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皇朝)-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猛这边感觉到了压力,川西铜乱更是在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

现在的大清朝廷,已经经受不起大小金川那样的叛乱了,别说七千万两军费,就是七百万两朝廷也拿不出来啊!

说白了就是朝廷没钱,大清一年六七千万的赋税,也不是现成的银子,全国各地哪里不用银子?拨给四川七百万两军费。那其他的省份怎么办?大清的军队怎么办?

川西平乱,拨个百八十万的,就到天了,再多!朝廷拿不出来!

杨猛在川西来了这么一下子,可把穆彰阿给气坏了,但是,杨家的难处他也清楚,今年解了八百万斤滇铜,明年怎么也不能低过这个数目。

滇铜并没有真正的复起,这么大的数目。看来杨士勤是接不住了,谋算川西的私矿。应该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道光帝更是惊怒异常,川西的叛乱是惊人,但道光帝经历的多了,并不是太在意,朵康土司还是心向大清的,实在不行,许出些东西去,朵康也不会太过难为朝廷。

真正让道光帝惊怒的是吃朝廷肉喝朝廷血的那些川西私矿,一半的川铜啊!这么些年下来,川西的那帮王八蛋,究竟吃了多少银子?

自己俭省了一辈子,省下来的银子,恐怕也没有川西私矿一个月流失的银两多!朝廷正是银荒的时候,川西的这些人还在拼命的挖朝廷的墙角,这让道光帝的脸色也阴沉的厉害。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朝会上,不等诸位大臣上奏,道光帝就阴沉着脸先问了这么一句。

“林则徐、杨士勤用人不当理应严惩!”

……

这是清流们的声音,十几个大小清流,说的不过就是这么一句话,冷眼扫了一眼这些个清流,道光帝根本不予答复,再问了一句,依旧还是刚刚那番话。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刚刚还有些吵闹的朝会,被道光帝的一句重复,就弄得鸦雀无声了。

“诸位臣工!如何看待川西的铜乱呢!”

见底下的人,都变成了哑巴,道光帝又问了一声,这一声就带上了烟火之气。

“陛下,川西铜乱当强力弹压,开私矿的那帮人,不顾法纪就是悖乱之徒,不可有一丝的放纵。

我看云贵的林则徐和杨士勤做的不错,为朝廷开源节流,理应重赏!

杨猛平乱有功,也该大大的奖赏!”

揣摩圣意,是穆彰阿的在军机立足的本钱,他开了头,底下的人,照着他的套路,就开始抬轿子了。

无非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川西乱不乱的,关他们屁事儿,让皇上高兴,才是多半朝臣的任务。

“平乱?粮草军费怎么出?”

朝臣们胡咧咧,可道光帝也不是个没脑子的小年轻,这些人在朝会上放个屁简简单单,万一川西真的出了大乱子,他们到时候就连个屁也没有了。

“先质押一年的滇铜!杨猛是个能带兵的,琦善的奏报里,不是说川西有意组织矿丁营吗?就让他带兵平乱。

昭觉一战,依奴才看来打的还是有声有色的,乱子若是再大,就质押三五年的滇铜!”

这两年云南解了近两千万斤滇铜,足够朝廷几年的用度了,趁机把滇铜停了,对穆彰阿来说也有绝大的好处。

瞧圣上的身子骨,也挺不了三五年了,滇铜停个三五年,不仅自己能有好处,而且还能在新朝的时候,沾上一个复起滇铜的荣光,只要自己维系好了和杨家的关系,到时候新朝的首辅,也是非自己莫属。

“陛下,穆中堂所说有理,这几年云南解京的滇铜,足够各地十几年的用度,拨银子户部实在是有心无力,不如质押滇铜。

臣是见过云南杨猛的,他是不可多得的一员悍将,平息川西铜乱,非此人莫属!”

户部尚书赛尚阿,既是穆彰阿的走狗,也是杨家的铁杆,他可是有把柄在杨家手里的,他这么一拱,事情便成了定局。

即使道光帝反对也没用,现在朝廷拿不出银子,平息川西铜乱,除了质押滇铜,也没有别的财源了。

“陛下,可以先质押两年的滇铜,让杨猛平乱,若是他平乱不力,再处置林则徐与杨士勤也为时未晚!”

