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可算是累着了。
    方子湛知道她在担心,便乖乖地回屋躺着去了。
    “子鸿,去喊两个堂婶过来,咱们立刻把那七十个闺女的钱发出去。”方小福吩咐小朋友跑腿。
    “好嘞!”子鸿立刻一溜烟地跑出了院子。
    “子胜,去喊你娘。”子胜本来想跟着跑,但被方小福喊住,另外安排了任务。至于方刘氏不用喊,刚从厨房里拿着根吹火筒出来了。
    “小秋去帮娘烧火,彩霞去给三哥煎药。”随着方小福的吩咐,小姐妹立刻走向厨房。
    方刘氏见状,也听见了方小福之前吩咐子鸿的话,便将吹火筒交给闺女,擦了擦手,走了过来。
    “娘,咱们回来得晚,但是这钱还是要尽快发下去。等下你就把你管的那两家给发出去吧。”方小福挽着方刘氏回自己屋。
    她还没开门,那些首饰盒子都让方子湛顺手拿回自己屋了。不过那对细金镯子还戴在手腕上,很快就让方刘氏看见了。
    “小七儿,这对金镯好漂亮,是在县城里买的吗?”方刘氏抬起小媳妇的手看了看,笑着问道。
    “不是,是刚回来的时候在镇口等驴车,三哥说我生日快了,就去了那家首饰铺子买的。”方小福轻描淡写地解释,连忙又道,“他也给小满买了一对,小满也刚过生日。”
    果然,方刘氏一听更加高兴了,笑容满面地点头:“你们当哥哥嫂子的有这份心,娘很高兴。”
    方小福却在心里抹了一把汗,幸亏她记得,不然刚才娘的心情肯定没有现在这般好。
    虽然娘现在对她确实不错了,又帮她、又听她的,但媳妇还是媳妇,闺女还是闺女,这个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没多久,方杨氏就一手挽着菜篮,一手被小儿子牵着,大步进了院子,喊了一声:“小七儿,马上就来了啊。”
    方小福连忙起身走到门口应声:“好嘞。”这时,两位堂婶娘也到了,大家打了招呼,都进了方小福的屋子。
    玉玲那边姐妹只派了玉珑做代表,打了招呼后就在院子里和姐妹们聊天。
    方小福拿出帐本,让大家也拿出她们各自管辖的分帐本,开始对帐、算钱。方刘氏这才想起自己的分帐本没拿,连忙回屋去拿。
    很快,方小福就将那七十个闺女做活儿的钱都分派出去了,四人收起钱和帐本,立刻往上村头去了。
    争取赶在晚饭前把这钱派下去,那些小闺女还可以趁着夜不深拿了钱回自己家。
    而方小福也去厨房看了看,老太太已经把晚饭做好了,顶锅里有炖了红枣鸡汤,另外也炒了木耳肉丝,还有一个红烧冬瓜,都是方子湛可以吃的。
    她放心了,又回来召集姐妹们,把她们的钱也派了下去,并且问她们有没有自己记帐?做了这么久的活儿,赚了多少银子有数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学会记帐哦。
    姐妹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嘻嘻哈哈地拿出自己的小帐本纷纷递给方小福看。方小福知道她们竟然都有准备,怕都是一样的记帐方式,学她的。
    因此她也只是抽了几本检查了一下,又把她们夸奖了一翻。
    她见梦蕾、梦菱、慧儿、棋儿在一旁看热闹,不由笑了笑,说道:“你们过几天也要交活儿了,先学着记帐吧。”
    四人连忙点头,最小的棋儿却笑嘻嘻地拿出一只小小的空帐本:“今儿学了。”
    姐妹们一听哄堂大笑起来。
    然后方小福便说起这次在县城里看宅子的事情,主要是那座风景秀丽优雅的园子,大家夏天就住那边,凉快。
    大家听了自是兴致勃勃,都围着她问东问西。场面热闹得让她头晕眼花。
    而她主要讲了一下她的安排,要等那座新建的轩阁落成,她们才可以搬。而且屋子里要用到的家俱,也要赶着打制。

  ☆、260。第260章 还是人多好,热闹!

