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妙听了这话,差点没上前抽他。
如此耍无赖的要钱,普天之下还真是头一回见到。
王氏、梁敏霞活着的时候也要过,不过那是母亲跟儿子要钱,妹妹跟哥哥要钱。
眼前的呢?
舅舅跟外甥女要钱!
我了个擦,简直不要脸到了极点。
梁桂芳气的浑身直哆嗦,梁安瞅着冯树荣,不悦的说:
“冯家的,你是不是有点儿给脸不要脸了?别说孩子现在手里没钱,就是有钱凭啥给你啊!你自己也说了,你是舅舅,不是他爹!”
“娘亲舅大,你没听说过?”冯树荣梗着脖子,不甘示弱的说着。
曹氏瞅着流氓行径的冯树荣,心知这事儿不给孩子们弄明白了,以后还是得有啰烂。
更何况门外还围了一筒子的街坊,他们小两口日后还得做人呢。
想到这儿,看着冯树荣平静的说:
“冯家大哥,‘娘亲舅大’这话不假,可也不能输打硬要吧。你们是有亲,可她到底是我们梁家的孩子,为什么要给你们冯家银子?”
“都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你们住的离临镇那么远,居然也能来这儿要钱。这钱,你们是不是今儿必须得要到手,而且芳儿必须得给你们?”
“是啊,咋地吧。”冯树荣剜了曹氏一眼,不爽的说,“老爷们办事儿,跟你们娘儿们有什么关系。学着点儿我媳妇儿,别没事瞎嘞嘞。显你多张了张嘴?哈哈……”
冯树荣说完,得意的笑出了声。周氏听到当家的夸赞自己,也是一脸美滋滋。
在场其他的人听到这话,纷纷脸红了。梁桂兰不懂,微微蹙眉不明白怎么回事儿。
梁安气的要过去揍他,被曹氏一把拽住了。红着脸,羞愤的道:
“安哥,不跟他动手,他不值当。”
“哟哟哟梁家老三,咋地,说不过要打啊!咱俩一眼,都长了三条腿,别……”
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足以让大家伙儿都觉得羞愤。
黑冰走过来,看着梁桂兰说:
“兰姐儿,我去把马车赶紧来,你把门都打开。”
“嗯。”小丫头点头,过去开门。
曹氏等脸热的感觉稍微退了些,这才开口道:
“既然你们执意要钱,那就让镇长来解决吧,看看镇长如何判。如果镇长答应,那这钱芳儿出,如果镇长不答应,你们挨板子。”
轰——
曹氏这话说完,周氏不愿意了。他们心里明净的,这钱梁桂芳没义务给。他们之所以过来,无非就是耍臭无赖的。
真要是惊动了镇长,旁的不说,这顿板子肯定逃不掉。
咬唇愤恨的看着曹氏,不愿意的道:
“这是我们老冯家的事儿,跟你们没关系,你们别管。”
说完,用手碰了碰冯树荣,轻声的说:
“当家的,你说话啊,说话啊。”
第391章 都不好意思要了
冯树荣急的脑门都是汗,可张嘴就是啥都说不出来。
他媳妇儿周氏见状,不停的扯拽他,打算让他开口说几句。
奈何无论怎么做,冯树荣就是不说话,急的在那里张牙舞爪,可是嘴打不开,声音出不来。
黑冰牵着马车过来,看热闹的大家伙儿纷纷让路到两旁。
梁桂兰把门打开,马车进院。
梁安当着所有人的面儿,把车里的粮食、肉、鱼、鸡蛋、秋菜,一一搬下了车。
大家伙儿看着,面上都是惊讶之色。
按他们心里的想法,梁安一家不打秋风就算好事儿,没想到竟然还给送来这么多的东西。
农村种地这个时候秋收,虽然都是自己家的东西,可能送来就是好事儿。
梁桂芳心里明白,梁安的举动是在给她长脸,让那些看笑话的,不敢轻视她。
走上前,自然的解开一个袋子,摸着里面的高粱米,说:
“三叔,今年新打的粮食不错,有丰收了?”
