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煮酒话古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立了东汉,而且那时建立的几个短暂的政权大都立刘姓子孙为皇,有先例在前,一些老百姓和士大夫就认为汉室不会灭,要从汉室宗亲选择一位来复国,这样刘备作为刘姓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了。不过,刘备这亲戚毕竟太远,汉景帝那是西汉的事了,刘备和现在的汉献帝是八辈子也不一定拉得上关系的远亲,而且当时姓刘的不止他一个,蜀汉的刘璋,荆州的刘表,那才是真正的近亲,而且有现成的地盘和势力,比起白手起家的刘备,好了不知多少,但是论眼光才能还是吃苦出身的刘备更强了。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不过这个汉室宗亲并不风光,从小就死了爸爸,和妈妈一起织席子卖草鞋过日子,生活很苦,那时可没有重视劳动人民的习惯,所以之后的敌人常用此事嘲笑辱骂刘备。不过尽管如此,刘备还是自小胸怀大志,小时他老家有一个桑树,长的很特别,象车盖一样,他就在桑树底下说出狂言。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先主传)当然名人未成名的时候都有这样的话,比如当年汉高祖刘邦见到秦始皇的车驾就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类话我想大凡有点野心的人都说过,只是成名之后作为证据罢了,就象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这种形象说奇特是奇特,但是除了作为他能被人记住被骂为“大耳贼”之外实在对他没什么好处可言。
  不过刘备还是很被看重的,他十五岁读书时,和同宗刘德然一起求学卢植之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常资助贫穷的刘备,和刘德然一样的待遇,后来刘德然的母亲有点不高兴,为什么给别人的和给自己的儿子也差不多呢?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这说明刘备确实有相当的才能,否则刘元起不会做这样的投资下去,当然他也许没想到刘备后来的成就,而且在那时候他得到什么回报我们不知道,但是至少他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让我们现在看见。否则,谁还知道有刘元起刘德然呢。
  和刘备一起读书而且被史书记载的还有辽西公孙瓒,两人关系很好,这位先生可不是借助刘备才再史书上留名的,应该转过来说,刘备因为公孙瓒才有后来的成就才对。
  刘备虽然读书了,但是并不用功,到是喜欢享受,象一个败家子。(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三国志。先主传》)这和当年汉高祖刘邦到是很象,而且观刘备一生,为人处事和刘邦确实很象,只是没刘邦的运气了。
  刘备虽然是败家子,不过他不象一般的败家子纯粹的败家散财,他对人很好,不介怀高低贵贱,善于结交豪侠之辈,在乡里也纠集了一些伙伴,关羽张飞也就是这时候投奔到刘备手下的,人越来越多,需要钱财了,这时候中山贩马的商人张世平、苏双就赞助了刘备许多钱。(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三国志。先主传》)。当然,这钱到底是象刘元起那样自愿给的呢,还是被迫的或者是有目的想要刘备做保镖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这两位商人也因为这件事上了史书。
  刘备这样发展下去,假如在太平时期,也就是一黑社会头子,迟早要被镇压或象宋江那样落草为寇,但是偏偏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刘备的机会来了。
