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爹,咱们去找二叔商量商量。”方志忠便看向老爷子,自是有些妥协的意思。对于孩子们的坚持,他们也只能妥协了,不然看得住明天,也看不住后天啊。
只要他们又回了县城,就能自己离开了,护卫们都在县城呢,也不能将他们关在屋里关到过年呀。
大人们都走了,子旭也被抱走了,走时还激动地嚷嚷着:“明儿别忘了我呀!明儿别把我丢下呀!”
已经六岁的孩子因是家里最小的,平日还是看得比较娇气的。此时被他爹抱着就没放下来过。
见又有希望了,小兄弟们也没再坚持不吃饭了,方杨氏连忙去厨房给他们把在锅里热着的饭菜端出来,然后坐到了子维身旁。
“四儿,你从小到大都没这么强横过呢,今儿这是咋了?是小七儿教你的招么?”
“娘,你想多了,小七儿只让我收到信儿就务必要带你们进京去,不要耽搁,免得又下大雪路上不好走。”
“是呀,主要是德昌州和咱们这边一样冷,进了徐霍州就会好点儿了,新陈州就算南边了,就是下雪也没那么大,不会封路。”
子雅听了便帮着说话。
“咱们青阳县刚下了第二场雪,这个月应该不会再下了,等第三场雪来时,咱们都过德昌州了。”已经九岁的子鸿立刻说道。
“不怕!不怕!只要不是大雪封路,咱们有车有马,跑快点就是了!”子胜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开口。
“……”听着几个孩子那么热络的说话声,方杨氏却只觉无语。这一大家子人要在这样的时候出远门,本就是千难万难的。
也就只有这些孩子才能无忧无虑了啊。
吃了饭,子雅还是跑去大杂院通知小满她们了。
见他们这么坚持完全没有回旋余地的样子,方杨氏就知道没得选择了,叹了口气,就回屋去整理箱笼,准备出门的衣裳了。
其他人也没心思做别的,就蹲在南屋门口,等着爷和爹回来。他们必须今晚知道结果,明天才好执行计划。
二爷到是没那么多纠结,在听了事情经过之后便提了三个问题。
小七儿的身世在京城里,虽说她约好安全之后来信儿让大家进京,可她现在情况如何?这个安全是个怎么安全法?
小七儿家里是个什么情况?她娘已经不在,她爹又是个渣的,她在那个家里过得好吗?三郎他们又是如何安排的?
二郎明年要成亲,是在京城还是回青阳县?或者在京城等开了年就把亲事办了,然后大家一同回来?他们是如何安排这事儿的?
大家都被他问得一脸茫然,因为一直以来对小七儿的信任和倚重,反倒让他们忽略了这些问题,只想着他们自己会安排的、他们自己会有主意的。
结果……二爷的三个问题让他们有些抬不起头来了。
“那就去吧,明儿收拾收拾、要处理的事情赶紧处理,志信去趟镇上,把这事和枝儿说说,既然大家都去,就一起去热闹热闹吧。”
于是老爷子开了口,又看向方志忠:“老大,老三同你一块儿回来的,如今是在县城里,还是又去了哪里?”
