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秦小猪-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八角揽住锦儿,对樊家兄弟道:“快别那么说,这事与你何干。便是有什么错处也都在我,是我没能及时赶回来。”想到秦小猪此去不知下场如何,几个人都默然无语。樊二郎有心叫众人振作,便另起话头道:“都站在院中做什么,八角姐可用过早饭,今天煮了芋头粥,都到屋里坐下说话吧。”众人便都依言进了堂屋。
秦八角仔细看过,果然锦儿的状况最糟。想到她信中所言,这孩子想岔了。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害了秦小猪。既对秦小猪心中有愧,身上还想着担负整个樊家,这么点人哪里装得下这许多烦恼。看这眉头皱的,眼下青灰一片,不知道如何殚精竭虑呢。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姬璞的请求
秦八角把自己求了小蔡大人的事告诉樊家三人,又拿蔡玉琦说过会动用军中关系照料的话安慰锦儿。说了一会秦小猪,秦八角想了想,对众人解释起她为何收到信后没有转还。樊家人虽然有想到秦八角那里并不如她信中所写总是太平和乐,却也没想到竟然经历了这么凶险的疫情,都觉得秦八角能平安回来真是老天庇佑、菩萨显灵。听说最后成事还与秦小猪的狗屁方子有关,又不禁暗暗叹息,盼着那小猪要一直这么好运气下去才好。
秦八角把秦小猪那份赏银拿来交给樊二郎收下,她如今也晓得樊家是樊二郎管财政了,把蔡玉琦给的另一半慰问银子也推搡让樊二郎收下。又叫锦儿不要再多想了,好好读书,照顾家里。虽然秦小猪没回来之前,她樊锦儿的名字没法下场考过,学业却依旧不能丢。把在隔离村中认识的阿苗的事说给锦儿听,最后道她俩差不多年岁,有机会倒是可以好好认识一下。锦儿听说秦小猪虽免不了吃些苦头,却性命无碍,慢慢也收了眼泪。又听秦八角说有个叫阿苗的和她一般年岁,便有些上心。只是阿苗没有她的运气,虽得了陛下的恩赏用度不愁,却举目无亲只一个小侄女二人相依为命。
听到阿苗在状况未明的情况下竟然就敢拿自己去试痘苗,锦儿不禁有些惭愧起来,也觉得自己现下有些矫情。既然得了秦小猪的帮助留下来,就该好生振作照顾好一家才对。远的不说,近的看看狗丫。只比她大些年岁,已然是辛苦做工养活老爹和弟弟了。想到此处,锦儿起身向着樊大郎和樊二郎施礼,说道:“叫哥哥们担心,是我错了。”又转过身向着秦八角一揖。道:“八角姐,你且放心,我不会犯糊涂了。”知道秦八角受了女帝的赏赐,擢拔进太医局,又扬起笑脸说了好些恭喜的话。
秦八角笑道:“如此我便真能放心了。”她不久要和蔡玉琦一同进京,本来她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江湖浪荡客,结识秦小猪后,便在这世间多了许多牵挂。诚然这些牵挂免不了麻烦,却也叫她这浮萍一般的人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归宿之地。和樊家三人在一起住了几日,安抚好众人才返回蔡玉琦处。按说太医局开学在春天。她不必这么着急就跟着蔡玉琦去京城。只是秦八角另有打算,她从熊鸣那里打听到征发的兵卒北上的话,约摸是要在京城北大营停留段时日。分发军械兵衣铠甲。划分建制简单训练什么的。
秦八角存了个想法,想着虽然自己比秦小猪她们晚出发了些时日,但此刻赶往京城,说不定还能通过蔡府关系再见见秦小猪。也没跟樊家人详说,怕万一见不到。叫她们存了希望又失望就是她的不是了。去京城路上,仍旧是蔡玉琦坐车、熊鸣赶车,秦八角独自骑了一匹马。入冬天寒,又有雨雪寒风,说起来骑马不如坐马车舒服。可是秦八角想到初次见到蔡玉琦那场乌龙心里就觉得别扭,还是骑在马上好一些。视野开阔。也不至于叫人误会。路上骑马冻得狠了,秦八角瞧瞧自己的爪子,又觉得自己想多了。大概也没人会误会自己是男儿。
