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等把孩子接到手时,会认生的。
送走了曹氏,齐妙并没有去魏氏家,而是把自家家里家外统统收拾一番。
她喜欢收拾屋子,出去那么久,真的很怀念。
看着经过她的巧手,整洁、干净的屋子,心里特别舒服。
放上炕桌,拿出纸笔,脱下鞋子,坐在炕上开始写药方。
高威林是个实干派的人,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来跟她要方子。
趁着现在没事儿,提前写出来,省的到时候抓瞎。
不出钱、不出力、还不出人。
就靠几个方子,还不得给人家弄明白了。
粘合膏、散热膏、消肿膏、清热膏……
消炎散、金疮药、祛痱露、解毒丹……
一张一张写,把自己能记得所有东西,全部都写下来,打算给那边送去。
屋子里的亮度,一点一点变暗,她却没有察觉。
用惯了现代签字笔,毛笔对于她来说就是个耽误事儿的东西。
她本来的字不错,行书、小楷写的都很好。
可用了毛笔之后就不一样了,速度降低不说,力度、分寸掌握不了,动不动就弄个污点,字也写的歪七扭八。
记得刚学会写字的时候,爷爷曾经跟她说,像蟑螂爬的。
如今……还真的是!
忘乎所以的写字,院子里传来开门声,她也没有注意。
梁安哼着歌进屋,见到炕上埋头苦写的闺女,吓了一跳,纳闷地说:
“妙儿,干嘛呢?”
齐妙闻言抬头,看着亲爹笑了一下,说:
“高威林打算跟我合伙做作坊,我写一些方子让他拿走,然后那边熬制。”
梁安听了点点头,拿出火折子将蜡烛点燃,随后又道:
“屋子这么暗也不说点蜡,仔细伤了眼睛。”
“没事儿。”齐妙不在意的说着,写下这张方子的最后一味药材,小妮子吹了吹,放在一旁,道,“爹,中午剩的菜,热热咱们吃?”
“行。”梁安点头,转身出去了。
就在院子里打水、洗漱。
齐妙把纸笔收好,下地穿鞋热晚饭。
现成的东西,添把火,窜窜水汽就行。
片刻后,饭菜热好,梁安仍旧没有进屋。齐妙微微蹙眉,起身来到门口推开门。
梁安就站在院子里,啥事儿都没有,反正不进屋……
第179章 反正您是我爹
小妮子无语,重重叹口气,说:
“爹,饭好了。”
“啊,吃饭。”梁安说着,迈步进屋。
爷俩围在桌子前,齐妙盛饭。
看得出来,梁安很局促,齐妙最不想要的,就是现在这样。深吸一口气给父亲夹肉,仰头看着他,说:
“爹,咱家地基快挖完了吧。”
“挖一半了,大后天就得动砖了。哦对了,你把银子准备好,明儿下午爹去把砖钱给了。”
大后天?
齐妙微微蹙眉,纳闷的看着他追问着:“为什么大后天,今儿都挖一半了,明儿继续不就好了?”
“明天你二大爷家上梁,咱家这边停工。”梁安边说边扒拉高粱米饭,吃的津津有味。
呃……
把这事儿给忘了。
齐妙吐舌,吃了小半碗饭后便放下筷子。
梁安见闺女吃完了,摆摆手,道:“你走吧。我吃完自己收拾。赶紧过去,别让你嫂子给你留门。”
齐妙撇嘴没有动,笑呵呵的说:
“不着急。爹,你慢慢吃。”
梁安了解闺女,知道这丫头孝顺、懂事儿。
三碗高粱米饭吃下肚后,满足的喝着温水。
齐妙捡桌子、刷碗,梁安就在屋里坐着。
两个碗,一个盆,收拾不费时间。
齐妙站在外屋地好一会儿,这才推门进了里屋。
脱鞋、上炕、放被。
梁安看着她的动作,诧异的开口道:
“闺女,你这……干嘛?”
“睡觉啊。”齐妙理所当然的说着。
梁安一听这话,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咽了下口水,说:
“不是让你去嫂子那吗?你在家睡啥,过去给你嫂子做伴儿去。”
齐妙明白他们夫妻俩的意思,把枕头拿下来之后放在一旁。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男人,说:
“爹,我不管曾经怎么样,真实情况又如何。反正您是我爹,咱家这炕能睡仨人,为啥我不能在家睡?”
