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啥他头上还戴了两只兔子耳朵?
    他又不是她做的长耳兔!
    “叔叔的兔兔!叔叔的兔兔!”
    “兔兔!兔兔!”
    唐铭和麒儿手牵手被子旭和唐思扶着,朝着方子湛叫得欢乐。
    方子湛仰天长叹!
    好在欢乐时间没多久就结束了,因为小姐妹过来喊吃饭了。
    下午,方小福同方子湛去了趟大刘村,他们这一走近两个月不能回来,就带了些礼物和一个大蛋糕、两篓小蛋糕去了刘家。
    大蛋糕是请小兄弟们一起分享的唐铭的生日蛋糕,没接刘家小兄弟过来,还是要请他们吃蛋糕的,同时也是通知大家明天去县城。
    如今刘泽华也四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看见方小福就直接扑过来求抱,而是蹦跳着走到她面前喊了一声“小七儿姐”,就露出忸怩的表情。
    “泽华这是咋啦?”方小福立刻注意到小家伙的不同,便在他面前蹲下问道。
    “小七儿姐,我今年能不能去县城?弟弟已经长大了,我也可以带他去县城了,他很听我的话,不会哭的。”
    听着小家伙一本正经的话,方小福说不出是该笑还是该笑。
    “明年好不好?明年春天你就去县城启蒙读书,今年还陪陪弟弟,他还没满两岁呢,等他两岁了就让他陪娘亲,你去县城。”
    听了方小福的劝哄,刘泽华歪头想了想,便点了点头道:“好吧,他是还挺小的,走路老摔,得我牵着。”
    “这就对了嘛,泽华真是个好哥哥,弟弟很喜欢你呢。”方小福抬手揉了揉他的头,看见他明亮的大眼睛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
    “嗯,弟弟喜欢跟我玩儿,不喜欢大哥、二哥、三哥还有四哥,他们不好玩儿。”刘泽华立刻得意地说道。
    旁边正在切蛋糕的刘泽齐、刘泽冬和刘泽光不约而同翻了个白眼,决定装没听见。抱着儿子正在和方子湛说话的刘泽飞笑了笑,他这是无辜躺枪呢。
    苏锦泡了茶出来,和方小福打了招呼。自她生了孩子之后,就没空去大杂院做手袋了,每天得带孩子。
    好在方小福给了刘家小马夹的活儿,家里已赚了不少。再加上五子丘的榨油坊和豆腐、豆制品作坊,前年还没什么赚头,去年开始就生意越来越好了。
    因为食楼越开越多需求量也越高,五味楼也派了专门的管事来采购,就是县学食堂都来采购,更别提县城、镇上那些铺子了。
    方小福并不卖独家,有人来批发也给货,反正食楼卖的是菜,又不是食材。
    再说了她的做法虽然也简单,到底还不是这时代里普及的技术,因此这买卖还是能做很久的。
    不过二祖爷爷担心秘方泄露,不但严厉警告过作坊里的人,还在桥这边建了一座敞轩,买货的人不能进作坊。
    想要什么可以提供样品看,要验货可以在桥那边的小广场上,也可以在桥这边的敞轩。后来进货的人稳定下来,他们也直接提供送货。
    总之五子丘如今在一座村子的合力维护下,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
    方小福同方子湛被外婆再三留饭,便没有拂了老太太的心意。
    如今刘老太太逢人就把方小福这个外孙媳妇夸上了天,就连方小福安排了季家那么多人做手袋却没让刘家人做,也没生气。
    因为方小福让她赚了小马夹的钱,却没让季家赚,用刘明灿的话说谁家做啥活儿,合适做啥,小七儿都有盘算的,她那么聪明,这么安排一定有她的道理。
    要比做手袋,刘家人手明显比不上季家,自然也赚不过季家。可是小马夹一下就帮刘家扳回来了。刘老太太转过这个弯儿后,便释然了。
    听说方子湛他们明天又要回县城上学去了,刘老太太有些不舍,但也知道外孙是读书的料,不敢多说什么。
    到是唠叨起刘香儿的婚事,最后还是议定了刘香儿的大舅娘的娘家侄子,也就是张彦平的表弟,比方子湛大几个月,是今年的新童生。
    虽然读书晚些,但人品还不错,是家中次子,做事勤快、为人孝顺懂事,长得不算英俊,但也不丑,属于内敛稳重型。