葳蕤蔡婆子那拨人不消说,早就到了京城。郡府大人锦上添花,把一个做小饼子做的最好的厨子也一并交给蔡婆子带走了,那个厨子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感激涕零。她原本只是府里外间大灶上的二流厨娘,却奇迹般的仅凭着一纸秘方做出了像模像样的荷叶饼。二皇子姬璞原本是用到皇宫为女帝打工这样的优厚条件做悬赏。叫这些人努力。哪知后来五皇女来接人时,出了点小纰漏。二皇子忙着看五皇女笑话。竟把这事给忘记了,后来也没人敢去提醒他。
连大厨们也有不少因为做不好小饼屁股挨了板子,于是纷纷对这个份做得好,最后不光没挨揍还得了赏钱的小厨娘羡慕嫉妒恨。二皇子许下那个赏头的时候,众人对小厨娘自然是羡慕嫉妒多。到这事被二皇子抛到脑后想不起来时,便是恨意居多了。世人便是这般常不患寡而患不均,你有她没有,你得了便宜她倒霉,不恨你恨谁。虽然这小厨娘不呆不傻,也会些逢迎拍马的手段,但后来日子其实并不比葳蕤好多少。尤其这次,二皇子只叫人来接葳蕤,提也没提要她过去。后衙院子里那些丑陋嘴脸便愈发地幸灾乐祸,人人都乐意往这厨娘屁股上踹上一脚。
小厨娘眼看自己是没法在府里混了,咬咬牙狠下心,拿出所有积蓄求了老爷身边陪嫁的。陪嫁的那个没有白拿银子,果真在老爷耳边说了几句。老爷听到说起荷叶饼,就想起那不是二皇子好的那一口吗。又感慨二皇子在时可真能折腾,弄得他这当家老爷到了饭点也没正经饭吃,只能随便啃些点心充饥。老爷把这事办是牢骚半是说笑讲给郡府大人听了,大人也想起这事。送礼就该送全套,再说不一次把二皇子喜欢的都给他弄去。还真等着女帝二次下谕上门来讨要,那也太没眼力劲了。当官的哪个不是八面玲珑,郡府大人稍微一寻思,就把这事定下了。
多带个把人,蔡婆子倒是无所谓。又听说是个厨子,还是二皇子亲自甄选出来的。这话听起来搞笑,但依着姬璞的脾气,的确像是他所为。便临走前把这厨子也给带上,葳蕤坐车,大人又赠了一头毛驴给厨子骑。一行人虽无要事,赶起路来还是叫蔡婆子弄得跟行军打仗一般。蔡府诸人多是启用于行伍间,都习惯蔡婆子的行事风格和速度。葳蕤坐车也勉强受的,厨子就可怜了。她两腿内侧被磨破了皮疼得晚上合不了眼,白天还要跟驴子置气,成了这行人每日里的笑话消遣。
到了京城,因为葳蕤是姬璞点名要的,收拾停当便由蔡府主父姬盂带进宫交到二皇子手上。小厨娘却是搭送来的,一时没有编制。只能先在蔡府上搁着,等有机会再送到宫里去。小厨娘是个机灵的,她一时近不了天颜也不着急,就瞧着这蔡府上下合乐也很不错。便使尽浑身解数,费力巴拉地讨好长皇子姬盂。姬盂对这小地方来的厨娘实在看不上眼,但瞧在她有道点心是姬璞也说了好的份上,叫她试做吃了。
许是精致玩意见多,鸡鸭鱼肉好吃好喝享用多,竟然也跟姬璞一般,对着那个不起眼的荷叶饼有了点好感。姬盂见姬璞一时没想起来小厨娘。便也不主动提送人进宫的事,放在府里每日只叫她做这饼子。直到某日姬盂拿饼子去看颜妃,二皇子看到东西才想起还有那么个人。他也知道后宫里小子们是伺候主子的。从外面进来宽松。各位宫女都是有职位在身,一个萝卜一个坑。待遇不错又有体面,不是挂了犯事了谁没事腾个空位出来接纳新人。
二皇子就故作大方,把这人留给姬盂手底下使着,只说他要嘴馋时再到蔡府叫那厨娘做了。姬盂没想到姬璞还挺好说话。也笑呵呵地应下了。过了几日,果真姬璞来了,二话不说叫厨娘做点心。厨娘做了一堆出来他只捡了几个品相好的,用漆匣子收好叫葳蕤抱着就走人。姬盂也听蔡婆子提到过几句关于葳蕤的事,蔡婆子挺喜欢葳蕤的性子,话语间也带了友善。姬盂信赖这个伺候家中三代的老仆妇。见她说好,便觉得葳蕤定是差不了。
今个葳蕤跟着姬璞来到蔡府,姬盂就细细打量这小子。见他生得朴实。但是喜庆。自从葳蕤到了二皇子身边心愿得偿,一天到晚脸上傻呵呵的笑,能不喜庆吗。有吃有喝有衣裳,人人都知道他是二皇子千里迢迢讨来的,也都不敢给他冷脸。大氛围很好。葳蕤虽对别人的态度不感冒,但别人都拿好意对你还是叫人高兴。他也不知道什么叫拘束。有上位者叫他过来问话,他也不畏缩,倒叫人看着觉得大方。