  黄巾起义后,各州郡各举义兵,这个义兵指的是讨伐黄巾军的武装,但是实际上,各地方长官,地主豪强借此机会摆脱了没有中央命令不得私募军队的限制,大力的发展私人武装,黄巾军其实并不算很强,虽然有宗教组织领头,但是毕竟和正规的军队比起来相差太远。但是当年东汉政权不注意太平道,太平道发展迅猛,信徒众多,一旦举事,各地响应,势力显得很大,正规军只能对付主力黄巾军,对于众多小股的黄巾部队却很头大,要打吧,他们溜的比谁都快,不大他们又穿出来闹事,地方原来的维持地方的治安军队是不够了,所以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干脆请汉灵帝下诏,令各地私募人马对付黄巾军,此事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黄巾起义表面上势头很大,但是实际上和新朝赤眉绿林起义,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元末明末起义比起来都差的远了,那些内乱都建立了政权并占据了首都,而黄巾起义没攻到洛阳,没建立大的根据地,没稳定的政权,仅仅维持了九个月,连太平天国都比黄巾强些,东汉政权却如此紧张,想必是回忆到当初老祖宗刘秀发家的时候了。他这一诏书一下,各地招募军队名正言顺,不过虽然招募军队,但是占据地盘到是比讨伐黄巾军更重要些,东汉政权已经出现乱象了。
  刘备就是借这个机会参加当地的义兵,和当时的顶头上司校尉邹靖讨伐黄巾,立了些功,被任命为安喜尉,这个职位对于一般的老百姓自然说是够满足了,他死去的祖父刘雄做过东郡范令,他父亲早死,或许曾经出仕,总之假如刘备安心做下去,比他父辈有出息是绝对没得说的,但是刘备这个胸怀大志的人怎么会甘于做一个小小的安喜尉呢?他手下有关张猛将,还有无数愿追随他的弟兄们,他们怎么会追随一个甘于小小安喜尉的刘备呢?不久之后他就找出一件事来,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知道张飞鞭打督邮一事,这事确实有,但是并不是无辜的张飞做的,而是刘备做的,想来罗贯中觉得鞭打督邮不符合他需要的刘备的性格,倒象张飞的性格,所以就移花接木了一次,这样的情况之后在书中还发生了许多,比如刘备爱哭,性格软弱,凡事都要依赖诸葛亮,使得一个好端端的枭雄刘备成了爱哭没主见的伪君子,直到现在连曹操都翻案了,刘备这个爱哭的伪君子的形象还是留了下来。其实假若刘备真是性格软弱之人,如何能白手起家,还叫如此多的人追随于他。
  回到正题,刘备打了督邮,自知获罪,弃官而走,假如平时他就成通缉犯了,但是黄巾之乱需要人才,不久大将军何进派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刘备再次和他的兄弟二度参军,之后就在下邳破贼立功。请注意下邳这个地方,以后会出现不止一次,刘备的前半生与此地有莫大的关系。立功后他又任了几个职位,先是下密丞,后来大概打督邮的事暴露或是嫌官小不做了又转到高唐尉,不久升官为高唐令,没想到厄运当头,刚做县令不久,黄巾军回来复仇,攻破了高唐,刘备失去了自己的管辖地,又怕被朝廷怪罪,不得已想起自己当年的老同学公孙瓒官运亨通,现在做了中郎将,在北方幽州也是一霸,赶紧就投奔而去。这正所谓同学关系,这时候就用上了,所以为什么哈佛,耶鲁还有我们的清华北大这么热门?不说学校教学水平如何,单凭这些大学出来的大都前途光明,进大公司做大官就要进去,认识这些未来的大老板大官们对自己的前途很是重要的,就算倒霉也可以象刘备投奔公孙瓒那样,当然,要想刘备那样出息还是要靠自己。
  刘备到了公孙瓒那,以前他尊为兄长的公孙瓒也没亏待他,正好自己和袁绍打仗,刘备也是个会打仗的人马,便给他一些兵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为自己对抗袁绍。这之间也小有战功,积功做了平原相,比以前是好一些了,不过也有麻烦事,他管辖的民众中有一个叫刘平的,大概是看不惯刘备贫贱出身,而且估计这位刘平也是汉室宗亲,而且应该算小有资产的人,请了一位刺客去杀刘备,没想到刺客不单没杀刘备,反而劝说刘备小心。三国志。先主传说到这里,评论了一句,“其得人心如此”这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以前看三国常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曹操的天时应该指的他得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而孙权的地利自然说的是长江天险了,那刘备的人和是说什么呢?