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傍晚时,子旭兴冲冲地跑过来等在院子外面,结果子鸿、子淳、子胜放学回来,正打算带子旭又去蹭饭吃,就听见子旭激动地说小七儿姐送给他南瓜马车的事儿。
小兄弟们立刻跑去看。他们去三叔家几回了,铺子里摆着南瓜马车样品自然是见过的,不过他们知道那东西贵,也没敢过去试一试、摸一摸。
没想到今天自家也有了,在子旭的解说下,每个人都跑上去坐着玩了一会儿,嘻嘻哈哈的笑声就没断过。
方小福在屋里根本不知道小兄弟们已经玩在一起了,其实她是有给子胜也准备了一辆的,只是要等爹晚上回来装好。
结果小兄弟们玩到天擦黑时,直接一窝蜂跑去大杂院吃饭去了,吃完饭又回二爷家和子旭一起赶了会儿南瓜马车才回来。
结果一回来知道自己也有一辆的时候,子胜当时就激动暴走了。
“早知道我就早些回家了啊!”
☆、564。第564章 满月宴
第二天一早,方志诚就赶着家里的马车带着婆娘和闺女往大刘村去了。他赶的是平板马车,车上装了很多礼物。
沿路大家看见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方家人去外婆家哪次不是带一堆礼物啊。
这里的礼物除了方刘氏这些天做好的小衣裳和昨天买的那些,也有方小福在三叔家买的南瓜马车和摇床,还有几副积木。
南瓜马车是给刘泽华的,摇床是给今天小主角的。
积木字牌是小读书郎们每人一副,搭屋子的积木则是刘泽华、王小梅和王小菊每人一副。小孩子总是不嫌玩具多的,尤其还没有上学的小朋友们,多个玩具就是多个玩伴。
马车先到刘家,将给刘家的礼物卸下后,再载了刘老太太和刘张氏、刘石氏还有刘泽华一起往王家去。
刘长青父子三个昨天就过去王家帮忙了,农村宴客又不会去酒楼饭馆的,酒席所有物品都要自己准备。还好农村人多又热情仗义,要找些人帮忙还是容易的。
王婆子虽然恶劣,王严明和王秋父子在村里人缘还是不错的,不然王小梅要被卖时,邻里妇人知道后也不会那么积极来管了。
只是如今王家院子被分成了两半,虽然王秋在另一边又砌了小院,但被厢房隔开,哪一边都显得有些窄。平日到是还好,像这种宾客渐渐多起来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苏锦和她娘家嫂子在这边帮忙烧水泡茶,刘泽飞帮忙去接舅爷爷和舅奶奶他们。
作为资格最老的老外婆家,为显得对新生闺女的重视,他们肯定是要来的,只有他们来了,王家的老外婆家才会忌惮些而不敢乱嫌弃人。
古人娶妻生子早,四世甚至五世同堂都很平常,一个人有几个外婆家也很平常。不过这里说的外婆家可不是说这个人的母亲有几个爹娘啊,而是指几代长辈关系。
首先外婆意指母亲的娘,外婆家就是母亲的娘家。
以王家为例,刘家就是王小荷的外婆家,而王小荷母亲刘云欢的外婆家,就是王小荷的老外婆家,若是刘老太太的外婆家尚在,可继续向上延伸。
除了母系这边的老外婆家,还有父系这边的老外婆家,也就是王婆子的娘家。若王婆子的外婆家还在,同理,也可继续向上延伸。
不过,若不是富贵人家,若不是生的儿子,哪来这么多外婆家来做客啊?根本没什么人重视的。
若不是之前王家闹了那么一出,恐怕王小荷的满月宴也不会这么被人重视。
疼爱和办宴并不是成正比的,农村人家对闺女再疼爱也不会看得很娇贵,粗养的比较多。也就是说,闺女再受疼爱,打小做家务活儿是肯定的。
