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人洗脸,都是用帕子浸湿,然后往脸上擦。齐妙是个现代人,自然用简单粗暴的洗脸方式。一顿神洗之后,接过帕子。等她擦完脸,方才发现李嬷嬷的惊讶。
艾玛,闹笑话了!
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一脸无辜的笑着。李嬷嬷缓过神来,伺候她漱口、把人带去了梳妆台前。桌上不知何时放了一套银饰品。李嬷嬷边给她戴,边说:
“这是我们夫人赠与你的。姑娘一会儿吃过早饭,就该回去了。县太爷事情多,不能总……”
齐妙没有说话,静静地听她念叨。语气很客气,但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她,得了这么一套首饰就该适可而止,吃饱了饭哪来的回哪儿去,别再奢求别的。
可是……
齐妙凌乱了,难道说县太爷真的不会帮她分家吗?
稀里糊涂的被带去了前厅,李朝阳夫妇已经坐在那里了。齐妙走上前,侧身行礼一下,道:“给李老爷、李夫人请安。”
李夫人看着眼前穿戴整齐的丫头,满意的点点头,说:“到底是人靠衣装。梁姑娘这番打扮,真的很好看。”
“多谢夫人。民女能有这样的妆容,完全是托夫人的福,还有李嬷嬷的妙手。”说完,再次侧身行礼。
规矩,话语,十分得体。
夫妻俩看着她的表现,纷纷蹙眉。仍旧是李夫人开口,笑吟吟的道:“梁姑娘规矩不错,行礼也很到位。是有人特意教过你吗?”
“回夫人的话,民女的母亲,曾在大户人家做过事,所以这些规矩……是母亲所教。”齐妙老实的回答。原主的双亲,曾经在大户人家做事。
原主跟原主的哥哥,说话、规矩要较寻常农家孩子好很多。刚穿越过来时没有融会贯通,一个晚上过去,骨子里的规矩、涵养统统与灵魂结合。
李夫人闻言颔首,端着茶杯喝茶。李朝阳看着她,满意的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梁姑娘请坐吧。”
“谢县太爷。”齐妙礼貌的说着。真的是“礼多人不怪”,齐妙言谈举止,处处小心,各种行礼。半坐在椅子上,满眼期盼的看着李朝阳。
如此眼神,还真是让李朝阳不忍拒绝。最后重重的叹口气,为难的说:
“梁姑娘,你想分家这事儿……说实话,本官很难插手。但夫人一个劲儿的为你说情,本官也见你可怜,于情于理也该帮帮你。”
“多谢李大人。”
齐妙忙点头道谢,可话还没等说完,就被李朝阳摆摆手、打断了。
“你先别急着谢本官。你若分家……什么都没有。本官不能判你一分一毫,你可还愿意?”
什么?!
齐妙瞬间惊了。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他,话到嘴边说不出口。
李朝阳再次点头,确认她所听到的。放下茶杯,冲李嬷嬷等人挥挥手,待人走后,这才又开口说道:
“梁姑娘懂规矩,自然也就明白女子出嫁从夫的道理。你是女子,日后总要嫁人。若是从梁家分出来,梁家的东西,你是一分都拿不到。你可还坚持分吗?”
“我……”
齐妙语塞,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本就是穿越女,没有空间、没有外挂,什么都没有。再来个净身出户,她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可若是不分家,保不齐日后还要被卖,那个时候她还有没有勇气上吊呢?!思前想后,终于齐妙站起身,来到二人跟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
“多谢大人替民女做主。”
李朝阳一惊,不敢相信的看着她,说:“你……决定了?”
