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清(皇朝)-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月的时间。曾老九合围安庆的土城与兵寨。遍布城外,这就是说兵围安庆的第一步算是走成了,接下来就是第二步,对付皖赣的太平军了。
杨老三月余之内,完成了对安庆的合围,这在朝廷看来,总有些不一样的味道,细细对比一下。杨老三、曾涤生、左季高三人的折子,战略与杨老三的第一份折子差不许多,虽说攻取的州县多少有些不同,但大抵如是啊!
对于曾左杨三人同流合污,无论是军机还是四色棍,都没有过多的在意这事儿,不可能啊!杨老三跋扈、左季高嚣张、曾涤生是个夫子,这三人是极难走成一路人的。
至于为何兵围安庆之事,能在一月之内建功,只能归于人家杨老三调度有方了。
现在想来。这事儿若是早上俩月,或许向荣的江南大营。就不会崩盘了,但事已至此,杨老三的那份折子,只能沉底了事儿了。
安庆一役,杨猛虽说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皖赣的地盘,却是有一半到了他的手中,地盘与战功相比,无疑实惠了许多,接下来的皖赣,才是曾涤生和左季高的舞台。
“三爷,影子那边来了消息,太平军将破袭江南、江北两大营,获得的军械,运了一部分到安庆。”
安庆一役,对杨猛来说算是完结了,但对曾涤生和左季高来说却刚刚开始,这一开局,杨秀清那边就支援了石达开一批军械,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计长,你给李海发一道命令,让他着力监视长江入海口的外洋舰船,一旦有外洋的商人,给太平军提供火器,咱们必须第一时间知晓。”
听了徐子渭的汇报,杨猛也关注了一下那批武器,现在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军械,对曾左二人没什么影响,最关键的还是英吉利那边火器。
即使是褐贝丝,大量装备之后,也很难抵挡的,只要太平军有了超过五万支的褐贝丝,即使是水师团练,想要歼灭他们,也有极大的难度。
“多半是刀枪和火炮,也有一定数量的鸟枪、抬枪,零零总总十几船,怕是能装备两三万人马的。
据李海那边的汇报,近期英吉利的商人,是有不少准备从上海道启程,到天京做买卖,具体是什么买卖,影子那边还没有消息。
咱们在上海道的商号,也从没跟这些英商打过交道。”
徐子渭将近期的情报一说,杨猛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若是军火商人和正经商人,上海道的商号不可能不认识,出了不认识的英吉利商人,怕是背景也极为复杂。
“嗯!将军械的情报,报与曾涤生和左季高,让他们小心一些,石达开用兵取巧,虽说合围安庆已经有了架子,但要防着石达开派人偷袭,这围城的兵寨,要建的谨慎一些。”
在实际的战法上,杨猛从来不给曾左二人指导,打仗的一些东西,虽说杨猛也知道,但大规模的战争,他也从没经历过,积攒经验,可不止是对新军的将领说的,对他杨猛也是一样。
许多现代的战法,因为装备的限制,并不能在大清的战场上依葫芦画瓢,如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融入现在的战争之中,也是杨猛一直在摸索的东西。
太平军与官军、太平军与湘勇、楚勇,之间的战争,虽说是以冷兵器为主,但并不妨碍,杨猛从这些战争之中汲取营养。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胜利了,对杨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再加上上海道出现的陌生英商,这些才是最让人关注的东西。
大批量的军火,杨猛是不会让它们随随便便的流入太平军手中的,一旦太平军有了足量的军火,江南的战局,就要一面倒了,花大力气扶植湘勇、楚勇,杨猛还是没那个心思的。
“给骆秉章、胡林翼发个帖子,让他们派人参与合围安庆的战事之中,让岳州的岑毓英准备一下,老子要让他到上海道去做官!”
上海有租界,之前杨猛一直没在上海道安插人员,不是不好安插,而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上海道也不是个很太平的地界,之前的小刀会,虽说兵败,但这上海道,对如今的太平天国来说,却是一个金库,皖赣苏浙一带许多富商都携家财入上海避难,一旦下了上海道,财富不计其数呐!
