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些中国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门外可以张设捕鸟雀的一网罗(〃门可罗雀〃一词即出于此)。后来,翟公又当了廷尉,宾客们又准备前往翟府交结,翟老先生便在门上用大字写下一行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乃情见〃,说得真是再透彻也没有了。翟公的话,可以说是关于〃交往之道〃的至理名言。他不仅谈到了〃交情〃,而且谈到了〃交态〃。《说文》云:〃态,意也〃,变即〃意态〃。所谓〃交态〃,就是结交朋友的〃意向〃和〃态度〃,也指人世间社交的常态,即〃世态〃。其实〃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也可以说是两种〃交态〃,但那只是两个极端,因为世上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小人〃毕竟都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介乎〃君子〃与〃小人〃之间,无妨称之为〃常人〃。〃常人〃的〃交态〃也就是人世间社交的〃常态〃。通常的〃交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有目的〃。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分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指导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支持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游学〃,都属于此类。一类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或特殊困难(如生病住院,购买车票等)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有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这些情感都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这些隐秘有时也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是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去。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说是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第二是〃趋利害〃。〃趋利害〃就是〃趋利避害〃,本为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有目的〃地交朋友,当然就不能完全没有功利的考虑,也不能一概地斥之为〃小人〃、〃不义〃。一个人在选择和开始结交朋友时,两人之间,尚无〃情义〃,如果〃趋利避害〃,又怎能说是〃不义〃?历史上如信陵君之结交侯赢,公子光之结交专诸,严仲子之结交聂政,燕太子丹之结交荆柯,都有朋显的功利目的,也都未被视为〃不义〃,不怎能求常人之交往,完全不计利害?严格说来,只有那些〃共患难而不共富贵〃,〃为小利而忘大义〃,〃卖友求荣〃,〃一阔脸就变〃的人,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只有那些不顾身家利害,甚至承担着风险,仍要去结交身处逆境甚至困境中朋友的人,才是〃大义凛然〃的〃君子〃。处于二者之间的是〃常人〃。常人在初交时趋利避害,是应予理解的;若能在对方失势落难时仍维持友谊,便更是难能可贵,应视同〃君子〃了。
第三是〃多离合〃。常人交友,既以需要为目的,则需要发生变化,朋友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或加深,或疏远,或转移。所以常人的朋友关系,往往会不断地重新组合,老朋友渐欠疏远,新朋友纷至沓来。这既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无妨说是一种〃好事〃,因为能扩大交往的范围。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视〃朋友〃如〃夫妻〃,一味强调〃从一而终〃,〃既不现实,也不尽合理。因为对人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在交往过程中,如发现对方与自己志趣不同,『性』情不合,道路有异,亦不妨说声〃再见〃,从此各奔前程。单方面强调〃从一而终〃者,往往都有一种〃霸气〃,以一己之是非为是非,以一己之善恶为善恶,要求朋友处处与自己相同,事事与自己相合,倘有异议,便视为〃背叛〃,这其实是〃同而不和〃。其结果,不是弄得变成〃小人之交〃,便是弄得自己变成〃孤家寡人〃。许多人终身无一知己,道理往往在于此。如果还要以〃古来圣贤皆寂寞〃来作适词,便未免阿q精神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多因其思想超前,观点独异。但圣贤固然多寂寞,寂寞者却不一定都是圣贤。非圣贤而又寂寞的人。多半是心理过于狭隘之故。
