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彩霞是因为什么原因烫着的,烫着了就是烫着了。而她又在家里,这看护不周的责任无法推卸,何况又扯上了小满,大嫂回来只怕还要闹一场的。
所以她只能先关心彩霞的伤,安抚住彩霞,最后希望能将事情化小,至少在面对大嫂质问时,也有话说。
“嗯,谢谢二婶娘。”彩霞不知道方刘氏心里的小九九,见她这般关心自己,还很感激。
方刘氏离开了,这次主动带上屋门。
“彩霞,对不起。不管如何都是我不好,连累你了。你说得对,我就不该去厨房添乱,我下次再也不敢了,希望你别生气。”
方小满是跟着娘一起进的屋,目光乱转着打量这屋子里的情况,然后在上了锁的柜子上溜了好几眼。
她娘离开后,她才和彩霞道歉,很是内疚,很后悔的样子,就想祈求彩霞的原谅。
彩霞没有看她,气呼呼地说道:“蛋羹是你撒的,你快去清扫干净吧,别一直扔那儿,回头三哥还有你爹回来了,看见肯定要问。”
方小满听了彩霞的话顿时限入两难境地。
如果她去清扫,不就坐实她的罪名了?可若不去清扫,三哥和爹回来,肯定会问,到时候不管是不是她弄的,大家肯定认定是她弄的。
别以为她不知道,最近彩霞和小秋、小七儿走得近,三哥又护着小七儿,连带着对彩霞和小秋也很好。
而她以前是和二姐关系好,也不稀罕和这几个打成一片。可是现在二姐去了镇上享福,她一个人在这里到落了单。
不但姐妹不理她,哥哥们不理她,连两个小弟也不理她,除了娘还跟她说上两句话外,爹这阵子也不理她。
她绝望地发现,在这个家里,她被孤立了。
其实,孤立方小满这事,到不是大家商量了一起做的,而是经历一些事情,一部分人无意识的一种情绪展示。
也不是刻意去表达这种情绪,就是觉得心里懒懒地没劲儿。而这种没劲儿恰是针对了她方小满。
而方小满原本就很聪明,心思细,又敏感,自然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气氛。
就像昨晚,大家都在谈论小七儿做的布偶,可是他们却不跟她说,不让她看,甚至三哥还一副就是不让你们看的态度,让她很不高兴。
而今天,她正好在厨房,见到蛋羹好了,主动要帮忙送过来给小七儿,想借机进屋看看她的布偶。
然而,她却连门都进不了,才有了后面的冲突。
☆、36。第36章 去县城,找商机
中午,方杨氏得知彩霞被烫伤的事情,自然是要追问原由,她不好骂方小满,也不好埋怨方小福,说不得就将方刘氏骂了一顿。
方刘氏哪里愿受这样的闲气,自然是对吵起来,场面很是热闹。
方小福中午根本没出来吃饭,说是身体不适,见了风,头痛着,吓得方子湛又在屋里一阵陪伴。
其实方子湛放学一回家就进了方小福的屋里,可积极着。也因此早就知道了蛋羹的事情,也知晓她是在装病,吓唬那些人不要找她麻烦。
上午彩霞搽好药后,看小七儿姐不舒服,不敢打扰她睡觉,就和小秋一起离开了,她们回了自己的屋去做针线活儿。
屋里只剩下方小福一人时,她顿时复活,栓好门,继续写她的武侠小说。
有了方家最近的冲突和勾斗,她写起小说来更加得心应手,尤其在耍计谋这块,灵感不断,大小冲突层出不穷。
她写得风生水起,一直到方子湛回来,敲她的门。
方子湛见她竟然写了好多张了,再次被她的强大实力惊到、折服。
然后大赞她写得好快,浏览之中发现她不但写得快,笔力遒劲、文采斐然,故事也很好,情节曲折,文风更是新颖生动。
总之,让人不忍释卷。
得到方子湛毫不掩饰的夸赞,方小福觉得飘飘然,差点就神气得找不着北了。
自蛋羹风波之后,方家又恢复了平静。
不知道是不是老爷子说了什么,方杨氏和方刘氏这两妯娌也没有再争吵,方小满又恢复了足不出房专心绣活儿的生活,不再来找方小福或彩霞、小秋。
因为合适的碎布头已用完,剩下的是还有不少,但不适合做成小猪和小兔,又做不成袋子。因此,彩霞和小秋便没事情做了。
方小福就让彩霞和小秋回自己屋里绣花,或者在院子里绣花,美其名曰看家,别让贼溜进来了。