坐镇上海道,最合适的人选是广州的丁泰辰,但广州比上海道重要的多,接下来还要有战事,岑毓英到了广州,不一定有作为,这上海道对岑毓英来说也刚好合适。
只要在兵围安庆的过程之中,让岑毓英立些战功,有了自己和骆胡二人的举荐,任职上海道,对岑毓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
第六百三十六章赔本买卖
“三爷,计长还有话要说。”
杨猛安排了岑毓英的差事之后,徐子渭也没急着出去,而是有些犹豫的开了口。
“怎么?你也想外放?”
杨猛皱眉看了看徐子渭,这货说实话就是个败类之中的败类,八辈子也划不进好人群中的混账王八蛋,欺善怕恶、逼良为娼说的就是徐子渭这样的,即使有自己压着,许多人也没逃过徐子渭的祸祸,虽说有些事儿是杨猛默许的,但这物件背地里也没打些擦边球。
同是读书人,从品德上论的话,这徐子渭跟魏五、岑毓英、曾涤生、左季高这几人相比,简直就不算是个人;若论才学,徐子渭不差他们分毫,若是要做官的话,短时间之内爬上高位,这徐子渭也不是办不到的。
但这大清还能有几年的好光景?虽说读书人对于功名格外的看重,但徐子渭这样的一旦放出去,只有被杨猛宰杀这一条路可走。
徐子渭的本事,对杨猛来说用处不小,放他出去就是死路一条,留他在身边,他徐子渭就是个金元宝,这几年,云南扶起成百上千的官员,怕是见岑毓英要外放,这位也按捺不住了。
“呃……计长要说的不是这个……”
瞅了一眼满脸阴沉的杨三爷,徐子渭的头上也渗出了冷汗,跟在三爷身边许久了,这面色代表着什么,徐子渭可清楚的很。
“哦……你这丑汉,德性不成,外放之事不要想了。就跟在老子身边吧!在老子身边。你的权力一样不小。有些好事儿你也能沾一沾,一旦外放,依着你的德性,怕是活的时间长不了。
外放之事,绝了那个念想,你要说的是什么事儿?”
与徐子渭说话,杨猛从来都是直来直去的,徐子渭这样的人极为识时务。有些话说了比不说,效果好的多。
“此事三爷之前提点过计长了,外放做官,计长早就绝了这个念想,跟在三爷身边是不次于督抚的,这个计长清楚的很。
计长要说的是河道工程,自去年年底至今,河道工程已经干了将近四个月,进度也很是不错,只是这银子……”
如今的云南杨家。就是杨三爷的杨家,无论是云南的老爷子、大爷。还是藏边的二爷,在杨家说话,都不如面前的三爷好使,近年来,杨家的买卖越干越大,挣得银子却不多,自河道工程开工之后,前几年还能富余几百万两的买卖,却盈亏持平了,下面已经有了些不好听的话,但具体怎么说,即使徐子渭这个小人,也不好开口。
杨家三爷虽说护犊子,但也要看什么事儿的,三爷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悖乱,下面的人,说的话,多少有些指摘三爷的意思,一旦因此死的人多了,怕是云南的老爷子饶不过他徐子渭。
“既然说到了银子,怕是河道工程赔本了吧?下面的管事是不是又在骂老子败家呢?这帮犊子,看来老子最近杀得人又少了吧?”
籍着徐子渭的话头,杨猛也猜出了一个大概,虽说杨家是自己的一言堂,可一旦杨家要败落了,这一言堂的话,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听,也是个问题。
“嗯……与三爷说的大体差不多,前两年,咱们家的正途买卖,一年盈余也有个六七百万,今年大半的盈余都被河道工程吞了,接下来,还要巩固支流河道、修建灌溉渠和排水渠,下面的管事大概估算了一下,即使加上额外的收益,咱们在两湖也至少亏本过千万。
一旦固河修渠蔓延到皖赣苏浙四省,五六年之内,起码要亏损三千到四千万两银子,以咱们家如今的买卖规模,很难承受住这样的亏损。
三爷,下面的人说的不错,正途买卖是咱们家的生计,您这么猛抽正途买卖的银子,只怕明后两年,这做买卖的本钱也拿不出来啊!”
对于杨三爷,徐子渭也是敬服的,河道工程如许之大,仅凭一家之力,就完成了一半,这可真是前无古人的大手笔呐!
