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冬天没有青菜,除了这些咸菜再就是萝卜、白菜、酸菜、土豆子等能放的住的东西。
面疙瘩出锅,梁安端着进屋。曹氏把咸菜端进屋,齐妙拿上碗筷,乐呵呵的也跟着进了屋。
三口人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重新吃晚饭。
曹氏喝了一口,特别舒服的舒了口气,说:“今儿咱们一天都没在家,也不知道白淼那丫头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不是跟她说了吗?肯定在家待着呗。”梁安不在意的说着。
齐妙听了没吱声,咬了口蒜茄子,就着疙瘩汤吃。
曹氏看着他们爷俩都不理这话茬,便也不再说了。闷头扒拉碗里的面疙瘩。
劳累了一天,折腾了一天,三口人早早地洗漱完躺在了炕上。齐妙伸手给梁安把脉,不过梁安拒绝的抽回手,摇摇头。
“咋了,爹?”齐妙不理解,一脸纳闷的看着他。
梁安穿着中衣,盘腿坐在炕上。重重叹口气,说:“不治了。有你跟你哥,够了。你娘生了你们俩,每一次生都遭罪,要那么多干啥。”
曹氏听到他说这话,脸上顿时浮现了笑意。不过还是摇摇头,伸手拉着他的手,道:“安哥,我还是想咱们夫妻俩再生几个。”
“够了,不要了。”梁安摆手,一手搂一个进怀,满足的说,“女人生孩子就是经历鬼门关。咱们夫妻俩儿女双全就可以了,不需要再要。”
齐妙跟曹氏互看一眼,嘴角上扬,反手搂紧了梁安。
外面北风呼呼吹,屋里却……一室暖意……
要说这世上什么是最尴尬的事情,那就是准备了好多桌席面,可到最后来的人寥寥无几。坐满的,就那么几桌而已。
厨子做饭都是一个菜出锅,能分装好几盘。等所有菜色都做好,三十桌的席面也就成了。
可是……
除了几个跟老宅有礼的人过来,再有就是冯氏娘家的人。像什么梁春林、梁金山他们这些能叫出名字的人,根本就没有出现!
乖乖,玄幻了啊!
齐妙偷摸瞅了一眼,差点没笑出声。
王氏气的不行,梁宿友面上也挂不住,梁亮恨不得鼻子都气歪了。
梁安跟梁庐谁都没有说话,也没有靠前儿。
寇厨子做完最后一个菜从后院出来,见到前院那么零星几个人之后,也不着急跟梁宿友要钱。
这样的摆桌,这样的席面,一桌至少一钱银子。三十桌那就是三两银子,他工钱才五十文。如果对方给席面充当工钱,他还赚了呢。
正好拿回家去,给孩子们打打牙祭。
笑眯眯的走过来,看着梁宿友,说:“哟,大叔,忙着呢?”
“啊!”梁宿友脸通红,从袖子里掏出准备好的工钱递给他,说,“谢了啊。”
寇厨子有些失望,接过铜板怅然的“啊”了一声,转身离开。
冯氏瞅着他的背影,小声嘀咕的说:“当家的,我咋觉得这个寇厨子想要用席面充当工钱呢。”
“嘁,他可真敢想。”梁亮朝地上吐了下口水,看着东跨院闺女呆的屋子,又说,“你去看看闺女吧。明儿就该出门子了,让她好好准备准备。”
冯氏虽然心里不愿意,可却无力改变现实,迈步回了东跨院。
梁宿友看着院子里一张一张冒着热气的席面,重重叹口气,说:“老二、老三,把你们媳妇儿、孩子都喊来,大家一起吃吧。”
呃……
齐妙在一旁听到这话,顿时觉得太阳从西面出来了。
王氏从屋里出来,看着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忙不迭的走到梁宿友跟前,伸手拽了拽他,说:
“老头子,这么冷的天儿,东西都能搁住。”
话不多,但是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让梁安跟梁庐两家在这儿吃。
哥俩互看一眼,纷纷笑了起来。
齐妙再旁瞅着这一幕,突然觉得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子女,就算再偏心,也不至于这般差别对待。
可为什么这王氏,就那么看不上这哥俩呢!
