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皇朝)-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儿就不是个知兵的人,他若是坐镇也就罢了,让他做主领兵打仗,这样都能胜,只能说明读书人隐藏的潜力是巨大的。

“这样最好!”

已经撕破了脸,吴文镕当然不会和颜悦色了,说了一句送客的话,杨猛也知机,掉头就离开了总督府。

四色棍和军机们的谋划是不错,让带兵的汉臣们相互制衡,可江南之地,带兵的几个汉员,向荣基本是个废物,统湖北兵员的吴文镕,纠合的那些绿营兵,比向荣的军马还差,摆摆架势还凑活,真正要论打仗的话,怕是拿着棍子的百姓,都比他们强不少,湖南的骆秉章也不消说,湖南的绿营精锐,怕是都在提督鲍起豹手里,人数也只有几千,守长沙都难,出城打仗,怕是鲍起豹也没那个胆子。

剩下的曾涤生,如今也有些浮躁,闹不好上去也得吃败仗,湘军的陆勇,对太平军来说,算是劲敌,但新建的水勇,怎么说呢?怕也是废物之流。

再有一个就是岳州的左宗棠了,岳州营是杨猛训练出来的,有多大本事杨猛清楚,守岳州,这些人马足够了,曾天养的三万太平军,就是齐聚岳州城下,怕是要讨不到好处。

左宗棠出岳州,那情形就不好说了,岳州营,能打出去的兵,也就两三千,算上自己留在岳州的新军,拢起来也不过四千数,现在左宗棠想偃太平军之锋,人数上还多少差了一些。

自己这边的情形,比左宗棠还稍差一些,武汉三镇与岳州相比,重要的多,若是太平军分兵的话,打岳州,五千人就差不多,打武汉三镇,怕是最少万余人。

一旦让太平军打到武汉三镇,守城就变得麻烦了,主动出击。八千练勇两千新军。加上翻江龙。倒是能和太平军争一争,但结果如何,杨猛也不敢打包票的。

但武汉三镇必须要守住,胜也得是个惨胜,不然朝廷那边又要打自己的主意了,应对太平军的西征,立功的只能是曾涤生、左宗棠与自己,剩下那些。只是太平军立功的对象而已。

回府的路上,杨猛想了想西征的局面,回到府中之后,他开口问的却不是西征而是北伐。

“雅月,说一下北伐部队,林吉李的局面。”

“爷,自怀庆撤围之后,太平军自垣曲西进入山西,经平阳、洪洞、黎城之后,东入直隶。兵锋已经到了临洛关。

临洛关的守备不济,怕是要被攻克。若是太平军沿临洛关北上的话,京师那边就危险了!”

古雅月说的这些还真不是杨猛想听的,他要听的是太平军的补给,林吉李三人的队伍,是太平军的精锐,只要有了补给,无论是流动作战,还是固守待援,都能牵制朝廷大量的精力。

虽说林吉李三人是个必败之局,但杨猛还不想让三人过早的溃败。林吉李三人的大军,清一色的全是南方人,怕是再打一段时间,就要在天气上吃大亏了。

一旦入冬,衣着单薄的太平军想要在短时间之内,筹备两万多人的冬衣,很难,很难!一旦战事持续到了冬季,僧格林沁的京营和蒙古骑兵,就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的补给如何?”

“勉强饿不死而已!”

古雅月一句话,就说出了林吉李三人的窘境,虽说一路打到了临洛关,但三人的大军,也在崩溃的边缘徘徊啊!

“芷晴!让直隶一带的理教人员,趁尚未入冬,到各处的当铺赎买两万人的冬衣,让广州的泰辰,准备十万人三个月的粮草,这些物资一律囤积于天津、霸州以南,沧州以北的乡镇。”

西征是可以控制的,北伐是必败的,补给困难的林吉李想要,给京畿之地足够的威胁,需要的东西,也简单,一是粮食二是过冬的棉衣。

大量的新制冬衣,怕是难免被朝廷盯上,当铺是个不错的选择,直隶一带,一个当铺之中,怎么也得有个几十上百件的棉衣,想要收集两万人的冬衣,花费也就几千两而已。

有了冬衣,有了几个月的粮食,只要能送到三人的手里,怕是北伐这一仗,怎么也能打到来年的开春。

朝廷那边有了林吉李三人的压力,对南方局势的关注,就会弱一些,很可能向荣、琦善的南北大营,也会被调派到北方,那样一来,南方军力空虚,自己和曾涤生、左宗棠,发展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打仗,说的明确一点,无非还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杨秀清组织的北伐军如是,朝廷堵截太平军的大队人马也是如此。