“嗯。”
梁安颔首,梁安冲黑冰使了个眼色,继续又说:
“今年大丰收,你妹子那五亩地打了不少粮食。给你们姐俩送些嚼谷,新粮吃的香,省的买了。”
梁桂芳刚要开口,不料那边传来——
“啊那个……那个……那个……”
冯树荣突然能说出话来,自己都吓了一跳。不敢相信的摸着自己的嗓子,然后激动地冲梁桂芳,说:
“芳儿啊,你借大舅二十两银子不行吗?大舅借的,不跟你要。”
冯树荣这会儿不敢说要钱了。梁安媳妇儿口口声声说要找镇长,他可不想挨板子。
梁桂芳听到冯树荣这话直起腰,看着一脸急迫的冯树荣,重重叹口气,说:
“大舅,不是我不借你,是我实在没有这么多钱。”
周氏听到这话,开口嚷嚷的着说:
“怎么就没有钱了。你男人中了举人,每个月官家都给粮食,怎么就能没钱了。”
听听,听听,连人家有多少,怎么有的都知道。
忒不要脸!
梁桂芳瞅着理直气壮的大舅母,满眼失望。就这样的借钱,别说还钱了,能领情都算不错,更何况她这会儿是真没钱。
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下心情,看着周氏,大方地说:
“大舅母,我现在是真的没有钱。东哥上进准备继续往上考,家里的银子他几乎都拿走了,我就剩下了十两银子,我怎么借你?”
“那你就把那十两银子借给大舅,还不成?”冯树荣赶紧开口问着。
梁桂芳微眯了眼睛没吱声,周氏见状,做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说:
“芳儿啊,你就那么狠心,眼瞅着你大哥打光棍不成?”
围看热闹的人,终于有看不下去的了。愤恨的朝地上吐了下口水,道:
“这也太不要脸了。人家叔叔过来给粮食,舅舅过来居然要银子,啧啧啧……咋那么好意思呢?”
“就是就是,人家手里就十两银子,这卢举人上京到底啥情况、啥时候回来,谁也说不准。那十两银子是度命的钱啊!”
“可不是。还口口声声‘大舅’、‘大舅母’呢。呸——农家就怕遇到这样的人。”
“是了是了,当时卢先生要订亲的时候都提醒过他。你看看,现在事儿来了吧。”
“对啊,以前也没见过来要银子,现在咋就知道来了?”
“还不是知道卢先生进京赶考不在家,所以过来了呗。”
“呸——真不要脸。”
“太不要脸了……”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知道是谁推搡了一下,那人惯性使然,就扑到了冯树荣的身上。
冯树荣踉跄一下,差点没倒了。
这下妥了,大家伙儿就那么“不小心”的碰着冯树荣,你一下、我一下。
把两口子围到了中间。
梁桂芳、梁安等人就那么看着,谁也没上前去拽一把、拉一下。
这种人不值当,就该受点儿教训。
最后的最后,镇长来了。请镇长的人,是卢长东以前在书院教过的孩子的父亲。
都不用梁桂芳开口,大家伙儿便把事情的经过,你一句、我一句给讲了个通透。
齐妙就站在一旁,瞅着那对夫妻俩挨板子的样子,深深体会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艾玛,啥都没干事儿就解决了,真好!
这两口子被处决了,而且还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挨十五板子。相信日后,不敢过来找事儿了。
镇长人不错,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嘱咐,若是日后他们再来,就直接打出去,不用惯着。
