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gl]凰涅天下-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尘历练的弟子也不会现于人前,如卫希颜这样的是特例;而广为人知的炼养派就是道教中的武宗,以炼气习武入道,如崆峒派、青城派。除此外,还有经义派,如上清派,经及多数皇家宫观,太乙宫、万寿宫、洞霄宫等,都是以打坐念经为修行之道。
在卫希颜看来,术法和修真属于道教的“精英传承”,不是普通人可以修行的,只有炼养派的习武之道和养生之法可以普及,但这不是宗教信仰,道教作为宗教要想长远昌盛下去,必得分清内外层次,确切地说,是要分离“道”和“教”,内门传道,外门传教,而外门才是作为宗教存在。
“玉局观是天师道,符箓派……”陈如瑛已经看完卫希颜给的第二份资料,有关大慈寺和玉局观,她忖眉,抬眸,“依老师之言,道教进入吐蕃传教有同源优势,但以术为道的符箓派传教的长远前景不会看好?”
卫希颜的声音清冷而淡漠,“有没有前景,就要看玉局观的做法了。”
她顿了顿,道:“符箓、占卜、风水术,这些道术是很好的敲门砖,只要灵验,就会很快积累起信众,比起讲经传道快得多——这是打开局面的优势。但是要想广泛、长远地传教下去,就要学习佛教的做法。佛教在世俗布道,传经讲故事,以佛经故事教喻世人,告诉信众只要诵经念佛偈,就能产生愿力,消灾解难。如果不灵,那是你不虔诚,或者孽报太多,更需要勤念佛经,勤上香,多做布施,消孽障,积累福报。这种念经而施的传道方法,道教要学。”
道教不利于传教的地方,就在于信徒修行不是像僧人那般念经,而是修习道术或炼内丹,这让信众们怎么学呢?
“玉局观要在吐蕃广泛传道,就必须‘道’‘教’分离,区分内门和外门——内门修行,外门传道。这才是道教长远的方向。”卫希颜说道。
陈如瑛眼中闪过一道光芒,“老师是要变革道教?”
“变革嘛,道录院已经在做了。”卫希颜一向习惯行事之前,谋划在先,既然决定在吐蕃传教,各项准备事宜自然是要做在前头,推动道教的变革就是其中之重。
道录院隶属鸿胪寺,管理道教事务,职司道职迁补、制定斋醮科仪、规定名山洞府活动、选拔道士管勾宫观、管理道冠帐籍等。与其他参与道教事务管理的尚书省祠部司,鸿胪寺寺务司及下属课利司、京城宫观提举司,太常寺神祠道释案不同,道录院的官员一般由道士出任,是道士进行自身管理的中央衙署。
大宪元年,卫希颜以“道宗”身份,推动道教管理改革,在鸿胪寺设立释道事务司,将各部司道、佛二教的职属归统到释道事务司辖下,其中道录院仍然作为道士自身管理衙署,职能增加统为三大体系:一是道士制度、斋醮科仪、传教制度,促进道教活动规范化;二是天下宫观和道院的教务指导,严肃戒律,纯正道风;三是道经体系,包括道教典籍的整理、外语译著、编印、发行等。
卫希颜只是略略提了一下道录院职能的变革,重点还是在“道、教分离”上。
“所谓道、教分离,即指修行之道和传教分离。道教的‘道’是长生之道,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肉。体成仙。这与佛教的‘道’不同,佛教修的是涅槃,求的是脱离轮回之苦,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而道教修的是今世。但是,人间政权能允许‘活神仙’的存在?这是超越政权的力量,必会为朝廷忌惮。道教迄今未受朝廷压制,盖因为师位高权重之故。”卫希颜淡漠的语调道。道教在她那个时空最终衰落下去,与明、清时代统治者对道教的遏制也很有关系。说白了,佛教宣扬修来世、忍耐今生之苦更有利于皇权统治,而道教宣扬的“肉身成圣”则为皇权忌惮。
