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gl]凰涅天下-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横山:今陕西省的横山县,即以此山命名。

    横山即古桥山,为横山主峰,接宁夏诸山,横亘千余里。宋人经常提到的横山,并非指整个桥山地区,而仅指桥山的北部地带。

    4、宥州、龙州:都属于陕西靖边县,前者在县西北,后者在县东南。

    5、洪州:对应横山之南的陕西延安市,直线距离二百二十里左右。

    6、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

    7、横山银夏七州:横山是从东北斜卧西南,所以称横山。横山北面,邻近山脉的,从东至西为银州、龙州、洪州。夏州在银、龙二州的北面,距离一百八十里左右,三州形成三角形。宥州在洪州的北面,相距百里。盐州在洪州之北、宥州之西,是银夏七州最“下面”的一个州。

正文 359出兵与否

    皇帝和众宰执的表情都一凝。

    范宗尹看了皇帝一眼,面色冷峭地哼了一声;“不知道的;还以为种枢副是北边的人。”

    种瑜不理会他,顾自往下说:“何以言之;北廷不会犯此四项之误?——

    “其一;北廷经马政和兵政改革后;不但不缺马;而且训练出了六万精锐骑兵,在对金作战中大放光彩。如岳飞的骁骑军;刘锜的捧日军,就是其中锋芒最锐者,相信陛下和诸位相公都听说过这两位的大名;连铁浮屠都败于其指挥的锐骑之下,难道西夏铁鹞子还能比金国铁浮屠更厉害?何况,除了骁骑、捧日二军之外,如云骑军、武骑军、云翼军、骁锐军、骁捷军等也俱是对金作战中赫赫有名的骑军。有这些精锐骑兵在,就算西夏骑兵逃到荒漠,也未必能逃脱北军骑兵的追歼。”

    范宗尹的脸色僵了一下,却无从反驳。

    北廷马步禁军只有四十万,但俱为精锐之士,绝非大宋以前的百万禁军可比。兵贵精,而不贵多——南北二廷的兵马新政都体现出了这七字。虽然六万骑兵从数字上看起来不算多,但精锐骑兵的战斗力远远不是寻常骑兵可比的。范宗尹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何况这些骑兵还是经历了灭金战争的铁血之骑。

    皇帝和宰执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的确,以骑兵而论,北军锐骑的锋芒已经盖过女真铁骑,成为当世之雄。若论骑兵的整体战力,恐怕南军还是要逊上一筹。

    赵构有些干涩的声音道:“种卿,继续。”

    “是,陛下。——其二,北廷七路伐夏,设立西讨行营,以雷动为兵马都总管为统一指挥,坐镇中军。如此,有雷动居中调度,既能指挥、调节各路进度和作战配合,又避免出现如元丰伐夏时高遵裕、王中正因嫉妒他路军功而阻挠部帅进军的情况发生。”

    赵构目光更沉,无论军谋战略还是为帅气度,雷动都是当世之杰,绝非高遵裕、王中正之流可比,有这样的主帅,未战便已占了三分胜机。

    种瑜道:“其三,北军以雷动为七路都帅,各路部帅也皆为勇略之将,将帅相和,并且没有不通兵事的文臣掣肘,将帅用人得宜,就不会重蹈前三次伐夏战争的覆辙。”

    宰执们心想:雄帅勇将锐兵,北军都占全了,这样还不能打胜仗那真是天意了。

    便听种瑜道:“其四,朝廷不信任前方将帅之事,在北廷不可能发生。后方朝堂有雷雨荼坐镇,就算朝中有非议声,也会被雷雨荼压下去,不会影响前方战事。没了朝堂上的疑虑指责,或调将换人,或遣中官监军……这些扯后腿的事,影响战事的最不利因素也就排除了。”

    此时,包括皇帝在内,座中已经无人怀疑北廷讨伐西夏之战不会胜利。

    种瑜目光飘悠悠地看了议事桌一圈,落在范宗尹脸上,“范参政以为如何?”

