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聊就是一个上午,彩云来把麒儿带走了,乳娘陈张氏也把唐铭牵走了,唐思和林森画了会儿画,也被春柳和夏荷带到花园里玩去了。
    方小福问完京城里的情况,忽然叹了口气,便将话题转到这次灾情上来了。这次徐家粮行也积极响应了捐粮,徐守业自然也是关注灾情的。
    “这次大舅的义举,可让小七儿真正体会到了大舅当初说过的话。灾年里粮食的稳定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大舅确实做到了稳定粮食行市,挽救了很多百姓的生活。”
    方小福发自内心地赞美着,不管徐家人如何,至少徐家大舅身为当家、商人,是非常有担当、有见识、有正直之心的。
    “小七儿过奖了,大舅也只是做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做的事情。我既是粮商,自当以民为本,以食为天。如果粮商都要发横财,这世道就乱了。”
    徐守业谦虚着,说到最后却是严肃起来。
    方小福连连点头,也认真地道:“天灾不是人所愿,既已发生,自当援助,在稳定世道的情况下,助受灾百姓安稳度过此劫。”
    “民若受难,世道艰难,动的还是国之根本,害的是民生。民生不定,咱们做生意的又如何安稳?”方小福说着蹙起了眉,很是忧虑。
    “小七儿说得是,到也不必太担心,毕竟朝廷派了太子殿下赈灾,这次算是安然度过了,听说今年的赋税都减了。”徐守业说道。
    “嗯,那就好。只是……”
    方小福点点头,忽然又道:“这都快入冬了,赋税减了,粮也有人捐,只是毕竟僧多粥少,就不知受灾之地能否真的安然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啊……”
    “小七儿出身农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却也没有忘本,知道家境不好的难处,而如今受灾的百姓只怕连家境都谈不上了吧……”
    方小福说着又摇头一叹,有些感伤地吃了颗葡萄,似在思索着什么。徐守业没有说话,他知道小丫头这时候在想事情,估计一会儿就有答案了。
    “咱们青阳县的灾情还算轻的,也没出现流民,不知道别的州县情况如何,我也只让食楼捐了粮,具体的情况并不太清楚。”
    果然,没多久方小福又开口了,这次思路似清楚了不少。
    “但我想,过年之前,流民们肯定要回乡去重建家园的,还有受灾之地也要重建,想必都离不开钱,也不知朝廷能拨多少下来,到受灾百姓手中又能有多少……”
    “小七儿是想捐钱?”徐守业听了半天忍不住问道。小丫头说了半天都在忧心灾民,又提重建,她已经捐粮了,再捐可不就是捐钱了?
    方小福点点头,又似有些迟疑:“我到是想,十万、八万的我还是随手拿得出来的,但杯水车薪又能帮助多少百姓呢?”
    “再个,我这一捐,天下人又会如何看我?衙门会将我的捐款交给受灾百姓吗?朝廷若是拨款赈灾,会不会有人从中私吞?”
    “不瞒大舅,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想这么做、想要做好,可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担心去做之后会出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或者,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了……毕竟,这不是直接将银票交给一个人或是一家人手中这么简单的,这可是十几个州上百个县啊。”
    方小福说得纠结,徐守业听得也是一脸愁容,过了一会儿才叹道:“小七儿的心情大舅理解,若只是捐个十万、八万能解决问题,大舅也能跟上,但……”
    “就如你所说,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却不是咱们一个商人能解决的,别到时候钱出了,却没真正帮到百姓,还引起更多的问题。”
    徐守业客观中肯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方小福却听见了那句“十万、八万也能跟上”,心里便满意地点头,又想,早知道就说想捐个十万、二十万两了……