老爷子和方志诚从地里回来了,只是他们听见堂屋里的热闹声音,很想进去看看,又怕小七儿甩冷脸子,只得忍了,父子俩站在屋檐下叹气。
    玉珑听了一阵,心生向往,急着回家和姐妹们分享这个消息,便跑着回家去了。
    晚饭的时候,方子湛没有在自己屋子吃,而是和大家坐在一起。见他脸色好了些,方小福也放心了。
    如今他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主要是精气神要慢慢补,如果消耗太多,就需要休息。
    汪先生说过还要疗养半个月,看来这半个月,他们还不宜搬家。正好,那边还要新建一座轩阁,也不能马上入住。
    方志忠没回来吃饭,方子健解释了一下,便没多的话了。席间,老爷子和方志诚都很沉默地吃着饭,看在一些人眼里很是无奈。
    最后还是老太太问起大家的县城之行,于是方小福又把之前和姐妹们说的事儿再说了一遍。听得所有人眼睛都亮晶晶的。
    “哎哟,这可是大户人家的宅子哪,老婆子我住过最好的,也就是镇上老三的家了。”老太太忍不住感慨着。
    方志义的家是方徐氏的嫁妆,那座院子在镇上算不错了,但和县城里的宅子一比,还是普通了些。
    不过方志义的家是带三个大铺头的,又在临街,因此价钱比方小福那座别苑不会便宜。不过别苑是人家急着抛售,又是文浩天出面谈价,价钱上自然是占了不少便宜的。
    “奶,您啥时候想去住都成啊,宅子都大着呢。就说那座园子吧,今儿我们走了半天也没走到边儿。最后决定住在一起,免得把自己给弄丢了。”
    方小福笑着打趣,姐妹们听了先就咯咯地笑了起来。
    “真的有这么大呀?”方刘氏有些羡慕了,“小七儿,娘啥时候也想去住一住,过一下城里人的生活,不知道够不够地方哪?”
    “要是连娘都没地方住,那还是大宅子嘛。”方小福哈哈一笑,“吃完饭给你们看画,你们就知道那两座宅子长啥样子了。”
    “等咱们的活儿稳定下来后,咱们一大家子都搬城里去。那座园子本来是想租出去的,今儿见着后,我舍不得了,还是留着咱们自己住吧。”
    方小福霸气地说着。她心里确实有了这样的想法,因为那两座宅子确实太大,人不多不热闹,太冷清了住着怪孤单的。
    可能是一直就生活在热闹的、拥挤的环境里,不管是现代的,还是穿越到这农家,都是出门就见人。以后整个院子都空荡荡的,她还怕不习惯呢。
    还是人多好,热闹!不过……
    她看了方子湛一眼,桌下握住他的手,浅笑道:“只是如今咱们要把手袋活儿做好,需要不少时间,怕要过一阵子了。”
    “小七儿,这活儿如今做的人多了,如意斋那边……”大伯娘到是有些担忧。
    如今他们家是赚了些银子,可也买了大宅子,还要搬去县城,这一大家子吃喝可是要一大笔银子的哪。
    只有后路铺好,才无后顾之忧。可是小七儿这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她还是没有积蓄哪。
    “大伯娘放心,如意斋现在还没有全部上货呢,听周掌柜说,才二十家大铺头上了货,总铺那边销量很好,恐怕咱们今天送去的货,都会送到总铺去呢。”
    “而且我琢磨着,下个月等咱们姐妹搬去县城后,在村里再挑些人选住到咱们家和二爷家,娘和大伯娘、堂婶娘可以就近带她们。”
    “货送得多,咱们抽成就多,就算以后不做手袋了,咱们在县城里也有本钱做别的。”方小福老神在在的说着,顿时安抚了方杨氏的担忧。
    饭后,方小福把那两座宅子的图纸拿到堂屋给大人们看,也没特别排斥老爷子和方志诚,这让他们差点激动得要落泪了。
    小七儿冷落了他们好久啊,虽然现在态度还是淡淡的,但至少没有赶他们走开啊。
    见他们这般激动,方小福忍不住撇嘴,再一次想到那句话:不作不死。
    这时候方志忠也在石家吃了晚饭回来了,说道:“你二表叔那边没有问题,他们一家子明儿一早就进县城去。”
    二表叔石勇全有两儿两女,如今两女都住在方家了,次子石奕安已八岁,留在家里也能照顾自己,何况家里还有爷奶、叔伯,根本无需担心。
    而长子石奕瑞今年二十岁,娶亲不久,还未有子嗣,因此他们家确实是最方便安排到县城去的。能做事、无拖累,也不需分心。
    “至于多的人手,你姑婆说可以安排你大姑家过来,只是你大姑刚怀上,不能跟着去县城里,如果你急要人手,可以让你大姑父先去帮忙。”
    “另外慧儿的爹是个石匠,也可以过去帮你修房子。你同意的话,派人去石家说一声便是。”
    方志忠说完,接过小儿子端来的茶水,喝了一口,抬手摸了摸他的头,一脸慈爱。
    子胜却红着一张小脸跑开了。今天他的头比他受欢迎啊。
    “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先放一放,过阵子再说吧。”方小福一听果然如他们之前猜测的。姑婆家难以抽调人手,但要帮忙,还是会有人过来。
    姑爷爷有兄弟三人,姑婆身为大嫂,不但掌着自己的家,对二房、三房的事儿也仍然能做些主,有主母的威望。
    姑婆生了三个儿子,二房则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三房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而大姑石方氏,嫁的就是二房次子石勇明,已有两女一子,现在又有了身孕。就算石家有心来帮他们,但大姑有孕,怎好让她夫君远行?