而她则是为了身体恢复,大白天都在睡觉。
自然,大白天是她写书稿的时间。晚上,才用剩下的布头缝一些简单的衣衫,都是小小的衣衫,为后面要做的汉服娃娃做准备。
就像给芭比娃娃做服装一样,对于喜欢小人偶的女孩子来说,可爱漂亮的服装从来不嫌多。换来换去,比自己穿了新衣裳还开心。
转眼三天后,到了村学的休沐日。
天刚蒙蒙亮,方子湛就背着方小福出发,从后村尾走向上村头,在村口等驴车。今天,她们要去县城,找商机。
昨晚彩霞和小秋吵着要今天一起来,子鸿和子胜也可怜巴巴地望着他们。
如果这里有公交车和地下铁,方小福肯定巴不得大家都来,一起逛才好玩。可惜这里没有发达运输工具。
这里最常见的是两条腿,去哪里都用走的。好一些便是牛车,便宜但是颠簸,而且速度慢。再好一些是驴车,有些地方是骡车,档次稍高,速度也快些,车资也贵一些。
马车舒服一些,也高档几个档次,但是价格太贵。目前对他们来说想都不要想。
根据方子湛兜里的存款,他们请不起这些弟妹一起出来逛,只好先将他们落家里了。
不过方小福觉得抱歉,就答应下次一定带上他们,而且这次去县城如果赚到钱,一定带糖葫芦给他们吃,这才哄住了他们。
今儿一早吃了窝窝头,喝了小米粥,两人就出来了。方小福头上和脚上的纱布都拆了,额头果然有小疤,脚能穿上鞋子了,不过仍是不能好好走路,不能走远。
不过出门带拐杖有些吓人,也有损形象,所以方小福死活不肯带拐杖出来。好在他们能一直坐车进县城,剩下的路就看情形了。
方小福背上背着一只小竹篓,里面装的全是前些日子做好的玩偶,有粉丝小猪、土黄小猪等各种颜色的小猪,而且都分小、中、大三个为一套,再有几种颜色的长耳兔。
虽然颜色和模样都超出常识,但很是可爱。长带布袋也有四只,另外有一只她自己背了,方便放书稿。
而她背的那只,正是那晚方子湛要她背的竹绿色布袋,她今天穿的又正好是那晚那套淡紫色衣衫,正好相得益彰。
等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要进城的人,有一个汉子,两个婆子,还有两个年轻媳妇子,大家都是认识的,见了方子湛便和他打招呼,目光却一直在瞟方小福。
方小福被看得不高兴,但也不能说什么,就垂眸站在方子湛身旁,还捉着他的手臂,模样很是小鸟依人,温顺得很。
牛车来了,那两个婆子和一个媳妇子就上牛车走了。又等了一会儿,驴车来了,是村里王胜大叔赶的车。
方子湛立刻问他去不去县城,王胜大叔本来只到镇上,听说方子湛要去县城,立刻同意,说可以多赶一程,车钱加十文钱就好。
从方山村去县城正好经过镇上,相当于将一个目标地延长。
去镇上坐牛车是五文钱一个人,因此牛车通常都要载到十人甚至十几个人才出发。坐驴车则是十文一个人,也是要等有十人才出发。
去县城相当于到镇上一个来回,按理应该加收二十文,不过王胜大叔只收十文,纯粹是给方家三郎面子了。
老方家是耕读世家,在村里算是大户,也有面儿。
何况如今童生考在即,今年又是考秀才年,谁不知道老方家两个孙子要考童生,考上了就再考秀才,而另外两个已经是童生,就等着考秀才了。
若是考上了,就是有功名的老爷了,一门几个老爷,做为村邻都觉得面上有光,现在要送未来老爷进城,自然不会小气。
又等了一会儿,驴车有了八人。
王胜大叔见方小福似乎站着有些累,想起前些天刘老实的闺女打了这小媳妇的事情,于是心一软,吆喝着大家上车,马上出发。
大家自然不愿意继续等,见车把式要出发,顿时欣喜,立刻爬上了车,分两边坐成几排。
因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了,这驴车是敞篷的,光线十足、自带清新风,空气十分好。
☆、37。第37章 去书局卖书稿
方子湛将方小福抱到车尾坐着,他身手矫健地跳上去,两人坐在最宽敞的车尾,随着驴车出发,望着车后方的风景,心情恣意愉快许多。