林吉李三人,若是真攻下了京畿,恐怕真就是天下大乱了,而官军,接连的败北,也在考验着天下读书人的心智。

一旦满清朝廷,实在是不堪扶助了,这天下的读书人,也会跟丢破鞋一样,放弃满清朝廷的。

而杨猛要做的也大抵如是,维持这种僵局,为自己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起码在自己控制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之前,他是不会让林吉李的队伍,轻易溃散的。

五大湖区,最重要的两个就是洞庭湖与鄱阳湖,洞庭湖差不多已经到手了,位于九江口的鄱阳湖,就是杨猛的下一个目标。

至于巢湖、太湖、洪泽湖,则是要看机会的,这五大湖区到手,杨猛手里的粮食产区就差不多能够满足需求了,若是地盘再度扩大,粮食依旧还是个不小的难题。

西征北伐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一旦两路大军失败,战事也会进入最惨烈的时期,趁僵持的时候,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才是王道啊!

北方一直是满清最重视的地方,江南对清廷来说,只是财税之地,北方则是根基之地,果然,林吉李三人的兵锋,一入直隶,朝廷那边就紧张起来了。

北方的兵员,虽说比南方充足,但大部分兵员是要拱卫京畿的,自打长毛贼的兵锋,到了直隶,僧格林沁手里的兵员就越来越少了,而且僧格林沁的头上,也多了一位管事的王爷,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就成了僧格林沁的顶头上司。

涉及到朝廷的生死,南方也成了可以随意放弃的地方,僧格林沁要兵,朝廷只能从南方抽调了,拱卫京畿之地,还是满臣用的放心,笔杆子耍的利落的败保,也就成了钦差大臣,带着南北两大营的精锐,开始了自南而北追击。

南北大营的精锐被抽调一空,同样身为钦差大臣的向荣和琦善,只能选择固守了,一场北伐,倒是给太平军谋得了攻取南方的大好时机。

第五百六十七章厚与黑(五)

“爷,昌南那边的援兵,已经控制了县城,下一步该怎么办?”

昌南瓷器,景德镇瓷器,先有昌南后有瓷器,昌南就是西洋各国口中,对大清的称呼。

可如今富庶的昌南已经有些凋敝了,瓷都,在乾隆年前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道光末年,自明至清延续了五百年的御器厂,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昌南、景德镇的凋敝,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的问题,国力和十三行的兴起,只是外在的原因而已,守旧产品的种类、造型不适合市场的需求,才是他凋敝的真正原因。

若论手艺的话,景德镇依旧是瓷器界的执牛耳者,朝廷放弃了景德镇,造办处的高手频出,也是原因之一,但造办处,只能算是个出精品的小作坊,真要论及大批量的生产,还得瞧景德镇啊!

兵援江西,是杨猛之前唯一的一次,遵循朝廷的谕令调兵,与绿营相比,杨猛的自由度大了不少,虽说调过去的只有区区五百练勇,但控制一个县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就好!给带兵的,谋一个绿营的职缺吧!告诉他,在昌南募勇等着管事们前去,这段时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昌南附近所有的瓷器作坊,拢到咱们的手里。”

瓷器无疑是个创汇的好门路,要说制瓷的本事,西洋那边当孙子,都嫌辈分高了,大清的瓷器出口量越来越少,西洋瓷器的销路越来越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一个产品的定位。

之前十三行的瓷器为什么有市场。还不是贴合了西洋各国的需求。杨猛占了景德镇要做的事儿,也不是大批量的出口廉价瓷器,他要大批量的出口奢侈品一般的瓷器,在西洋重新掀起东方瓷器的热潮。

“爷,昌南毕竟属于江西境内,如今太平军还在江西肆虐,咱们控制昌南是不是有些危险呢?”