    因此,这事儿只能先放一放了。
    方志忠就着那图纸讲述他们今天看了宅子后的装修计划,需要打制的家俱等物件。
    一听要在家里打家俱,方志诚的眼睛就亮了起来。他终于派得上用场了啊,这可是将功赎罪的好机会。
    方小福见了也只是撇了撇嘴,拉着方子湛去散步。

  ☆、261。第261章 送客的好办法

不过,他们还没走多远,按既定散步的路线才走到一半,就因为家里来了很多客人,而不得不赶紧折返。
    不过那些人都是做手袋赚到钱的人家,提了些小礼物过来拜谢方小福的。因此只有方小福和方子湛返回,其他人继续散步。
    “小七儿,你这些日子总这么忙,也要给自己安排一些休息时间哪。”附近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时,方子湛突然低叹一声,有些惆怅。
    “嗯,过几天就好了,现在都是琐事儿。”方小福和他牵着手,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暖,不由弯了弯唇,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你的书稿和画册,也别忘记了,别让你义兄那边陷入没得卖的窘境。”方子湛又叮嘱道。
    “知道了。”方小福莞尔,应了一声。
    “也别忘了,你还答应过我一个约定,本来应该是等我县试之后,结果一直到现在还在忙……”
    “你是想带我出去玩儿?去县城之前还是去县城之后呢?”方小福歪头看他,却见他也正歪头看过去,四目相对,一起笑了起来。
    “都好,等你忙完,咱们就去。”
    “嗯。三哥……你是不是因为晚饭时我说了要一大家子搬去县城的话,有了担心是不是?”方小福突然问道。
    “……”方子湛沉默了。
    “三哥。”方小福顿住了脚步,也拉住了方子湛,抬头看着他,一脸正色道,“虽然我们可以离开老方家,也可以去很远的地方,但是……”
    “我不希望你将这事儿当成心结,在心里折磨自己。我不想看到你难过,我想让你知道,不管多难,我都在你身边,陪着你一起面对。”
    “嗯,我知道。”方子湛深深看着她,露出温柔的笑容,忽然将她搂入怀中,低喃道,“就在我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我听见了你的声音,我就知道。”
    他说的,是他昏迷的时候,灵魂陷入一片黑暗中的时候,小七儿的声音就像天际一抹亮光,穿过黑暗找到了他,将他唤醒。
    方小福伸出双手圈住方子湛的腰,将脸偎在他胸前,心里却在想,我这是穿越时空遇见你,相爱相惜。
    两人在路上耽搁了一小会儿,便手拉手快步走回家去,免得那些客人等急了。他们没有回头,没有发现大哥和二哥幽深的目光远远望过来。
    跑来老方家找方小福的客人,都是村子里那五十个小闺女的家长。
    今晚收到了银子,虽然不多,那也是小闺女做的活儿不多,但银子兑现,说话算数,而且送货回家就发银子,这种诚意,还是让这些家长感动了一把。
    堂屋里坐满了人,还有一些没凳子坐只能站着,反正都快人满为患了。方小福和方子湛一进去,顿时被眼前的阵仗吓到。
    两人连忙朝大家行礼,打起招呼,很是有礼貌。听到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的来意,方小福连忙摆手:“不敢当,各位长辈千万不要多礼。”
    “小七儿,大家也是一翻心意,毕竟这个赚钱的机会是你给的哪。”村长大伯在一旁笑呵呵地开了口。
    “还有今儿你将捐助村塾的物品也交给我带回来了,村塾里的先生都说要领着学生们来感谢你呢,不过让吴先生劝住了。”
    “……”方小福一阵无语,在内心呐喊,神啊,让我先擦一把冷汗吧。
    “请村长大伯转告村塾里的先生,老方家是耕读人家,知道读书人的艰辛,捐助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尽一些绵薄之力,不必介怀。”