杜受田杜夫子的一句话,算是把质押滇铜一事盖了棺,穆彰阿、赛尚阿、杜受田,这三人都算是老臣了,那他们说的就是老成持重之谋,两年的滇铜,还是道光帝可以接受的。

毕竟,川西的铜课半数被私矿吞了,现在停一停滇铜,将来会有更大的收获。

“拟旨,斥责川督琦善夸大川西动乱,斥责云督林则徐、云南杨士勤办事莽撞,责令杨猛就地组织矿丁营,以两年滇铜为军饷弹压川西铜乱!”

这个旨意对杨猛来说是个绝对意外的收获,朝中有人好办事,这话说的真是不假。

第二百八十五章康巴人域

昭觉铜乱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没有朝廷平乱的旨意,杨猛也不能随意的开战,这段时间是个关键期,虽说川督那边的消息来了,但川督并不能代表朝廷,从川西三角地向北进发,杨猛还缺了一道朝廷的圣旨。

算算时间,昭觉这边的事情,也差不多该传到了打箭炉,后面这段时间,就是各方蓄势待发的时间了。

杨猛要等朝廷的圣旨,同样朵康土司要想报复,也得有时间厉兵秣马,再有一个月也要过年了,这个年关杨猛看来要在川西独自过了。

老爷子那边不能孤单,老大即使有再大的事情,这段时间也得回昆明,魏芷晴也是一样,魏五的年岁渐大,虽说魏芷晴这个魏家小囡已经出嫁,但亲情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这次让魏芷晴回娘家过年,虽说不怎么合规矩,但也是杨猛对魏五的优待。

朝廷的意思杨猛大概能猜得到,但朝廷的军饷怎么出,杨猛就猜不到了,等待朝廷旨意的这段时间,不仅是朵康厉兵秣马的时间,也是杨猛安定川西三角地的时间。

眼高于顶的宁远府现在也巴巴的来了昭觉,但这位府台大人,在昭觉的地位却有些尴尬,昭觉政事,杨猛不点头就不能执行,宁远府也得了川督琦善的指点,知道坐镇昭觉的杨老三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虽说心里有气,但这事儿只能忍下了。

打发走了大哥杨勇和魏芷晴一行人,杨猛没干别的,只是督促着韦驼子。抓紧训练那三万矿丁。现在昭觉一地。不仅有三万矿丁,无数民团,还有杨家新军两千,滇西新军五千,三万七千可战之兵,对于守住昭觉,杨猛信心十足。

三万矿丁要想成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但要有些杀伤力就简单了。一个枪头,一根硬木杆,这三万矿丁也足以和四川绿营,以及成都将军麾下的八旗兵媲美了。

笼络了六七成的百姓,兼并了**成的土地,现在的川西三角地,勉强算是归顺了杨家,但许多暗地里的东西,还需要处理,各地的大户。就是杨家的敌人。

要处置这些人,杨猛所欠缺的还是朝廷平乱的旨意。川西平乱的差事,他也是志在必得的,对于朝廷是否能在第一时间,让自己带兵平乱,杨猛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他之外无论是谁想平息川西的叛乱,都会失败!

无论是成都将军还是四川绿营,即使他们真能震慑住打箭炉一带的朵康土司,杨猛手里还有三万七千叛匪呢!朝廷要想跨过他杨猛平息川西之乱,那是不可能的。

川西三角地并不安稳,那些个蠢蠢欲动的大户,就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杨猛许出去的钱粮,凭着五大户的家财,也只能支持三五个月。向北进发平定整个川西,杨猛也需要大把的银子和大批的粮食。

朝廷的旨意,就是这一切的来源!有了剿匪戡乱的大权,他杨猛才有机会,以乱匪的名义,镇压三角地上名声不好的大户,而川西大户十个里面有六七个都是名声不怎好的,这些大户就是银子和粮食的来源。

川西各族的土贵族、土领主、伪土司、伪官府,也是一个相对强大的势力团体,这些人多半是山民,这些地方行的大多是农奴。制,这样的山民贵族,在当地的声威太大,不剪除他们,杨猛也不安心呐!

等待的时间无论长短,都是一种煎熬,杨猛对此没什么感觉,可昭觉县却一天三四趟的往杨猛的庄子里跑,看来朵康土司,给了昭觉县莫大的压力。

“昭觉县,我说你就不能安稳点吗?你好歹也是个朝廷命官,怎么就这么怂呢?”