    “哼,如此只能说明北廷占据极大胜面,但两三月内就亡夏,种枢副还是太乐观了点。”范宗尹的语气并没有放软。

    诸位参政心里也都这么想,虽然北廷攻伐西夏的胜局已经无人怀疑,但要说两三个月内就结束战争,那也太迅猛了?——西夏会如此不经打?

    却听种瑜道:“范参政不要忘了,西夏东北面还有辽国,北面有汪古大王府——对夏国云内州虎视眈眈。”他说着在舆图上点了下阴山之南的位置,又用棒端敲了敲原来的金国宣德州——现在的夏国北定府治所,“而且,察哥在这里。兴灵无帅,能挡北军几何?”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同样的道理,十将易得,一帅难求。

    种瑜心道,雷动必然还有其他手段,否则伐夏战争越久,对北廷越不利——但雷动的凭恃是什么呢?

    他看了卫希颜一眼,认定这位必然知晓些内情。

    卫希颜神色依旧淡然,接过种瑜的话道:“除了种靖岚说的这四项外,还要加一项——北廷职方司的情报能力。之前对金作战能够胜利,谍报细作占有大功。如今对夏作战亦如此,地理形势、军镇布防、朝堂动向等,刺探得越详细,战争就事半功倍。”她话中带着深意道,“有时候,战争的胜负并不决于战场之上。”

    丁起忍不住问:“卫国师的意思是……?”

    卫希颜道:“雷动枭雄之辈,权略智计过人,不做无把握之事,伐夏之前,岂会不顾虑我朝出兵?除非,这场战争不会打多久。想来,雷动灭夏还有其他凭恃。”

    议事厅沉静下来。

    过了一会,赵构看向卫希颜道:“南北必一统焉,枢府可有谋略?”

    皇帝这话问得高明了,不再逼迫枢府出兵,而是问南北统一的大业——枢密院决军国大事,拿个谋略出来吧!

    卫希颜心中自有盘算。

    在攻打金国之前,她和名可秀就多次议过南北如何一统。金国灭亡后,她和雷动松蓬山之议,立下约定——西夏灭亡,南北一统。

    她目光掠过长桌对面的八位宰执,回应皇帝的话道:“南北两宋,是同根兄弟。陛下与北面那位君主,是叔侄。靖康国危,先帝废宁王(赵桓)帝位,诏立陛下,但民间也有诽议,说先帝当时已经神智不清,废立诏书是他人写的伪诏——当然这肯是从北廷传出的诬蔑之论。但后世史书怎么写,谁又知道呢?无论正朔之争如何,南北君主俱出赵家,分别为南北军民臣服,这是事实。而北廷因占地利之便,遂可逐去侵宋胡族,挥师北进,灭宋寇仇;吾朝虽也渡海北进,亡金有份,但公正而论,建功不如北廷;如今再伐西夏,若收复西北之土,则天下皆认为北廷承继祖宗之志,复燕云、亡西夏,建业功勋盖过吾朝,应当为赵宋正统。”

    在位十年,赵构城府已经历练得很深,但闻听此话也不由变了脸色。

    议事厅内气氛很微妙,宰执们都木着个脸,谁都不愿在这时候接话,这种敏感遭忌的话也只有卫希颜敢直言不讳地挑破。

    “如今,北廷挥师举伐西夏,此正是完成大宋历代先帝未竟之功业。若吾朝于此时兴兵北进,敢问陛下及诸位相公,这檄文中如何称道?说北边君主是伪帝,吾朝北伐是讨伐伪朝,一统中原,恢复赵宋正朔?——只怕难堵天下悠悠之口,说真了剖白了,那就是‘趁火打劫’。”

    赵构心中怒意腾生,又强自按捺了下去,且听她说下去。

    卫希颜仿佛毫不在意皇帝越来越冷的脸色,声音平静如恒,“当然,南北终须一统,不能这么分裂下去。但不能为了统一,把中原打得败坏了。战争打起来,死的不止是两方将士,还有两方百姓,无论哪边的百姓都是大宋的子民。战火一起,又不知多少地方将成废墟,良田庄稼,城池房屋……,这可不是攻金攻夏,伤筋动骨都是大宋的基业。打得越厉害,收拾重建起来就越费力。这场战争迟早要打,但何时打,怎么打,却须得顾虑周全。”

    她看了一眼对面的宰执们,语气仿佛带着两分嘲讽,“你们士大夫治天下,总是讲仁义为道——这南北统一之战不是讨伐胡虏,对面同样是宋室百姓,不知还讲不讲仁义?又怎样才算仁义?如今朝廷在议南北大业,有多少是从天下安治出发?又有多少是为大宋万民考虑?是为了千秋功业?还是为了官升得更高,手握的权力更大?”