一般的解释是刘玄德得人心,这里是一个例子,之后曹操攻荆州时有大批官民追随于刘备也是一个例子,连刘备自己也常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先主传》(后来看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管辖政事一事或可猜测,刘备仁和,对待属下民众不严,在战乱时期,人们流落失所,希望能得到一个安定之处,而刘备对待下属相当宽松,估计和刘邦那样的约法三章差不多,这样归附的民众自然就多,但是刘备太过宽松,不擅政事,这就需要象诸葛亮这样善于管理政务的人才辅助。而且对待属下太宽松在平时自然是好,但是在战乱就敌不过象吕布曹操这样的强兵了。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是刘备能得人心是当时敌友的普遍看法)虽然刘备仁和这点是比较常见的解释,但是我觉得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就是刘备能识人用人,大有高祖遗风。
  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成功经验时成大事关键要用人,还以汉初三杰为例子。而刘备在识人用人得人信任这点上不亚于刘邦,关张两人自跟随刘备后就死心塌地,关羽降曹操后又弃大有前途的曹操投奔尚寄人篱下的刘备,虽然这点有关羽自身重义的因素,但是刘备能抓住人心也是一个关键,再看魏延,在众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任汉中太守,表现甚佳,而且在诸葛亮时代成为武将中的第一人。黄忠,原为荆州旧将,在刘表下碌碌无为,但是在刘备手下,定军山力斩夏侯渊。说到马谡的例子更是,刘备临终前还叮嘱诸葛亮此事,事后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可见刘备的识人用人的能力了,我想曹操等各路诸侯最畏惧的应该是刘备这点,那“人和”应该是指刘备的识人用人和得民心。回到刺客这个例子,想必刘备在很短的时间引得刺客归心所故。
  再继续说下去,刘备只做一个平原相自然是万般不愿,只是等待机会罢了,不久机会就到来了,徐州牧陶谦与公孙瓒交好,而当时曹操和袁绍结盟,袁绍和公孙瓒又一直作战,所以陶谦就和曹操结了仇,曹操屡伐徐州,后来曹操父亲曹嵩经过徐州,被陶谦所杀,(也有人说是被泰山的强盗劫财又害命了。)这一下两人的仇从单纯的攻伐兼并升级到复仇战争了,于是曹操再度进攻徐州,徐州牧陶谦求救青州刺史田楷,田楷带着刘备一同来了,刘备的气质看来确实不错,陶谦没看中田楷到是看中了刘备,给了刘备一些人马,要刘备来助他,拿人手短,何况陶谦也算盟军,刘备马上就归附陶谦了,陶谦也没亏待刘备,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一下就和青州刺史田楷同一级别了。(这个豫州刺史的上表只是一个形式,现在的天子还在长安被可怜的监管着呢,不过刘备这个豫州刺史也是形式形式,之后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给刘备加了豫州牧的空头衔,没给刘备熟悉的徐州,自然更不会叫刘备真正去上任,到是之后好一段时间别人称刘备为刘豫州)当然给了好处要做事,要刘备屯小沛,为自己防备曹军。好运还没结束,陶谦不久就得了重病,死之前大概看看身边没有什么人,刘备虽然投奔自己不久,但是气质不凡,又不会甘于人下,干脆遗命刘备继任了。(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三国志。先主传》)这话要说也确实对,当时要想保住徐州,靠自己的子孙是不行的,陶谦子孙能力如何我们不知道,但是曹操对徐州虎视眈眈,势在必得,假如让自己的子孙接任,万一被攻破自己的子孙就遭殃了,反正徐州是个烫手山芋,干脆交给刘备得了,何况刘备在短短的时间里,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能得士人心的优点,先是麋竺来派人迎刘备。(随便再说一下麋竺,他原来是超级富商,号称僮客万人,赀产巨亿。被陶谦任为别驾从事。他先是奉谦遗命,迎接刘备,后来刘备被吕布偷袭后,,麋竺将妹妹嫁给刘备,又送很多家产给刘备为军资,这样刘备才得复起,之后刘备一路逃亡也未背弃,终于等到刘备得到益州得到了相当的恩宠,不亚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之后就算荆州兵败自己的兄弟麋芳降了孙权,刘备对麋竺也没怪罪,因为他是刘备亲戚,又是老班底,对刘备帮助甚多。)