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七儿,这碗真的要几两银子一套?”刘老太太见季家的妇人们都走了,这才问起方小福,以为她是吓那些人的。
“一百两也有可能哦。”方小福连忙收敛了刚才的表情,笑着解释。
“这些东西是按我的意思做出来的,也就是我的东西,人家作坊收加工费是二两银一套,他们会不会偷偷做了往外卖我是不知道啦,反正我是不打算卖的。”
“那你要这么多……要一千套做什么?两千两银子啊!”刘老太太心疼地横了方小福一眼,“你这个败家丫头!”
“……外婆,小七儿做这些自有用处,不然谁会做一千套呢,拿回家烧柴么?”方子湛见外婆对小七儿摆脸色,连忙帮腔。
“说得也是,小七儿那么聪明,怎会做没用的东西呢。”大舅奶奶立刻开口。
“妹妹你也是,急什么呢,小七儿都说不打算卖了,那她做这么多肯定有大用图的。”二舅奶奶也帮腔。
“哎呀,大家都别说别的了,听听小七儿怎么说吧。”三舅奶奶却说道。
方小福知道必须有个解释,不然这几位老太太肯定不会装作没听见的。于是笑道:“三位舅奶奶说得是,小七儿定制这么多自然有用途了。”
“小七儿和县城里开书局的哥哥合伙开间酒楼,打算卖些好吃的家常菜,为了防止别人将碗打破造成损失,便全部用木碗取代。”
“原来如此,那到是要不少了。”刘老太太这才表示了理解。方家有钱也不是天上掉的,自然是要靠做生意赚的。
做手袋赚了钱,再去开酒楼也是说得过去的,何况小七儿的义兄是县城里开书局的大老板,而且听说很有名望。
因此她一点也不怀疑小七儿说的话。
方小福却是暗自汗颜,她刚说的其实只是理由之一,当然不是全部。哪家酒楼为了防止客人打破碗而用木碗,不用瓷碗的?这理由有些奇葩了啊。
不过糊弄这些老太太还是可以的。就像刚才一句木艺的差别就吓跑了那些八卦的女人。
其实这套木碗盘的木艺价值,就是用木头的质量以及做工的精致,并没有做什么奇怪的形状也没有雕复杂的花纹。
它们就是普普通通的碗、盘子、筷子、勺子、叉子。只是在没有现代机器的前提下,能做到这般精致还是很费功夫的。
收二两银子的费用并不算高。
而方小福是真的定制了一千套,而且打算等三叔回来再去定制一万套。没别的,以后铺子多了,总用得上的。
当然,不是用在普通酒楼,而是以后要引进西餐元素,但是也不会完全西化就是了。算是中西合璧吧。
本来是想打造全套银餐具,造价太贵、防止小偷小摸的因素,让她最后选择用木餐具。就像蛋糕也是用的木刀和木叉,都是一家作坊里做出来的。
没了礼物的插曲,屋子里的气氛又好了起来。
方小福见王小荷在她手中竟然又睡着了,不由失笑:“小宝贝,你也太能睡了吧?大白天的要多玩哦,夜里才能好睡嘛。”
“呵呵……”方子湛在旁边听了不禁笑了起来,“她才多大呀,哪里知道玩了。”
“她会的哦,比如睁着眼睛一会看看这里,一会看看那里,小脑袋扭来扭去的,手脚其实也都在动的,只是包起来了你看不见罢了。”
方小福笑嘻嘻地分析起来,也不知道是真懂还是忽悠,反正方子湛一听就信了,好奇地凑近了些,伸手想要摸一摸包片里的小手和小脚。
“她现在睡着了,你可以等她睡醒之后,就能感觉到她的手舞足蹈了。”方小福连忙说道,便将王小荷交到刘云欢手中。
这时苏锦才端着茶盘进来,直呼抱歉,刚才外面太忙,未能及时给他们送茶过来。
☆、568。第568章 同病相怜
当日王严明说过要给王小荷办个热热闹闹的满月宴,只可惜场地有限,还是只能摆流水席,一阵鞭炮声响过,院里院外一次开了十八桌。
方小福和方子湛、小满、小秋、王小梅、王小菊、刘泽华、刘石氏坐了一桌。
按理今天王家办宴,王小梅和王小菊就算不干活,也是不能坐桌的。但是她们粘小七儿姐,王秋又不想太拘着她们,便由她们去了。
