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皇朝)-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两大头目,处于创建初期的三点教,差点就被广西的大户王作新给灭了。

正值三点教人心涣散的时候,杨秀清来了一次降僮,俗话说的就是神打或是请神,正是这次请神,挽救了人心涣散的三点教。

杨秀清眇一目,但机智诡诈,这次降僮,他请的是比洪秀全高了一辈的天父,芷晴估计,降僮的时候,这杨秀清是打算篡了洪秀全的位子,趁机吞并三点教的基业。

借着杨秀清的这次降僮,三点教的人,聚集财物,救出了冯云山,但洪秀全再次归来,却破坏了杨秀清原本的谋划。

冯云山是力挺洪秀全,而且洪秀全在三点教的威望很高,虽说杨秀清的心机不错,但这个时候篡位,就不合时宜了。

洪秀全当时也是迫于形势,捏着鼻子认下了能降天父的杨秀清。

呵呵……”

说到这里,魏芷晴也觉得三点教的内部的事情有些荒诞可笑,说着说着,她不由的笑了起来。

“哈哈……这事儿若是当做笑话来说是不错的,冯云山吃了一顿牢饭,洪秀全跑了一次路,可回来之后,却多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爹,这事儿闹的!

这请神是三点教的愚民手段,洪秀全就能让杨秀清天天给他当爹?据我所知洪秀全好像比杨秀清大不少吧?

洪秀全这厮降僮,请的是谁?不是那劳什子天兄吧?”

听了为魏夫子的分析,杨猛不由的哈哈大笑,这事儿真是招笑,杨秀清这厮也是个狡诈的玩意儿,这对杨猛来说是好事儿,这样的矛盾对三点教来说是致命的。

问洪秀全降得是哪一个倒不是杨猛恶趣味,虽说有看笑话的意思,但洪秀全降僮的主角,却对分析洪杨之间的关系很关键。

“爷,这是说正事儿呢!怎生能当笑话来听呢?不过这事儿确实可笑,洪秀全自认是天父第二子,天兄那是萧朝贵降僮的对象。”

杨猛揶揄三点教,魏夫子也在跟着笑,一场很正式的汇报,结果被杨猛三言两句,弄成了说笑话的场子。

“好嘛!这爹也有了,哥也有了,洪秀全倒是兄弟不少呐!这萧朝贵不是他妹夫么?怎么也占这个便宜?”

越听杨猛越是高兴,太平军内部也不安稳呢!这就是机会,用阴谋的机会,只要挑拨一下,太平军不战自乱。

“爷说的是洪宣娇吧?她哪是洪秀全的亲妹子,不过是个女教徒而已,只因为在洪秀全传教的时候,帮了洪秀全几次,被认作义妹的。

这洪宣娇原名叫黄娇云,据影子传来的消息,杨秀清降天父的时候,这洪宣娇还改过名,那个时候叫做杨宣娇。

萧朝贵这所谓的妹夫,水分大的很,虽说杨秀清和萧朝贵两人降得神,都比洪秀全大,但自打洪秀全回归之后,这两人降僮的频率,就低了不少。

即使是这两人降僮,洪秀全也多半不在场,但杨秀清时不时会拿降天父来压一压冯云山等人,而且杨秀清也在不断靠着降天父,提高自己在三点教之中的地位。”

听了这些,杨猛对三点教也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乱、荒乱、荒诞、荒唐,都是可以用来形容三点教的,别的不说,就冲洪杨之间的关系,一旦太平军的声势大了,权力倾轧也将随之上演,内部不合往往是一个体系崩溃的前兆,太平军初时就有这样的矛盾,成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奢望。

第四百五十二章何谓荒唐(中)

“剩下的两人,韦昌辉与石达开,韦昌辉算是三点教最初的金主,为稳定三点教的人心,除了不少的气力。

但韦昌辉也是个半吊子的读书人,人虽说精明,却是三点教六大首脑之中,最没有威胁的一个。

最后一个石达开,却是个少年才俊,今年也不过二十整,这石达开能文能武,算是三点教最有潜力的一个了。”

说起最后一人石达开,魏夫子也有些钦佩,这却引来了杨猛的调笑。

“少年才俊?与你比倒是个少年才俊。”

“他少时与爷差不多呢!也是个任侠仗义之人,可惜,广西的来客之争,让他入了三点教,要不招到爷的麾下,也是个不错的人才。”

对于杨猛的调笑,魏夫子一笑了之,有些话,她说的时候,也要看杨猛的喜好,毕竟后宅女人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取悦男人。

“嗯!说起来这石达开也是误投了昏君,早夭怕是他的结局!

