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石场虽然花了几万两买下这片山地,但几代下来早就赚回去了,而如今山地被挖坏导致下雨滑坡。
如果继续开采无疑是送人进鬼门关,而且石场已被上天收回,成为废场,应该趁此机会关闭,以息天怒民怨。
被这么大顶帽子扣下来,石场老板当场气得老脸胀红,梗着脖子想要怒斥,却又不得不给县丞大人面子忍耐着。
秀才们的建议是,请衙门以废地价钱回收这片山地为朝廷所有,再令石家坡整理、维护起来,种树还与山林,不再开采。
也就是说,这片山地将融于珍珠山一体,谁也不属于只属于朝廷。至于若干年后地契属于谁家,那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石场的问题。
作为废地给衙门回收,石场老板自然不乐意,但秀才们却说,废地回收还能赚回成本,没赚回来的也在这几代人里早就赚回来了,如果还不同意,说不得只能去县衙上告,或者真的上京城请愿了。
这时方子湛提醒了一句,说众所周知,天一先生就是石家坡女婿,如今天一先生上京考赶,若他们托天一书局带个信儿,想来御前请命也是有机会的,到时君上一道恩旨下来,说不准连废地成本都没了。
☆、1171。第1171章 想将石场据为已有
石场老板差点当场气昏过去。这话带着明显地威胁之意,但天一先生与石家坡的关系,还真的是众所周知的。
之后方子元又恳求县丞大人,说石场变成这样也是开采过度所制,既是天灾也是人为。但石家坡历来贫脊,如今无疑雪上加霜,请县丞大人为民请愿,免了石家坡的税收。
他没有说免几年,这也是识趣之处,不为难县丞大人,因此县丞大人沉吟了一下,便点头说会报上去。
之后县丞大人又作和事佬,说若石场老板愿意心怀仁慈,将这片废地交给朝廷回收,他也会报上去,将赔偿转为衙门处理。
也就是说,你肯识趣退让,可以免掉应该承担的赔偿。
石场老板听了便陷入沉思之中,而石家坡村民尤其是受伤村民却忧心起赔偿问题,议论之声有些激动。
县丞大人也不制止,只是淡定地看着石场老板,直看得他想昏过去又昏不过去。许久之后,才试探地问:“不知这地要以何价钱回收?”
“给你按新地价格,一亩三两,若真按废地,能收到二两算不错了。”县丞大人很大方地说道。
“可我当年是按十两银子……”
“你十两银子买件新袍,穿了一个月要卖出去,还能卖到十两吗?”方子健立刻呛了一句,“如果按你十两的价钱,那你们几代人靠石发财,不是借鸡生蛋了啊?”
一句话揭穿了价钱上的价值差距,四周村民们纷纷谴责石场老板,做人不要太贪心,人在做、天在看!
“如果你不想卖也行,或者你自己找主家卖掉也行,但是有两件事情希望你清楚。”县丞大人又开了口。
“一个是这石场肯定是不能开了,换主家也不行,二个则是赔偿问题,别的不说,那些受伤的石匠是肯定要赔的。”
“那、那就按两个月工钱赔吧,算是养伤也有工钱发,已经不错了……”石场老板立刻说道。
“医药钱不是钱呀?这伤可不是生病,是实实在在淌了那么多血、得痛很久了,说不定还落下什么残疾,以后一辈子都干不了重活儿了。”
石家那边一秀才立刻说道。
“这少说也得百八十两了,还得看后面的恢复情况,若真是大半辈子得在炕上躺着……千儿八百两也要得。”方子元也说道。
“你!你这是抢!”石场老板气得怒指方子元,“穷酸,一辈子没见过钱是不是?”
“呵,穷酸十万八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可惜这是你家石场啊。”
方子元冷哼了一声,突然冷眼一瞪,喝道:“既然石场主要当罔顾人命的奸商,说不得咱们这些秀才要联名上书送至京城了。”
“哼,就算要不到你千儿八百两的赔偿费,你这石场肯定得充公!这里滑坡也有你开采的问题,你得承担责任!”
“到时你连废山都卖不了了!”
“就是,肯定是你平日过度开采还克扣工钱,连老天爷都发怒了!”
