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我就要嫁进黄家。”梁敏霞大言不惭的说着。
  梁庐听了,直接扬手,给了一巴掌。不管王氏的怒火,直接开口呵斥着说:“还没有点规矩、廉耻。张口闭口嫁人,你也得看你配不配。”
  “我不配?难道进过窑子的人就配了?”梁敏霞不甘示弱,捂着脸脱口而出。
  陷入爱情的女人,智商都是零。
  暗恋的就更加可怕,齐妙瞅着,冷笑的摇摇头,说:“放心梁敏霞,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不会妄想。你想嫁就嫁,没人跟你抢。”
  院子里这么多人,院门还开着,陆陆续续村民都出来,看着这样一幕,又要聚集在门口。王氏这次懂事儿了,拉着闺女就走,没给旁人看热闹的机会。
  冯氏站在原地,进退不得,十分尴尬……


第54章 无水先造坝(节日加更)
  曹氏瞅着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的的冯氏,轻蔑的撇了下嘴,说:“大嫂回去吧,妙儿这院子小,站不下这么多人。”
  “三弟妹,我其实……”冯氏想说些好听的话找补找补。可搜刮了整个脑子,也没找补出来,十分尴尬。
  齐妙晃悠了两下院门,意图非常明显。
  冯氏无奈,只得转身走了。
  关上大门之后,齐妙快步来到曹氏面前,比划了下大拇指,赞叹的说:
  “娘,您刚才说话太好了。瞅把我奶气的,还有我老姑吓得,啧啧啧……打这儿以后,应该就不会过来闹了。”
  “未必。”曹氏摇头,轻叹口气又道,“暂时肯定不会过来,但往后……说不准。既然你奶已经提了要分家的事情,这事儿怕是她就要……”
  后面的话没有说,曹氏满脸愁云。齐妙明白她的心思,就怕到时候分家,老太太跟她要东西。想了一下,拉着曹氏,说:
  “娘,找机会把那些东西都拿到这边吧。我的屋子他们还是不敢过来搜的。要不然……就存在钱行,那样也保准,您说呢?”
  曹氏听了摇摇头,舒口气,道:“放你这儿吧。等哪天天晚,我回去一趟。放钱行……不划算。”
  “嗯,娘亲放心吧,咱们的日子一定越过越好。”齐妙笃定的说着。
  娘俩继续分别干活儿,农家的一天再次开始……
  ……
  雨季,说来就来。
  农家地里的活儿告一段落,雨下的非常及时。可高兴没多久就不对劲儿了,这雨下的没完没了,让齐妙心里没地儿。
  一连七天,雨下的十分劲道,就那么一个速度,“淅淅沥沥……”的下着,没有放晴的意思。如果再这么下,地里的秧苗可就要涝死了。
  齐妙虽然不会种地,可电视里演过,雨下多了不好。可她纳闷的是曹氏竟然不着急,而且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难道是她想多了?
  仔细琢磨琢磨,还是决定想多一些比较好。
  趁着给曹氏抓药的机会,忙去广益斋定粮食。
  大米、白面、玉米面、黑豆面、小米子……
  主要的玉米面订了五百斤,其他的大米、白面都是一百斤。当日救得那人留下来的五十多两银子,全部都买了粮食。
  电视里、小说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旱涝、土地欠产,然后……老百姓吃苦受累,没有活路。
  她一个穿越女,自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先把一切不好的事情,全部做了个打算。
  广益斋的王五,亲自给她送粮食,冒着细雨,一一把粮食搬进屋。曹氏见这么多粮食愣了一下,随后给王五倒了杯水,感激的道:
  “这么大的雨还让小哥儿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
  “不碍事,不碍事。”王五摇头,把水喝尽之后看着齐妙,说,“妙儿啊,你这买这么多粮食会不会想的太多了?往年辽东府的雨季,也是这么下的。”
  齐妙听了摇摇头,不觉得自己是多心。看着王五轻笑一下,道:“王五哥,我这也是无水先造坝。粮食多了可以慢慢吃,真要是有事儿……那就不一样了。”
  无水先造坝?