至今,杨猛都没问过昭觉县的名字,这样的人,一个昭觉县的称呼也就够了,入不了杨猛的法眼。

“三爷诶!您是不知道朵康土司的厉害,所以才视之如无物。

下官自为官以来,就在这川西打转转,从书吏到钱谷师爷,从钱谷师爷到一县典史,最后才做了这昭觉县,对于川西的情势,下官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啊!

大小金川,不过是区区弹丸之地,莎罗土司和泽旺土司,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人,比起现在的一些土贵族、土领主,这两个土司的实力都稍有不及,可就是这弹丸之地大小金川,前前后后耗时近三十年,征战的时间近八年,耗资数千万两,死伤不计其数。

乾隆爷那个时候的八旗兵可是百战精兵啊!区区几万人的地方,各大土司鼎力相助,八旗精兵打了八年,川西山族的战力可想而知啊!

而这朵康土司,是川西最大的土司,官府的文牒之中就有土总兵八人,千总把总几十人,所辖一万五千余户,寺院六十七座的记载,这些东西当然是掺了沙子的。

据下官估计,这朵康土司,下辖的人口,最少也有个三五万户,这些人都是土司家的农奴,再加上其他的人口,那人数就极为可观了。

这朵康土司,实是康巴人域之主啊!”

朵康大管家多吉死在了昭觉,这对昭觉县来说绝对是个梦魇,多吉大管家啊!朵康土司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而杨家三爷,悠悠哉哉的样子,更是让人担心,朵康土司的实力太大,单凭几万矿丁,根本不足以对抗朵康啊!

“康巴人域?这是个什么东西?”

昭觉县说的这些东西,杨猛大多清楚,不说那三万矿丁,单单自己在川西布下的七千新军,就足以对付朵康了。

七千新军,五千五步卒、五百骑兵、一千炮兵,火。枪近万支,大小火。炮三百门。这么个数目的新军。要是定不了川西。那他杨猛就不如回云南睡大觉了!

昭觉县所说的康巴人域引起了杨猛的兴趣,这个说法,是他之前没有听说过的,他只知道藏边有前藏、后藏之分,康巴人域的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藏边三分,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这也是藏边三**王的属地。

法域卫藏,是藏边的本土。寺庙众多是藏边的腹心之地,但卫藏教派众多兼有四大噶布伦,实力虽大但还是可以分化制衡的!

马域安多,草场广阔,听其名号就知道这是良驹的产地,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藏边的牧区,地广人稀,算是三域之中实力最弱的。

唯有这人域康巴,才是藏边实力最大的,朵康土司就是这人域之主。有句话不知三爷听过没有?

降服人域就是降服了藏边!这话也说明了朵康土司的强大!”

昭觉县藏边三域的说法,也勾起了杨猛的兴趣。看来自己还真是阴差阳错的把事情做对了,既然这朵康是人域之主,又关系着藏边的归属,这一仗无论如何都得打了。

自己来川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藏边吗?康巴人域,正是自己志在必得的东西。

“朵康土司的强大?你小子再说的详细一些!”

望着双眼放光的杨猛,昭觉县觉得自己刚刚的话,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说了也是白说。杨猛的表现,也让昭觉县有些质疑他的用心了,但形势比人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昭觉县还是清楚的。

“朵康土司就是人域法王,朵康土司的政权是政。教。合一的,朵康土司若是子嗣众多,便一人为法王一人为土司,若是一脉单传,那就是土司兼任法王或是法王兼任土司了。

朵康土司,除了自己的几万户子民之外,还监管着川西、藏边、青海的藏人,这朵康土司可是藏边了不得存在,驻藏大臣监管的三十九族,九成都在朵康土司的管辖之中。

朵康土司在藏边的号召力也是最大的,康巴藏人、藏人大部分都是弓马娴熟的,尤其是康巴人尤为勇武善战,康巴多侠客、康巴多夹巴,这康巴精骑就是藏域最厉害的一支人马,他们也听从朵康土司的管辖。”

昭觉县所说的事情,有些连朝廷都不怎么清楚,这些东西,也是他从许多土人的嘴里听到的,藏域闭塞,也是掩盖这些东西的原因之一。

“好!昭觉县,你叫什么名字?可愿跟着三爷?”