反正流水席就是哪桌吃完就收桌,重新摆了席等待中的客人就自行入席,吃完再撤、再换,方便得很。
王家请的帮厨也是那天刘家请过的,虽然不是一条龙服务,但也对这种阵仗早已司空见惯,做起事来不慌不忙的,也不会出错。
方小福吃完饭看见苏锦和她嫂子刚入席,便带着小满和小秋接替了她们的泡茶任务,给那些刚吃完饭的亲戚们挨个泡茶,再将之前的茶杯收回来。
方子湛便带着王小梅几个小的在烧茶水的地方用盆打了水帮着洗起茶杯来。
今儿是满月宴,农村人也不会像大户人家那般讲究用茶叶,也用不起,主要还是糖水茶或盐水茶。
以这边的习俗,糖水茶主要是红糖茶,有的放了红枣、芝麻,有的放了蛋花。
盐水茶也有放红枣、芝麻的,但是没有蛋花了,还有豆子、花生米、芝麻,甚至晒干的姜丝。总之品种丰富,就是没有茶叶。
方小福看着一桌子泡茶的材料,想着大家刚吃完饭,还是不要用糖茶了,也没有用躁热的干姜丝和油腻的花生米。
红枣都是用剪刀剪成了小块的,再加上芝麻、豆子、盐,每杯放一些冲了开水,然后让姐妹们用茶盘端出去,她也端了一盘。
反观刘香儿和刘莲儿,好不容易轮到她们做客了,哪还愿意做这些辛苦事儿?
何况她们今儿都穿的上好料子新做的衣裙,刘香儿戴了银头饰,刘莲儿戴了绢花,都打扮得如春天的花儿般娇艳漂亮,在表姐妹们面前得意得很。
方小福远远见了也只是撇了撇嘴,什么也没说。
“喂,给我泡杯茶来!”刘莲儿大咧咧地朝方小福喊话。
“我也要一杯!”刘香儿立刻接口。于是一旁几个表姐妹都纷纷喊也要一杯。
方小福只作没听见,端着刚泡好的茶送给那些个长辈们。
“喂,你是聋了还是瞎了?没听见这里在喊茶么?怎么做事的啊!”刘莲儿不高兴地骂了一句。
不过她也没傻到太大声,因此只有附近的一些客人听见了,纷纷诧异地投过来目光。
而刚刚喊茶的几个表姐妹却被刘莲儿吓到了。她们喊茶到是没有恶意,可是有人骂帮忙泡茶的人,就大大的有问题了。
“咱们自己去泡吧,方家表嫂忙着呢,咱们就别添乱了。”几个表姐妹一嘀咕,立刻都起了身自己去烧茶水的地方。
季家那边的亲戚都坐在王严明那半边小院里,另有季家的小媳妇帮忙泡茶、端点心小吃,这边则由苏锦姑嫂帮忙,现在是方小福姐妹几个替班。
因此,这边的人都是刘家的亲戚,也知道方小福的身份,便对刘莲儿的跋扈有些看不惯。
就有几个妇人喝了茶后去了刘云欢的屋里,将刚才的事说给在屋里陪妹子一起吃饭的方刘氏和刘张氏听了。
方刘氏一听顿时沉了脸色,刘张氏却是红了脸,尴尬地道:“是我没教好闺女,闹笑话了。回头我就好好教训她一顿。”
“大嫂,不是我护着小七儿,我这儿媳妇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真的很大度识礼,为人处事没得挑剔。”
方刘氏不高兴地说道:“也不是我嫌弃你两个闺女,她们也是我亲侄女,比起小七儿还要更亲。可是她们的行为实在太恶劣了,凭什么要让小七儿受这个委屈?”
“大妹说的是,嫂子我也惭愧,平日太宠着那两个小蹄子了,只是我也没想到她们竟越发没规矩了啊。”
刘张氏说着便抹起了眼泪,到不是惺惺作态,而是真的满心酸楚。
她一心要将香儿嫁给子湛这个优秀的外甥,结果别说子湛脾气硬,方家也始终不肯表态,香儿马上要及笄了,不能再耽误了啊。
而莲儿的性子竟是越大越横。她虽然也不是什么好脾性,可也没这般蛮横啊,她男人更是刘家最老实的一个人,也不知莲儿这性子随了谁啊。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刘家人都知道要好好管教这两个不醒事的闺女,可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根本没有作用。
总不能也和方迎春那般往家庙里送吧?