“他在县城,说要看看帐目,不能闷头拓铺,也要看看各地经营情况。再同总帐房交接一下,赶在年关前把帐目都算出来。”
方志忠便说道。
☆、1367。第1367章 正闹着呢
“咱们放在大杂院的马车只怕也不够用,明儿你去趟县城,和老三商量着看怎么安排,既然决定要走,就不要耽搁了,赶在下一趟雪落之前要尽量多走些路。”
老爷子说着不禁又蹙起了眉,有些为难地叹了口气:“就怕徐氏那边……”
二爷也叹了口气,苦笑:“照她的走法,只怕真要走到过年去了,就怕她根本不乐意这时候出门,犟在那儿让人进退两难。”
“这是一家人的决定,她要不愿意,就让她回徐家过年好了,难道还要把老三困住不成?”方志忠已经从自家婆娘那儿知道了上回的事情,闻言便沉下脸来。
他是当大哥的,可没那么多顾虑,弟媳妇也照样管教。
“你明儿一早去县城,先把这事儿说一说,说好了就给天一书局回信儿,咱们也赶早安排着。”老爷子下了决定。
等他们回来,小兄弟们立刻从屋檐下冲了出来,双双眼睛都期待地望着他们。
“安心去睡吧,明儿准备准备,还要去县城通知你三叔呢,总不能把他们落下吧!”方志忠摸着小儿子的头,无奈地笑道。
“通知三叔了啊,他说只要你们答应,给他捎个信儿就成,他在县城等着呢。”子胜立刻大声说道。
“……”原来这帮小家伙已经先通知过了,大人真是无话可说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方刘氏同方志诚先去了大刘村,想着他们要进京,迎春那儿总要交代一下,托外婆和舅娘们多去照看的。
结果到了刘家就看到小兄弟们眼睛红红肿肿、蔫儿吧唧地蹲在屋檐下,顿时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他们也想去京城,正闹着呢。
“那就让他们去吧,同窗都去了他们不去,心里肯定不好受。”方刘氏就忍不住替他们说起话来,昨夜家里那几个闹得她头疼,也算是理解了他们的心情。
“是啊,虽说这要过年了,可他们以后若外出求学,几年不回家也是有的,将来在外做官,哪能年年都在家里呢。”
方志诚也劝了起来:“我们都过去,会看着他们的,一路上还有护卫跟着呢。”
“哎,要不是香儿刚嫁,不能让她第一次正月回娘家家里却没人等她,咱们就一块儿去京城走走,也看看天子脚下的风光了。”
方刘氏感叹地说道。
“可不是嘛,我昨晚也是这么说的呢。你家迎春是第二年到还好,我家香儿头年怎么也要在家里啊。”刘张氏赞同地说道,表情也是很纠结的。
京城呢,她也想去啊。可她不是孩子,她是当娘的人呢。
“那明灿呢?明灿他们可以去吧。”方志诚见他们也是心动的,连忙问道。刘家有大人跟着不是更方便嘛。
“弟妹娘家的爷病了,虽说在请医用药,可这天儿冷起来了,谁知道捱不捱得过这个冬呢。”刘张氏瞧了一眼西厢,突然压低了嗓子解释。
“……”这样就确实犯难了。
这时刘泽飞同苏锦抱着儿子回来了,说苏家正在收拾,打算去新长县同苏靖一起过年呢。
这还是苏靖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家里大人有些惦着,反正他们本来就是外地搬来大刘村的,没有那么深的祖宗观念,在外面过年不是很正常嘛。
不过苏家原本还在犹豫的,知道方家可能进京,就心动了,这一路上跟着方家一起走,多个照应不是?
“娘,我打算带锦儿一块儿去京城,初二去新长县走亲戚也方便,也就是大半天的路程。顺便把小弟们带去京城,省得他们在家里不安心。”
刘泽飞说出自己的想法,他的话自是比底下那几个小弟说出来的话有地位多了。
“那怎么行!孩子还那么小怎能在外面过年!”刘张氏立刻反对。
“娘,我今年是没有应考,万一考中了可不也像二舅哥那样在外做官了么?”刘泽飞无奈地笑了笑。
在外做官可不准你没事往家里跑啊,过年也在任上呢。几年不回家甚至一辈子不回家的都有。但是有一种情况他们是必须回家的,那就是丁忧。
但是这种事情,没有人愿意它发生。
似乎想到了苏靖的情况,刘张氏便不作声了。
刘老太太一直没有说话,这时候才叹了口气:“可惜这天寒地冻的,不然我也想去啊。京城里的年,肯定热闹得很。”
“娘,明年咱们早些,秋后就出发,京城在南边,冬天还没这么冷呢。”方刘氏听了不由笑着劝道,又埋怨了起来。
“小七儿也是,既然要接咱们就早些说嘛,上回在这里做客都没提过,不然咱们早就出发了不是?”