  王五听了沉思片刻,点点头,说:“对,妙儿说的没错。我也得给我家弄一些粮食。这东西不吃草料,顶多就霉了不影响吃。真要是到那个时候,怕是有钱都没粮食了吧。”
  把杯子还给曹氏,再次抱拳行礼一下,转身走了。
  齐妙把药放在小炕上,跟曹氏一起折腾粮食。缸里放满,外面的缸里也放了一些,剩下的就放在屋里炕上最近这段日子吃。
  曹氏瞅着这么多的粮食,叹口气,道:“闺女,会不会太多了?如果这雨不下了,地就没事儿了,到时候这些粮食……”
  “娘,实在不行,今年打的粮食就都卖了,也一样。”齐妙坚持自己的想法,她怕挨饿,怕有病,更怕……家里缺任何一个人。
  她比他们多生活了好几千年,虽然空间不一样,可吃喝拉撒睡都是一样的。
  真要是有什么事儿,那就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了。
  曹氏见状,重重叹口气,倒也没有再说什么。闺女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她还能说什么呢。
  随她喜欢也就是了。
  曹氏的寒症调理的差不多了。中药再吃这一次,以后就可以不用了。每天喝些婆婆丁水、用艾蒿水泡脚,再跟脐疗一起,就足矣。
  一听不用吃药,曹氏很是欢喜。中药那么贵,肯定她不想再吃。
  趁着这些日子下雨,天黑的早。这天晚上曹氏把藏在家里的东西拿了回来。
  齐妙看着那个小匣子就知道,铁定是大户人家的东西。总去广益斋,那里的东西就很全,可没有这样考究的匣子。里面都是些首饰,以金的为主。
  不管到什么时候,金子都不会贬值,反而是最好的存钱方式。
  齐妙把东西放在箱子的最底下,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一直都没有底。
  她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可照这样的架势看,貌似真的就如她所想才是啊。梁安他们几个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这边都下雨了,深山老林里就不下雨了吗?
  去那边到底安不安全,平不平安?
  曹氏已经睡着了。自打给她调理过身体之后,她基本上都是沾枕头三分钟不到就沉睡,睡眠质量特别好。
  人只要休息好,身体就恢复的好。
  齐妙心思重,翻来覆去的烙饼,却真的睡不着了……
  ……
  深山老林中的夜晚,雨虽然下起来没完,可是梁安仍旧督促着三个小伙子抓紧练习。
  爬树、围山跑、抗石头、抗人。
  练手劲儿、练耐力、练韧劲儿……
  狼嚎、虎啸,一声接着一声。
  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俨然四个人已经不怕了。梁汉森以前学过功夫,所以许多时候学的东西相较于梁汉松跟赵睿达会快很多。
  三个人别看赵睿达年长,但却以梁汉森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儿,三个人只要一起商量,最后拍板、拿主意的永远都是梁汉森。
  为此,梁安心里很欣慰。
  儿子想得多,考虑的全面,真要是上战场,三个人一伙儿,他们三个……肯定没有问题。
  十五米高的松树,梁安敲着木棒,三个小伙子“蹭蹭蹭……”的往上爬。没有一个敢偷懒,更没有一个敢反抗。
  他们清楚的知道,现在的苦练,是为了日后能活着回来。
  训练休息的时候,梁安会跟他们说他曾经在战场上的事情。那是残酷、血腥、没有人性的地方。
  “快快快……快点……快点……”梁安一边说,一边用木棒敲着树干。
  黑夜虽然有雨声,可这敲击的声音,也足够惊动那些猛兽。
  梁安也想过这些事情,所以特意选择了一处偏僻、不容易过来的地方。那么一个大鸿沟,当初他们来的时候,是梁安一个一个抱着飞来的。
  梁汉森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的亲爹,原来功夫这么的高!
  但是——
  世间事儿就是这么诡异,一阵虎啸之后,梁安心里“咯噔”一下。大声喊着说:
  “你们三个站在树上,不许下来。”
  说完,从怀里掏出匕首准备跟虎缠斗。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梁汉森清楚地听到了老虎的叫声,自然不可能让亲爹一个人跟虎缠斗。
  “嗖嗖嗖——”快速的下了树,来到了父亲身边。
  还好,还好就一只虎,看起来这个老虎是饿极了。
  梁安看着儿子,厉声呵斥着说:“你下来干什么,还不给老子滚上去。”
  “那不行,儿子不能让爹一个人面对。”梁汉森一脸倔强,任你说什么都不可以。
  话落没多久,赵睿达跟梁汉松全都下来了。就站在他们父子身后,没有退缩的意思。梁安见状欣慰的点点头。
  这些日子,没白疼他们。这只虎来的时机刚刚好。想了一下,说:
  “这就算是你们上战场。你们三个人来做这条虎。放心,不行的时候,三叔会帮忙,但是现在,看你们的!”