与古雅月不同,魏芷晴会时不时的提点一下杨猛。控制昌南或是景德镇,几百练勇,显得太少了,有这么一个孤悬的地方,只怕也容易受到攻击。

“很快就不会了!咱们的重心在景德镇,告诉过去的管事,瓷厂建成之后,用西山出的样式,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必须是精品、极品,工艺么!就按常规的来。

景德镇有条与鄱阳湖连通的河流。建成瓷厂之后,就募集人丁。拓宽加深这条水道,至于规模,最少要能让动力驳船双向行驶。”

安徽两湖上下,都在忙着防备长毛,而杨猛却在忙着做买卖赚钱,对于即将到来的太平军,杨猛没怎么重视,在黄州驻扎的吴文镕,就是武汉三镇的第一道防线,虽说这货多半挡不住太平军,但几万官军,怎么也得打上一两个月才会全线溃散吧?

一省之地,绿营的兵马,多则三五万,少则一两万,江南的局面,看上去是个处处无兵的状态,但真要聚齐了一省的绿营,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最初在广西,朝廷动员了阖省的兵力,加上民团援兵,足有十万之众,聚兵很简单,但粮饷可是个大问题,官军从广西时的十万众,到湖南的五六万,再到围困天京的两三万人,朝廷财力枯竭的苗头,已经慢慢展现了出来。

这次要守湖北,吴文镕也是下了狠心,张亮基在任时湖北各州府的藩库、存粮,都被聚了起来,驻守黄州的吴文镕不缺粮饷,聚集的兵员也越来越多。

最先有了战机的,还是主动攻击的太平军,林吉李的北伐大队,可临洛关之后,在直隶长驱直入,连克邢台、藁城、深州,兵锋直指天津卫。

太平军到了深州,再往北走,就走不动了,藁城、深州一线隔着保定几百里,保定再往北一点,就是廊坊了,这廊坊已经算是京畿的外围了,若是没有任何阻拦,十天左右,林吉李的北伐大军,就要兵临京城了。

没有阻拦那是不可能的,林吉李为了快速行军,避过许多大城,只找那些城防不怎么样的小县下手,林吉李的北伐军,对直隶一带的官军,根本没有造成像样的杀伤,败保的江南精兵,自南来;僧傻子的蒙古骑兵,从北堵;再加上直隶的本地兵,林吉李三人,已经冲进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之中。

有了河南怀庆的教训,林吉李三人也不敢进攻那些有防备的大城,江南与江北的气候不同,土质也有区别,惯于在南方作业的土营兄弟,面对北方厚重的土地,也有些发怵。

僧格林沁的北堵大军,有一部分是骑兵,这也让太平军清一色的陆军有些发怵,直接北上的通道受阻,三人也只能取道沧州,直奔天津卫而去了。

不打京师,改打天津,绝对是招妙棋,只要断了天津的海路粮道,没有漕粮补给的京畿之地,用不几个月,就会大面积的缺粮。

进军天津卫,不管林吉李是出于什么想法,在杨猛看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可惜的是,京畿一带的防守,可不像江南一样废弛,不管绿营兵或是八旗兵的战力如何,就守城来说,废物和精锐,基本没多大区别。

大城不敢打,僧格林沁的北堵大军近在咫尺,林吉李三人无奈,只能选择攻占天津卫附近的静海县城了。

打天津计策是不错的,只是林吉李三人的军马却少了一些,不说把两三万人身后加个零,要打天津、京师这样的地方,没个十万八万的人,基本连试也不要试,但凡守城的军民有些悍气,两三万人只配上去填坑而已。

“爷,之前安排在直隶一带的粮食和衣物,这么一来只怕起不到作用了,那些东西是不是。就地处理掉?”

太平军打天津。是杨猛之前没想过的。本以为林吉李三人会沿着保定一带北上,没想到僧格林沁的大军一来,三人选择了天津做目标,这样的话,杨猛之前做的那些先手,就有些浪费了。

“不!让理教的人联系一下林吉李三人,无非现在包围圈还没圈死,把咱们存粮的地方告诉三人。让他们顺手抢了吧!

再过几天,败保的江南精锐就要到了,让咱们的人,给太平军预备好了车马,装作是逃难的队伍,这样也不会太显眼的。

林吉李三人缺的不是武力,只是粮草冬衣而已,只要这批粮食到手,林吉李三人,与僧傻子、败保对抗一年半年的时间。是不成问题的。

知会广州的丁泰辰,让他趟一趟天津附近的海路。静海的位置不错,若是可以的话,在海路上补给一下林吉李的队伍,也不是不行。

但这事儿要做的妥帖一些,探路的船只,用西洋战船,挂英吉利的国旗!”