冯树荣银子没要到,还挨了板子,最后只能跟媳妇儿一瘸一拐的走了。
梁桂芳冲大家伙儿侧身行礼、道谢,临镇的人都纷纷摆手、表示不用客气。
大家伙儿散了之后,齐妙挽着曹氏的胳膊,轻声说道:
“娘,这临镇的人也爱看热闹啊。”
“谁不爱看啊,你见了热闹,不也恨不得脑袋削个尖儿,过去凑合?”曹氏好笑地说着。
齐妙撇嘴,冲曹氏做了个鬼脸,跟梁桂兰一起逗弄大雪。
今儿这只小畜生可是立了功,即看住了院子,也成功没让冯树荣夫妻进院欺负他们,不错不错。
梁桂芳看着猪肉、鱼、大米还有白面,重重叹口气,拉着曹氏的手,说:
“三婶儿,您又给这么多东西。我……我都不好意思要了。”
前段时间齐妙过来,刚捎了银子。这才几个月啊,就又送粮食,还有这么多的好吃的。
一买这么多,明显就不是吃一顿的。
曹氏反手轻拍她的手背,道:
“让你们回七家屯你们不回去。三婶儿也不能总过来,所以就给你们姐俩多备一些。长东不在家,你也没什么进项,三婶儿跟你三叔,也就能做到这些了。”
梁桂芳感动,眼睛通红通红的。捏着曹氏的手,深吸一口气缓解,这才开口说:
“三婶儿放心,我跟兰儿一定好好过,过出个人样儿来。”
“芳儿啊,这萝卜、白菜是你二叔家让带过来的。去给三叔拿把锹,我把这个给你埋了,冬天好吃。”
农村人有智慧,家里没有窖的情况下,就把萝卜埋在地里,防止它糠了、不好吃。
梁桂芳笑着摇头,指着屋里,说:
“三叔,家里有窖,放下面就行。”
“啊,那成,那三叔把这些动送窖里。”说着,看着逗狗的女儿,又道,“妙儿别玩了,赶紧帮着搬菜。”
“知道了。”
齐妙起身,带着梁桂兰把萝卜、土豆、大白菜等,纷纷往屋里倒腾。
曹氏也没有闲着,数出二十颗大白菜放在屋檐下晒着,等晚上积酸菜吃。
积酸菜,也成腌酸菜,七家屯土话。
“芳儿,家里盐够不?不够买点儿,积酸菜费盐。”
梁桂芳闻言点头,挽着曹氏的胳膊,说:
“三婶儿,咱们去买盐吧。”
“好。”
娘俩说着话,溜达的出了院子。
齐妙跟梁桂兰在上面给梁安递菜,看着筐安全“着陆”,梁安把它们都取出去之后,小妮子扭头问着:
“这几日跟你姐都干啥了?字没忘练吧,箫吹了吗?”
“嗯,吹了,也练字了。”梁桂兰笑眯眯的回答。
把筐拽上来,将萝卜放在篮子里,然后一点一点放下去,做完这一切,又说:
“每天醒来跟我姐带着大雪出去溜达。大雪疯够了回来,帮着我姐做饭。吃完早饭就开始练字、吹箫。我姐也跟我学呢,嘿嘿……”
“哟哟哟,你成小夫子了呢!”齐妙说完,伸手捏了她鼻梁一下。
梁桂兰颇有几分得意。齐妙倒是觉得梁桂芳聪明。
梁桂兰认识字不少,那些启蒙的书,她已经学了七七八八。梁桂芳趁着这个时候跟她学,确实是最好的良机。
既然白润跟卢长东说过,只要他自己争气,后续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那就说明卢长东日后,肯定是要穿官服的。
梁桂芳最为他的发妻,若是不修身养性,读书识字,怕是日后都带不出去。
那样的话……
“姑娘,我出去一趟。”
黑冰的声音传来,打断了齐妙的思绪。小妮子扭头,看着她轻轻点点头,说:
“好。你去忙吧,我们申时二刻回走,那会儿回来就行。”
“是。”黑冰抱拳,转身出去了。
梁桂兰看着她的背影,羡慕的说道:
“好霸气。”
齐妙挑眉,看着她,问:
“你想学吗?”
“……”梁桂兰没有说话,倒是摇了摇头。
绳子拽了一下,齐妙赶紧把下面的筐拽上来,继续往里面放菜。
人各有志,梁桂兰虽然羡慕,不过倒也真不是练功的材料。
再说了,女人那么能干,要男人做什么呢!