    是过年时议的亲,因为今年刘泽飞儿子周岁在五月二十七,因此不好将亲事定得太近,就定在了过年之前,十月初八。
    不过两家人一起吃了饭算是定了亲,如今那后生跟着准岳父在五子丘作坊干活赚钱,逮空儿还在读书,只等明年院试。
    刘香儿被关了那么久,在亲眼见到方迎春艰难出嫁的经历后,总算变得懂事些了。
    虽然她对那后生不太乐意,但想到方迎春相中对方却被对方家推拒、最后由方小福替她挑了一个的事情,便还是点了头。
    如今方迎春过得很好,她也可以。因此她便安心绣起了嫁衣,期待出嫁时她也能有方迎春那么风光,便也甘愿了。
    刘莲儿也有十三岁了,虽然仍是个牛脾气,但总算没有那么幼稚冲动。只是看见方小福来,仍是装没看见。
    如今刘香儿对方小福有些畏惧,是很害怕招惹以免自己吃亏的那种畏惧。
    刘莲儿对方小福则仍是怨恨不屑,她娘怎么劝解都没用,只是已懂得将那份情绪藏进心里,懂得忍耐了。

  ☆、1280。第1280章 难怪要说苏靖难能可贵

而她的忍耐,就是不理方小福,以免又说出什么不好听的来。
    其实方小福根本就不在乎她们俩的反应,她来刘家只是做好一个外孙媳妇的本份。而小兄弟们对她的喜爱,她也乐意回馈她的喜爱。
    当然,同样很喜欢她的还有王家小姐妹,一听说她来了立刻跑到外婆家来找她说话。
    两个小丫头已出落得越发甜美可爱了,后面还跟着个粉嫩嫩的王小荷,再过一个月就满两岁了。
    方小福挨个抱了她们,然后给了她们每人一盒绢花,够她们戴很久了。
    陪她们叽叽喳喳说话的时候,方小福才知道小姨又怀上了,已经快三个月了。
    因为刘云欢前面已生了三个闺女,这次怀胎很多人都说会是个儿子,因此很担心,如今胎没坐稳,总是小心翼翼的,连单独回娘家都不敢,就怕摔着碰着。
    方小福心想,过份担心反而造成心里压力、焦虑,可别生出产前忧郁症才好。
    于是吃了晚饭借着送三姐妹回家的机会,方小福去看了刘云欢。
    陪她说了会儿话,也看了看她的气色,又暗中摸了下脉,觉得情况并不差,于是又说了一些孕妇要注意的情况。
    亲戚当中很多妇人都得过她叮嘱的,刘云欢也从姐姐那儿听说过,因此很是信任地认真听了。
    离开王家,又去二祖爷爷家喝了杯茶,这才上马车离开大刘村,在回方山村的路上,方子湛才说起苏靖的事情。
    苏靖如今已是进士出身,虽然任命诏书还没下来,但迟早有官做。而难为可贵的是,苏靖回来并没有骄傲,而是立刻请了他爹、刘家外公一起去季家提了亲。
    “季家?”方小福愣了愣,脱口道,“哪个季家?”北季村大部分人都姓季啊。
    “咱们祖外公家啊。是大表舅的闺女,青燕。”方子湛解释,“泽飞表哥告诉我,在大杂院的时候,苏靖就和青燕对上眼了。”
    “只是苏靖觉得季家这么多人赚钱,家境比苏家还好,又是咱们家亲戚,家里又有那么多读书人,以后会更发达。”
    “而他家在村里开杂货铺,苏家还是外来户,人丁单薄,家底弱了些,因此除了功名,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好在努力之下,也算有了回报。”
    “难怪他那么认真读书,甚至都很少跟大家来往了,原来是为了求得功名好娶媳妇儿啊……”方小福这才恍然,以前对苏靖的各种防备,仿佛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如果一个男子求功名是为了荣花富贵,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没有上进心和野心的男人,魅力值总会打些折扣。
    可若一个男子求功名是为了配得上喜欢的女子,其心可嘉。但她并不提倡,因为两人相爱的不是外在条件,而是内心感情的深浅。
    但在这时代,男子有其尊严也能理解,何况还是一个成绩不错的书生呢,他有他的骄傲。
    为此,方小福也只能庆幸苏靖考上了,如果落榜了,是否要再等三年?如果一直落榜,是否季青燕得等上一辈子?
