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方小福很得瑟地说了一句:“要是感谢,以后就叫我小七儿姐!”
    那些小朋友们立刻脆生生地喊道“小七儿姐!”
    声音整齐飞扬,连望着她的眼神都是热情如火的。方小福一瞬间仿佛自己是个收了不少小弟的大姐头。
    只是子鸿、子淳、子胜几个猛地黑了脸,朝那些同窗们瞪去好几眼。非常不爽他们抢自己的小七儿姐。
    那些少年们都是方小福相仿甚至略大的年纪,自然是羞于这么喊的,于是很有默契地一齐低了头,猛喝汤。
    “滋——溜!”声音、形象都非常不雅,方小福立刻送了一个大白眼给他们。
    吃完饺子,大家在这里谈天说地很是热闹,姐妹们也一改最近关在屋里的文静,活泼地聊着天,不时可以看见几个小少年往她们跟前凑,不知道说了什么逗得她们咯咯直笑。
    吉婶子、琴伯娘还有那两个嫂子见了也笑得东倒西歪,拿话去调侃那几个小少年,很快就把他们给羞走了。于是更多人都被他们逗笑了。
    明明是很紧张的抢收现场,他们这边也应有很忙碌的后勤工作,可是在方小福的合理安排下,以及一大群兄弟妹的帮忙下,忙过先前一阵后,现在竟然都有空闲扯,气氛很是欢乐。
    两个时辰过去,方子健和方子元、子维、子拓、子昂打探进展回来,便让方小福可以烙饼了。
    三口锅已经全部倒了水洗干净,蒸笼也给无事做的姐妹们洗干净收到马车上了,于是方小福喊了一声烧火,便开始做烙饼了。
    这次做的全是配黄瓜蔬菜的手抓饼,没有加蛋。这么晚了还吃这么好小心不消化啊。当然,那三大锅汤可是很营养的。
    方小福让琴伯娘又加满了水,喊两个嫂子添了一把中火,烧开后扔了一勺猪肝和一把红薯叶下去。
    然后她和几个大些的姐妹围着三口锅就忙开了。大家在她的调教下越发能干了,不一会儿就烙出十来张了。
    方小福让小些的姐妹们给裹好了菜,让二祖爷爷和老先生他们先尝,她又舀了小半碗汤给他们尝鲜。
    这些老人吃完后,个个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二祖爷爷他们是方子健和方子湛赶着有厢的马车送回去的。
    都是一大把年纪的老人家了,这夜里山道上的风还是很凉的,坐有厢的马车舒服点,也安全点。
    等兄弟俩赶着马车再跑回来时,方小福这边已经烙完所有的饼,一边裹上菜折好分给过来吃宵夜的人。
    每人都有小半碗汤和一个手抓饼,依旧分两批人来吃,吃完就回去了。留下做扫尾工作的自然是那些负责运送和地坪里的人,他们走在最后,也吃在最后。
    等他们全部吃完,方小福这边也吃了些,小少年们还在,小朋友们却是早被他们的娘寻回去了,走的时候还不无遗憾的说,没吃到小七儿姐烙的手抓饼。
    等大家都吃饱了,方子湛他们也回来了,方小福将留给他们的汤和饼拿出来给他们吃,其他兄弟妹们便将东西都收拾了放马车上。
    马车上装不下的,他们就装竹筐里自己抬着走。
    两辆马车加上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回后村尾,村长和耆老们则留下来检查收尾工作,帮忙的几个妇人也收拾着临时露天厨房的残局。
    这一夜,大家都累得倒床上呼呼大睡,一根手指头都不愿意动了。

  ☆、428。第428章 对村邻还是厚道的

第二天他们没有再去上村头,除了必须要去上学的,全都在屋里歇了一天。村长过来借了马车去运材料。
    昨晚麦子全部抢收,今天一早就有几十个妇人提着篮子在前面拾麦穗子,两百个男人在后面开始平地,他们也是分成两批,一批在前面粗刨,一批在后面细平。
    地里挖出来的草头子什么的都由后面的几十个大娘们用竹筐装了送到村塾围墙外面堆着,留给负责做饭的妇人们生火。
    而村长带着十来个人赶着马车、驴车、牛车去石家坡拉建院子的材料。
    方耆老和吴耆老则带着一百多个妇人在另一边的菜地里摘菜,成熟能摘的全摘下来放在一起,一筐筐运去了村塾放着。
