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的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孩提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广大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新世纪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而奋斗。

    题后感悟:

    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看到这些,不知家长们作何感想呢?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三、独处能力,看清“虚假的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把与人交往、待客能力看作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在某种情况下,独处能力甚至比其他能力更加重要。因此有人这样说,不善于与人交往、待客等交际能力固然是一种遗憾,但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能力,是让一个人具备应对孤独和寂寞的策略。也就是说,具备了独处能力就不会再害怕寂寞,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不会寂寞,而是要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有关专家认为,人在寂寞时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惴惴不安、做事无头绪、一心想逃出寂寞;其次是逐渐习惯寂寞,可用一些其他的事务来驱除寂寞,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最后是把寂寞当作一片诗情画意的肥沃土壤,一种创新的契机,一种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很显然,最佳的状态应该属于第三种。

    因此,独处能力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尤为重要的,但是人们要清楚,独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应从小就培养及训练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成长的过程看清“虚假的自我”。

    孩子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

    5岁的明珠现在上幼儿园中班,从外观上来看,她有一副饱满的额头,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给人十分机灵的感觉,也很讨人喜欢。可最近不知怎么了,原来十分活泼的明珠喜欢上了“独处”,她经常会一个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状态中,很多次,妈妈看到她独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手里也不停在摆弄着玩具,这些异常的状态令父母十分担心。有时候,妈妈也会关切地问女儿在做什么,可是明珠却并不配合,每次她都心不在焉地说道:“没有干什么啊?”明珠到底是怎么了?小小的年纪难道就有心事了吗?

    其实像明珠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因此父母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因为“独处”并不是大人们的专利,小孩子也同样需要享受“一个人”的空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内心的情感越来越丰富,虽然脑子中的相法不如大人那样复杂缠绵,但毕竟还是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因此,他们也会静静地在一旁“思索”一下。事实证明,不管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有多深,他们还是仍然会为自己保留一块“独处地”,只供自己享受。而这种状况多发生在五、六岁左右的孩子身上。

    专家还指出,“独处”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大人一刻都不能离开他,一离开就不做功课,逃出去玩。”有些父母还说:“这孩子实在太缺少‘独处’了,而且从小就难得孤独。”其实,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造成这一切后果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打从孩子一生下来,他便成为全家人的“焦点”,一颦一笑牵动着全家的心,一哭一闹都不会逃出大人们的视野。因此,造成了他们根本就没有“独处”的机会,长大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大人的陪伴。也许在小时候,这样的依赖并不能显现出它的弊端『性』,可是长大后又该怎么办呢?这些,不知家长们有没有想过?

    可以看出,孩子如果不会独处,就很可能缺乏独立自主『性』,不仅是生活上的独立,更缺少思维上的独立『性』、创造『性』。试想,没有“独立”的锻炼,又怎么可能体验“独立”的快乐?“独处”是孩子可以独立的时空条件,在独处中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体验环境、解释问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玩耍、解决困难,更能保证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

    因此,专家建议已为人父为人母的朋友们,给孩子们独处的时间吧,孩子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请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势在必行

    张女士一直都特别喜欢小孩子,有一年暑假,她带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去公园玩,大的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小的今年刚满4岁。在玩的过程中,小丽发现两个孩子非常不一样:7岁的孩子做起事来就有板有眼的,皮球就是拍的,跳绳就是跳的;而那个4岁的孩子呢?他就像是一个小猴子,一会儿将跳绳绑在双杠腿上当“摇篮”,一会儿拿起皮球当“保龄”,一会儿又将球网当成“铁丝网”,学着解放军叔叔匍匐前进,看他那开心的样子,玩得是不亦乐乎!后来居然连年长他3岁的邻居哥哥也来模仿他玩耍的姿势……

    张女士对于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是再熟悉不过了,7岁孩子的父母非常的“用心”,对孩子照料地是无微不至,有求必应,还给孩子安排了诸多的额外发展及学习内容。从孩子4岁起就开始让他学钢琴、学书法,难得有“独处”的时间;而相反那个4岁的孩子,父母都比较“粗心”,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父母的粗心也越来越严重,很多时候都让孩子一个人玩,顶多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在外人看来这孩子总是“孤独”的。但就是由于家长的“粗心”,才造就了这个4岁的“小鬼”充满独立而富有的创造『性』!

