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成年代文里的傻白甜-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大娘:“我说啥你就听,咋那么多屁话!”
陈清风:“哼哼。”
陈大娘:“你是猪啊?还哼哼!咋样,东西好卖吗?钱呢?”
陈清风:“我换了粮食了,您不是说,有机会还是换成粮食吗?大概是昨晚大雪,天冷的厉害,黑市儿没啥人管,我就买了苞米面儿。”
他把粮食交给陈大娘,又说:“这是大姐给的蛋糕和棉花。”
陈大娘立刻:“还是你姐靠谱。”
她嗖嗖的把东西拎到屋里,锁在了柜子里:“甜甜,明天给你做一个棉袄。”
姜甜甜:“哎。”
开心的眼睛弯弯。
陈清风:“我姐说棉花还差一点。”
陈大娘:“行,我晓得。”
姜甜甜:“棉花攒的好难,不如不做新棉袄了吧,把棉花填在我的两件旧棉袄里,如果有多余的,还能做两个棉手套,您和我爹一人一双,我爹整天都要去大队,您也天天忙里忙外的。有个棉手套,暖和很多啊。可不能冻坏了手,不然真的不爱好。”
陈大娘感动的眼泪汪汪:“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好心肠啊。”
姜甜甜:“娘才最好心呢。”
陈大娘握住姜甜甜的小手儿:“咱娘俩,都好心。”
姜甜甜笑了出来,听说不给姜甜甜做新衣服了,几个儿媳都有点喜上眉梢。省下来的布料,不定过年还能给孩子做个呢。一时间更加开心。
倒是苏小麦从头到尾面无表情。
不过大家也习惯了苏小麦这个样儿,好像自从“小产”苏小麦就如同受了刺激一样,跟以前一点都不一样了。以前温柔似水,怂吧吧的。现在倒是好,凶的一批,也厉害的一批。
她都敢去县里卖东西了,这一般女人哪里比得上。
她抬头看了一眼又开始相互吹嘘的陈大娘和姜甜甜,说:“就听过得老寒腿,没听过得老寒胳膊的。如果不做新衣服,那么把棉花填在棉裤上更合适。”
姜甜甜一呆。
苏小麦又说:“可以在关键位置多放,例如膝盖,小腹,腰这样的地方。”
陈大娘:“哎,有点道理啊!”
苏小麦笑了笑,没再言语。
陈大娘:“那就这么办,甜丫头啊,你把你的棉裤和棉袄找过来,娘明天就开始动工。”
姜甜甜:“哎?哦!”
陈清风伸手揽住了陈大
娘,笑嘻嘻的说:“娘,你来,咱们商量一个事儿。”
陈大娘立刻警惕:“你想干啥。”
她老儿子,心眼多的像是筛子,她这当老娘的,也难保不被坑。
陈清风:“好事儿。”
陈清风把陈大娘推到角落,低声说:“娘,我最近不是总拍老李大叔马屁吗?最近终于有点进展了。”
陈大娘:“???”
“他答应我,只要我出五十斤粮食,粗粮就行,就把他家的羊皮给我。您晓得,这绝壁是合适到极点的价格啊!怎么样,您出点粮食呗?”
陈大娘:“啊呸,你个小兔崽子,我就知道你没按哈心。现在啥能比粮食重要?你这就要换东西?”
陈清风:“哎不是,娘,您想一想啊,要不是现在粮食紧缺,咱可能用五十斤粗粮就换到一个纯正的大山羊皮吗?这不做梦吗?要不是最近天冷,我想早点给甜甜换个羊皮做个小靴子。我真的就慢慢攒着钱然后存粮食换了。要知道,我原本是想换了这个给甜甜做小袄子和小靴子的。现在让您加入,我这小袄子都放弃了。”
陈大娘还是不愿意:“这可是五十斤粮食,够咱家吃好久了。”
陈清风:“我知道,可是如果不是这样的时候,您就说,得不得一百块钱。他给咱便宜,也得一百块啊!我老李叔说了,如果我换,他还不要钱帮我都给做成靴子,您说多讲究。”
陈大娘:“他给做?”