    正说着灾情和捐款的事儿,去方府读书的少年们、小兄弟们就回来了。子雅知道大舅过来了,也立刻跑来敞轩行礼拜见。
    徐守业自是一翻关心,又问了子雅的学业,又鼓励了几句后就要离开。方小福连忙留饭,说嘉寒表哥也住别苑,再过会儿也要下学了。
    徐守业便笑呵呵地答应了,不过这会儿离吃饭还早着,便同子雅去了他们住的望月楼参观参观,顺便歇歇。
    方小福便去找二表婶添了几个大菜。如果不是突然阴天了,在水榭那边摆桌到是风景不错。
    虽已是深秋,但秋荷未残,还有风景可看。再过一个月就彻底凋零了,水榭那边风景就只能等来年了。
    之后又喊了子拓和子昂、唐默他们将礼物都搬到她的阁楼二层去。
    如今别苑里住的人多,要地方吃饭的人也多,小姐妹们又没来,小兄弟们又住到了二层,因此方小福早就让人把一层的床柜等家俱全给撤掉了,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大餐厅。
    这样当大家集中起来吃饭的时候,这里就能摆上几桌了,敞轩又恢复成会客为主的地方。
    小兄弟是跟方子湛他们一起住二层的,礼物搁到他们屋里,等下再去整理。
    而原来的餐厅依然存在,女眷和孩子都会在这边。方小福和兄弟几个有时在楼上、有时在楼下。

  ☆、1252。第1252章 分配任务

等大家从县学回来,二表婶就张罗着摆桌吃饭,方小福跟徐嘉寒说他爹来了,在他们那楼和子雅说话,徐嘉寒便连忙过去了,过了一会儿徐家大舅就过来了。
    大家热闹地吃了饭、吃了饭后水果就撤回自己屋里歇着去了,徐守业也要离开,方小福连忙让方子湛去把饼干和蛋糕的方子拿来。
    听说有方子,徐守业眼睛大亮,脸上堆满了笑容。
    “上回大舅就想要新方子,可我那会儿实在太忙,也没琢磨出什么东西来,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这两个月闲了点儿,就赶紧弄出来了。”
    “大舅也别急着投入,现在生意没下滑就不要出新品,觉得有压力时再出好了。”方小福将一叠方子和画纸递给徐守业,又叮嘱了起来。
    “好、好,我先收着,需要时再用。”徐守业高兴地接过看了看,正要掏钱包,突然想起什么不由尴尬地笑了起来,“回到青阳县刚付了一批货款……”
    “大舅先拿去吧,有空儿再给好了。”方小福不以为意地笑道。当初三十万两她都敢赊,如今才十万两,还要计较不成?
    “那好,回头让你表哥给你,我就先走了,下午还要和几个管事开会。”徐守业便收起方子笑呵呵地走了。
    十万两对他来说只是个区区小数,但小丫头的话却让人听着舒服,这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料啊。
    方小福拉着方子湛到了二层看那些礼物,发现有一半都是燕窝,还有各类海鱼、海虾、海带、紫菜、鲍鱼、鱿鱼、墨鱼等等干货。
    虽说这些干货在内陆也有得卖,可经过商人千里运输,这价钱自然都很贵。徐家在沿海开了铺子,从当地带回来的在价钱上自然划算一些。
    但这数量不少,想必也是很花了些银钱的。除此还有不少不同产地的茶叶、牛肉干、葡萄干、大枣干等等。
    看来徐家的铺子覆盖的面积真的很广,而徐家大舅也很有心,知道天南地北收集些特产吃食来哄着她,可比那些首饰、布料子更得她心。
    不过除了这些干货,还有另一种干货让人点赞,那就是四支百年老参,这可值不少银子啊。
    小兄弟们好奇地看了一翻,在方小福的解说下算是长了一翻见识,不过没有立刻能吃的,他们很快就去花园里玩去了。
    “咱们明年也将铺子开到东边和南边沿海去,将来实力够了,自己出海做买卖。”将百年老参交给方子湛拿着,两人上楼回屋,方小福豪气地说道。
    “出海太危险,咱们就在海边找渔民进货便可。”方子湛立刻打断她的念头。
    方小福看他一眼,笑了笑终是没有反驳,不然得给他上一堂海洋地理课才行。
    十月上旬,刚下过一场大雨,气温一下降了好多,大家出门都穿上了夹袍,小家伙们还罩上了棉马夹。
    然而,从京城传来的消息从县学向县城迅速漫延,很快就沸腾起来。
    天一先生给县学老院长写信提及募捐事宜,老院长自是没有二话的,立刻召集所有师长开会,然后分配任务,收到任务的各届生员们就激动了……
