的是连芽儿。连芽儿也穿了一身新衣裙,看见这么多人进来。她脸上的神情就有些怯怯的。

    “……奶,我四叔、四婶带着蔓儿、小七,五郎,还有五郎媳妇都来看你老了。”蒋氏忙就上前,凑近了周氏,略提高了声音道。

    “啊……”周氏似乎在打盹,听见了蒋氏的声音,才慢慢地抬起头,迷迷糊糊地啊了一声。

    蒋氏就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周氏又啊了一声。

    “……老四来啦……”周氏拉长了声音道,看来这是清醒过来了。

    连守信和张氏都忙喊娘,周氏却没有应声。地下已经铺好了垫子,连守信和张氏先行礼,连蔓儿要行礼,旁边蒋氏忙将她扶住了。如今连蔓儿的身份不同。

    “……刚才老太太还念叨,说怕折了福……”蒋氏笑着道。

    小七上前来行了礼,然后,就是五郎带着秦若娟行礼。蒋氏在一边早准备了一杯茶,秦若娟行礼后,便端了茶献给周氏。

    周氏坐在那,嘴里哦了一声,却不伸手接茶,连蔓儿在旁边看着,就觉得周氏的眼睛比以前浑浊了,目光似乎没有焦距。

    蒋氏这个时候忙上前来,侧身接了秦若娟手里的茶,轻轻地放在了周氏的身前。

    “老太太年岁大了,有些犯迷糊。睡着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蒋氏又笑着解释道,“这几天跟我们念叨,知道五郎媳妇要来,老人家可高兴了。就是太高兴了,昨个晚上都没咋睡,拉着我们说话,结果今天白天,就没啥精神。”

    秦若娟笑着应了一声,又从丫头手里接过两色针线来,依旧恭恭敬敬的献给周氏。周氏依旧没什么反应,还是蒋氏替接了过去,放在周氏身前。

    “……奶,你看这么好的针线,是五郎媳妇孝敬你老人家的。”蒋氏又在周氏耳边略提高了声音道。

    周氏浑浊的眼珠就转了转,最后落在那两色针线上。然后,她竟飞快地伸出手来,将两色针线抓起,举在面前打量起来。打量完了,她又哦了一声,竟将针线掖到了背后。


第一千零七章 疑心

    连蔓儿不由得眯了眯眼睛。

    谁都知道,周氏把家把的很紧。包括他们这一股送来的东西,还有蒋氏他们跟人礼尚往来,别人送来的东西,周氏都会把在自己的手里。她说怎样分配,就怎样分配,不管是吃食,还是别的东西。

    可是当着送礼人的面,周氏从来的表现都非常矜持,她甚至不会去碰送来的东西。尤其是他们这一股来送东西的时候,周氏往往还会表现得很看不上眼。虽然,连蔓儿知道,等他们走了,周氏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品尝他们送来的那些吃食。

    像现在这样,当着他们的面,就将东西把起来,这完全不是周氏风格。

    何止是现在的这个动作,周氏是不会在人前做出来的。应该说,周氏今天怎么看怎么不对劲。自打他们一进门就是这样了。

    连蔓儿心中疑惑,不过却什么也没说。

    “老太太是稀罕五郎媳妇的针线。”蒋氏已经笑着说道,“大家伙可都知道,老太太年轻时候的针线,那真是没得比的。能让她老人家看上的针线,那就是万一挑一。”

    连蔓儿不由得又看了蒋氏一眼,蒋氏这描补的也算合情合理。

    “大嫂过奖了,奶稀罕就行。”秦若娟就道。

    “奶,你说啥?”蒋氏笑着,一边又往周氏跟前凑了凑,周氏见蒋氏靠的近,嘴里含含混混的似乎又哦哦了两声,大家谁都没听清楚周氏在说什么,或者。周氏也根本就没说什么。

    可是蒋氏却听懂了周氏的话,就见她笑着伸手去周氏的身侧,拿出一个帕子包的小包来,然后转身就递给了秦若娟。

    “……老太太今天挺高兴,喝了孙媳妇的茶。这是老太太给五郎媳妇的,并不值啥钱,就是老人的一点心意。”蒋氏笑着说道。

    秦若娟并没有就接那块玉佩,而是看了张氏一眼。张氏轻轻点了点头,秦若娟才将玉佩接了过来,一边向周氏道了谢。

    大家在旁边都看的清楚。那帕子里包着的,是一块碧玉双鱼佩。看成色和雕工,都算的上是上品。连守信在旁边就朝张氏投去了欣慰的一瞥。

    来之前。连守信就跟张氏提起了这件事。秦若娟来见周氏,行礼敬茶,还送了针线。于情于理,周氏作为长辈,都得回赐点什么东西才行。但是连守信心知肚明。周氏那从来都是只进不出。

    “说实话,老太太就想送点东西,也没啥东西可送。她哪来的钱,她的东西和钱,那还不都是咱给的。”连守信当时这样对张氏说道。

    张氏做了婆婆,心情舒畅。不过这一回,她并没有顺着连守信说。

    “……谁指望她送啥贵重东西啦?也不朝她要金子银子。还是没那么心,真有那么心。哪怕裁块帕子那,那也是她对晚辈后人的一点心思。……这屋里又没别人,都到这时候了,你还遮掩啥啊……”

    连守信被张氏说到真病,脸上就讪讪地。没了话可说。

    “不是我说嘴。”张氏见连守信这样,还是白了连守信一眼。又继续说道,“五郎他姥姥姥爷有啥,年轻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老爷子老太太富裕那。他姥姥还给五郎媳妇一对镯子。照咱家现在的条件,那也不贵。可人家的心意到了。那是他姥姥年轻时候攒下来的,不管哪个后辈晚人都有。”

    “老太太当年是一件首饰都没有的?都哪去了,你也清楚。咱是一个草刺也没得着就是了。我是不挑这个,我是外人啊,人家能给我。可这几个孩子,不是你亲生的?不姓连,不是她亲孙子?”

    或许是也上了点年纪的缘故,张氏现在有时候想起旧事,就会抱怨、数落连守信几句。当然,张氏极少在几个孩子面前这么做,如果有秦若娟在场,她更不会如此。

    连守信被张氏抱怨的没了脾气,他不敢说张氏什么,他知道,要是他方才没说那句遮掩的话,张氏不会有跟他翻起这些旧账。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当时张氏都没怎么说他,现在说他,就是气不过他的话里的偏袒。

    连守信就陪笑。

    张氏看连守信这样,也怕孩子们随时会回来,就没有再数落连守信了。

    “……我和蔓儿我们都核计了,知道老太太那肯定又是一毛不拔。我把东西给继祖媳妇了,让她到时候给五郎媳妇,就说是老太太给的。”

    这块碧玉双鱼佩,正是张氏交给蒋氏,给秦若娟做红包的东西。

    连守信看了这双鱼佩,自然感激张氏贤惠、想的周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