别说舍不得,就是舍得也不能随便送啊,进了家庙的闺女还能好嫁么?以后一辈子都没法抬头做人了。
因此,刘张氏也很无奈,只能听方刘氏责备而无法辩驳,更不可能争执。
那来告状的几个妇人没想到这姑嫂当场一个生气一个赔礼还抹起了眼泪,不由也是尴尬,便说她们没别的意思,是怕一会出事儿,赶着来提醒一句。
大家都是亲戚,她们竟然看见了,自然不能当作没看见。
刘云欢连忙替姐姐和大嫂道了谢,那几个妇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呆下去,寻了个由头便都离开了。
刘云欢送她们出门,回来见大嫂还在抹泪不由叹气。
“算了,今儿咱都在王家做客,可别让云欢为难了。”
方刘氏见大嫂眼泪越抹越凶,也是叹了口气:“咱们都是养闺女的,我也养了个浑货,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种感受了。”
“大妹说得是,我也怕啊,香儿性子软还好点,莲儿这脾性……真怕如子湛所说,再这么下去,就成了又一个迎春啊。”
刘张氏感同身受,也不怕方刘氏生气了,竟是诉起苦来。姑嫂两个同病相怜,各有各的无奈,一时间竟是聊了起来。
刘张氏心里的苦渲泄出来后情绪稳定了许多,方刘氏的心情却变得沉重了。虽然她和大嫂同情相怜,可她们也有很大的差别。
那就是刘香儿和刘莲儿姐妹还好好的在家里,还有教导的余地,而她家迎春……
☆、569。第569章 有什么要求随时来提啊
方小福并不知道刚才的事情竟然引发了这一连串的反应,她只作没听见刘莲儿的挑衅,继续忙着给越来越多吃完饭的客人泡茶。
她们的茶盘里有几种茶,客人会根本自己的需求拿一杯,也有客人在只剩下一种茶的时候随便端了,也不挑剔。
这边除了老亲戚,就是大刘村跟刘家血缘最近的一些亲戚长辈,还有二祖爷爷等一些老长辈,因此方小福亲自泡茶这种事,自然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夸奖。
老亲戚知道方家如今有钱了,给刘家送礼都是用马车装的。
大刘村这边知道方家做手袋的事情,自家小闺女也都在那边做活儿,而且方家买了五子丘,如今也是用的他们村劳力干活,工钱又丰厚又兑现。
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对方小福是刮目相看的。虽然没有什么刻意奉承的话,但喜爱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
方小福却并不被这些形势大好的景象蒙蔽眼睛,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她乖巧、懂事、知礼、贤良的形象。
如果说她一开始是用利益打开她和外界关系的道路,那么现在,不管是方山村还是大刘村,大家对她都是真心的佩服和喜爱的。
因为她有才能、有品德,让人心服口服。
苏锦姑嫂吃了饭就过来接班,方小福又让小满和小秋继续帮忙,奉茶也好、清洗茶杯也好,多个人搭把手,苏锦姑嫂总是轻松一点儿的。
流水席一次摆十八桌,却不是一轮一轮更换,而是哪桌空了就撤换,因此前来吃席的人也是一桌一桌地补充上来。
那么来得早又没得吃的人就只有等着了,在院子外面站着聊天,也有妇人就进屋看刚出月子的刘云欢和小闺女王小荷。
这个牵动了一家冲突差点搞出大事的小婴儿,很受人关注的。
不过王家后来的态度,以及刘家人的撑腰,加上这里毕竟是大刘村,因此大家的态度都是和善的,并没有什么人在背后说刘云欢母女的闲话。
二祖爷爷已经吃完酒,过来招呼方小福和方子湛,让他们也去看看五子丘的进度,这都半个多月了,他们不闻不问的,也太不上心了。
方小福这才笑着说一会儿就去,他们本来今儿就要去一趟,也要找二祖爷爷的。二祖爷爷听了这才笑道:“有什么要求随时来提啊。”
“让我看过了再想想啊。”方小福俏皮一笑,打趣了一句。如今他们和这些老头子打交道多了,关系比以前好得多,言谈间也便少了些拘束和客气。
“行,老头子先去柳絮江钓鱼去了,你们快些过来。”二祖爷爷笑呵呵地说完便走了。
方小福进屋和娘说了一声,就和方子湛走出院子,顺便捞走两个一听要去柳絮江就不肯放手的小家伙。
“你们两个,一会儿去江边可别乱跑哦,今儿可没有烧烤吃。”方小福一手拉一个笑着叮嘱,并未注意到身后脸色不太好看的少年。
“前面路不太好走了,泽华你过来,湛表哥牵着你。”少年没了耐心,上前从方小福手中分开了刘泽华,挤入他们之间,也牵起了方小福的手。
于是,一牵二的局面就升级成四个人手拉手、排排走的景观了。
方小福看了方子湛一眼,方子湛却回了一个灿烂的笑容,方小福弯唇莞尔,也不说破。反正他们有时间,慢慢走过去便是了。
柳絮江边,二祖爷爷和族长祖爷爷几个果然在钓鱼,他们还没走到江畔,就看见族长祖爷爷在收竿,欢乐地笑道:“又一条了!”
