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距离老院长新的目标三万两还是差了三千多两的数,这让他很不开心。
    除了想多给灾民募点儿,也是因为他清楚,此次活动并不只有青阳县有,这天下几百家县学都在搞,他并不想青阳县落在人后。
    可是学子们连续累了十来天后积极性已不那么高了,城里百姓重复、反复捐了多次之后,拿出来的钱也越发少了。
    怎么凑齐剩下的三千多两呢?
    这天就在他又坐在梅林入口的凉亭里哀声叹气时,负责记总帐的两位先生突然跑了过来,一脸欣喜地喊了起来。
    “头榜举子每人捐了五十两!其他举子也捐了一两到十两不等!齐先生和毛先生各捐了二十两!天一先生的娘家捐了五十两!”
    老院长听了顿时眉开眼笑,这里粗粗一算又有了几百两了!三人正说着详情,这时又有一名负责募捐箱的学生跑了过来,也是一路激动大喊。
    “文家庄两百两!陆家庄一百两!徐家三百两!于家五十两!张家三十两……”激动的学生喊着喊着突然停了下来。
    “后面还有几个,我忘了都是谁家了……”学生笑容有些尴尬地解释。
    “好、好啊!”老院长此时心花怒放哪里会计较这些了,就是那两位先生的注意力也只在谁家多少银子上。
    他们还从来没有因为谁给银子这么兴奋过。
    接下来三天,又有人陆续送银子来,老院长后来才知道,这是县学里家境好些的学子让家里再捐的,因为他们都知道老院长这些天的心事。
    而文家庄是为了天一先生,陆家庄是为了陆云轩。一个上期的解元,一个本期的解元。
    方小福却没有再捐银子替县学凑齐这三万两,她的注意力在即将到来的雪天问题上。天冷就要御寒,出行就要防冻、防滑。
    壁炉、火炭各府里都要准备就绪,还有烧炕的柴禾也要早早储备起来。
    在十一月的第一个沐休日到来之前,县学终于募齐了三万两存入官方钱庄的专用帐户里,用时不到一个月。
    当这个消息传遍青阳县时,大家都欢呼起来。

  ☆、1255。第1255章 太子殿下的政绩

衙门的两万五千两、县学的三万两,整个青阳县就有五万五千两,再加上几万斤粮食,几百床旧棉被,还有几百斤棉花,上千件旧棉袄,千匹旧年的冬布……
    青阳县此次的贡献可以了。而这份贡献里,是整个青阳县百姓的热情,他们捐了他们骄傲!
    而这样的结果,也是方小福当初提供策划时便已预见的,如今形势没有走偏,结果也还不错,她自然也是高兴的。
    从天一书局传来的消息,这次活动十月初就从京城向周边延伸,然后才传到更远的州县,因此,在青阳县交捐款之前,京城和附近州县早已完成了任务。
    京城,是这天下最繁荣昌盛之地,因为捐款没有区别对待,大家反而没有压力的自由捐了不少,数目也是目前最多的。
    当然,有多家分铺的他们,分散不算多,合起来就有不少了。
    而在不用国库一文钱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就看到了全国轰动、上下一心的募捐局面,可是让朝廷大大吃惊了一把。
    结果有小心思的人只能默默打落牙齿和血吞,脸上还要带着笑容把太子殿下的政绩狠狠夸了一通。
    不过太子殿下一点也不担心自己被捧杀了,因为这次虽是他牵头,却是一回京就向父皇献计献策,由皇上在朝上宣布。
    最后也是以皇上的名义下诏各地,由衙门牵头开始募捐义举的。之后又以太子和天一先生的名义向各县学发函倡导这次“一人一文钱,滴水成河”活动的。
    十天之内,就有二十万两以上的募捐款可以用于赈灾,当时福王那边还嗤之以鼻,觉得兴师动众也不过就这么点儿,用于一个州的赈灾都嫌少。
    结果后面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数字报上来,结果二十天后,总数就飚到三百万两以上了,这才把一干人等吓到。
    这时天一先生才说,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朝廷保百姓安乐无忧,百姓生活好了,自然也会还朝廷一份心意。
    为君分忧,他们切实做到了!