“是。”齐妙重重点头,满脸坚定的看着他,道,“民女决定了。即便净身出户民女也要分家。祖母能卖我一次,便能卖第二次。民女能幸运一次,但不能幸运第二次。与其结果都差不多,倒不如置之死地而后生。”
“好,好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李朝阳激动地拍下桌子,李夫人在旁看了,挑下眉。
很少见夫君如此激动,不过这句“置之死地而后生”说的还挺有道理。起身来到她的跟前,将人扶起,柔声地道:
“梁姑娘也不要悲观,老爷即是父母官,自然不能让你什么都没得。”
说着,把人安顿在椅子上,从一旁拿了个布包过来。放在她的手上,又说:“这里是我的几身衣服、还有棉衣,姑娘不要嫌弃。还有一个荷包,里面老爷给装了十两银子,回到农家买一亩上等田,足够你生活。”
齐妙听到这话,忙不迭的摇头,拒绝的话语没等说出口,李夫人继续说道:
“梁姑娘有气节是好事儿,但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此刻,不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活着要吃饭,这张嘴才是最主要的。”
话说的很实在,齐妙听了深思。良久,双手攥紧布包,看着李夫人感激地道:“多谢夫人好心提醒。再谢夫人赠与棉衣跟银饰。三谢二位救命银两。他日齐妙有能力,一定加倍奉还。”
“梁姑娘如此有志气,真是难得,本官佩服!”李朝阳听那一席话,缓缓点头。一个小小村姑,能说的如此头头是道,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听着也舒服。
十两银子对于他来说算是小钱儿,可对农家来说却是一笔巨款。日后还与不还他不介意,但总觉得这个梁桂香,跟寻常村姑不一样。
想到这儿,再次开口说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既然本官帮你分家,那就再提醒你一下,不要顶人家的姓了,小心日后给自己留啰烂。”
啰烂,辽东府土话,就是麻烦的意思。
齐妙明白他要说的话语。农村有族长,即便分家,若姓氏不换,仍旧受制管辖。原主的记忆里,梁氏族长是她最惧怕的人。
李夫人看着她,热络的开口道:“梁姑娘,我娘家姓张。要不……你做我义妹,灌上张氏姓可好?”
齐妙闻言,满眼感激。起身恭敬行礼一下,道:“多谢李夫人如此抬爱,民女感激不尽。不过大人跟您已经如此帮民女,民女不可那么没有规矩。”
婉言谢绝,大方得体,把握尺度。
李大人满意的颔首,对她印象又增加了几分。
“想叫什么就说,玉碟方面本官会帮你更改。一会儿派师爷送你回去,也算本官略尽绵薄之力。”
“多谢大人,民女改名,姓齐名妙!”
第4章 得偿所愿,多子多福
李朝阳听到这个名字,眉头瞬间拧紧。李夫人虽然没有说话,可也是一脸严肃。
齐妙懵了,没想到会这样。
这……什么情况?!
李夫人先缓过神来,轻咳两下看着她,问:“这个名字……可有什么寓意吗?”
“没有。就是胡乱想,奇思妙想呗。”齐妙打趣说着。说话的过程中,不停地打量着李朝阳。她敢断定,这个名字一定有问题。
因为经过她的解释,李朝阳拧紧的眉头,缓缓松开了。
“奇妙,奇思妙想!行啊,这名不错,那本官就去安排了。夫人,你陪梁姑娘……哦不,是奇姑娘吃早饭吧。”扔下这话,李朝阳出去了。
齐妙起身,恭顺的行礼将人送出去。
明明是“齐妙”,非要给弄成“奇妙”,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事情吗?!
跟着李夫人来到饭厅,桌上清粥、小菜都已经摆放好。李嬷嬷走过来,手里端了一碗黑乎乎的药汤。
当归,白芍,党参,黄芪,鸡血藤……
补气调血的方子。
齐妙看着“咕咚……咕咚……”喝药的李夫人。等她喝完,大着胆子,说:“夫人可是月事不调?”
李夫人闻言愣了一下,随后摆摆手,让李嬷嬷出去之后,道:“不是。我与夫君成亲多年,一直未有子嗣。离京之前看了御医,说是我体寒缘故。给了这方子让喝着,说是会有效果。但……唉!”
最后一个“唉”声,说明了所有。也让齐妙无语的摇摇头,不解的看着李夫人,说:“御医给看的?”
“嗯。”李夫人颔首。瞅着齐妙的样子,微微蹙眉的说,“可有什么不对吗?难道说梁……奇姑娘懂医术?”
齐妙进退不得。如果说懂,原主是村姑没法解释。如果说不懂,任其这么喝,一辈子也不可能有孩子啊!这哪是什么暖宫的药方,这是调节月经不调、活血化瘀的方子。
一旦怀孕,就喝这个也会导致流产啊!
李夫人见她不说话,隐约察觉到了什么。握着她的手,一脸凝重的看着她,道:“姑娘,屋里只有我们两个,你可跟我说实话。我这药……是不是有问题?”