正因为常人的〃交态〃,是有目的、趋利害和多离合,所以常人的〃交情〃,也就有深浅之别。合目的、有功利者则〃合〃,交情也就〃深〃;反之则〃离〃,则〃浅〃。这其实也广义地是〃益友〃与〃损友〃之分。我们当然反对和鄙视〃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但如果把〃义利之辩〃推向极端,否认一般交往中不可避免要多少存在的〃利〃的成份,失于〃宽容〃和〃权变〃,也未必就是十分正确的态度。
3。文化机制
认真说来,仅仅只靠〃人情〃来维持群体,是不大靠得往的。 毫无疑问,〃人情〃,或者说人的情感,是内在的、自发的、人皆有之且生而有之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而且还是最真实和最美好的。因此,从理论上讲,用情感来维系群体,便确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越『性』。但是,情感又毕竟只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一方面,它深藏在心,看不见,『摸』不着,无从确认,不可测量,难以把握;另方面,它又富于变化,或因人异,或因时迁,或以物喜,或以己悲,容易冲动。所以,用它来维系群体,有时又不大〃靠得住〃。尽管有〃良心〃制约于内,〃义气〃制约于外,〃同情感〃修养于里,〃人情味〃文饰于表,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仅仅只靠这〃感情〃来〃用事〃,毕竟风险甚多,把握不大。显然,为了确保群体的稳固、社会的安定,还必须有较之〃人情〃更为〃可靠〃的方式,亦即更具有现实『性』、强制『性』、结合力和制约力的机制,来作进一步的规范和制约,才能保证这群体,不致于变成〃一盘散沙〃。
这种机制就是〃单位〃。
对于中国人来说,〃单位〃是极其重要的。它的重要『性』,有时也不亚于饮食、服饰、面子和人情。两个中国人见了〃面〃,如果是〃熟人〃,便问〃吃了没有';如果是〃生人〃,又没有经过〃介绍〃,便多半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在大街上骑车闯了祸,或者到机关衙门里去办个,警察和门卫都会问这句话。如果是女儿带了男朋友到家里来,那做母亲的,几乎便一定要问这句话。〃单位〃,差不多可以说是中国人生存的依据。
〃单位〃首先是〃饭碗〃。一个人,如果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是〃吃皇粮〃;如果在国营企业工作,便有〃铁饭碗〃;如果在三资企业工作,有〃金饭碗〃,如果在不太景气的单位工作,也许捧的只是〃瓷饭碗〃、〃泥饭碗〃,但也好歹〃有口饭吃〃;如果还在上学,则无妨视学校为〃准饭碗〃,事实上许多人的考大学、选专业,也都是考〃单位〃、选〃饭碗〃。总之,有了〃单位〃,就意味着有一份工作和一笔收入,可以〃养家糊口〃,至少〃饿不着〃。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这个在一定意义上即等于是〃饭碗〃的〃单位〃,能不重要吗?
〃单位〃又是〃面子〃。一个在〃大单位〃工作的人,〃面子〃也大,〃架子〃也大,那些在〃小单位〃工作的人,见了他就不敢〃装大〃,只能〃做小〃。如果一个人竟没有〃单位〃,当然也就没有〃面子〃。岂但没有〃面子〃,恐怕还会被视为〃可疑分子〃和〃危险分子〃,甚至被视为〃无业游民〃和〃闲杂人等〃。在许多〃单位〃的门口,都竖着〃闲杂人等严禁入内〃的牌子,对他们是严加防范的:〃他怎么会连个单位都没有呢?〃八成是有什么〃问题〃。所以,当〃个体户〃刚刚出现,还没有成为〃款爷〃的时候,他们是〃吃不开〃的,他们自己心里也忐忑不安,老想着给自己找个〃单位〃,比如〃挂靠〃在某个国家或集体的单位,或把自家的小店,堂而皇之地称作〃公司〃,这样才有〃面子〃。总之,〃单位〃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两个人相互认识时,之所以要询问对方的〃单位〃,也是为了探知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以便掌握自己态度的〃分寸〃。而那些在〃大单位〃工作的人,也一定会把自己的〃单位〃,赫然地印在〃名片〃上。