“可不是嘛。”刘老太太拍了下腿,一脸懊恼地道,“等去了京城你可得好好说她,也不知她是有孝心呢,还是没孝心呢,哼。”
“娘放心,明年肯定让她早早准备着,派了人来接你。”方刘氏知道情况不是这么简单,自家男人出门前也仔细叮嘱过了,因此并不说穿,只是笑哄着。
于是刘老太太的脸色便好了许多,也跟着笑了起来。
方家在县城里的宅子就那么大了,京城里的宅子不是更大么,听说要几万两一座呢,虽说如今她也有钱了,可也舍不得花这大价钱买大宅子住啊。
没多久其他人也回来了,王秋和刘云欢也带着孩子们过来。知道方家要去京城过年,一个个都羡慕得很。
王小梅三姐妹也急了,说她们也想去,她们想小七儿姐了。但是她们人小言微,自是没人理会她们。
中午在刘家吃饭,方刘氏将迎春坐月子的事儿交托给刘家和刘云欢,饭后就往北季村去。
先去了老外公家送了礼物,说了去京城的事儿,自然也是一翻交托,舅奶奶们自是一口答应着。
最后才去了季琛家,把去京城的事儿再说了一遍。
方迎春有些惆怅,季家上下则是保证会照顾好迎春,而且到时给孩子做百日宴,这样方家就能赶回来吃外孙的百日宴了。
☆、1368。第1368章 方志忠的威胁
有了正主儿季家人的保证,如今季家房子宽敞了,屋里又暖着,家里又有钱,生活条件也好了许多,方迎春安胎的情况又好,方刘氏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傍晚回家后知道林家也答应了,一方面是不想拂了两个闺女的心思,一方面也是林春翔想趁此机会去京城看看,他虽是个开杂货铺的,也想见见世面啊。
林家收拾起来也快,他们镇上人本来就没有田地、猪鸭鸡这些活儿,林方氏带孩子也不可能做别的事情,只将家里事务交代一翻便可。
至于林老太太,因为母子决裂至今还没有好好说上过一回话,上次林方氏生了个儿子,特地到林老太太小院外面放了一挂鞭炮,大声说她生儿子了!
以后,林老太太就只能远远地、偷偷地看孙子一眼,因为林方氏不给她抱。如果是以往,林老太太肯定会闹腾起来,但如今她气焰低着,完全不敢说什么。
和林家约好的日子是十九清早在家里等着,因为方志义那边安排事务、车马需要多一天时间。
只是,方徐氏果然如猜测一般,第一反应就是各种抱怨,方志义视若无睹,直接说要一天时间安排。
“我都说了这时候不方便出门。”方徐氏见他不理自己的反应擅自答应要去,气得当场就拉下了脸大起了嗓门。
“你嚷嚷什么!没个规矩!”方志忠把桌一拍,瞪着方徐氏,“你不想去就回徐家过年去,难道你还能左右一家人的决定了!”
“……”方徐氏还是第一次见到大伯哥发火,顿时敢怒不敢言了,瞄了脸色难看的方志义一眼,就坐一旁抹起了眼泪。
“下午我会去趟徐家的,徐守业若是不在家,找你爹是一样的,别说咱们方家都走了,把你一个人扔下了,你若是不高兴,现在就可以回徐家去!”
方志忠见状语气不善地又说了一句,方徐氏吓了一跳,顿时摇头:“不行,哪有我夫君、儿子都去了京城,我却留在青阳县的道理。”
“那就赶紧收拾,若是误了时辰,你就自己在路上慢慢走吧,或许等你终于走到京城,还能赶上喝杯姐妹茶!”方志忠表情不变,又冷冷补了一句。
这次方徐氏心里一凛,小算盘还来不及打,就被吓到了。如果这话是方志义说的,她敢跟他没完没了地闹,可这话是大伯哥说的,方志义也不敢违抗,她又算什么。
姐妹茶,就是妾室向正室敬茶。
方志忠的威胁成功让方徐氏消停下来,虽然心情十分不好,但还是吩咐丫环小厮们赶紧收拾,当天傍晚同方志义一起回了趟徐家。
他们要进京自然要同徐家说的。徐守业也是刚回来才歇了一天,知道方家要去京城过年,在吃惊之余又觉得这很正常。
以小丫头的霸气,那几兄弟的努力,他们又怎会一直呆在青阳县呢。
方山村也轰动了,一时间人人都有了想去京城过年的冲动。不过也就是热闹地说笑一回,然后大人们回家就训起了儿子,他们发达了才是他们家发达了啊。
老方家小媳妇厉害,兄弟几个也争气,他们才有那么快的发展不是!