“道教的‘道’当然不能弃,但作为宗教传扬下去,就要将道旨适当修改,作为传教的教义,不是肉身成圣,而是修福德,死后进入阴间,过六桥,入五道轮回,在世修道,积有大功德者过金桥,入神道,升入仙庭,求得长生。”
道教是五道轮回体系,分神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将世界分为天地人三界,佛教的六道轮回在天道和人间道之间多了一个修罗道。但其义都是宣扬行善者成神,作恶者下地狱,劝人弃恶从善,这对国家统治当然有利。宗教要发扬光大,迎合统治是必须的。道教有五道体系,有天地人三界的理论体系和众多神话故事的支撑,融合进佛教的“因果、轮回”,完全可以从道教的“道”中分离出适合在世间传道的“教义”。
“为何要道、教分离?不仅仅是符合统治需要。从其内涵来讲,道教包含了道和教。如修真之道、符箓之道,习武之道,这些都是修行之法,不应作为宗教存在。”卫希颜语气有些庄重,“确切地说,这是人类强大自身的道路。”进化之道。
在卫希颜的那个时空,科技发达了,但人类自身的力量却是退化了。再强大的科技始终是外在,人类终究要强大人体的力量,才能应对工业污染时代糟糕的水质、糟糕的空气,越来越复杂的疾病侵袭,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未来的星际时代——尽管遥远,但人类必将走向外太空。
真道和武道传承在后世的衰落卫希颜觉得很可惜,而在这个时代,真道虽然隐于世间,传承却在,而武道更是昌盛。无论是为了“道”的传承不落,还是为了道教作为宗教的长远发展,“道、教分离”都势在必行。
卫希颜说道:“道、教分离,具体来讲,即在道门中分出内门和外门——内门传道,外门传教。内门只收天赋好、有悟性的真传弟子,传以真道、符箓等修行之法,弟子专务修行,行走人间也是为修行,不要轻易沾染世俗;外门是为数众多的普通弟子,传以经义和斋蘸科仪,持道观香火,行世间传经布道。有悟性者也可擢入内门,传以真、术修行之道。如此,内外既分,主修行的修行,主传道的传道,修行和宗教分开,道门的道和教才能一齐长远昌盛。”
“作为外门传教的道观,应该建于城镇之内,作为平日讲经布道之所,定期召集信徒,进行经会交流。”
在这方面,基督教做得最好。其次,是伊斯兰教。
她对陈如瑛举例道:“泰西有信耶稣为上帝的宗教名基督教,教堂都建在城内,交通方便,信教的教众会拉亲戚、朋友去听教堂听经班喝下午茶,在神圣的殿堂内听唱经,在茶会宽松的氛围内交流教义,长期处于那种氛围,不信教也信教了。
“而佛教和道教都是出世的宗教,僧道要远离尘世修行,才能不染红尘世俗,所以寺庙和道观在城内的少,在山林的多,信众要参拜还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更别提参加讲经的法会和道场,只有城内和近郊的寺观才方便,如何方便布道呢?即使举办法会、道场,聚集的百姓也太多,且场散则人散,经讲没有交流如何深入人心?”