〃单位〃还是〃人情〃。两个人的〃单位〃,如果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两个人无论是否认识,也都有了〃情面〃。如果他们的〃单位〃是〃上下级单位〃、〃兄弟单位〃、〃相邻单位〃或〃客户单位〃,其〃关系〃又更进一步。这时,如果一方向另一方提出什么请求,只要办得到,不太麻烦和困难,那么,〃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双方〃单位〃的〃面子〃上,也得〃做做人情〃。或者双方〃单位〃并无〃关系〃,但对方的〃单位〃上有自己的熟人,也可以〃拉关系〃,〃套交情〃,甚至〃走后门〃。其中原因乃由于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原因,个人与单位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两个〃单位〃之间如果想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对方〃单位〃中〃熟人〃的〃关系〃,去〃托人情〃、〃套近乎〃。单位既然是〃饭碗〃,是〃面子〃,是〃人情〃,则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单位〃不仅是〃饭碗〃,是〃面子〃,是〃人情〃,而且还可以说是〃父母〃、是〃家庭〃,甚至是〃摇篮〃,是〃襁褓〃。一般说来,国内的〃单位〃都有下列义务和权利,或者说具有下列功能:
1、安排工作,指定岗位,派遗任务,考核业绩,评定工资,决定升迁。指示〃出路。〃
2、安排〃衣食住行〃,包括建立食堂,分配住房,发工作服,发福利费,夏天发降温费或冷饮,冬天发烤火 或宿舍供暖,建立澡堂以解决〃洗澡问题〃;为家不在单位的职工报销〃月票〃或发〃自行车修理费〃,用单位的车接送职工上下班;发〃洗理费〃、〃书报费〃、〃粮油补贴〃、〃副食补贴〃、〃燃料补贴〃;逢年过节为职工采购〃年货〃,或组织价格较低的肉菜粮油来单位上卖,在物资供应紧张的时期还要负责发放购买粮、油煤、禽蛋、副食、布、的确凉、鞋、手表、自行车、电视机、洗衣机等等的各类票证。
3、安排娱乐活动,如组织看电影、看球赛、看演出,开运动会、联欢会、舞会,组织外出参观、旅游、疗养。
4、『操』办婚丧嫁娶,包括批准结婚和离婚,给育龄失『妇』传授计划生育知以并发放避孕工具和『药』品,分配生孩子的〃指标〃并指定何时方可出生,批准生第一二胎,制裁〃超生〃;如未有〃对象〃,有义务帮他〃找对象〃;如已有〃对象〃,有义务为他分配住房,并帮他主持『操』办婚礼;如夫妻分居,有义务将其配偶调来本地,介在他〃单位〃 无法接收时有义务自己〃消化〃,在一时不能调来时应给予亲假并报销路费;职工生病,有义务为其安排治疗,报销医『药』费,并进行深望,其配偶生病则有义务探望;职工死亡,有义务为其『操』办丧事并发放丧葬费,其配偶死亡则应吊唁。
5、组织政治学习,关心思想进步,发展党团员,选拔各类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出国进修等。
6、安排退休人员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娱乐、疗养的条件;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包括子女入托、进幼儿园上学和安排工作等。
7、保存每个成员的〃档案〃,有权在必要时通过一定程序添加或抽去某些材料。
上述权利、义务和职能,一个中等规模的〃单位〃便都会有,〃小单位〃可能少一点,〃大单位〃可能更多一点,但大体上,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甚至喜怒哀乐,单位部〃承包〃 了,正可谓〃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果你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奢望,比方说,不想有过多的〃自由〃和〃主见〃,那么,在这样的〃单位〃里,应该说会感到母亲怀抱般的温暖,不用『操』太多的心,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所以,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如果找到了一个〃好单位〃,那就简直会〃终身〃受益无穷。难怪那些做母亲的,要关心女儿男朋友的〃单位〃。因为这意味着女儿的〃终身〃是否确有依托。事实上,〃单位〃的〃关怀〃,一般都惠及配偶的。比方说,许多〃单位〃都规定,本单位人员去世后,单位负责其安葬;如果自己没有〃单位〃,则配偶所在单位还会负责其丧葬。这真是〃生有所安,死有所葬〃。岂非〃终身〃有靠?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包揽一切〃、〃关怀备至〃的〃单位〃,确乎会使〃身〃在其中的人产生一种与之融为一〃体〃的感觉和情感,从而建立起一种〃血肉〃联系。当他在外面,和〃外单位〃的人在一起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替〃本单位〃说话,为〃本单位〃争名争利,争面子争实惠。如果〃外单位〃的人居然攻击〃本单位〃,指责〃本单位〃,即便对方说得有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原本也有意见,这时心中也会大起反感,觉得对方是在有意攻击自己,贬低自己,〃小看〃自己。这时,即便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奋起反抗,据理力争,和对方吵个〃面红耳赤〃。因为个人与〃单位〃既已融为一〃体〃,当然也就共有同一张〃脸〃,〃单位〃的〃面子〃也就是自己的〃面子〃。