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重生小地主-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五郎,小七你们俩到时候好好念书,娘就是吃糠咽菜,也供你们。”张氏抹干了眼泪目光坚定地道。
  原来连守信和张氏也有了让五郎和小七去读书的打算,连蔓儿暗自松了一口气。
  “娘,我年纪大了,我就跟着爷学会写字就行。以后,咱就供小七一个人吧。”五郎道。他大了两岁,想的比较实际。他们现在虽然有了一点钱,但是念书是很烧钱的,要供两个人念书,家里的日子恐怕会很艰难。他不愿意让家里承担太多的负担,情愿将机会让给小七。“我也大了能多干点活,多赚些钱。”
  张氏的眼泪才干,这时候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她一把将五郎拉到怀里。
  “五郎,我的好儿子,娘对不起你。”
  连守信则是扭过脸去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小七看张氏哭的伤心,也将圆滚滚的小身子依偎了过去,张氏一手抱着大儿子,一手抱着小儿子,哭的更伤心了。
  “娘,咱先别哭了。”连蔓儿赶忙道,“到明年开春,还有好几个月的工夫。咱勤快点,多赚点钱,到时候哥和小七就都能去念书了。”
  “对,对。”张氏连连点头。
  五郎还要说话,就被连蔓儿给拦住了。
  “明年的事咱明年再说,现在咱就说现在的。”连蔓儿道。不管明年会怎样,这几个月,她们要每天趁着空闲,先摘了文盲这顶帽子。
  “你爷喜欢读书人,这事跟他一说,管保成。”连守信道。
  “我和姐也要学的。”连蔓儿又补充道。
  “让姐和蔓儿也学吧,我们不耽误干活。”五郎和小七赶忙帮腔。
  “作坊里请了人,家里的活也没多少,想学就学呗。”连守信和张氏是疼孩子的人,没用几个孩子多说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当然,张氏心里还有另外的打算,她是想,大房的连花儿如果不是跟着连守仁读书、认字,怕也攀不上宋家这门亲事。
  “也不要枝儿和蔓儿去攀什么高枝,到时候能嫁的好一些就行。”张氏是这么想的,不过没说出来,只是眼睛看着连蔓儿和连枝儿,满是憧憬。
  “娘,你想啥那。”连蔓儿发现张氏的眼神有些异样,就问。
  “没啥,娘没想啥。”张氏回过神来,笑着道。
  “哦。”连蔓儿有些不信地哦了一声,就算她如何聪明,也是无法猜到张氏此刻的想法的。
  一家人商量定了,就到上房来和连老爷子说。
  “爹,我们条件不好,只有麻烦爹,趁着农闲,先教教几个孩子。”连守信道。“我们打算,明年过的好点,就送五郎和小七去念书。”
  “是五郎和小七自己想学?”连老爷子问。
  “是。”五郎和小七马上答道。
  “这是好事。”连老爷子抽了两口旱烟,语重心长地道,“这些天,看着你们忙活,我就想和你们说了。……日子过的穷,你们想着法子赚钱,这是没法子的事。不过,你们得始终记住了,士农工商,就算不能出仕,也要耕读传家,这才是正道,千万不要落到……哎,爹当年为啥不干掌柜了,要买地、买宅子、回乡里来供你大哥念书?你们现在,是在工和商中间转悠。不过,能想到要读书,这是有出息的想头……”
  连蔓儿眨了眨眼睛,连老爷子说的有些委婉,但是意思还是表达的很明白。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家里穷做些买卖,是无奈之举,连老爷子对此是不鼓励的,是痛惜的。连老爷子希望他们即便做不了士,也要做农,而不要去做工和商。
  “爹,你的意思,我明白。”连守信道。
  “那就好,再熬一熬,等你大哥……”连老爷子又说了很多话,不过是等连守仁做官了如何如何,在连蔓儿看来是老生常谈,只是出于礼貌,才保持沉默。
  接着就说到一会请客的事。
  “请了武掌柜,还有吴三哥……”连守信道。
  “我在纸笔店里,看见幼恒哥了,我请幼恒哥也来,幼恒哥答应了。”连蔓儿忙道。