这石达开在太平军之中出了不少力吧?”

石达开在杨猛的眼里,只能算是个英雄,英雄多是悲情的,不得好死啊!

“恰恰相反,石达开这人文武双全,却是三点教六大首脑之中,最受排挤的人物。”

“受排挤?想想也是,才具超人,若不能做头儿,只能被人嫉妒排挤了,石达开对三点教的忠心如何?”

听到石达开受排挤,杨猛真是来了兴趣,要是能策反这位天国名将。自己无将可用的僵局。或许可以打破。

“石达开仗义。加上他那四千人里,也有自己的亲眷,反,怕是没什么可能。”

“可惜了!太平军还有别的将领吗?”

魏芷晴嘴里的东西,都是根据情报得来的,既然魏芷晴说了没希望,杨猛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行就硬打呗!新军这十几万人。怎么也能打出几个可用之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带兵打仗,兵是基础,将才是关键,太平军有了一个石达开了,杨猛可不想还有第二个。

“杨秀清!”

“什么?杨秀清,他不是没读过书吗?这带兵打仗,也是头一遭,难道这杨秀清还是无师自通的天才?”

没打过仗,就能带兵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很少,而且这样的人也很难成为名将。打仗,可不是靠的神来之笔,正正经经的老行伍,都不一定百战百胜,更别说毫无基础可言的杨秀清了。

“正是个天才,用兵的奇诡之道,杨秀清可谓是深得个中三味,与清军对抗之中,他的奇诡之招频出,就连向荣这样的老行伍,也被他耍的团团转。”

听了这些,杨猛只能感叹太平军邪异了,这样的人都有,降个天父不说,带兵打仗也能无师自通,妖孽啊!

杨猛一边感叹着妖孽一般的杨秀清,一边在为洪秀全叹息,有了这么一个有能力的反骨仔趴在窝里,这能有好儿吗?

“说说清军吧!这清军追着太平军打,我怎么就有些不信呢?”

这也是杨猛心里的一个大疑点,就广西、贵州的那帮子绿营杂碎,别说带着打仗了,就是能完整的带到战场上都是奇迹,追着太平军揍,怎么说怎么像胡话。

“清军进剿太平军,起初是广西巡抚郑祖琛督师的,郑祖琛是个没胆鬼,出了桂林就把数千绿营兵扎在了平乐府,当初的太平军在桂平,桂平属于浔州府,平乐府隔着浔州府几百里呢!剿匪,无非是做戏而已。

带着广西绿营主力的提督向荣,见郑祖琛动了,打算借机处理一下广西的匪患,这里面也是有弯弯绕的,太平军势大,而土匪势弱,向荣所谓的剪除太平军的羽翼,不过是避战的说法而已。

前期奏折里所说的追着打,多半都是广西那些不成气候的小土匪,之后向荣的绿营兵虽说与太平军,对了几场,但输多胜少。

当初林则徐大人还没有病殁,林大人接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赴广西剿匪,这道圣旨里所说的剿匪不是指太平军而是指广西的那些土匪。

郑祖琛剿匪不力,被林大人革职之后,向荣也打起了精神,但是太平军难缠,向荣依旧是输多胜少的样子。

林大人病殁之后,李星沅接任,新任巡抚周天爵和提督向荣兵分两路,围堵太平军,李星沅用的法子是围杀,所谓的大胜,就是在李星沅督师的时候,将太平军围在了桂平。”

听了这些杨猛算是明白了,之前秦子祺说的大多是取自朝廷的奏报,可能刘一贴在里面也起了作用,这些人怕自己过分忧虑,说了谎话。

但这也不全是谎话,依着大局来看,太平军却是就是在节节败退。

“哦……刘一贴和子祺倒是有心了。”

“爷,您知道了,这事儿我也有份的。”

“无关大局,但这样的事情,以后要注意,瞒着我做事儿,就是叛乱!”