陈清风一看老娘动摇了,立刻说:“对,他给做。”
他说:“他那块大羊皮,我瞅着了,至少能做三双靴子。您给我爹做一个,给我媳妇儿做一个,再给我五嫂做一个。剩余的料子,不定还能凑成一副羊皮手套呢。娘啊,不是我说您,您不能指望驴干活儿,还不给草吃。来来,我教教您,我五嫂整天为家里赚钱,您看她造多少罪?谁想大冷天出门啊!别的小媳妇儿刻都在家暖和的炕上坐着唠嗑呢!您不得表现一下自己的体贴?要不然到时候她寒了心,啥也不干了。吃亏的可是您。您瞅瞅,瞅瞅您那几个儿媳妇儿,有一个算一个,谁能去卖东西?您说对吧?您在说甜甜,她为家里付出多少啊!又是房子又是方子的!您不得表现表现?娘,您可不能糊涂啊!”
陈大娘抿抿嘴,好像,也对。
她咳嗽一声:“那……听你的吧。”
陈清风立刻微笑:“我这就过去撺掇。”
陈清风生怕他老娘反悔,立刻出了门,真是一秒都不停歇。
姜甜甜看着陈清风出去的身影,疑惑的说:“小风哥哥又干嘛去啊?”
她心疼的说:“刚回来都不歇一歇的。”
陈大娘:“他去老李大哥家一趟,很快就回来。你不用担心。”
姜甜甜赶紧上前,撒娇的杨桓陈大娘的胳膊,说:“娘,您给小风哥哥熬一碗姜汤好不好?他一身寒气,对身体不好的。”
姜甜甜又继续:“我其实不用做棉袄的,我又不出门,棉花给小风哥哥填在衣服里吧。他出门多,更用得上呀。”
陈大娘看她真诚又水汪的大眼睛,感叹:“我们家小六子这混小子,真是何德何能找到你这样的好媳妇儿。”
真的,没有,一分,缺点!
没有!!!
陈大娘对姜甜甜,是怎么看这么满意的。
她说:“你真是个好妮子。”
姜甜甜浅笑出来:“我也觉得自己很好。”
陈家几个儿媳:“……”
不过陈大娘倒是很喜欢姜甜甜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揉揉她的头说:“真是个孩子。”
姜甜甜挺胸抬头:“我才不是孩子呢,我都嫁人了啊。”
说起来也是,这都出嫁好几个月了。
陈三嫂正在添火,她抬头看了姜甜甜一眼,说:“小六儿媳妇儿啊,你结婚也有一段时间了,咋还没个动静啊?”
姜甜甜疑惑:“动静儿?什么动静儿?”
她立刻变了脸色,带着惊恐的结结巴巴问:“三三三、三嫂。你你你,你没事儿还听我们的墙根儿?”
陈三嫂咣当一声,摔了一个屁股蹲儿。
陈三嫂说话一贯都是小声小气的,难得的这次吼了出来:“我才没有听墙根!我干啥要听你们墙根!”
姜甜甜委屈巴巴:“是你自己说的啊。”
陈大娘:“老三媳妇儿,你凶什么凶!要不是你说话让人误会,甜丫头能弄错吗?”
陈三嫂:“……”
吸气呼气,呼气吸气,这样的话,有啥听不懂的?
她说:“我指的是肚子。”
姜甜甜更加诧异:“我们不会这么早生孩子呀,小风哥哥早就说过了。”
姜甜甜同情的看着陈三嫂,由衷的感慨:“三嫂,你记性现在好差啊!”
陈三嫂:“……”
她不跟姜甜甜一般见识,不跟她一般见识!
“老三媳妇儿,你少管那些有的没的,自个儿都没管好,就别操妯娌的心了。”陈大娘还是无条件维护姜甜甜的。
陈三嫂嗫嚅一下嘴角,说:“娘,我、我就是随便问问。”
陈大娘也不管她咋想,只说:“没事儿少问。”
“知道了。”
陈大娘扫了一圈几个儿媳妇,说:“小六子的事儿,我都懒得管,你们要是那么闲得慌。就去上山捡柴火。干点活就不闲得慌了。”
这样的大冷天上山捡柴,那是最最遭罪的。不是那准备不齐全的人家,是没有这么干的。所以陈大娘这话一出来,几个儿媳都格外的乖巧。
陈二嫂和陈四嫂还瞪了一眼陈三嫂,觉得是被他牵连的。
陈二嫂立刻:“娘,我这还忙着做肥皂呢。可不管小六子的事儿。”
“我也是的。”
说话间,陈清风倒是回来了,他乐颠颠的:“娘,成了。具体咋来,你去老李家跟我婶子商量?”