所以,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说话,要想不伤害对方的〃面子〃,最好连对方的〃单位〃也不要妄加指责,甚至最好多多恭维。一个人,如果公开向〃外单位〃的人说本单位的〃不是〃,而同时又有〃本单位〃的人在场,便多半会引起〃同事〃的反感甚或义愤,认为〃这家伙〃居然〃吃里扒外〃,〃太不像话〃。甚至〃外单位〃的人也会莫名惊诧,从内心深处看不起这种〃不识大体〃的行为。除非对方是关系极深的〃自己人〃,又没有〃别人〃在场,才可以诉说。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开会时,说自己〃单位〃各方面都不如对方〃单位〃,甚至〃差得远〃。因为〃本单位〃的同行者都知道,这是为了给对方〃面子〃而说的〃客套话〃。不过,即便是这种〃客套话〃,一般也只能由带队的领导说,而且要说得空洞,不能有太多的具体内容。当然,为了表示〃虚心〃学习的〃诚恳〃,也不能一点具体内容都没有,多少也要讲一点〃本单位〃确实不如对方〃单位〃的地方,这样对方才会实实在在地感到有〃面子〃。所以,这种话只能由带队的领导说。如果由一行中地位最低的小青年来说,不但掌握不住分寸,也不但会有〃吃里扒外〃之嫌,而且对方也不会〃领情〃。
至于回到〃本单位〃,则又是另一副〃面孔〃。因为这是在自己〃家里〃,说话可以放肆,行为也可随便。不但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本单位的一切福利待遇和种种好处,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要工资,要奖金,要级别,要职称,要住房,要…… 。倘不如意,便要〃闹情绪〃、〃提意见〃,比如称病不来上班,〃磨洋工〃,既不辞职也不工作地〃占着茅坑不拉屎〃,故意在吃饭时找到领导家里去让他不得安宁,给上级写信或在上级检查工作时去〃告状〃,让〃本单位〃领导难堪等。〃闹情绪〃的理由多半是〃都是一个单位的,为什么他们可以(比如晋级、升工资、分房)而我就不可以?〃〃提意见〃的依据则多半是〃看看人家单位是怎样做的?〃这时,〃单位〃又成了随时可以祭起即用的〃法宝〃。遇到这种情况,〃单位〃的领导往往自己就首先觉得〃理亏〃,于是极尽安抚劝慰之能事,就象父母拿糖去〃哄〃不听话、闹别扭、耍孩子脾气的子女。如果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公然搬出规章制度来〃弹压〃,〃单位〃上其他人就会〃抱不平〃,认为该领导没有〃人情味〃。当然,如果不多少给一点〃实惠〃,只是〃拿好话甜和人〃,则又可能被视为〃滑头〃。高明的办法是设法〃调剂〃和〃弥补〃。比如张三和李四年资能力贡献大体相当,张三升了级,李四没有,便可以安排李四公费出国一次等等。
上述种种,之所以虽然在逻辑上并无多少道理,却又被人们公认为〃理所当然〃,就因为无论领导抑或群众,都在潜意识上把单位和个人融为一〃体〃。既然融为一〃体〃,当然也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了。事实上,许多单位,如工厂、学校,都会张贴悬挂这样的标语口号:〃团结起来,振兴我厂(校)。厂(校)荣我荣,厂(校)耻我耻〃,亦在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一体意识〃。同理,既然〃俱为一体〃,则〃单位〃上有的〃好处〃,也就应该〃利益均沾〃,人人有份,才是〃有福同享〃。当然,如果〃单位〃上有了困难,大家也应〃有难同当〃。这时领导也可以同样〃理直气壮〃地要求群众暂时放弃和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共渡难关。在这个时候,率先主动提出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的,就叫〃识大体〃。也就是说,个人是〃个体〃,集合起来是〃集体〃,团结起来是〃团体〃。〃单位〃作为〃集体〃和〃团体〃当然是〃大体〃(反之个人则是〃小体〃)。因〃小〃失〃大〃,便叫〃不识大体〃,更何况小大之〃体〃,早已融为〃一体〃?更何况〃单位〃上平时〃关怀〃我们,〃照顾〃我们,这个〃人情〃又岂可不〃回报〃?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在''单位〃上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发展到了一种无可挑剔的极致境界。所以说,〃单位〃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场所〃,而可以说是强化群体意识、维系群体关系的一种〃机制〃。
4。时尚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潮』流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渐渐求一种〃时尚〃,〃时尚〃也自然地成为一〃社会问题〃。
的确,一方面是对〃奇装异服〃的深恶痛绝,另方面是对〃时髦新『潮』〃的盲目追求,这看起来犹如冰炭而不能两容的矛盾倾向,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并存于中国文化之中的呢?