  “王小太医从县里回来了?早就要请他,这可太好了。”连守信高兴道。
  连守信就和张氏商量,为了表示尊敬和郑重,他要再去镇上,再请一次王幼恒。
  “王小太医没少帮咱们,这是咱的恩人,咋地也不为过。”
  连守信去了镇上,张氏就带着连蔓儿几个加紧了准备饭菜。除了在镇上买来的鸡、鱼、肘子、和猪肉,张氏还泡好了木耳和红菇,都是李氏来看她们的时候带来的,另外就是家里现成的白菜、酸菜、土豆、菠菜、茄子干和豆角干这些东西。
  母女们在厨下忙碌,很快连守信就和王幼恒一起来了。连蔓儿赶忙端上了热茶和点心。
  王幼恒笑着喝了茶,就将带来的一个礼盒递给了连守信。
  “是我们请王小太医来吃饭,咋王小太医还送我们礼那。”连守信推辞着不肯收。
  “……恭喜连四叔的作坊开业,也没特别准备,不过是个意思。”王幼恒说礼物是作为他们作坊开业的贺礼,一定要连守信收下。“四叔若不肯收,就是嫌我的礼物微薄了。”
  说了一会,连守信只得将礼收了。
  连蔓儿打开礼盒,见里面端端正正,放的是一方砚台、一块松烟墨,两只湖笔,还有两沓裁好的宣纸,另外还有两本字帖。
  王幼恒以送贺礼为借口,将方才在店里挑好的笔墨纸砚送了来。
  连蔓儿心中感动,抬眼望着王幼恒。心想,王幼恒刚才说回药铺有事交代,只怕也不是真的,不过是怕她们不肯收他送的笔墨纸砚,所以让她们先回来,他再将东西当做贺礼送过来,让她们不得不收。这份心意和体贴,实在难得。
  “那两本字帖是我用当时初学写字的时候用的。”王幼恒微笑着道。
  连蔓儿打开字帖翻看,字帖果然是旧的。王幼恒不送新的字帖,而是送他曾经用过的,连蔓儿心中微微一动。
  “……没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格,不过你们初学,若是有什么疑难,不妨来找我,大家相互切磋。”王幼恒的话,如温暖的春风,送到连蔓儿的耳边。
  142 争肉
  连蔓儿回过神来,听见王幼恒这么说,是告诉她以后读书写字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请教。只是王幼恒说的太客气了,她们几个大字能认得几个,就能和王幼恒切磋,连蔓儿忍不住抿着嘴笑了。
  ……
  武掌柜和吴玉贵也先后到了。连蔓儿先领着武掌柜到她家的作坊里看了看。
  连家的作坊外表虽然有些简陋,但是里面却收拾的井井有条。即便是今天请客,作坊里雇佣来的媳妇们依旧和往常一样在忙碌。等武掌柜看到做工的媳妇们都干净利落,身上围着围裙,头上包着帕子,脸上还蒙了口罩,又听了连蔓儿的讲解,说这样能保证做腌出来的酸菜更干净,武掌柜满意的连连点头。
  然后,就在西厢房摆了桌子,连蔓儿将笔墨纸砚都准备齐全,由连老爷子执笔,写了份简单的合约。合约上确定武仲廉名下的酒楼、饭庄向连家的酸菜作坊购买酸菜,数量若干、价格若干等相关的事宜,并写明武掌柜预付的一吊钱,作为连家酸菜作坊的周转费用,将在以后每次结账的时候逐步扣减。
  连老爷子写好了合约,给众人看过,大家都没有异议,武掌柜代表武仲廉、连守信代表连家的酸菜作坊签字画押,王幼恒和吴玉贵也作为证人在合约上签字画押。
  合约一式两份,武掌柜一份,连守信一份。连家的这份,连守信收了之后,就转手交给了连蔓儿保管。
  将笔墨纸砚都撤掉,接下来就摆上了饭桌,由连守信作陪,请连老爷子、王幼恒、武掌柜和吴玉贵入席。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将准备好的菜肴流水似地端了上来。
  今天的酒席做的很丰盛,先是四道凉菜:油炸花生米,油辣凉皮。拌三丝,小葱拌豆腐。然后是热菜:有大盘酱的烂烂的肘子,糖醋鲤鱼,小鸡炖蘑菇,土豆红烧肉,鸡蛋炒木耳。肉片炒豆角,酸菜白肉,还有张氏的拿手菜熘肝尖。因为有酸菜白肉和小鸡炖蘑菇。就没有再另外做别的汤。
  这些菜虽没有酒楼里的菜色花样新奇,但却都实实在在,别说是在乡村人家。就算是在城里的有钱人家,也算得上是上等的席面。
  至于主食,张氏蒸了大米饭,连蔓儿又做主,另外做了几样点心:茄子干灌汤包、南瓜饼、碧玉饺子,和葱花饼。其中碧玉饺子是白菜大肉馅的,之所以叫碧玉饺子,是因为饺子的面皮是用菠菜水和面擀的。