    她想起来,那个文静但有着可爱笑容的小姑娘,当年搬进大杂院时就有十五岁了,是及笄了的。今年十七了,虽不算太晚,但也绝对不早了。
    这么一想才理解方子湛刚才的意思。难怪要说苏靖难能可贵!
    毕竟有些书生考取功名之后就忘了当初的海誓山盟,一心奔着前程,不是否认妻室,就是收上司送的小妾,或者在京城攀附权贵,休妻另妻、娶平妻。
    这种事情在官场上可不很平常么。当年方家太祖爷可不就在京城里娶了平妻?祖爷爷气不过,父子斗气竟自毁前途,最后导致自家儿孙失去博取功名出身的机会。
    还好他们这一代争气,家境也好了,有进取的机会。
    “苏家定日子了吗?咱们赶得回来吧?”方小福收回心神,问起日子。
    “六月十八。”方子湛说着便笑了起来,“赶不回来也得赶回来呀,咱们大哥还要下聘呢,媛儿及笄快了。”
    方小福也笑了起来。可不是么,六月也是媛儿生辰,今年及笄,预定的是九月初八过门。
    原本是定在八月的,因为七月是鬼月,若有人出生是没有办法,但一般不会在鬼月取亲,不吉利。而八月是团圆月,是最吉利的,很多人都会挑在这个月办喜事。
    但八月初二是赵安瑶及笄,方子元要去提亲的,因此八月底就算能赶回家,也太仓促了。路上也说不准儿会不会耽搁。
    因此老爷子和二爷一商议,将日子定在了九月初。
    他们甚至想着,若能今年把兄弟俩的亲事都给办了,就太好了。明年就办三郎和小七儿的,他们也等得很久了。
    其实大家都有这意思,只是方子元不同意今年娶妻,或者不愿意这么快就定下日子,他的意思早已和方小福说明白。
    方小福也无话可说。
    回到家里,方小福同娘说了小姨有了身子的事儿,让她得空去镇上平安医馆问问女医,弄些安胎补品什么的给小姨送去,家里燕窝也多送一些去。
    方刘氏自是高兴地答应着。她那妹子一连生了三个闺女,可受大委屈了,如今又怀上了,应该会和镇上二姑娘那样,该生胖小子了吧。
    第一天吃了早餐,大家就收拾行李往县城去,方志忠、方志诚和方志真、方志信也一同前往,大堂伯石勇兴也来了。
    自放年假以来,他们还没有正式回过县城,这次一起回去可是十分热闹。
    因为不但要回县学的兄弟们,石家小兄弟、刘家小兄弟、方家小兄弟、唐默、林宏钰他们。
    石奕吉也带了妻儿一起,如今他闺女也有一岁多,儿子也有四岁,都好带多了。石奕瑞则抱着刚满岁的儿子,他们本来就是在县城里住着的。
    刘泽飞也带着苏锦和儿子来了,虽说儿子还没满周岁,但他年后刚和妻儿分离差不多三个月,眼下一天也不想再分开了。
    于是大家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281。第1281章 这是几个管事和小厮?

回到县城,别苑里立刻又欢腾起来,大家各自安顿、一夜无话,第二天便上学的上学、请假的请假、等先生的等先生,都忙了起来。
    方小福在屋里继续完善着办手工艺品作坊的策划,根据自己现代了解的海产常识,想着如何将利用珍珠、贝壳做出赚钱的物品来。
    中午的时候,方子湛他们就回来了,说老院长又给他们找了两个落第举人当西席先生,三天之内到方府授课。
    由于齐先生和毛先生年初进京应考,听说都考上了,只是任命公文还未下达,此时还在京里等着消息呢。
    两位先生可和这些个年轻考生不同,他们穷半生辛苦读书就为了科举,在仕途这件事儿上看得就比年轻人重一点。
    但他们也是信义之人,考中之后就在京城里找到方子湛他们说了要等任命公文,也不清楚以后仕途如何,只是想搏一把不留遗憾,因此为了不耽搁学生们读书,让方府另外请西席,不要再等他们了。
    因此方子湛他们回县城后的当晚请师长们吃饭时,就提了这事儿,当时老院长就说等他消息。没想到短短几日就找到了两个,大家才一同回县城继续读书了。
    今年童生试,子维和石奕昭他们都没有去参加,因为方小福说反正明年还有,多读一年考试不是更有把握吗?