而男孩子若是读书人,则很少下地干活,家务也有家里的姐妹在做,他们袖手的时候居多,他们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做功课的。
而今天,在王严明已上无高堂又无兄弟的情况下,宴请的主要就是王小荷的外婆家和老外婆家,再就是王秋的外婆家。
方刘氏是作为外婆家的成员到场的,王婆子的娘家季家已经来了不少人,男客都在王严明院子里坐着,女客去刘云欢屋里看过母女后就在这边的院子里坐下了。
只有王婆子的母亲季陈氏和嫂子季石氏还留在屋里,一边抱着刚睡醒的王小荷逗弄着,一边闲话着家常。
主要是季石氏在逗孩子,季陈氏在抱怨王秋不孝,竟然那般对他娘亲。他娘亲生他可不容易,差点血崩连命都没了。
刘云欢默默听着,并不答话。好在没多久王小荷饿了,哇哇地噘着小嘴儿将一颗小脑袋转来转去寻找着娘亲。
“小荷饿了呢。”季石氏连忙将小婴儿抱了过来放到刘云欢的怀抱里。
“这孩子性子不错呢,只有饿了和脏了的时候才哭,其它时候就算不笑也是很乖顺的样子呢,看着就是个可人儿。”
季石氏笑眯眯地说起王小荷来,似乎有很多话似的,于是刘云欢就和她聊起了育儿经来,反将唠叨不停的季陈氏给冷落到一边儿去了。
季陈氏脸色很难看,可也知道之前的事情确实是她姑娘做得太离谱,也不能怪刘家人有意见,只好拉着脸走出去了。
“云欢啊,你别怪老外婆牢骚话儿多,你婆婆如今是挺惨的,为人娘亲难免有些难过,想要为你们当和事佬啊。”
“不过咱们将心比心,这事儿确实是你婆婆太狠,怨不得王秋不孝,也怨不得你公公心寒。只是今儿小荷满月,咱们可不能落下不开心的事儿,凡事都要往好里想的。”
“舅娘说得是。”刘云欢这才正色地点了点头,“不过一会儿还得劳烦舅娘劝着些外婆,别跟我娘家人吵起来了。”
她娘和姐姐的脾气可和她不一样,若是季家人还想找她们谈和,可是难了,别到时候反倒吵起来了。
季石氏忧心地点了点头,便不再说什么了。在刘老太太领着闺女和媳妇走进来时,季石氏连忙收了愁容,站起身打了招呼便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季家那边的女客们都涌进来了,个个热情地和刘老太太一行人打招呼,说是外婆家来了,有失远迎什么的。
其实就是来看外婆家送什么礼的。
刘老太太一脸傲然地招了招手,后面两个媳妇连忙将刘家的礼物送上。
银锁片、银脚镯、银锞子、银项圈各有一套,又有夏天穿的里外衣裳鞋袜六套、春秋天穿的六套、冬天的六套。
那些小衣裳款式小小的又绣了花,布料子也是软绸的,看着很可爱。
就有季家小媳妇拿手摸了摸,直呼绣功好。其实心里很馋这上等好布料啊,竟然给一个这么丁点大的女娃儿穿,真是浪费啊。
方刘氏也拿出了她的礼物,给妹子的金头面和银头面、胭脂水粉,还有一大包干货,再就是给小荷的四季衣裳鞋袜各四套。
当然也还有给王小梅和王小菊姐妹的夏裳和秋裳各两套,以及两副积木。这么丰富的礼物丝毫不亚于其娘家的礼物。
☆、565。第565章 没有太得意忘形
这时小满和小秋也送上了她们的礼物,两顶自己缝制的小单帽,两条绣花的口水巾,还有两个可爱的小围兜。
大家正围着堆在炕上的礼物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就见王秋又搬了一张组装好的摇床进屋,说是外婆家送的,这么大个床,小荷能睡到六岁呢。
“哇,那我也能睡吗?”王小菊立刻跑了过来,眼巴巴地望着那可以摇晃的床,她才两岁呢,她也可以睡吧?
