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皇朝)-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老三兵围安庆之后,就不再言语,怕是也有考校本事的意思在里面,究竟谁能用谁不能用,只怕安庆之事过后,杨老三那边也有了主意。

说实话,依着现在这个局势,在安庆战败石达开。左骡子是没有把握的,即使湘勇、楚勇全数聚在安庆城下,能不能战胜石达开也是未知之数,作为杨老三的门下客,左骡子如今能做的,只有按着他的路数来拉扯湘勇了。

“明白了,看来这大事儿还得季公来谋划,曾老九也就能做个马前卒啊!”

听左季高这么一说,曾老九也明白其中的深意了,那杨老三怕是为了避嫌才不言不动的。兵事,对下面的总兵、参将之流。也就是兵事,但到了左季高和自家大哥这样的地步,兵事政事合起来就是朝廷的事儿。

杨老三害怕功高盖主,就拉了湘楚二军出来顶缸,朝廷那边也有意提拔湘楚二军,合围安庆,虽说时间上晚了一些,但结局却早已被杨老三和朝廷设计好了。

湘楚二军,可胜不可败,只要不败,朝廷那边就会大开方便之门,无论是军饷还是兵员,这段时间,朝廷都会尽着湘楚二军,安庆对曾家和左季高来说,就是个大炮仗。

打不打得下来,另当别论,但一定要打响,曾左合力为了以后的前程,也必须要打得响!

左骡子与曾老九,看似各说各的,但实际的路子却是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九江的杨猛顶缸,让湘楚二军在安庆变得尾大不掉而已。

“这是你老九的脑子活泛,这攻城的人马,你出三千我出三千,半月之后攻城,至于这段时间么!咱们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协饷皖赣、二是请求扩军、三是思虑攻城之法。”

具体怎么做,朝廷自有朝廷的一套规矩,这些规矩是不用杨猛教给左骡子的。

湘楚二军在皖赣算是客军,首要的一条就是协饷皖赣,打仗这东西,打的就是金银财宝、大米白面,没有这些东西,还打的什么劲?

协饷有了,一是要购枪二是要购炮,第三就是搜集皖赣的硝磺了,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对湘楚二军来说能抢不能去买。

粮饷有了、枪炮有了、土药也有了,这人手不济也是个大毛病,杨老三的水师团练很厉害,两万人马虽说沿江分布,但湘楚二军的四万人,怕是要对付不了两万人的水师团练,这扩军一事也是水到渠成的买卖。

打安庆,如今对左季高、曾老九来说,可不是大事,现在对两人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扩军。

江北大营的托明阿大败之后,元气未复,还在扬州一带蓄势;江南大营的向荣死于军中,和春虽说也是剿匪的老资格,但要短期之内,掌握向荣的残军,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至于皖赣的绿营、八旗,那是和废物挂钩的,唯一一个能打的秦定三,这些年先是被胜保抽去了一批精锐,后是被向荣截留了一批精锐,本该步步高升的秦定三,带着一群废物,可是在安徽一带打了不少的败仗,若不是资格老,以前立过一些战功,这位也早就被朝廷弄死了。

如今江南地界,除了杨老三的水师团练,湘楚二军就是头子,朝廷若想扭转江南颓局,一是用杨老三,二是调北方精锐南下,第三么!也是最可行的,那就是让湘楚扩军。

这年月,手里有兵,头上就有帽子,手里没兵,想要帽子也难呐!左季高和曾老九都清楚这些道道,该怎么做,也就不言而喻了。

“哼……接下来,就该着石相公挠头了,曾左的折子,朝廷势必要允的,这两人可都是有备在先,扩军一万手拿把攥!

计长,你让九江炮局出些匠人,分别去左季高和曾老九的营中,这安庆一仗,对这两位来说,打的不是人多,打的是奇思妙想,这些好东西,咱们自然不能错过。

再者说了,这曾左与咱们的关系匪浅,虽说不能在兵员上支持他们,出些匠人也是咱们该做的。”

撂了手中的公文,杨猛也开始发力了,有些东西,不能单靠想的,实地试一试,许多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攻城拔寨,对新军来说也是必修的课程之一,现在搜集一些点子,总好过临时抱佛脚的。

“三爷,这左季高倒是个知进退的,三爷想的是什么,他在安庆摸了一个**不离十,这人……”

同时幕师,自己呆在杨三爷的身边,左骡子在外面建功立业,徐子渭虽说不敢出去,但这并不妨碍他给这个同行上眼药。

“哈……你这丑汉的心胸倒是窄的很,那你就看着他吧!有事儿报上来!”