  既然躲不过去,那就算是个试炼,培养他们三个的默契与胆量。一只虎他不怕,三个孩子……想来可以应付。
  闪身退到一旁,梁汉森站C位,赵睿达、梁汉松分别站在左右。
  三个小伙子、眼神犀利的看着越老越靠近的老虎,纷纷掏出自己怀里的匕首。这东西,还是来到这之后梁安给他们的。
  说是锋利无比,削铁如泥。
  没削过铁,今儿用老虎给这匕首开开荤。
  梁汉森目不转睛的看着老虎,沉着的开口说:“一会儿我打头阵,睿达哥你左面佯攻,汉松哥你绕到虎后面砍它尾巴。”
  断尾之痛,想来是最疼。只有让它最疼,他们才有机会。
  赵睿达跟梁汉松听了,纷纷“嗯”了一嘴,算是回应。
  梁安站在一旁,清楚的听到了儿子刚刚说的话。果然虎父无犬子,他梁安的孩子,就是天生领兵、打仗的料。去军营也好,或许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若是好了,还可以……
  “吼——吼——”
  虎啸声打断了他的想法,梁安紧紧盯着他们三个,生怕任何一个出意外。是他带出来的,自然不能让任何一个出事儿,不然……
  回去不好交代!
  “左边,上,跳——”
  梁安出声在关键的时候指挥,直到——
  “吼——”
  “啊——”


第55章 洪涝灾害
  连下二十天的雨之后,雨仍旧没有停的意思。小河沟已经水涨,齐妙河道旁的三亩地算是完犊子了。
  这还不算严重的,严重的是……
  小八家子村、前进屯等地处蛙式的村落,都已经发水,据说水到了成人的腰处。
  这下,曹氏不觉得女儿买那么多的粮食有问题了。天天拉着闺女的手,担心山上的丈夫、儿子。
  魏氏也几乎每天都来一次,虽然没什么消息,可跟他们母女说话,她也能安心不少。
  七家屯今年的田地不用想了,肯定没指望。地里的秧苗全都冲倒,而且地里根本下不去脚。
  雨还在下,什么时候能结束,不得而知。
  七家屯现在人心惶惶,虽然地处高地,可再这么下雨,难保这边不会被冲。县衙调了府兵过来,辽东驻军也调了一些官兵过来,救人、救物。
  即便如此,洪涝灾害仍旧避免不了。
  六月末的时候,天空突然放晴,可随之而来的就是疫情。
  率先发病的是小八家子。
  症状是先发热、再咳嗽、然后浑身起疱疹,最后……死亡!
  一个人得,全家无一幸免,然后是整个村落,接着前进乡、南岗村、云庄子……
  七家屯虽然暂时没有发现,可这人都害怕了。
  齐妙很想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儿,以便自己有个准备。可曹氏说什么都不让,去后山采药她都得跟着。
  一时之间,县衙那边压力很大。
  七家屯在镇上或者远处有亲戚的都已经走了、投奔亲戚。
  梁宿友家的大儿媳娘家在镇上那边的方庄子,冯氏一早就准备了东西,打算带着闺女、丈夫回娘家。
  至于梁宿友夫妻俩,则是带着梁敏霞去了梁敏如那边。梁庐一家三口、曹氏母女俩,就那么扔在七家屯。
  问都没有问,管都没有管。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这亲爹、亲妈到了关键时刻,也只是把自己疼爱的孩子带走,不疼爱的扔在这边,任其自生自灭。
  梁庐心凉了,蒋氏也消停了,至于梁汉柏,恨自己没有跟哥哥走,跟三叔去深山里面历练。
  齐妙跟曹氏是在这事儿发生后的三天,才知道。娘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去老宅那边看看。
  反正老人都不在,就只有二房一家三口。虽然曹氏不待见蒋氏,可这事儿发生之后,相信蒋氏也会恍然大悟。
  母女俩收拾了一番,锁好门去了老宅。梁汉柏正在院子里坐着,见到他们俩来,惊喜的嚷着:
  “三婶儿、二姐,你们来了。”
  蒋氏在厨房烧水,听到儿子这话盲从厨房出来。看到曹氏有些尴尬,可还是笑了下主动打招呼的说:
  “三弟妹、妙儿,你们来了。”
  梁庐在屋里躺着呢,听到媳妇儿、儿子的话,也忙从屋里出来。看着他们母女俩,忙说:
  “快进屋,进屋说。”
  曹氏点头,跟闺女一起,进了院子。
  二房跟三房的家差不多,分别在正房两侧。屋里收拾的很干净,老宅三个儿媳妇,除了冯氏邋遢点儿,其他两个都很干净。
  炕桌放上,蒋氏拿了饭进屋,给他们娘俩倒水。
  齐妙见她满脸愁云,挑眉问道:“二大娘咋了?看着……不高兴呢?”