“大哥,你今儿手气真好啊,回头分我两条炖汤喝啊。”二祖爷爷笑着说道。
“自己钓去,你篓子里的鱼不够大,不如生个火就在这里烤了吧。”族长祖爷爷也笑容满面地回道。
于是坐一排的老头子们都哈哈笑了起来。
方小福在后面看了不由满头黑线,这么热闹的场面,竟然还有鱼儿咬钩?这柳絮江的鱼智商不咋滴啊。
“若是族长祖爷爷想吃烤鱼,咱们可以帮忙生火,调料什么的可以去王家厨房里找些来。”方小福忽然开口。
众人回头,看见是他们来了不由笑得更大声。
“小七儿,你还是别麻烦了,想吃烤鱼下回再弄个烧烤便是,烤鱼和烤肉一起吃才够味儿。”二祖爷爷哭笑不得地说道。
“对!烤鱼和烤肉都好吃!”刘泽华立刻大声发表见解。
“我也会烤!”王小菊立刻神气地说道。
“我也会!我还会刷酱料,我还会串肉,虽然我不会剖鱼,可是我会分辨什么时候是熟的,什么时候还没熟。”
刘泽华毫不示弱,邀功似地说了一大串。
也亏得他这么小的年纪口齿就这般清晰,像王小菊就没这么厉害,已经急得开始“我、我、我还会、还会……”
看着两个小家伙竟然就这么争辩起来了,方小福无语地撇了撇嘴,只能先安抚他们了。
“你们两个都很厉害,能做很多事儿了哦,都是乖孩子!”
“嗯!”
“嗯!”
刘泽华和王小菊都被夸得眉眼全是笑容,齐声“嗯”了一下。这么明显的求夸奖模样,逗得大家又哈哈大笑了起来。
大家说笑了一阵后才说起正事儿。
“没想到才半个月,五子丘就垦出这么一大片了。”看着对面沿着江畔去除了杂草和杂树而显示出来的大片土地,方小福忍不住感叹道。
“那是,虽然只有几十个人,可有咱老头子们每天在这里督工,可没人敢偷懒,每天都卯着劲儿干活呢。”
二祖爷爷也流露出神气十足的表情。方小福差点无语望天,年纪一把了也要求夸奖吗?
果然,方子湛立刻开口把二祖爷爷他们恭维了一通,惹得他们得意大笑。
“二祖爷爷,江边咱不种地,种一大片荷花,这地不用垦太细了,省些时间尽量赶在涨水之前,将这一面全部垦到山坡那儿去吧。”
虽然以前她也说又要种大豆又要种高梁的,那也不过是耍个花枪罢了。后面既然将她的真正规划说开了,也就不用再卖什么关子了。
☆、570。第570章 搭桥
方小福抬头看了一阵,然后提出要求:“这些日子都是用船送人过去的吗?咱们可以先搭一张木桥临时用用。”
“这个到是想过,只是搭木桥比用船还费功夫,如今正是人手紧缺的时候,划船也快的。”二祖爷爷解释着。柳絮江就这么宽,就是小船也就是撑一下就到了。
“搭木桥容易的。”方小福的画板在马车里,这时候低头看了一下,让方子湛去折了一根柳枝过来,就在地面画了起来。
她画的并不是多复杂的桥,而是两根结实的树檩子,上面再用木块钉成横杠,做成梯子状,再将两张这样的梯子摆放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
将它横搁在江面上,连接起两岸,来往的人便可在上面自如行走了。
她不明白为何这里的人没有想到这个法子,但她穿越之前在电视里没少看啊。几乎有江有河的地方,多数是有桥的。
有的是小石桥,也有长栈桥,当然也不排除这种简陋的木筏式小桥。当然,也可以用竹排拦江,不过她觉得这种木桥就够了,做起来也方便。
“嗯,这个到是不错,我们自个儿就能做得出来,不耽搁大家的活儿。”
“咱们明儿一早就上山砍几根树檀子下来,再劈些细木钉上,应该半天就将这桥搭起来了。”
“也别等明儿一早了,这会儿刚过午,咱们现在就拿斧头上山吧。”
“……”