卫希颜认为,基督教成为世界最大的宗教不是偶然,这种拉人入教的方式就值得学习。
“作为宗教信仰的存在,就不要谈出世。传教就是入世,入教不是渡人出家,而是教化人心,在世修行,行德积善,达到佛、道二教普度众生的目的。”道教的道义原本是修行自度,但作为宗教信仰要广传世间,必得度人而普度,才得赢得信众。
“道曰:度人者自度。外门弟子传经布道,度化世人,此即外门弟子修行的方式,以度人成就功德,肉身消亡入神道。这与内门弟子修肉身成圣,是走不同的道,但同样是求长生。此谓,道不同,而殊途同归。”卫希颜淡漠的唇边带着浅浅笑意。
陈如瑛听明白了,即使道、教分离,也要给传教的外门一个光辉远大的“长生仙途”,否则,外门传教的信仰和信众的信仰都会减弱。至于传经度世人能不能积累功德,积累大功德后能不能入神道,这就跟修真道和武道一样,即使踏上了修行路,但最终能成就大宗师破碎虚空的又能有几人?——也许几百年、一千年才出一个。就如眼前的老师,也始终差了那么一步啊!而这一步,就是天堑!但对大道坚者,即使大道缥缈,也一路向前,百折无悔。
这就是对道的执念,或者说,对道的信仰。
无论是道还是宗教,人的执念就是信仰。
大宋强国强军,华夏永为中国,这是陈如瑛的道。“道可以作为信仰,但不可以作为宗教存在。”她喃喃说出一句。
“不错。”卫希颜很赞赏地看了她一眼。
☆、信仰之谋(三)
卫希颜话中还有未尽之意。
道教变革当然不是一句“道、教分离”那么简单。
就拿道教的神仙体系来讲;就是有缺陷的。
与佛教相比;佛教的佛祖、菩萨、罗汉三大体系阶层分明,体系相对完整;而且逻辑严密;少有漏洞。而道教的神仙体系最大的问题是逻辑不严密,甚至有些是自相矛盾的。
在枫阁论佛道时,苏澹对道教的神仙体系给了一个很不客气的评价:凌乱。时任司农寺卿的陈旉以俗家修道士的身份也表示认同。已经接任胡安国礼部参政之位的谯定正在接触枫阁,也受邀参与此会,倒是给了一个相对公允的评价:“凌乱,非道教一教之过。”
一是民间的神话传说对道教的神仙体系造成了冲击。道教的神仙源自于本土的神话故事;经道教发展完善而成谱系,但与民间神话传说并不完全一致;有些还是矛盾的。比如,民间传说都认为王母和玉帝是夫妻,但是在道教神仙谱系中,王母是与东王公并列的五方帝之下的高位女仙,和玉帝并无夫妻关系。又比如,民间普遍认为老子是道教的教主,而玉帝是最高的神仙,实际上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其中老子仅是三清之一的道德天尊在人间的化身,而玉帝的神位在三清之下。
如果追究道教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在构成神仙谱系的过程中,没有广泛布道形成有力的宣传,让信众清晰了解神仙的阶位层次。而各地都有各地不同的神话传说,流传的话本小说也是建立在这些神话传说之上,经过人为加工,又对传说产生引导和误导。久而久之,一些影响广泛的传说便成了民间主流的认知了。
其二,是因为历朝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会人为抬高一些神仙,或者臆造一些神仙。比如唐朝李家皇帝,为了自抬身价就大力捧高老子李耳,尊老子为道教教主,大有独尊之势。而大宋赵家皇帝则杜撰出一个赵氏始祖赵玄朗,加封“天尊大帝”;又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尊老子为道教教主——但是太上老君在民间天庭神话传说中是玉帝的下属,这能不让人混乱么?宋道宗(徽宗)则给玉皇大帝上尊号,封庄子、列子为神,其他诸神,也并有封号,总之没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啥事。
按卫希颜直白的话讲:“皇帝为了自己的需要,不但要把他们的代言人推上神位,而且还推倒了以前的神仙体系,围绕他们的代言人重新起建立一套神仙体系……于是,道教悲剧了。”
参与议教的人都笑起来。名可秀悠笑着说了一句:“所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呀。”
佛教是“外来的和尚”,无论是本土的民间神话传说,还是皇帝的加封、臆造,都与佛教没关系,因为人家的神仙不是中国的。
道教的神仙谱系是经过长期以来道门各派的争斗、协商,在南北朝初步形成谱系,而至唐朝时才确立了道教“三清”为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但因唐宋皇帝扰乱神仙体系,加上神话传说的差异,使民间只知太上老君,而不知太清道德天尊,但知玉皇大帝是最高神仙,而不知玉帝之上还有“三清”。
苏澹说:“道教没有唯一神。”
这个唯一神是指唯一的主神。
在卫希颜看来,没有唯一主神,正是道教作为宗教与世界三大宗教的最大不同,或者说,最大不足。道教最高神有三位,以元始天尊为首位。而世界三大教都只有唯一主神,佛祖、上帝、真主,他们在各自的宗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唯一地位,能够积聚起信徒虔诚的信仰和狂热的崇拜——但元始天尊不能。
作为宗教,对主神的信仰是最至关重要的。