再又是下邳陈登游说刘备。(记得下邳吗?当初刘备讨伐黄巾的地方,说不定陈登就是那时和刘备认识的,说笑一下。)这段游说很精彩,陈登说:“今汉室陵迟,海内倾履,立功立事,在于今日。鄙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这话明了要刘备以徐州为基础参与天下之争,不过刘备还是有顾及的,毕竟徐州四处强敌,袁绍曹操袁术都在身边,是个烫手山芋。于是刘备就说“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君可以州与之。”曹操不行,和徐州原来的主子有仇,又屠杀徐州人许多,就拿袁术做借口吧。不过不说袁术还好,说袁术陈登就有的好说了:“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于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这话说的,一来把袁术贬低的一无是处,想袁术也是雄居一方的大诸侯,当时势力鼎盛,却被陈登说成这样,二来也就再一次很明显的告诉刘备,我们跟着你就是要去争夺天下,在青史留名的,用天下这个诱人的东西吸引刘备,也是陈登他们认为刘备有这个实力,至少高于袁术。而不单如此,另一位说客更厉害,北海相孔融,孔子的后代,他说话更不客气::“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陈登说袁术也就是骄豪,但是孔融干脆就把袁术比成死人,也真是袁术可怜,这么多人不看好他,也不知道他那些地盘是怎么占下来的。而且孔融也更是威胁刘备了,这次是个机会,你错过就没哦。
  在两位说客的游说下,刘备领徐州,这才正式开始群雄争霸的舞台,也开始了坎坷的中原战事。
  刘备占了徐州,这样才拥有了象陈登说的上可成五霸之业,下可书功于竹帛的根据地,从一个角度上来说,刘备这时才拥有了可以与天下群雄逐鹿的资本,刘备可以和群雄高喊一声,我也来了。
  但是徐州这地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地盘,虽然地处中原,但是四处强敌众多,刘备刚刚上任,又是平民出身,不能和袁绍曹操袁术这些原朝廷大员相比。(假如刘备此时能在蜀或江东这些对手较弱的地方占得一州之地,那他的前半生要顺利的多。)袁绍之前在刘备投公孙瓒的时候就交过手,而曹操和徐州有杀父之仇,对徐州屡次攻伐,这两位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大诸侯,他们两个当时还属于盟友关系,而刘备最铁的盟友公孙瓒远在幽州,万一袁绍曹操合作来攻,徐州当真危险。不过这事到没发生,袁绍一直在北方和公孙瓒作战,无暇顾及徐州,而和徐州有杀父之仇的曹操看到陶谦死后,好象一下子消了气,迎接汉献帝后还上表为刘备请得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这两家原本和徐州有仇的一方霸主不来攻徐州了,看来形势倒是真象陶谦说的那样,只有刘备才可以安定徐州。
  只是,原本为敌人的现在关系倒是好了,原来为盟友的袁术却来攻打徐州了,在陶谦时代,袁术和陶谦关系不错,否则刘备也不会说请袁术来做徐州主了。但是到了刘备做了徐州主人,袁术就看不惯了,或许陈登孔融的那些话传出去了,或许是袁术本以为可得徐州,却被平民一个的刘备得了便宜。反正袁术看刘备很不顺眼,就派兵来打,刘备也不含糊,袁绍曹操来了我还担心,你这个冢中枯骨我怕什么?就主动迎击,就是此时,出了一件事。
  确切的说,这件事发生在袁术来攻之前,有一位大人物来投奔刘备,说起这位大人物,不免又要回到黄巾之乱的时期。
  前文提到黄巾之乱何进下诏,各地势力得以招兵买马,天下群雄并起,其实并起就并起,要真正的威胁汉室,取而代之,还早了些,黄巾之乱主力被灭只花了八月,造成唐朝藩镇割据的安史之乱整整八年,长安都被袭破,但是唐朝在藩镇割据的情况下还维持了几百年,汉室这次黄巾之乱威胁要轻的多,再不济也就是象唐朝那样藩镇割据的局面,断不至于汉室灭亡这么倒霉的。