梁安听到闺女这话,心里十分暖和。
可是……
伸手揉了揉闺女的发顶,叹口气道:
“妙儿,爹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不过……咱们的确得避嫌,啊!”
避嫌?
是了!
不然干了一天活儿的梁安,不可能在院子里洗漱完不进屋,还得等她请进来。
齐妙觉得委屈,更觉得堵心。明明是父女关系,为啥要弄得那么生疏。
梗着脖子看他,倔强的犹如小牛犊,不甘示弱的说:
“我不!你是我爹,我是你闺女,怎么就得避嫌了。爹,你不会不打算要我了吧。”
“你这丫头,说什么浑话。”梁安咂舌,看着闺女这般,重重叹口气。
齐妙很理解他们夫妻这么做的用意。
如今她跟独孤寒算是在一起了,梁安只是养父、不是生父,在一张炕上睡,看似有些不何体统。
可若是执意避嫌,那才是令人遐想。
家里明明住的开,偏偏她得去别人家睡觉,怎么说都不对劲儿。
齐妙来到梁安身边,把着他的胳膊,郑重的道:
“爹,不管谁说什么,又或者什么规矩。我自小就是您给带大的,我是您闺女、您是我亲爹,为什么要去别人家找宿呢?”
看着闺女委屈的样,梁安心疼不已。伸手把孩子搂在了怀里。轻拍几下后背,道:
“好孩子,爹知道你的意思。自打那事儿说开之后,你跟我还有你娘依旧如以前那样,我们心里都高兴。也庆幸跟你娘没白疼你。但是闺女……”
“没有但是。”齐妙跪坐在炕上,一脸严肃的看着父亲,继续又说,“你是我爹,我是你闺女,我就在家睡。”
气氛僵持,梁安即便再想坚持,也无济于事。
谁的闺女谁了解。这丫头上来倔劲儿,不输给他梁老三。
重重叹口气,摆摆手说:
“睡吧,明儿你二大爷家上梁,咱们得过去帮忙。”
“嗯。”齐妙重重点头,收拾炕被,下地打水。
梁安看着闺女,嘴角一直都噙着笑。
好闺女,真是他的好闺女……
……
转天天刚蒙蒙亮,梁安跟齐妙就起来了。今儿是梁庐家的大日子,他们是实在亲戚,得赶紧过去。
简单收拾了一番,连早饭都没吃就去了梁庐家的新房。
一共盖了七间座北朝南的瓦房,东面是菜园子,西面是厨房,后院是猪圈、鸡舍,前院铺的红砖。
院墙用一米五左右的木板围起,看着十分周正。
时间尚早,只有他们爷俩加上梁庐家三口人。
梁庐兴致勃勃的带着他们俩看房子,还不停地指点着梁安,说是他盖房子应该如何如何,注意哪些东西。
等回到前院,梁安冲梁庐比划了下大拇指,说:
“二哥、嫂子,这房儿盖得周正啊。”
蒋氏只是轻笑,梁庐听了轻叹口气,说:
“周正是周正,可也花了不少银子。足足十五两啊,都超出了预期。”
虽然分家那会儿说了,梁汉松参军时给的二十两银子,都盖房、省的老宅惦记。
可说是那么说,但是……
也想着留些家用。
现在倒好,花去大半,又抓了猪、买物什,今儿中午再一请客吃饭,家底儿估计都得花空了。
梁安把一早媳妇儿准备出来的荷包,塞到梁庐手里说:
“二哥,咱们亲兄弟,你拿着用。要是不够,你就过来说,咋都有办法。”
梁庐捏着荷包,忙不迭的摇头,拒绝说:
“三弟,这不能要。自打我们家盖房子,你没少帮忙,没少填补。你也要起房子了,做哥哥的怎么能要你的钱。”
蒋氏听了也点头附和,决定不收。
人情往份,眼瞅老三家也要盖房子,他们怎么能好意思要这个钱。
梁安不由分说,捏着梁庐的手不松开,重重叹口气,道:
“咱们哥俩不说这些,赶紧收着,一会儿大哥过来看到不好。”
齐妙挽着蒋氏的胳膊,也忙不迭的点头。
正说着,门口马车停下,曹氏回来了。没想到这么早就回来了,而且车里装了不少东西。
梁安兄弟俩赶紧凑过去,帮着把车里的东西拿下来。
猪肉、鱼、豆腐、素丸子……
没少往回拿,整整两盆素丸子。
蒋氏看着东西,诧异的说道:“三弟妹,哪儿弄得啊,这……你大早就去镇上了?”