陈大娘一听,坐不住了,立刻:“我这就去。”
她赶紧进屋,没一会儿的功夫就背着背篓出来,说:“你们在家干活儿,有人来串门就给搪塞出去。要是让肥皂的事儿露了,就打死你们。”
“晓得晓得。”
几个人纷纷应是。
别看陈大娘答应的时候还有点不情不愿的,但是真的要换,她心里也是晓得很合适的。所以走得格外的急切。谁不知道老李家的闺女嫁去了牧区,别人家没有这个,他们家是不会缺的。
但是老李头这人胆子小,这两年城里闹得厉害,农村也是有一些的。所以他们害怕的很,就算是交换,也是不敢的!要不是这一次陈清风锲而不舍的拍马屁。再加上,粮食的紧缺让他们有了些危机感,他们也不会同意呢。
可现在既然同意了,陈大娘就赶紧上杆子过去了。
要知道,还给做呢。
多难得啊!
他们不咋会处理这样的东西,但是老李大娘可最会了!熟能生巧,人家东西多啊!所以做的多了,做的还比一般人都好。大冷天的,陈大娘越走越是脑子清楚。
这次的交换,真是太值得了
。
过了这个村,真是没有这个店了。这种便宜可不常有啊!
不过不得不说,甜丫头,真是太旺家了。
没有甜丫头,小六子怎么可能费这个劲呢!小六子不去拍马屁,他们哪里有什么羊皮可以换?
而且,自从甜丫头进门,小六子都努力了不少,像是个人了!以前除了吃吃吃,知道个屁啊!就跟公公婆婆待的多了,偷奸耍滑学的十成十,勤奋努力大零蛋。
真是娶个好媳妇儿,顶上他们辛辛苦苦教育十几年啊!
运气,这是大大的运气!
他们家能找到这么一个好媳妇儿,真是太幸运了。
她越想越火热,心里由衷的感叹:“还是得对小六子媳妇儿更好一点才行!这么好的媳妇儿,我们家可是行了大运了!”
姜甜甜:“哈切。”
她揉揉鼻子,有点小迷茫:“最近总是打喷嚏,不是要感冒吧?”
陈清风倒是笑呵呵的说:“我看是娘在背后念叨你了吧?”
知母莫若子,陈清风觉得,他是他们家最了解他爹娘的人了。真的,旁人还是不行。
他凑在姜甜甜的耳边,以只有两个人的音量说:“我娘八成在背地里说你的好。”
姜甜甜挑眉,嘟囔:“真的假的啊!你莫不是骗我。”
陈清风凑近了她的脸,与她近在咫尺,两个人的小嘴儿都要碰上了,他认真:“你看我的眼神,是不是特别漆黑明亮?这是我说真话得保证!”
姜甜甜向前一倾,吧嗒。
第54章 一条绳蚂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 一大早,陈家人就忙碌了起来。
虽然只是小年儿,但是该准备的; 一点也不少的!一大早; 苏小麦和陈二嫂就在厨房里忙碌,几个孩子也都眼巴巴的趴在门口; 等着吃饭。
同样趴在孩子们附近的; 是一样嘴馋的姜甜甜。
一串脑袋从门上看过来; 乍一瞅还挺吓人的。
陈二嫂没忍住; 说:“你们进屋去; 别看了。”
姜甜甜哎了一声; 坐回了炕上。
陈二嫂笑了笑,索性进了里屋,她盯着家里几个小的,说:“不许打扰你们小婶干活儿。”
大家赶紧齐刷刷的应了好。
炕上放着小方桌,桌上是纸笔,姜甜甜坐了回去,开始继续她的工作。
是的; 工作!
要说起来; 虽然是猫冬儿,但是村里人也不是什么都不干的。自家的活儿那就是修补家具; 编一些明年种地要用的篓子;要说挣钱,那就是搓草绳了。公社这边的厂子每年都会放出来一批这样的活儿; 各个大队都有份儿,搓五根草绳一分钱; 看起来很不值当。但是这在这个时候确实难得的好买卖,各家都铆足了劲儿去大队登记呢。像是老陈家也是一样的; 他们家也拿了一些回来干。
这活儿不分男女的。往年几个儿媳都也都跟着忙,但是今年不同了,今年家里有了肥皂的营生。所以只有陈二哥和陈三哥参与了这个。
陈四嫂太毛躁,干不了做肥皂这个活儿,陈四哥倒是细致,所以他们这一房是陈四哥干活儿。不过也正好了,陈四嫂负责看顾家里的其他事儿,打扫喂鸡什么的。
而姜甜甜则是揽了一个大活儿,抄写语录。
自从上次主动帮忙给大家登记了工分换钱,大队长发现姜甜甜的字写得好,规矩工整又娟秀,就把主意打到她身上了。现在各种运动数不胜数,人手一本红宝书,更是很必须的。
要是没有这玩意儿,去县里买东西都费劲咧!