    半熟或未熟的另外装着,能吃的放在这里做菜,不能吃的拿回去喂猪。总之,他们要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将地里的菜全部摘光。
    下午,就要将所有的菜株拨掉、铲掉,再把地给平掉。明天所有材料会陆续进场,一早摆了开工酒,就要开始建院子了。
    而这些干活的人,全是村长和耆老们抽调出来的,每家一个壮劳力就有近三百个人,外面务工的也早回来了。方志忠和方志真都作为家里代表来干活了。
    还有那些被抽到的人家也出了一个妇人,不管是大娘、伯娘、婶子还是嫂子,每家出了一个,也有两三百人,很壮观了。
    男人全部在平地,妇人则分成几批干活,除了前面提到的,今天负责厨房工作的也有二十多人,摘菜、买菜、洗菜、洗碗、切菜、炒菜、烧火,都有专人负责。
    厨房再不是昨天那种露天的,而是一大早让十几个男人在村塾围墙外搭了个临时大木棚,上面覆着油毡布,再加了层混着湿泥的稻草把子。
    大木棚一侧砌了四口大锅灶,摆了两条桌案,外沿则放了四个大木盆和四口大水缸。而另一头留空用作吃饭的地方。
    桌子是方家送过来的可以折叠的四方桌,照样能坐八个人,但不用时能把脚折起来靠墙堆放着,长条凳也可以码在墙角,都不会占位置。
    碗筷有方家买了送来的一百副,还有家里有储备的人家也送过来很多碗筷、盘子这些。这里能同时摆下十五张方桌,让一百二十人同时吃饭。
    这样,厨房只要分两批让大家吃饭便可,不会一拥而上把自己给累死。这都是在方小福头晚的提议下一一安排下来的。
    在大杂院建成之前,差不多都是这样进行了。而这里所有的人干活都有钱拿,包括昨晚抢收。
    方小福和村长大伯商量,壮劳力三十文一天,妇人二十文一天,夜里赶工,壮劳力加十五文,妇人加十文。
    除此,每天安顿三餐,大家赶早过来吃饭,吃了饭就开始干活,夜里吃完再回去。如果夜里要赶工,再加一顿宵夜。
    就连吃食菜谱方小福都定了条件了,那就是四荤四素八大碗,另外每餐必须保障一口锅炖着鸡汤,每桌一大碗。
    相对来说,鸡汤还是比骨头汤好炖的,像昨晚方小福那样的炖法虽然好喝,可速度上就太慢了,大家又不是泡酒楼的,是吃饱饭要干活的。
    而方小福要的保障,在这么多人吃饭的情况下,每餐再苛刻也会有四只鸡被炖掉,再加些冬菇、树菇、针菇或是干黄花什么的。
    这么好的伙食保障,这么优厚的工钱待遇,大家除了知道方家人如今有钱外,也知道他们发财了并没有忘本,对村邻还是厚道的。
    再加上老方家建这座大杂院也是为了更好的带着大家赚钱,是与大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因此干活时都很努力认真,谁也没有起过小心思。
    这大杂院建得越快越好,住的还不是他们家的闺女啊?老方家的人又不过来住。小闺女们能早些干活,赚钱的还不是他们家嘛?
    大家都是明白人,就算有那几个没想明白的,也会有家里人给她说明白。因此,就是琴伯娘做起事来都特别卖力,也不对老方家叽叽歪歪了。
    而这些都是方小福后来才知道的。这一天她都在屋里歇着,一边画画,一边吩咐三哥和二哥赶另一辆马车去镇上。
    先去县丞衙门把五子丘和大杂院的契纸换了,再搬十八个蛋糕回来,还有摘几片大荷叶回来。
    再买两篓五花肉、两梭织网的丝线和两包粗细不同的绣花针,再到镇口首饰铺子买些首饰回来。
    大家都不知道方小福突然买这些干啥,但对于她的要求也习惯了执行。
    等他们买了这些东西回来后,方小福就让大哥和三哥去山上砍几根适合作钓竿的细竹子回来,而她自己则指挥着二哥和子维做鱼钩。
    晚上,以子胜为代表的小兄弟们眼巴巴地望着方小福,提醒她明天就是沐休,千万不要忘了去五子丘野炊、烧烤的事儿。
    “放心吧,明天咱们不但要野炊、烧烤,还要去远足!”方小福霸气地一挥拳头,“背着食物和水,走路过去!”
    “哇!不能坐马车吗?”
    “谁想坐马车就留在家里。”
    “我不坐马车!我走路!我最喜欢走路了!”