卫希颜以前看过《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应该是明代的小说,她没有认真读过,是希汶随手给的放松书籍,她记得书里构造的道教神仙是分两大体系:一是上古洪荒时代的大能,如三清道祖、女娲娘娘;其二是三界神仙体系,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阎罗王、土地、判官等。后者在民间是广为人知的神仙体系,但是前者,很少有人清楚道教的主神是“三清”,更不知道“元始天尊”之名了。
与佛祖、上帝相比,三清真是混得太差了。
《封神演义》构造的洪荒神仙体系很多取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但许多上古大能,如盘古、女娲、共工、祝融、后弈等,并没有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或者是他们的分。身拥有神位仙位,而真身却没有列入道教神仙中。这使道教神仙谱系与民间神仙传说产生了割裂,混淆了民间百姓对道教神仙的认知。
而信众来源于民间,百姓对神的认知是宗教传播信仰的基础,主神的信仰又首当其冲。
道教的主神有三个:三清。
当是时,谯定却说:“道教的最高神只有一个,‘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谯定吟了《道德经》中开篇的三句,便只捋须但笑不语了。
“无”,是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二者,源同而名异,俱为玄妙、深远。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故而,道教求的最高神灵其实是“道”。
名可秀目光悠悠地接了一句:“佛教的最高神,为佛。”
是佛,不是佛祖。
谯定捋须而笑,其他诸人也都各自意会一笑。
这两位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老子静中体悟到的道教最高神灵是“道”,释迦牟尼体悟的“佛”,耶稣体悟的“上帝”,穆罕默德体悟的“真主”。三大宗教的主神,其实都是传道人。——这是卫希颜的意会。
她便也目光悠悠地接了一句,“道教既在世间传教,必得有一个传道人。”
——是一个,不是三个。
这个传道人,就是主神。
在历代道教的教义中,都称老子,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教主,这也是民间的普遍认识。一般来说,一个宗教的教主,就是这个宗教的主神。而老子的《道德经》,是道教的至高道典。——老子或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主神比起尊三清同为主神,无论是教义上,还是民间认知,以及唯一主神的信仰上,都比尊三清为主神更合适。
再者,比起在民间广为宣传三清来改变人们固有的认知,在道教内部改变主神相对容易:修改神仙谱系,修改涉及主神名号的道经,重塑道观的主神像,重印主神画——虽然工程也不小,但改变内部总比去改变天下轻松。
道录院衔领天下道门变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修改完善道教的神仙谱系。
“道”被放在了最高神位。
因为在道教经典与道教教义中,公认“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天地是道产生的、主宰的,人和万物也是‘道’产生的、主宰的——宇宙之中的‘道’才是最高的主宰。
若道教无“道”,民间传教活动将会沦为有术而无道,信神不信道。道教若无道,则会成为占卜之教或鬼神之教。
但是,“道”具有神性,却是无人格的神性,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被普通民众和一般道士作为主神而信奉。故而,“道”还要化为有人格的神灵——太上老君,成为道众信仰的主神;“道”在人间传道,则化为有肉身的人——老子,立《道德经》,传道法。
从隋唐起,道教历来就有“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老子是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如果太上老君的神位在三清之下,与“一气化三清”说就是自相矛盾。道教神仙中最不能自圆其说的,就在主神这里。如今,道教变革终于将主神位圆满了。
在太上老君之下,是三清。
三清之下,是玉皇大帝。居住天庭,主宰宇宙,总管三界、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五道的一切阴阳祸福。是太上老君和三清赋予神权的总管理者。
玉皇大帝之下是四御,协助玉帝管理天上天下。
在变革前的神仙谱系中,玉皇大帝为四御为首,另“三御”是紫微北极、勾陈、后土(女)三大帝。
变革之后,四御是紫微北极、南极长生、勾陈、后土四大帝。
道教是求长生之道,将南极长生大帝的神位提上来就很有必要。
“四御”之下是“五帝”。
道教神位和朝廷祭祀的五帝历来是:东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炎帝,北方黑帝颛顼,西方白帝少昊,中央黄帝。
卫希颜提出女娲,既然神话中有“女娲造人、补天”这样大的功绩,为何没有列入五帝之中?且不提伏羲、炎黄二帝,难道还比不上颛顼、少昊的功绩?