齐妙瞅着她渴盼的样子,重重点头。咽了下口水,道:“不瞒夫人,我略懂皮毛。您刚才喝的汤药,我闻到了些许东西。所以当时才问您,是不是月事不调。”
李夫人闻言,身子踉跄一下,喃喃地说:“偶尔……我一个月来两次月事,可跟这药……有关吗?”
“……”齐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沉默点头。
“那事都过去十几年了,难道他们还要防……”后面的话没有说完,李夫人缓过神来,看着齐妙起身要跪。小妮子自然要拦,一脸同情的看着她,说,
“若是夫人信得过民女,民女给您把脉,可好?”
“好。”李夫人点头,重新坐在椅子上,伸出手。
齐妙精心切脉,身体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不喝这个药,男方在给力一些,肯定会有孩子。看起来对方,不是真正想要下阴招。
毕竟真要不想让他们有孩子,招数有的是。
想到这儿,齐妙看着她,附在耳畔轻声地说:“夫人,这药您可以这么做……”
说完,重新坐回椅子。李夫人感激的点头,道:“多谢奇姑娘。你说的我一定照做。”
齐妙摇头,接过她给盛的粥,低头开始吃饭。
女方没问题,每天三颗枣、一只鸡熬汤。男方下一副八子固精汤,半年之内,不难没有孩子。她看了李朝阳的面向,面色微红,印堂色正,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就是这李夫人那句没说完的话,到底又是何意思呢……
……
吃过早饭,按照先前说的,齐妙该走了。李朝阳那边派人过来告知一切都已经办好,玉碟、名帖全部分离出来。李夫人起身相送,来到后门时拉着她的手,道:
“奇姑娘切记要记得,不管什么时候你都只是奇思妙想的奇妙。”
“夫人,有何不一样吗?”齐妙不解,一个名字、一个姓氏罢了,为何他们要这么再三强调。
李夫人轻叹口气,拉着她去到一旁,又说:“我朝曾经有位定北将军姓齐。北境一带全部由他镇守,他所带的天狼军队更是战无不胜。但被奸人所害,至今成了冤案。”
“放眼东陵国境,凡事姓‘齐’便会被歧视、看不起,更有可能惹来麻烦。所以你切莫记得,人前人后,签字画押,都要用奇妙,而非齐妙。”
这席话,正常不该说。尤其还是官宦夫人的身份。齐妙明白,之所以她会这么告知,完全是因为刚才自己给她看病的缘故。感激的侧身行礼,重重点头,道:
“夫人放心,齐妙谨记。齐妙多谢夫人告知详情。”
“去吧,车里给你准备了东西,算作诊费。他日我若真的得尝所愿,定去七家屯看你。”李夫人说完,拉着她的手来到马车前,看着赶车的刘成嘱咐说,
“路上赶车慢点儿。孙师爷,好生照顾奇姑娘。跟七家屯的里正好好说,我不希望日后她被欺负。”
“是,夫人。文才明白,文才定不让奇姑娘受委屈。”孙文才抱拳行礼,一脸尊重。
齐妙再次对李夫人侧身行礼,恬静的说:“夫人对齐妙的好,齐妙感激不尽。上苍待人是公平的,夫人一定能得偿所愿,多子多福。”
“借你吉言。”李夫人说完,轻拍她的肩头。
待齐妙上车走后,李夫人仍旧站在那里。李朝阳走过来,不解的道:“夫人,不冷吗?”
“夫君,身体的冷跟心里上的,根本不足一提。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不放心我们。”李夫人喃喃自语,李朝阳再旁,一脸吃惊地看着她……
……
马车内,齐妙独自一人坐着。车里有一袋子白面、一袋子粳米。据那个孙师爷所说,这东西是李夫人给准备的。正好从现在开始吃,能吃到秋天粮食下来。
布包、粮食、银子。
这应该算是助攻吧。看起来穿越人士都能有点儿特权,不至于掉在地上。
自嘲的笑了一下,随后伸手打开布包。里面有三套棉质中衣、两套外衣襦裙,一个丝线绣制的荷包。打开,里面是两块银子,那会儿李夫人说了,县太爷给她十两银子买地用。
十两银子能买多少东西?她不知道。原主除了干活就是干活,金钱概念完全没有。日后的生活,怕是要摸索着走了。至于身子被破一事,万万不能说。
不然,就没法在村里立足了!
从县里到七家屯,整整走了三个时辰。齐妙在车里睡了好几觉,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折腾的她有些头疼。小说里承袭记忆,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到了她这儿,竟是阶段性。
无力吐槽!