方小福见一群老头子围着她在地上的画就嘀嘀咕咕说开了,而且还要马上就去砍木头搭桥,不由好笑地抿了抿唇。
“不差这一天的,等桥搭好,再多弄些火把绑在底部削尖的细木或竹子上,插在四周将地面照亮,夜里也能赶一个时辰的活汁了。”
“夜里不用做太久,能扎实做一个时辰就够了,这一个时辰的工钱是十五文,还是不提供吃,如果村里还有其他人愿意夜里来赚点快钱,工钱一样现结。”
“到时我问问方山村那边可有人愿意过来,若能找齐一百人,即使只有一个时辰,这进度也飞快了。”
方小福说出自己的想法,那些老头子们却只能瞠目结舌地望着她,好像无法跟上她的思路似的。
好半天后,二祖爷爷才开口:“小七儿,这又不是大杂院,要这么赶吗?”
“是呀,现在再赶,顶多再半个月,这江水就淹起来了,后面根本没法子做什么活儿了吧。”族长祖爷爷有些担忧地提醒方小福。
“嗯,这是个问题,得想办法解决呢。”方小福沉眉思索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下巴,嘴唇也咬起来了。
“小七儿的意思,是想在淹水之前将地垦到山坡那儿,那儿不会淹水,能在夏汛之前多赶一些活儿,之后接着垦也方便一点。”
夏汛时间不算长,可是被水淹着的地方要退水肯定会慢一些儿。要等这边退水就会多费些功夫。
“小七儿,有没有可能先将桥搭起来?不是那种贴着水面的木桥,是即使淹了水也能安全走过去的桥,这样就不耽搁进度了。”
方子湛询问着,脑子里就出现了和石桥差不多的木桥。只是搭这种木桥肯定费功夫,而且是否能用也不知道。
“可以的!”方小福猛抬眼看向方子湛,朝他露出微笑,“搭石桥慢,而且新桥被水淹不知是否安全,可是木桥肯定可以。”
那些经典的电视剧里,有个出镜率很高的码头,可是向海延伸了很远的。
而柳絮江只有五、六米的样子,若搭个两米高、八米长的木桥应该是很安全合用的。
就算到时桥面被水淹了,只要不散架,淌水过也没问题,夏季淌水又不冷,就算真有人跌水里,两米高度也摔不着吧,只要会水,也淹不死人。
再说了,这水真能淹出两米高度来吗?她可是知道每年淹水都只到山坡那儿的,顶多就是一米五的样子。
“小七儿,这不怕水的桥若是搭成,除了大雨,真是不影响进度了。”二祖爷爷听了拈须大笑,“咱们不如就用砌屋子搭的那种脚架做桥如何?”
屋子高出人的高度,自然是要搭脚架支撑起人的高度的,这个原理大家熟悉,只是之前没往这么复杂的方面想。
“嗯,比脚架还要宽一些,扎实一些,高度比淹水高就成了。”方小福也不知道具体高度,之前才会说要钉木桩记数据。
两米自然足够,可若一米五也成,她又何况多增加无谓的高度呢?万一谁有恐高症不是也麻烦嘛。
“那好,咱们今晚再合计合计,明儿一早就上山砍木头,再叫几个人帮忙,争取上午就搭起来。”二祖爷爷便开口理清思路。
“不过小七儿,既然不担心淹水了,这进度也快,夜里多一个时辰的事儿就不必了吧,本来工钱就高了,还要多十五文给他们,一个时辰也做不了啥事儿的。”
“是呀,按你之前的时辰安排,等他们吃了饭再来干活,想必都很晚了,累了一天夜里还干活怕有人偷懒啊。”
六祖爷爷也开口说出他的担忧。这大白天拿工钱干活自然没人有什么小心思,可夜里光线差些,若有人起了心思,他们也是防不胜防的。
何况这钱又是现结,随便弄一弄就有银钱到手,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不好的心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