姬盂和他说了几句,问一句葳蕤答一句,不多说也不少说,说完又是惯例杵在那里不动了。却叫姬盂觉得他懂规矩,心里有几分真喜欢。姬璞不耐烦他俩说话,见东西停当,就叫嚷要走。姬盂拉住问了,才知道这是要趁热送去孝敬女帝的。不由地掩口好笑,猜测姬盂又是有什么想要的了。姬璞不和姬盂多说,带着葳蕤和一应宫人就回去了。东西只得一份,所以也不往别处宫里走。除了半道上遇到三皇女,叫她抢了个饼子去,倒是平安到了女帝跟前。他们腿脚快,又坐了步撵,到的时候吃食还热着。女帝见了很是喜欢,只是一边吃,一边也跟姬盂一般寻思这小子又在打什么主意。
姬璞却没求别的,只问女帝味道如何。女帝心里不安,但一时也看不出姬璞的意图,便敷衍说甚好。姬璞闻言面露喜色,便道可惜他这次只准备了女帝的,宫中皇后和各妃嫔还有其他弟妹都没吃过呢。女帝心想,果然来了,也不说话静听姬璞往下说。姬璞又道,求女帝给个恩典,好叫葳蕤小子得空便去蔡府上讨这点心。女帝也见过葳蕤,凭着她阅人无数的眼力,看得出葳蕤虽然傻,却是姬璞的死忠粉丝。便也把这小子的智商问题丢到一边,随便姬璞高兴去了。
女帝听了姬璞这略显平淡的请求,奇道:“既然你这般喜欢,何不把那厨娘安插到御厨房。”
姬璞卖萌不依,说女帝笑话他。女帝只好又拿好话哄了他,姬璞才说那厨娘的手艺舅舅也是喜欢的,蔡玉琦不在家,舅舅一人持家辛苦,那个厨娘便当是他孝敬舅舅了。女帝听完,觉得平日里没有白白偏心这个儿子。长皇子姬盂是她面前得宠的小弟弟,贵为皇子却肯做鳏夫为蔡家养育遗腹女儿。这个女儿又教导的如此优秀,越发叫人爱屋及乌。姬璞爱和蔡家往来,她也有几分叫这热闹孩子去暖和人心的意思。见如今姬璞果然和姬盂亲近,女帝自以为谋略得逞,又见天家骨肉和睦,心中欣慰不已。
又等姬璞求了一会,见他要恼了,才松口答应下来。姬璞目的达成,便再不管女帝,高高兴兴跑去找管事的讨要出入宫门的腰牌。只剩女帝一个在殿中摇头晃脑,自己笑了会,又叫人来问询商议国事。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女帝问战
方章氏看着自家的断壁残垣有些气馁,适才带着小小子去韩家那边看过,几乎完工。确是如秦小猪所言,年前是可以住上新房的。反观自家,一家工匠做两家活计,自家又不是个严苛的,工匠就紧着张旺家先来。可这事也让人说不出什么来,原本由衙门班头定下这事后,是由两家自己和工匠商议具体事宜。只恨自家疏漏,见那工匠不富裕还多担了份银子,只望她做事尽心些好叫自家早日得回老宅。真不如当初硬气点不听方举人的说辞,把事情交给秦小猪做了。
提到秦小猪,他又想起前不久探视过后就又匆匆离开的秦八角。秦八角过来时,方明德去了州郡报名会考,两人没见着。方夫人听闻消息,倒是从书院赶了回来。几人说起秦小猪替了锦儿的事都不禁唏嘘,方章氏仍是有些不相信的。那小猪这么柔弱一个小人,怎么胆敢去从了军。她不知道那里不是好耍的,是要掉脑袋的地方嘛。方夫人却为秦小猪此举击节相叹,有些悔不该错失结交的意思。又向秦八角坦言自己对于没帮到樊家很是羞惭,不知如何面对。
秦八角听了几下里故事,也知道这事的症结何处了,却没有说明给众人知道。大局已定,再说些倘若如果假设,或者带有责备意思的话,不过是叫这些人愈发难忘过往。不如说些鼓舞的言语叫人看到些许希望,事情总有过去的一天。便又拿在樊家的说辞劝方家人宽心,方章氏听了面上神色大定,方夫人犹有些难色。
秦八角走时,方夫人去送她。只剩了两人时,方夫人才和秦八角说了她的烦恼,却是事关方明德。这个方举人如今越发不像话。薄情寡义,凡事到了不通情理的地步。秦小猪走后,樊家人托人把这消息带给方家众人。方章氏第一个哭了,方明德却大放厥词,说什么此事不妥。当时送信的人还在,方夫人猜到方明德后面话里的意思,打断了没叫她再往下说。待人走了,果然方明德又道,锦儿是个小丫头,请人替代也就罢了。如何却是这秦小猪。真是妄自尊大、匪夷所思,竟然也不和人说道,便半夜下药跑了。