梁宿友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王氏就回了屋。
齐妙因为想东西想的太入迷,竟然真的就没有听到。当然了,他们一家三口也没有在这儿吃。
与其吃那口饭憋气,倒不如回家喝酸菜汤来的舒服。
梁安领着闺女,牵着媳妇儿,大踏步的离开老宅。
连招呼都没有打。
回家的路上,齐妙拉着梁安的手,问出了一直困扰自己很长时间的问题——
第91章 久而久之积怨成深(七更)
“爹,为啥我奶那么看不上你。而且好像……还对你特别的不满意?”
面对闺女的问题,梁安重重叹口气。低头看了一眼她,苦笑的说:
“为啥啊,因为你爹娶了你娘呗。”
“那不是很好吗?主家做的媒,不用聘礼就把媳妇儿娶进门,她省钱了啊。”齐妙抿唇说着。
显然,这个理由根本不能说服她。
曹氏听到闺女这么说,咂舌一下,道:“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奶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忤逆她。像成亲这样的大事儿,自然对她点头才可以。”
“当时你爹背着她跟我成亲,当工钱是双份的时候,她才知道木已成舟,无力回天。所以打那之后,她就恨上了我,觉得我把她的儿子给教坏了……”
后面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堆,说来说去就是王氏不甘心了。她觉得她的儿子应该跟她一条心,可成亲以后跟媳妇儿一条心,没她啥事儿了,所以她……难过了。
久而久之积怨成深,自然就……
可是好像也不对啊!
“爹,如果说我奶看不上我娘,那她可以好好对你,把你拉回来就是了。没必要连你都推出去,还有啊,刚才可是下咱们脸,而且一点面子都没给你。”
齐妙继续追问着。她不小,心里年纪更成熟。虽然不能说阅人无数,可也会看人脸色。王氏那根本就是……打心眼儿厌恶亲爹。
梁安跟妻子对视一眼,然后扭头看她,不在意的笑说: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吗?我疼你娘,你奶看不惯,自然就不会给好脸儿。不过爹看得开,该给的孝敬都得给,可这媳妇儿……不能怠慢。”
说着,伸手搂紧了一下曹氏。这个动作在现代很正常,可是在古代,就有些孟浪了。
曹氏害羞的推了下梁安,抻哆着说:“你就是总这样咱娘才生气的。都跟你说了,在娘面前,咱们俩本分一些。”
“有啥的,我抱得是自己媳妇儿。想当年在军……”梁安话语顿住了,随后重重叹口气,松开手,说,“行,听媳妇儿的。”
话锋一转,没了音儿。
齐妙很想知道梁安这个“想当年在”到底是在哪儿。不过他没有说,而且后面听得也含混。看起来她的这个爹爹,是个有故事的男人。
不过疼媳妇儿,这现象不错,她很看重。
把父母送回家以后,齐妙颠颠的去了白淼家。昨天没见到她,本来今儿也没机会。不过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来到门口推门——
锁了?
没起来吗?还是……出去了?
齐妙站在门口徘徊好一会儿,从院墙缝隙看着屋里,啥都没有看到,而且也没有人出来。
小妮子撇了下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慢悠悠的朝家走,边走还边回头……
……
梁桂芳出门子那天,据说比头一天摆桌还要冷清。就冯氏娘家人还有梁敏霞去送了,其他谁都没有去。压包袱本来应该梁汉森去的,梁亮没让。
压包袱是要给红封的,梁亮只是让自己的闺女坐上,又让大舅子家的儿子坐上、了事。
全福人本该是女方家出,可到最后还是男方家找的,说来也挺丢人。
送走了梁桂芳,日子还是要过。冬天都猫冬,除了梁安天天带着梁汉柏出去折腾。白淼仍旧每天上午过来报道,然后下午离开。
看着很正常,可齐妙就觉得不对劲儿。
先不说旁的,就是那个八字胡要侵犯她,这事儿到现在也没有音儿。
连传都没传出来。
是保密工作做的太好,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容不得她多想,冬月二十九悄然到了。这天是原主的生辰,也是她齐妙重生之后的生辰,更是她正式留头的日子。
留头以后,她就不能肆无忌惮的出去溜达,或者跟春喜、王二说笑了。
吃了鸡蛋跟面条,晚上家里包酸菜猪肉馅儿的饺子。这就算给齐妙过生辰了。
其实这要放在现代,根本不算什么。但放在这个架空了的物资匮乏的朝代,那就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了。
申时,梁安回来,帮着曹氏跟齐妙一起包饺子。纯白面的,整整和了三碗面。猪肉是那天齐妙跟白淼去镇上买的,上好的五花肉。
面、馅儿都准备好,三个人洗手开始包饺子。
冬天天短,这会儿外面就黑了。曹氏把蜡烛点上,一家三口围着炕桌包饺子,时不常的唠些家常嗑儿,还挺惬意。
梁安正说他当年跟曹氏的趣事时,突然停住了话茬。扭头看着门口,没一会儿,外屋地门推开。
齐妙跟曹氏都愣住了。
在农家,没有这么翻墙进来的,除了——贼!