杨家跟太平军不一样,太平军有六大首脑,而杨家的首脑只有他杨猛一个,老爷子的话或许好使,但除了杨家老爷子,杨猛在四省之地就没有政治上的对手,那些有心要做杨猛对手的,只能被阖家拿去栽树了。

维护自己的权威,这是杨猛无时无刻都在做着的事情,影子是为了什么而建,就是为了维持自己在云南绝对的话语权,睚眦又是为什么而建,这支精锐,杨猛就是为了扑杀,任何想在自己眼皮子地下闹事的人。

现在睚眦的规模和战力,可以扑杀任何一路新军,绝对权威只属于杨猛一个,而军队才是维持这种权威的根本。

秦子祺和刘一贴,虽说是出于好心。但杨猛还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有些事儿。做的多了就会成为习惯,所以杨猛开口就定了一个叛乱的名目。

“前期倒是李星沅的手段,怕是这李星沅一死,就给了太平军机会吧?”

“不是!向荣此人岁数比李星沅大,已经六十多了,有些时候,李星沅的将令,向荣并不遵从。但每每向荣不遵从李星沅的将令,就会遇上败仗,最严重的一次,向荣把大军的补给都给丢了。

那周天爵,也是个难缠的货色,这位都八十了,还在前线督师,对于李星沅,周天爵也是看不上,违令之事也是屡见不鲜。

前线两位督师的老大人。频频违令,而且还内斗不断。驻在金田的太平军,就有了机会跳出李星沅的包围圈。

李星沅指挥大军一次次堵住太平军,周天爵和向荣,就用一次次的内斗放过他们。

加上金田的位置好,西通武乡、南及贵县、东达平南,一次次的内斗,一次次的让太平军脱出包围,李星沅也就愤恨难填,焦躁之中得了急病不治而死,这就是实情。”

实情,实在是有些荒唐了,两江总督李星沅,愣是给向荣和周天爵气死了,李星沅最拿手的布局,有了这么两个猪一般的下属,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呐!

若是遇到别的官员还好说,这周天爵、向荣,一个八十、一个六十,比年岁、比资历,李星沅都是后学末进,加上此事朝廷也极为关注,行事束手束脚,也就成了定局,气死了,也算是好事儿,总比被兵败被朝廷弄死强,那比被气死还窝囊。

“现在向荣算是剿灭太平军的主将,这位猪一般的人物,把自己瞧得有些高了,打了一辈子仗,又不是打了一辈子胜仗,这位比起张必禄差的太远,不知兵,就是个老行伍又能怎样?

朝廷用这样的人,算是瞎了眼了。朝廷那边是谁提的向荣?以穆彰阿的老练,应该主用乌兰泰的,绿营兵不可用、不可信,怎么就出了这样的昏招呢?”

杨猛虽说厌恶朝廷,但更厌恶太平军,朝廷那边主事儿的穆彰阿,应该不会这么重用向荣这样的汉将的,难道……

扫了魏芷晴一眼,果然……

“爷,穆彰阿已经是老黄历了,因为庚子年战败给英吉利赔款的事情,咸丰帝追究穆彰阿和耆英的责任,这两人都被降职抄家了。

现在帝师杜受田,才是新帝面前的红人,启用林大人、张必禄、李星沅都是这位杜师傅授意的。”

“唉……可惜了杜夫子的一番谋算呐!启用这三人,杜夫子显然是用了心的,只可惜老天不保大清,收了这三人。

既然穆彰阿与耆英都倒霉了,为什么在广西督师的赛尚阿没事儿呢?”

赛尚阿就是军机穆彰阿的走狗,按说赛尚阿应该受牵连的,这跑来广西督师,却是实实在在的升职啊!

“赛尚阿是咸丰帝的亲舅舅,当然不会倒霉了。”

“哦……原来如此啊!看来四色棍也是急眼了,把舅舅都派到了前线,可弄这么个玩意儿来,只会坏事儿,还不如把他爹的灵位弄来呢!

既然穆彰阿倒台了,咱们也别放过他,抄家,怕是这老东西还有别的银窖子吧?知会京师的影子,让他们帮着朝廷,再抄一遍!

老子那三十万两金子,可不能白送,这老王八在老子革职的时候,没有出力,杀他一子一孙不解恨,让他也尝尝做穷酸的滋味,抄!抄的这老王八当裤子!”

临阵换帅,四色棍做的还是不错的,有杜夫子这个能人顶着,朝局一时半会儿乱不了,就不知杜夫子有没有别的心思了。

对付失势的穆彰阿,就是杨猛本性的体现,有仇必报!这穆彰阿当时要是说句话,恐怕杨猛也不是现在这样的局面了。

“穆彰阿下去了,谁是军机?”

杨猛有此一问,也关系到了他在朝廷谋求地位的念想,若是汉臣为军机,那事情还有可为,若是满臣为军机,那事情就麻烦了。

“祁寯藻、赛尚阿、何汝霖、季芝昌。”

“还好!”