“等下回妹妹睡摇篮的时候,就让你睡一下吧。”王秋不忍拒绝闺女,于是好声哄着。
“噢!妹妹现在都睡摇篮的,我可以睡摇床了,我可以睡摇床了!”王小菊立刻蹦蹦跳跳地欢呼起来。
“我都不睡摇床,我有炕,哼。”刘泽华在一旁撇了撇嘴,很是冷傲地说了一句。
“小菊你躺进去,我来摇你。”
王小梅在一旁看了看,发现摇床和摇篮差不多,也是可以用手推的,不过不能和摇篮一样用脚踩就是了。但是她还是兴致极高,当场就想试试。
王小菊立刻仰头看向她爹。王秋没法,便将她抱了进去。
“姐,我躺好了!”王小菊一进摇床立刻滑溜地躺了下来。王小梅就在一旁推动床沿木杠,又发现这个和摇篮差不多,感觉又很大不同。
她也说不上来,但是能感觉到这床比篮大,推起来却不那么费力,也不怕摇篮翻转过去扣住妹妹,到是安全多了。
“姐,这床好平,不像摇篮晃得厉害,好像随时要翻掉的样子。”王小菊躺在里面也积极发表着她试用的感受。
“娘,我也想进去躺躺。”刘泽华终于崩不住高冷的表情了,伸手拉着刘石氏的手可怜兮兮的说道。
王秋听了,立刻将王小菊抱了出来,转身将刘泽华抱了进去。王小菊便说她来推,结果她真的推得那床摆动起来。
大家见了不由大呼神奇。这摇床看着和摇篮差不多,可是用起来却更大、更省力,也更安全啊。尤其躺在里面的孩子也觉得安全,不用担心翻转过去。
而且摇床一头拧着竹片弓,上边罩着浅粉色轻纱,将竹片弓从固定的那头拉过来扣住这一头,轻纱就形成一顶半圆的蚊帐。
这蚊帐和摇篮上矮矮罩着的蚊帐不同,里面的空间更大,视野更广,更采光透气,就算一个六岁孩子睡在里面也不觉得沉闷。
摇床看着简单,其实很实用,看着那些家里也有小孩子的妇人们纷纷动起了心思,问起了价钱。
“这摇床目前就咱们镇上方家铺子有得卖,实价三十两银子。也亏得我闺女是方家媳妇,那铺子是她小叔子开的,只收了成本钱。”
刘老太太一脸神气地开口。不过最近收礼收多了,眼皮子也没那么浅了,因此面子上还是端得住一些,没有太得意忘形。
当然,这话自然是方小福先教了方刘氏,让她把摇床给外婆送的一翻说辞。当然也是事实,不过这钱是方小福出的,也不可能收外婆的钱罢了。
但是自古小孩子满月外婆家送摇篮是习俗,就和送银锁片、衣裳等物是一样的理儿。
因此,别说是方小福一个表嫂,就是方刘氏身为姨母都不能擅自送的,只能交给外婆家来送了。可是又怕价钱太贵吓着外婆家,因此就这么说了。
当然,方徐氏少收了一百多两银子,买几张摇床都够了。因此这摇床算不算钱都无所谓了。
一屋子妇人听了刘老太太的话半天没吭声儿,就算人家算的是成本价,那也是人家闺女在方家的身份,她们这些不相关的人哪能拿得到这价钱?
三十两这么个东西,富农家半年的口粮呢。
“她大姨娘,这摇床确实不错,不知可否帮问问,能不能算便宜些?多给些优惠啥的?”一个季家大舅娘迟疑着开口问道。
“是啊是啊,三十两是行市价,咱们都是亲戚,可以拿个亲情价的吧?”一个也挺着肚子的媳妇笑呵呵地说道。
于是其余的妇人们也纷纷开口,要方刘氏帮着问问。虽然她们不一定买,探下底价也不错啊。
方刘氏到是没有为难,只说昨儿去镇上忘记问问了,下回去还不知道啥时候呢,这家里活儿多,又不好天天往镇上跑的。
大家见她这般说还以为她是在推脱,气氛顿时有些不好了。
方刘氏见状连忙陪笑道:“我三弟家就在镇上,你们或许有人知道位置,不知道也可以问方家铺子,想买就自己去吧,就说是我刘家的亲戚,我三弟妹还是好说话的。”
这随便一个折扣可就是几两银子呢。不过她也不会直接报价,毕竟没和方徐氏沟通的,便含糊地说了几句。
大家见状便知问不出什么来了,便纷纷收了话题转而谈论起那些小衣裳。
都说小荷是个有福的,满月就有这么多漂亮衣裳穿,连秋天和冬天的都准备好了,将来是个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啊。
王秋和刘云欢听了都笑得很开心。这个闺女出生就招来了家里的不愉快,他们身为父母当然希望她将来能一切顺利,过得幸福。
三个舅奶奶带着媳妇们坐着刘家的驴车来了,同来的只有舅爷爷,几个舅舅并没有来,家里农活儿也多,来一趟可是耽搁一天的。
上回那些个闺女们也只来了几个小的。几岁大年纪正是热衷走亲戚、凑热闹的年纪,大些的就要做家务,或是做些针线活儿贴补家计,也忙得很。
她们一来,这屋子里就更热闹了。当然也更挤了,可是季家的妇人们都说笑很是热闹,就是不肯离去。
一直到老外婆家也拿出了一些银饰、鸡蛋、母鸡、红糖等礼物,看了看虽然没有刘家的丰厚,但作为老外婆家也挑不出错处,这才说给外婆家腾地儿就都走了出去。