    也从这份心意里,可以真实看到这天下忠心、忠君之人多若星辰,但也有少数吝啬的商家、大户却是舍不得效力的样子。
    就因天一先生在朝堂之上这么随意的一句话,却吓得心里有鬼的人出了一身冷汗。
    没多久,那些先前还在观望的人似乎也被热情募捐的义举给感动了,纷纷慷慨解囊,三天之内,飞鸽传来的新数据就刷新了。
    从太子殿下东方宸回京、进宫、献策到朝堂上公布,再到捐款数目飚到五百万两银子,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当然,各地官方钱庄动用了大量飞鸽甚至飞行速度和高度更优越的海东青,每天都往京城户部的专属部门传送最新数据。
    让各方势力在朝堂之上可以清楚快速地看到这种变化。一开始不屑甚至嘲弄的声音早就没有了,每个人都在默默等待着下一个数据。
    而皇上高兴之余,又把太子殿下派出去了,既然他用这些法子弄到了银子,当然要由他去处理安置事宜了。
    太子回京之前在朝堂上提过灾后重建问题、想要从户部先拨两百万两银子再从士商那儿募集一百万两的福王,已经半声也吭不出来了。
    虽说他也想到了募款,但他到底想让户部拿两百万两出来,而太子不但不从户部拿一文钱,还募出更多来,这势头正盛的时候,他除了闭嘴,还能做什么呢?
    夸太子,他做不到,冷嘲热讽,也不讨好。
    十一月中旬,雨虽停了,天空却依然阴沉得如扣了锅盖似的,大家都穿上了棉袄,烤起了火。
    为了节约资源,方小福提议大家读书、做活儿时可以聚焦在一块儿。毕竟还没到冰雪寒天,夜里睡觉用铜暖壶便可,还不用烧炉子。
    方子湛再提要为她暖床的事儿,结果被她一个白眼给拒绝了,这天儿越冷,就意味着大哥和二哥快回来了。
    如果让大哥和二哥知道有人趁他们不在摸到她屋里睡,不削死他才怪!
    方子湛只好委委屈屈地作罢。不过在她来月事的日子里,他还是特别细心体贴,对于她的撒娇、撒气全部配合包容。
    自进入十一月以来,梅花已在枝头渐渐绽放。
    疏影阁的一层在夏天时就已被清空,还是做了合唱团、舞台剧的训练场地,二层在天冷后做做了书生们集中读书的地方,没了那么多间隔,用壁炉便方便许多。
    三层原来是总帐房的工作场所,不过后来方小福跟奕吉表哥商量了,考虑到冬天会有不少客人过来赏梅,总帐房设在这边不方便,便转移到了阁楼这边。
    反正大家都在阁楼这边分散住了,工作地儿搬到这边也方便,最后在陆云轩这边楼里一层都使用起来,一间屋作工作之地,一间屋作卷宗室。
    因为方家这边小兄弟都集中住在二层,陆家兄弟那边除了陆云轩一家三口、陆云逸、小六和小阳,整个一层都是空的,正好用上。
    疏影阁的三层便做成了一间赏梅赏雪的茶室,还专门存放了茶具和茶叶、酒,客人自己过来赏梅,可以自己煮茶、拿酒喝。
    这就相当于去福缘食府免费享受了。虽然方园没有特别发出这样的通知,但来过几回的人还是将这事儿传开了。
    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来的,不然福缘食府还有生意吗。能来的主要是县衙和县学那边的人,跟文浩天关系亲厚的人,跟方家熟悉的人……
    负责招待工作的是管家李德义。他本来就是这里看园子的,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
    这园子原来是一位京官的别苑,虽说早已易手,但县城里老住户们还是知情的,也知道李德义在这儿大半辈儿了。
    因此他负责招待,别人觉得亲切、随意,不会有被怠慢的感觉。大家也知道别苑里都住着书生、妇人,书生上学去了,妇人也不便待客。
    也因此,方小福隐身“妇人”的队伍,既不需要见客,也不需要担心别人来找她。
    一夜北风刮过,寒梅映雪,整座园子都沸腾起来了。

  ☆、1256。第1256章 总算回来了

大家出来跑步,也没穿棉袄,只穿了半长夹衣打算跑了步练完拳再回屋用热水擦擦,然后重新换衣,这个冬天他们都是这么做的。
    结果今天早上一出门顿时打了个哆嗦,看着眼前一片雪白的亮色又兴奋起来,于是方小福还没下楼,就听见外面不时传来“哟嗬”声。
    小兄弟们到是机灵,出来打了个哆嗦立刻跑回屋把小马夹给套上了,这才出来跑步,至少在身子跑热之前不能冻着啊。
    整齐地脚步声踩在薄薄的雪地里发出“吱吱”的响声,好像鼓点的声音让大家更在意下脚的节奏是否整齐。
    跑步的队伍分成了三批,县学的一批,小读书郎们又分了大班和小班,因为学习进度不同,大家会背的书也不同嘛。
    方小福和方子湛跑在最后面,说着悄悄话。
    因为他们的动静,园子里的下人们自然也都赶紧起来了,汉子们和后生、小少年们也跟着跑了起来,妇人们也各自忙开了。
    这一年来,别苑上下所有人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没有难伺候的主子,没有添烦恼的闲话,没有做错事的挨罚。
    大家都各司其职,认真而且开心地生活着。
    跑步的队伍沿着花园雪地一路跑到了梅林,看着已覆上雪白的梅枝都特别开心。
    但大家都是读书的斯文人,并没有谁去攀折梅枝,甚至没有踩乱树下的积雪。若雪地上留下了凌乱的脚印,这一园风景可不大打折扣了嘛!