但凭一家之力,做一国之事,总有些力有未逮的,虽说三爷的财路广,但搜刮上来的银子,多半做了两湖的军费,河道工程的资金,多半是杨家的商号垫付的,如今杨家的商号,也有不少的股东,这么做事儿,毁根本啊!
“一群没眼色的傻子!杨家是老子的根本,老子岂会让杨家随便的倒了?
你小子看出了什么没有?”
骂了一句之后,杨猛不怒反笑,瞧这满脸笑意的三爷,徐子渭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三爷,计长不擅商务,大略的说说,说错了您别见怪。虽说您在两湖购置了大量的土地,修渠固河有其必要之处,但粮食终不是个挣钱的买卖。
即使两湖的粮食产量翻一番,十年二十年之内也是收不回本钱的。
驳船虽说能剩下**成的运费,但是这点费用,还及不上粮食的产出,总起来说,这河道工程,十年之内是很难回本的。
正途的买卖,没有大量银子做本钱,根本无法维继,三五年之内,出资三四千万两,超出了杨家的承受能力了。
河道工程是个无底洞,虽说好处多多,但拖垮了杨家,即使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继续了!”
商业之中的权衡利弊,只有一条,那就是核算成本,河道工程的成本太大,即使徐子渭这样不擅商务的人,也能推算出其中的利弊。
“呵呵……算的不错,若是加上云烟呢?”
杨家的正途买卖,确实挣钱不多,但云烟是个例外,虽说杨猛也不怎么清楚如今云烟的交易额。但一年两三千万两的盈余。应该是可以保证的。
宜良毒厂的规模一扩再扩。现在的月产量怕是也在百万斤上下吧?有了这个敛财的利器,区区一个河道工程,在杨猛眼里还真算不上什么的。
“三爷,云烟获利虽多,但云烟的盈余,一直是归新军、西山、明湖掌管的,这三处,每一处的耗费都不小于河道工程。即使有些盈余,怕是也不足以支撑之后的固河修渠呐!”
徐子渭这么一说,还真是戳中了杨猛的软肋,这几年他虽说不怎么关注商业的发展,但大清和国外的状况也是显而易见的。
云南的出口以云烟为主,以货易货占了大半的份额,虽说杨猛新辟了一些出口创汇的项目,但要真正的发展起来,三五年的功夫,也不算很长。国外的收益,云烟还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其他的,多半还在改进、推广之中。
传统的茶货、生丝、瓷器、油料,茶货是杨家的正途买卖,生丝、瓷器前两年才刚刚发展,油料则大多用在了云南,论起来正途的出口买卖,也只有茶货一项算是支柱了,生丝和瓷器想要大规模的盈利,需要的也是时间。
至于内销,大清上下,如今就是这么个**样字,需求量被战乱死死的遏制住了,想要在国内大规模的盈利,怕是十年之后的事儿了。
新军、西山、明湖这三处,每处都可以算是一个河道工程,新军下辖武装,这里的消耗虽说不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持久的一项消耗。
西山是最大的耗资所在,建厂、开矿、做研究,开一处就是百万两银子,随着厂矿向四川两湖推进,这边的耗资,也会越来越大的。
而杨猛办的这些厂矿,盈利是很少的,大多都是内耗了,兵工厂、造船厂以及其他的各种工业,现在都不是盈利的所在。
明湖,虽说只是个书院,但耗费一样不少,接济读书人、供养云南的大批学童、外派留学生、外派技术人员,还有一个广州船政学堂,哪一处都是花钱的所在。
耗费大、收益小,虽说长远的利益是无穷无尽的,但现在,杨家也只是勉强支撑局面而已,面对资金缺口,杨猛也不是无路可走的。
想要扭转固河修渠的亏空,对杨猛来说很简单,出卖一批资源,就能轻易的弥补这个缺口,这几年单单在云南一地开采、提炼的精铜运到广州,恐怕也值个大几千万两的银子。
高品质的锻铁、硝磺、铅锡,这些加起来,比精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富余的金属矿藏,可不是埋在地下的,这些东西,都是精炼之后,存在仓房之中的,只要运出去,就是银子。
这些东西都是战略资源,转手也很容易,无论是米利坚、英吉利还是法兰西,亦或是北方的峨罗斯,想必对这些矿产都是垂涎欲滴的,换成钱财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这么做了,接下来一旦开战,杨猛卖出去的这些东西,恐怕就要用到自己人身上了。
另一条路更简单,那就是动用他在东南半岛和印度的收获,这两地的收获,除了不能变现的玉料、宝石、古董、资源之外,还有数量极大的一批现金银。
半个东南半岛、整个印度的金银,都被杨猛刮了一边,总的收获,几十个河道工程是消耗不完的,作为私产,这些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的,但如今这局面,除非能大规模的搜刮国内外的财富,不然很难让杨家的商号维持收支平衡。
搜刮国外的财富,云烟一直在做,虽说为了稳妥,大半的云烟选择了以货易货,但每年云烟的收益都是不菲的,自打英吉利给太平军提供了武器,杨猛也一改之前的策略,开始狂吸英吉利的金银财物,但这事儿也是有极大隐患的。
恐怕上海道的那批陌生英商,就是英吉利的应对手段吧?