“爷是想着军职的事情吧?”

“不错,这次的军机几乎全是汉官,看来杜夫子也没安什么好心,他是要趁这次机会,光大汉人的门庭啊!

只是这样的事情,只能是昙花一现,真想篡了大清,还得手底下见真章呐!”

杜受田的谋划,杨猛大概看的清楚,但这不过是奢望而已,想从内部篡了大清,绝对不是易事,现在出了太平军,朝廷倚仗汉官汉将,等太平军闹完了,就该提起裤子不认人了。

“爷,这个机会不错,咱们用不用运作一下?”

“现在还不到时候,太平军还没给朝廷带来切肤之痛,现在就是运作,咱们也弄不到五省的兵权呐!看看再说吧!”

当初革职的时候,杨猛可是撂了狠话的,没有五省的兵权绝不出山,现在就看太平军的了,只是自己的手段用上之后,太平军还会依旧牛势吗?

第四百五十三章何谓荒唐(下)

“说说太平军是如何攻陷永安的,貌似太平军现在没有这样的实力啊!”

杨猛想要的东西太多,兵权只是其一,可朝廷不给,现在也不能硬抢,只能慢慢的等待时机了。

手握利器,而不能肆意挥洒,对杨猛来说也是相当的压抑,拥兵十几万,后备兵源上百万,金银堆山、粮食无数、武器弹药充足,遇上了这等大事儿,却只能在旁边看戏。

万事俱备,独缺一个大势,被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羁绊,这种滋味绝对不好受。

了解太平军,了解清军,就成了杨猛宣泄一些负面情绪的寄托,别看杨猛把太平军当成了笑料,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尽快剿灭太平军,邪教这东西,危害太大,许多东西不是谁想遏制就能遏制住的。

大清朝廷民心尽失,对百姓的压迫无处不在,苛捐杂税只是其一,一些货物的官方定价才是最狠毒的招数,石磺大清的官价一两一驮,外销的话,五六十两、七八十两,精铜一驮也不过九两多银子,别说外销了,就是铸成铜钱,蹬去工本火耗也值个几十两银子。

这几年,大清各地又是连年的饥荒,民间的仇视情绪也越来越高,老百姓本就吃不上饭,太平军一起,战争课税,又是一笔大支出,朝廷施政可不管百姓的死活,有了税赋就是良民,没有税赋,就是刁民、暴民,这是个官逼民反的时候啊!

一旦没了活路,许多百姓都会把心一横。不是造反就是落草。如今有了太平军这么一个典范。只怕各地响应者众呐!

清军也不消说,绿营兵不是不能打,但要看对象,对上普通百姓,绿营兵还是相当可怕的,但对上太平军这样的,绿营兵想胜,难如登天啊!

庚子一役。百姓笑看清军落败,英吉利的炮舰在长江出没,老百姓拉帮结伙的去看热闹,江南虽说富足,但大清的盘剥尤为严酷,从广西到南京也不知太平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几车爆竹!”

正当杨猛心里感慨连天的时候,魏夫子却说出了一个很难让人相信的结果,几车爆竹,这未免有些儿戏了。

“几车爆竹?”

“正是!太平军被向荣和乌兰泰的大军,一路追逐。转战武宣、象州,最终跑到了永安附近。之前太平军,确实不敢对城池下手,但永安人少,连兵带民不过十万数,清军虽说号称是万余,但加上空饷之类的,能过五千就不错了。

加上永安士绅聚集的团练,还有城内纠集的青壮,永安城防不过万余人。”

在杨猛的眼中,别说万余人,就是三五千可战之兵,守住一个县城也不在话下,太平军现在玩的主要是大刀长矛,永安城中,即使没有火炮,几十杆鸟枪、抬枪,也应该有的,有了这些,万余人守城应该没问题的。

想想那几车爆竹,再想想绿营兵的素质,永安陷落杨猛也能猜出个大概来了。

“绿营兵不可靠,可永安的地主、大户,就会轻易放弃永安城了吗?那里牵扯的可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啊!”