一团和气,那是想法,杨家上下也是有派系的,对此杨猛也不在意,这事儿他想管也管不好,不如放任一下。

第六百四十章安庆乱局(下)

大半个月的时间,折子一来一回也够用了,如今江南的局势危急,左季高与曾涤生同时请令扩军,朝廷那边谋算了一下,一人给了一万五的名额,这份子有些大了,但身在九江的杨猛清楚,这还是朝廷制衡自己的手段而已。

黄鄂一战,水师团练有些现眼了,两万人相当于官军六七万的战力,湘楚二军,一直在皖赣墨迹,长毛贼兵多是一个原因,这湘楚不如水师团练则是另一个原因。

湘楚二军扩军到七万,对朝廷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段时间苏浙频频告急,江南局势已然算是糜烂了,官军不给劲,水师团练不敢用,退而求其次,也只能重用湘勇和楚勇了。

还有一点,朝廷看的清楚,这勇营虽说战力强过了官军,但制衡也简单,没了粮饷,勇营自然会散去的,待安庆一战建功之后,将曾左的勇营裁撤一些也不是多大的难事儿。

即使湘楚二军作战不利,朝廷手里还有杨老三一记杀手锏呢!真是到了江南要失陷的时候,朝廷也不会让杨猛闲着的。

扩军的谕令有了,左季高与曾老九,也拿出了真本事,二人合力出了三千条火枪,将安庆军中的重炮,一气儿都摆在了集贤关面前,‘隆隆’的炮声响彻大江,沿江几十里都能听到安庆那边的炮声。

十几天的功夫,打废了几十门火炮,安庆城北的集贤关,依旧是纹丝不动。实心弹攻城。说实话就是吓唬人的玩意儿。虽说也能杀伤一些长毛贼,但耗费与杀贼的数量相比,却是令人扼腕的。

“季公,这么打不是办法呐!朝廷铸的铁炮不济事,连打一天就要废掉,这西洋的火炮是不差,可价钱也吓人呐!

这仗已经开打了,您总要想个法子的!”

集贤关前线。曾老九也去看过,虽说下面打的热闹,但上面看热闹的也多啊!只要避开了炮口,在城头看戏也是很安全的。

“以前都是我左骡子出去耍无赖,你曾老九倒好,上我这边耍起了无赖,这几天的功夫,火炮火箭都试过了,硬是打不进去,我这边倒是有些主意。只怕别人看了笑话呐!”

集贤关的战事打的不尽人意,虽说看着轰轰烈烈。可一天下来也打不死几个长毛贼,左季高在营里也是愁得眉头紧皱,这活儿不好干。

若是多些臼炮也好,只可惜杨老三那边不给开花弹,若是多些开花弹的话,这集贤关就要倒霉了。左骡子的军中不是没有臼炮,但十几门臼炮,都给了宿松那边,这边用的可都是些三磅炮,这物件攻城,恨的人咬牙啊!

“季公,既然有法子就要说说看,打下了安庆是功劳,打不下来,外人才笑话咱们无能呢!”

守集贤关的也是长毛贼的精锐,枪炮都有,靠上去不容易,硬是用炮轰,怕是打一年也打不垮集贤关的城墙,曾老九也是没法子了,除了架云梯没试过,其他的法子都试过了,没用!

“回回炮,不知沅甫听说过没有?”

“哦……好似在史书里读过,但读的时候一掠而过,印象不是很深,季公给详细说说?”

与左季高相比,曾国荃算是个正统的读书人,对杂学涉猎的不多,说起这回回炮,他虽说有些印象,但并不知道是个什么物件。

“就是抛石机!”

“抛石机能有什么用?这铁炮弹都打不进去,换了石弹也是白给!”

“沅甫,若是换了装满土药的水桶呢?这一炸漫天花雨呢!”

“那就试试!”

听了左季高的解释,曾老九也有些意动,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这安庆难打。

“没有图纸。”

“这不是白说么?”

“我这边没有,但有人有!”

“九江的那位?”

“正解!”

“唉……这不打仗不知道,一打仗,才知道那位有多厉害,当初那九江城,是怎么打下来的呢?”