老方家把下蛋鸡都送去北季村了,攒下的鸡蛋全部煮成了白水蛋带着路上吃。腊鱼、腊肉准备留到出发的早上再收起来装筐带走。
剩下的事儿也就是整理衣箱、带上首饰财产,当然祖宗牌也要带走,老爷子的爹是从京城里来的,如今儿孙要去京城里,自然是要带上这位的牌位的。
在京城里祭拜,想必他在九泉之下必是含笑得意的。
地里到是没什么活儿,给雇佣的人家说好开春照常耕种就是,二爷那边也就是反季菜和做烧腊的活儿,都交代给村长来安排了,收入给村里就是。
赚到如今,老两房都不缺这点钱,只是做惯的手脚,不活动活动就不习惯罢了。
方志诚第二天一早又带着方刘氏去了趟大刘村,方刘氏去娘家传信儿,他则去五子丘,和二祖爷爷沟通作坊里的事情。
刘家,经过昨天的艰苦战斗,不但刘泽齐、刘泽冬、刘泽光会去京城,刘泽华和王小梅、王小菊、王小荷也去。
小弟妹们能战斗胜利,还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刘石氏娘家的爷身子不大好,毕竟七十多岁了,一脚踏入棺材的人,谁也说不准儿。
刘石氏时常回娘家一个是多聚聚,一个也是尽点孝心,因此带着一个孩子还行,带多了会太劳神。
见兄弟们都去了,也就答应了刘泽华的激烈请求。既然他都去了,王家三姐妹的哭啼也就让人松口了。
这一路上都有马车,又有护卫,又有长辈、大人和姐姐们,带上她们也不是那么辛苦。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也好。
刘云欢出了月子,却还没有百日,三姐妹去了京城,她也能更专心一点带儿子了。还好入冬时,方刘氏给妹妹的四个孩子都做了不少冬衣,这出门到是不窘迫。
这两天就跟战斗似的,大人要下决定,孩子们要为自己争取,都挺累的。一旦有了决心,就剩下收拾行李忙了。
当然,最忙的是子维,对于恨不能将屋子都拆下来带走的老太太、娘和婶娘她们,只能再三叮嘱、再三检查,跟她们说带上几件衣裳就好了。
北边冷,南边没那么冷,只要路上有得御寒冬衣,等到了京城,就用新布再做衣裳,布料肯定有的是。
寻常百姓家可不都是自己买布裁衣的嘛,女子都会自己做,只要有布料针线,还怕没衣穿了?
听了他的话,大家就思之再三,将今年赶做出来的冬衣和为新年准备的薄冬衣都收进了衣箱,再将旧年的冬衣另外装了可以路上穿。
路上远行,何需穿得那么好呢。
十八傍晚,方志义安排的二十辆有厢马车和十辆平板马车到了。都是刻着食楼标记却插着天一书局小旗的马车。
再加上本来就停放在大杂院的那几辆,刘家、苏家,和他们方家自己,应该是够用了。
☆、1369。第1369章 切向方徐氏后颈
第二天未见天光,老方家就早早起来最后清点了行李,检查了屋子前后里外的情况,然后所有人在院子里集合。
天还没亮,被子还暖着,他们已经穿戴严实站在院子里。小兄弟们都很激动,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完全不觉得早起是件多么辛苦的事儿。
这时一阵清晨的寒风吹过,将老爷子手中的油灯给吹灭了,于是子维拿出一颗夜明珠,举臂从头顶上方照亮四周,引来大家一阵惊呼。
“四哥,你怎么有这东西!”子雅最先扑了过来,好奇地将夜明珠拿了过去看了看,但他这一看,四周又暗了不少。
“五哥,快举起来啦!”
“五哥,看不见啦!”
“四哥还有没有?”