石家坡那边群情汹涌,根本不需要方家兄弟多说什么,只带动一下便可。
而石奕吉到底是在石场当过帐房的,这会儿到是不好开口争辩什么,但他知道表弟们肯定不会白争,这事儿得有结果。
于是他悄悄将村长爷和方山村的村长大伯唤到一旁打起了商量。村长爷一脸尴尬为难,方山村的村长大伯到是一口答应说没问题。
“行了!行了!”石场老板见这事儿不能善了几经权衡之后便大声道,“卖了!卖了行吗!不过我也是受害者呀,这年后才开工不久呢,我付掉的工钱,我的石头都没了啊!”
这样说也没错,虽说他开采过度造成滑坡,但他是合法开采,这年头也没那么多技术手段监测能开采到啥程度呀。
这天要下雹子、这天要下大雨、这天要刮大风,他还作得了天的主呀?
这一夜之间石场没了,他还得喝西北风去呢。
“老板,你拿着卖废山的银子改行做别的生意吧,也比咱们这家没了、人还受了重伤的穷家人要强呀!”
终于,一个头上缠着绷带的汉子红着眼眶开口相劝:“别怪我说话不中听,你得庆幸这次事情只有这么点损失,若这滑坡再严重点,可是半个村子呀!”
半个村子,那就不是银钱的损失了,肯定有人得被砍头了!
石场老板听了一个哆嗦,不由抹了把眼泪。
“这样吧,你这片山地有三千亩,衙门回收是九千两,再补你一千两遣散费。但你也要把石匠们的……”县丞大人再次开口,但突然被石场老板打断了。
“一万两就一万两,但我不承担赔偿,这石场现在咋样就咋样给你们,里边的石头挖出来也能卖钱,就作赔偿费可以吧?”
石场老板立刻表态,但还是要撇清一切责任,想拿一万两干净银子走人。
“也行,为了咱们石家坡后世子孙,这石场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开了。”老村长便点了头,上前一步朝县丞大人作揖。
“大人,给石场一千两遣散费是朝廷补给么?”
“自然。只是给你们的赔偿朝廷就不方便了,毕竟你们受伤的人是石场的雇工,只能找石场。但免税的事情我会上报,为你们请命。”
县丞大人虽然精明,但为官清廉仁义,在百姓里口碑很高,也是因此他只能在哪边也不向着的情况下,为更需要帮忙的人多争取一点帮助。
“我们的村民在石场受伤是事实,石场老板的石场被关闭也是事实。”老村长中肯地说道,却又话锋一转。
“因此,若石场老板、县丞大人能将这片山地以九千两卖给咱们,并且作废地免税,就是对受伤村民、对几代人靠石场生存的石家坡一个最大的补偿了。”
“你们!这是想将石场据为已有啊!”石场老板似明白了什么,气得大叫,“把我赶走,你们自己采石,打的好算盘啊!”
“你疯了吗?刚刚县丞大人都说了,这石场必须关闭,不准再采石!”老村长气得瞪了石场老板一眼。
☆、1172。第1172章 当天过户
“我们是想买下来还林于山,在坡下再建个鸡鸭牛羊的养殖场。”老村长到也没瞒着,转向县丞大人眼含热泪地解释起来。
“石家坡土质不好,能种的地不多,也是十里八村里最穷的村子,世代做工的比种田的多,如今石场没了,大半村的人丢了饭碗。”
“如今咱们也想学五子丘,地不能种就建作坊,种的树长大还能锯了打家俱呢,也算给村里人找条活路。”
“村长有心啊……”
“咱们村除了出外做工,就只有在石场做工,想读书谋条出路,也供不起……”
“如今天不给饭吃,咱们得自己想办法谋生啊……”
本来群情汹涌的村民们听了老村长的话都不由抹起了眼泪,感慨地说道。
“老村长的意愿可嘉,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还能为朝廷解决了这次的问题,”县丞大人称赞地说道,“这事儿可行,不知场主可还有什么意见?”
