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皇朝)-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兵与八旗兵,前期只是趟路的,这一趟下来,只怕蒙古骑兵残余不了多少,东三省的人马,全军覆没也在预料之中,老子在西南还有百多万人马,定局之战,不是蒙古兵与八旗兵的,而是西南人马要做的事情。”

有些东西,杨猛如今没必要隐瞒了,这些话说出来之后,曾涤生也点了点头,死伤从来不是他们这些人要关注的,曾涤生、杨老三关注的是最终的利益如何。

“这么说来,这满清还是当篡啊!”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回去瞧瞧你起家的湘勇吧!临行之前,给老子一个确切的答复!”

第八百四十四章牺牲品

送走了曾涤生,杨猛也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谋划,如今看来送曾涤生入西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满清朝廷人心尽失之际,曾涤生、左季高携开疆拓土大胜沙俄之威,登高一呼拥护自己上位,绝对是顺应大势之举呐!

杨老三在谋划什么,曾涤生不知道,回到津口从曾老九那里了解了一下湘勇的状况,曾涤生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如今的湘勇除了杜降虎的人马,其他各营委实用不得了,这哥老会的指爪,在湘勇之中,伸的太长太深了。

原本以为这湘勇是自己的底牌,现在看来自己这个湘勇的统帅,也已经被湘勇所胁迫了,随着军中哥老会势力的壮大,湘勇的诉求也越来越大,江南、直隶,都有不少哥老会所属的官员,他们以湘勇为后盾,想要继续坐大,这哥老会已经到了不除不成的时候了。

“老九,此次经略西北,你还是留在直隶吧!”

湘勇的关系太过复杂,有些人必须要杀,有些人可杀可不杀,有些人无须去杀,但杨老三这人心性如何,曾涤生还摸不太准,就历次肃贪来看,这杨老三可是个能错杀不放过的人物。

虽说在有些事儿上,两人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朝为官,无论是什么朝代,孤掌难鸣呐!如今的湘勇,自成一家,左季高、胡林翼之流虽说也可算作三湘一脉,但左季高有楚勇、胡林翼主政湖北,这二人与湘勇的关系,明近实远。想要维护湘勇老将的地位。必须要留一个人在京师左近。不然……

“大哥,此去西北风刀霜剑,你独去怕是也难撑大局啊!”

曾老九比曾涤生要灵活一些,虽说想到了一些东西,但大哥不透露,他也不好先开口的,此去西北,怕是那杨老三存了借刀杀人的心思。

“莫要太精明。湘勇如何,你最清楚,有些事儿不得不做啊!

你留在直隶,韬光养晦为上,错非那些志虑忠纯之人……

唉……而今这局势啊!不可说!不能说!不敢说!你看着办吧!自保为上!”

曾涤生有识人之明,自家老九如何,曾涤生清楚的很,有些事儿说的太过明白,反而害了他的性命。

“大哥,咱们这就放下了?”

人心隔肚皮。即使是自家兄弟也是如此,湘勇的实情。曾老九不说与自家老大,也是有些私心的,可惜!这杨老三太过厉害,无论是自家的老大还是五万余湘勇,都被杨老三给死死的压住了。

“国之神器,有德者居之!老九,何谓有德者?这书你还是读的少了!此次留在直隶,要多读些史书啊!

莫要生事了,否则……”

有德者?何谓有德者?这杨老三算是吗?大概算是吧?望着心有不甘的曾老九,曾涤生这个大哥,能说的也就这些了。

“大哥,走到如今,实在是不甘心呐!湘勇,是曾家底蕴呐!”

曾老九心里,比曾涤生要明白的多,只可惜,大哥的心思如何,曾老九如今也不好琢磨,只怕大哥已然被杨老三说服了。

“曾家?这话休要再说了!哥老会必须要除去的,不然许多人都要被牵连,杨老三行事,宁错杀不放过,历次肃贪,你也是看在眼里的,切记!切记呐!”

如今这时候,野心是要不得的,杨老三大势已成,就是朝廷也没有了反抗之力,曾家想要做什么,只怕离着灭门也不远了。

“不甘心呐!”