    她眉毛一扬,敛去了嘲讽,语气很诚挚、很真心地赞道:“当然,陛下是仁德之君,诸公是圣人门生,想来必是为了天下万民的福祉。”

    赵构顿觉一口气上不上下不下,噎得难受。

    宰执们的表情也仿佛吞了一个生鸡蛋。李邴后背冒汗,木着脸充愣。种瑜已经回到座位,一派肃然表情,暗里笑得打跌。

    “以枢府意见,不赞成此时出兵。南北统一,是光明正大的事,要战也要光明正大。此时出兵,只会予人话柄,两军对阵,攻讦起来,恐会影响将士军心。——不过,枢府职事,只论兵事;至于仁义与否当由政事堂处之。若朝廷执意出兵,枢府便执兵事而行——朝廷颁下出兵诏书和宣战檄文,江北行营即开拔北进。”

    卫希颜这话是摆明了,此时开战不道义,枢府不建议出兵,皇帝和政事堂执意要战,那就下诏,枢府不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

    赵构心中虽有不满,但卫希颜不再阻挠出兵,让他暗中吁了口气。至于史书笔削,只要完成南北一统的大业,恢复赵宋天下,他就是后世子孙仰望的中兴之主,多的是歌功颂德,还怕什么污名,再多的非议也被功业掩盖去了。

    但宰执们与皇帝的想法不太一样。

    史官评皇帝是论帝王业,不论私德,但评文臣就不是只着眼功业,品性、德行、清名,都有落笔法处。所以说得俗白一点:皇帝可以不要脸,士大夫却要脸。

    叶梦得觑见范宗尹面上如罩寒霜,心中暗乐:这起诏写词头的活儿这位是捋不脱了。史官的笔最是刻薄,谁起诏谁倒霉。

    按常规讲,出兵诏书和宣战檄文都应由枢府写词头,即诏书草稿,政事堂同意签押,呈皇帝御批,再交由中书舍人按格式书写并修辞,才是正式诏书。但卫希颜已经明白地将球踢给政事堂——枢府不赞成出兵,所以不起诏。

    叶梦得心想,即使范宗尹写了词头,他也不会签押——在草诏上签押表示同意——否则以后难逃非议。他本就不赞成出兵,更犯不着为了皇帝的急切,把自己给搭上去。

    宰执们心思沉浮不定,有犹豫动摇的,也有决意不变的。

    “政事堂,明日早朝前,词头呈御前。”赵构直接下令起诏,不容政事堂再议同不同意出兵。

    丁起心中不悦,脸上却没有显出颜色来。

    众人起身行礼,送走赵构。跟着,宰执们也散去。

    ***

    种瑜吊儿郎当地坐在相阁的扶手椅上,手里转着釉色茶盏,口里啧啧道:“你就不担心惹恼了赵官家?”

    卫希颜神色悠悠,“我哪句话说得不对了?句句合着仁义、道理,没有谤君,也没有批评哪位相公。君是仁君,臣是贤臣,个个都是圣人门生。”

    种瑜哈哈大笑,“你这明赞比真嘲还要戳人心窝子。我看赵官家恨不得杀了你。”

    “心想不等于事成。”卫希颜从来没有将赵构的痛恨放在心上,她口里说着似乎和军议无关的话,“已是建炎十年,后。宫还没生出一个蛋来。听说,谏议院又在议皇帝收养子嗣的事……。如果宗室择不出合适子弟也无妨,临安城另一位赵官家还是生得出儿子的。”

    种瑜慢慢睁大眼,然后弯下腰笑得喘气,“行,你行。比起南北大业,估计宫里那位赵官家对子嗣更上心。合着你将宁王带回来,是给宫里那位添堵呀。啧,这下连后备都有了。国朝不愁无君呀。”

    卫希颜道:“行了,你这就回府,看看父母妻儿便回江北。过不了两天,京里就要闹腾起来了。这事你们武臣都不要沾。”她表情严肃,“回到行营,命令各军做好开战准备,军营训练加重一倍,无病不得允假,无事不得出营。——说不准何时就开打。”

    种瑜哎哟一声,“你倒是给个准话。还有可秀到底是咋想的?”

