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下子,吓得冯氏直接落荒而逃。
嗓子不能出音儿,不过看那样子就知道,肯定是吓哭了。
梁安对人一向和善,可若是真惹到他,他也绝对不惯着。
不过齐妙相信,刚才亲爹肯定不是想打冯氏,八成也就吓唬吓唬她。
梁安把手里的木方子放在架子上,梁庐继续拿木锯做活儿。看着一旁的两个孩子,出声说道:
“回屋吧,外面多冷,你们俩回去练字去。”
齐妙怯弱的看着梁安,可是人家专心致志的干活儿,根本不瞅她。
小妮子无语,只得拉着梁汉柏回了闺房。
这事儿说起来是她大意了。
那日独孤寒走后,她就应该过来跟父亲坦白,可寻思他不会怪自己,也就没当回事儿。
白天练字,然后一天三顿饭在正房,接着就回去写《齐家医书》。
等她反应过来不对的时候,已经是腊月初八了。
那天家里熬腊八粥,母亲去魏氏家要些芸豆,她跟梁安说话的时候,才发现人家生气、不理她了……
第280章 与时俱进
午饭,是在二房家吃的。曹氏帮着蒋氏做被,然后两个人就一起在这边做了饭。
酸菜汤,粘豆包。
蒋氏还特意给他们哥俩烫了一壶药酒。
把酒壶拿过来,笑眯眯的说:
“妙儿懂医就是好,今年孩子他爹喝着药酒,说是腰舒服不少。”
梁安听了看着二哥梁庐,拿着酒壶给他们彼此倒了杯酒,说:
“见轻就坚持,别初一一顿、十五一顿的。”
“放心,不会了。”梁庐点点头,端着酒杯跟他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吃饭的时候,哥俩闲聊一般的把今日冯氏过来的事情说了一通。
蒋氏听了之后气的不行,放下筷子不悦的看着他们哥俩,说:
“也不怼她,说的那么难听惯着她干嘛,直接怼她啊。”
梁庐见媳妇儿这般,咂舌一下,开口道:
“你这话说的,她一个女的,我跟三弟怎么怼她?更何况,她还是嫂子。”
“嫂子?”蒋氏不悦,怒火中烧的看着当家的,气呼呼的道,“她有嫂子样儿吗?一天天就她能咋呼,她能耐,我们都靠边儿站,以前我跟三弟妹少受她欺负了啊。”
梁庐不高兴了,可碍于三弟一家在,他不好说什么,只能冷“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瞒。
曹氏见二伯哥这样,忙桌下拽了拽蒋氏,转移话题的说:
“安哥,讲道理咱们今年应该给芳姐儿送点东西。闺女及笄,他们送的那个白狐斗篷,不便宜呢。”
梁安听了瞟了齐妙一眼,随后“嗯”了一声,算作答应。
端着酒杯,跟梁庐碰了一下,道:
“二嫂心里有怨,你让着点儿就是了。孩子都这么大了,家也分了,你们一家才是最亲的人。”
说完,仰头喝尽。
梁庐看了一眼蒋氏,轻叹口气,随后也喝了下去。
还记得齐妙刚承袭原主记忆的时候,二房夫妻的感情并不是很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梁庐现在跟弟弟学的疼媳妇儿。
可刚才蒋氏的话有些片面,也就难怪梁庐会不高兴了……
……
在二房家吃过午饭,梁庐哥俩带着梁汉柏喝茶,曹氏母女则是帮着蒋氏干活儿。
当然了,曹氏肯定会提醒一下妯娌,让她别在不依不饶。
蒋氏听劝,点点头,示意她不要操心。
被子都做完了,梁安喝了一盏茶,便带着媳妇儿、闺女出了二房,回家午休。
下午架子还要搭,还得忙活。
三个人走在路上,齐妙一个劲儿的想跟梁安说话,奈何人家不理。
曹氏看着他们父女的样子,轻叹口气。
当家的这次是真生气了,可也怪不得闺女啊!
回到院子里,曹氏见梁安又要撵闺女,赶紧开口说道:
“安哥,你跟闺女好好谈谈。妙儿,娘去你房里帮你拾掇拾掇。”
齐妙现在最缺的,就是跟亲爹单独相处的机会。自然乐不得的点头,答应。
可是——
“梅儿我困了,你要收拾改天吧。睡觉!”