根子仍在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如前章所述,就是说群体先于高于个体,每个个体都只能作为群体的一员而生存。因此,每个人的价值……尊卑、贵贱、优劣、是非、善恶、美丑等,都只能通过自己与群体、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人那里得到证明。就连〃冠冕堂皇〃的〃羊人〃,也只是〃于人而美〃,于我则为〃仪〃,更何况其他?又更何况,服饰这东西,原本就是穿在自己身上给别人看的。如果没人看,再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没有意思。陆游咏梅之词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花儿尚且不能无人观赏,而况美貌盛妆之人乎?所以爱美的女子一旦无人观赏,也就无心梳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年轻貌美的妻子,尽管家中各类洗发香波和润发膏油应有尽有,只因丈夫从军东征,便〃首如飞蓬〃,这就叫〃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既然穿衣打扮,原为让人观看,则每个人的服饰,便必须根据自己面对的对象而加以确定,不能一味地讲什么〃美学原则〃,更不能随心所欲,别出心裁,甚至不能修饰得过份。完全不假修饰,固然粗野陋俗,会被人〃看不起〃;过于讲究修饰,又显得虚伪做作,会让人〃信不过〃。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相半之貌〃。〃文质彬彬〃,就是既文雅又质朴,既有修养又不失本『色』,才是真正的君子。
君子既然必须〃文质彬彬〃,当然也就不能〃奇装异服〃。奇装异服之所以遭人物议,表面上看是因为不合〃礼〃,实质上则是因为不合〃群〃。想想看吧:大家都穿这样的衣服,你却偏偏要穿那样的衣服,这不是存心要和大家过不去吗?不是存心要让大家瞧不顺眼吗?不是公然不把大家伙儿放在眼里吗?不是太狂妄、太自大、太目中无人、太自以为是了吗?难道就你懂行就你出新就你爱美?难道别人都是阿斗,就你是孔明?难道别人都是卡西莫多,就你是皮尔卡丹?……厌恶、反对、痛恨〃奇装异服〃者,大多是这种心理。
不能完全说这种心理毫无道理。道理也很简单:既然穿着一定的服饰,是对他人的尊重;那么,穿着〃奇装异服〃,当然也就不能不被视为对他人的蔑视。并且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的蔑视,而是对公子、对群体的蔑视,这就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公愤〃。所以历史上喜爱〃奇装异服〃的人,差不多都鲜有好下场。甚至像公于臧那样因一顶奇特的帽子而丢了脑袋,还不能得到舆论的同情,当然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穿着过时服装,用过时的方式装饰自己,情况则又不同。它虽然也是〃不合群〃,但却不是因为看不起群众,故意和大家作对,而只是比较〃傻〃,比较〃笨〃,或比较〃闭塞〃,才〃落后〃于群众。穿着者本人既无〃恶意〃,当然也就不会引起反感、厌恶、憎恨和敌意,而只会引起多半是〃善意〃的嘲笑,或仅仅只是觉得〃可笑〃 而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