曾家两兄弟的话,说的有些晦涩,但却决定了湘勇的前程,此去西北恐怕能剩下的,只有杜降虎所属的湘勇了,可杜降虎所属,那是湘勇吗?

“大势难当!就如此吧!整顿军马,我还要再去京师一趟。”

有了火车,曾涤生来去京师也快了许多,曾老九整顿湘勇的速度,也算蛮快的,曾涤生到达京师之后,湘勇也做好了开拔的准备。

依旧是杨猛的府邸,曾杨二人,还是分主客落座,看着一脸沉闷的曾涤生,杨猛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公爷,西北之事,还是要顾及一下军卒们的情绪呐!”

“仗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湘勇是生力军,西北那边出了大乱子,西北的一些首脑人物,被沙俄的军队所灭,朝廷也是要给西北撑腰的,湘勇此去西北,打也打的狠!断不可丧了朝廷的威名!不然……”

就西北的局势来说,杨猛根本不需要明目张胆的坑杀湘勇,那边的战事,一两个月之后,将进入白热化的状态,而湘勇西进的时间,两个月怕是不止的,湘勇投入战场的时候,正是战况最惨烈的时候,几十上百万人的绵长战线,想要打没了五万湘勇,也就是一两天的功夫。

如今的沙俄,战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沙俄国内的环境再恶劣,短期的肉搏战,他们还是能够应付的,几个月之后,这事儿就不好说了。

“此去西北,公爷还有什么嘱托吗?”

大局已定,湘勇非除不可,曾涤生也没了什么坚持,识时务,是稳立官场的不二法宝,愚忠之人,现今这时节,也不好找了。

“战事倒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稳扎稳打不计死伤而已!

这边务,你还是要用心的,遍观历朝历代,朝代兴替是常事,万古不变的是儒教的传承,西北边民,多不习儒教,你这个儒教半圣去了西北,还是要广传教化的!

记住,边民想要为附属,这儒学是他们必须要学的,老子不理会他们的文化如何,死守自家传承的一律不予接待不予援助。

哪个族群最为顽固,就要把哪个族群送上战场,不识圣人教化。留着也是祸害!

西北战事。需要填坑的人太多太多。百万不少千万不多,曾夫子你要广传儒教,就要有一副铁石心肠的!

国内之事,自有老子做主,西北那边你只管打就是了,但有一点,沙俄直属,即使信奉儒教也留不得!”

一步步走到如今。杨猛也认识了儒教的好处,想要凝成一族,儒教不可或缺,或许如今的儒教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总好过西北和中亚的其他教派,起码这儒教,是大清绝大多数百姓所尊崇的。

“这……”

此去西北,曾涤生也知道要杀人,但这些话从杨老三嘴里说出来,还是有些让人心惊的。这不就跟满清入关一个样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你只做你该做的就好,其他事。自有下面的人去做。

好了,曾老九的位子,直隶会留出来的,近期英吉利就要低头了,你自去西北就好!”

政治的牺牲品,可不止湘勇一个,如今津口的英军怕是也得了西北的战报,此次交锋,沙俄才是最大的牺牲品,过几天,或许英吉利那边的照会就要来了,如今的杨猛,没多少时间与曾涤生墨迹,国外之事,好与不好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如今,肃清国内的乱子才是大事。

津口的英俄联军,也不能长时间的留着,这是肘腋之患呐!再说了,京郊一带,也不能长久的养着几十万人马,平常之时,几万人马,足以拱卫京畿安稳了,京郊这几大民团,还是要早日入东三省与蒙古的。

“涤生告退!”

撇开了曾涤生的湘勇,那大清上下,需要整治的,除了不多的绿营兵马,只剩蒙古和东三省的驻防将军了,这些人马比绿营兵更好整治,到时候,让他们一并去沙俄就是了。

最多一年的时间,杨猛大致的估算了一下,一年之后,大清上下的军队,都是杨家所属了,虽说如今的绿营兵和各地的驻防将军,翻不起什么大浪,但留着终是隐患。

京津战场不缺湘勇这一支,如今的英俄联军,已经半残了,十万人马足以歼灭他们,但这个时候,杨猛也不会掉以轻心,除了北塘的人马,英吉利的海军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若是将军队撤出京津一带,弄不好英吉利那边就要反复无常,如今最重要的还是与英吉利联手,坑死沙俄。

与杨猛想的差不多,西北的战报已经到了英吉利的手中,只不过英吉利本土得到消息的时间,比津口英军早了一个月。

清军在西北和中亚的动向,完全是针对沙俄的,几十万现代步兵,也让英吉利本土的政客们悚然而惊,他们之前低估这个东方的大帝国了,有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些年恐怕早就在进行了,不然武装几十万大军的枪械哪里来的?