    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独处”的能力呢?这里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当你一个人独处时,是感觉特别无聊、难以忍受呢?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十分享受呢?如果是前者,则就表明独处的能力还不够强,若是后者则说明可以很好地将寂寞运用起来,独处能力很好。如果你想试一试孩子是否有独处能力,不妨用这个方法来试试“小精灵”?

    西方的一些专家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的内容是孩子的哭闹行为,结果发现,哭了之后立即收到反应的婴儿,1岁后还会哭闹的比率比较低。该研究的负责人表示,母亲对婴儿的需求愈是敏感,婴儿就愈有安全感,除了能与父母建立起浓厚的亲情外,还敢于外出探索新鲜事物,逃脱家人的依赖感。

    在现如今的社会,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你没有独当一面的勇气与魄力,那么就会被残酷的现实所淘汰。家长必须明白,放任孩子独处,并不是冷落他或是不关心他,而是让他真正去体验并学习生活的实质。在独处的时间里,父母如果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他时候很难发现的能力。只要他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在他玩的过程中,遇上了一点小挫折,家长尽量不要去帮助他,让他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若他开始吵闹时,不妨试着先和他先说会儿话,用声音来安慰他,等到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抱抱他。如此一来,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是那么的不被重视,同时也让他知道父母也有事情做,他必须要学会等待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父母不要以为让他们独处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不是的,凡事过犹不及,过长地放任孩子独处,很可能让他们产生“没人愿意理我”的感觉。

    也许很多家长都以为,喜欢独处的人往往『性』格都比较内向,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不利。事实上并非如此,有独处爱好的人与其『性』格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爱好独处的人并不是木讷、反应迟钝的人,在和他人接触时,他们也会表现地十分活泼开朗。只是不管他怎么与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更多的则是一种更为富有的知识与理『性』思维。

    题后感悟:

    独处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极佳机会。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四、待客能力,文明礼貌尽现其中

    中国乃礼仪之邦,礼貌待客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圣人孔子曾说:“齐之以德,道之以礼”、“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在现代社会交往中,礼貌也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因此,从小教育孩子懂礼节、礼貌待客尤为重要。同时,待客能力也是孩子学会处事明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家里来了长辈或是同龄人,家长不妨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呼客人,不但可以锻炼他们做事的态度,还可以锻炼他们与人友好相处、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在中国,很多传统的父母都十分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家里来了客人时,小孩子最好回避一下,不要在客人面前没大没小的。听起来,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很多人小时候就是这样度过的,家长们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只会消磨孩子们的待客能力。等到他们长大后,当他们面对客人不知所措、语无伦次、脸红心跳时,父母就会品尝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颗“苦果”了。

    不以“失礼”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礼”

    一天,小琳的妈妈在家里办了一个朋友聚会。“小琳穿得好漂亮呀,谁给你买的呀?”其中一位女客人热情地蹲下来与孩子打招呼,只见小琳怔怔地看着女客人,一言不发,不说也不笑。突然,她伸出小手,一把抓住女客人的头发,“哎哟……”一声惨叫,女客人痛得大叫了出来。看到女儿做出如此“失礼”的事情,妈妈一气之下“啪”地一下打在小琳的屁股上,之后小琳大哭不已。聚会还没有开始,局面就尴尬不堪:一个失态大叫,一个恼羞成怒,一个哇哇大哭。