萝卜、土豆、白菜都下窖之后,梁桂兰烧火,齐妙开始切菜、备菜。
梁安把鱼拿到院子里收拾,古代买鱼没人会管,都得回来自己刮鳞、霍膛。
江鱼很大,顿一半,剩下的用盐抹匀,放在外面晒。
等干了之后想吃,拿回来泡一泡,蒸、炖都可以。
一大扇猪肉都切好,留出做红烧的,剩下的齐妙放在锅里炒熟。加入好几勺子盐,盛出放在坛子里。
想吃的时候舀一勺炒菜,到时候就不用放盐了。
古人的智慧,还是很靠谱,尤其是在“储存”这方面……
第392章 什么时候去京城
梁安一家过来,可以说给梁桂芳帮了太多的忙。
吃过午饭,积酸菜,腌蒜茄子,院子里的豆角、土豆罢园……
这些活若是单单靠他们姐妹俩,咋也得干上十天、半个月。
那会儿天就冷了,在做这些活计,就该难捱了。
两个人,积了二十颗酸菜足够。
梁安抱着大石头过来,放在白菜上压住,然后拍拍手,说:
“齐活儿了。”
再看院子,架条捋直的放在墙根处,小菜园子里堆了豆角蔓儿、土豆秧等东西。这些不收,等冬天下雪盖住,来年开春烂在地里成为粪肥。
齐妙跟梁桂兰那边,一小坛的蒜茄子腌好。至于辣白菜,盐抹匀了,空一夜水,转天放上调好的辣椒就行。
梁桂芳瞅着妥妥当当的一切,看着梁安夫妻俩,感激地说:
“三叔、三婶儿,多谢您们了。要不是您们今儿过来,这些东西……我们姐俩肯定得做到入冬。”
梁安不在意的摆摆手。曹氏笑眯眯的瞅着梁桂芳,说:
“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也就能够来帮你做点儿这些,再多了也做不了。你跟兰儿就俩丫头住这儿,我这心里说实话……挺担心的。”
梁桂芳听了明白的点点头,拉着曹氏的手,道:
“三婶儿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晚上把院门锁好,大雪放在院子里,里屋门也拴上。一旦有风吹草动,大雪就使劲儿叫。别说,这小畜生挺有用的。”
曹氏闻言放心的点点头,随后看着他们姐妹俩,又说:
“行吧,东西别不舍得吃。今年大丰收,家里粮食足够了,吃的差不多时再给你们送。”
梁桂兰一听这话,忙不迭的摇头,道:
“三婶儿,这些就够了。大米、白面您一样买了五十斤,我们就两个人,还有那么多苞米面、黑豆面啥的,足够吃了。”
“你少来,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曹氏好笑的摇头,“家里有这个条件,你也别这么小心翼翼。放开了吃,你是有娘家的人。”
一句“有娘家的人”,顿时戳中了梁桂芳的软肋,差点没让她飚出泪水。
深吸几口气,然后看着曹氏重重的点头。
古代,娘家对嫁出去的女子最为重要。有娘家,才有能给你撑腰的人,反之即便被婆家欺负,也没有地方伸冤,更没地方申诉。
清官难断家务事。
这种时候,往往就是看娘家给不给力、出不出头。
梁桂芳不再坚持,轻笑着点点头,幸福的“嗯”了一声。
曹氏拍拍她的手背,开口又道:
“你们姐俩的冬衣可做好了?提前做出来,别到时候冷着啊。”
梁桂芳心里暖烘烘的,恬静的回答说:
“放心吧三婶儿,上次您给的料子,正好给她做了一身,我还做了个棉袄。哦,对了。”
好似想起什么一般,拉着曹氏就进了屋。梁安等人也纷纷跟着进屋,就见梁桂芳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放在炕上。
打开,献宝似的将衣服拿出来,看着曹氏,说:
“三婶儿,这是我给您还有三叔做的,您看大小合适不。”
说完,把里面的衣服拿出来,放在一旁。
一套是绛紫色的衣衫,一套暗青色的衣衫。
齐妙瞅着,噘嘴不悦的道:
“哼!就有我爹、我娘的,我的呢?!”
“有有有,缺水也不能缺了你的。”梁桂芳说完,从下面拿了一件鹅黄色的衣衫。
短衫,襦裙,长罩,串珠束腰……
一整套,全部都是鹅黄色,特别的好看。齐妙很喜欢这身衣服,这会儿穿正好。
曹氏瞅着,尤其是那条束腰带。摸着上面的珠子,说:
“你啊,太宠着她了。”
梁桂芳轻笑,伸手轻捏齐妙的脸颊,道:
“怎么样,满意不?”
“满意,满意,太满意了。姐,你可真是我亲姐。”齐妙美滋滋的说着。
梁桂芳对她这不走心的话语,无奈的摇摇头。
曹氏瞅着狗腿的女儿,好笑的点她额头一记。
梁安见黑冰回来了,出声说道:
“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芳儿啊,让你费心给三叔做衣服了。三叔谢谢你。”
曹氏闻言看着梁桂芳姐妹二人,不放心的继续嘱咐道:
“晚上切记锁门,不管发生什么事儿,一定要先保护自己,其他都另说,明白吗?”
梁桂芳不舍的看着曹氏,轻声建议着说:
“三婶儿,你们晚上在这儿住吧。住一宿再回去,家里不是有晴儿吗!”