这些枪械可不是褐贝丝,这样的早期滑膛枪,米利坚的霍尔以及欧洲各国的枪械,清军都有装备,看来,云烟这东西,是清国政府弄出来的,之前的清国一直在隐忍呐!

清国京津一带的几十万大军、西北的几十万大军、以及成规模的铁甲舰队,恐怕都不是这一两年间建造生产的,这次英吉利的决策,完全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英吉利这边也有些羡慕早早退出战场的法兰西了,狡猾的法国佬,怕是早就得到了这样的消息,很可能,清军的许多装备都是法国佬提供的,就如今的局势来说,撤出远东,致力于印度,才是英吉利最好的选择,但如何撤出远东,却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赔款那是不可能的,但不赔款,清国恐怕也不会轻易的放过,远东的英军,局势对英吉利相当的不利,如果远东的英军全军覆没,影响的将是英吉利在远东的整个谋划。

单凭海军是不足以再次征服印度的,少了印度这个兵员地,英吉利的军队也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即使放弃被困在清国的陆军,海军能否全身而退也是个问题,一旦清国的海军沿途袭击英吉利海军,全军覆没恐怕也在预料之中。

因为陆军强大的关系,英吉利本土错误的估计了大清海军的实力,十艘铁甲舰,在他们看来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一个国家想要建造几十艘战舰,不是什么难事儿。

就地缘来说,清国的海军,有绝对的优势,而在近海作战之中,铁甲舰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如今的情报来说,此次远东的战争,英吉利已经战败了。

如今英吉利一方的诉求不过是安然的退出清国这块伤心之地,想要安然的退出清国,恐怕只有在清国与沙俄的战争之上做文章了。

没有听取远东的意见,英吉利一方在本土,做出了抛弃沙俄的决定,地缘关系决定了清国与沙俄,根本不可能和平共处,而英吉利撤出远东的机会,就在沙俄身上,沙俄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做了英吉利的牺牲品,这或许是许多人,想不明白或是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吧?

第八百四十五章想走不容易

英吉利的照会,比杨猛预期的要晚了一个半月,一个半月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事情,出现不可逆转的变数了,与英俄两国开战,说实话,杨猛没有这样的底气,英吉利的海军,沙俄的陆军,若是两路来犯的话,那未来的局势,就是不可预知的了。

英吉利海军的强大毋庸置疑,几百艘战舰呐!全数开到大清,海疆一线处处战火,作为世界最强的工业国家,大清与英吉利的差距还是有些大,若是英吉利铁定了心思死磕,那战争要持续的时间,就无比漫长了。

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战争,变数太多,杨猛没有一丝获胜的把握,单独对上沙俄,杨猛有**成的胜算,对上英俄两国,几乎就等于对上了整个欧洲。

随着战局的发展,前期撤离的法兰西恐怕也会加入战争之中,米利坚与英吉利一衣带水,参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欧洲的德意志虽然在谋求崛起,但他的周边还有几个强大的帝国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与英吉利交恶,倒不如在大清的地界上,捞取一笔崛起的资源,虽说大清不需要顾及国际局势,但凭一国之力对抗世界,也绝对是愚蠢的选择。

“计长,你们如何看待这个照会呢?英吉利是否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呢?”

危急关头,杨猛也多少有些不自信了,杨家如今的局势,大多都是捞偏门来的,看似家大业大。实则根基不稳。十年之内的战争。杨猛可以支撑,超脱十年之外,再好的民心,也会被战争消磨殆尽的。

“三爷,按照您之前的判断,英吉利是不会参战的,与咱们相比,英吉利就是个穿鞋的。俗话说的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清再败,也就是洪杨乱清之前的鬼样子,而英吉利呢?