  梁庐听了叹口气,曹氏瞅着闺女摇摇头。等蒋氏出去之后,这才开口道:
  “忘了娘跟你说的了?你二大娘家在南岗村,那边……正有疫情呢。”
  艾玛,还真把这茬给忘了。
  梁庐喝了口水,看着她们母女俩,无奈的说:“昨儿听说……她爹娘没了。她想回去送送都不行。官府下了令,所有得了疫病去世的人,都要进行火烧,永绝后患。”
  火烧,在现代是个让人能接受的事情。可在古代,在这个东陵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临了临了,连个全尸都没有,如何算是孝顺。
  齐妙听了没什么反应,但曹氏却……
  蒋氏从外面进来,看着落泪的曹氏,也忍不住哭出了声。
  曹氏见状,忙拉着她的手,说:“二嫂,你也别难过。这……这是命!”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蒋氏憋了两天,终于来了个能安慰她的,自然这情绪就绷不住了。
  齐妙见了挺同情,可也无济于事。端着水碗喝了口,看着梁庐,说:
  “二大爷,我爷、奶走的时候没问问你吗?”
  “呵呵……”梁庐有些凄惨的笑了。
  没有回答,但是答案呼之欲出。
  曹氏轻拍蒋氏的肩头,淡淡的道:
  “咱们就是太愚了。总觉得孝顺、孝顺,对婆婆公公尽孝是我们应该做的。可到头来呢?人家出去躲灾了,我们却……”
  “三弟妹,我……我好后悔啊。呜呜……呜呜……”蒋氏紧紧抱着曹氏哭,至于后悔什么,不得而知。
  梁汉柏进屋,规矩的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蒋氏哭了好一会儿,才抽抽搭搭的坐在炕边,难捱的说:
  “咱爹娘走了,粮食就给我们留那么一丢丢,其他都带走了。还说什么……等庄稼下来了,让我们吃新粮,他们不要。”
  我草!
  齐妙听到蒋氏这么说,顿时觉得人心险恶。
  曹氏看着他们夫妻俩,重重叹口气,道:
  “算了,跟他们置气没用。妙儿有先见之明,我留的那些银子,她都买粮食了。一会儿二哥跟我回去,搬些玉米面啥的,得吃饭啊。”
  梁庐听了点点头,没有客气的抱拳行礼,说:“多谢三弟妹了。今儿你就不说,改天我也得过去。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咱爹娘把粮食……都特娘的拿走了啊!”