  她们母女三个本来都是心灵手巧。这顿饭又都用足了心力,每一样菜和点心都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就是做酒楼生意的武掌柜也是赞不绝口。
  乡村人家请客吃饭,一般的情况下,女人和孩子们是不能上桌的。因此张氏只在地下张罗着添饭、添菜、端酒。
  一顿饭,几个男人说说笑笑,谈的十分投机,一边吃一边喝,直吃了半个时辰。连老爷子、武掌柜和吴玉贵都有了几分酒意,这才用完了。
  吃完了饭,张氏母女忙又准备了热茶、果子端了上去,让几个人醒酒。几个人又谈笑了一会,王幼恒先就站起来告辞,武掌柜和吴玉贵也跟着起身。
  连蔓儿跟着张氏和连守信将三个人送出门,武掌柜和吴玉贵同坐一辆马车,王幼恒坐了他自家的马车。
  王幼恒在马车上,向连蔓儿挥手。
  连蔓儿想着他的体贴,就走过去,想再说几句感谢的话。
  “别送了,快回去吃饭吧。”王幼恒轻轻地说了一句,还向连蔓儿眨了眨眼睛。
  “唔。”连蔓儿若有所悟。
  王幼恒笑了笑,就让车夫赶着马车走了。
  回到屋里,连蔓儿几个又收拾了一通,张氏将饭菜热了热,她们母女几个这才另外摆了桌子,开始吃饭。
  连守信就坐在旁边笑吟吟地看着,他也陪着连老爷子等人喝了些酒,两个颧骨上红红的。
  “爹刚才夸你了,说这顿饭做的体面。”连守信一边看着张氏和几个孩子吃饭,一边笑呵呵地道。
  “我有俩能干的闺女。”张氏眉开眼笑地道,一边夹了一块肘子肉往连蔓儿的碗里送,“蔓儿,多吃点肉。”
  “娘,我自己来,你也多吃点。”连蔓儿道。
  张氏特意挑了一整块的瘦肉给她,连蔓儿看了看,就不要。
  “娘,这块给我姐。我姐爱吃瘦肉。我吃块肥的。”连蔓儿说着话,自己夹了一块肘子皮。
  “娘,给我吧。”连枝儿就把那块瘦肉接了过去,“蔓儿的嘴,越来越刁了。”
  连蔓儿就笑,“肘子皮更入味。”
  一家人正在说笑,就听见门帘响。连蔓儿抬起头来,就看见是何氏挑门帘从外面一步跨了进来,手里还拉着六郎。
  “他四婶,俺来跟你借根针。”何氏大着嗓门道,进了门,故意地打了个愣神,“哎呦,你们吃饭那?”
  何氏这么说着,已经拉着六郎走到了饭桌旁边。
  几个孩子都不再说话,低下头扒饭吃菜,暗地里相互交换着眼神。最近何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来张氏这借东西。一根针,一根线,甚至有一次说屋里的笤帚找不着了,要借她们家的笤帚用用。
  何氏每次借东西,都是挑在她们吃饭的时候来。连续几次,连蔓儿几个都明白了,何氏借东西是假,来打探她们吃什么,并借机揩油才是真的。
  “哎呀,还有肘子、红烧肉……”何氏的脑袋伸过来,眼珠子几乎粘到了桌上的菜盘子里,“你们这生活也太好了,俺们都不知道多少天没闻见肉味了。”
  何氏说着,偷偷地掐了六郎一把。
  六郎个子矮,看不见饭桌上都有什么,但是他也闻见了肉香。
  “娘,我饿。”六郎留着哈喇子道。
  “你饿。跟俺说有啥用,跟你四婶说。”何氏说着话,就将六郎抱到了炕上。往炕桌边一放。“还别说,俺也饿了。”
  何氏就等张氏一句话,就要带着六郎上桌吃饭。或者,只要张氏不出声反对,何氏就能厚着脸皮当做是默许。
  连蔓儿这个时候,就觉得吃到嘴里的鱼肉似乎都没了味道。用乡村人家的话。何氏脸皮厚,太没有身份,可连守信和张氏却是爱面子的人。她知道。以连守信和张氏的性格,撵何氏的话是绝对说不出口的,而且很有可能心肠一软。就说出让何氏和六郎一起吃的话来。
  这是连蔓儿不愿意答应的。
  今天的饭菜是丰盛了一些,可这些都是她们一家人辛勤劳动才赚来的。而且她们又是什么富裕人家了吗,像这样的饭菜,她们也并不常吃。何氏作为一个成年人,好吃懒做,和她们的关系也并不是很好,却来她家蹭吃蹭喝,这算个什么道理。
  可是还有六郎。六郎还是个孩子。何氏就是看准了张氏和连守信就算对她能不客气,但是对六郎,却是拉不下脸来的。
  可是小七也是个孩子,而且还比六郎小。小七满头大汗地在灶下烧火烫白菜丝的时候,六郎在干什么?小七在集上吆喝卖菜的时候,六郎又在干什么?