梁安生硬的话语,让曹氏无奈的摇摇头。走过来,伸手推了推他,道:
“你看你,干嘛呢啊!忘了我跟你说的了?人家世子爷赶了三天三夜的路,累急了才在闺女房里歇息。你……”
“就因为他赶了三天三夜,所以老子才没把他扔出去。不然,你以为老子能惯着他——”
梁安怒吼出声。青筋暴起,火气十足。
齐妙心里清楚父亲的恼怒,那日之所以没有说什么,主要是因为独孤寒晚上还得赶回去。
如今,秋后算账就只能找她了。
齐妙抿唇,看着生气了的父亲,走上前恭顺的说:
“爹,您要打要罚咱们进屋说吧。妙儿……全都受着。”
“哼——”
梁安甩袖进屋,齐妙跟曹氏互看一眼,赶紧跟了上去。
曹氏重重叹口气,心知自己女儿的能耐,便直接推门去了闺房。
添柴、烧水、擦拭屋子。
曹氏干活儿麻利,都收拾好了也不见女儿回来,便坐在飘窗处偎着、午休……
……
下午,梁安照常跟梁庐干活,齐妙没有出正房。曹氏是被锯木头的声音吵醒,然后从闺女的房间出来,回了自己的屋子。
齐妙这会儿躺在炕上,双眼通红。曹氏看着闺女的样子,柔声的说道:
“怎么了妙儿,你爹说你委屈了?”
齐妙闻言吸了吸鼻子,然后坐直身子看着曹氏,摇摇头。
曹氏见她这般,轻笑一下,继续又道:
“你爹也是心疼你,不想你受委屈、被人看轻。”
齐妙轻叹口气,泪眼婆娑的看着曹氏,道:
“娘,我没怪我爹,就是……”
泪,再次话落。齐妙起身,来到曹氏身边,双手搂着她的脖子,带着哭腔又道:
“我不知道您跟我爹做了那么多,怎么都不告诉我呢?原本,我以为那事儿跟我没关系,可是……可是细想想,那就是我的事儿啊!”
“我既然来到这儿了,做了齐妙,为什么我要把该属于我的责任,推给旁人,自己落得轻松。我……我……”
曹氏反手搂着闺女的腰肢,任由她在自己的脖颈处呜咽。
虽然女儿说的话有些让她很迷茫,可大致的意思她明白。
女儿这是要……
深吸一口气,拍了拍闺女的后背,慈爱的说着:
“傻丫头,这事儿是我跟你爹做的,与你无关。那是我们老一辈的情感,是我们自己要为老爷、夫人做。”
“至于你……你想做什么是你的事情,咱们不犯冲突。只不过……世子爷那边,够呛能让你插手,你还是消停点儿吧。”
“世子爷是个说到做到的人,齐家平反势在必行。到时候……你嫁入成阳王府,那个大染缸可不像农家这般清亮,你懂吗?”
曹氏意有所指,齐妙全然明白。深吸一口气点点头,小妮子靠着母亲的肩头,喃喃道:
“只要能跟爹爹把疙瘩解开,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曹氏听到这话,“噗嗤——”一声笑出来,随后轻点她的额头,说:
“你啊,还有怕的啊!娘以为你什么都不怕呢!”
齐妙撇嘴,搂紧曹氏的胳膊,喃喃又道:
“不在乎就不怕,在乎了就怕。女儿在乎您跟我爹,不想看你们生气,自然这些日子就担心了。”
“既然你怕,为什么要留他在你房里过夜呢?”曹氏反问着。
她比梁安要理智很多,或者说……考虑的事情更加的全面。
如果女儿不留人,成阳王世子肯定不会强硬的留下来。他尊重女儿,在乎女儿,断不可能做那种事情。
更何况……
夫君回来也说了,他们俩虽然在一起躺着,可是衣服都穿的十分整齐。
这也是为何夫君没把人撵出去的缘由。
齐妙没有回答,曹氏也没想让她回答,看着明纸的窗户,轻声又道:
“年前你跟你爹去趟临镇吧。不帮大房咱们自己家也得给芳姐儿送些东西。不说旁的,你及笄人家大老远过来,还给了白狐斗篷,这礼咱们必须得还。”
齐妙听了自然没有异议,跟梁安出门……她心里也算有底。
坐直身子想了一下,看着曹氏,说:
“娘,那咱们送什么呢?他们家应该……不缺什么。”
“缺不缺是他们家的事儿,送不送是我们家的事儿。”
曹氏抽出胳膊,盘腿坐在炕上,想了一下,又道:
“我打算好,一板冻豆腐,两只芦花鸡,一袋子粘豆包,在加上家里那块鹅黄色的锦缎。芳姐儿作身衣服,足够。”
齐妙听着母亲都想好了,没有任何异议的点点头,说:
“那行,等我爹、二大爷忙完家里架子的事儿,我跟爹爹就去一趟临镇。正好还能买些东西回来,过年我们也好出去串门。”
曹氏笑着“嗯”了一声,靠着枕头躺下。
“也不知道你哥在南境那边……怎么样了。你睿达嫂子今儿上午去你二大娘家,说想去南境军营看看。”
“啊?”