让太平军抢自己的粮食,这事儿也就杨猛做的出来,如今京畿一带的粮价可是在飞涨的,若是散了这些粮食,获利一倍,那是轻而易举的。

“爷,您打算让太平军劫了咱们的粮食?”

负责传令的古雅月愣了一下,之前,太平军就是不做那宰人的买卖,自家三爷,都要出手杀人,这次让林吉李三人抢杨家的粮食,难道是说错话了?

“对!相比于咱们在江南的所得,那些粮食衣物,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没有补给,林吉李的北伐军最多顶两三个月,就要溃散了!

有了这批粮食,虽说不足提升太平军的战力,但守住静海半年到一年,想必林吉李三人还是做得到的。

半年的时间,足够老子进入鄱阳湖区了,至于其他的三大湖区,看机会吧!”

杨猛这笔账算得不错,之前运到直隶一带的粮食,加上赎买的冬衣,全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两银子,仅与与鄱阳湖区的粮食产出相比,这笔银子就花的值,更不要说占据了鄱阳湖之后的利益了。

只要林吉李三人钉在静海一天,朝廷就无暇南顾,没有朝廷的手脚,更方便杨猛在江南布局,十万两银子,抢几个鄱阳湖区的大户,也能轻松收的回来,何乐而不为呢?

杨猛支援林吉李三人,还有更深一层的想法,孤军深入、了无后援,林吉李三人会坐以待毙吗?理教与他们扯上关系之后,三人在静海呆的越久,对太平天国的归属也就越淡,全军策反,怕是不可能,但策反三分之一还是有可能的。

国内虽说不需要三人这样的,但国外可是需要的,借机移民,或许也是解决太平军的一个好手段。

命令自武汉三镇发出,到达直隶,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林吉李三人的局势,已经有些难以逆转了,虽说三人的前锋部队,一度打到了杨柳青附近,但僧格林沁的反扑也格外的凶悍。

以王庆坨为基地的北方大营,也在慢慢的成型之中,蒙古骑兵、京营精锐、周边的绿营,虽说战力依旧有限,但防守天津卫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路走来,林吉李三人,在战事上虽说遇到了不少难题,但这些难题都好解决,唯有补给一条,是最不好解决的,北方已经入秋了,浑身上下短打扮的太平军,也有些不太适应北方的夜晚,大军上下,这些天来,病了不少,再这么死靠,怕是只有退避一途了。

打天津或是打京师,林吉李早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一路疾行,大军上下都有些过度的疲惫了,战心俱失,就是北伐大军近期的尴尬处境,若是能吃饱喝足,或许三人还能奋力一搏,但紧缺的补给,现在只能维持大军上下饿不死而已。

这天,林吉李的军帐之中,来了一个有些神秘的人物,占据静海之后,也有少量的人马来投,但这位的话,却让林吉李三人大喜过望。

“本人是理教北方执事之一,受人之托来给三位指条活路,近期我们不求回报,至于以后么?难说!”

面对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这三位长毛悍将,这位四平八稳坐在大堂之上的理教北方执事,没什么恭敬的意思,开口就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什么活路?莫不是投清?”

林吉李三人,以林凤祥为首,说客三人见过不少,也杀过不少,瞧这位理教执事的语气,八成又是准备挨刀的说客。

“粮食!衣物!”

“多少?在哪?”

“对你们来说足够了!文安县的大柳河、雄县的龙湾!”

一听粮食衣物,三人的脸上都泛起了喜色,但文安的大柳河和雄县的龙湾在哪,三人却有些闹不明白,文安和雄县的大体位置,三人是清楚的,但现在这个时候,大军离开静海,却有些凶险。

细看了眼前的这位理教执事一番,三人觉得这好像是官军的细作,没了静海的城防,他们三人怕是败得更快!

第五百六十八章厚与黑(六)

“来人!将这个清妖细作拿下去砍了!”

基本认定了这个理教管事的根底儿之后,林凤祥的面色一沉,就打算处理了这个清妖的细作。

“想好了再说话!这一刀下去,杀得我一个,却要连累你们这两万一千多人掉脑袋!