曹氏看着往屋里搬东西的当家的还有二伯哥,笑眯眯的拉着蒋氏的手,说:
“以前做工认识个姐妹,她正好在镇上。我昨儿去给她下奶,留在那边了。正巧他们家炸丸子,我也就顺道让厨子帮忙多炸一些拿回来。”
蒋氏听到这话,深吸一口气看着她,不好意思的说:
“哪就那么顺道了。赶紧的,花了多少钱告诉我,这钱不能不给。”
“哎呀不用,没多少东西也。”曹氏说着,拉着她往一旁走,将路给让出来。
齐妙美滋滋的来到曹氏跟前,挽着她的胳膊撒娇。
曹氏看着闺女,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颊,说:
“怎么起来这么早?”
“嘿嘿……我爹喊得我,说是早点过来帮忙。”齐妙说完,冲曹氏做了个鬼脸,便颠颠的帮着往里面拿东西。
只一句话,曹氏就明白了闺女的意思。
这个丫头啊,就是那么一意孤行。
东西都搬进厨房之后,老宅那边的人也过来了。
事儿还挺顺,蒋氏跟曹氏默契的互看一眼,笑了。
梁宿友作为一家之主,带着大房一家三口过来。
唯独少了王氏,他没有来。
讲道理儿子家上梁是大事儿,可她却不出现,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梁宿友看着分出去的两个儿子,重重叹口气,道:
“你娘她……唉!因为你大姐夫的事儿,还有你大姐坐牢,她实在不想过来。”
梁庐听了,理解的点点头,说:
“知道了爹,不来就不来吧。等晚上把菜拿过去一些给我娘,也就是了。”
“哎,还是你懂事儿。”梁宿友一听儿子这么说,忙不迭的点头、附和。
梁亮趾高气昂,看着梁庐说:“二弟啊,今儿你家房子上梁,大哥给你主持怎么样?咱们可亲兄弟,我是老大。”
农家盖房子、上梁有讲究,得找个德高望重的人过来主持,说一些吉祥话、套嗑儿。
梁亮居然大言不惭想要这份殊荣,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梁安看着自家大哥,冷笑一下,道:
“等你不赌了再说吧。别再让我把你从那地方揪出来,不然……”
梁亮消停了一年多,老毛病又犯了。
春耕时,被梁安从小八家子村的简易赌坊揪出来,不过没有打他。
旧事重提,梁亮嘎巴嘴,不敢说话。
齐妙瞅着翻个白眼,一脸不屑。
梁宿友见气氛有些尴尬,轻咳几声说:
“二小啊,上梁这事儿找的谁啊?”
“找的族长春林大爷。”梁庐说完,看着媳妇儿又道,“我们没找厨子,就孩子他娘做,然后找些帮忙的。”
梁宿友听了点头,轻叹口气,说:“那行,找厨子还得花钱,做的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如大家一起做来的实惠。”
说着瞅了一眼大儿媳,看着蒋氏又道:
“二媳妇儿,你大嫂跟兰姐儿也去厨房帮你,我跟你大伯哥就在前院忙活……”
第180章 八十两银子
“……你娘来不了,你也别挑。这是爹的一点心意,你别嫌少。”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里面是铜板。
冯氏见了,撇嘴一下,说:“爹可疼你们了,昨天晚上就装出来了,五十个铜板呢。”
五十个铜板,说实话在农家就是一笔小财。
蒋氏后退没敢收,梁宿友直接塞给了二儿子,抻哆着道:
“跟爹客气啥,拿着。房子盖得这么周正,肯定都花空了。”
梁庐见状,跟梁安对视一眼,然后收下、道谢。
梁亮再旁看着他们哥俩,狠狠剜了一眼,没有吱声。
齐妙看的真切,梁宿友是真心实意的要给梁庐燎锅底。
以前,他就比较偏信二儿子,如今五十个铜板,算是高看二大爷一家了。
就是不知道等他们家盖好房子之后,这老爷子能给多少钱燎锅底儿……
……
昨天说好的那些媳妇儿们,辰时初就都来了。
蒋氏作为女主人,自然得想对大家能过来捧场表示感谢。
说了一些客套话,便开始张罗着干活。
曹氏焖的一手米饭,今儿她主管做饭就行。
后院临时搭了灶,魏氏过去帮着曹氏忙活,他们俩只管焖饭。
柱子媳妇儿洗菜,栓子媳妇儿切菜,齐妙烧火,梁桂兰抱柴禾,冯氏……
众人干的热火朝天,每一个人都很默契,谁都没有问王氏为啥没出现,更没有提他。
巳时正,七家屯热闹了起来。