梁安手里拿着擀面杖,一脸戒备的拉开里屋门。见到来人之后蹙眉,瞅着他,问:
“你是……”
“在下满月山庄孙玉轩,您是梁汉森的父亲吧。”孙玉轩彬彬有礼,笑眯眯的做着自我介绍。
梁安一听满月山庄,忙不迭抱拳,说:“不知道是少庄主前来,有失远迎。屋里请。”说着侧身让路,把人让进了屋。
孙玉轩看着齐妙跟曹氏包饺子的样子,笑眯眯的说:“哟,那我来的还真巧,今儿是你生辰吧。”
呃……
齐妙瞅着孙玉轩,微微蹙眉的点点头,说:“劳孙公子惦记,您怎么知道……今儿是我生辰?”
“我哪儿知道啊。是你哥,知道我要回来,让我给你带个东西,顺道提了一嘴。”孙玉轩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桌上。
齐妙看着信封上歪歪扭扭的字,眨巴着眼睛不敢相信。
梁安跟曹氏瞅着那封信,也都激动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封信是儿子拖他带回来的。
可是……
“在下正好回来要盘账,所以令郎得到消息之后就问了一嘴。以前也是有交情,一封信罢了,就替他跑堂腿。”孙玉轩心思活泛,见他们一家三口愣神的表情,忙解释着。
齐妙听到这话,欢喜的拿起信封,笑眯眯的说:“多谢孙公子了。”
“客气了。留我吃顿饭吧,我这还没吃呢。”孙玉轩直接要求……
梁安跟曹氏对视一眼,二人自然没有异议。梁安抱拳行礼一下,道:
“若是少庄主不嫌弃,那就在家吃顿饺子吧。酸菜猪肉馅儿的,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
“对我来说也不错了。”孙玉轩说到这儿,笑呵呵的坐在炕上又道,“这段时间在南境,顿顿吃豆腐,天天吃豆饼,都快腻歪死了。”
吃豆饼?吃豆腐?
齐妙拆信的动作顿了一下,看着他不是很理解。
梁安见闺女这般,伸手轻点她额头一记,说:“今年咱们辽东这边交的税粮普遍都是黄豆。自然边境的军营,也就只能用这个度命。”
“那其他地区不交税粮吗?也不能总让士兵吃豆子啊。”齐妙不是很理解。电视里对这一方面没怎么演过,所以她并不清楚。
就算演过,她现在所处的地方也不是正经的五代史,所以她肯定弄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儿!
梁安叹口气,拿着擀面杖一边擀面皮一边说:
“南粮北走,北粮军用。南边气候好,粮食长势不错,运到北面能卖上好价钱。北粮单一,送到边境充当军粮,一直都是如此。”
呃……
这是什么道理。齐妙蹙眉,不是很明白。不过注意力都在信封上,并没有注意到孙玉轩的眼神。
曹氏上扬嘴角,恬静的开口道:“好了,别一提到这些事情你就说个没完。你知道的也不多,还不是道听途说。这也就是孙少庄主,换个人还不得把你当造谣抓了?”
“这怎么能是造谣呢!”梁安不依的看着媳妇儿,随后话锋一转说,“大家都这么议论,肯定不会错了。”
齐妙拿出信,看着上面刚毅、工整的字迹,纳闷的道:“我哥的字这么好了?”