    这天是十月初八,按照老院长的意思,立刻在县学内部开始,同时分配任务,二十人一组便分出了五十组队伍来。
    方子湛是知情人,但他并未在兄弟之中透露半分,终于等到这一天来,他当场捐了一两银票,刚分派记录任务的同窗便登记了下来。
    其他人见他只捐了一两不禁纳闷儿,他却解释,这是县学内部募捐,如果他多捐,叫家境差些的同窗怎么办?有多的等到了街上再多捐几次吧。
    大家一听有理,纷纷效仿,有条件的都捐了一两,手头紧的就捐了一吊,家境差些的就捐了十文。
    捐得少的生员觉得不好意思,就主动申请多些任务,跑进跑出的想以劳动来弥补。
    但老院长收到天一先生的信儿早就提了提醒,因此召集所有师生开会,阐明这次募捐活动的要领和宗旨。
    并说捐多少是心意,也是能力,不需要攀比,只要保障底数便可,也不允许私下因为捐钱多少发生争执和闲话。
    但上街募捐的任务却是要积极正确地面对,要保证完成任务,既是为受灾百姓尽一份心意,也是为自己积些功德。
    天一先生还说会通过此次任务观察大家的品德,表现好的可以记名表彰,将来入仕可能会优先考虑。
    但老院长可不是浅见之人,天一先生的意思他明白便可,就连师长们都没有告诉,只说通过此次任务,可以顺便考较一下学生们的品德和言行能力,将来能施所长、也能补其短。
    但以天一先生在青阳县老家的人气,此事啥也崩说了,当天就行动起来,课余完成了内部捐款,师生一共六百两银子。
    朝廷的公文是第二天下午来的,这一下就把县令张子昌给难到了,最后和师爷一商量,干脆跑去县学找老院长讨主意去。
    不为别的,朝廷在民间募款的任务与县学善义募款的任务可撞了日子了,百姓会接受两条途径为同一件事儿要钱吗?
    百姓会不会觉得这是朝廷在变相搜刮民脂啊?
    老院长一沉吟,便让县衙先完成任务,他的县学队伍调整一下时间,等县衙完成了任务,晚几天再由他们出场。
    而且县衙募款的队伍由哪些人担任?还有募集物资由谁整理?登记、监督又交给谁?
    县令大人和师爷、老院长和先生们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个时辰,当夜色来临时,终于得出一套施行办法。
    十月的第一个沐休日,县衙清早便张贴出招义工告示,并规定了人员标配。
    预计由十支队伍进行募集,每支队伍有一名衙差、六名县城有好口碑的百姓、两名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名新晋举人。
    光县学里呆着的就有三十多名新晋举人,根本不需要四处找人,直接挑了十个出来,方子湛也在队伍里。

  ☆、1253。第1253章 做好事不留名

方家三举人如今只有一个在家,安排他根本无从选择,而安排他也是希望方家的铺子能多捐一些,早些完成任务。
    县令大人和老院长打着这样的算盘,却不知一切早在方小福的谋算之中。
    方小福知道方子湛已被安排在募捐队伍里后,便告诉他让福缘食府捐五百两、城南的福缘食楼捐三百两、县学那边的福缘食楼捐两百两。
    这样就凑齐一千两了,虽说是几家凑的,但都属于方家,就不算少了。而且这才刚开始,不能一下就吸引别人注意了。
    依照约定,天一书局和五味楼会每家分铺都捐出五百两,但是青阳县所属会捐出一千两,因为这里是天一先生的家乡,姿态自然可以高一些。
    而各地食楼才开不到一年,姿态就不能这么高了,因此,青阳县共捐一千两,各地就只捐三百两。
    如意斋也早得了大老板的吩咐,青阳县跟进一千两,其它分铺也是五百两。徐守业刚在家中歇了几日准备再次出门一趟,就遇着了衙门募捐一事,顿时愣住。
    因为他想到了上个月小丫头说过的那些话。在知道方家三铺合捐了一千两之后,他更是有些疑惑,以小丫头的忧虑,应该不只这些数的啊……
    于是他吩咐来报信儿的小厮回去传话,粮行和蛋糕铺子也合捐了一千两,而他当天下午就到了县城去找方小福。
    “大舅莫急,这是县衙的任务,咱们太出风头不好,稍等还有县学的善义募捐,到时再捐一些,就当为学子们的善心感动,以行动支持他们的义举。”
    “而且我收到赵先生的信儿了,他打算也办一个联合商家的义捐活动,为百姓尽些心意。”方小福笑着解释。
    “原来如此,小七儿打算怎么捐,大舅跟你走。”
    徐守业恍然,又不禁想,小丫头先前还在忧虑,这会儿到淡定起来,看来不只赵先生来了信儿,文先生也来了信儿吧?