他们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太多,孤注一掷,英吉利的顾虑太多,他们怕是没有这样的豪气!

三爷,您这是关心则乱,如今的战事。对咱们来说关键不假,但对英吉利来说。更为关键,无论是参战与否,他们现在都需要喘息的机会,撤退是必然的,即使咱们的条件苛刻一些,他们也是会接受的。

就如三爷所说,英吉利是个国家,远东的战事,对英吉利来说消耗太大,他们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即使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他们也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

消耗太大,英吉利的国内必然出现纷争,英吉利与大清的政体不同,国家不是那个所谓的女王说了算的,而大清的事情,三爷一言可决。

所以此次和谈,三爷只管提条件就好,越苛刻越好,轻来轻去的,只怕英吉利那边疑虑也多呐!”

内政,只是徐子渭的任务之一,作为幕僚长,为杨猛分析国际局势,也是他的任务之一,如今这时候,大事可期,三爷那边,难免有些小心谨慎,而此次和谈,最不需要的恰恰是小心谨慎。

“如此说来,倒是老子过于苛求了?”

对于局势,杨猛也很了解,徐子渭说的不错,他这是关心则乱,与大清在海上大战,若是印度在手,英吉利或许有这样的底气,现在么!就是那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杨猛是光棍,而英吉利拖家带口的还真不敢孤注一掷。

“就是如此,三爷,关心则乱!”

左右杨猛的想法,徐子渭还没有这样的本事,他所能做的,只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提醒、劝诫,想左右杨三爷的想法,那就是嫌死的慢了。

“如此说来,老子要津口拦江沙之内的英吉利战船,他们会答应,五国船厂所需的海外采矿优先权,他们也会答应喽?”

这些想法,杨猛之前透露过一些,海外采矿的优先权,倒是第一次提及,对于这些徐子渭点头认可之后,又再次开了口。

“三爷,不妨加上十万万的赔款,这样一来,这两条,英吉利是肯定会答应的。”

“若是加上收复港岛呢?”

对于领土,杨猛一向看的很重,若是不重,他也不会在西北开战,西北战事,可是会坑杀数百万人的,这些还不是为了收回东三省之前割出去的土地,同时加些利息吗?

“三爷,这个倒是有些苛刻了,咱们要预防英吉利狗急跳墙呐!

条件太薄,英吉利会疑心,同样,条件太过苛刻,英吉利也会反扑的,留下港岛,英吉利就有了翻盘的念想,一次全要回来,只怕英吉利那边,即使不参与战争,也会直接倒向沙俄。”

国际局势,就跟官场差不许多,无非是载体不同而已,官场争斗,正是徐子渭所擅长的,把握人心,杨三爷厉害不假,但分析局势,还得是他徐子渭呐!

“嗯!这个说法是不错的,对于局势的分析,我这边倒是弱了一些,你那边着重吧!”

控制人心、把握人心,是杨猛的强项,但到了具体分析局势的时候,徐子渭这活猴儿军师,还是极为厉害的。

“呵呵……没有三爷的部署,计长这边也是无处发力呐!”

杨三爷赞赏人的时候不多,听了杨猛的话,徐子渭也有些薰薰然了。

“不错就是不错,你不必自谦的!以后将国内之事,转给颜卿与秀成一部分,你着重国际局势,这是你的长处,说不得以后,老子还要仰仗你的!”

如今的国内,不需要什么大才,许多东西,都是杨猛制定好了的,执行就是了,国内人才的培养,需要靠后一些,如今内忧事小外患事大,内部问题是长久的问题,而外患,是可以在近期之内解决的。

若是不论品质的话。徐子渭绝对是个人才。这人杨猛不敢放任他。但他培养出来的弟子,总不能都是败类吧?出息一批,就足以应付以后外面的局势了,大清的官场文化,培养的最多的就是徐子渭这样的人,若是急用,招一些读书人或是官员,也未尝不可的。

有了徐子渭的提醒。对于谈判,杨猛也就有了底气,英吉利想安然退出,不脱层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将国内的政务交给了徐子渭、岑毓英、李秀成三人,杨猛再次踏上了去津口的火车,若是英吉利能答应自己的条件,事情算是小成了。