搜刮国内,这事儿也不怎么难做,让水师团练或是新军摇身一变,成为匪贼,两湖两广皖赣甚至苏浙闽三省都能成为杨猛打食儿的地盘,若是再加上一个天京的圣库,也能维持固河修渠的费用,而且会有不少的盈余。
但这事儿更不好做,如今的大清,最缺钱的一个是朝廷,另一个就是主持河道工程的自己了,一旦两湖、皖赣的大户,频频被洗劫,自己也就是最大的嫌疑人,刚刚与曾涤生维持好的关系,怕是也要破灭了。
“这事儿我知道了,告诉下面的人,云南的老爷子,最近会给商号注资的,暂定一千五百万两现银,这事儿你好好的宣扬宣扬,毕竟涉及到了杨家上下的安稳。”
杨家的底子,徐子渭算是知道一些的,东南半岛之事,他亲身的参与过,那边的收获,别说一个河道工程,怕是十个,杨家也负担的起。
这些事儿,徐子渭虽说清楚,但下面的人不清楚,若是老爷子能注资的话,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
“三爷,可是要动那批银子?”
“嗯!先解了如今的困局再说吧!商号的支出,登去厘金之后,剩下那块就是河道工程的欠款,老爷子注资之后,冲减掉这一部分欠款之后,剩余的都算是杨家在商号的股份,这事儿你知会一下广州的泰辰和宜良的杨福泽,让他们把这事儿办妥了。”
虽说是出私产,但杨猛心里的账也算的明白,如今的商号,可不是杨家自己的,其他的大小股东,也有成百上千,厘金是税费,自然要登去的,剩下的出了还债,增加股份之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让杨家的大小股东,看看杨家的真正实力。
第六百三十七章应对
“三爷,既然这固河修渠如此折本,您为何还要孤注一掷呢?先对朝廷用兵岂不是更好?”
银子的问题,对杨家不算什么事儿,但作为军师,有些话徐子渭还是要说的,钱财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下面的话,才是徐子渭的真正目的。
面前的三爷,若论计谋的话,并不次于他徐子渭,许多事情三爷看的明白,但固河修渠一事儿,未免做的有些早了,这个工程完工之后,无疑会给朝廷拉去许多的民心民意,出力不讨好,这是很显然的。
“现在对朝廷用兵真的好吗?国内这局势简单而明了,国外呢?”
徐子渭的话,杨猛也没怎么上心,有些时候虽说安内重要,但御晦相对于安内,却更为重要。
别说再打败仗了,庚子年那一次,就让沿海的百姓对洋人分外的忌惮,五大商埠的洋人,比朝廷都难惹,遇到长毛贼之后,苏浙一带的商家,不是想着支持朝廷平乱,而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到洋人的租界避难。
若是再败一场,内有长毛贼,外有列强各国,面对洋人整个大清的民心,都是软弱的,还谈什么以后呢?
大清朝,在杨猛的眼里不算什么,虽说听了魏五的劝说,这几年在谋求大势,但是这大清朝,若是实在不识时务的话,杨猛也不介意屠杀一族之人,毕竟相较于四万万,杀掉几百万还是能够接受的,无非就是个屠杀之名而已,一路走来这样的事情杨猛已经做了不少。再加个几百万人。当真不算什么的。
至于善恶之类的虚名。混官场、混政界的又有几个人在意呢?让后辈,花个几十年的功夫,血债也能变成恩惠!