大大的抻了个懒腰,没等她掀开车帘,马车停了。车门打开,孙师爷面色通红。看起来在外面坐着,冻得不清。孙师爷嘶嘶哈哈的说:
“奇姑娘,咱们到了。里正家怎么走,还请姑娘给带个路。”
齐妙起身下车,侧身行礼一下,说:“让孙师爷您为了我的事儿,大冷天跑这一遭,齐妙真是过意不去。”
“奇姑娘客气了。”孙师爷摆手,不过的确在外坐着很冷。春冻骨头冬冻肉。故特穿了那么多,可还是冻透了。揉搓了好几下手,这才又说,
“怎么走咱去吧。赶着天黑之前把事儿落定,我也好回去交差。刘成啊,你就在这儿等着。一会儿知道住的地方,你再把东西拉过去。”
“知道了,师爷。”刘成规矩的点头应着。
齐妙冲刘成侧身行礼,无声的表示感谢。然后,凭原主的记忆,带孙师爷朝村里走去。七家屯的里正名叫梁金山,今年四十有五。
为人圆滑,事事不关心,只顾着自己。但人缘不错,也算是他的本事。家住村把头第七家,路程并不远。齐妙指着木门,看着孙师爷,说:
“就是这了。”
“好。”孙师爷走上前,伸手拍门,拍了几下停止,看着她,又说,“奇姑娘,一会儿不管我说什么,您都不要吱声,只管听着就好。我一定帮你把事儿办圆全了,放心。”
齐妙点头,再次侧身行礼一下,说:“麻烦师爷了。一切全凭师爷做主。”
话音刚落,里面传来一个稚嫩的孩童声音——
“谁啊?门没锁,进来吧。”说话的是梁金山的孙子,小名铁蛋。四十五就做了爷爷,虽然明白古人成亲早,不过这也……
太早了吧。
孙师爷将门推开、走到院内,来到孩童面前,弯下腰、笑呵呵的道:“小娃娃啊,你家大人在吗?”
“你找谁?找我爷爷吗?”铁蛋歪头看他,眨巴着眼睛还有点萌。
孙师爷点点头,直起腰。齐妙站在一旁,仔细的打量着里正家的这个宝贝疙瘩。身上的衣服是粗布,即便是里正家,穿戴也很普通。
这个地方的物价什么样她不清楚。原主在家就是个干杂活的姑娘,不问世事。喂鸡、喂鸭、喂猪,还要帮着母亲洗衣、做饭。
看着素手不禁自嘲的摇摇头。这么粗,怕是日后也很难养回来了吧。
“姑娘,走吧,跟我进屋去。”
第5章 这副身体的本能反应
孙师爷的声音突然传来,打断了齐妙的思绪。小妮子忙不迭的点头,赶紧跟上。拉开屋门,顿时一阵热气冒出,孙师爷跟齐妙都不适应,本能的往后退。
铁蛋见他们俩这般,“嘎嘎……”直笑。指着齐妙,嘲弄的说:“桂香姑可真逗,谁家开门不都这样嘛。”
齐妙被说得不好意思,故意瞪了他一眼没吱声。孙师爷瞅着小家伙,伸手轻弹他的额头。梁金山听到声响,急忙从屋里出来,看着他们俩愣了一下,随后指着齐妙,说:
“哟,这不是香姐儿吗?你不是去大户人家做丫头了嘛,怎么回来了?”