又说秦小猪如何不堪。深恐日后这替打的事情败露,叫她这举人娘子难做,竟说什么今后此事权当她不知道好了。言辞荒谬,想法匪夷所思,叫人忧心她的智商情商。方夫人说完对方举人的担忧。秦八角也觉得这么个人挺叫人头大。只是这其中家务事居多,外人不好置喙。只能泛泛说些宽慰的话,又道举人只是隅于一地久了,平日里又不如何见人,有些事情一时不明白也是有的。等日后见识多了,自然人会成熟。看待事情也会有变化。方夫人也只能叹道,但愿如此吧。
说起方明德要年初去京城连考会试,怕是与樊大郎的婚期会提前。如今秦八角和秦小猪都是没法观礼了。听出方夫人言辞间颇多遗憾,秦八角哈哈大笑。说她可是早就送过礼了,秦小猪那份也送到樊大郎那里了。她把秦小猪得的那份赏银交给樊二郎,就是有叫他们需要时自行从中取用的意思。反正依着她对秦小猪的了解,那小猪是不会在意的。看方夫人被她调侃的有些不好意思。秦八角才又换了副颜面,劝方夫人道人生诸般际遇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可以期待者不过就是求个放心罢了。何谓放心,得之不以物喜,失之不以己悲尔。
她和秦小猪不能参与这件喜事,固然有些遗憾,却也不会如何挂怀,也希望方夫人不要怪罪她二人才好。方夫人听话听音,知道秦八角面上说的是方樊两家的喜宴,内里却是在劝自己凡事看开。比如方举人的事,比如大火烧了房子的事,比如兵役一事没有帮到樊家的事。道理方夫人其实也都明白,只是临到自身便有些施展不开。如今叫秦八角说破,心底一片清明。方夫人肃然向着秦八角长揖,口中谢道谨受教。她这般郑重,把秦八角吓了一跳,忙伸手扶了。又说了些来日再见的话,二人才不舍分开。
方章氏的烦恼是年底就要迎娶樊大郎,自家房子最多只能盖好一进院子,这还是方夫人后来与那工匠再三协调的结果。那工匠私下和方夫人说此事不是她不上心,实是张旺那边催的急。又暗示张家是她和她家举人都不能开罪得起的,便是方家对上只怕也要退避三舍。这话把方夫人膈应许久,什么叫得罪不起张家。难不成我方家就是个软和面人,叫人容易拿捏吗。方夫人是个内敛的,也不欲与这匠人一般见识,又有秦八角那番说辞在先。便也不再说什么,只是拿好言语叫那匠人在自家多用心。
方章氏的第二个烦恼成了亲,方明德便要即刻去京城,新婚燕尔却两下里分居。虽说会试在春二月里,但本地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花在路上的时日也不短。又要留些额外时间应对意外情况,最好到了京城后还有空闲赁下屋舍休息适应环境。如此一来二去,从现在起方明德可以呆在家里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虽然平日方举人为着学业,一天里在家的时候也不多。可要离了那么远去,却是从没有过的。何况过去方明德不过是一家子顶小的丫头,成了亲她就是樊大郎的娘子。若说丢下家人求名逐利不算什么,丢下年纪轻轻的夫郎就叫人有些不忍心了。
等秦八角跟蔡玉琦到了京城,那边方樊两家的亲事也开始操持起来。樊二郎对去方家求援那日方明德的表现颇有微词,事后也没对樊大郎和锦儿说,却自此心里有个疙瘩解不开。
本朝皇女略有些岁数便有授官,成年前都是些虚衔,出阁理事也不一定便有实务。只日后视个人能力再行拜除擢迁,或改授他官。三皇女姬圭幼时得授环卫官,就是并无实权的官衔。十六卫环卫或由宗室充任,或用来做武将的赏赐恩典。待到三皇女长成,遥领淮南东路观察使。后来她以宗室之身参加武举得中。实拜兵部侍郎,才算有些正事做了。姬圭的兵部侍郎和太女的京城府尹品级上虽相差不大,但一个是部门副手、一个是府衙主官,便先自有了高下。再说兵权早归了枢密院,兵部如今管的不过是仪仗、卤簿、武举、义勇弓箭手等。如此,三皇女这个侍郎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再说那日三皇女到女帝那里求能领兵的差遣不得,后来从姬璞那里拿了个饼子也没如何安慰了她。从女帝的书房睿思殿出来,就往西往南穿过宣德门,垂头丧气地回兵部衙门。过得一会,闻得女帝召集二府三司三衙主事者及六部尚书商谈北面用兵之事。也叫她一同入宫旁听。姬圭这才复有喜色,跟着各部上官和来人转还大内。到了大庆殿前面见到太女和二皇女前后脚来了,忙前迎几步与之见礼寒暄。太女也是笑脸相对。又对六部各人略说笑,便叫众人与她一同觐见。等到了地方,就看到四皇女和五皇女早到了。后者是先前正在附近的天章阁找书,前者的府衙还没装点好,如今还在宫里蹲着。所以她两个来的快。