    因此,他也不多想了,跟着方家的脚步走便是。
    “就看大舅打算总共捐出多少了。”方小福确实很淡定,但也不玩虚的,立刻又说起了自家的计划。
    衙门的就算捐过了,朝廷定下来的各县任务是两千两,根本还不算开始,这几家牵头的铺子一捐,就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但募捐队伍还是走了个过场,有自愿捐的便收下了,不愿意捐也没勉强,因此青阳县一天时间轻松完成任务,募集了两万两出来。
    相当于当初方小福保底预算的整个州的数目。
    青阳县下辖数镇也在两天内完成了五百两的任务,而且不多不少,也不知道是将多出的数退回了,还是私吞了。
    不过张子昌有将朝廷公文传达下去,募捐要求也都说明了,如果有人敢顶风作案,一经查出可是要刑罚的。
    青阳县是最先完成任务的,按照任务规则,这钱并不需要上交州府,而是由各县收齐下辖各镇的数目后,汇总登帐。
    然后将钱存入朝廷创办的官方钱庄里统一的户头,由钱庄将银子流入户部,各县只要派人送帐本和此次任务的公文便可。
    而随着募捐开始,募集物资的任务也进入准备工作中,人员晚一天到位,招的全是不用发工钱的义工。
    其中有五十个热心的妇人、大户们则各出了一个小厮帮忙搬抬物品、衙门派了两名衙差维护秩序,会写算的长者十人。
    地点就在县衙门前的小广场上,一共也是分了十支队伍。
    将百姓送来的物品按布料、衣物、被子、棉花、粮食、用具等作分类记录,来捐物资的百姓也要按分类排队,不能挤在一块儿制造混乱。
    因为事先规划得当,整个场面一连进行了五天,却忙而有序,热闹而平和。
    而这五天里,县城的一家茶馆提供了茶水,徐家的蛋糕铺子就送了些小蛋糕,五味快餐楼就负责中午的饭,天一书局就送来了许多大木箱供装物资。
    整个过程里,县衙只出了几个衙差和桌椅,连登记的册子、笔墨都是天一书局提供的。一如方小福当初所说,不占用衙门太多资源,所有任务皆靠民间力量完成。
    十月的第二个沐休日,等待多时的县学师生便开始行动了。
    他们二十人一组,有的扛旗、有的举着条横幅、有的敲锣吆喝、有的专门记帐、有的抱着募捐箱,每支队伍跟了一名师长监督。
    师长不够就从各私塾邀请,就连在方府任西席的齐先生、毛先生他们都参加了这次命名“一人一文钱、滴水成河”的善义募捐活动。
    而且每支队伍都喊着方小福当初写下的口号,走上街头就像一道新奇的风景,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最后不但有许多人纷纷掏荷包,还有很多人跟在后面一起帮着喊、帮着拉人捐款。因为活动是一人一文钱,大家并不觉得有压力。
    但真正只捐了一文钱的人却几乎没有。他们可是青阳县的人,少说也要捐十文啊。手头不够数的人就飞快地跑回家去拿。
    五十组人分配了任务,有的在街上找路人募捐、有的沿街铺、摊档募捐、有的去城西百姓家、有的去城东大户人家……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重复捐、一家几个人捐的现象。但捐多少是靠自己意愿,只要有捐便可,而超过十两、百两的才会登记在册,以便将来表彰。
    而方小福也在这一天里,把家里的小兄弟、少年们都叫到敞轩来,每人给了五十张一两银票,交代他们也分组去街上,分散给,不要让人家登录在册了。
    这叫做好事不留名。
    唐思跟着小叔唐默一起、林森跟着他娘亲一起,也都拿了几张一两银子去完成任务。
    方小福则带着唐铭和彩云母子、玉玲、梦芙、二表嫂齐雯坐着马车去街上看热闹,顺便也分散捐出几两。
    二表婶则在家里带孙子,并肩负着方园要捐出二十两的任务。方府和小方府同样也是二十两,城西的宅子白天没人在,是募不到银子的。

  ☆、1254。第1254章 一起演戏