听了昭觉县说的这些东西,这位六品的县令,在杨猛心里的地位,也提高了一些。这位对藏边的熟悉程度,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瞧他四五十岁的年纪,看来也是靠时间来积累的这些玩意儿。

藏边的事情,杨猛知道的不怎么多,不是他不想了解而是手下的人知道的不多,虽说杨家与藏边有生意来往,但对于藏边的实情,那些商人也是三缄其口,全民信教的地方,保密是很简单的事情。

昭觉县的身子骨还算不错,应该能为自己效力十几二十年,有了这么一位藏边通,那自己就能少走一些弯路,要不是今天听到了这些,杨猛还打算平定川西之后进藏呢!现在看来,完全没有那个必要了!

“下官裘时仑,不知三爷要做什么事情呢?”

昭觉县裘时仑,可不是什么科举与纳捐出身,他是从一个书吏开始干起,慢慢爬上来的干员,杨猛在昭觉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目的不清的,为了川铜,这话也就能糊弄一下朝廷,糊弄他裘时仑,还是做不到的。

二十年宦海沉浮,四十岁的裘时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跟着杨猛,他还没这么个想法。

“你是个精明的,三爷要干什么,你不清楚?不说没用的,三爷想让你统摄人域,你有这个本事吗?”

裘时仑这个昭觉县,算是县官之中的能人了,眼光有、阅历有,依着魏五的说法,以裘时仑的资质做个道府官还是能够胜任的。

这老小子别看他恭恭敬敬的,其实许多事情,他都看的明白,影子部队的人,也不是吃素的,有些事从裘时仑的举止之中,也看的出来。

“下官的本事有限,扛不住三爷压得担子!”

裘时仑这算是婉拒了,可杨猛听着这话可不怎么是味。

“要么扛起来,要么被压死,公审时候的果树,你还记得吧?”

林老虎都逃不出自己的掌心,一个裘时仑,杨猛要想摆弄他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生杀予夺,有时候权力就能让大多数人屈服。

“那时仑就只能试试了!”

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胳膊拧大腿,那就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现在的昭觉,杨三爷说了算,至于朝廷,不能保他裘时仑的身家性命,也只能靠后了。

裘时仑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谁的腿粗就抱谁,也是他的为官之道。

“三爷的手段,你还不怎么清楚,正好你对藏边比较了解,把康巴人域的事情,给杨家的管事们说说,顺便也跟他们谈谈心,这对你有很大的好处!”

裘时仑听话,那是形势所迫,世易势移,要想他转换阵营也容易,有些事儿,要办在前头。

康巴人域,这个说法绝对是条捷径,看来这次川西铜乱,自己做的还是大体正确的。

第二百八十六章荡川西

川西乱局,朝廷极为重视,年关之前,圣旨就传到了杨猛的手里,组建矿丁营平定川西铜乱,圣旨上的话,就有些语焉不详了。

这也是朝廷计策之一,杨猛是云南的总兵官,到川西带兵也不是不行,不许官职,只许了一个矿丁营,也不许具体的人数,这事儿杨猛若是办砸了,那就是私自聚兵扰乱地方。

当然若是做成了的话,那该有的封赏,也是一样不缺的,朵康土司可不是个小小不然的土司,更不是那些改土归流的货色可比,朵康土司可是每年都向朝廷进贡的,说他是个国中之国,一点儿也不为过!

若是杨猛成了势,借机把川西这个大难题改土归流,对朝廷来说也是件大好事,若是杨猛不能成事,惩治一下杨猛再许给朵康一些好处,乱子也不会太大。

“这算盘打得倒是顺溜,朝廷?这就不是朝廷该做的事情,不过质押两年的滇铜倒是可圈可点的,看来朝中有人就是好办事啊!

穆彰阿这人眼光不错,能看出杨家的难处,这事儿八成是穆彰阿促成的,既然朝廷愿意质押滇铜,那就不妨让川西的乱子再大一些,不逼反朵康看来是不成了!

计长,你说咱们该怎么利用这道圣旨呢?”

身边人除了杨家的管事,就剩一个徐子渭了,大哥、魏芷晴都回云南过年去了,杨猛也只能把心思用在正事儿上了。

“三爷,不必着急,想来川督琦善那边还有东西的。这圣旨说的不明不白。戡乱可不是小事。这次不止是咱们,可能琦善那老鬼,也做了朝廷的替罪羊!”

摆弄了一下手里的圣旨,徐子渭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人呐!就怕扎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魏五的教导,加上林老虎这个劲敌的磨砺。三十许的徐子渭倒是大有长进,对于朝廷的大势,他也多了一份把握的能力。

“呵呵……跟着魏先生,你也是长进了不少,这年关就要来了,不把家口接过来吗?”