“……没有了。”石场老板见人家买了石场不是继续采石,也想起来县丞大人确实说过不准再开采,又想着可以多拿一千两补偿却不用作赔偿,因此便同意了。
“那就约个日子……”县丞大人正要作总结,又让人打断了话。
“县丞大人,既然石场老板已和石家坡达成协议,不如现在就去衙门将这事儿给办了吧,就当一场纠纷,当场结案,您也好登录在案存档不是?”
方子元朝县丞大人作了个大揖,露出笑容。见他这般,跟他爹私交甚好的县丞大人又怎会拒绝?便征询地看向石场老板:“带契书了吗?”
“这个……没想到会卖掉石场,因此没带。”石场老板虽然答应了,可一听那秀才的话心里又不免有些慌,就想多想想。
“没带无妨,刚刚小生说过,就当一场纠纷现场结案,只要县丞大人根据双方呈词和证人画押,立下字据存档,直接将新契书交给石家坡村,声明旧契书失效便可。”
“不愧是头榜廪生,这法子确实清楚、有效,那就这么办吧。不过你们也要当场交割银钱啊!”县丞大人点了点头,不忘提醒。
老村长心里一颤,公帐上连两千两都没有,叫他拿九千两……他不由朝石奕吉望过去,又看了方山村村长一眼。
刚才就是他们要他买下这场地的,这自然是好主意,可这钱……借了也要还啊。
“石家坡确实没钱,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方子元又作了个揖,解释道,“不过石家坡有近邻方山村、大刘村,决定搭把手。”
“如何搭法?”县丞大人立刻好奇地问。他还以为方家会出手呢。
“大刘村借两千两、方山村富实一些就借三千两,另外天一先生的岳家会借一千两,再替天一先生借两千两。”
“咱们方家开铺子营生也能借一千两,顺便将过户手续费给付了,再负责将作坊建起来,帮助他们将作坊开起来。”
“正所谓: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作坊开起来,每年还一点,总会还清这些欠债的。只是怕要十年后了……”
方子元说到这里忽然叹了口气,也就不说了。
“我会看着办的。”县丞大人撇了撇嘴,哪里不明白这聪明小子话里的意思?叫他想办法减些赋税呢。
但这是他能作主的么?他也就是拟写公文上报罢了。
而因为他这些话,石家坡的村民们都沉默了起来,这几千两、几千两的,可是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钱啊……
石场老板也不作声了,既然事已至此,他还说什么呢?不过石家坡的情况,他几代人在这里采石,又怎会不知?
如今石场注定要关,他又避免了掏钱,自然也乐得做个好人。
于是协议初步达成,县丞大人带着人回镇上,石场老板便请老村长上马车,说捎带他一程,但被石奕吉拒绝了,说他们这边人多,还是自己准备马车的好,回来也方便。
石家坡村长和六个耆老、石奕吉和石奕瑞还有村里几个秀才代表、方子元和村长大伯,一行人赶着几辆马车朝镇上去。
当然去之前大家要回去拿钱,结果方子元直接拿出一小叠千两银票,说道:“未雨绸缪。”
大家都忍不住翻了翻眼,便一起出发了。
大家以为他早有打算要将石场买下解决这次问题,其实他带这些钱是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援助石家坡的。
因为出门时方小福说石家坡太穷了,那石场早就该关了。
而现在能以大家的名义助石家坡买下那片地,建两座作坊谋生,以后还能种温室大棚菜,总有赚头。
而他们将借款人分散,既保持了低调,也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张扬就容易招人惦记。
因此,远在京城的天一先生和近在隔壁的二祖爷爷,就这么被人“借”了钱了。
因为纠纷已经谈拢、钱又够现,很快就有一应人等签字画押,作为纠纷案子定了判,换了新的契纸,完成当天过户,一方拿钱、一方拿契约,各自回家。
而方子元如约付了过户手续费,又去平安医馆结了帐,拿回了方子湛签下的欠款凭据,这才回石家坡,和老村长初步商量了一下作坊的事情。
但这也只是意向,一切得等天气好转,将石场清理出来之后,还要先种树培土,巩固山体。因此建作坊就是夏天的事儿了。