你不说语录,说卖给你啊!
当然,他们村里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大家吃都吃不饱,谁管这个那个的!但是,他们又不是隐居避世的村子,不定就有什么领导下来检查。这东西就没几家有的就还是不行。
而且,秋天的时候听说外面儿又闹了起来,好像每次过年过节,都会严重一点。
大队长总归也是担心大家都太松散,不当回事儿,容易惹麻烦。所以就想着,不说人手一本,最起码一家得有一本。没事儿学一学,偶尔遇到人也不吃亏。
但是要是单纯的买,这东西还买不到咧!
没办法,城里需求太强大,几乎要人手一本,所以那是常年买不到的!有一些农村的,就开始自己手抄了。而且手抄也显得更真诚不是?
他们村里就属于后知后觉买不着的。
人家城里的人,一到货就能发现,也下手的快。他们就更艰难了。
所以大队长就决定,直接买纸笔,找村里人抄写。大队长原来看中的是陈清风,虽然没有拿到高中的毕业证只能说是初中生,但是他都念到二年级了,所以大家心里都是把他当成高中生的。
这可是村里最高学历了。
只不过,陈清风运气不好没有赶上好时候继续读完罢了。
大队长原来想让陈清风干活儿,但是想到陈清风这人也没个定性的。再加上他媳妇儿的字儿属实很好,所以就跟陈会计打招呼,找上了姜甜甜。
写一本,一毛钱。
这钱是村里出的。
姜甜甜知道这个时候比较混乱,不太好动钱,但是陈会计保证这件事儿一定不会引来什么麻烦。而且,还是个好事儿之后,姜甜甜总算是放下心来。
毕竟,陈会计在大队做会计,好些个事儿,他那边稍微处理一下,旁人肯定看不出来什么的。
不管啥时候,一个老会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宝”了。
姜甜甜感慨自己劳动力不值钱的时候,其实大家还是很羡慕她的。毕竟,这活儿那是一般人干得了的啊!而且,写字儿咋就能累呢?这可比搓草绳轻松多了啊!
搓二十五根草绳是五分钱,姜甜甜写一天字也是五分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怎么可能不羡慕呢。
姜甜甜:“……”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竟然要靠写字赚钱。
这活儿她已经干了快一个月了,以两天一本,雷打不动的速度进行着。
不管啥时候,就算是世道乱了,但是大家对读书人,对能读会写的人总是多了几分尊敬的。像是陈二嫂就再三的叮嘱自家这几个,千万不许闹,要是写错一个字儿,那可就浪费一张纸了!
纸啊,那是多么金贵的东西。
姜甜甜开始写的时候,还有几次写错,不过后来倒是都好了,机械工作,错误率几乎没有。
陈会计和陈大娘的意思是,不管是搓麻绳还是抄写语录,他们赚了钱,都交给家里一半儿,剩下的,就归他们自个儿了。听到这个,陈四嫂有点着急,他家是独独没有外快的。
哦对,苏小麦家也没有,不过陈四嫂又觉得自己跟苏小麦不一样。他家还有俩娃呢。
不过陈四嫂也没上火两天,因为她很快的发现,陈四哥做的肥皂比其他几个人都多。似乎是为了弥补他家是没有“外快”的,一般情况下,有点什么活儿,陈大娘会指挥陈二嫂陈三嫂,但是不会指挥陈四哥。他们是按照数量算钱。所以他家结算的时候就多的比较明显了。因着这个,她的心倒是放下了一些。
大家都觉得陈家的日子过得好,却不晓得,过得好,那是因为人家勤劳。
上上下下,即便是大冬天也都在干活儿。
其实他们家这一片儿,不管是土地还是物资,都算是不错的!还是重工业基地,城里厂子多,偶尔一些活儿都活在冬天承包给各个大队。
如果这样都过不下去,那么大多还是本身家里懒。
只要勤奋一点,在困难也能说一句,吃不饱,但是绝对不至于饿的昏头转向。过年过节,多少也能吃上一点点好的。
像是老陈家,大年三十儿就闷了二米饭,还蒸了玉米面饼,这可不是平时粗碴子的玉米面儿,而是精细的玉米面儿。差距大了去了。主食好了,菜也不差,酸菜炖肉片,还有蒸咸鱼,炒蘑菇,白菜粉条。
菜色很硬!