齐妙听到曹氏这话,顿时傻了。怎么都想不到魏氏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曹氏打了个“唉”声,喃喃说道:
“这人啊,真是不能用常理来想。想当初你爹在军营时,我即便再想他,也没想过要去军营找他。今儿听睿达家的一说,还真是……呵呵。”
齐妙听着母亲有些尴尬的笑声,轻叹口气,感慨地说:
“娘,这叫与时俱进。”
“与时什么?”
齐妙趴着,双手托腮的看着曹氏,道:
“娘,您不总说求人不如求己。我日后的想法就是……自己赚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在王府打理中馈,守着后宅过一辈子。”
“……”
曹氏没有说话,但一脸凝重的面色,暴露了她此刻的紧张。
齐妙咽了下口水,将她那套现代理论简单的说了一番。曹氏仍旧没有吱声,伸手轻拍她额头一记,闭目养神。
女儿大了,真的长大了。
刚才的那些话,若是从前,她真的会觉得女儿说的混账话。
但是今日,当睿达家的说要去南境军营的时候,她才突然有些所顿悟。
有些事情,真的应该……
第281章 再去临镇
腊月里的每一天,对于农家院来说,都十分珍贵。
年前准备好,三十儿过大年。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户户如此!
冯氏后来又过来找了几次,不过她算是上次把梁庐、梁安给得罪了。
兄弟俩没一个愿意帮她办事儿,都用家里事儿多、太忙,给搪塞回去了。
两家的架子搭好,梁安帮着曹氏在家浆洗被子。
由于是今年搬家时,被褥都是在瑞蚨祥买的,所以浆洗上十分精心。
这样的小活儿,梁安夫妻俩根本用不上齐妙,所以她每天在房里练字,亦或者带着梁汉柏认字、学习成语。
梁庐已经开始给梁汉柏张罗学堂了。
等腊月二十四他们家杀年猪之后,把其余两头卖了,正好就够梁汉柏一年的束脩还有买纸笔的银子。
镇上离村里不算远,到时候梁汉柏步行去念书,正好也算是个锻炼。
若是以前,或许家里还担心他。不过这二年天天他都跟梁安练武,虽不说是什么高手,但至少对付小混混还是绰绰有余。
梁汉柏写完最后一张字帖,使劲儿吹了吹,然后笑眯了眼睛,道:
“二姐,你看我这篇字写的如何?”
齐妙抬眼看了下,点点头,竖起大拇指,说:
“不错啊。你的字写的比我强,我爹、你三叔不说了嘛,你会功夫,腕力不错。”
梁汉柏笑呵呵的挠挠头,放下毛笔,瞅着齐妙又说:
“二姐,你跟三叔打算啥时候给大姐送东西?”