“噗嗤——”
孙玉轩实在没忍住,直接笑出了声。
察觉自己失态,忙不迭的摆手,说道:“那个……这信是世子爷写的。你哥目不识丁,虽然很刻苦的在学,还得需要时间。”
找补的很像回事儿,齐妙也没去在意他的无力。把信递给他,理所当然地说:
“念吧。”
“我?念?”孙玉轩一脸诧异的看着她。
齐妙耸肩,重重点头几下,说:“你不念谁念啊!我不识字,我爹娘也不认字。”
“妙儿,不得无礼。”曹氏忙出声喊住女儿。不管他们之间有多熟,可这人是满月山庄的少庄主,他们必须恭敬对待。
齐妙眨巴着眼睛,一脸讨好的往母亲袖子上蹭了蹭,仿佛是一只寻求安慰的小猫咪。
孙玉轩看着她的样子,把信打开,沉稳的开口说:
“爹、娘、妹妹,见字入面。孩儿到了这边……”
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报平安之外,再有就是说他每天都做什么。
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操练、什么时候洗漱、什么时候吃饭……
事无巨细,全部说了一遍……
第92章 云裳十八子(一更)
曹氏听着孙玉轩念信的声音,眼睛通红,差一点就落了泪。
“……如果少庄主腿程足够,怕是能在妙儿生辰这日收到信。妹儿,过了今日就该留头……”
齐妙再也忍不住,直接哭出了声。梁汉森信里没说什么,可大家都知道,他想家了。想他们这些亲人了,更想曾经在家的日子了。
一封家书,整整三页信纸,孙玉轩念完之后梁安赶紧给他倒了杯水。
齐妙看着“咕咚……咕咚……”喝水的孙玉轩,用袖口擦了擦眼泪。曹氏也忙用袖子擦泪,满脸悲伤。
梁汉森走了多久,她就想了多久。
这个地方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
唯一能称之为通讯工具的只有书信。
可她不知道哥哥所在的军队在哪儿,也不知道该如何写信,虽然有这个想法,可最终还是放弃了。
没想到就在她生辰的时候,孙玉轩竟然带着家书来到了七家屯,怎能让她不高兴!
放下茶杯的孙玉轩,看着他们一家三口激动的样子,笑眯眯说道:
“汉森这孩子不错,知道吃苦,也懂得珍惜机会。已经被世子挑中,去了幽门训练。提前走的那一批中,就挑中了他一个人。所以二位别担心,他没机会去战场,至少三年时间内都没有机会。”
这算是给了一记定心丸。
齐妙听了长舒口气,一脸欣慰的点点头。梁安听了没有吱声,曹氏则冲他行礼一下,道:
“多谢少庄主前来告知。我们……感激不尽!”
“无妨,举手之劳。也算是……我给齐妙姑娘的生辰贺礼。”孙玉轩平易近人的说着,十分谦和。
梁安一直都没有说话,不过齐妙心里清楚,父亲肯定是欢喜的。
不用上战场,就说明没有生命危险,至于三年以后……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梁安继续擀面皮,看着孙玉轩想了一下,又说:“少庄主,能不能问您一件事儿。我那个侄儿还有我们村儿的赵睿达,他们怎么样了啊!”
“哦,他们挺好的。已经分到了伙房,做了伙头军。”孙玉轩忙不迭的说着。
伙头军?那就是现代的炊事班。
梁安想了一下,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继续低头擀面皮。
世子爷是好心,可这好心……唉!
六剂子面团包完,整整包了三盖帘饺子。曹氏烧水准备下饺子,齐妙过去帮忙。孙玉轩起身出去方便,梁安在屋里剥蒜、砸蒜。
院子里,孙玉轩翻身来到墙外,看着一直守在这里的白润,轻声说:
“回去告诉世子爷,梁汉森的父亲不简单。”
“是,少庄主。”白润说完,看着一旁站着的白淼,又说,“这边的事情处理好,有问题唯你试问。”
翻身上马,快步离开了农家。
孙玉轩没有耽搁,翻身进院之后又回了屋子,等吃饺子。白淼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白茫茫的一片,无奈的直门叹气。
这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头!
……
饺子出锅,梁安陪着孙玉轩在炕桌上吃。曹氏则打算带着齐妙,在外屋地吃。
如此,孙玉轩不自在了。忙不跌的摇头,说:“您这样多让我心不安啊。明明是齐妙姑娘生辰,弄得人家小寿星在外屋地吃,我过意不去。”
“可这规矩……”梁安迟疑。
孙玉轩摆手,一脸不在乎的说:“农家不是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吗?要不您也别这么多规矩了。就一起围在桌前吃,我也算给小寿星祝祝寿,您看可行?”