    “走路好!每天坐屋里读书也累,要多走走路!”
    “……”大家叽叽喳喳说的全是走路的好,不论大小,没人敢违逆某人的决定。
    “明天你们可不要打扮太漂亮了,大家都换短衣粗衫,鞋底再套个草鞋吧,免得五子丘的树桩子、草疙瘩伤脚。”
    大家连忙答应,他们没有草鞋,立刻去找大人现编。每人拿到了一双合脚的草鞋后才回自己屋去。
    方小福则喊了娘和大伯娘帮忙,做了一锅奶油玉米馒头出来凉着,明天带去五子丘烤来吃。那些蛋糕可不是给自己准备的,而是要送人情的。
    第二天很早,方小福起来就进了厨房,先把那些五花肉全部切了片,又调好了作料酱汁,用一只瓦坛子封着再装进一只背篓里,免得洒出来。

  ☆、429。第429章 自带干粮去远足

将冷馒头和肉片都用油纸包了分装了几只小背篓,洗干净的青菜叶子也装了两只小背篓,又让老太太杀了几只鸡,把鸡肚子掏干净抹了盐,也用油纸包了装进背篓。
    等她忙完这些,大家也都陆续起来了。
    因为今天要去远足都很兴奋,叽叽喳喳地进厨房洗漱。
    子淳和子旭生怕把自己丢下,起床换了衣就跑这边来了,也挤在兄弟堆里洗脸刷牙,玉玲赶过来给他们梳了头。
    方小福看他们果然都换了短衫,姐妹们也穿的是扎脚裤、及膝的碎花衫子,腰带仍用的她改良过的,扎了蝴蝶结子。
    方小福把剩下的馒头蒸热了,就着粥和泡菜,大家一起吃了早饭,然后开始分配背篓,而每人一只竹水筒则要自己背。
    方小福目光一挑,将所有物品里最生的那只背篓交给二哥背着,那是一副小型丝网,可以在江边网鱼吃。
    然后将鸡交给子维和子拓来背,子昂背着一块砧板和两把菜刀,子鸿、子淳和几个小姐妹则背馒头。
    大些的姐妹则把肉片、调料酱汁、竹签、细木棍、木碗、茶叶、荷叶、薄铁顶锅都背上了。方小福也背了一块揉好的面团。
    子胜和子旭则负责背青菜和自己的水筒。他们最小,背只背篓也就意思到位,不要偷懒。
    当每个人都背上了背篓,准备自带干粮去远足时,突然愣住:大哥和三哥干啥?
    “大哥和三哥赶马车先走,将那些礼送出去,然后先去帮咱们准备地方,五子丘现在荒着呢,还隔着一条江,咱们也不能飞过去呀。”
    方小福笑着解释:“总要有人找船、砍掉野树杂草,给咱们野炊弄一块地方嘛。而且还要搭灶、挖坑,等咱们到了就先埋荷叶鸡。”
    听了方小福和解释,大家不约而同想,大哥和三哥任务好多!于是谁也没敢开口说他们也要坐马车过去了。
    还是走路轻松啊。
    方子湛和方子健只得赶着马车载着礼物走了,虽然他们也想留下来参加远足,可是小七儿都这么安排了,他们能怎么办?
    总不能让马车自己跑去大刘村吧……
    方子元背着最重的背篓站在方小福身后不远,嘴角却轻轻地弯了起来。
    先前他还想抱怨几句的,结果知道大哥和老三都先走了,他的心情不知为何,竟然飞扬起来了。
    这可是和小七儿的第一次远足呢,呵呵呵……
    “远足”一词,因为方小福的普及,如今方家人都知道了,也用得习惯了。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其实已经和方小福学了不少本不应存在于这世间的文化、习惯、思维方式。
    一行人背着背篓、套着草鞋,浩浩荡荡地走向村口,沿路都引来大家的注目,纷纷吃惊地走过来问他们这是干啥?
    雄纠纠、气昂昂走在前面的小兄弟便神气地说:“远足!”
    远足?
    大家一脸震惊,不懂这是要做什么。还是后面走来的姐妹们说去柳絮江玩儿,背了些吃的,中午就不用跑回来了。
    大家这才明白怎么回事,都朝小兄弟们投去嗔怪的一眼,但他们此刻心情飞扬,哪里会在意这些了?
    和村口守大门的老头老太太们打了招呼,大家踏上去大刘村的山道,小兄弟们一脸兴奋地在前面追赶,立刻被方小福高声喊停。
    “你们不要跑,好好走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注意背篓里咱们食物的安全!要是掉了、洒了、没有了,中午就喝柳絮江的水饱肚子吧!”