当晚老村长在自家备了席面请方山村村长和方家人、石家人吃饭,不过方家也只去了方子元一个,石家去了石奕吉一个,其他人都在姑婆家吃的饭。
而方子湛和方子健一直在祠堂帮忙,参与不多,一直到很晚了才一起回家。
方小福听了兄弟几个对全过程的详细解释,不由松了口气,叹道:“这也算是没办法中的最好办法了。”
“作坊的事儿……”兄弟几个望着她有些无奈,因为这事儿他们先答应出去了。
“那到无妨,但要因地制宜,找到最合适他们的生意。”方小福到是没什么,客观地说道。
☆、1173。第1173章 北季村的烦恼
大家又讨论了一下如何帮石家坡建作坊的事儿,话题便转到了北季村。今儿一直在石家坡忙,也没人去北季村看看。
但听大刘村那边过来帮忙的人说,去北季村的山道也有些滑坡,不过只是堵了路,二祖爷爷已经带着人在疏通了。
“明儿你们先去县城,我和三哥去北季村看看再走。”方小福便提议道。毕竟大哥、二哥他们还要上县学,不能再耽搁了。
“明儿我也一同去看看,老二你带大家先走。”方子健便说道。
“这算什么?难道我先走还能先去县学了不成?”方子元不高兴地嘀咕了一句。
“这外面风声又大起来了,若明儿还这么刮着,咱们去不去得成还得另说呢。”方子湛无奈地笑说了一句。
这入夜的风又大了起来,快赶上昨夜的那种肆虐萧条了,只是今夜里没有再下雨,也没有下雹子。
于是大家便不再说什么了,明儿的事情只能等明儿一早再看情况了,现在说多了也白说。
但听着这风声,心里都有些发憷,不约而同想到南边那片果树林,他们还没人去看过,但远远地也能看得见不少花枝凋零,有的甚至断掉了。
这一夜很多人都是无眠的,心里各种忧心。
方小福在想事儿,就连赵安瑶都在担心她爹,不知道齐云州府有没有下雹子?
第二天又是一个早起,没人写字、没人看书,都摸黑准备着行装,天边刚刚放亮,他们已经吃了早饭,然后一起去了南边的果树林。
看着百花零落的模样,只能摇头叹息,但也没有去葬花,这花落树下还能肥土,作为农家人也没那么多伤春悲秋的心情。
绕着果树林走了一圈儿,回到家里便赶了一辆马车往大刘村去。
昨天二祖爷爷忙着处理自己村里的伤损情况,还要安排挖通去北季村的山道,因此并没有去石家坡,只派了一个耆老过去送了两车吃食。
方志诚则处理着五子丘的情况,也没有过去石家坡。果然如方小福他们预料,做小马夹的人不能坐在敞院子里了,就再开了一座院子使用。
因此大刘村到不叫人担心,他们只去和二祖爷爷了解了一下情况,就往北季村去了。凝望,北季村的烦恼,恐怕还是人手安排不上去的问题吧。
雹子同样造成许多屋棚损失,但被砸伤的人不多,大家半夜里就采取了避难措施,有到邻居家里借宿,有去村里祠堂避难。
这一夜,除了屋子刮坏的人家家里被雨水泡坏许多东西,牛栏猪圈鸡舍也损失不少,一夜不是猪嚎狗叫就是鸡飞耗子跑。
但是第二天,做小马夹的人手依然按时来上工了,家里越是乱成这样,银钱对他们就越是重要,因此即使连早饭都没得吃,这些妇人也被家里叮嘱赶紧来干活儿。
这可是做完一天就能领到工钱的活儿,有了工钱,等天晴就能修整屋子了。
因此,北季村第二天就进入紧急修复的忙碌中。
有人去地里看庄稼,有人在家里修屋顶,有人整理屋子里的东西,竟不知出村不远的路都给堵上了,直到大刘村挖通了路过来看情况。
也幸亏大家都在忙家里的事儿,没有赶早出村,不然可能就赶上滑坡了。而心有余悸的就是季山。
如果不是儿子夜晚着凉有些发热,今儿一早请了郎中在家,而他因为担心没有急着出门,恐怕那会儿就让山上滑下来的泥土给活埋了。
同样,大刘村也给北季村送了两车吃食过去。
这时候二祖爷爷在享受辈份带给自己各方尊敬的同时,也发挥了一个长辈的慈爱精神,做了长辈该做的事儿。
然而,北季村的烦恼,也同样是他的烦恼,但他却无法出手帮北季村安排屋子,把人手问题解决。
他只能叮嘱北季村的村长他们,别的事儿也轮不到妇人,妇人的活儿同样也只能她们自己去做,家里人要互动配合,给那些妇人腾出时间,保障活儿。
但他还是想了个办法,决定和方小福提提,因此今天方小福一到,他就说了他的想法,方小福觉得目前也只能这样了,便没有反对。
不然,这数目确实上不去,在这赶货就是赶钱的时刻,数目上不去错失的可就是商机。虽然这钱不归她赚,却是她的亲人在赚不是?