  要说汉室衰亡,这笔帐还是要算到那个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身上来,汉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大将军和一些少壮派曹操袁绍等人想把宦官铲除,但是怕自身的实力不足,所以下诏要外兵进京,而且好找不找找了个野心勃勃的董卓,这还不算完,董卓没进来,他先稀里糊涂的进宫被宦官杀了,而袁绍又派兵杀了宦官,这下子搞得原本执掌中央的两大集团外戚宦官大伤元气,而袁绍曹操这些少壮士大夫还没来得及接掌政权,董卓千里迢迢的赶来了,一看中央正好权力真空,时不我待啊,要是等袁绍曹操那些人成熟了可不好,董卓就借助自己的凉州兵把中央的权力夺了过来,为了试验自己的权力,随便做了一件所有权臣都喜欢做的事,废少帝,立献帝。(废立皇帝是代表自己的权力够大,你看皇帝我都可以废立了,什么还不能做?至于废立的皇帝哪个有水准就无所谓了,反正都是傀儡。)这事捅了马蜂窝,袁绍曹操都不服气,董卓也毕竟是乡下刚来的土包子,不知道先下手为强,让袁绍曹操逃了。搞了个讨董大联盟。三国演义里在这时让刘关张出场了一场,还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其实那时刘关张默默无闻,吕布连有没有这几号人物还不知道呢,他们四个绝对没有遇上,更别提打仗了。这个讨董大联盟个个心怀鬼胎,不久董卓迁都长安,他们也就解散了。(这里有一件事,袁绍想立刘虞为帝,问曹操,曹操不同意,而后来刘虞自己也不愿意,生怕搞得天下两帝争乱,而且袁绍立帝也是私心,这样就可以成为拥立的大臣了。但是这件事也未尝不可,虽然东西两帝,拥立的双方一定会征战,但是和日后群雄混战相比,还是东西两帝更好一些。)
  再说董卓到长安控制皇帝和中央百官,大权独揽,引得司徒王允劝说吕布刺杀董卓,(这有没有貂禅是不知道,但是吕布和董卓小妾私通,两人关系不好是有的。)吕布此人,擅长弓马,膂力过人,而且有谋略,不是一般的蛮将。(这里再说一下古代大将的情况,古代大将一般都是掌兵,象韩信那样指挥军队作战,但是也有很多大将是身先士卒,在阵前厮杀的,这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象就算近代打仗,士兵冲锋也少不了士气,你看冲锋在前的不都是共产党员和基层长官嘛。军队士气是很重要的,一旦突破一点,造成对方士兵溃败,那往往可以以少胜多,而且在几千人的战役中一个勇猛的将领一个带队冲锋就能把对方阵型冲垮,所以古代中的大将很多骁勇善战,这位吕布就是武艺高强的大将。)
  再说吕布政变成功,被王允封赏,“允以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这的意思就是等于王允是文臣之首,吕布是武将之首,一下子威风凛凛啊,假如王允吕布一文一武,汉室说不定还有复兴可能,偏偏董卓的西凉余部卷土重来,(这时出现了一个单挑场面,英雄记说:“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这确实是实打实的单挑了,不过不象演义那样单挑之后,胜方大捷,而是吕布被逼逃出长安。)吕布逃之前没找皇帝,而是找王允想邀他一起逃跑,也算有情义了,没想到王允自杀,这对吕布之后的路很不利,毕竟有一个王允在身边,投奔别人也好打着迎帝的旗号。
  之后吕布就率领着自己的残部投奔各处诸侯了,先去袁术那,不接纳,去袁绍那,初起还好,和袁绍一起还打败张燕,随便还搞了一匹赤兔马。不过吕布的性格实在有点问题,他因为杀了董卓,一度和王允执掌天下,受封温侯。袁绍身出名门就罢了,那些将领又怎么在他眼里呢,他却没想到他朝秦暮楚,引得很多人讨厌了,何况他本身武力又强,又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这样受到袁绍怀疑,险遭暗杀。(暗杀这段很是传奇,吕布英武非凡,用计骗过杀手,显得他并非单纯有勇无谋之人。)后来吕布逃走,与张邈联盟,合攻曹操,一度凭借自己的英勇大胜曹军,但是最终还是败逃,他逃的目的地就是刘备的徐州。
  为什么说吕布是大人物呢?因为吕布杀了天下共讨的董卓,一度成为执掌天下的人之一,而且他的温侯可是实打实皇帝册封的,比刘备的宜城亭侯可要大的多,在中原征战的战绩也是一流,他来投奔刘备,刘备也算很有面子了。(演义说刘备要让徐州给吕布,其实按吕布的头衔也确实可行。)而且,和三国演义上不同,刘备之前和吕布没有过节,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吕布杀了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