    他们一路跑到了二层和三层,站在窗前赏了会儿雪中寒梅的风景,这才又跑回花园里,再跑了一圈后就去梳洗、吃早餐。
    结果大上午的,县令大人就带着师爷跑到别苑来了,说是要来赏梅园初雪。
    李德义早就得了吩咐的,立刻领人去了梅林,又让人烧了壁炉就着壁炉烧水泡茶,再送上两盘糕点小吃。
    于是县令大人和师爷便舒舒服服地偷得人生半日闲,不过他们识趣,并未在这里吃中饭,呆了一个多时辰就回去了。
    到是葛小宝被三舅爷爷送了过来,在这边呆了一天。如今冬儿小姨有了身子,葛长兴不在家的日子她都是带着小宝直接搬到娘家铺子里住着的。
    前些日子葛长兴出远门去了,这还没回来呢。
    自从方小福带着小朋友们长住别苑后,葛小宝是经常来玩的,但不会在这里住下,多半是三舅爷爷送过来,有时傍晚接回去,有时入了夜才接回去。
    今天雪一下,他立刻就吵着要来赏梅了,大家还笑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赏花了,附庸风雅啊。
    下午,雪花又飘飘洒洒落下来,方小福带着几个小家伙和满了岁的麒儿赏了会儿梅,就赶紧回敞轩呆着了。可不能让他们着凉,很麻烦的。
    就是去赏梅这么一截子路,小家伙们也都系了围巾、戴了帽子、套上了袖套,就连膝盖都绑上了护膝,虽然没有穿斗篷,却也是全副武装了。
    这雪又下了一夜,第二天清早才停下来,可比昨天积得厚了。今儿方小福没让小家伙们再去梅园,就在敞轩外面堆了几个小雪人哄着他们。
    彩云姐妹几个也来帮忙,这样堆起来的速度就快得多,小家伙们才乖乖进了温暖的敞轩,一边吃糕点一边隔着窗子欣赏小雪人。
    到是把梅花的事儿给忘在脑后了。
    傍晚时收到方子健和方子元的信,说已进入德昌州地界了,好在他们进京时留下了不少御寒衣物,回来遇着雨天降温,正好穿上。
    这信在路上也要快马跑几天的,因此他们寄信时已进了德昌州,那就是泰阳县了。只是不知道他们路上还会不会继续拓铺,如果只是回家,这会儿也该到了才是。
    结果这一等,第一场雪都下过了,天空又现出阳光来,他们还没回来。
    今年的雪比去年晚了一个月,也没去年下得凶猛,不知道是不是受春天时的各种灾难影响。
    但很多人都说,这样的天气才是正常的,去年冷得早,积雪化水和冷气流的后蓄之力都是造成雹灾、滑坡的祸首。
    方小福不懂这些,在现代也只是从新闻里看到这样的情况,她毕竟只有十八岁,社会经历有限。
    但在这时代里,只要她的能力可以帮到大家,她也很乐意。今年鲁家坡还是收了一些麦子,除了自家供应所需,余出来的几千斤都给捐出去了。
    不过捐给县衙作赈灾粮的只有一千多斤,另外两千斤捐给了镇上县丞衙门,用于给辖下村子的救灾。
    然后直接给了石家坡一千斤。
    虽说这一年来石家坡跟着她赚了些银子,可比原来在石场强多了,可石家坡本来就地少,如今这点银子还没捂热就要买粮,这过年仍是很艰难的。
    不过粮食终究有限,这一千斤也解决不了整个村子的问题,只能优先发给家境最困难的人家助他们过冬了。
    十二月初,方志忠和方志真回来了,在别苑住了两天,把帐目都和石奕吉对了一下,交给总帐房记帐、算帐。
    知道方子健和方子元还没回来,都不由有些担心。
    又过了两天,就在方小福要方子湛同大伯一起去德昌州迎一迎的时候,他们总算回来了。
    带了好几车的干货和礼物,方子健和方子元风尘仆仆地归来,看见方小福就直接抱上了,眉开眼笑地道着思念。
    方小福原本翻着白眼想踹开他们,但见他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们此去一定长了不少见识,积累了不少经验,才会如此开心。