“三爷是说,近期在广州会有一战?河道工程之中的支流工程,是为了应对洋人?”
在战略上,徐子渭可不是个生番,略一回想河道工程,那庞大的支流系统。可是连通了广东与两湖的,说的再远一些,支流工程就是连通了广东,与西南的各省,即使皖赣这些地方,也在流域之内。
以机动驳船的速度,即使从最远的云南往广州调兵,最多也就十天的时间,十天,对如今的战局来说。已经是反应迅速了,两湖一带的援兵至广州。最慢也就四五天。
若是拿着湖南说事儿,只怕朝发夕至也不为过,一个河道工程,实际上是把云贵川湘鄂皖赣以及两广连成了一片,即使与朝廷对上,借助长江水道,以杨家新军之精锐,怕是割据江南也只是三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区区数万长毛贼,都能打到江宁,若是换了三爷出手,江南改天换日也只是反掌而已!
“算是吧!只是时间晚了些,若是时间充裕的话,老子还要把黄河也并入河道工程之内,那样的话……哼哼!”
杨猛‘哼哼’一笑,徐子渭这才知道杨三爷的大手笔,这驳船之利,就在这里,一艘动力船,可以拖拽几十艘驳船,若是运兵的话,一个船队就是上万人呐!
翻江龙、驳船船队,再加上之前修建的炮台,新军在内河之中无敌手呐!
“三爷宏图大略,计长远远不及!”
话说到这里,不宾服不成呐!长江水道、大运河、黄河,这大江、大河连通之后,只要是在大江、大河的范围之内,驳船能到的地方,就是杨家新军的地盘。
若在加上武庄、田庄,满清朝廷除了关外之地,怕是无处可去了。退到关外就安全了?也不是!杨家还有海船的,自江南至辽东,由海路入陆路,这偌大的疆土,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杨家的新军呐!
这盘棋,河道工程只是个开端,最多十年的功夫,即使满清退到关外,也没有一丝的活路呐!
杨家的新军可不是水军,上了岸更厉害,以河道为基点,这偌大的疆土,何处去不得?
“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老子的真正目的,就是借着水网发展大规模的厂矿,两湖和四川的矿窑,这段时间也该往手里拢一拢了。
就借着协饷的由头吧!如今安庆的兵权在老子手里,加大各省的协饷数量,催的急促一些,各省无钱协饷,就用矿山来顶账,老爷子注资的那一千五百万,挪用一些也是可以的,作为军费未尝不可。
计长,如今这时局,怕是要大变了,朝廷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洋人。
英吉利那边已然有了应对,咱们自然要接着出招的,上海道那地方不错,等颜卿任职之后,拨弄着太平军过去试试水,大江的出海口,咱们是一定要掌握住的!”
无论是对云烟还是对大清,英吉利、法兰西、米利坚都是有野心的,北方的峨罗斯也是一样的,但如今海上的威胁更大,那峨罗斯只能暂避了。
英吉利应对云烟只收现金银的路子,杨猛大概能够摸得清,如今的英吉利政府,怕是已经把云烟的配方看成了势在必得的东西。
联合法兰西,支援太平军,从这两个动作,不难推测出他们的野心,顺利的话,沿江而上就是云南,即使不顺利,也能进军天津卫威胁京畿的安全。
这样的应对措施,意味着战争,对于战争,杨猛也预备了很多年了,若是战败了,杨猛自然无话可说,一旦胜了,杨猛就教教这些洋鬼子,什么叫做真正的禽兽不如。
杨猛这边的应对策略,虽说不是很充分,但近期一战,杨猛也有相当的把握,这一战若是能打到京师最好,那样他就可以接着勤王的名义,入主京畿之地了。
若是打在了南方,杨猛也可以顺势控制整个江南之地,三五年的发展之后。海陆双线开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
若是铁甲舰犀利。那此后的战争,就大有赚头了!没有任何目的的战争,根本就是没意义的战争,对百姓而言这是族战,而对杨猛来说该如何从这样的战争之中获益才是重点。
战争的花费,战后的抚恤都是需要失败的一方来支出的,至于失败国的民生如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