方子湛拿出一条银灰色的头纱给方小福裹着,免得风大吹着。方小福将背篓卸下放在两人之间,裹上头纱,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车上的人都是去镇上的,见了车尾小夫妻这般温情脉脉的模样,忍不住便出言打趣他们。方小福害羞,直接低头不理,方子湛红着脸,不得不稍微应酬了一下。
他是知礼仪的读书人,对于邻里的招呼自然要应答,不然别人就要说他书呆子,甚至会说他不知礼数了。
好在大家都知道他家小媳妇是童养媳,还没圆房的,说话也不会太过份,就是旅途漫漫,闲坐无聊,就说了一下八卦而已。
作为叔叔婶婶甚至阿婆级的人物,也还是讲些分寸的。
中途又上来一对年轻夫妻,到也凑足了十人之数。
半个时辰后,驴车到了镇上,车上人下了一大半,到是宽松许多,欣赏着户外春光心情舒畅的方小福,差点就躺下来了。
这是她穿越过来后第一次走出家门,还出这么远的门,心情本来就是雀跃不已。
何况她心理年龄十八岁,身体年龄十二岁,身旁方子湛的年龄也才十六岁,都是花季少年哪。总是会无忧无虑一些。
这次去县城本来是为赚钱,然而此刻却更像是春游的小伙伴。
一路上她都在叽叽喳喳不停,方子湛却唇边笑容清浅,耐心倾听着,时而附和几声,气氛很是温馨。
又一个多时辰后,驴车来到了县城。
因进城要缴费,王胜大叔路边停车,扭头道:“三郎,三郎媳妇,就在这里下车可好?你们走进城,一人只需交一文钱,我这驴车要进去,可要十文哪。”
“好,我们就在这里下车,多谢王胜大叔送我们来。”方子湛立刻道谢,率先跳下车,然后将方小福抱了下去,再将背篓拿下来。
走到前边,掏出四十文钱递过去。
方子湛扶着方小福排队进城,好在人不太多,很快就轮到他们,交了两文钱,两人进了城,方子湛担心她脚累,直接背起。
方小福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这里人多,但方子湛却说,他背着走会快一些,何况这里又没人认识他们,有啥好害羞的。
方小福一想是这个理儿,便由着他去。只是趴在他背上,一颗小脑袋却不停地扭来扭去,十足地乡下丫头头回进城模样。
当然了,她确实是头回进城嘛,这古代的城可和电视里差别大了,更朴实雄壮,没那么新,挤来挤去的闲人也没那么多。
他们决定先去书局卖书稿。
方子湛记着吴先生提供的地址,问了路人,很快来到了一条繁华大街上,找到了天一书局。
方小福蓦然想起那本《竹窗笔记》,作者是天一先生。敢情那本书就是这书局的老板、吴先生的同窗好友写的?
那书她看过一些了,感觉内容灵动、笔法犀利沉稳,就像一个温文隽秀而不失竹之风骨的儒士,让人尊敬和信任的那种。
方子湛背着方小福直接进了书局,见到一个角落有张小桌,四只圆凳,立刻过去将方小福放下,让她坐着,自己则去柜台说明情况。
柜台里的掌柜是个半百老头,模样很是随和,目光却犀利精明着,看他一眼,问道:“你是方山村的方子湛公子?”
“晚生正是方山村方子湛,是吴先生的学生,今日前来寻找天一先生,有事相谈。”方子湛非常儒雅地作了大揖。
方小福远远看着,心里第一次觉得,她家男生真是个学问人啊。
“天一先生在后院竹轩,等你多时,你自己寻去吧。”掌柜地含笑回了一礼。
“晚生内子脚伤未愈,晚生可否带她一并入内?”方子湛谨慎问询。
“去吧。”掌柜地朝方小福看过来,目光里满是打量。
方小福见看到她,立刻起身,朝掌柜地福了福,很是知礼。不能给她家读书人丢脸不是?何况她自身也是读书人哪,学问可比秀才。
方子湛谢过掌柜,转回来一手提竹篓,一手扶着方小福。
这里不方便背,更不合适搂抱。这里虽是书局,却也是文人之所,要见的还是先生的同窗,方子湛可不敢造次。
穿过后院,走进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小片竹林,石子小径直通一间轩阁。轩窗敞开,可以看见一名年轻男子正伏案书写。
原来这就是竹窗,这竹窗里的浅袍男子,肯定就是天一先生了。他可是在写《竹窗笔记》?