齐妙听了抿唇,走上前搂着曹氏的胳膊,占有欲十足的说:
“别想抢我娘,这个可不能让你抢。”
“噗嗤——”
夸张的举动还有表情,瞬间逗笑了苦瓜脸的梁桂芳。
伸手轻点她额头,摇摇头,道:
“你啊,真是个活宝。”
梁桂兰把三套衣服全都放在了包袱里包好,然后看着曹氏侧身行礼一下,说:
“三婶儿,我会好好大姐的,您放心。”
“乖,我们兰儿也长大了。”曹氏满足的点点头,一脸欣慰。
说话间,黑冰便把马车重新套好,梁安从外面回来,看着他们几个人,说:
“差不多了,不唠了。年前三叔再过来一趟,有事儿让人回家捎话。”
“嗯,我知道了,三叔。”
心知人家不能在这儿小住,时辰也不早了,的确得赶紧回去。
赶夜路,有危险。
送走了梁安一家三口,梁桂芳跟梁桂兰挂门回屋。看着干净、利索的院子,梁桂芳心里有些怅然。
今日若不是三叔一家正好赶到,还不知道她们姐妹俩,会怎么样呢。
冯树荣是她大舅,什么为人她比谁都清楚。
死人骨头都能炸出油的主儿,今日……呵呵!
重重叹口气,梁桂兰察觉到她的不对劲,赶紧开口说:
“姐,都过去了。以后他们不敢过来闹事儿的。”
梁桂芳没说话,但却回应的点点头。梁桂兰想了一下,挽着她的胳膊,道:
“姐,粮食都堆在西屋呢。咱们过去收拾收拾吧。”
梁桂芳听了打起精神,拉着她,姐俩去了西屋。
炕上很乱,就那么堆放着粮食。
五十斤大米、五十斤白面,一百斤苞米面,黑豆面、小米……
梁桂芳跟梁桂兰脱鞋上炕,姐俩一起拽着粮袋子,归到一旁。
全都靠着炕梢码齐,看着这些东西,梁桂芳轻叹口气,说:
“这些,够咱吃好久的。”
“嗯。”梁桂兰颔首,堆坐在炕头。突然感觉有些硌得慌,赶紧起身。
掀开席子一看,居然有个荷包在那里。
梁桂芳看到荷包,面色暗沉。
走过去打开,果不其然,里面是十两银子。
“三婶儿怎么又给钱了。”梁桂芳说完,跺下地穿鞋、就要出去追。
梁桂兰一把拽住,看着荷包上的花样儿,淡淡的说:
“姐,这是二姐绣的,应该是二姐给咱的。”
齐妙?!
嗯,那也差不多。
梁桂芳坐在炕上,重重打了个“唉”声,脸热的不行。
想当初,她是怎么欺负人家的,再看现在人家又是怎么做的。
这心里……
真的是不好受啊!
……
车内,曹氏看着布包里的三套衣服,嘴角上扬,满足的说:
“为人相处都是两好并一好。芳儿如今……也懂事儿了。”
梁安闻言,没有异议的点头。拍了拍包袱,道:
“这衣服料子不便宜,那丫头应该是又买的。”
给她的料子,他们家都知道是什么样的。尤其是齐妙那身,明显就是买的。而且要带上的珠子,也是自己穿的。
曹氏心里过意不去,尤其是现在梁桂芳还没有进项。轻叹口气,看着当家的道:
“年前过来,多给些东西吧。让她们姐俩也好好过年。”
“嗯,这是自然。”
梁安夫妻俩不抠,尤其是对待别人对他们好的那种,更是毫不吝啬。
齐妙看着车外,瞅着地里还在秋收的人们,抿唇深思。
突然察觉有人碰她,不禁扭头看了一眼,问:
“娘,怎么了?”
“想什么呢?问你什么时候去京城。”曹氏笑呵呵地说着。
既然已经决定让她去了,自然得赶紧准备些东西,让他给梁汉森拿过去。
李紫玫走时,什么都没让带,闺女走可说啥都得给儿子拿些东西。
齐妙琢磨了一下,说:“明儿就走呗。去得二十天呢说是,我也不赶路,还打算游山玩水呢。”
“你可是放羊了。”梁安抻哆着说。
齐小妙颠颠的凑过去,搂住梁安的脖子,说:
“爹,看您说的,我这不是……去赚钱了嘛!”
“哼!”
梁安没揭穿她,直接用鼻子哼气儿。
曹氏看着他们父女俩,轻叹口气,不在意的道:
“明儿走也行。娘给你哥做了两身里外三新,你给他拿过去。还做了四双鞋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