卫希颜铁了心要将女娲扶上位。
这跟“后土”女大帝不同。
后土是虚构的神仙,而女娲代表了上古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
随着大宋学者们对甲骨文和《山海经》的研究深入,卫希颜相信,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时代”必将被学者们挖掘出来。但是,这个新学说的出台必将遭到无数的怀疑和打击,最终能否成长还是两说。而宗教和神话的传播比起学说的传播要来得快,也有更多方便的渠道,道场说经、书肆话本、勾栏瓦子的话戏、酒肆茶楼的说书,还可以在民间评选神仙十大美男美女榜、十大神仙武力值榜等等,可做的花样多了。而这些方式都可绕过官方,在民间进行传播影响。
这是名可秀和卫希颜的构划。
但从一开始,卫希颜的提议就在道教遇到了阻力,在道录院、道门内争议都很大。
卫希颜一力坚持。
她的身边也积聚了不少的道门。“国师道宗”这面大旗还是很好用的,宫观道观处在世俗中,除了不为红尘所动的外,要想昌盛,少不得要有来自上位者的支持,卫希颜就是道教最好的选择。这些各宫观道院都开始发表言论支持卫希颜,与教派发展前途相比,给出一个神位有多难呢?又不是三清、玉皇、四御。
最终,道录院内多数压倒少数,女娲踢掉颛顼,登上北方黑帝神位。没有替换白帝少昊,是因道家五行中,水代表黑色,而水为太阴之极,尊女娲为黑帝还可扯上阴阳理论。
不过,让朝廷祭祀大典的五帝换上女娲就不容易了。
这牵扯到儒家。
儒家不像道门,不太执着于神仙是男是女——道教本就遗留着上古阴性崇拜的影响。道教的神仙谱系中高位神仙多为男性,也是因为世俗是男权统治,迎合而形成的。之前道门中有反对之声,很大原因就是担心儒生反对。如果不是有卫希颜这面大旗顶风,道录院也很难统一声音。
在道教内部替换还好说,上升到国家祭祀,就不是道教一家的事了。有儒家的反对,女娲这位道教“黑帝”要进入到朝廷的五帝四郊祀中,可以谓之四字:道阻且长。
但朝廷祭祀也不是铁板一块。儒家祭祀尊奉的《周礼》并未明确“祀五帝”是哪五帝,只有帝号,无人物。在儒家所著的典籍,如《礼记》《史记》,又有治世的“三皇五帝”,而治世五帝与祭祀上的五帝是大有差异的,比如伏羲是治世三皇之一,在治世五帝之上,却是“祀五帝”中的青帝伏羲。儒家尊奉的圣皇圣帝与祀帝的差异,就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地方。
按卫希颜的战术,是要先利用宗教和话本小说在民间传播普及新的神仙谱系,然后“农村包围城市”,影响朝廷祀典,将女娲推上国家祭祀的神坛。
这些都不需要与陈如瑛细细言说。
明面上看,只是道门神仙谱系的变革,而暗底里,却存在着与儒家的斗争,与男权的斗争。
卫希颜只提了提道门的养生术,“道教养生,融合医道而成,经千年积累,已成体系。于信众而言,比起长生的虚无,看得见的长寿更实在。这也可成为道教传教的一大工具。”
谁不想活得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