方小福远远看了一眼,只觉心潮澎湃。这感觉,就像曾经青春萌动时,见到喜欢的老师一样,那种感觉很微妙,也很温馨。
走到一半时,方子湛示意她止步,轻咳一声,朝轩窗作揖,高声道:“方山村吴先生的学生,方子湛求见天一先生。”
轩窗内,伏案书写的男子抬头,起身走出门迎上前,抬手扶了一下方子湛:“是非鱼的学生啊,不必拘礼。”
方子湛起身,又介绍了方小福,并说明来意。天一先生的目光便转到了方小福身上,见是一个未及笄的小女孩,不禁惊讶,又有些好奇。
吴先生自得知方子湛有意写书稿赚些书本费,早已寄信给天一先生说明了情况,想着推荐一下,更容易达成合作。
因此天一先生是知道方子湛今日来的,前面掌柜才会让方子湛自己寻来。
却不想刚才方子湛直接说明,是他娘子要投书稿。这小小娘子能写什么书稿?也难怪博学如天一先生,也会露出这样复杂的神情了。
方小福淡定行了一礼,便站立在方子湛身旁,并不多话。
天一先生惊觉失态,连忙邀请二人进屋商谈。双方坐定,不多时便有小厮送上糕点和茶水。
待小厮退下,方小福从小袋中拿出一叠字稿,直接递给天一先生:“这是小女子前些日写下的故事开篇,请先生过目。”
☆、38。第38章 商谈稿费
看着厚厚一叠,天一先生再次惊到,连忙接过来,就看见右上角有注明序号,大写的数字。然后清秀端正的文字以极细的笔法呈现纸上。
随着他观看,方小福轻声解说:“这是一个背景宏大的江湖故事,以文载道、以武止戈,有门派之争、江湖之斗,恩怨情仇、侠义正道。”
方小福说完这些,便不再多话,而是端起茶杯慢慢喝茶。坐了这么久的车,确实累了、渴了,还饿了。
喝了一口茶,便拿了一块梅花糕咬一口,细细品尝起来。
方子湛见她竟然这般大咧地随意吃喝,本想阻止,但转过念头,也便由她了。相比礼仪,他更担心小七儿饿着。
天一先生一看稿子便被里面的情节吸引住了,又听了小姑娘的介绍,再看上面的内容,确实有这样的气魄,简直不敢相信是一个这样的小姑娘写的。
他悄悄抬头望去,就见到一个正漫不经心吃点心的小姑娘。
不过他并不反感,反而觉得她的气度不错,丝毫不因陌生环境而局促,更不以向大名鼎鼎的天一先生投稿而紧张。
天一先生偷偷打量,眼中便多了些赞赏。这样悠然自得、淡定从容的小姑娘,心胸和气度都是异于常人的,要写出这样的故事,也无不可。
方小福一块糕点下肚,又喝了一口茶,神情便有些满足,看方子湛只是看着自己,也不吃点心,不由暗笑,要得面子,便饿了肚子。
就这般功夫,天一先生已经大致看完了三张纸,又粗浏览了一下最后一张纸,然后放下书稿,神情温雅,嘴角含笑。
“确实是不错的故事,行文磅礴大气、有诗有文,笔法深刻有力,虽称不上鬼斧神工,但故事精彩,引人入胜。”
面对天一先生的极力夸赞,方小福脸上依然是一副淡定笑容,丝毫不为这样的夸赞而忘乎所以,洋洋自得。
到是方子湛眼睛亮了亮,朝天一先生拱手,恭敬道:“多谢先生赏识。”
方小福莞尔一笑,问道:“先生会用这书稿吗?”
既然天一先生称赞她的书,那就是有戏,接下来就要进入商谈稿费环节了。要是表现得太过激动,会不会被压价呀?