提起旧事,曾老九也是唏嘘不已,自己兄弟在九江吃了血亏,而那杨老三,不声不响的就把九江给占了,人比人得死啊!

巨型投石机的图纸,杨猛还真有,这东西是早已淘汰了几百年的玩意儿了,左季高的书信一到,杨猛连带着图纸和木料,都给运了过去。

投石机虽说落后,但杨猛要看的是结果,如果这土药包有用的话,他大可以让西山开发一种,用土药做动力的抛射装置。

有些时候,技术也并不是最关键的东西,威力才是,尤其是在攻城战之中。

一发开花弹多大的威力?若是几百斤的药包扔进去,一死一大片呐!

有了图纸,建造投石机,也不是多大的难事儿,木料、竹子都能做,但投石机的射程,却让安庆前线陷入了血战之中。

满满的一桶土药,不过二三十斤,三百米进不去,二百米也能扔的进去,自打曾左的土药桶扔到了集贤关之内,石达开就坐不住了。

安庆城外的左宗棠和曾国荃,全他妈是没屁眼的货色,十台投石机,一天的功夫就杀伤了近三千天兵,集贤关狭小,关城内人员集中,这装满石子儿、铁钉之类的药桶炸了,一死还真就是一大片。

清妖的火炮打的准,即使集贤关的火炮能够得着那些投石机,也架不上去,攻城只一天的功夫,集贤关的人马,就差点溃散,面对这杀伤力巨大的投石机,石达开无奈,只能策动人马出城作战了。

可曾左二人在炮阵旁边还有枪阵,一路强攻,虽说毁去了十台投石机。可石达开付出的损伤却大的出奇。连着集贤关内损伤的人马。两日之内,安庆前线战损万余人,这是不可想象的战果啊!

可面对洋枪、火炮、土药、投石机,石达开也是无奈,这安庆丢不得,不能迂回作战,只能硬顶着曾左二人死战了。

洋枪,天京也不是没有。石达开将安庆难保的战报发到天京之后,也引起了杨秀清的关注,安庆丢不得,虽说不想给石达开分配火枪、火炮,但石达开是个实诚人,他说安庆守不住,那安庆就真要不保了。

天国虽说与英商交易了一把,但所获的洋枪毕竟有限,当时英吉利还在忙着收尾克里米亚的战事,也不太想支持太平军。再次修约被拒之后,英吉利也希望这个东方的大帝国。沉浸在内战之中,这样一来,他们的机会也就大了许多。

这次与杨秀清谈判的是英吉利公使巴夏礼,两人究竟谈了什么杨猛也不得而知,毕竟涉及到了天国的机密,杨秀清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但三船的军火,尽入天京城中,却是瞒不过杨猛的。

之后的一个多月,石达开驻守的安庆,不仅有了相当数量的火枪,而且还有了一批精工制作的三磅炮,虽说安庆处于战时,情报不是很及时,但影子大概的估算了一下,安庆城中洋枪不下五千条,洋炮也至少有三五十门,这样的火力配置,已经高于曾左二人的湘楚联军了。

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安庆的战局越打越激烈,可曾左的进展却小的可怜,除了能攻破几座兵垒之外,一个多月,湘楚联军损失了两千多人手,愣是没有夺下集贤关。

长毛贼多了大批的洋枪洋炮,这事儿左季高和曾涤生,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折子到了京师之后,朝廷的那帮人,害怕引起纠纷,对于洋枪洋炮的来路置之不理,但对湘楚二军,朝廷算是大气,从皖赣拨了七十万两银子,用于购置洋枪洋炮。

这七十万两银子,一分不剩的到了杨猛的手中,安庆的曾左也有了数量足以硬捍集贤关的八磅炮和二十四磅臼炮。

七十万两银子,曾左大都用作购置火炮和开花弹了,火枪只是购置了千余条,毕竟这火枪想要大批的装备,需要的银子是以百万计的,如今曾左的财力,还不足以支撑这百万的花费。

近五百门三磅炮、八磅炮、二十四磅臼炮,半数都留在了安庆前线,虽说石达开手中的火枪数量足够,但火炮和开花弹,却是英吉利不愿大批卖给太平军的重要军资,没有可以硬捍湘楚二军的火炮,石达开唯有死守安庆了。