    卫希颜一副莫测表情,“佛曰:不可说。——总之,加强训练,做好备战就是了。”

    种瑜气得跳起来,“佛曰个鸟,你是道士,道士!”

    “要不,你去问可秀。”

    种瑜眼里飞刀子,起身拂袖走人,动作一气呵成。

    他能从名可秀嘴里掏出话来才怪了,从小到大,斗智就没赢过一回。

    得了,管她怎么折腾,他是武臣,服从命令就行了。反正,让赵官家各种不顺心,他很乐意旁观——赵佶的儿子,他一个都没好感。没有比较还好说,有了比较,真是鱼目比珍珠。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下不出蛋,好郁闷~~~~

正文 360尊王攘夷

    宋代的原始(早期)工业经济。

    宋代,正处在汉唐和明清之间。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气息浓厚;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的扩大,以及运输工具(如漕船、海船)的进步和交通条件(如汴河和沿海海运)的改善;原始(早期)工业化进程得以启动。

    就欧洲而言,早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分布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小型手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为从资金、企业主、工人、技术乃至市场等方面,为其后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美国学者门德尔斯为此提出了“原始工业化”理论。

    在他看来,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原始工业化和工厂(机器)工业化这样两个阶段,所谓原始工业化进程就是“传统组织的、为市场的、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工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与早就存在的家庭手工业相区别,原始工业化进程由区域经济内同时并存的三种要素构成,即乡村工业、外部市场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

    由于城市是批发商人的基地,技术、资本密集,城市甚至通过商业资本参与、支配乡村地区的某些手工业生产,这样城市就构成了原始工业化进程的第四个要素。

    其后不久,德国学者克里特等人进一步把原始工业化定义为“其人口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为区问市场或国际市场进行大批量的工业商品生产的农村地区的发展”。其意义在于把人口作为第五个要素引入了原始工业化理论,而且由此引发出原始工业化进程赖以孕育的历史过程及其内部机制。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构成原始工业化进程的五个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要素就是“为市场而生产”。门德尔斯、克里特等人对市场的强调,应该说是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考察相一致的——所谓“为市场而生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生产。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盛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市场的扩大,包括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在急速扩大。而在海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历史环境中,宋代原始工业化进程的启动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地中海北岸国家和英伦三岛,就是在规模和水平上也毫无逊色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铁革命的发生和民营需冶作坊中雇佣劳动的出现。

    北宋以铁产量的激增和灌钢法的推广为标志,迎来了中国冶铁铸造业的第二个重大变革期。这个变革是由煤的规模开采和工业利用(如炼铁、烧瓷)所激发的。史实表明,北宋河东(今山西)、河北、陕西等路的煤炭采掘业相当发达。为了和原先的木炭(时称“软炭”)相区别,宋代出现了“石炭”、“需炭”等词来专指煤炭。

    煤炭采掘业的兴起既缓解了传统柴炭燃料短缺的矛盾,提高了铁的产量,同时又因炉温和冶炼效率的提高而推动了铸造技术的变革,特别是以“生熟杂镖”为特征的灌钢法的大面积推广,以及作为这一切之必然结果的农具和各类工具之熟铁钢刃化等,这些重大进展构成一幅宋代煤铁革命的壮观景象。

    神宗元丰年间,苏轼在《徐州上皇帝书》指出,徐州附近利国监所辖“三十六冶”中已经产生雇佣关系。据苏轼所言,这36个民营铁冶作坊各有百余名工人,已具手工工场气象;各冶炉主“藏镪巨万”,官府关闭河北市场(“利国监铁不许入河北”),冶户皆有“失业之忧”,不久取消禁令,“使铁北行”,冶户“皆悦而听命”,可见这是商品生产,且已拥有区间市场。而总数达三四千名的冶铁工人多是“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反映他们已经不同程度地脱离土地,而且多半已从政治统辖关系中游离出来。至少在受雇为工期间,无论对地主、对国家,均不受人身依附关系之束缚。