    “哈哈哈哈!”
    大家哄堂大笑,小兄弟们尴尬地挠了挠头,也跟着笑了起来。于是走山路也不觉得无趣了,都是一副仿佛第一次出远门的姿态,看什么都新鲜。
    迎着已经爬上天空的红彤彤大圆盘,方小福看了看路,果断带着大家走上了那晚方子湛带她走过的田间小道。
    田塍上还有清早的露水没有消散,田野里的泥土和着草的气息吹在风里,是大家熟悉的味道,就是方子元都已经适应了。
    这里的地形子鸿是熟悉的,显然以前没少走过,因此他便在前面神气地带路,让大家跟着他走,别走错了!
    方小福见状也由着他,自己便落在后面,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大家掉队或是顽皮,不时地提醒着、叮嘱着。
    方子元则走在她的身后,虽然没有和前面的大家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但是只要方小福回头,就会发现他的存在,还有他的微笑。
    若是以前,微笑着的二哥会给方小福一种紧张的感觉,仿佛这微笑的背后就是算计,是欺负。
    可是今天,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地方,还是情况不一样,方小福只觉得这种微笑是真的微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
    于是她也朝他笑了笑,和他聊天。
    忽然,远处的田埂上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方小福一听猛地扬了扬眉,朝声音来源望过去,果然看见一个小少年骑在牛背上,正吹着那****唱过的歌。
    方小福忽然朝那边挥了挥手,笛声停了下来,小少年也朝她挥了挥手中的笛子,然后又吹了起来。
    “怎么,认识的?”方子元走在后面自然看得真切,不由撇嘴问道。
    “不认识,不过他吹的曲子,是那天听了我唱的歌……”方小福便将那天从这里走回家时的情况说了一遍。
    “什么歌?我也要听!”方子元眨了眨眼,立刻提要求!
    前面的几个姐妹听见,也纷纷扭头好奇地看过来,说她们也要听。于是,走在前面的小兄弟们也听见了……
    “那我唱了,你们可以跟着学。”方小福也不矫情,清了下嗓子便唱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这首歌虽是一首老歌,但它歌词简单、旋律悠扬、意境清雅,是传唱几代人的经典歌曲了,也是方小福小时候常听舅舅唱过的歌。
    那时候她坐在舅舅的肩膀上,跟着曲调不全地唱着。
    她唱着唱着,眼泪湿润了眼眶。

  ☆、430。第430章 突然换频道了

不过大家排着队走在前面都在全神听着,到是没人回头看她,也没人说话了。方子元走在后面,也没发现小七儿落泪了。
    在远处悠扬的笛声伴奏里,方小福连唱了三遍,便有姐妹们跟着哼唱起来,小兄弟们一开始还有些羞于开口,后来便慢慢地也跟着唱了起来。
    当唱到第八遍的时候,笛声已经很远了,差不多听不见了。但这时大家基本都会唱了,反复都是这个旋律,还是很容易掌握的,只要记住词就行了。
    他们这么一群人排着长队走在田塍上,还背着背篓,却在唱着歌儿,这样别有味道的风景自是吸引了田间地里劳作着的人们。
    那些爷、叔们便停下手中的活儿直起腰望过来,脸上都是乐呵呵地,心里直叹:年轻真是好啊!
    也有妇人扭头望过来,惊奇地张大了眼,然后转身去扯身边汉子的袖子,用手指给他看。那些少年男女还有小孩子虽然穿着粗布衣衫、背着背篓,但一看就不是干活的样子。
    于是所有看见的人在惊奇、感慨之后,心里忍不住好奇,他们这是干啥去?这方向不是大刘村么?