当初在桂平,一个土豪王作新,都能打的三点教叫苦不堪,冯云山也是被王作新送去吃牢饭的,永安再不济也是个县城,几十个王作新那样的大户,还是有的,纠结个几千人守城,绝对是手拿把攥的事儿。

轻易就丢了县城,对清军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一个县城的财富和粮食,足以让太平军支持个一年半载了,只怕满县城的青壮,都会成为太平军的士兵。

“民团是有战心,可太平军把几车爆竹丢进了永安城中,清兵以为太平军有大量的鸟枪、抬枪,爆竹声和烟雾一起,这些人掉头就跑了。

清军一跑,永安城中人人自危,虽说大户们组织的团练与太平军打了一天,但四散而逃的百姓,弄开了城门,一万多太平军进了城,结果可想而知。”

兵只会劫掠百姓、敲竹杠,将只会搜刮财物、睡女人,这仗打成这样,不窝囊!

“现在的清军在做什么?太平军全数被围在了永安么?”

对清军杨猛是不怎么报希望了,但对于太平军的进退,杨猛还是要知道的,若是太平军全数被堵在了永安,那自己的损招就好办了。

“清军?在忙着跟太平军做买卖,太平军的一万可战之兵,加上四五万老弱妇孺,几乎全在永安城中。”

“什么做买卖?”

“对就是做买卖,这是乌兰泰的潮勇首创,永安城内虽说不缺粮食,但盐巴和军资却是紧缺的东西,潮勇藉着这些买卖,赚了个盆满钵满。

永安城里有不少的大户,现在的太平军不缺钱,缺的只是军械和战马之类的军资,两帮人一来一去,这买卖做的还不小。

现在有不少的绿营兵,想从云南购置马匹什么的,都被咱们的人打发回去了。”

这前线成了生意场,客军果然不可靠啊!但这事儿,杨猛也有些疑问,乌兰泰是满人呢!怎么会纵容手下与太平军做买卖呢?

“乌兰泰是满人,督师的赛尚阿是新帝的亲舅舅,这事儿他们就看的过眼?”

“不是看得过眼看不过眼的事儿,而是他们打不进去,只能巴巴的围着永安城,潮勇发了,其他各营的兵将也眼红,若是禁制这种买卖,只怕绿营兵就不能用了。

清军内部的说法是,军费不足,借贼之力筹措军费。”

借贼之力筹措军费,这话说的有水平,恐怕不是向荣和乌兰泰那样的粗鄙货能想的出来的,恐怕四色棍的舅舅,在这事儿上也没起好作用。分润太平军的劫掠所得。这赛尚阿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这帮子蠢货。就没想些办法,攻陷永安?”

“想了,赛尚阿用的是烂肠草,在河流之中投毒,据悉已经透了几万斤了。向荣在永安城外弄了不少地雷,乌兰泰……”

“行了别说了,这帮子蠢货,这些烂招儿。他们也能拿的出手?”

赛尚阿的主意倒是不错,生化战争的招数啊!只是靠着几万斤毒草,这不是扯犊子吗?还不如杀个几百人用木桩钉在河里呢!

听了这些战法,杨猛想笑,却笑不出来,大清好歹是明面上的国家,军队腐朽成了这样,将帅也是一群傻逼样儿,难怪这八国联军随随便便就能颠覆华夏。这事儿根子坏了,无药可医。

“他们拿的出手。而且还上奏给了朝廷,朝廷也支持。

‘探知此城并无井泉。俱饮城外流动之河水,因访得瑶山一带出烂肠草,其药最毒且无药可解,已前后购得一万数千斤,放入河中,贼饮之必死无疑!’

‘贼匪逐日而亡,抬出烧者掩埋无数。’

这就是赛尚阿前后的折子,朝廷不仅允了,还专门拨了一笔款子用于购置烂肠草。

爷朝廷的根子烂了,我们是不是要早作准备了?”

男人有野心,女人就没有吗?杨猛不让说了,魏夫子还是加了这么一段,里面的能没别的心思吗?

“准备?老子一直都在准备!荒唐啊!”

听了赛尚阿等人的所作所为,杨猛才知道什么叫做荒唐,太平军与清军相比,无疑是很正常的,林、张、李三人挂了,换了赛、向、乌三头蠢货,这太平军能不声势大起吗?

朝臣不似朝臣、汉将不似汉将、满人不似满人,对此杨猛也无话可说了,为了财物养匪为患,这些人毫无下限啊!

蠢货?那只是对时局来说的,在杨猛看来,赛、向、乌三人搂钱的本领,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什么玩意儿都能榨出油来,这不是本事是什么。

从魏芷晴的话语里,杨猛也闻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魏夫子都有了这样的心思,难保别人没有啊!

杨猛可不想做个被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