“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齐妙溜出去看热闹。
来了不少人,能叫得出名儿的都来了,还有一些是附近邻村的。
不得不说,梁庐的人缘要比梁亮好。
一家之主梁庐,捏着三根香走到供桌前。
齐妙是第一次新房上梁,总听人说上梁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供桌上的猪头肉、鲤鱼分别放在两侧。
据说有钱人家都会买一整个猪头来祭奠,若是家里没有钱,一块猪头肉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两盘子花花绿绿的馒头,摆在其中。
瞅着真想拿一个咬口,尝尝味道。里面是豆馅儿的,特别甜。
梁庐恭敬地祭拜、上香。
梁氏族长梁春林从人群中出来,嘴里念念有词的主持着上梁仪式。
梁庐将三炷香插进香炉碗儿,这就算是敬了屋神、天地。
接着,四个大汉以梁安为首,抬着房梁站在屋内中央。
齐妙在旁看了一会儿,便又折返去厨房帮活。
她是烧火的,溜出来看一会儿就是了,看的时间太久,不好!
厨房内,叮叮当当的响声,此起彼伏。
媳妇儿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扬着笑意。这么多的肉、鱼、鸡、蛋,想想都流口水。
从过完年到现在,肚子里都没啥油水了。
今儿梁家二房敞亮,居然准备了这么多,真是讲究啊!
饭菜还没做好,上梁那边就差不多了。梁宿友过来到厨房,看着二儿媳开口问:
“那边再有会儿就好了。咱这儿啥时候开饭?现在放桌子不?”
蒋氏看着一旁的菜品,还有锅里的东西,想了一下点点头,说:
“爹,让柏儿他们放桌子,家里有过年剩的瓜子,大家先坐着,嗑会儿瓜子,等会儿就能开饭。”
梁宿友听到这话,转身出去张罗了。
栓子媳妇儿大博见了,看着蒋氏挑眉道:
“二婶子,你们家这爷爷现在好很多了呢。”
蒋氏闻言点头,把手里的土豆交给她,翻腾锅里的鱼,说:
“我公爹真的不错,今儿过来燎锅底儿,给了整整五十个铜板呢。”
“哎哟哟,那可不老少啊。”大家纷纷附和着。
嘴里说话却不耽误手上干活儿,这就是农家媳妇儿们,麻利、实诚。
院子足足摆了十桌,七间房里虽然啥都没弄好呢,不过炕上、地上也都摆了桌。
整整二十四桌,又备出了三桌,看架势,得全都用上。
每张桌子放了一盘瓜子,瓜子上面放了几颗南瓜糖。
落座的村民见到这东西,纷纷夸赞二房大方、不抠搜。
七家屯坐席都是男人,几个人凑到一起,说说笑笑,嗑嗑瓜子,十分惬意。
厨房内,蒋氏加快了动作,不停的让齐妙大火、猛火。
一道一道的菜下锅、出锅,魏氏从后院过来,说是那边饭已经焖好了,丸子也都回了锅。
蒋氏瞅着差不多了,看着魏氏说:
“睿达家的,你带着栓子家的开始上菜吧。可以了。”
“行。”大家伙纷纷摘下围裙,端着菜一个一个的从厨房出去。
整鱼、整鸡、红烧肉。
丸子、土豆、炖豆角。
豆腐、小菜、大锅炖……
忙活了整整一上午,看着院子里吃饭的男人们,蒋氏长长舒了口气。
没什么八碟八碗,就是普普通通的家常便饭,只是多了些鱼、肉、鸡。
村民们吃着这样的席面,不停地夸赞梁庐找了个好媳妇儿,饭菜做的很像样儿。
曹氏从后院回来,看着蒋氏,笑呵呵地说:
“二嫂,你可真能耐,这就赶趟了。”
蒋氏闻言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指着灶台上的东西,说:
“一会儿他们吃完,咱们重新做,大家伙儿一块吃,我都留出来了。”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冲蒋氏竖起了大拇指。
一般捞忙的人,是不需要单独另做,吃剩下的饭菜折一折,然后一起吃一顿就是了。
今儿蒋氏居然说重新做,那可绝对是敞亮。
正高兴着,院门口处突然站着一个人。
蒋氏、曹氏一看,纷纷心里“咯噔”一下,冯氏瞅着,大嘴巴的说:
“啧啧啧……咱娘咋过来了,不是说难受不来了嘛。”
蒋氏斜眼看着冯氏,不愿意的呛着道:
“大嫂,你是不是巴不得咱娘来闹腾?”