    “一条大路哟通呀通我家,我家住在哟山呀山梁下,山下土肥哟地呀地五亩啊,五亩良田哟种点啥……”
    突然,正展示着悠扬悦耳声音的方小福,突然换了频道,顿时吓了大家一跳,前面的齐齐扭头向后望,最后的忍不住望天,翻了个白眼。
    可是方小福却自顾唱得嗨着:“一条大河哟通呀通我家,有妻有儿哟瓦呀瓦房大,鸡肥鹅肥哟牛呀牛羊壮啊。种豆种稻哟油菜花……”
    除了将这里没有的梁山改成了山梁,还省略了这里人也没有什么概念的抒情部分,之后就只剩下那么几句洒脱风趣的反复吟唱了,完全是即兴演绎啊即兴演绎。
    大家自转换频道的突然之中回过神来,也没抱怨某人什么,而是继续边走边走了。不过这次的歌更有粘性,很容易学唱啊。
    而且非常欢脱有趣,几乎是第二遍大家就全跟着唱了。田间的农人们听见歌声这么有趣,而且不就是在唱他们嘛?于是都笑得更欢乐了。
    可以说,方小福带着发泄意味的几嗓子,带动了大家的情绪,感染了这片田野,农人,甚至麦浪声声都在附和。
    啊!可惜油菜已经过季了,现在都是榨油旺季了。要不然可就应景了啊。
    方小福唱了一阵心情便好了,忍不住暗自吐槽。
    忽然,后面有人拉她袖子,她转头,就看到一张大大的热情洋溢、青春飞扬的笑脸,也不由咧嘴一笑,朝笑脸的主人眨了眨眼。
    方子元用他的大笑脸表示他此刻的心情,他想让小七儿看见便拉了她的袖子。
    没想到她却一副“人家啥也不知道”的小眼神,让他终于忍不住伸手捏上了她粉嫩的脸颊,心底猛地一颤。
    “二哥!”方小福脸颊被虐,顾不上唱歌了立刻大吼起来,“我都唱歌给你听了,你还欺负人,到底是闹哪样!”
    其实在她猛喊二哥的时候,方子元便立刻收回了手,在她抱怨加投诉地吼他时,他扭头看向别处,藏起眼底一瞬间的慌乱。
    方小福正在再发表点什么看法,以表示自己对眼前突然装乖巧的这货的不满。远处却突然传来呼唤。
    “表嫂!”
    “表姐!”
    “表弟!”
    “……”方小福听这声音有些熟悉便扭回头看过去,就见田塍上远远跑来的热情小少年们,不由撇了撇嘴。
    子鸿和小秋已经回应过去,喊着刘家兄弟们的名字。只是……
    三个小少年身后居然还跟着一个小小的身影,此刻也在努力地奔跑着,只是跌了一摔、爬起来……又跌了一跤。
    方小福看着心都悬起来了,可是那孩子却横臂抹了一下脸,愣是没有哭。真勇敢!
    “你们慢点跑!就站在那儿!”方小福看不下去了,立刻大声喊了起来,手指着跑在最前面的刘泽齐,“泽齐,停下!”
    八岁的刘泽齐自然是跑得最快的,这时已经和子鸿手拉手站在一起了。方小福叹气,又朝后面那个喊:“泽冬、泽光停下,后面那个是不是泽华?”
    大家这才回头,刘泽光惊“呀”了一声,便跑了回去,把又摔在地上了的两岁小弟抱了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泥土,埋怨道:“不是让你站在那儿等吗,怎么跟来了?”
    刘泽华却手指着走过来的人群,突然扬起灿烂的笑脸,大声道:“表嫂!”
    原来他也心急见到表嫂,不愿意站在原地等着。何况哥哥们都在前面跑了,他哪有不跑的道理?
    方小福对这几个小兄弟很是喜欢,觉得刘家男孩子比女孩子要可爱多了。
    此刻他们也都穿着粗布短衫,农家少年打扮。就是后面那个总摔倒的勇敢小子,也穿着灰色的小布衫裤,看来是就着哥哥们的布料做的。
    一行人已走到近前,大家打了招呼,方小福走到刘泽华面前蹲下,笑望着他:“泽华,知不知道姐姐是谁?”
    “表嫂!”刘泽华立刻大声回答,还昂了昂小胸脯,表示他回答得十分正确。
    “真乖!表哥到家里去了没有?”方小福夸了他一句,站起身便牵了他的手往前走,随口问他。
    “去了,蛋糕好吃。”刘泽华欢喜地回答,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因为笑容愣是眯成了弯月形状,“我吃了一大块!”
    “这么大呀?有没有吃饱啊?”方小福对这个天真可爱的软萌小萝卜头很是喜爱,便逗起他来。
    “有一点点饱,不过还可以吃,娘不让,说留一块明天再给我吃。”刘泽华说着还表情哀怨地噘了噘嘴。
    “你想吃蛋糕就回家吃蛋糕去吧,我们去吃烧烤!”前面六岁的刘泽光便损了弟弟一句。
    “不要!我也要吃烧烤!”刘泽华立刻大声说道,表情十分认真,“蛋糕明天还有得吃!”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