齐妙听到这话,冷笑一下没吱声。大户人家做丫头?亏王氏说得出口啊。
孙师爷见状,从怀里掏出一个牌子,在梁金山面前晃了晃,说:“鄙人是县衙李大人身边的师爷,鄙人姓孙。今日带奇姑娘过来,是有事儿与你说的。”
跟刚才逗铁蛋的样子完全不同。这一刻的师爷。冷峻、严肃、让人见了想退避三舍。
这才是县衙的孙师爷。
梁金山一听是县衙师爷,顿时惶恐的要跪下行礼。孙师爷忙伸手拦住他的动作,平静的道:“我是师爷,不是老爷,所以里正不需要行这么大的礼。”
梁金山一脸懵,直起腰身之后赶忙点头哈腰的说:“不知道是师爷您来了。快屋里坐,屋里坐。孩儿他娘,赶紧沏糖水,快。”
农家贫乏,没有茶叶这么金贵的东西。招待客人,冲碗糖水就算鼎好的东西。齐妙跟着孙师爷进到屋内,屋里炕上坐了不老少人,都是梁金山的家人。
几个儿子见来了客人,纷纷下地穿鞋躲出去。唯独梁金山的老子娘岁数大了,坐在炕上没有动。不过却也拘谨,有些坐立不安。
孙师爷很懂礼数,冲炕上的老太太抱拳一下,算是打招呼。梁金山上炕,又是放桌子、又是拿瓜子。媳妇儿韩氏端了两碗糖水进屋,放在桌上,忙又出去。
古人规矩大,女子不得见客。尤其孙师爷又是县衙里来的贵客。
孙师爷没有动碗,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齐妙也没有吱声,低头老实的呆着。不过余光却撇着梁金山。身上的衣服还不错,至少没有补丁。原主的记忆里,原主的衣服可是补丁摞补丁呢。
此刻的七家屯里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估计他怎么都没想到,县衙的师爷会来到他们家。平日他见个镇长都算是大官,县衙师爷就更不用说。至于县太爷,那是想都不敢想。
看着孙师爷紧张的吞了下口水,哆哆嗦嗦的道:“那个孙……孙师爷,您……您怎么……怎么……”
“哦,我来是因为这位奇姑娘。”孙师爷没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
第二次听到齐姑娘,梁金山不禁皱了眉。看着齐妙,不解的说:“师爷,您是不是认错人了。这是我们村儿梁安兄弟家的丫头。她叫梁桂香,不是什么齐姑娘啊。”
孙师爷听了叹口气,看了一眼齐妙,道:“我今日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你眼前的这位奇姑娘。她现在叫奇妙,改名换姓、玉碟更换……”
孙师爷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稍加修饰的说了一遍。怪不得孙师爷刚才说让她不要掺言,原来这位师爷的利嘴,是把伤人无形的利器。
不仅把她说的无比凄惨,还指责里正对村里人儿关心不足,使其发生这样悲惨的事。
总之,不仅把梁家老宅的人挖苦一番,还把梁金山讽刺一顿。
那气势,真的让她见识到了什么叫县衙师爷。
“……咱们县太爷宅心仁厚,已经把她从梁家分了出来。如今她改名换姓叫奇妙,奇思妙想的意思。你们以后不要叫错了。”孙师爷说到这儿,端起桌上的碗喝水。然后又道,
“今儿我过来,一是跟你说清情况;二是你帮奇姑娘找个住处。分家不得田产、房屋,可也不能让这大姑娘家流落在外吧。县太爷说了,如果你安排不了就直说,李大人亲自过来安排。”
梁金山一听这话,忙不跌的点头,说:“能,能,能,一定能。村西头有间屋子,那是我家三弟的房子。三弟搬走去了外地,那房子就一直空着。给香姐儿……哦不是,给齐妙了,给齐妙。”
孙师爷听了,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里正还算懂事儿,并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傻木。聊了一些关于农家收成的话题,齐妙听不懂,但强迫自己去听。
日后种地、种粮食,她都要知晓,不能错过机会。
二人闲聊一会儿,孙师爷看着他要求道:“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去梁宿友家吧。分家什么都不给,至少这衣服得让奇姑娘拿些。”
“是是是,师爷说的是,说的是。”梁金山点头如蒜,如今不管人家说什么,他都得遵从。看着一旁低眉顺目的齐妙,重重的打了个“唉”声。
三个人从家出来,直奔村里走去。梁宿友家在村中的位置,规整的房子,五间瓦房,东西跨院,前有菜园子,后面有猪圈。
齐妙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宅子,心脏那里竟然莫名的抽动起来。弄得她顿时心慌,措手不及。孙师爷眼尖,见她要倒下的时候,赶紧伸手把人拽住,然后关心的道:
“姑娘,你没事儿吧。”
“没……没有。”齐妙蹙眉,不明白为何会这样。原主小小年纪,不应该有心脏病才是啊。正纳闷着,梁金山把门叫开了。
出来开门的是原主的大伯父,农家习惯称呼为大大爷——梁亮。
齐妙看着梁亮本来无感,可后槽牙竟然莫名的咬了起来。“咯吱……咯吱……”的响声,把她都给惊住了。难道说……
这一切都是这副身体的反应,本能反应?!
想来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