“你咋说话呢二弟妹!我就随口一说,你听个乐呵呗。”冯氏翻了个白眼,有些不愿意。
没分家之前两个人就爱掐,分家之后掐的机会少,不过只要逮到机会,冯氏就不会错过。
曹氏怕蒋氏跟她掰扯,毕竟是自家里的大事儿,图意顺当。
伸手拽了拽她,琢磨了一下,伏在蒋氏耳畔轻声呢喃。
王氏突然出现,她可不认为是过来燎锅底儿、捧场那么简单。
搞不好,就是过来找事儿、或者纯粹过来闹腾的。
这会儿,梁庐、梁宿友他们都在正房陪里正、几个族长吃饭。
院子里什么情况根本不清楚,真要是闹起来,儿媳跟婆婆,自然儿媳吃亏。
蒋氏听到曹氏这话,赶紧把腰上的围裙摘下来,随手塞给齐妙就走。
可是——
“老二媳妇儿,你干嘛去!”
王氏直接进院喊住她,让她没法进正房喊人。
齐妙见状,迈步就要走,冯氏一把抓住她,说:
“妙儿,你赶紧把火点了,我看那素炒干豆腐要没,得再炒一锅。”
冯氏突然开口,显然就不想他们进正房“搬救兵”。
果然,这冯氏是不想二房顺顺利利的过日子。
齐妙愤恨的看着她,想要张口反驳,曹氏直接伸手,排开了冯氏的手腕儿。
魏氏等人见了,谁也没有说话,连上前劝阻都没有。
毕竟是人家的事情,他们不好掺言。
梁桂兰小心的挪步到门口,个子小,猫腰就跑出去了。
蒋氏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走进的王氏,重重叹口气,硬着头皮打招呼说:
“娘,您来了。”
“啪——”
话音刚落,王氏一巴掌就打在了蒋氏的脸上。
原本院子里吃饭、唠嗑儿的男人们,顿时都把视线移到了这边。
曹氏母女俩来到蒋氏身后,看着王氏故意大声的说:
“娘,您来了,赶紧屋里坐,正好刚开席。我爹说您不舒服,不过来了,到底是二哥有面子,娘疼二哥、二嫂。”
王氏拉着一张脸,听着曹氏话里有话的言语,谁的面子都不给的说:
“老三媳妇儿、老二媳妇儿,我不跟你们打哈哈。你们大姑姐现在落难了,需要八十两银子解救,我自己拿三十两银子,你们一家拿二十五两,把钱凑出来,我好拿去给她。”
轰——
王氏这话说完,原本大家都规避的话题,直接搬到了台面上。
陈大雷用陈旧种子充当好种子这事儿,一直都是大家的禁忌。
要不是因为梁安、梁庐的缘故,村里人都不想跟老宅打交道。
没想到现在……
被王氏就这么直不愣登的搬到了台面上,还是二儿子家新房上梁的大日子,多多少少有些过分。
黄永川今儿也来了,本来让他进正房吃,不过他没同意,就跟栓子他们一起吃吃喝喝、说话唠嗑。
见到这样的局面,不禁走过来,轻叹口气,道:
“梁婶子啊,你这话今儿说不合适吧。咋地二兄弟家新房子上梁,你这样……”
“怎么的,我是他娘。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王氏撒泼起来,那一副“不服天朝管”的样子,有些让人生气。
话很不讲理,而且嗓门还大。
黄永川见状无语,不过却也保持风度的道:
“梁婶子,话不能这么说。虽然你是儿兄弟的娘,可这大日子过来闹,说不过去的。”
第181章 奇葩中的奇葩
“你个土地主说教什么?书没念过,还还意思说我?”王氏真的是火力全开,各种怼人。
黄永川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土地主”。没念过书,是他这辈子最深得痛。
现在,当着这么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