    小琳的妈妈用“失礼”的方式来教训孩子的“失礼”,其结果不但没有让孩子明白到底该怎么做,还当场把矛盾激化了。父母应该明白,“失礼”是教不出“有礼”孩子的,如果孩子真的当众做出了什么令人难堪事情,千万不要再将难堪扩大化,要知道这样不仅令孩子更加伤心,自己也很有可能下不来台。因此,父母要注意维护孩子的“面子”,不要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怒斥或打骂孩子,也许家长会问:到底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拉到一旁,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注意。那就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无礼”表现常常掉以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嘛!”还有的出于“护短”:“这孩子天生这种『性』格,管也没有用,只要不给大人惹出是非就行了。”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证明,一个从小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若对幼小时期的“小恶”听之任之,日后很可能酿成大祸。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礼仪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待客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孩子要热情待客。家里来了客人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主动起身迎接客人进门,不要等到客人问起孩子时才从后面跑来。然后,再热情大方地向客人问好:“您好”或“叔叔好”、“阿姨好”……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称呼。父母应教导孩子:凡是来家里的人都是客,都要热情接待,不要“冷客”,更不要“逐客”——包括你不喜欢的人,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同样应当以礼相待。

    2。客人进屋后要给客人让座,邀请客人喝茶、吃水果。同时父母还要教育孩子,不要抢在客人面前去吃食物,要先让客人。

    3。和客人说话时应当大大方方的,不要小气扭捏。当客人问自己问题时,应大方回答客人;在家人与客人谈话时,孩子最好不要去打扰;在客人面前不要跟父母发脾气、争吵、磨着客人答应自己的不合理要求等。

    4。学会和同龄人玩耍。如果客人带来的有小朋友,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接待小客人,教育孩子与小客人友爱相处,并拿出自己的玩具、图书、零食等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即使是客人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表现时,也要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

    5。若客人送给孩子礼物,父母要告诉孩子,一定要向客人表示感谢。哪怕这件礼物并不十分符合自己的心意,也不要表现出不高兴的表情。

    6。当客人离开时,要让孩子和大人一起跟客人道“再见”,然后送客到门外,应目送客人走出视线以外再回屋关门。

    给孩子携带的“教养名片”

    李佳应邀来张伟家做客,他轻轻地叩开张伟家的门,开门的是朋友家9岁的独生女小丽,小丽将李佳迎进客厅,天真地说:“爸爸妈妈出去买菜了,一会儿就回来,叔叔你先坐。”李佳应声坐在沙发上。落座后,小丽问:“叔叔,你是喝冷饮还是喝热茶?”李佳委婉地拒绝了,说等她爸爸妈妈回来再说。小丽却说:“不要坐在这儿干等吗?我父母见了,一定会批评我的。”李佳盛情难却,就要了一杯饮料。不到半分钟,一杯柠檬水就放在李佳的面前。之后,小丽坐在他旁边和他聊天,俨然一个“成熟”的小主人。那颗可爱的童心,那份火一般的热情,那份恰到好处的待客风采,深深地打动了李佳,这个孩子的待客能力可与成年人相媲美,而孩子的文明礼貌表现也尽在其中。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家长们明白:教孩子学会待客之道,文明礼貌是孩子做人的“身份证”,是孩子随身携带的“教养名片”。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小丽的待客之道的确是非常令人非常赞叹的,这当然与父母平时的教育是离不开关系的,她不可能天生就具备这种能力。其实在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就应该像小丽的父母一样,不要总是怕孩子是否会给自己丢脸。试想,不经历跌倒,又怎么能更加坚忍不拔呢?家长为孩子铺设的金钱路、鲜花路,绝不是成才之路,而待客能力却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当然,父母的榜样力量也是具有无穷力量的。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如果孩子比较懂得待客之道,那么其父母必定也有高超的待客能力。因此,父母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榜样力量,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

    大部分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和才学、机遇有关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彬彬有礼的风度。而这风度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其实并不难,因为这风度就体现在待客时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待客能力也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之一,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日后有一番作为,就不要忘了对他们进行待客能力的训练。

    孩子在健康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当然其中有很多深奥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待客能力,礼貌待人”,既没有难以理解的深刻道理,也没有『操』作复杂的技术要领,都是一些平常琐事,只要用心就可以学的很好。遗憾的是,这些小细节往往被父母列为“不拘小节”之列。

    题后感悟:

    “教孩子学会待客,讲文明礼貌”,这不是什么教育的大课题,但它却折『射』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五、“口齿伶俐”,必须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口齿伶俐”是形容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能将自己的想法说的既清楚又明快。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你才能将心中所有的想法都表达出来,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思维。不然,即使你是才思泉涌,也不能让别人十分清楚地了解。因此,语言表达要从小培养。