姜甜甜抄写语录的时候闻着外屋传来的香气,使劲儿吸了一口。
这该是苏小麦在做汤了,苏小麦久居山城,做菜习惯一把干辣椒,又呛又香,就算是做汤,也不例外。
姜甜甜闻着这样的味道,真是一点也写不进去了,她低头瞅瞅这一本的进度,想了想还是把纸笔收了起来。大妞儿带着几个妹妹正在编花绳,看到她收了东西,好奇的睁大了眼睛。
姜甜甜抬头看了一眼,说:“满脑子都是菜香,写不进去了。”
这么一说,小孩子们都十分懂的点头,别看他们都在玩儿,但是心思都在吃饭上边儿呢。他们好久好久都没有吃这样的好东西了呢。虽然别的也好吃,但是哪里比得上与和肉呢?
比不上的呀。
“不写了?”陈大娘抱着一个大包袱进来,乐颠颠的。
姜甜甜:“总是走神,与其浪费纸,不如下午再写。”
陈大娘点头:“是这么个道理。”
她将大包袱打开,里面是五双羊皮靴子,还有一副大手套,姜甜甜看了一眼,锁定其中一双,着一定是她的了。她翘起了嘴角。
陈大娘:“喏。你试一试。”
果然,陈大娘把小靴子拿给了姜甜甜,姜甜甜喜笑颜开的接过来。纯手工制作的小靴子,当然和百货商场买的完全不一样。可是,这样的纯手工制作,看起来又让这东西仿佛更多几分价值。
现在的人都喜欢机器制造出来的而不是纯手工。
但是姜甜甜却晓得,几十年后,这样的纯手工才是最值钱的呢。
她低头换上了小靴子,她穿上之后觉得有一点富余,陈大娘低头摸了摸,说:“里面垫上一副厚鞋垫,就正好了。”
姜甜甜伸手摸了一下,说:“垫上鞋垫,会更暖。”
陈大娘:“那是当然,我早就计算过了。”
这个可不会逃过她的眼睛。
靴子的腰并不是很高,不过也有十四五厘米的。姜甜甜踩着走了一会儿,觉得真是舒服极了。讲真,这大东北的冬天真是不如他们北京好过,而且后世供暖很好的,再不济还有空调,现在是什么也没有。像是现在,一月中旬,就算没有温度计,姜甜甜也毫不夸张的要说一句,现在肯定是零下二十多度。
零下十几度才不会这么冷!
就这个天儿,真是出门一趟就觉得遭罪死了。
姜甜甜踩着小皮靴走来走去,家里几个孩子羡慕的都要上天了,眼睛火热的看着,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这样一双又暖和又好看的小皮靴。
陈家几个儿媳也都看到了,嫉妒的眼睛都要滴血了,真是移不开眼。
陈大娘看他们一个个那样儿,嘀咕了一句:“出息。”
中午开席,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整整齐齐的做了一桌人,陈家人多,这个时候就显出拥挤来了。
陈大娘眼皮儿一挑,说:“开席前,我说两句。大妞儿,你带着弟弟妹妹去隔壁屋儿。”
小孩子们又被支走了。
大家立刻都坐直了腰板儿,等着陈大娘开口。还有几个人都扫向了放在柜上的几双皮靴,不晓得,这些个都是谁的。心里又殷殷期盼,觉得是给自己的。
是,给自己的……吧?
反正,大家都眼睛亮晶晶。
陈大娘:“前些日子,我找老李头换了两张皮子。”
说起这个,陈大娘有些得意,别看老李头只换一张,但是凭借她的三寸不烂之舌,愣是把一,变成了二。
虽然用了不少的粮食,但是陈大娘觉得很值得。
她扫了一圈大家,果然看到所有人都更激动了一些:“为了换这些皮子,我也是用了不少粮食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你们也不用知道。两张皮子,咱们做了五双靴子和一副手套。现在我就来说说这靴子的归属。”
陈大娘干脆利落,也不耽搁:“五双鞋,老头子、老二、小六子、小麦、甜丫头。一人一双。你们也别觉得我偏心,我来给你们掰扯掰扯,为什么是给他们。老头子、小六子还有小麦,他们三个我不多说,你们敢多问一句,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