你们也不必瞪眼!我说的是实话,我这一颗人头,比你们这两万一千颗人头要金贵的多,纵使你们逃到了天涯海角,你们这些人,包括你们以后的家人,都逃不过理教的追杀!”

理教的执事,可不是杨猛后期培植的那些传教人员,他们都是杨家的精英执事出身,出来做事,不能丢了杨家的脸面,这是摆在第一位的东西,别说面对林吉李这样的匪盗之流,就是面对官府的那些一二品大员,杨家的执事们也是傲气的很。

“好大的口气!那你所说的活路,可有什么作保?”

“没有!信的话,你们就去,不信的话,就窝在静海等死吧!

胜保的江南精锐一万余人,已经进直隶了,三四天之后,南北合围恐怕就是你们的下场,你们军中的粮食,即使一人一天一两,最多也只够维持两个月。

要是三位有些煞气,吃人肉的话,那坚持的时间说不得能长一些,我指给你们的活路,可是近百万斤粮食,数万套冬衣,想死想活自己去想。

记住喽!文安县的大柳河!雄县的龙湾!到了地方自然会有人给你们指路!”

重重的说了几句之后,这位理教的执事,起身便走。林凤祥刚要发话。却被李开芳给拦住了。

“听此人的话。虽说有些故弄玄虚,但未尝不可一试,咱们派去几千人马一试便知,即使是官军的圈套,咱们未尝不能从官军那边捞些好处!”

包围与破围,林吉李三人经历过不少,被围不一定是坏事儿,围困也不一定是好事儿。死守静海,没有补给就是死路一条,这时候,死马当作活马医,也是条出路。

“若是真的,放走这人,咱们以后怎么办?”

李开芳说的大体不差,如今北伐的局势,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冒险一试。说不得还真是条生路呢!

“这人既然能在直隶弄上这许多的粮食衣物,怕是想找咱们也容易!”

这话是吉文元说的。三人都是脑瓜子灵活的,虽说不怎么识字,但活泛的头脑,让林吉李三人,抓住了杨猛递上来的救命稻草。

从静海到雄县,三天时间,赶一赶,还能跑个来回,至于文安,一天也就差不多了。

先去文安的大柳河,再去雄县的龙湾,三千太平军的精锐在吉文元的带领下,跟着在静海找的向导,来到了文安的大柳河,近千车粮食,只有小半配了牲口,数数粮食和衣物,差不多还真是那人所说的一半,一边运粮,吉文元也差人给静海的林李二人送去了消息。

剩下的一万多太平军,兵分四路,一路守静海,一路打王庆坨,第三路由静海南走,阻击南来的胜保,剩下的一路,则直奔雄县而去。

轻兵疾进,三四天的功夫,是可以跑个来回,但带上近千车的粮食衣物,这路就难走了,吉文元从文安退回静海花了三天的时间。

退回静海之后,吉文元也发起了对王庆坨的猛攻,驻守天津的僧格林沁,只以为这是长毛贼也殊死顽抗,天津卫丢不得,一旦丢了天津卫,京师的粮食,就是个天大的难题。

不管长毛贼因为什么突然猛攻王庆坨,但这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地方,双方激斗了三天时间,长毛贼才陆续的撤回了静海。

而胜保的江南精锐,也被阻在了静海县的良王庄一带,南方大营,也就顺势扎在了良王庄,长毛贼猛地一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林吉李三人,就这么有惊无险的,将粮食衣物,运回了静海,对于此事,北面的僧格林沁不知道,南边的胜保,也是懵懵懂懂。

百万斤粮食,几百头牛马驴骡,数万身冬衣,大军的补给解决了,可林吉李三人却发现,北伐大军也被死围在了静海附近。

离开,这些补给也是个负累,若是吉文元得了文安的补给之后,三人带着大军往南突破,那北伐大军绝对不会被围在静海,但是没有东王的命令,在粮草充裕的情况下,三人也不敢随意撤退。

粮食掣肘、高层掣肘,林吉李三人,就这么被困在了静海县城之中。

长毛贼饷粮不济,这是僧格林沁探来的情报,南北合围的局面一成,这长毛贼就离着败亡不远了,报捷,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朝廷见了僧格林沁的战报,心却依旧没敢落下来,自打广西开始,包围、破围,官军与长毛贼上演了很多遍了,次次都是长毛贼安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