这话杨猛就纯属是逗弄徐子渭,这个色。胚,借着抄五大户的机会,可是又弄了几个大户夫人的。

“呃……这事儿还得三爷帮着说项说项,抄五大户的时候。计长又伸手了!”

杨猛在点拨徐子渭,徐子渭也是在表忠心。有些事儿是杨猛喜闻乐见的,徐子渭这么做,也算是在迎合杨三爷,有些劣迹还是要有的,不然这样的人用做腹心,也不能让人安心啊!

“记着!获罪之人你可以为所欲为,但那些良。家,再好吃再好看也不是你的菜,随意吃到嘴里,那可是下了药的,会要命的!

就按你说的来,咱们瞧瞧琦善那老儿会说些什么,反正临近年关了,朵康那边,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与朝廷为难,万事都要等年后才会发动的。”

这些天杨猛也从裘时仑那边,了解了一下朵康与朝廷的关系,而朵康与朝廷的关系,也就是藏边与朝廷的关系,藏边与朝廷,与其说是中。央与地方,不如说是宗主国与属国。

所谓驻藏大臣,不过是朝廷平衡藏边的策略而已,明面上三**王、四大噶布伦与驻藏大臣分庭抗礼,实际上这潭水却比朝廷想象的要混的多!

朝廷平衡的只有卫藏的权力,而安多和康巴却是游离在权力斗争的外围,不得不说驻藏大臣是平衡藏边的一记妙棋,藏边只有三千藏军,这是朝廷点头应允的,不属于这个军营的都算是私军,私军这东西,保护自己也就够了,拿出来为朝廷办事,那就属于扯淡了。

藏边的人口不少、民风彪悍,可这两年却频频被属国骚扰,而卫藏那边只能跟朝廷哭穷,这对藏边的彪悍民风来说,无疑是个绝大的讽刺。而这些东西,也坚定了杨猛对康巴动手的决心。

自从得了朝廷的圣旨,十几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可川督琦善那边却迟迟没有音信,这事儿又要扯淡了。

“计长,你说那琦善安得什么心?这么长时间不联系咱们,他是想搅混水吗?”

没有朝廷具体的旨意,杨猛也不想轻动,万一朝廷没有对付朵康的心思,自己巴巴的跑了过去,那就是个麻烦事儿,琦善这边一拖延,真是让杨猛为难了。

“瞧这个局面,八成朝廷是想动朵康的,但琦善害怕了,他怕做了朝廷的替死鬼,于是就把朝廷的旨意给压住了。

他那边大概是在想着,咱们只在川西三角地动手吧?看来这朵康土司,还真不是块豆腐!”

“哼哼……这老鬼倒是会玩,但是三爷这里是不会放过朵康的,既然他安中不发,咱们也别闲着了,既然要过年了,怎么能少的了锣鼓鞭炮?

让韦驼子进来,老子要荡平川西三角地,逼反打箭炉那边的朵康土司!”

徐子渭的分析不差,既然有了朝廷的旨意,趁着空闲整顿一下川西三角地,也是正合时宜,压一压琦善与朵康,让他们各自带好了自己的笼头拉磨才是正理。

“嗯!三爷谋划的不错,这三角地上的大户和那些个土领主,还真是个麻烦,过了年咱们就要兵发打箭炉了,把他们留在身后,也不安稳!”

一听这话,徐子渭也来了兴趣,这可是个打食儿的好机会啊!

“瞧你那德行,把之前弄得名单拿出来,从官员到大户、寨主,这次一并让韦驼子办了他们!”

川西的大户和寨主,什么人该杀,什么人能杀,这都是有讲究的,不分善恶乱杀一通,那杨家以后的路子就窄了。

“三爷,找我啥事儿?”

手下握着将近四万大军的韦驼子,现在也拽的很。虽说是矿丁占了绝大多数。但这也是他韦驼子第一次带领几万人!

“让你实战练兵。把你手里的两千新军整顿好,那五百骑兵,也换成步卒,再带上一万最精壮的矿丁,实战的时候到了!”

一听实战,韦驼子的眼就亮了起来,这可是个看本事的好机会,虽说一万两千人。不是太多,但也是三爷给他的一个机会。

“先别乐,一万矿丁扮成铜匪,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