    当然,三个多月没见,肯定也很想念。他们在外面忙碌,她和三哥在家里忙碌,大家都有一肚子话要说的。
    不过这会儿方子湛还未下学,方志忠见了儿子和侄子无恙,这才安下心来,仔细问了一遍他们一路的事情,确定顺利,这才去帮着分装礼物。
    第二天方志忠和方志真就带着分出来的礼物先回家去了。这都年关了,家里也有不少事儿要忙的。
    等下了学,别苑里又是好一阵热闹,吃吃喝喝闹到很晚才散席。

  ☆、1257。第1257章 京城里的热闹

方小福从一同回来的袁三娘那儿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就回屋里忙自己的去了,并没有去看一群书生拼酒说笑的热闹。
    直到很晚,三兄弟才到她屋里来。
    “小七儿,你可真牛,二哥越来越佩服你了咋办?”方子元进屋就捞了张椅子坐下,脸上的笑容衬得他多了几分暖意,少了几分冷气。
    “二哥这话从何说起?”方小福奇怪地看了他一眼,又走过去扶了方子湛一把,将他扶到椅子上坐上。
    没想到今晚拼酒,应该作为主角的大哥和二哥没事,三哥到醉了。不过还好,毕竟又大了一岁,又练过酒量的,就是有了醉意也不会打瞌睡了。
    方小福从暖壶里倒了三杯温茶出来给了他们,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将正在写着的一叠纸张收起来搁到一旁。
    “钱庄,听说已经能和大丰钱庄比平了,有不少人都将银子转到了官方钱庄,每个月都有利息收,也是一笔小收入呢。”
    存钱到大丰钱庄是要给人家大丰钱庄付利息的,人家对客户的优惠只是不同级别的利息优惠。
    在以前大家没觉得不妥,毕竟你大把银子交给人家收着管着,要人力、物力各种资源啊,出点利息不是很正常么。
    可是官方钱庄出来后,不但不由存钱客户的利息,反而还给客户利息,这反差也太大了,如果不是朝廷办的官方钱庄,他们都以为遇到了骗子。
    但朝廷还是那个重文也练武的朝廷,没有内斗、没有外战,在当今皇上的英明治理下社会风气也很好。
    这样稳当的朝廷官办钱庄,又有利息给大家,还能进行小额借贷,让需要银子做生意的人心动不已,有那急需资金周转的生意人也得了很大方便。
    尽管借贷需要抵押、而且也有一分息要付给钱庄,但人家是官方的,不是民间的高利贷,因此,还是很快就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不到半年时间,钱庄数目就开到了每座县城,预计明年就能普及到每座小镇上了。这也是还只能和经营多年的大丰钱庄平分市场的原因。
    当然,能这么快追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次全民捐款活动,钱都是从官方钱庄走的,也是给那些还没在意的百姓一个深刻认识的机会。
    方子元能知道这些事情,自然是文浩天告诉他们的。他们到京城和文浩天一块儿的时间就多了,也知道了不少朝廷上的事情。
    这对于家里住着一个小公主的他们来说,朝堂形势也是需要了解的。
    “当然还有这次的捐款活动。”说完钱庄事儿,方子元果然又转到了这次热热闹闹的募捐活动上。
    他们早就去了京城,自然不知道方小福后面的策划,也是在京城里和其它几个县亲眼见识到的。看得他们都热血沸腾起来。
    而他们也很低调地在不同的地方捐了好多次九两银,一天下来,两人捐了一百多两,加上晨风、晨明、吴江、郑原也分担了这个任务,加起来就有四、五百两了。