在英吉利、杨猛、朝廷三方的应对之中,安庆的局势又变成了对峙的僵局,慑于安庆城中的大量火枪,前线的左季高和曾老九也不敢强行破城打巷战,虽说前面在压着集贤关猛打,但攻陷安庆,怕是要旷日持久了。

安庆成了僵局,江南破局点也就移到了皖赣两省,左季高留下了杜伏虎与曾老九继续合围安庆,他则是统领着楚勇的主力人马,开始准备在安徽突破了。

江西的曾涤生,一路稳扎稳打,走得也算是顺利,有了湘楚两军,杨猛就不虞两湖战乱了,曾涤生和左季高,若是让太平军再次窜入两湖,也显得太过无能了。

杨猛现在比较关注的还是巴夏礼入天京一事,这是一个不怎么好的苗头,意味着英吉利要对大清动手了,对于江南的战局,英吉利人,好像比朝廷了解的更为透彻。

若不是近期的这批枪炮,石达开要稳守安庆,十分的费力,但有了五千条洋枪,曾左二人的队伍,就不敢轻易的深入安庆周边了,一个枪阵,几次齐射,就能弄死几千人,这样的损失是湘楚二军承受不起的,安庆不丢,江南的乱局依旧。

江南乱局依旧,朝廷就要付出相当大的财力、人力来剿灭太平军,列强的军队,若是在江南撒野,朝廷大可以不管不顾,可一旦列强北上呢?

内有太平军,外有列强的人马,朝廷该如何抉择呢?

这个杨猛心里也是大致有数儿的,签城下之盟,先剿灭太平军再说!

相对于列强,太平军对朝廷的威胁更大,即使列强的条约再苛刻,对朝廷来说,也是不伤国本的,与条约不同,这太平军却是乱匪,是要篡夺大清江山社稷的,这样的选择,杨猛可以轻易的想到。

军机的那帮臣工,怕是也会做这样的抉择吧?即使军机们反对,说实话,如今的大清朝廷,也确实无力支撑与列强之间的战争。

若要对付列强,就要与太平军停战,这对大清朝来说,比割地赔款更为丢脸,现在看来,也该给朝廷一些底气了。

杨猛要给朝廷的底气,就在京畿之地,调走了林吉李,僧格林沁和胜保的联军,就空闲了出来,即使朝廷差僧格林沁来援江南,京畿之地,也会留下相当的兵力,这样的话,就能为杨猛动身拖延一定的时间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终是成了

就在杨猛谋划着要调出林吉李的北伐军的时候,本该主导此事的丁泰辰,却悄悄的到了九江,丁泰辰见了杨猛之后,默不作声看着杨猛屏退了左右,这才走近杨猛,轻轻的说了一句:

“三爷,成了!”

“唉……谋划了小十年,终是成了,十几万人靠在那边,每年耗费数百万两,不成怎么成呢?”

丁泰辰说的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杨猛日思夜想的铁甲舰,自道光年间筹划,如今已是咸丰六年初夏了,再拖自己这铁甲舰也要落后于时代了。

现在好了终是在大战将至的前夕,广州船厂的那十艘铁甲舰完工了,造船是个技术活,当时杨猛给了广州船厂五年的时间来做这事儿,如今至少有六年了,这事儿终是成了。

“三爷,钦州一带的军港建的也差不多了,船坞也建造了一批,这铁甲舰还要再建吗?”

许多东西,杨家三爷只是说说嘴,真正做事儿的丁泰辰,这几年却是满肚子的苦水。云烟的获利虽大,但两广那边的开销也不小。

云烟的获利,先要留住了铁甲舰的需求,新军、西山那边的银子也是一分不能少的,以货易货换来的东西,多半要存储,从商号那边得到的银子,也是寥寥可数,今年刚过三十的丁泰辰,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不操心那是假话。

“这船试过了吗?建好了归建好了,性能才是最重要的,别到了海上散了架子。那不算是成了!”

心里虽说欢喜。但杨猛的心里也在害怕。万一是急于求成的玩意儿,到了海里,这铁甲舰经不起风浪,那才是真正的烧钱呢!