    方小福的谦虚态度,立刻获得大家的一片称赞。
    先前他们还担心老方家因为给了自家赚钱活儿,态度多少会有些傲慢。就像之前方刘氏教训林小媛,愣是逼得人家小闺女跳河一事,也在他们心里存在疙瘩。
    但今日来看,这种担心根本就是多余的。老方家都在按照当初签下的约定行事,并没有以任何理由发生改变。
    方小福和村长就捐助村塾学习用品一事表态之后,便微笑着看向屋子里的人,丝毫也不怯场。
    “各位长辈的心意小七儿领了,以后赚钱的路还长着,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愉快地合作吧。若有什么疑惑的问题,找村长和耆老,他们会为你们解惑。”
    她以后是要住到县城里去的,因此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和大家沟通。而且,根据约定,村长和耆老们是有义务承担这个沟通任务的。
    “我们没有疑惑的问题,这事儿一早就谈清楚了,没什么不放心的。”
    “就是,村长和耆老们为村里谋取福利,给咱们家带来好活计,大家感激都来不及呢。”
    “是啊,以后赚钱的路还长着,咱们愉快地合作了。小七儿,若咱们家闺女有什么不是之处,你们只管指出来,一定改正。咱们家绝不拖大家后腿。”
    “……”后面的附和声响起一片。
    这时,方子湛在退出堂屋后又回来,和方小福说道:“小七儿,这些长辈都带了礼物来咱们家,咱们不能白收,给些银钱吧。”
    方小福一听暗自撇嘴,心里嘀咕,看来这些礼物是一家送一点,结果都让家里的谁给收下来,混在一起了,没办法退回。
    因此她立刻点了点头,不过刚提起要给钱的话茬儿,那些家长们却立刻摆手,说是家里的一点寻常东西,根本不值几文钱,还怕老方家嫌弃呢。
    方小福自然不好收礼,这合作才刚开始,她就收人家礼物,不管多少,形象总是不好。因此坚持要算钱。
    结果这些人却一个个坐不住了,纷纷道别就往外走。方小福根本来不及算钱,这么多人,谁送了什么她也不清楚呀……
    看着蜂拥而出的几十人,方小福还保持着要掏荷包的动作,半天反应不过来。傻了。
    “三哥,这到是送客的好办法。”好半天后,她才缓过神来,忍不住吐槽。
    “……我不是故意的。”方子湛嘴角猛抽搐几下,弱弱地辩解。
    “哈哈哈……”村长大伯见状不由开怀大笑。
    六大耆老来了三个,见状也是哈哈大笑,觉得有趣。

  ☆、262。第262章 还债还出祸事来了

听着屋外传来的老爷子父子三人送客的声音,方小福看向还坐着的村长和耆老们。
    “大伯,听说您今天率领村里人去大刘村找那个谁讨还公道去了,不知结果如何?”这会儿就他们几个了,方小福连忙询问。
    他们刚回家的时候,姐妹们七嘴八舌说的就是这事儿。
    今天一早,林小媛将自己做出来的那一只手袋拿来交给方小福,方小福当场便将银子结算给了她,没有抽成。
    之后林小媛拿着这十五两银票欢天喜地回家去了,她家人见了自然也是欢喜。
    没想到前一天还闹出投河之事,转眼就能赚到十五两银。这种急剧变化,一时间还真让人反应不过来,以为起太早,没睡醒呢。
    有了银子,当然是要赶紧还债,去年因为林大叔生病,家里积蓄全部花光,又要看病吃药,一家人也要吃饭。
    因此,林大婶在回大刘村娘家借钱时,因为娘家也拿不出钱来,便带她去找大刘村一个专门放贷的人家借了二十两,约定一年偿还,算了三分利息。
    这一年之期也快到了,之前银子不够能急死人,如今有了银子就想快些把欠债还掉,早些安心。
    这林大叔也是个头脑活络的,他家如今四壁空空,自然没有东西可变卖凑数,但三亩薄田,几分菜地,还是有不少作物可以卖的。
    家里还养了十几只鸡,有一半在下蛋,攒了不少鸡蛋,自家是舍不得吃的,都打算到集日时去镇上卖呢。