    反正明年还有院试,连续考在精神上也能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有利战斗。
    这次的西席先生一位姓王、一位姓刘,年纪都比先前的齐先生和毛先生略轻一些,为人气度、品德也不算差,毕竟是老院长推荐的人选。
    自然,新来的两位西席先生一应薪酬待遇,也和从前两位的一样,并无变动。两位先生自是十分乐意,毕竟读书也是很耗钱的。
    后来方小福听说,这两位先生都参加过三期应试了,不管准备多充分,就是考不上去,实在让人遗憾。
    方小福了解到,这两位先生考前都很紧张,结果不是吃坏肚子就是失眠影响精神力,甚至发下试卷后脑子里就开始一阵阵空白,表现与平日差得太多。
    方小福便清楚这是考前焦虑综合症造成的,便提了建议。
    让他们下期应考前一个月不要再拿书本,考前三天可以小酌但不要喝得太多,多看看风景、赏赏花,不要与人应酬太多,保持休息状态。
    进考场之后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去管别人在做什么,要检查自己的准备之物,感觉紧张就慢慢深呼吸,想些开心的事儿。
    总之都是些教人缓和情绪、减压、自己做心理建设的法子。
    老院长知道后也觉得这个什么症会影响一个优秀士子的前途,是件应该受到重视的大事,因此通过方子湛又多请教了一些应对之策,然后在县学应用起来。
    他们可以好好教育出一个人才,可若人才的心理压力大导致失败,于他们也是一件痛心的事。
    这都是后话,此时已是四月十五。
    方子健负责准备出行之物,方子元和徐嘉寒在安排人手,徐家这次给了徐嘉寒十个管事和二十个小厮、五十个护卫随他调遣。
    而方家的出行人员,则要自己安排,因为方志义要增加食楼,所以在食府培养着的管事一下就抽走了二十个。
    大家见了都很激动,东家这是要干大事儿了呀。以往每次也就是十二个,然后逐个铺子安置,剩下的再带回来等待下次。
    可这次却是一次就安排了二十个,显然是铺子更多了,让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怎会不激动?
    但是剩下的人就不那么多了,方子元只说了要东行开茶楼,将自愿报名的人挑了前十二名出来,没能挑上的就只有几个了。
    之后小厮的数目他直接参照上回进京的标准,配了二十四个,之后缺少的就在当地现招。护卫还是上回那些人,就陪同他们出行的。
    人手安排出来后,就开始准备车马、这浓春时节出行,行装上还是很好安排的。
    不过方小福却在上回去镇上时托请汪二先生准备了许多药膏、药丸,治理风寒、热症、解酒、止血、伤药、防虫防蚊……
    四月十六,就在大家已准备得差不多,等东方宇安排的管事和几个小厮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小林和小千回来了。
    然后……
    “这些人,都是给咱们家的?”方府里,收到消息赶过来的方小福望着厅上挤得满满的人,还有挤不下只能站在院子里等待召见的人,有些傻眼。
    这是几个管事和小厮?