除开先前的一千两总数,这次方小福预备散捐的数目也有一千两。因此,捐不完的数目就留待下一次沐休了。
    若大一座县城,五十组队伍,她将自己人也分散在人群里,在群情汹涌的气氛里,应该是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些人都是方家的。
    而之前捐过一千两或是几百两的那些商铺,这次都只捐了一百两或几十两出来,小铺上回没捐到,这次也自愿拿出十两。
    这一天下来,光在街头和商铺就募到了三千多两,再加上大户人家那边的两千多两,普通百姓家的一百多两。
    没想到一天就有五千多两银子,县学师生也是激动而回。
    除了中午在福缘食楼吃工作餐,由方子湛作东,傍晚大家都回了县学,各组人员将钱数清楚之后就统一上交,然后学子们才下学。
    而方子湛这一作东可是百余桌,虽是方小福安排的工作餐,只有四荤四素两个凉盘一个清汤一个辅食,成本也是一百多两银子了。
    方小福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她在意的是募捐的进展,这一个月下来,能真正募到几百万两银子,为太子哥哥在民间的政绩圆满收官。
    而这一天,因为募捐活动而耽搁了麒儿的周岁宴,陆云轩便将日子延到了第二天。第二天清早,大家收拾了一下直接从县城直奔山北镇。
    方子健和方子元没有回来,但方志义却早两天赶回来了,昨天也上街去捐了几两银子,没有留名。
    当大家都去山北镇做客的时候,县学数完银子也临时决定,第二天继续上街活动。
    老院长说,趁着学子们和百姓们的热情劲头都在,要在县城募齐一万两,然后挨镇去接着募,每座镇子要募出五百两来。
    村庄就不去了,太远,范围太大,真要一文、一文地攒,时间上他们消耗不起。
    但是一连五天,整个青阳县都在热议这次募捐盛况,纯朴的百姓们都以捐了钱为荣,都觉得自己的一文钱能为朝廷出力,是无上光荣。
    就连街头的混子都有捐出几文,仿佛自己没捐显得很没人性、不善良。
    而村子里,虽然没有人进村募捐,但大家都收到了消息,在村长和耆老们的带动下,每家也按正劳力的数量每人算了一文。
    就是某家有两个正劳力,就捐两文,只有一个就只捐一文,有五个就捐五文。因此,就是最穷的村子也捐出了一两银子,由村长作代表送到了县城。
    但是衙门已经完成了任务,不便再收便指路让他们送到设置在闹市街头的固定募捐箱。
    而方山村、石家坡、大刘村、北季村如今都有银子了,但收到方小福的消息要大家不要太高调以免招来麻烦,但积善之事还是要做。
    因此,都由村长和耆老出面,每村捐了几百斤麦子,因为他们都是受过雹灾的,也没有领朝廷救济,但粮税减了,各家都出几斤就有了几百斤了。
    这样就很低调,也尽了自己的心意了。
    然后各村的村长和耆老们得了提示,在县学到镇上募捐的日子,就去镇上走了一趟,也是分散捐的,每次九两,不用留名。
    为了这次募捐的顺利,方小福虽说运作了现代经验,但也是积心积虑、竭尽所能地谋划一切可能动用的资源了。
    而且,还要联合五味楼、天一书局、如意斋和徐家粮行一起演戏,以最低调的方式带动天下商铺不要袖手旁观。
    再以各县学的力量将这次为君分忧、为民造福、为已积善的热情推上新的巅峰,将效果诠释到极致。
    十月,就在这样的热情里忙碌地过去,进入十一月后,天气越发冷了起来,但没有下雪,只是苦风冷雨的日子出门也很不便。
    县学经过十来天的努力,一边守住县城、一边走遍十镇也募集了两万多两银子,剩余的数又在县城呼吁了一天,让热心的百姓们再捐了两千多两出来。
    但是距离老院长新的目标三万两还是差了三千多两的数,这让他很不开心。
    除了想多给灾民募点儿,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