梁安下意识的就要摇头,可孙玉轩一脸坚定的看着他,弄得他也不好坚持。只能来到外屋地,征求曹氏的意见。
曹氏也没回答,瞅着齐妙让她拿主意。
齐小妙自然是不愿意在厨房吃的。明明她过生日,弄到最后躲在厨房,多尴尬啊!
起身、拿着碗筷,然后笑眯眯的说:“娘,我还没有留头呢,不用忌讳这么多。咱们一起吃吧。”
“嗯,好。”曹氏点头,端着那碗饺子跟着一起进了屋。
四个人围在桌前,乐呵呵的吃着晚饭。
酸菜猪肉馅儿的水饺,特别香。
对于一个吃了好多日子豆饼的人来说,就更加是美味了。
光孙玉轩自己,就整整吃了一大碗饺子。农家的大碗都很大,三盖帘的水饺盛了五个大碗,可想而是孙玉轩自己吃了多少。
吃饱喝足的孙玉轩起身整理下衣衫,看着齐妙,挑眉说道:
“我听广益斋的管事说你订了不少白芍、关防风、北沙参、水飞蓟、黄芪、白芷等中药的种子。打算做什么?种吗?”
“嗯。”齐妙没有隐瞒的点头。咽下嘴里的饺子,看着他说;“药材在咱们辽东没有被种过,我琢磨着想试着种一些看看。”
孙玉轩听了点点头,看着她不理解的又道:“那为什么不种些稀有的药材呢?类似于檀香、沉香、板蓝根、金钱草这类的。价格都不菲,而且相较于你要的那些,这些更能卖上价格。”
齐妙笑着摇头,喝了一口饺子汤,解释着说:“孙公子说的这些对于气候要求很高。辽东夏季气候不高,夏短、冬长,四季温差比较大,所以只能种一些耐寒、抗造的药材。”
前世虽然生活在海州,可对于爷爷老家那边还是有研究的。况且在阳台种了那么长时间的中药,这点儿常识还知道。
孙玉轩没有吱声,仔细琢磨了一番之后,伸手比划了一下大拇指。
果然这丫头不一样,有着比常人敏捷的思维。
齐妙的这番话,也让一直担心的梁安跟曹氏,纷纷把悬在心坎儿上的石头,放了下来。虽然梁安口上支持闺女,可这心里……
多少还是忐忑。
前车之鉴,当年前进屯有种的,到最后闹了个血本无归的下场。如今闺女说的头头是道,就连少庄主都竖起了大拇指,想来这事儿是可以的。
孙玉轩见时辰差不多了,端起他那碗饺子汤,三两口喝尽之后,看着齐妙说:“你种吧。种明白了满月山庄就全部收,种不明白……自求多福啊!”
齐妙听了打了一记响指,歪头看着他,道:“好说。若是种明白了,到时候还请大少爷给个不错的价格,嗯?”
“没问题!”孙玉轩说完,放下大碗。
药材在整个东陵的价格都很高。基本很少有种植的,都是靠人力去采。
南方那边倒是有种的,不过运到北方这边,价格上就贵上许多。如果北方自己能种,相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儿。
不管能不能成,这个即将留头的小丫头,他还是相信的。
疫情都可以搞定,更何况是种药材。
看着梁安跟曹氏一拱手,客气的说:“叨扰良久,多谢款待。”
夫妻俩纷纷还礼,忙说“不用客气”。
对于他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孙玉轩这样的身份来家做客,那可是无上的光荣。
孙玉轩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放在桌上之后,看着齐妙道:
“你生辰,吃了你们家的饺子不能白吃。送你的,生辰贺礼。预祝你未来种药材,一切顺利。”
齐妙瞅着盒子没有动,曹氏见了忙开口说:“少庄主,使不得。怎么好要您这么贵重的东西。”
孙玉轩不在意的摆摆手,指了指那封信,道:“东西无所谓。不过这信……留不得。”
梁安明白他的意思,抱拳行礼一下,说:“少庄主放心,这信……一会儿就处理掉。”
“嗯,那我就先告辞了。”孙玉轩说完,起身往外走。
梁安自然不能让他一个人走,起身将人送出了屋子。
齐妙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留信,哥哥的家书罢了,怎么就留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