他们的马车一进北季村,立刻就引来无数孩童围观,大家纷纷讲述着前晚的可怕,吓得他们都不敢睡觉。
看着这些热情得不把他们当外人的孩子们,方小福不禁红了眼眶。
正因为把他们当成了自己人,当成了朋友,这些孩子才会这般叽叽喳喳个没完,如果当成客人,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她知道,这些孩子是被蛋糕收买的,这才单纯地表示了友好。
到了季琛家里,就看见一群人正在另一侧只剩下一截矮墙的地方忙碌着,看见他们的马车过来,季琛立刻自人群里快步走过来。
而马车旁几乎一瞬间便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
方小福和兄弟三个皆是有礼地朝大家行礼打了招呼,这才同季琛一起进了院子。
季老爷子果然坐在南屋门口看家,不过正在数着铜线,老大房的老头儿也在一旁帮忙数得很认真。
方小福见了不由眉头一挑,但也没说什么,大家又和两个老爷子行了礼。
老大房的老头儿看见方小福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将手中正数着的铜钱放进箩筐里,还朝他们拱了拱手。
“季爷爷、季大爷爷,这是在数今天的工钱呢。”方小福见状也不想为难人,便主动打起了招呼。
“是呀,天公不作美,这工钱早点数出来,到时直接发下去,大家心里也安定一点。小七儿,如今北季村可得亏有这活儿,不然今年难熬呢。”
季老爷子感慨地解释。这话到不是奉承方小福,这雹子打坏了许多屋子,但之后都能修复,缝缝补补将就着住,但折坏的许多庄稼,影响的可就是今年的收成呀。
☆、1174。第1174章 把祠堂利用起来
看天吃饭的他们,如果庄稼不能丰收,等缴上粮税后,剩下来的就不多了,若不能均些出来卖钱,家里油盐都不够啊。
“上天仁慈,就算关上了一道门,也会打开一扇窗的。”方小福于是安慰道。跟在后面进了院子的一群人听了连忙点头称是。
这方家媳妇可不就是他们北季村一扇窗么?不、不,还是季琛小子有福,娶了方家闺女,这才拉近了他们村和方家的关系。
不等方小福开口,大家就七嘴八舌主动说起这两天的情况,又说村里虽然惨了些,但不会影响做活儿的。
“嗯,大家好好维护这活儿,只要这次做得好,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关照大家的,还用这批人手。”
方小福见大家都怕失去这笔活儿,都在积极表态保证,心里也放心不少,只要这村里人意识到重要性,就会自觉去保护的。
因此她也及时表了个态,算是安抚一下这些人吧。果然,大家听了都有些激动,这就意味着活儿能做更久了。
这时方迎春匆匆从厨房出来,后面跟着季琛,看她系着围兜的样子,想来是在后院里干活儿,季琛去把她喊出来的。
见她已像个小媳妇了,别说方小福,就是兄弟三个都满意地点头,脸上笑容更欣慰。
兄弟见过礼,寒暄了几句,方迎春便请他们去堂屋坐,她好奉茶。但方小福却看向季琛,让他去请村长和耆老们。
趁这机会,方小福也同方子湛去了老外公家,到了家门口不进去打招呼是失礼的,因此他们还带了两坛清风阁的梅花酒和回味斋的四盒糕点。
而他们带给季琛家的礼物则各减一半,到不是小气,而是家里只有这些拿得出手了。
老外公知道他们的想法后觉得目前也只有这法子最适用了,因此也很赞同。但他不会出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