梁安自己家给梁桂芳送年礼,那是他们两家走动,跟上房没有任何关系。
齐妙放下茶杯,偎着枕头靠在窗台处,回答道:
“不出意外的话就是腊月二十。到时候在德济堂借马车,头天晚上我爹去把车取回来,转天一早就走。自己赶车方便,没有那么多麻烦。”
梁汉柏听了点点头,把炕桌上的东西,熟练地收拾好,然后放在飘窗下面的柜子里。
齐妙瞅着重新坐在炕上的弟弟,想了一下,问:
“你去不?听说大姐夫年后打算考举人,你可以过去看看大姐夫那边有没有你能用的东西。他在书院教书,那些入门的书本,想必不会缺。”
梁汉柏听了心动,可仔细想了想,还是摇摇头,拒绝了。
他们跟梁桂芳虽然是亲戚,可这中间的人情世故还是要遵循。
三叔一家跟他们是礼尚往来,他们家跟人家就……
可惜是有点儿,但也不能那么没有身沉。
齐妙瞅着梁汉柏的样子,心里了然。
坐直身子,轻笑一下看他,点点头,说:
“也好,若是你不去我去帮你瞅瞅。到时候就说我要用,给你弄回来几本,也省的到时候进书院买。”
梁汉柏一听这话,忙不迭的抱拳行礼一下,道:
“多谢二姐。”
“谢我干啥,自家姐弟。”齐妙说着伸手,轻拍他肩头几下,又说,“你啊,等去了书院好好念书,考个秀才也能像大姐夫一样,在书院里教书,不累。”
“嗯。”梁汉柏点头,笑眯了眼睛。
他要的自然不只是一个秀才。大哥在军营里,听三叔说都已经进了前锋营。他也不能被落下,也得好好努力才行……
腊月十九这天晚上,梁安带了些萝卜、酸菜去了镇上。借车不能白借,虽然人家不收银子,可也得多少表示一些。
买东西的话人家肯定不会要,送些家里有的东西,既好看又实际,最合适不过了。
老早就跟管事武先生打了招呼,所以到那、把东西放下就赶车回来了。
马车里有小炉子,梁安把它拿进了屋。明儿一早烧火的时候,把碳点上先拿去马车内暖着,这样闺女坐车不会冷。
曹氏带着齐妙,把要给的东西,重新在清点一下,然后装车。
这样,能节省时间,明天不至于太过忙乱。
都收拾好之后,齐妙回了自己的屋子。曹氏端着热水进屋,给当家的烫脚。
梁安看着眼前的媳妇儿,清了下嗓子,说:
“孩子他娘,今儿我去德济堂听了个信儿。”
“什么啊!”曹氏没有抬头,仍旧往他的脚上撩水。
梁安轻叹口气,然后看着曹氏的发顶,又说:
“李家……李军山,好像有病了。”
“啊?”曹氏诧异,“猛”地抬头看着梁安,微微蹙眉的问道,“什么时候,什么病啊。”
梁安摇摇头,拿着擦脚布把脚擦干净,然后盘腿坐在炕沿儿处,道:
“武先生跟我说李家并没有找德济堂来看病,而是找了仁和堂的郎中。具体什么病不知道,只不过……”
“你觉得这事儿蹊跷?”
曹氏坐在小凳子上,边说边把脚放进水盆里。
梁安点点头,手自然的搭在膝上,然后一下一下的敲击,说:
“咱们都知道,李家一向信德济堂。而且……李军山跟高公子他们都有生意上的往来。如今这人有病了,没有找德济堂而是找了仁和堂,我总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还有啊,李军山这个节骨眼儿倒下,年底查账、对账目的活儿,可就都是李子言来做了。没有那次的事情,或许我对这李家嫡子还能有点儿好印象,可是如今……”
曹氏咽了下口水,明白梁安后面话里的意思。
这类桥段,他们看得多了。当年在齐家,虽然齐家没有那么多腌脏的事情,可其他大户人家这种事儿不少。
别看什么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一旦摆在银子的面前,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曹氏擦脚、把水倒了之后回来,然后上炕躺进被窝,咂舌一下,说:
“要不这样吧,明儿你们回来,晚上你去趟镇上李家。不管怎么说,李军山都是舅老爷的同族。这些年他为军队做的不少,不管出于哪方面,我们都得管。”
梁安用手将蜡烛熄灭,躺进被窝里,随后搂着媳妇儿,说:
“好,听你的。明天晚上我过去瞅一瞅,若真是有什么,我定饶不了那小子。”
曹氏“嗯”了一声,窝在丈夫的怀里,闭上了眼睛……
……
转天丑时二刻,曹氏跟梁安便起来了。两个人分工合作,梁安在正房点火、点炭,曹氏去隔壁给闺女烧炕。
时辰尚早,所以并没有喊闺女起床。火点上之后,曹氏回正房开始做饭。
梁安洗漱好,起身出去给马饮水、喂草。检查马鞍、马车各个地方。
这类的活儿对于梁安来说,就是老本行。
当年刚去齐家的时候,他就在马棚里做小马童。把马车检查好之后,进屋取猪食、鸡食,给家畜们喂好。
接着,又抱了些柴禾回屋,省的媳妇儿白天出去拿、冷。
寅时末,齐妙醒来,简单的梳洗,拿着两根簪子来到正房。
曹氏已经做好了早饭,见闺女过来,赶紧给她梳头。
梁安放炕桌、收拾碗筷,准备吃早饭。
白米干饭,酸菜炒肚,萝卜粉条汤。
相当丰盛了。
起得太早,人很少能有胃口,所以做的丰盛一点,让他们父女俩吃饱了赶路,也不至于半路肚子饿。
曹氏给女儿收拾妥当之后,三口人围着炕桌吃饭。
去年去过临镇,所以她知道路上有多远。这一次不用曹氏劝着,自己主动就吃了两碗饭,还喝了一碗萝卜汤。
卯时二刻,父女俩出发,曹氏不停地嘱咐,“赶路小心”、“慢点儿别着急”之类的话。
带着媳妇儿满满的“唠叨”,梁安扬起鞭子往临镇的方向走去。
梁安穿的多,一身的皮货全都是抗风的行头。齐妙虽然知道,可还是不放心。
坐在车里,把水壶煨上,打算时不常的给父亲弄杯热水,暖暖身子。
“吱哟……吱哟……吱哟……”
车轱辘有节奏的响,齐妙坐在车里,不禁特别佩服自己的亲爹。
真是万能啊!