今上叫人都到垂拱殿候驾,等人都到齐了。几名侍从宫女引路,女帝也到了大殿。诸人都是文官,就按品级站了,女帝便开口以兵事相询。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班文官多不知兵。纵然读过几本兵书,可战争是门实践科学。只纸上谈兵,您能比得过赵括吗。三皇女听着大臣们的奏对。觉得大大狗屁不通。官家实在问错人了,问这些人不如单个只问她。可是这里站的许多都是朝中耆老,又见其他皇女都一脸若有所思听着,她也不敢乱动。勉强听了一会,才明白女帝是在问什么。
术业有专攻。战阵有事问将帅。然战争本身并不只是杀戮,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打仗。胜败可能在厮杀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便如顶尖高手的对决,双方招式高妙可能都差不多。如此谁的内力浑厚悠长,谁就更有胜算。国家之间的征战消磨的是综合国力,说白了,谁扛得住扛到最后谁就赢了。这话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却很是不容易。
首先战前要筹备大量粮草、军械、兵马,这条叫姬圭误打误撞,差不多实现了。
其次,战争期间,国家仍需要源源不断地供给支持前线。不光是各种物质人员上的支持,还有无形的政策、大政方针上的支持。底线是国家安定,朝廷没有大的变故。如果前线正打着仗,国家领导人身故,举国动荡,外地不攻自破。此时若是能及时上位个英明帝王,那么全军或可再战。若是上台个懦弱的,像是以前那位打胜了仗还赔银子的傻缺,就叫人郁闷了。这还只是最高决策者一人可能带来的变数,战争需要全国上下朝廷内外协同。如果文武失和,平章事、枢密院、三衙三司各自为政,这个国家就要被她们玩坏了。
比如枢密院只关注调兵遣将,今个打哪、明个打哪,浑不在意国库家底。三衙拿着拿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做挡箭牌,爱咋地咋地。三司只顾哭穷,胡虏打到家门口国祚倾覆也不管。至于尚书门下六部,又各有各的盘算。那么这种情况下,平章事主人就只能心脏病高血压,头疼中风,对着眼前烂摊子哀叹回天乏术、报国无门了。
便是侥幸仗打胜了,你道就万事大吉了吗。错了,胜利果实怎么分,谁要被踩下去、谁要被捧上来,谁要被抹黑、谁要被洗白,大事小情全都是叫人烦心。如果战败,那就更凄惨。首先要看败到什么程度,若是叫人打残了,打进国度。朝廷若是没有成功流亡,则国家社稷就算完了。如果还差一点,或可以委屈求和,岁岁纳贡,年年入朝。再送些宗室子弟结为姻亲,江山也可勉强维持下去,说不定卧薪尝胆将来还有崛起之日。
倘若是只输了一时一地,临阵换将也是有的,只是朝廷上免不了要费时费力论辩其中是非短长。然观猛虎食人不立马救助,定要先找个事故责任承担方出来,等这些闲人确定了是动物管理员的责任大,还是那游客投食不甚的责任大,人早没了。等庙堂上的看客斗完了嘴皮子,大军也在吐沫星子里上下人事难安、统帅不协。泰坦巨人空有形体没有大脑指挥便是食肉一堆,打起仗来损失可想而知。
女帝问的就是这些了。问得就是朝中诸人可愿求同存异、协调行事,有什么意见挑明了说。事先大家说个七七八八,不要到时候互相暗地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