  说完,眼眶通红。如果不是男人好面,肯定就哭了。
  齐妙见了心里很酸楚。但更多的是庆幸。幸好她穿越的爹娘不是那种狠心之人,不然——
  “哎呀,睿达家的你咋地了?咋地了这是啊……”
  外面嚷声不小,齐妙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魏氏这几天回娘家了,娘家虽然没事儿,可路过的却有前进屯,跟曹氏看了一眼,忙下炕出去。
  梁庐跟曹氏也没敢耽搁,忙也跟着出去看看什么情况。
  魏氏躺在地上,村民们都离得好远,一个一个惶恐的不行。梁金山跟梁春林也在,看着魏氏眉头紧蹙,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齐妙想都不想就上前,梁金山见状忙抓住她说:“丫头不行。你睿达嫂子怕是……染了疫病,真要是靠前,你也就糟了。”
  疫情?果然如她所想。
  齐妙想了一下抽回手,坚定的看着梁金山说:
  “金山大爷你信我,我不会让咱们村儿有事儿。现在艾蒿遍地都是,每家每户拿一些回去,在院子烧了,一天两次,绝对没问题。”
  “你这……”梁金山看着她,满眼怀疑。
  齐妙没有理会,看着梁庐想了一下,说:“二大爷,你……”
  梁庐二话不说,走上前直接把魏氏抱起,大踏步去了他们家。齐妙看着所有心怀戒备的村民,十分理解他们的态度。
  想了一下,道:“这样吧金山大爷还有族长爷爷。我的房子跟睿达哥家挨得最近。你们现在让金宝大爷他们一家撤走。那一侧我们三户你们都不许靠近。”
  “每天早晚两次,在我们门前烧艾草、消毒。二大娘,二大爷最近就在我们那边住,一会儿你过去搬些粮食,就不要来了。带着汉柏在家好好守着,我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有事儿。”
  “好,听妙儿的。”蒋氏重重点头,一脸严肃。
  这样的齐妙,是大家都没有见到的。梁金山很想答应,可他是村长,要为一村做考量。
  梁春林见了,沉稳的开口道:“丫头,你会治病吗?”
  “会些皮毛。”
  轰——
  齐妙这话说出来,大家顿时都懵了。
  梁桂香什么样大家都清楚,怎么这改名齐妙之后,名字变了、脾气变了,就连这医术都会了。
  难道说……
  死过一次被什么鬼神附体不成?!
  齐妙自然不明白大家伙的想法,她现在想的就是如何预防疫病。只要大家做好了这个防护工作,就胜利一半。
  梁春林见她这么说,想了一下开口道:
  “好了,大家现在都回家,用艾蒿水洗洗、烧艾草。每天村里男丁,两两一伙,去妙姐儿家门口烧艾草,不许忘了。”
  “是!”
  既然族长都这么说了,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异议,只能照做。
  齐妙冲梁春林、梁金宝侧身行礼一下,然后快速的跑回了家。不管怎么样,魏氏必须救,哪怕花钱她都认了。
  从她穿越到现在,人家没少帮她。
  说话、仗义执言、不怕得罪人。
  邻居住着,绝对不能放弃她。
  回到家,正好蒋氏跟梁汉柏搬粮食出来。齐妙看着一袋子粮食微微蹙眉的说:“二大娘,就这么点儿够吗?”
  “够,够了。就我们俩足够,你二大爷……帮着照顾好了。”蒋氏走到她跟前,抓着她的手,重重的说,
  “二娘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丫头,这一次你若是成功,那你就是村里的恩人,以后谁也不能欺负了你。”
  “嗯!”


第56章 发现疫病
  送走了蒋氏,齐妙去到魏氏家开始把脉。
  现在是发热阶段,应该就是听说的疫情前期。如果能控制住后面就不是问题。但她想知道整个过程,这样才可以配出详尽的药材。
  但若是那样的话……
  魏氏就会有危险。
  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暂时控制,不要让病情恶化。
  她没处理过疫病,只是在齐家医书上看到过。有些土方子很实用,当时她特意记了不少退烧的。
  而且那些药都是常见的东西,后山就有。看着曹氏跟梁庐想了一下,说:
  “二大爷,家里有些艾草,你们每一次接触过睿达嫂子都要洗手。娘,现在就烧艾草,我去后山采药,给她退热。”
  “好,你注意安全。”曹氏不放心的嘱咐。
  梁庐见了也不放心的说:“妙儿,要不然……二大爷陪你去吧。”
  “不用了二大爷,我一个人可以,您在家帮帮我娘就是了。”齐妙说完,背起赵睿达家的花筐,直接去了后山。
  家里,魏氏躺在炕上,昏迷不醒。
  曹氏点火、烧艾草水。梁庐在院子里烧艾草。
  烟大、味儿浓,十分呛人。
  整个七家屯,倒处都是艾草的味道。虽然大家不相信齐妙会医术,可她说的话,大家却没有一个不照做的。
  做了就比不做强,万一有用就是大家捡着了。
  齐妙从山上回来,采回来不少东西。别说,她还挺有命,花期很短的花紫草都找到了。虽然只有一根,但足够用。
  看着梁庐,从怀里掏出一块银子,轻声地说:“二大爷,您现在水庄子找大猛哥。他家烧坛子,要最小的那种,越小越好,就这么大……没有就让他现烧,我要二十个。”
  边说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