“这书稿故事庞大,恐怕不是一册、两册能写完的呢,不知小姑娘心中可有数?”
天一先生不答反问。
“回先生的话,小女子写字时,为了方便计数,是按《竹窗笔记》的字数来控制的,这一张纸约有五百个字,今日带来六十张纸。”
“按两百张纸为一册装订的话,一册书约有十万个字。小女子设定的故事,可以五册写完,也可以十册写完,甚至写到二十册也没有问题。”
一册十万字,二十册是两百万字。
在现代网文界,两百万字根本不算什么,充其量就是不多不少罢了。
天一先生似乎蹙了蹙眉,有些纠结的样子。
“书局目前写得最长的书,也才八册之多,还是在下写的,以在下之名保障了销量才敢出这么多……”
“书的销量,除了作者的名气和实力、书本身的质量和书局的运营实力,还可以看运营策略,既是生意经。”
“哦?愿闻其详。”天一先生很感兴趣地看着方小福,想听这与众不同的小姑娘能说出什么惊天之语。
“小女子写书之初有考虑过,读书群体的问题。听闻先生的书局里最多,也卖得最好的书分别是江湖笔记类、神话故事类、山野传记类。”
“江湖笔记多江湖轶事、贩夫走卒见闻,看的人必然也是这类人居多,以及一些好奇者。”
“神话故事类的众受更广,应以宅院里的人居多,闲来无事的公子小姐、后院夫人、夜里有空的奴仆侍丛、底层普通百姓等。”
“山野传记的学问必须渊博宏大、天文地理人文等,必然涉及广阔,多是文人学士阅读,能读得懂的必然是有学问的人。”
随着方小福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天一先生暗暗点头。
“小女子写书时就想,为了扩大利益,提升销售量,这故事一定要面面俱到、各有精彩,把不同类别的读者都吸引过来。”
“因此,这书不但有江湖轶事见闻,也有门派纷争,更有江湖规矩,虽无神话鬼怪的神奇惊悚,但以文载道、以武止戈,侠义情怀必然引人入胜。”
“再因背景设定、场景框架,也是上离不开天文、下离不开地理,山川河流、风土人情,自成一家。虽有大杂烩之嫌,但贵在丰富多彩,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好奇心。”
天一先生勾唇一笑,忽而问道:“说得很好,连在下都被吸引住了。只是……这么庞大复杂的故事,你真的驾驭得下?有自信完稿?”
方小福歪了歪头,纤细食指朝向方子湛。
“小女子的夫君是吴先生的学生,多少沾染了些吴先生的习气。只因现在备考,没有空闲,等他空时,指点小女子一二,小女子又怎会后继无力?”
“再者,小女子虽是童养之媳,但爷奶慈祥、公婆和蔼、兄弟友爱、姐妹情深,因此有专心写字的环境,更何况还能赚钱?”
一翻话既指出后备力量,又展示了家庭环境以及写书的充足条件,也算是打消了天一先生的疑虑。
“好,就按一册书两百张纸的装订要求,如你所说,十万字一册,等你交上五册书的字稿,我再付印。至于价钱……”
“请先生开价。”方小福点头,非常谦虚。
“书局有三种结算方式,三种计价方式。”天一先生点头,详细说明,正是之前方子湛从吴先生那儿打听来的,方小福早已知道。
因此,方小福听完便道:“小女子选择按张算,并且保证每张字数五百个字,标点符号不计,若是少数,后面加补。”
“好。”天一先生再次赞许地点头。这小丫头果然聪慧大气、清楚明白。而且身为女子,丝毫不输男子的见识,相谈之下,并不累人。
☆、39。第39章 合作愉快
“计价方面,选择断股。”方小福又道,“先生买断本书,怎么运营赚钱,就是先生操心了,小女子只负责专心写好故事,不拖先生后腿。”
“为何不选资助加合股的方式?这个更有利益哟。”天一先生见她这么干脆,忍不住好奇地问。
而且他还没说价呢,小丫头知道哪种方式赚钱?
“原因有三个,一是小女子喜欢结算干脆的现银,二是分红虽好,总是麻烦,也容易日后出现纠纷,伤了和气,三是小女子日后主要相夫教子,并不愿博名。”
“好!”天一先生忍不住惊叹,看向方小福的眼中光华如炽,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