  饭桌上,小七正在偷偷地瞪六郎。
  “娘,我要吃肉。”六郎看着桌上那盘红烧肉,嚷道。虽然有何氏在旁边。但是六郎还是有些惧怕连蔓儿几个,才没敢自己伸手去抓肉吃。
  “哎呦,这得问你四婶给你吃不?”何氏看着桌上的饭菜,咽了一下口水,然后腆着笑脸看张氏,“他四婶,你看枝儿和蔓儿吃那么香,把六郎给馋的……”
  本来应该是何氏脸红,可实际上,何氏面色如常,张氏的脸却涨红了。
  “那、那……”张氏犹豫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连蔓儿看了一眼张氏,知道她心肠又软,面皮又薄,这是是招架不住何氏了。
  “娘,咱不是给二伯娘和六郎准备好了肉菜吗?”连蔓儿忙道。
  “啊,是啊。”张氏见连蔓儿冲着她点头,就附和道。
  在她们吃饭前,张氏就各样菜都挑出来了一些,装了一碗,准备给上房送过去,并不是专门给何氏和六郎的。
  “娘,那就快拿出来吧。”连蔓儿笑着道,“二伯娘,这桌上都是剩下的不好的,好的都先挑出来,给你留着那。”
  张氏忙下地,从锅里将热着的一大碗肉菜端了出来,连蔓儿也从饭桌上下来,一手拉了六郎。
  “六郎,走,吃肉去。”连蔓儿一边说,一边示意张氏去上房。
  张氏端了碗在前面走,连蔓儿拉了六郎紧跟着,六郎眼睛里只有那冒尖的一碗肉菜,顺从地让连蔓儿拉着。何氏左看看,右看看。她舍不得饭桌上的菜,可小七更有眼色,早就将几碗肉菜都护到自己跟前了。
  “二伯娘别笑话,小七比六郎还小,他护食那,等会我爹、娘非打他不可。”五郎对着何氏露出无奈的笑容。
  何氏见这边是占不到便宜了,就忙扭身跟上了连蔓儿和六郎。
  几个人到了上房,周氏正让赵氏放桌子,打算吃饭了。
  “娘,今天家里请客,挑了几样能吃的,给娘和大家伙尝尝。”张氏就将那碗肉菜放在了饭桌上。
  连蔓儿扯了扯六郎的胳膊,帮着他爬上炕,偷偷往那碗肉指了指,就和张氏一起从上房出来。张氏从来不是个小气的人,那碗肉菜非常实在。连蔓儿相信,如果易地而处,连家任何其他人,都不可能比她们做的更好。
  “你害馋痨了,大人都还没吃,你就上手抓了,把你手砍了!”连蔓儿走到院子里,就听见上房屋里传来连秀儿的怒骂声,接着就是六郎哇哇的哭声。
  第一百四十三章 眼红
  连蔓儿抿了抿嘴,心想,肯定是六郎终于忍不住,用手去抓肉吃了,然后被连秀儿给骂了。
  “你说啥大人,爹都吃过了。你当俺不知道,不就是你自个想吃,咋六郎吃一块就不行了?”是何氏的大嗓门。
  连秀儿和何氏吵起来了。
  张氏忙拉了张氏,快步回了西厢房,把门关上。
  “娘,咱能做的都做的,那些事,咱管不了,也不好管。”连蔓儿道。
  张氏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脸上却没有了方才的喜悦。
  “都是因为穷。”张氏道。
  连蔓儿看张氏似乎有些不自在,她就知道张氏这是“贤良淑德”的毛病又犯了。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张氏,是这个时代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尤其是女人,一定要先人后己。像这种情况下,就要饿着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把好东西都给别人,这样才是好的,是对的,才算的上是道德的标兵。
  张氏一直严格按照这个规范来要求自己,要她彻底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现在张氏能够做到这样,连蔓儿已经很欣慰了。
  “娘,你不能这么说。你想想,咱家不穷吗,可我和姐,哥还有小七,我们啥时候争过吃的?”连蔓儿道。张氏和连守信是比较包子,不过想一想,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正因为他们夫妻温厚的性格的影响,她们姐弟几个的性格也不错,在一起才会这么和睦。