    不过最近老方家到处收罗鸡和鸡蛋,还有棉花之事,他们也是听说过的。因此,便让林大婶跑了一趟老方家。
    老太太见是她来,自然满口答应,棉花家里用得着,鸡和鸡蛋的消耗量也大,因此她便给了十两银,主要是买棉花和鸡蛋,人家的下蛋鸡并没有都买光,留了两只。
    这时节还能再孵一批小鸡出来的。
    而且现在能拿出来的也是去年的棉花,今年新棉也给预定了。
    老太太知道现在家里不做需要棉花的那些玩偶还有什么丘,但小七儿说过,有棉花就收着,总用得着,因此她也不多想,反正家里拿得出钱。
    林家又赚到这十两银后,再加上家里攒着的二两积蓄,夫妻俩就喜滋滋地去了大刘村还钱。结果还债还出祸事来了。
    林大婶的娘家也姓刘,当初就是她娘家的兄弟刘志新领着她去借的钱,画了押。
    结果还钱时才知道,这刘志新也欠放贷人的银子五十两,也是三分息,担保人就是林大婶。
    只是这刘志新年后就进城做工去了,至今杳无音讯,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哪里,自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因此放贷人见林大婶来还钱,便将借债凭据拿出来给林大婶看,说明约定时间到,借债人不现身,就由担保人负责偿还。
    这放贷人收取三分息,算是便宜公道的了。只是林大婶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了担保人了,自然不肯认帐的。
    结果那放贷人一听她不认帐,立刻就翻脸了,一个吆喝就出来几个五大三粗的兄弟围住了他们。
    并且将他们拿来的那二十六两银子算成了分次偿还刘志新欠债的帐,而不是偿还林大婶自己的帐。
    最后还威胁他们,若到时候还不了剩下的五十两和利息,就打她的儿子,卖她的女儿。气得林大叔当场一口气没上来,昏了过去。
    可怜林大叔大病一场刚刚好转,眼见着能下地干活了,结果这一气,病又加重了。放贷人不敢惹麻烦,将他们推出了门外。
    林大婶又揉又掐、又哭又喊,才把林大叔给弄醒,搀扶着去娘家歇一下。谁知刘家人却对他们的到来,闭门不见。
    弟媳妇高声喊他们快滚,一副乞丐相,别脏了老刘家的门面。
    老岳母也在院门内放话,说这欠了债的儿女,他们老刘家高攀不起,不要也罢。为了避嫌,以后还是别往来了。
    这次就连林大婶也快气晕过去了。夫妻俩坐在路边树荫下缓了一口气,才哭丧着回方山村。
    结果还没走到村口,林大叔就再次昏了过去,倒在地上不醒人事。林大婶惊慌失措地哭喊,但是这次未能喊醒当家的。
    好在没多久,方凯赶着牛车载客回村,见了连忙停了下来。
    牛车上坐得满满的,大家见状纷纷下来,便有几个汉子将林大叔抬到牛车上,将位置都让给了林大叔和林大婶,让方凯赶着去找汪郎中。
    反正这儿离村口也就这么远,大家走回去也不碍事儿。
    林大婶抹着眼泪千恩万谢,心里想,方山村的同村比大刘村的娘家人要好百倍。
    牛车赶到汪郎中的药庐时,汪郎中看诊刚回来,连忙给林大叔诊治,直到下了银针后,林大叔才悠悠醒转。
    汪郎中说是脾损气虚,急怒攻心,需要卧床静养几日,忌大吉大悲,情绪起伏。三日后再复诊。
    林大婶便将剩下的一两银拿出来付诊金。汪郎中知道他家情况,便问病因,知道是在大刘村气的,也不由有些生气。
    但刘家人的态度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也不好说什么。
    不过那放贷人亮出来的担保凭据可疑,又强行将人家还自己欠债的银子还到了别人的欠债上,这种行为实在可恶。
    因此,他便提议让林家去找村长,带了村人去大刘村找那放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