英吉利与大清的会晤,是瞒着沙俄人马的,如今这时节。英吉利自顾不暇,自然不会把额外的心思花在沙俄身上。沙俄可不是法兰西,英吉利这次与沙俄合作,也属于无奈之举。

会晤的地点,依旧是北塘附近的海神庙,这次义律等人的态度,就没有之前那么嚣张了,而为了稳妥起见,杨猛也没有再提上次所说的跪求之事,若是把英吉利逼急了,对杨猛可是没有一丝好处的。

“怎么,诸位,这次知道放低姿态了?”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虽说没有让义律等人跪求和谈,杨猛嘴上的奚落还是少不了的,不然怎么在气势上,压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呢?

“公爵大人,我们这次是带着诚心来的,英吉利与法兰西的决定一样,想要退出这场战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国的这句谚语,让义律等人很是无奈,可局势如此,大英帝国已经无力支撑远东的战事了,战争再持续下去,恐怕内阁就要倒台了。

“简单!废约、赔款、杀毛子!这是事前就说好的,废除一切条约,赔款二十亿两白银,屠杀北塘的沙俄佣兵,咱们以后依然是好朋友嘛!”

这时候,义律一方不吐口,杨猛也不会摆出什么条件来的,废约赔款杀毛子,就是上次的条件,这些条件,废约还是可以的,但赔款怕是不可能了,七亿英镑的赔款,对英吉利来说也是不可承受的。

听了杨猛的条件,义律的脸色,当即也变了,二十亿两白银,意味着什么义律清楚的很,若是有这么多的银子,大英帝国也不会低三下四的来请降了,这是在开玩笑吗?

“公爵大人,我们是很有诚意的,若是我们倒向沙俄一方,恐怕对贵国也是极为不利的,咱们可否揭过此次战争,贵方让我们安然离去,我们不参与贵方与沙俄之间的战争!”

这样的条件,对义律来说,也是莫大的让步了,清国不过一个没落的大帝国而已,他有什么资格与大英帝国平起平坐的谈条件?

“放你们安然离去?我们这边有句话叫做,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呐!不给出合适的条件,你们与沙俄一个也跑不掉的!

待老子的军队灭了沙俄,从北冰洋出发,就可以直接攻击英吉利本土了,到时候,焚毁五大园林的仇恨,老子要在你们本土上用所有英吉利百姓的血来洗刷!

你们参与战争,正是老子求之不得的,这样吧!你们回去,老子给你们三天的时间筹备战争,三天之后,老子的军队,将从陆地与海洋之上,对你们发起总攻!

不要想着投降,对于战败之人,我们是没有一丝怜悯的,大清的粮食,是给人吃的,不是给畜生吃的,至于你们,做来年的肥料吧!”

国际公约什么的,大清从来也没有签署过,即使后世拿着屠杀说事儿,杨猛也自有说辞,欧美国家不将大清纳入公约体系,就发动战争,这是他们自己的失误,至于屠杀军队和百姓,这是满清的习惯而已,等新国建立之后,这种陋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摒弃的,至于摒弃到什么程度,没有战争自然是完全摒弃的,有了战争,习惯成自然嘛!

“你……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希望贵方不要拒绝我们递出的橄榄枝,不然后果是你们无法承受的!”

“什么后果?之前你们就说后果无法承受,究竟是你们无法承受还是我们无法承受呢?

开战就说开战的事情,将战书递上来,老子以后会杀绝你们英吉利人的!

哼……”

义律迟迟不开条件,就是心存幻想,如果英吉利真敢参战的话,杨猛也不介意将印度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到时候,几千万大军,对欧洲用兵,杨猛一方也不是全无胜算的,到时候,英吉利的本土受到威胁,恐怕远东的舰队,英吉利也会全部调派回去吧?

时间,只要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杨猛就有能力封锁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航道,十年之后再战,杨猛会屠掉整个欧洲的,无非是争夺生存空间而已,全面开战之后,留下的种族自然越少越好!

“公爵大人,我们要商量一下!”

“好!老子给你们时间!”

第八百四十六章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本土的命令,是尽最大的可能脱离这场战争,本土是不会给义律这边任何东西的,有些事儿,只能由义律等人自己想办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