啥都会,连赶马车都会。车赶得特别稳当,根本没有任何晃悠、不适。
看起来日后,她得好好观察亲爹,看看他还会什么。亦或者是……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天还没有亮。梁安在车外,低沉的问道:
“妙儿,要方便不?”
“不用了爹,咱们赶路吧。”齐妙忙开口回答。
这么冷的天在这荒郊野外,若是方便,就只能露天了。
想想都觉得冷,所以她很少喝水,就怕半路要上厕所。
梁安听到闺女的回话,扬起鞭子继续赶路。
齐妙在车内,看差不多了,倒了一杯热水,把车门单侧打开。冷风一吹,让她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然后把冒着热气的茶杯,交给梁安。
梁安勒住马缰绳,接过杯子吹了吹,然后缓缓喝着。
即便穿的再多,这么冷的天儿赶路,也够他喝一壶的。
一杯热水下肚,虽然没缓解,不过两腮已经没有那么僵了。看着闺女,把杯子交给她,吸了吸鼻子,说:
“进去吧,巳时正差不多就能到,爹赶车稳吧。”
“稳。”齐妙笑着点头,拿着杯子重新回了车里。
梁安把车门关好,再次扬起鞭子,往临镇的方向走去……
第282章 长辈赐、不可辞
就如梁安预料到的,巳时正马车来到了梁桂芳家的门前。
叫门、进院,梁桂芳把齐妙扶下了车,冲着梁安侧身行礼,热络的道:
“三叔,妙儿,你们怎么来了。这大冷的天儿,怎么劳三叔过来给我送东西啊。应该是我跟东哥回去,给您送才是。”
梁安把车里的车后挂着的粘豆包、冻豆腐取下来,放在地上。
看着她,摆摆手,不在意的道:
“你这丫头客气什么。你妹子及笄,你大老远赶回去,三叔跟你婶儿都记得呢。”
梁桂芳一听这话,眼睛通红。好似受了什么委屈一般,侧身行礼一下,说:
“有三叔您这样惦记,侄女我真是……”
“好了好了,不说这见外的话。你去,上屋把刀拿出来,三叔帮你把这芦花鸡给杀了。都是母的,补身子。”
梁安说着,扬了扬手里的两只芦花鸡。
镇上很少有养鸡的,尤其像卢长东这样在书院里做事,迎来送往都是书院的人。
家里养鸡,影响不好,味道也不好。
梁桂芳看着梁安手里的芦花鸡,忙不跌的摇头,说:
“三叔,这个不着急。大冷的天儿,咱们进屋说、进屋暖和暖和再说。”
说完,就要把人往屋里请。
梁安摆手,指了指马车,又道:
“你们进屋,我把这车拾掇拾掇就进去。”
梁桂芳看着马车,惊喜的开口问道:
“三叔,您家买车了啊。”
梁安听到这话,忙不迭的摇摇头,说:
“哎哟哟,三叔要能买得起马车,那可烧高香了。这车是德济堂的,借过来方便。”
梁桂芳闻言抿唇,扭头看着齐妙又道:
“三叔坐马车还不是指日可待。妙儿会医术,而且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