“试了!自两年前,第一艘铁甲舰竣工,丹尼尔和杨福良就一直在试船,如今的铁甲舰,已经是几经修改的式样了。

开足了马力。铁甲舰的速度,远超风帆战舰,即使挂帆航行,速度也是极为可观的,虽说比不上风帆战舰,但与载重的货船还是不相上下的。

甲板的巨炮,也已经试过了,这两年间,两艘铁甲舰在深海打了数千发炮弹,损毁火炮三门。咱们船厂的西洋技师也夸赞了铁甲舰的性能,绝对优于所有的风帆战舰。只要煤炭充足,一艘铁甲舰,起码可以应付三到五艘的风帆战舰。

克里米亚海战之中所用的铁甲舰,性能还比不上咱们的双机铁甲舰。”

听了丁泰辰的解说,杨猛的心,也算是定了下来,两座蒸汽机、螺旋桨动力,这都是后世的东西,西洋各国且得摸索几年呢!若是自己的铁甲舰还不如,西洋各国摸索之中的铁甲舰,那才是怪事呢!

“咱们的技师,可以独自建造铁甲舰吗?建造还不够,能够改进吗?”

铁甲舰可是绝对高度的机密,广州的船厂周边都有新军的封锁,进了船厂很难出得来,杨猛购置的大片土地,让广州的船厂成了一个极为闭塞的地方,无论是洋人还是大清的百姓,想靠近船厂基本是没门儿的。

建造铁甲舰的技术,杨猛不想外传,虽说西洋的技师在造船过程之中,出了不小的气力,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是技术掌握了,那就该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

“很难!”

听了杨猛的话头,丁泰辰的脸色也是微微一变,几年时间的相处,他这个杨家在广州的话事人,与许多洋人技师交上了朋友。

一是拉拢的手段,二是有些洋人确实值得交往,人总是感性的,跟了三爷许多年,他的脾气如何,丁泰辰再清楚不过了。

“你估计一下还得多长时间?铁甲舰的技术,至少十年之内是不能外传的,有些防范措施要做在前头。”

造船,说的极为复杂,其实最关键的技术也就那么几项,不需要专业的技师,即使是几个无关轻重的人物,对着专业人员说上那么几个要点,造船过程之中许许多多的弯路就可以轻易的规避。

广州的船厂,不是用了他的不少主意吗?对于造船,杨猛几乎就是一无所知,他所知道的也就是动力系统大体构造,但这个就为铁甲舰的建造,解决许多的困难。

比工业基础,大清比欧洲差的太远太远,即使是新兴的米利坚,也远远的超过了大清,没有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缓慢发展,大清想要有欧洲那样的工业基础,也是近乎不可能的。

杨猛发展的军工产业,看着规模不小,但终究不是可以长久存在的工业基础,可以自给自足、可以自负盈亏的产业,才叫做基础,没了资金就倒台的产业,那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大清的需求不足,是制约工业基础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外或许有需求,但许多东西都涉及到了战争,现在即使有庞大的市场,在没有强大武力的前提下,杨猛也绝对不会去涉足的。

发展的步子虽说不会被阻止,但可以被减缓,与欧美拼工业基础,杨猛还没有那样的想法。工业基础赶不上人家,就只能玩敝帚自珍了,管他铁甲舰的技术优劣与否,杨猛唯一能做的就是以保密的手段,拖延西洋铁甲舰的发展。

不然在自己的铁甲舰基础上,欧美各国很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造出更先进的舰船,舰船上没有优势,面对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吉利,以及其他欧美国家,杨猛还有什么优势?

没有这些优势,如何保护那庞大而绵长的海疆呢?技术优势,面对欧美的工业技术和工业人才,被赶超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现在杨猛能做的只有靠数量来取胜,十年之内,建造一支数量庞大的铁甲舰队。建造一个让各国短期之内都难以企及的铁甲舰队。在海疆安全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这才是王道之选。

“三爷,许多洋人还是可用的,这些手段是不是要委婉一些呢?”

这话作为丁泰辰来说,不该说!但他终不是秦子祺、孙伯青、杨福良之流,这也不算是心善,只是他心里有些底线而已。

“可以!只要能保密就好!豪宅、美食、美女、云烟,亦或是吃喝嫖赌这类东西。你都可以在船厂附近建造,我的要求只有一个,乐不思蜀而已!”

绑住人才的手段有很多,杨猛说的是最见效也最下作的,玩推心置腹,时间上不允许,保密上更不允许,圈禁,就是最好的保密手段。

“这个……”

这事儿又让丁泰辰为难了,别的都好说。只有美女这一条不好办,这保密就跟圆谎一样。一个谎言需要无数的谎言去圆满,这女人一用,从女人到弄女人的人,再到之后处理、善后的人,都是很大的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