    语言是人体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就能判断出他的思维能力到底是怎样的,而人体的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主导与核心。因此,孩子“口齿伶俐”早期的语言训练对其智力开发是至关重要的。

    “口齿伶俐”应从小培训

    镜头一:4岁半的婷婷说起家里成员时说:“家里有一个我,弟弟一个,爸爸一个,爸爸上班,我妈妈一个,妈妈在家做饭,『奶』『奶』特别喜欢我。”

    镜头二:莉莉今年7岁,有一位阿姨问她:“上课能跟上吗?”她说:“穿运动鞋能跟上,穿小皮鞋就跟不上了。”

    在第一个例子中,婷婷的说法虽然也能够让别人明白,她家里一共有5位成员。可是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婷婷的话,那一定是“语无伦次”。而在第二个例子中,很显然,莉莉并没有明白阿姨所问的话,因此“答非所问”。如果纯粹从说笑的角度来看,童言是非常有意思的,似乎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笑料。可是如果从能力上来讲,也许就不那么乐观了,这些结果大多都是父母平时不重视培养孩子语言思维能力所导致的。

    众所周知,孩子说话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像人们常说的即兴表演一样,他们的说话也是现场的即兴表演。这场即兴表演是否精彩,是否能够赢得人们的喝彩,语言的表达能力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如果一个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好,逻辑『性』很强,势必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可能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的年龄还太小,语言组织能力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必要为此特别教育。便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正在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此时父母如果能够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此时没有重视这一方面,那么就会错过最佳时期了。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孩子正确地发音、说单词、讲简短语句

    正确地发音是孩子学习说话的基础。当孩子还处在咿咿呀呀学语时,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与他对话,让他听到语言所发出的声音,看清楚家长讲话时的面容、表情和姿势以及说话时所对照的实物等。当孩子试着学习发音、说话时,家长要给予鼓励与赞美。若孩子发音不准,家长要想方法给予引导,如模仿口型、模仿动物叫等,这些方法可以使孩子调整错误的发音。有些孩子的先天发音器官有缺陷,因此对于语言的学习可能不够敏捷,此时父母不要『操』之过急,应该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坚持训练,而且还要对他们表示出自己的信任,不断地给他们信心等。

    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应该先学习单词,再教孩子说简短的语句。比如当孩子张开双臂想要妈妈抱时,这时母亲最好不要立即去满足他的要求——抱他,应教导他喊“妈妈”、“抱抱”的单词或“妈妈抱抱”的短语,如果孩子做到了,再去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对孩子学习评议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很大的强化作用,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及锻炼机会。

    二、锻炼孩子“口齿伶俐”的连贯说

    在教孩子学习说话时,要注意使孩子学会连贯地、“口齿伶俐”地说话。当然,这并不是说简单地增加一些词语,而是要求孩子用一些词语来说明某一件事、某一个物品或是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等。孩子连贯地说话,一方面要依赖其发音、说单词、讲短语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也必须依赖其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或已有的感知经验或是全面的认识。若孩子不了解这些实物的『性』质,家长可以一边做着某件事的动作,一边指导孩子连贯地说着这件事的表达文字;或一边看着图片,一边指导孩子连贯地叙述图片的内容等。

    三、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提高孩子的应变语言能力

    在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家长的培养及训练指导方法应灵活多变,各式各样,以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从而使孩子能积极并身心地投入进去参加训练。语言的训练,内容本身就是特别反复且多样的,运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训练,有利于训练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包括演示讲解、看图讲话、互相问答、听故事复述、游戏比赛、角『色』扮演等等。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误区

    大多数的家长在看待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存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很多家长都认为“说话谁都会”,“等长大了就会说清楚了”,“实在没有什么可学的”,慢慢就会说得就有逻辑『性』了。

    2。认为没有必要培养孩子“耍嘴皮子”的功夫,只要他们能把话说出来,让人听得懂就行了。

    3。中国的父母很多都桎梏于“少说多做”的褊狭理解,认为“埋头做事”才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当然,这种多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人的语言和能力能够齐头并进,那么他的成功一定会来的更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