那些个在别人家里挑挑剔重要客人送礼厚薄而各种嫌弃嘲讽的人,其实是没事给自己找抽,在这时代里这种人还是很少的。
☆、566。第566章 致谢
像苏家老太太嫌弃刘家聘礼寒碜,那也是在争吵的前提下,秉着刁难的目的才故意说的那些话罢了。
还有张家婆媳大闹刘泽飞婚宴,那也是心里搁着不好明说的原因,比有苦说不出还要郁闷的心情故意找茬罢了。
也就是说,凡事都有因果,不会无缘无故招事儿。那种说话不经大脑没有动机就是嘴欠的人,再无知也会有个度的。
就像刚才这一群季家妇人们挤在屋里也只是带着八卦的心思看看外婆家的礼,却是没有一个人以嫌弃的口吻挑剔半个字。
她们看完了,目的达到自然就走了。而刘家人根本就不怕人看,就怕人不看,这屋里自然不会出现不愉快的气氛了。
季家妇人们离开后,屋里就都是刘家这边的亲人了,刘云欢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许多,屋里的气氛更好了。
方子湛和方小福晚了一个多时辰才过来,两人赶着马车先到刘家。刘长青父子也从地里回来了,正换衣裳呢。
方子湛将马车赶进刘家院子栓好,一手拿锦盒一手牵着方小福朝王家走去。到王家院子外面的时候,就看见里面人声嗡嗡,很是热闹。
“子湛和小七儿来了。”两人刚进院子,就听见苏锦的声音在厨房门外响起,他们连忙过去打了招呼,这才往小姨的屋里走去。
路上遇到不少妇人打量的目光,不过他们不认识,也就不多礼了,进了屋子,看见外婆和舅奶奶还有舅娘她们都在,连忙过去行礼问安。
舅奶奶她们如今看见方子湛和方小福也是极喜爱的,脸上的笑容很是和蔼可亲。方子湛和方小福又过去和小姨行礼,将礼物奉上,说了一些吉祥的话。
“子湛,小七儿,让你们费心了啊。”刘云欢接过锦盒一边说着客气话,一边就伸手拉住了方小福,眼睛竟红了起来。
“小姨这是怎么了?今儿竟是小荷满月,也是小姨出窝呢,多高兴的事儿啊,可别多想哦。”方小福见状连忙安慰道。
“嗯,小姨没多想,也很高兴,可是看见小七儿,就不禁想起那天的惊险,若是没有小七儿及时提醒,我……”只怕就这么去了。
那天她还在月子里,被婆婆成天不是骂就是闹搅得心绪不宁,心里发堵,虽然有姐姐送过来的补药吃着,身子还是很虚弱。
结果就发生了大闺女要被卖的事情,她又急又怒,想下床去追,结果只走到门边还没来得及打开门,身子就软了,竟是昏迷过去人事不知。
若不是小七儿及时提醒大家,没人会想起她在屋里的情况,就算这条命没折了,怕也要去掉半条,落下病根儿。
最后也是在小七儿的提醒下,她缓过了这口气清醒过来。后来小七儿不但三天两头吃布料子、送吃食,对小梅和小菊也是极好。
这些日子她的心里无比安定,只是苦于在月子里未能见到小七儿,未能对她亲口致谢。而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小七儿,小姨也不矫情了,你的好小姨都记在心里,没什么能报答的,只想跟你说一声——多谢!”刘云欢眼中闪着泪光却含笑说道。
“小姨可是折杀小七儿了,快别这样了啊。”方小福有些尴尬,一手便扯住了身边方子湛的袖子拽了拽。
“小姨,你今儿可要开心些,别让咱们晚辈难做啊。”方子湛于是打了个哈哈,替方小福救场,“你快松手,我们找小荷表妹玩去。”
这样随便的话也只有他能说了,毕竟他娘和刘云欢是亲姐妹啊。刘云欢听了便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屋里刚凝重起来的气氛瞬间消散了。
“子湛是个疼媳妇的啊,护得紧呢。”大舅奶奶便笑着说了一句,几位老太太便都笑了起来。
方子湛也笑了起来,却不说什么,拉着方小福走到摇篮边,却发现刘泽华和王小菊都坐在摇床里,王小梅在外面推着,三人到是自得其乐。
摇床是用秋千的原理,和摇篮用扇子的原理不同,优势也很明显,果然立刻被小孩子挖掘到这个游戏的用途了。
三人玩得忘形,看见方子湛和方小福走过来才打了招呼,又继续玩了起来。方小福从方刘氏手中小心地接过被单包片裹着的王小荷,笑着逗弄起来。
“小荷妹妹,你好呀,我是小七儿姐,你要记住哦,以后看见了要记得喊哦。”方小福看着粉嫩嫩的小孩子顿时欣喜不已。
“我是湛表哥,是你小七儿姐的夫君,你记住了啊,以后也要记得喊啊。”方子湛立刻凑了过来,也学着方小福的口吻逗起这个才一个月大的小婴儿来。
方小福被她家少年萌萌的模样逗笑,结果两人笑成一团。自然,他们这边玩乌龙,也逗笑了一屋人。
外面的人不明所以,纷纷在门口探头进来。
立刻又有季家妇人几个走了进来,笑得很大声,其中一人热情地问:“哎哟,这是又来了哪家亲戚呀?好像刚才有拿着一只很气派的盒子,不知送了什么大礼呢?”