    二是川蜀地区民营卓筒井的兴起和雇佣工人的经济斗争。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首先出现在四川井研县的卓筒井,标志着钻井技术从大口浅井向小口深井的过渡。

    它在钻井工艺上,首创“冲击顿挫法”,由熟铁钢刃所制的“圜刃”应是世界上第一个深井钻头,开近代焀口钻井技术之先河:在井壁成型技术上,首创“套管隔水法”,所用竹制套管(此即卓筒井得名之由来,卓、竹,一音之转)显然是明清木制导管和近代铜制导管的前身;在取屑工艺上,首创“活门式扇泥筒”;在汲卤工艺上,有“无底而窍”的汲卤筒取代原先的皮囊,入水自开,出水即闭。这些重大创新从各方面奠定了近代深井钻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因而被科技史界誉为现代“石油钻井之父”。

    正因卓筒井从本质上改变了大口浅井的陈旧技术,在开焀成本、卤水质量、生产效益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所以一经出现便迅速传播,短短二三十年间就遍布于川南陵州、嘉州、荣州一带,“连溪接谷,灶居鳞次”,数以千计。

    盐业史专家郭正忠先生依据神宗熙宁年间陵州知州文同的奏疏,证明四川井盐业中不仅同样存在着雇佣关系,而且还发生过为改善工作条件的经济斗争——

    据文同奏疏所言,当时井研县即有百余家筒井作坊,每间作坊分别雇佣“四五十人至三二十人”,这数千工匠多数来自“他州别县”,已与土地脱离关系:其谋生方式是“佣身赁力”,即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雇期间如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就互相串联,集体抗议,所谓“递相扇诱,群党哗噪”;如无改善即与井主“豪者”算账,索取工资,所谓“算索工值,偃蹇求去”,再另谋高就,所谓“又投一处,习以为业”,显然他们是来去自由的。

    三是陶瓷业的商品生产性质及其日趋扩大的海内外市场。

    陶瓷生产在宋代进入成熟期,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宋代瓷窑遗址,遍布全国l7个省份130余县,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民窑性质。特别是福建路的德化窑和、厦门等地瓷窑,以及泉州磁窑,安溪、南安、同安等窑,则是泉州刺桐港大宗外销瓷器的生产基地。在有罗盘导航的大型“海舶”之上,“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现代考古发现,宋代瓷器在新加坡、印尼雅加达、越南西贡、印度迈索尔邦和马德拉斯邦、巴基斯坦的班布尔遗址、西亚伊拉克的萨马腊遗址,以及北非埃及的福斯坦特等地区都有分布。这说明宋代陶瓷业就其主体部分而言完全具备商品生产性质,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四是数万纺织机户的涌现和包买商惯例的形成。

    宋代“机户”一般系由家庭成员充作劳动人手,专以纺织为生的家庭作坊,其性质是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也有少数机户实行雇工生产。据漆侠先生估计,北宋各路约有10万机户,数量可观。

    但问题是这些机户除少数在城市外,多数分布在乡村,他们的产品需要中间人将之集中起来,运到市场上去,才能真正成为商品,于是包买商就出现了。

    《永乐大典》所载“陈泰冤梦”就是反映江西包买商的一个典型事例,时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2世纪70年代):冤主陈泰原是抚州布商,每年年初向崇安、乐安、金溪等地的机户发放生产性贷款(“贷出本钱”),到夏秋之际再去这些地方讨索麻布,之后向外运销。由于生意越做越大,各地有曾小陆等“驵主”、“甲首”作为放钱收布的代理人。

    从“如是久矣”看,这种做法早在淳熙之前就已持续相当时日了,并非偶发事件。这种做法在其本质特征上已与明清“账房”无异,均属包买商惯例。

    郭正忠先生指出,在两浙丝织业、丝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