  张氏听连蔓儿这么说,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自家的几个孩子干活从来都是抢着干,吃东西却都是相互谦让。
  想到自家的孩子的种种优点,张氏的心情重新开朗起来。
  至于那碗肉菜究竟是怎么分配的,最后还是连叶儿告诉连蔓儿的。何氏和连秀儿争吵,被周氏镇压了下来,何氏被周氏狠狠地骂了一顿。连老爷子做主。连家的几个孩子。每人都分到了一块肉和一勺菜。连蔓儿和连叶儿议论了一阵。觉得这还要感谢何氏。如果何氏不撒泼和连秀儿吵,那么几个孩子很可能分不到那么多的肉菜。
  “蔓儿姐,我和你说件事,你可别生气。”最后。连叶儿看着连蔓儿的脸色道。
  “猜也能猜的差不离,有啥可生气的,你说吧。”连蔓儿道。
  “别看奶、老姑和二伯娘吵的那么厉害,吃晚饭,人家又好了。她们都说、说四婶不好,说四婶心眼儿不好。你们自己吃香的喝辣的。给上房送菜送的少。要是送的多,够大家吃的。她们也不能吵起来。”连叶儿向连蔓儿道。
  连蔓儿就被气笑了。她们从嘴边省下来的肉菜,恭恭敬敬地送过去,没落着好不说,还被派了一身的不是。这叫什么事。
  “蔓儿姐,她们说话,你也别往心里去。我爹和我娘都说,四婶心肠好,要是换别人,才舍不得送出那些好菜那。”连叶儿道。
  连蔓儿转过身来,就把连叶儿的这些话跟张氏和连守信学说了一遍。
  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被气坏了。
  “下次咱再吃啥,一点都别给她们送。”连蔓儿就道,“……咱在上房吃那几顿,咱还干活了,奶还怕咱吃那。”
  “对。”连枝儿、五郎和小七都赞同连蔓儿的意见。
  连守信闷不做声,孩子们说的没错,可周氏是他的亲娘,他无话可说。
  张氏看了一眼连守信,只能安抚几个孩子。
  “咱做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她们爱说啥就说啥吧。”张氏道。
  “谁说啥也没用,有咱爹那。”连守信闷闷地道。
  是啊,好在连老爷子还是通情达理的,连蔓儿想。
  ……
  因为和连老爷子商量过了,连蔓儿几个从第二天开始,就到上房去和连老爷子念书。说是念书,就是一本旧的三字经,她们四个孩子一起看。连老爷子则是不用书本,就能背诵出来,这样一天学几个字,先是认字,然后连老爷子教她们怎么写。
  一开始,她们也不舍得用墨和纸,先是用手比划的顺了,然后用毛笔蘸了清水,先在桌子上写,最后才每人分一张纸,按着字帖正式临摹。
  四个孩子中,连蔓儿和五郎学的最快。
  “五郎以前学过一些,现在才能学的快些。蔓儿也能学的这样快,算得上是天资聪颖了。”连老爷子用了一句成语来赞连蔓儿,接下来却又叹了一口气,“可惜是个女娃,要是托生成个男娃……”
  连蔓儿暗自吐了吐舌头,她可不好意思说自己聪明,她能学的快,主要还是因为她也是有基础的,不过这话却不能说出来。
  “我也就能教你们念个三字经,等你们二伯回来了,就让他教你们。”学了两天之后,连老爷子在下课后说了这么一句。
  连老爷子只在小时候,他父母还在的时候念过一年多的私塾,后来就全靠他自学。而连守仁却是个秀才,连守仁能教的当然比连老爷子多。
  连蔓儿就看了一眼五郎。五郎最爱念书,听连老爷子这么说,一定高兴。可是让连蔓儿不解的是,五郎脸上并没有半点喜色,反而微微皱起了眉头。
  连蔓儿她们每天跟着连老爷子学习,却也没有放下家里的活计。酸菜作坊办的很顺利,现在除了给武仲廉名下的酒楼、作坊供货,还有县城、甚至外县的酒楼和饭庄来向她们买酸菜。另外,还有一些小贩,也从她们这里买了酸菜,然后拿到各个集市上去卖,当然价格就比当初连蔓儿在镇上卖的时候高了一些。
  作坊开了十天,就有来干活的媳妇想领工钱。
  “不是说好了,月底给吗?”连枝儿道。
  “是二蛋媳妇,说是她妹夫在哪个村一个作坊里干活,干了一个月,最后没得着工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