    哥哥的数学不过关啊……
    “是的,你哥哥说,这都是京城方府里送过来的。”小林说着还眨了眨眼,好像生怕方小福不懂似的。
    方小福自然是懂,反正很多人都知道天一先生是她义兄、是她哥哥,却不知如今她的哥哥另有其人。
    而这些人自然是东方宇安排的,通过京城官牙向京城方府输送,再由京城方府送到青阳县方府,这样这些人就是光明正大为方府办事了。
    而这些人,有一百个管事、两百个小厮、一百个护卫。其中有二十个管事是妇人,也就是女管事。护卫里也有十个是女子,有老有少。
    看着这乌压压的一大片,方小福只觉得脑子里全是乱线团在转。
    “小七儿,既然人手够了,可以先分开安置,不用带这么多人走的。”方子湛接过二哥看完的名单资料也看了会儿,便走过来和方小福说道。
    “怎么弄?”方小福有些求助地望着方子湛。
    要她纸上谈兵可以,实际人事管理,她也不是那么擅长的,不然搞到现在也不至于身边连个得力的管事、嬷嬷都没有啊。
    “咱们已经请葛大哥物色园子了,园子比一般小宅更容易管,这些人先住下歇一天,毕竟一路北上也是很辛苦的,有事儿咱们明天再说。”
    方子湛便提议。方小福立刻同意,便喊早就在院子里好奇打量、惊奇不已的陈管家安置住处。

  ☆、1282。第1282章 实力大增

陈管家心里略一划算,立刻向方小福就近禀报了方府的住宿情况,原来已经安置不了全部,最多只能安置个一百多人了。
    这还是在主家除了方志义占了一座大院,西席先生和读书郎们占了一个小花园,其他人都没有占据太大面积的情况下。
    因为方家长辈们过来都集中一个院子住着,也没分什么主人屋、下人屋,因此实际使用面积不大。
    而后院里全是食府的人,合唱团的人数就不少,小厮的人数也多于婢女。
    方小福略一琢磨,便将一百护卫安置在这边,剩下三百人都安置到小方府去了。这下一个主家都没有的小方府也住得满满的了。
    方小福又带信儿给葛长兴,像小方府这样的大园子,多买两个也可。而青阳县一下又多出几百人,这个也是要去县衙登记一下的。
    不过大家都有契纸,只是走个流程让县衙有数,不然谁家都住个几百、上千的来历不明的人员,一旦发生什么事谁来负责?
    登记这种事是子维同葛长兴去县衙办理的,因为方小福最后还是答应了让他一同去看海,自然要安排他干活。
    而方小福自己,因为她还要过五月初一的生辰,她若不去,兄弟几个要当天送她礼物的计划可不泡汤了?
    因此三兄弟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
    原本还有些担心路上不安全,可如今京城来了这么多人手,连护卫都有一百人,还有那些个女护卫,显然就是专为保护小七儿而来。
    他们自然也就放心了。再加上小林哥和小千哥也是要同他们去那边顺便拓展天一书局的。加上了天一书局的队伍,他们更放心了。
    当天下午,方小福同三兄弟就在屋里仔细研究了那四百人的资料,再根据讨论的分工范围做了几个安排。
    第一个安排就是让方志义带着二十个管事不跟他们去沧澜州了,直接去徐霍州,从许山县开始沿内河方向朝沧澜州方向拓铺,而且是食楼和茶楼一块儿拓展。
    这样还能节省资源,比如方志义一个东家就可以带队了,不需要兄弟几个另外参与。
    徐霍州八县,从北往南去京城方向三县都已开起了食楼和茶楼、还有天一书局,这次是向东横走,从许山县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
    这条延长线上以内河为主,水多、桥多,水产多、海鲜多,因此也是可以根据当地特色拓展生意的。
    当然,前期还是以大方向完成任务即可,后面打造细节的事情还是得慢慢来。
    因为茶楼也交给方志义,先前方子元挑的那十二个管事也跟着方志义走,再多给了十万两银子,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可以先回来。
    现在剩下的就是京城来的那一百个管事、两百个小厮和一百个护卫了。方小福没有再看人事资料,这种麻烦事儿当然是交给兄弟们完成。
    她一边看着徐家送来的资料和商道路线图,一边琢磨着如何下好这盘棋。
    虽然东方宇没有送来资料和地图,但小林和小千却是跟着文浩天跑过沧澜州的,附近州县都去过,甚至连黑白两道的帮派、门户都清楚。
    他们两个就等于活资料。
    而他们此去与方志义去的地方不同,方志义去的还是内陆州县,山没那么高、险、恶,因此没有遇着过山贼,只是街头地痞多点罢了。
    当然,这年头有人敢明着霸占山头,却不敢明着称匪,会被官兵围剿。但若自立帮派那就是江湖上的事儿,只要不出大事,朝堂上也没管那么严。
    而东阳州去沧澜州的路上,恰恰就有六个帮派和两个门派,他们不下山劫货,只是收点过路费罢了。
    过路费有明文规定,普通百姓每人五十文、十岁以下孩子则是三十文,有钱人则翻十倍,大人五百文、孩子三百文。
    这钱也不算多,人家帮派、山庄也不靠这个谋生,只是作为一个规矩立着罢了。就像每座县城进城都要收人头税。
    但是商队经过就要再翻十倍了,不论是主子还是下人、家眷,一律按大人五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