    他们也没特别去寻找募捐箱,只要遇到了就一定会这么捐就是了。之后十一月,他们也积极响应了赵书朗的“万两助新年”活动。
    这个活动天一书局没有牵头,是由赵书朗以如意斋的名义独家举办的,并且向户部提交了申请,由户部在钱庄另外开了一个帐号,然后如意斋便带头捐了十万两。
    这个活动也由各官方钱庄统一管理,在门前准备了一张告示,每当有新的捐款进来就立刻去写一笔,并且记录在册。
    这么做的好处既体现了快速、公开,让百姓清楚看到而不必担心私吞,也是鼓舞了民间的风气。于是只要有条件的商家都跟上了一万两。
    五味楼跟的是八万两、盛世名园跟了五万两、天一书局则是三万两、食楼便跟了两万两,方子健和方子元在京城那边又以青阳县方家的名义跟了一万两。
    结果他们这一起头,很快就有也同青阳县出身的京城商人也纷纷以青阳县某某某的名义跟风,这风头一起,别的县也不愿意落后。
    徐大舅收到消息,便让京城徐家铺子也跟了两万两,再在青阳县跟了一万两。他没有在京城注明青阳县徐家,而是在青阳县当地现捐的。
    最近这一系列的事情就没断过,也没干脆地捐过一次,都是分散了又分散,弄得零零碎碎的好像下棋一般,手中子东一颗、西一颗,慢慢就形成了格局。
    而且带着浓浓的小丫头的策划风格,如果看到这里他还没看明白的话,也别去跑生意了。
    但是他也没多想,毕竟小丫头和文先生、赵先生的关系,如果他们都是保正统派,小丫头帮着出谋划策也不奇怪。
    不过他心里亮堂起来,难怪小丫头当初说,要看他准备捐多少了。
    虽说他也预计的是十万、八万的,但小丫头这盘棋下到尾声,他还没捐完,再看全盘,却已是一片胜利景象。
    就连二弟来信都说,天一先生入朝之后,改变了很多事情,不愧是他们青阳县的榜样。如今他也以同乡关系与天一先生走得近些了。
    徐守业心中了然,却没有来问小丫头内幕。这种事情还是知道得少一点安全,自己明白就成,自然,他也不会往外说。
    不得不说,徐守业是个很识趣的明眼人。
    这一晚,方子健和方子元说完了京城里的热闹,方小福也把近况说了说,包括募捐的真相。当然,这些都已过去,不是重点。
    她这些天在琢磨的却是向东边沿海拓展生意。沿海什么最多?当然是海产,可海产得到了内陆城市才卖得起价,到当地不就跟北方吃面、南方吃米一样平常嘛。
    平常的东西就只能卖个平常价了,要如何将平常变成盈利?这才是她正在琢磨的问题,但策划还未成熟,她已经在绞尽脑汁回忆着对海鲜的了解以及使用价值了。
    三兄弟来之前,她就在写用各种海鲜做成的菜式。但数量并不多,因为以前没有背过有关海鲜的菜谱。

  ☆、1258。第1258章 雪天上学的痛苦

第二天吃了早餐之后,方子健和方子元就同大家一起上学去了,三个月前先生布置的课业他们并未落下,也因此这三个月他们过得很累。
    不过到底是年轻人,这点苦还是吃得了的。一觉睡醒又生龙活虎了。
    再次到了晚上,他们才得空儿跟方小福和方子湛说起京城里生意的事儿。虽然福缘茶楼也有子维的份儿,但子维还小,读书就很忙了,他们并未让他参与。
    自从乡试之后陆云逸只考了最后一名险险中举之后,子维就不再觉得自己没有参加乡试而遗憾,反而越发静心读书起来。
    他自己没有尝试,但是考秀才时在他前面几名的陆云逸有,通过他便可看到自己的水平,因此这两人如今都更用功了。
    子维如今也有十五岁,方小福便没有盯他那么盯了,只说眼睛累了一定要休息,出去看看风景也好。
    福缘茶楼没啥好说的,场面小、生意稳定,只要运营得当,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