“……”子维沉默了一下,才吐出一句话,“你当是家里的蚕豆呢。”
“……”小兄弟顿时哑然,突然,子胜一脸向往地嘀咕,“要是蚕豆就好了。”
大家都被他的童真逗笑。
“比小七儿姐上回给咱们看的珠子大呢,这个要不少银子吧?”子鸿也开口说了一句。
“想必是小七儿给的,四哥再有钱怕也买不起这颗珠子。”子雅很理解地说道。
“小七儿姐都不给我一个。”
“……兴许下回就轮到咱们了。”
“就是,四哥都有了,五哥还远嘛。”子雅也觉得子鸿的“兴许”是有道理的,不禁充满了期待。
虽然他已经知道小七儿有分银子给他,但他的银子都让二哥收着呢,他只能默默算一下有多少,却连银子面儿也没见着,哎……
四郎随手一颗夜明珠自然也惊到了家里大人,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他们越发觉得,这次去京城的决定是对的。
只有到了京城,才能解开他们的许多疑惑。
没多久方志忠就从大杂院带着马车过来了,也派了六辆有厢马车和三辆平板马车去大刘村,是按照昨天商量好的安排。
小姐妹们已经坐在马车上了,马车一到,小兄弟们立刻背着自己的书箱挽着装换洗衣物的小包袱往马车上爬。
他们的标准依然是四人一车,大人是两人一车,有小孩子的就带小孩子。二爷家就坐了四辆马车,老方家这边也是四辆,别外小姐妹八个刚好坐了两辆。
剩下一辆就是一会儿去林家接二姑他们的。
行李都搬上车绑好,又覆上了油毡布再绑,免得路上遇到了雨。
在子维检查了又检查之后,他们也没什么好带的了,就是一些原本为过年准备的东西,其它粮食啥的都不必带。
衣箱、物品箱也都标了记号,马车到后就把炕上的被子、枕头、抱枕都搬到了车厢里,这样就不冷了,路上还能继续睡觉。
等一切准备妥当,又检查了水筒、大家就上了马车往村口出发。今天要出远门,他们没有开伙,是准备到七里坡会合方志义他们时在茶寮随便吃点。
就算茶寮没有,饿到下一座镇上也有的吃。
结果马车快到村口时,上村头那边驶来一辆平板马车,赶车的是一位大杂院的大叔,原来是给他们送刚出蒸的大馒头来了。
热腾腾的大馒头都用干净竹筐装着,竟有十几筐之多。
“时间太仓促,没来得及剁肉做包子,你们凑和着吃点,到七里坡还有些时辰呢。”那大叔笑呵呵地说着。
方家这边都感激地道了谢,大家说几句道别的话,刚把馒头发下去,大刘村那边的人也到了。
小兄弟们和小姐妹都特别兴奋,已经扒开车窗在喊着这个哥哥、那个姐姐。方志忠和方志诚提了两只竹筐过去,也让刘家和苏家人吃些。
苏老太太原本还想端下官夫人的架子,看见方家人这般体贴,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了,接过两只热馒头还道了声谢。
苏季成也是别别扭扭地接了,又说了几句客气话。到是苏锦的爹和大哥苏宁下了马车,又是作揖又是道谢。
分好馒头之后,他们将剩下的馒头依然装在筐里,空出来的筐还给了送馒头的大叔,之后在赶来送行的村邻和村长他们的“一路顺风”声里,扬鞭远去。
方志信已经先一步同空马车往镇上接人,等大部队到镇口时,他们已经等在那儿了,大家会合打了招呼就直奔七里坡。
这里赶车的都是燕字军成员,这一路为了缩减人员,他们没有用到小厮。八十九个燕字军除了女成员,剩下的都会轮流赶车。
而秦婆是从县城出发的,要起早赶路时,方徐氏的小姐病又犯了,死活不肯这么早出发,就是被方志义拽起来命令婢女梳妆,也赖在厅上不肯动身。
等秦婆安置好一切来催时,见方志义已到了震怒的边缘,方徐氏除了抹泪啥也不说,就是不肯走。
“三老爷无需动怒,看老身的。”秦婆冷“哼”了一声,上前就是一巴掌切向方徐氏后颈,“这一觉少说也要一个多时辰了。”
以方徐氏这么娇贵的身体,一个时辰还有点少。
方志义看着自家婆娘被个妇人打晕了,顿时很无语,但也觉得这个法子确实有效,不过……
“秦嬷嬷,下回能不能用点睡穴的法子?”方志义抱着方徐氏出门时,忍不住提议。这一掌切下去脖子肯定很痛的。
“下回三夫人再这样,三老爷不妨问问她,是要继续用手刀剁痛她呢,还是用点穴的法子让她无法动弹舒服点?”
秦婆失笑,便提供了一个法子,若是能就此唬住胡闹的妇人自是最好了。
方志义听了哈哈大笑,一声令下,队伍就出发了。按照事先安排的,他们装了一车的小蛋糕和月饼。
根据方小福离开时留下的安排,在这冬天里,月饼放下半个月一点问题都没有,路上若是饿了又没有别的吃时,到是个不错的干粮。
毕竟有老人和孩子,可是半点也饿不得的。
不过还有一个庆幸的地方,他们都是农家出身,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