果然又是来看礼物的。刘云欢淡笑地答道:“是我大姐的儿子和儿媳妇,他们年轻,送什么来自然都是大礼,心意最大。”
“那是,那个自然了。呵呵。”先前开口的妇人有些尴尬,讪笑着打了个哈哈,这才看向抱着孩子理也没理她们的少年和小丫头,这一看真的都很年轻啊。
这么年轻就娶了媳妇却还不知礼数,见了长辈都不知道打招呼,哎。
那几个妇人就不太高兴了,有的撇了撇嘴到是没说什么,也有的眼尖看见了那只炕头柜上搁着的盒子,连忙走过去拿起来。
“就是这只盒子,刚进来的时候我正好瞧见了,这么大只,别怪我们作长辈的好奇呀。”那妇人说着就打开了盒盖。
“喂,你这妇人也太不知礼了吧,你们是谁家的长辈啊?在我老婆子面前充什么长辈?”刘老太太本来和舅奶奶们坐在一起聊天、喝茶,这时候才看过来,顿时就怒了。
☆、567。第567章 木艺和木头的区别
“呃……刘婶子您别生气,我是王秋的表嫂,这儿也有王秋的舅娘、姨娘,也算是长辈了吧?”那打开盒盖的妇人有些尴尬,但也有些不服气。
谁说我们没长辈在这儿了?
“你也知道你们是王秋家的谁谁了,那是我外孙,跟你们可八竿子打不着。”刘老太太语气不善地走过来,一把夺过那妇人手中的锦盒看了一眼,顿时愣住。
“子湛哪,这盒子里装的啥啊?”怎么好像是碗?筷子?勺子?底下好像还是一只盘子……
“外婆,这可是我们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礼物哟,给小荷以后吃饭用的,全是木艺制品,不怕摔,不怕烫。”方子湛连忙解释。
“木艺制品?不就是木闲做的吗?”刘老太太不解地问,却惹来季家妇人们的窃笑声。这话她们本来也想说的,没想到人家外婆自己先说了。
“外婆,木艺和木头做的是一个意思,但在品质层面却差别很大的。”方小福便开口解释木艺和木头的区别,“就好像咱们每天都要吃饭。”
“咱们在家吃的饭和菜不贵吧?可是为何去酒楼吃同样的饭和菜,却要不少银钱呢?因为是大厨做的,做工细致、用料上等,味道更好。”
“因此,同样是吃饭,粗茶淡饭和精致美食的价值差别是相差很大的。”方小福瞥了那几个明显带着嘲讽眼神看自己的妇人,唇角撇了撇。
“再说这碗、盘、筷子、勺子,虽然用料是木头,却是大作坊里精细打磨出来的,市面上可要卖几两银子一套的。”
“几两银子一套?木头做的碗和盘子?”先前说话的那妇人吃惊地望着方小福,脱口而出。
“几两银子也不见得买得到呢。”方小福傲然一笑,“是我托我家三叔找熟人在州府一家很有名的大作坊里定做的呢,我定的是一千套,不然人家根本懒得给你做呢。”
“……”那几个妇人像见鬼似地看着方小福,最后嘿嘿干笑了几声,就有个妇人提议说去那边院子坐坐,给外婆家的人腾地儿。
于是那几个突然跑进来要看礼物的妇人们便争相往外涌出。
方小福这才冷哼了一声,露出不屑的表情。
“小七儿,这碗真的要几两银子一套?”刘老太太见季家的妇人们都走了,这才问起方小福,以为她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